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彦贤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宗彦贤达

抗法将领石屏武进士罗长春

 罗靖泽 发布时间:2007-05-28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边疆出现了全面危机,西南边陲和东南沿海燃起了中法战争的烽火。1862年,法国殖民者先侵占了越南南方,接着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越南北方,并以北越为通道进一步侵略中国。法国的总理茹费里(此人被恩格斯斥为镇压巴黎公社的“可耻的刽子手中最可耻的一个” )露骨地叫嚣,“必须征服那个巨大的中华帝国,……而我们必须站在那个富庶区域的通道上。”并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曾扬言:“中国万不敢战,几千人可扰七省”。这个“富庶区域的通道”就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越南。
   自古以来,中越两国一直是唇齿相依的亲密联邦,两国人民是休戚与共的兄弟。刘永福领导的太平天国余部黑旗军应召援越,南下抗法,打了一系列的胜仗,于1873年12月在河内城外伏击法军,击毙法军头目安邺。刘被越南政府封为管辖宣光、兴化、山西三省的“三宣副提督”。
   1874法国迫使越南政府接受《西贡条约》,把整个越南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清政府拒绝承认这个条约。为了摆脱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命运,越南政府两次遣使来华,要求清政府支援他们抗法。清政府一方面派军队援越,一方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调停与法国妥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
   1882年,法国议会通过240万法郎拨款作为侵越经费,策划以越南为据点入侵中国云南、广西等地,妄图建立一个包括越南和中国西南地区在内的所谓“东方帝国”。4月,法军进占河内,清廷闻讯,增派军队入越驻防。清军与黑旗军联手抗法。1883年,法国政府命令法军从红河三角洲向清军和黑旗军进攻,遭到顽强抵抗。5月19日,在河内附近,黑旗军取得了纸桥大捷,击毙了法军头目李威利。刘被越南政府晋升为“三宣提督”。12月清政府命云贵总督岑毓英率领滇军赴越南山西援越。1984年12月清政府正式下诏对法国宣战。1885年6月9日,中法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中法战争结束。
   在抗法的清朝滇军里,有一个叫罗长春的石屏藉参将功不可没。
   云南石屏北乡老卫寨明洪武将门后代罗启堂(前清曾晋封为武功将军)之长子---罗长春字松年,生於前清咸丰丙辰(1856)年十一月二日,据石屏罗氏宗祠碑载,罗长春“生而强健,口可容拳,貌魁梧多膂力,岸然伟丈夫也,性豪迈喜任侠。髫龄时与儿戏,辄以兵法计署之,识者以瞻其志趣。生平无藏怒蓄怨,每剧谈大笑,声达户外,遇权豪势家不平事辄挫折之。然遇宿儒杰士虽寒微必敬礼之,以此人服其慷爽*” 。
   罗长春少年就读于“里中名进士*”许渐庵先生门下,许为“官陕西榆林致仕归*”后,设帐授徒,门下出过诸多知名之士,然而许先生最为赏识的还是罗长春,见罗敏悟,大为奇异之,认为将来必成大器,即将自己最钟爱的小女儿许配与罗为妻。罗先后择师受业于杨孝廉、田宇、吴明、经棠、周树堂、宋恩培等诸位先生、武师之门下,1877年进入武庠。已卯(1879)年云南武科乡试夺武亚元,庚辰(1880)年京都会考,再取武进士,经当朝皇上“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钦点督运守备,归滇营用*”。 当年京都武会试共录取武进士222名,主考官为许应睽(去目为马)、邵亨豫、祁世长。  罗长春回籍后驻守昆明。常与“罗星垣太史周鲁臣军门诸名宿讲习文章书法及历代兵政*”,罗自幼研习柳体书法,功底深厚,自此“日日是功益进,求书者日益多*”。被公认为石屏晚清书法名家之一。至今石屏、个旧、昆明仍有其翰墨文章、珍贵手迹被人收藏传世。曾有人在《春城晚报》《我心中的金马碧鸡—有奖征文》栏目发表文章认为“与金马碧鸡并驾的忠爱坊,又称‘品字三坊’,是昆明的标志和象征。其中,‘忠爱坊’之‘忠爱’二字,原为石屏人罗长春所书” 。
