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学术研讨

揭开姓氏基因奥秘

  发布时间:2003-01-03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每人都有一个姓氏。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平常不起眼的姓氏,居然也能和如今最热门的“基因”挂上钩?在研究者眼里,姓氏并不仅仅是个标示符号,它也是一个特殊的遗传代码,从不同姓氏的渊源、历史迁移和分布频率,可以揭示不同人群的血缘文化痕迹与生命遗传信息。不久,一本名为《中国人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的书将正式出版,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姓氏遗传学专家袁义达。“姓氏基因是什么?”“中国人姓氏的特征是什么?”“历代中国人姓氏的分布规律揭示了什么?”“可以根据姓氏基因寻根问祖吗?”“姓氏基因能为药物贴上百家姓吗?”等许多问题,都能在这本“普通读者也能看懂的专业著作”中找到答案———揭开姓氏基因奥秘


  ■姓氏代表了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

  姓氏基因的研究认为,姓氏代表了人类性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的遗传位点,即姓氏位点。每一种姓氏相当于这个姓氏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其传递方式是父系遗传。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匿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的遗传和基因的表现一样,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中国人一般都习惯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遗传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中只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氏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

  当然在中国人中一直普遍存在改姓的现象,这包括入赘婚姻、随母姓氏、避难改姓、少数民族改汉族姓氏等,但是在整个中国人中改姓的人数是少数,比例很低,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称为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父系遗传的功能。

  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当稳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一直存在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上婚姻半径较小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某种程度隔离的Y染色体群体,这为近代生命科学在探讨人类Y染色体DNA多样性和进化等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宋朝、明朝和当代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曲线吻合一致

  姓氏基因的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全国第3次人口普查小组也给姓氏基因研究很大的帮助,当代人口的资料就是来自他们提供的第3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千分之零点五的抽样资料。此项研究中宋朝和明朝的姓氏数据都是从上千种文集和年谱中收集到的。先从各种文献中找到人物的姓名,根据他们的籍贯和居住地进行统计,为便于和现代的姓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宋朝、明朝的地名省份归属按目前的行政区划进行归并。

  在对宋朝、明朝和当代的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进行统计和研究后发现,3个历史时期的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曲线互相吻合一致,这说明中国人姓氏在这1000年中传递是连续和稳定的,变化主要发生在19个最常见姓氏(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中,这19个最常见姓氏占总人口的50%以上。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在最常见的前7大姓氏之中,明朝7大姓氏占人口的比率比宋朝和当代都低1%以上,反映出宋朝到明朝时期中国人口曾经大幅度降低过。

  历史人口数据表明,由于连年战争和屠杀,在元朝,北方和四川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而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一带的人口却相对有所增加。姓氏分布上也反映出这一现象,北方地区主要姓氏王、李、张、刘和杨占人口的总比率,在明朝比宋朝和当代的都低1个百分点,尤其赵姓的比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赵姓为宋朝的皇室之姓,自然受到更大的冲击。而浙江和江西地区的第一大姓陈姓的比率反而比明朝和当代增加了1个百分点,成为明朝的第四大姓。而到清朝,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玉米和红薯等高产作物广泛种植,人口迅速增加,至清末民初,全国人口已达4亿,南北人口比重趋于平衡,因此大姓人口迅速增加,以至恢复和超过了宋朝时期相应姓氏的比率。

  此外,3个历史时期同姓人群的地理分布特征也反映出姓氏传递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宋、明两朝的人群地理分布特征已与当代的分布基本一致,南方汉族人群和北方汉族人群一直存在着差异,其地域分界线应在南方的武夷山和南岭一带。

  ■85%以上的中国人口集中于100个常见姓氏内

  宋朝、明朝和当代3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出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仅占姓氏总量不足5%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姓氏总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研究结果表明,19个最常见姓氏累计人口在宋朝占总人口53.7%,在明朝占50.7%,在当代占55.6%;100个常见姓氏累计人口在宋朝占总人口86.2%,在明朝占85.1%,在当代占87.2%。所以,研究中国人起源和历史离不开这100个常见姓氏的源流和史迹。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表现出地域特色和相对隔离的现象。

  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研究中国人父系遗传和Y染色体进化的一条新途径,为探索与疾病有关的高发易感人群的分布规律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估计当今正使用的汉族姓氏为3100至3500个

  中国姓氏历史悠久,北宋时候流传的《百家姓》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姓氏。而据袁义达教授1997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有12000个到13000个,而且这也不是中国姓氏的全部。袁义达说,目前他仍在继续收集姓氏,已经收集到中国古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姓氏超过22000个,他计划在两年后,再版《中华姓氏大辞典》,把新收集到的姓氏增补进去。

  许多姓氏传递了几千年,也有许多姓氏只保留了一代人,那么目前13亿中国人的常用姓氏究竟有多少呢?袁教授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一个预测中国人姓氏种类的公式。根据公式测算,从宋初到明末的近700年间,人口从3500万增加到一亿,当时使用的姓氏也从1600多个发展到2000多个;而当代12亿汉族人口经常使用的姓氏有3100至3500个。

  通过公式计算出的数字和实际收集到的数据十分接近,因此,利用这个公式可以根据某一地区人口总数预测该地区的姓氏总数和分布,这有可能为预测不同地区的Y染色体单倍型种类和分布的研究提供参考。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