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学术研讨

石门罗氏千八郎公源流考

 罗载忠 发布时间:2010-10-04

谱牒是氏族历史,它记录着一个氏族血缘盛衰的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部分,启迪着族人智慧,激励着族人生存繁衍、进步、昌盛。
  石门罗氏始迁祖千八郎公原籍江西吉州东坑,于宋末元初来宝庆西路隆回八都木梁,其子同牌再迁石门大塘坑老莹里生存繁衍,子孙发达数百年,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于清嘉庆才一修宗谱,清同治二修,然我祖详情记载奇缺失考。民国四年由宝庆东路罗氏道贤公子孙倡议,串联府内罗氏子孙合编成九房大族,即富、贵、庆、珑、琥、凤、彪、麟、淑以荣声于当时。我祖千八郎公改名邦麟排行第八。1993年族人崇文、江南、等倡议四修宗谱,于众多资料中发现我祖七世孙思听公生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辰时的具体记载。而道贤公谱记载“履道字凤生行冠五郎,官名道贤,元顺帝时人,原籍江西吉安府,明洪武初奏闻宝庆知府。”由此两相对照,元顺帝至明永乐总计不过五六十年,却出现七个生育周期,平均每代人八九岁,据此疑惑不解。1993年庚元、国平、江南三人去新化科头考证,结果泥牛入海。于是在序中有“盼后世有识之士搜集文献寻源以为后许。”
  1997年,全国罗氏通谱筹备肇编在广州办公,寄来通讯文稿,石门后裔将有关文稿寄广州。1999年7月,全国通谱副总编罗先驥来石门,愿意为千八郎公寻源去江西担任向导,1999年8月筹备小组再次开会。筹资去江西考证,与会人十余人积资千余元,1999年9月16日有顺平、元廷会同先驥去考证。抵吉安去阜田李塘大队帽岭罗定高家,喜得秀川罗氏族谱。查到我始祖千八郎公是崱公后裔,居吉安东坑。查东坑崱公八世孙仕闵生四子为九世师贽、师政、师成、师望。师贽生咨谋(十世)。咨谋生一鄂、一德、行简、宽淑(11世)。一鄂生行已、元吉、先昭(12世)。先昭生惟清、惟本(13世)。惟本字立可行千八,即我石门祖。
   谱载,崱公11世孙宽淑生12世先登、汝登、翔登。翔登生13世天寄、天孝、天寿。天寿生14世以德。以德生15世隐道、履道。履道字凤生,官名道贤。据此道贤误为我祖千八郎之长,实则同宗五服内祖孙之分。
  四修族谱中有关泰和东乡圳上一词,三人又去泰和查证。在泰和县档案馆、民政局地名办等处反正查证。泰和共24乡4镇,所有乡村地名历史变迁、人口移动均有记录。其中有自晋时来泰和罗氏一族,现不足100人的小村,并无崱公后裔子孙移居泰和。更无东乡圳上一词,千年错案得已反正,此乃始祖之福,子孙之有缘。
为便于后人查证,将有关资料附刊于后,存真去伪,以供参读。
  江西寻源之举,行程千里,历尽周折,拨错反正,正本清源,昭然玉洁,扬眉忔舒,然真正有欣万代读可喜者,应仁公子孙今年五月归来,可谓喜上加喜。乐我世子,重振祖业,跨进新世纪,光耀千秋,盛世永欣,谨此立序。
二十三世孙    平顺   拜撰
时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千八公在湖南的发展

仁清公在湖南的历代宗亲

老谱中按四世分房五世分支,仁清公在湖南隆回县石门乡石门冲附近地域的上源记有13代(含“仁”字辈);子字辈、宗字辈、才字辈三次分支(谱中第一、二、三图),谱中记有九族源流及宗廉分支直系宗亲151人(其中男丁88人,前12代配偶63人)。
据国钧公(字万瑞)在《文峰寺罗氏》中介绍,大清康熙庚午(1690年)仁清公一行百余人(20余户)入川后除罗仁清居安岳永康乡(金盆屋基)外其余分布:
罗仁代、罗仁杰居安岳黄家沟;    
罗礼仕居安岳黑山沟;           、
罗仁秀居犍为(今宜宾);        
罗仁信居荣昌马家桥;               
罗义生居荣昌马家沟;             、
罗礼乐居荣昌郭家沟;               
罗智辉居荣昌费家冲;             
罗仁喜居泸洲皂角坝;                
罗仁仲居内江白合塆;             
罗仁儧居内江李家冲;                
罗仁彪居内江余家沟;             
罗仁百居内江核桃塆;                
罗仁化居内江付家塆;                        \
罗仁传居内江凤型塆;
★,另在荣昌铁河坎、鹅沟岭、同家塆、陈家塆;泸洲潮沱、内江五里坉等地还有六户也是八公后裔,但是没记到他们的名号。