   辛已(1881)年,罗长春因军功擢升都司,仍在滇营供职。
   据石屏罗氏宗祠碑载:“壬午年(1882)法人有事於越南,阑入滇境。奉旨入滇粤进兵,时岑彦卿太保督滇统师南下,檄先兄(罗长春)随征,奉檄后旋里募丁壮军既成,名曰绥远*”。这时的征兵活动类似于以广西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余部黑旗军,得到清政府的认可后,在中法战争中又多次派人到广西招兵,以补充兵源的情况。故而现代云南河口地区人口多为黑旗军中广西人后裔,当地民间至今流行广西口音。
   在罗长春扩编军队,准备出发之前,乡中亲友中有十分熟悉中越边情的均以越南“瘴疠险毒*”来劝勉,认为罗长春新入行伍,才气横溢,“宜蓄养为国大用,炎方不宜轻试*”。
   罗长春性素喜冒险,坚定地回答:“食人之禄宜忧人之忧,不宜择险夷为趋避,且大众已集不可复散*”。随即率所部随滇军大营南下,当时滇越交通极端原始,道路险峻,滇军日行仅五十里,又逢蛮烟瘴雨,瘟疫大作,全军将士中有发病后痊愈者,均誓死紧跟队伍。罗长春对下属一直做到“开诚抚慰与同甘苦,众感其忠诚,有死无一逃者*”。
   1884年12月15日,中法战争陆路战场西线滇军在黑旗军的配合下进攻宣光,滇军正面打,黑旗军从后包抄,缴获法军弹药粮食无数,法军败入宣光城内,滇军与黑旗军围城达三月之久。罗长春的部队亦与钟茂堂镇军合兵围攻昼夜不绝,城内法军几近弹尽粮绝,丢出数千只漂流瓶于河流中,许诺“向河内法军报信者,重重有赏*”。中国军队充分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屡屡重创欲来营救之敌。后采取攻三面,放开一面设伏狠打,法军突围中被歼灭约百分之四十。
   1885年3月24日,在冯子材率领东线粤军大败法军,获得谅山大捷的同时,岑毓英率领的西线滇军亦连败法军,迭克要隘,取得了临洮大捷,阵斩法将七人,击毙法兵三千数百名,获辎重枪炮军械无数。岑太保集士兵相贺,称赞罗长春“虽年少新入行伍,然谋勇可资臂助许,优擢先兄(长春)亦以朝气之可恃也,拟与钟军乘胜进攻方是时*”。
   我国风气固来闭塞,各直属省份多数不通电信(川滇电线于1887年3月建成),“京外消息多隔阂,故南兵虽利,朝廷未遽闻捷,而法夷则狡甚,见我军不易,与也遂日饴外部主和议。清廷时方惩於苏粤津沽之败,畏外夷如虎,苟有可和之机,虽损失多不计,遂以其就和也允之*”。正当滇军声威大振,欲进捣河内,光复越南河山之际,突然传来清廷诏书,命令中国军队必须于1885年4月7日全线停战撤兵,重演了一场“金牌突诏岳家军”的历史悲剧。
   诸将士闻命,多相顾愕,拔剑斫地,恨声曰:“我辈九死一生,冒烟瘴,幸方得利,宜拚死以雪国耻。今若此,我辈辛苦且勿论,奈损威失体何正统?*”撤军途中,“全军皆嗒焉,沮丧狼狈遄归,沿途瘴雨弥漫,死亡无算*”,罗长春在撤军途中,亦气急交加,不幸染上瘴气(即今疟疾),“头岑岑作痛,手足茧然若痿痹*”,急送昆明就医,略有见效,其父罗启堂自北京、其弟罗长华亦从石屏赶来探视,亲骨肉“南北分驰,一旦聚首,欣慰之容有非笔楮所能述者*”。
   当时的医疗手段落后,对于疟疾很难奏效,难以对付病程的迁延。数月内,疾病反复发作,长年征战的积劳之身、心灵创伤,导至罗长春最终“一病遂不能起,日泻血数升.腹膨胀若鼓,延医偏病不稍减疾遂革*”。
   罗长春已经意识到病入膏肓,不久人世,病榻前弥留之际与二弟罗长华诀别曰:“人之死生,命也,荀予不应死者,瘴虽险毒,焉能为予灾?其至此者数矣!弟前程远大,遇事当勇为,传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切勿以乃兄之死委靡不前也!*”随即于乙酉年九月九日(1885年10月16日)气绝身亡, 享年29岁,全家举哀,“呜呼!痛哉!!*”
   据石屏罗氏宗祠碑载:“时岑太保尚驻营蒙自,曾有病愈速来行营之文。又奉清帝谕:
   ‘都司罗长春俟补游击卮以参将用之。’
    旨文至而举家愈感痛,随蒙岑太保会同张中丞凯奏请优恤复奉清帝谕:
   ‘ 以瘴故参将罗长春着照参将例议,议恤赐祭葬入祀荫宗祠荫七品。’*”
    此举可谓云贵总督岑毓英奏请清廷,皇上给英年早逝的罗长春落实了政策!
