番衍迁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溯源>番衍迁徙

宜宾筠连罗氏番迁

 罗大聪 发布时间:2007-03-10

 
罗姓是当今中国第20大姓,人才辈出,代不乏人。我罗氏入川至今已传近20代。现已人丁兴旺,芝兰挺秀。发展为当地望族之一。期间修谱已进行过两次,第一次修谱大约是在清末至民国初期。由大湾世纩公主持,属手写本。当时距入川已历10余代,三百多年,历史湮远,所以,许多人文历史和登科公以前的事情都未翔实记载,这便给后世子孙留下了许多无法查考的疑窦。例如一首《祖遗诗句》就令人云山雾罩。
大江东去,车轮滚滚,1983年岁次壬戌。世震公不顾年事已高,世俗偏见,带领族中一班热情贤肖,毅然搞起了第二次修谱。1984年,张家坝在罗光华等人的努力下也搞起了油印族谱。在经济,文化严重薄弱的环境中竟然成就了两部油印族谱,真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佩。这是我们罗氏的宝贵财富,也是给族人最大的贡献。本次修谱就是以次这两本油印的族谱为蓝本,遗憾的是世震公在四年前就已作古。第三次修谱的成功,我想也能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吧。)
“衣食足而礼仪兴”2005年岁次乙酉夏月,我辈受正钦、正亨、光军、光庆、光第等之命,让我等主编第三次罗氏族谱,我等倍感诚惶。惟恐难堪此任,然长命难违,只有沐手敬撰。
    我祖入川大概是在明朝中后期,约公元1500年前后,距今约500余年。世事沧桑,史料简陋,加之我等学识浅薄,在本次修谱中难免出现错登、漏登、重登等现象。人文历史、地理文化,就只能靠道听途说而记述只言片语,综观整部族谱,只是敷衍塞责而潦草告竣。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有负重望。倍感惭愧!
本次修谱,族人节衣缩食,慷慨解囊,筹措出谱经费,或捐助工程无偿修谱、修葺祖坟,真正实践了“做一个无愧于先人的后代,,一个无愧于后代的先人”,满腔热忱令我等编委感动。
“江西祖德传千古,川南世泽著千秋。”望我族能以本谱所订之家训十则育我后辈子孙,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精诚团结,赶超前辈,以告慰先辈之灵。
本书中之不足,请在下次续谱中修订完善。

罗氏入川及其他
关于我罗氏入川,众说纷纭,现就摘录两则,以供参考。
其一 :张家坝罗氏谱载:大颖提供
始祖徒居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仁寿村跳灯河,后迁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三台地居住。到明时天启二年,登科登高公入蜀居叙府天池,复迁居高邑。
其二 :是陈家山相成公(正字辈)用毛笔写在大湾正忠老爷之袱子书上的话,虽已半世纪,然字迹清晰可见:始祖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仁寿村,迁徙居湖广,由湖广入蜀后居天池,后登科公迁高县小南门。
这两则资料的说法基本是相同的,从谱上的登科公“明皇例赠文琳郎”字句也就证实了祖先在明朝入川。至于其他疑窦,留待考证。
入川后登科公在明皇时任高县县令,但由于“清节自守”为政清廉,所以家境贫寒,以至二始祖受先公舍身来到高邑边陲——李家湾,也许是他看中了此地土肥水美,林木葱茏,是块风水宝地,于是茅厣草舍,开始刀耕火种,住下来。三始祖璧翁,由京督兵平贼有功,卸任故里,春风棠棣,家声大拯,到了仲字辈三公时,应是小康之家了,仲杰公是清例赠将仕郎,从此,陈家山出罗氏三大房仲仁、仲杰、仲伦,人丁兴旺。尤其是在满清的270年间,文名元子常到世字辈,可谓人才辈出,代不乏人,陈家山闻名高珙二县。在祖先们的奋发图强,不断拼搏下,在清朝已挣下了陈家山“独脚团”的金字招牌。它与乡平级,但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有它的独立性,特殊性和权威性。如世纩公在民国初就任独脚团团政,在辖区内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可以办盗匪死罪。
“五云岸上分携手”或“八人弟兄分五路”都说明祖先们是八弟兄入川的,那么。现在居住在川南的罗氏,如石头沟尖峰山,镇舟沙坝子,棉布田等,恐怕都属近支吧。
——罗大聪撰
2006年7月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