第二章:仁清公的直系宗亲和嫡裔
续谱前智遐公叔侄“历辛(1761)、壬(1762)、癸(1763)、甲(1764)四年”在湖南和四川对以才篪公为分支祖的仁字辈(用、田、才、清)四房进行了走访,按先例补齐了仁字辈至天字辈的五谱图:
[一]第四图、仁义礼智(天)
 
★图中记有男丁168人(不含才篪公),文中有“仁义礼智”的配偶63人,合计231人,其中除礼纯,礼贵和礼颜等房还无天字辈外,其它各房天字辈男丁就有108人。
        [二]、老谱中记载录如下:
    第12世 才篪:文彬公之子,配陈氏,生子四:用、田、才、清。
第一节   仁用房:
老谱中记载这房人还在湖南,五服男丁32人(其中天字辈15人);现在有
资料传说至智字辈时智通也入川居荣昌鹅公岭。
第13世 仁用:才篪公长子,配杨氏,生子一  美。
第14世 义美:仁用公之子,配肖氏,生子二  恭、雨。
第15世 礼恭:义美公长子,配刘氏;
第15世 礼雨:义美公次子,配谢氏,生子四  通、近、达、道;
第16世 智通:礼雨公长子,(迁四川荣昌鹅公岭),配杨氏,生子四  秀、彩、婿、诊;
第16世 智近:礼雨公次子,配肖氏,生子三  谓、诚、讧;
第16世 智达:礼雨公三子,配黄氏,生子四  许、诲、诏、诰;
第16世 智道:礼雨公四子,配谢氏,生子五  训、諨、謜、诱、诠。
第二节   仁田房:
老谱记有五服男丁14人,(其中天字辈7人)并未记入川。现据湖南宗亲罗先骥考查数据记载,仁田房也入川居资中蔡家场。
第13世 仁田:才篪公次子(迁四川资中蔡家场),配曾氏,生子一  焕。
第14世 义焕:仁田公之子,配范氏,生子一  头。
第15世 礼头:义焕公之子,配肖氏,生子一:玉。
第16世 智玉:礼头公之子,配黄氏,生子六  福、佑、禄、祯、裥、祚。
第三节    仁才房:
老谱记载有五服男丁名讳为4 9人(其中天字辈12人),谱中未记入川。据湖南宗亲罗先骥考查资料载,仁才房也入川居安岳转同桥,故按入川后改排世序码。
第1世 仁才:才篪公三子,配徐氏、次配干氏,生子三  安、崇、志。
第2世 义安:仁才公长子,配锺氏,生礼攀;
第3世 礼攀:义安公之子,配杨氏、次配肖氏,生子二  春、宗;
第4世 智春:礼攀公长子,配张氏,生子一  祥;
第4世 智宗:礼攀公次子,配朱氏,生子四  交、聦、穆、虎。
第2世 义崇:仁才公次子,配丘氏,生子三  瑛、腾、纯,
第3世 礼瑛:义崇公长子,配范氏,生子四:一、二、四、六,
第4世 智一:礼瑛公长子,配任氏,生子一  琨,
第4世 智二:礼瑛公次子,配唐氏,生子三  王、金、友;
第4世 智四:礼瑛公三子,配杨氏,生子一  文,
第4世 智六:礼瑛公四子,配刘氏,生子一  午;
第3世 礼腾:义崇公次子,配刘氏,生智三,
第4世 智三:礼腾公之子,配舒氏,生子一  任;
第3世 礼纯:义崇公三子,配宋氏,生子四:鹏、皋、翔、翷。
第4世 智鹏:礼纯公长子,
第4世 智皋:礼纯公次子,配王氏,
第4世 智翔:礼纯公三子,配邓氏、
第4世 智翷:礼纯公四子,配宋氏。
第2世 义志:仁才公三子,配范氏,生子二  贵、颜,
第3世 礼贵:义志公长子,配张氏;
第3世 礼颜:义志公次子,
★转同桥:清朝时属安岳县永康乡,民国时属宝华寺,解放后改叫文峰乡,今叫永丰场。转同桥以北桥边至石坝子都是仁清房插占的地盘,桥为南北向,小蒙溪河从东穿过小桥和文峰街向西流去永康。桥北侧第一块田与桥连接处原有座小白塔和一口卤水井故叫“卤井田”,为礼富房插占,后为智信支宏继所有,人们传说宏继犁田沿边往中犁,犁完田抱起水牛出田,吓得等在田边准备抓他的保丁回头就跑的事就发生在这里。
如果仁才也入川居转同桥,可能是转同桥以西三里,以红三岩为中心的地域(祥情见川蜀坟山和周边地域图)。那里的罗氏班次与仁清房相同,人们都认为是仁清后裔,现已排至“世、德、昭”字辈,祥情待考。
第三图、永廷文才(仁):
 