   一场中国军队捷报频传的中法战争,却以清廷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为结局,其中“承认法国对越南的统治,承认法国在云南、广西开埠通商的特权,承认法国在中国修铁路的特权”等卖国条款说明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换来的是腐败清廷向敌人无耻投降。这种胜败颠倒的结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给中国人民、特别是给清军参战将士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程度的伤害。法国侵略军的炮火轰不垮的罗长春,却在清廷诏令撤军的途中染瘴倒下,反复发作,数月救治无效身亡。他的英名字和业绩,永远留在石屏人民心中。石屏城东罗家宗祠里曾供奉着罗长春的大型彩色塑像和所遗下的翰墨文章、兵器等文物(现已毁),后代子孙们自幼就常听到长辈讲述民族英雄罗长春的故事。在罗长春去世三十年后,近代石屏名人丁兆冠 曾就他的遗像题下了一首长诗,赞美、悼念他的人品、业绩流芳青史。据原稿影印件抄录诗文如下:

罗松年先生像赞
豫章有秩,流芳(   )滇。乘德含(  ),明介贞(    ),昭声南服,进征越裳,发扬汉烈,为国之光。天道无常,忽(  )熸丧。(   )町有神,曰维是降。河狱星辰,精灵震电。青史完人,何(   )何怨。迄今卅载,遗貌如新。风规端冕,赤帝之臣。(   )何名美,曰(   )曰仁。
                         世愚侄丁兆冠敬题   
     值得一提的还有,罗长春的两个同胞弟弟罗长华、罗长林继承了先兄遗志,同以武功进身,经云南乡试后进京应试,己丑(1889)年同时被取为武进士,当年京都武会试共录取武进士140名,主考官为白 桓、廖寿桓、汪鸣銮。 二弟长华官任湖北荆州守备,历掌安徽宜州、江南江淮卫兵权,后任江苏水师统带,兼苏防营务,乙巳(1905)年解甲归田;三弟长林授职御前蓝翎侍卫,钦派乾清宫门行走,壬寅(1902)年解甲归田。
   罗长春同胞三兄弟以武功进身,联中三进士,为国效命,光耀门庭,在素有文献名邦之称的云南省石屏县,可以算是古往今来一绝。特别令人自豪的是,在中国历史上那个千疮百孔的年代里,面对以洋枪洋炮武装到牙齿的法国殖民者打破了我西南国门,象罗长春这样能够把外国侵略军的战旗撕个粉碎,踩在脚下的人,在全中国是屈指可数的。时隔近120年后,这段历史仍然可以告诉人们,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一个不可被征服的民族。

               笔者工作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
                 2000年8月   修订于锡都
主要资料来源:
   1.陈宗彝《清赐同进士出身授武义都尉武功将军留滇参将御赐祭葬准入祀庙七品松年罗公长春事略》丙辰(1916)夏月(现存石屏县城东门外罗家庄子夹在大门左右墙中的两块双面碑碑文)
   2.《石屏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 马模贞、孙茂生《历史的回顾》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5. 吴士英《中国近代史通鉴—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红旗出版社1997年6月青苹果数据中心电子版
   6.  蔡东藩《清史演义》1916年7月临江书舍 红旗出版社1997年6月青苹果数据中心电子版
   7.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版
   8.广西通志馆中法战争调查组《黑旗军开辟保胜和抗法斗争》\《河口文史资料》第二集1993年版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