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寻根问祖

泰和寻根记

 罗亦弟 发布时间:2007-01-25

 

   泰和寻根,重返先祖生息繁衍逾千年的故土,是简阳—自贡罗氏数代先祖,特别是祖父育藻公(字华垓)的遗愿和梦想。也是我辈多年以来的梦想。
   二00六年十二月四日,亦孝和我踏上了泰和寻根的旅程,实现了祖父和先祖的遗愿。亦孝于十二月二日从美国回到北京,尚未回家,立即购票飞往南昌;我从成都直飞南昌。南昌是此次泰和寻根的第一站,目的是拜竭珠公墓,珠公是豫章罗氏的先祖,他的后人布全球各地,逾越千万人。我简阳—自贡罗氏也是珠公后裔。而南昌是罗氏发扬光大之地,也是豫章罗氏始祖珠公安度晚年之处,珠公墓葬也在南昌。泰和寻根的第二站,即终点站,将是泰和县苏溪镇三居村,古称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灌溪里,是自唐代30世祖善卿公于公元930年迁居泰和灌溪以来,罗氏先祖生息繁衍逾千年的故居。
   十二月四日中午,成都—南昌的航班以及北京—南昌的航班相继降落南昌机场,亦孝和我终于在南昌聚首。前来接机的是泰和罗氏后裔罗良。按照罗良的安排,当晚入住南昌县洁惠花园酒店。
   此次泰和寻根,罗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泰和寻根的引路使者
   在一九九八年完成《简阳罗氏家族史》的编纂时,就有一种深深的遗憾:简阳罗氏世系上源只到晚唐时期淼公为止,离认祖归宗的目标尚有不小差距;要较全面地了解先祖的行实及家族的优良传统,《简阳罗氏家族史》所记列祖列宗资料就显得较为单薄……只是苦于没有新的资料来源,不能对列祖列宗资料作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我于二00六年八月发现罗氏通谱网(www. luoshi.net),从网站规模、人气,以及站长兼主编罗建平先生的执著追求和研究成果来看,我预感到简阳罗氏寻根问祖的终极目标很可能借助于罗氏通谱网取得重大突破。我试图通过罗氏通谱网寻觅泰和罗氏后裔,在“罗氏留言” 栏经过长时间的浏览,在头昏眼花、快要失去信心之际,终于发现罗良于2005年的留言:“我们是刚正不阿的潞国公淼公后代……海内外心中永远牢记‘宜彦应定立 京言宣宾章 育齐亦竟良 襄宸官宗方’的公伯叔兄们……一定要和我们联系,我和我身边近千名淼公的子孙们一定会在先祖当年‘箭止为宅’的射(石)洲等你们,共话千年的射洲风雨。家族最老的公公一定会给你讲代代相传的先祖淼公的传奇故事……家族相传宋元明清有淼公后裔南下做茶叶布匹草纸……等生意”,“ 尊敬的罗建平先生:……我们这里世称灌家七村……我是良字辈,能否把我们的20字辈“宜彦应定立 京言宣宾章 育齐亦竟良 襄宸官宗方”录入罗氏字辈库,不胜感激!”。不由得眼前一亮,激动万分。罗良尊崇先祖之心跃然纸上,他热情洋溢的留言,使亦孝和我代表简阳罗氏数代先祖园泰和寻根之梦成为可能。通过电子邮件、电话、QQ联络,终于在九月和罗良取得联系,我将此喜讯告诉亦孝。亦孝说:看来很有必要赴江西南昌泰和一趟。我说:我也正有此意。罗良对此也表示了热情的支持。由此我们该次泰和寻根得以成行。
  罗良毕业于江西航空大学英语系,创办了物流公司,事业有成,且新婚燕尔。他着力于收集泰和罗氏先祖精彩纷呈的史事,也热衷于弘扬泰和罗氏先祖脍炙人口的传统美德。也许可以说,罗良正是泰和罗氏先祖在天之灵为我们简阳罗氏后人泰和寻根派出的引路使者?
   罗氏通谱网对我的帮助不仅于此,发现十二月四日后,和主编罗建平先生通了电话,罗建平先生说,罗淼公支流是珠公后裔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他还告诉我关于珠系罗氏世系源流的查询办法。当晚,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将自汉朝珠公至遵生公的世系源流全部下载。研究下载资料,主要有几点收获:先祖追溯到汉代罗珠公,罗珠公是主流罗姓的开宗始祖,淼公是珠公的28代孙;对淼公、景庄公及各位先祖的生平有更详细的了解;明晰了原简阳罗氏家族史所载宋明理学家仲素公、钦顺公与我简阳罗氏的关系;证实了贯公即是被后唐昏君庄宗李存勖冤杀的洛阳县令罗贯……。