图中以宗廉为分支祖记有永字辈四房五服男丁37人,文中有“永庭文才”配偶26人,共计63人(不含已计的宗廉),仁字辈10人仅在其父母名下留名。
一、永嵩房:
第 9世 永嵩:宗廉公长子,配范氏,生子五  左、右、通、达、宣;
第10世 廷左:永嵩公长子:(失考);
第10世 廷右:永嵩公次子,配黄氏,生子二  杰、伟;
第11世 文杰:廷右公长子,配李氏,生子一  辕:(在隆回石门传20世——洪字辈后改为“光耀征先德……”2010年已传到德字辈)。
第12世 才辕:文杰公之子,配卢氏、次配欧氏,生子一  贵;
第11世 文伟:廷右公次子,(入川居安岳黑山沟),配宋氏,生子二   祥、翠:
第12世 才祥:文伟公长子,配张氏,生子一   燕:
第12世 才翠:文伟公次子,配刘氏,生子 林。
第10世 廷通:永嵩公三子,(失考);
第10世 廷达:永嵩公四子,(失考)
第10世 廷宣:永嵩公五子,(迁四川隆昌葫芦沟)配颜氏,生子一   习。
                          二、永岂房:
第 9 世 永岂:(石门谱为永柏)宗廉次子,配蒲氏,生子一  表:
第10世 廷表:永岂公之子,配朱氏,生子一  彬:
第11世 文彬:廷表公之子,配胡氏,生子一  篪:
第12世 才篪:文彬公之子,配陈氏,生子四:用、田、才、清。
                         三、永照房:
第 9 世 永照:宗廉公三子(四川隆昌石家坝祖),配宋氏,生子二  荣、华:
第10世 廷荣:永照公长子,配贺氏,生子一  椘:
第11世 文椘:廷荣公之子,配卿氏,生子一  楼:
第12世 才楼:文椘公之子,配[]氏,生子一  喧:
第10世 廷华:永照公次子,配范氏,生子一  秦:
第11世 文秦:廷华公之子,配蒲氏,生子一  镇:
第12世 才镇:文秦公之子,配陈氏,生子一  浩。
                        四、永善房:
第 9世 永善:宗廉四子(四川隆昌石家坝祖),配陈氏、次配舒氏,生子一  智:
第10世 廷智:永善公子(迁资中张家坝),配卢氏、次配欧氏 生子一  省:
第11世 文省:廷智公子,配范氏,生子一  文:
第12世 才文:文省公子,配王氏,生子一  利。


第一节 千八公在湖南的发展
 “元值武宗已酉(1309)八公南游湖广宝庆传四世,子荣公另立一户”,至此以后老谱有世表图(又叫“五谱图)加文字连续叙述,。“五谱图分五载,首续而下则分房另记。”每图有五代男丁及相互关系,图后文字叙述仅有前四世的讳、籍、生、殁、葬和配偶及生子等情况;
乾隆乙酉谱中原图为苏式竖排,无世序编码,现改为横排并加世序编码记录如下:

                      第一图、千同祖子(应):
图中记有五代男丁11人,图后文中仅前四代男丁及其配偶15人有祥记,应字辈的5人只在父母名下留名无祥细记述。
 
★ 谱中原无世序码,本世序码为笔者依秩序添加,周边地图为笔者从网上下载添加的。                        
 第1世 千八郎:“元值武宗已酉(1309年)南游湖广宝庆,首迁西路长烟铺(今邵阳西郊长阳铺),继迁木梁(今隆回蒲家村,祥见住地周边图),殁葬木梁村虎形山,丑山未向(“文革”中八公坟被毁,现地有个养鶏场);配李氏殁葬木梁村右,丑山未同;次配李氏、三配董氏都葬红叶树下;生子一:排”
第2世  同排:八公之子,迁老营里开基,殁葬努箭山(有坟和碑,碑上为“牌”);配董氏、次配卢氏,生子二:昌、祯。
  
湖南隆回二世祖同牌公坟和碑        湖南隆回四世祖子荣公坟和碑
第3世  祖昌:同排长子,授职四川成都府,殁葬努箭山,配董氏诰封恭人,殁葬黄河山;生荣。
第4世 子荣:昌公之子,"明洪武乙卯(1375年)修甲里载税粮四十八石(dan)于八都石门, 石门冲之祖也",殁葬努箭山(离同牌墓不远处)。后裔居楼下、老芽坪地域,配张氏;生子二:铭、隆。
第3世  祖祯:同排次子,居古塘、斗岭、下长山;配李氏,生子一  柴;
第4世  子柴:祖祯之子,配郑氏,生子三  恧(迁川居德阳黑龙垫)、贤(迁川居安岳观音桥)、志";
第二图、应仕思宗(永):
以子荣公为分支祖图中记有铭、隆俩房男丁46人,文中有前四代配偶28人共为74人(子荣公已计不含);永字辈18人仅在其父母名下留名。                       
 
图和名讳为老谱中原有记载,迁徙情况及有关说明系笔者根据有关数据记载加注,仅供相关宗人寻根参考。
一、应铭房:
第5世  应铭:子荣长子,仕岳洲太守后迁任所;配曾氏,生子二 :文、斌;
第6世  仕文:应铭长子,配朱氏,生子四  听、聪、志、惠;
第6世  仕斌:应铭次子,迁塘弦、桃义湾,配范氏,生子一  虎;
第7世  思听:仕文长子,配董氏,生子二  政、宪;
第7世  思聪:仕文次子,(迁四川内江铁帽山)。
第7世  思志:仕文三子,(迁四川犍为牛凤山)配[]氏,生子一  义;
第7世  思惠:仕文四子,(迁四川宜宾潮鼓沱)。
第7世  思虎:仕斌之子,配石氏,生子四  显、宽、怀、本;
第8世  宗政:思听长子,配谢氏,生子三  济(传至仁伟迁泸洲)、魁、环;
第8世  宗宪:思听次子,配卿氏,生子一  缘。
第8世  宗义:思志之子,配锺氏,生子一  春(传至仁珪迁泸洲皂泥坝)。
第8世  宗顕:思虎长子,配胡氏,生子二  桂、庭;
第8世  宗宽:思虎次子,配谢氏,生子一  裕;
第8世  宗怀:思虎三子,(入川居安岳大冲)配黄氏,生子一 经;原籍有裔。
第8世  宗本:思虎四子,(失考)。
                             二、应隆房:
第5世  应隆:子荣次子,居新塘边、黄泥井、楼下、老芽玶。坟地:亘鼓印、老屋冲,椒子园、老芽玶、陡岭山,殁葬红叶树下,配谢氏,合葬大坟;生子三:清、镜、亮。
第6世  仕清:应隆公长子,配刘氏,生子二  宝、伦。
第6世  仕境:应隆公次子,(迁四川乐至严家沟),配谢氏、次配胡氏,生 选:
第6世  仕亮:应隆公三子(迁四川内江贺家冲),配刘氏,生子一  庆。
第7世  思寳:仕清公长子,迁黄泥井,殁葬黄十印,配张氏、次配刘氏,生子二  廉、锏;
第7世  思伦:仕清公次子,(迁四川荣昌黄家坝)配刘氏,生子一  剑;
第7世  思选:仕境公之子,配[]氏,生子一  庸;
第7世  思庆:仕亮公之子,配刘氏,生子一  勉。
第8世  宗廉:思宝长子,迁老屋冲,配刘氏、次配黄氏,生子四  嵩、恺、照、善;(湖南隆回谱为松、柏、照、善)。
第8世  宗锏:思寳公次子,配李氏,生子二  帮、会;
第8世  宗剑:思伦公之子,配伍氏,生子二  相(迁四川威远城里)、升;
第8世  宗庸:思选公之子,(迁四川泸州皂泥坝)配曾氏,生子一  成;
第8世  宗勉:思庆公之子,配宋氏。
第一图、千同祖子(应):
图中记有五代男丁11人,图后文中仅前四代男丁及其配偶15人有祥记,应字辈的5人只在父母名下
留名无祥细记述。
 