  二、拜谒珠公墓
  为使拜谒珠公墓执行更加顺利,十二月四日到达南昌当晚,即和罗氏通谱网主编罗建平先生通了电话,罗建平先生热情地委托南昌罗珠研究会法人代表罗贤访(江西省乡镇企业志副主编、办公室主任)先生担任我们的向导。罗良请妻舅国全驾车,罗良、国全放弃了繁忙的业务,全程陪同我们。同行的还有罗良的新娘子国玉。国全、国玉兄妹系名门之后,此行也有寻根问祖的计划,她们的老家也在泰和。十二月五日上午,我们驱车上路,沿途拍照录像,顺利地到达离南昌40公里的洪崖,即今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南岭九节蜈蚣山珠公墓。两千余年来,珠公后裔拜祀不断,每约四百年左右就有后裔子孙重修其墓。最近于二00四年的一次修葺是依据2000年5月《中华罗氏通谱》编委南昌会议关于《抢修珠公墓的倡议》,在柏林、小兰、润溪、下罗、罗家集、观田等罗氏聚居村和省市机关及省际部分珠公嗣孙中募资而建的。热心的贤访向我们介绍,此次重修珠公墓,专门请了专家学者论证,邀请了珠系各支上百名罗氏代表到南昌共同商议。珠公墓非常壮观,依西山南岭而建,沿两侧石梯拾级而上,是一个面积约10平米的休息平台,再上9梯,即是祭拜平台和珠公墓。墓碑高2.25米,2005年是珠公诞辰2250周年,寓意为此。珠公墓碑碑文:汉相国治粟内史罗公珠字怀汉之墓。护坡顶端矗立6个水泥石墩,表示珠公立墓后其6个儿子曾环墓而居。从休息平台到祭拜平台,拾级而上共9个台阶,一个台阶表示10岁。珠公寿91岁,另砌一寸台阶表示一岁。据地舆世家考证,珠公墓地座落於西山南岭山巅,堪定为未山丑向吉度分金,左水倒右,水由乾方上堂,流经甲方复转出艮方。左有象山,右有狮山拱卫,水口呈“之”字型流出,前有案朝,后蜈蚣雄峙,群山环护,实属风水宝地,与族谱记载情况完全相符。
   在珠公墓前,我们仰慕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按照泰和老家的规矩,我们点香烛,烧钱纸,三拜三叩,燃放鞭炮。亦孝在珠公墓前,代表泰和—简阳罗氏后裔向珠公致意。

  三、访问柏林村,拜谒“豫章罗氏忠孝陵园”
  从珠公墓返回途中,在柏林村拜谒了“豫章罗氏忠孝陵园”瑭公、企生公、遵生公墓。瑭公系南昌柏林罗氏始祖,珠系第13代孙,瑭公曾重修珠公墓。企生公、遵生公墓名“豫章罗氏忠孝陵园”,企生公、遵生公以忠、孝闻名天下,“豫章罗氏忠孝陵园”以此得名。企生公、遵生公是珠系第17代孙,是瑭公的后代,泰和—简阳罗氏属遵生公后裔。在“忠孝陵园” 瑭公墓后,还有保存完好的明代珠公墓碑一方。
   其后,我们驱车来到柏林村罗财根家,见到久负盛名的《柏林罗氏重修大成族谱》,该谱于1993年修编,主要记载企生公支流。属遵生公系的泰和罗氏先祖只记载到21世祖景章公为止。在柏林村居住的罗氏,基本都是企生公的后裔。从住房看,老屋已经破旧,无人居住,老屋周边有新建的砖房。看来柏林罗氏后裔不太富裕。不过,附近的江铃汽车二期工程汽车城建设即将上马,届时征地招工,可能就是柏林罗氏后裔奔小康的机遇。