★ 谱中原无世序码,本世序码为笔者依秩序添加,周边地图为笔者从网上下载添加的。                        
 第1世 千八郎:“元值武宗已酉(1309年)南游湖广宝庆,首迁西路长烟铺(今邵阳西郊长阳铺),继迁木梁(今隆回蒲家村,祥见住地周边图),殁葬木梁村虎形山,丑山未向(“文革”中八公坟被毁,现地有个养鶏场);配李氏殁葬木梁村右,丑山未同;次配李氏、三配董氏都葬红叶树下;生子一:排”。
第2世  同排:八公之子,迁老营里开基,殁葬努箭山(有坟和碑,碑上为“牌”);配董氏、次配卢氏,生子二:昌、祯。
  
湖南隆回二世祖同牌公坟和碑        湖南隆回四世祖子荣公坟和碑
第3世  祖昌:同排長子,授職四川成都府,歿葬努箭山,配董氏誥封恭人,歿葬黃河山;生榮。
第4世 子榮:昌公之子,"明洪武乙卯(1375年)修甲裏載稅糧四十八石(dan)于八都石門, 石門沖之祖也",歿葬努箭山(離同牌墓不遠处)。後裔居樓下、老芽坪地域,配張氏;生子二:銘、隆。
第3世  祖禎:同排次子,居古塘、鬥嶺、下長山;配李氏,生子一  柴;
第4世  子柴:祖禎之子,配鄭氏,生子三  恧(迁川居德陽黑龍墊)、賢(迁川居安岳觀音橋)、志";


邦麟公房序
我长沙一支溯自十四世祖仁悦公,号乐楚。开派清“顺治”间,由邵阳石门迁来白箬铺平田冲。厥后创业建祠,历二百八十余年,派衍十二代,丁达千人,经三修通谱,一于“嘉庆”丁丑(1817)年,一于“道光”丙申(1836)年,一于“同治”已巳(1869)年,一修支谱于民国乙卯(1915)年。其间岁度沧桑,我支后嗣得生齿繁衍,人文蔚起,而能与各姓族竞进新时代,皆祖德绵延之所致也。惟以前因交通梗阻,与邵阳族众鲜通联络,致虽班辈可考、然源源可寻之家传湮没生疏,所以误千八郎公非道贤公第八子也。因世代变迁,传统失详,迨此次耀波与国民、松柏两兄,亲往邵阳道贤公总祠并各地查考证实,就释阙疑(参阅往石门记)至贤公之上源流世系应竭尽溯本之道,迭经前辈于老谱旧序中,叙述复有总纂,铭陔先生会考周详,足资明晰,无俟耀波之赘述矣。且今当民主立宪时代,国家社会进入科学时期,以团结民族为主,对宗族之观念、谱帙之重视深感淡然。然而,我支族众素负尊崇旧道德礼教之精神,并为加强血统之团结及敬宗归族起见,爰于去年六月集族众会议,以三十余年来族谱未修,值此抗日胜利,民族光复,以交通恢复,当应及时发起续修族谱,并须会合邵阳总祠通修为原则,故于十月间派耀波与国民、松柏三人往总祠接洽,适逢邵祠已设立谱局,发动九大房续修通谱之机会,商洽计划,承颁修谱须知,进行有所准备也。惟本届所修之规程按世系图、世次表、律例、礼制、规训、傅赞图、记寿序、诗章以及人文志分类胪列,较前届略有变更,此应随时代之演进也。他如我支原以千八郎(邦麟)公为一世祖,本届通修以道贤(履道)公为开派始祖,故为一世,其千八郎理应推下一世,其派语自当依照邵阳总祠颁下行之,此即应变之大体也。至若以往之文献、据约等,一律继续列镌,以表仰敬先人之功,不至数典而忘也。此次之世次表,虽经行修、房修及各亲属竭力编造,其中有迁往他省他县者,因居址相遥,音信疏隔,难免无遗漏之处,唯冀祖先在天之灵佑助来兹补列。耀波本庸愚学浅,加以年来服务党政,沗居议席,深恐才力未能兼周,幸有我主修国民兄及协修庆秋弟主持大纲,末节均有赖焉。尤非诸同事共襄盛举不易成功也,甚望后起英贤,本强种强族之精神,更进再修续谱,倍盛于斯也。
中华民国三十八(1949)年六月
二十二世孙耀波全诚氏谨撰
又序
余当谓修谱难,合修通谱尤难,而合修又值危急之秋则更难。然苟能矢勤矢勇,贯彻始终,则困难亦可克服,六功终可告成。拿破仑谓“难”之一字,非法兰西人所当用;况修谱远次国史之难形,又焉敢言难乎。吾族自中惠大夫千八郎公由新化乌石迁邵西石门,六传而衍清、敬、文、斌、柴五大房,人繁口众,星罗棋布,渐而武冈、湘乡有人,渐而长沙、常德、衡阳有人,又渐而川蜀、黔滇均有人,或服官政,或掌军事,或任教育,或习商贾农工之类,皆有所造诣,怎不叹谓非千八郎公之功德所难致耶。然夷考公之世系,旧谱载千八郎公乃邦麟,系出自道贤公生九子,邦麟行八是焉。道贤公派衍九房,其它各房均与麟房同一备统。探本溯源,始悉其关系之密切逾非普通者。此先辈有见及此,爰于民国丙辰(1916)岁纠集九族,耆老创修通谱,以资联宗而敦族谊,足征其富有坚苦卓绝、不畏艰难之最大精神。迨民国三十五(1946)年六月间,族翁精心、铭陔两先生,以历时久生凿繁,又值抗日胜利,民族光复之兴,自应将九房谱牒继续合修,以加强血统之团结而牒民族精神之发扬。当经召开大会,一致赞同。我房并设有分局,推倬汉、梅芬、倬荣、光第、香甫诸君,专门负调查世系、编造墨稿及收集丁费等项之责。任事以来,尚皆踊跃。无奈兹事体大,总局按照房次付刊。迨轮至我房谱文开印时,正值共军南下,威胁株衡,形成极度紧张之局势。乡间雈苻肆起,交通阻塞,于是上项丁费遇咎,无法运作。如欲变价,又无人应承。因此,分局诸君操商,舍远就近,避难从易,乃建议分修。余窃以为不可。盖秉人类进化之原理,既合修于前,自不宜分修于后,诚以合修之涵义,尤在以团结家族之精神,进而团结整个民族,亲爱精诚,完成大我。倘以一本相关之家族,偶因障碍遽辙尔,又复何离心离德而为,致上何以对先祖,对下何以致后人哉。余言之再三,结果仍决定来邵合修。无论时局如何动荡,相信数月后必能印成尔。一气贯通,斯则排除困难之力也。惟我族之迁往他省裔孙者,除长沙、湘乡已加入合修外,余因时艰路迄,未曾调集,是难之为,尚未完全扫除,而竟有待于他日之再接再厉,以补缺恨而竟全功耳。余不敏受父老重托,谬膺副修,深知本届合修之难。与难之不足畏,适逢铭陔公以首卷将成,催序颇急,余即就亲感所及,聊缀数行,甚望全族人士均知,作事与修谱理无二致,其成功与否,纯视其决心之有无,而不在其事之难易。从此,互相砥砺,互相勉励,立德立功,指日可期,国家民族实利赖之,岂仅团结罗氏九族而已哉!是为序。
中华民国三十八(1949)年岁次乙丑仲夏月望日
二十四世孙征元  撰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