  四、游子归来
  十二月六日上午,我们驱车约三个小时,进入泰和境。泰和县地处井冈山脚下、赣中南吉泰盆地中心,与兴国、遂川、万安、井冈山、永新、吉安等县市接壤。泰和于东汉末年建县,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汉为庐陵县地,后汉置西昌县,隋易曰“太和”。厥后或析或移,至唐乾元间移县于白下驿西,而县境始定。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其易“太”为“泰”,则自明初始也。抗日战争期间的1938年2月,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带领全校师生曾西迁泰和,在泰和停留了6个多月。
   再经半个小时,汽车到达泰和县苏溪镇,苏溪镇距泰和县城23公里,古称千秋乡,正是泰和老家所在。罗良的父亲竟祝、罗良的堂叔竟球到苏溪镇迎接。在苏溪镇,已经是泰和罗氏的“天下”,中午就餐的小餐馆,也是竟字辈开的。苏溪镇已是山青水秀,景色宜人,难怪先祖善卿公迁居此地。站在镇边公路旁,已可遥望28世祖淼公当年发矢定基的射州。
  午后,从苏溪镇驱车去三居村,三居村离苏溪镇1.5公里。三居村由老居、龙居、井居等三居合并而成,所在地古称灌溪里,正是当年祖父育藻公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我们的,先祖故居所在地: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灌溪里。地名灌溪,是因为村西有一条水量丰富、终年不竭、清澈见底、宜于灌溉的山溪水流“灌溪”而得名。灌溪长达数公里,水深二至三米,源自朝山,水溪两侧有许多苍劲粗大的千年柏树。罗良告诉我们,见到千年古樟,就要到灌溪了。果然十余分钟后,就见成行千年古樟,枝繁叶茂,转眼汽车就进入三居村。进入三居村,一种游子归来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梦想成为现实,倒又感觉如同在梦中一样!灌溪,游子归来了!

  五、三居村
  罗良和他父亲热情陪同我们进村参观了龙居明清老屋、罗氏宗祠。地处村中心的明清老屋现已无人居住,原住明清老屋的泰和罗氏已迁入沿村新建的新居,形成了“空心村”,这和南昌柏林村的情况是相同的,而且同样的,明清老屋都没有拆掉,大概是罗氏后人以此表示对先祖永远的怀念?!
  住在龙居的罗良的老奶奶90多岁了,依然硬朗,头脑清楚。罗良告诉老奶奶我们是中和堂东隐房的后裔,老奶奶对罗良说:“是自己人,和我们很近的”。国玉对老奶奶细心照顾,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明清老屋虽已陈旧,但尚不至破败。罗氏宗祠虽明显破败,但其三进三跨、面积二三百平米的建筑规模,却不难想象当年的辉煌显耀。站在宗祠空旷的屋顶下,想象当年列祖列宗在此祭祖、议事,不禁令人思绪万千! 
  在龙居,有一眼老祖宗打的水井,仍然浸出甘甜的井水,我们都品尝了,喝一瓢老祖宗的井水,浓浓的乡情顿时吣入肺腑。
  村支书亦行、村长亦桃在村里迎接我们,并陪同我们沿村边小路参观龙居、老居的外景以及泰和罗氏宗祠总堂“和乐堂”遗址、“和乐堂”门前极具象征意义的七枝千年古樟。村边小路是去年由政府出资修建的水泥路,沿村皆是老祖宗种植的枝叶繁茂的参天古樟树。村外是四千多亩良田,据说都是当年善卿公迁居泰和后罗氏先祖开恳而来的。据亦行介绍,30世祖善卿公迁居泰和灌溪时只有老居,以后人口繁衍益多,逐渐分居近处,共计形成七个村,分别是:老居、龙居、井居、上坤岡、下坤岡、坑背、潮源村。原来的灌溪里即号称灌溪七村,现在的灌溪七村共有人口二千多人,人均田地约两亩。在饱览罗氏先祖生息繁衍之地的同时,亦孝也向宗亲们介绍了简阳罗氏令人崇敬的长辈,祖父育藻公的光辉业绩。

  六、和乐堂以及有关的典故
  沿村边小路走到老居尽头,就是“和乐堂”遗址。“和乐堂”于1929年被毁于大火,后改建为小学。据族谱记载,“和乐堂”得名于元代庭芳公时代。元代,46世祖庭芳公内外无私,始终如一,睦族友爱,子孙兴旺,五世同堂,家百余口同爨(cuan火灶、烧火做饭)。庐陵刘岳中诸先生,詠诗以赞之,翰林杨景行作记,以美其堂,曰“和乐堂”。有司闻于朝,皇上命旌表(jīnɡ biǎo立牌坊或挂匾额)其门闾(lu里巷的门)。   
  “和乐堂”系泰和灌溪罗氏总宗祠,坐南面北,三进三跨,占地约500平方米。门前有大石狮一对,一雌一雄,雌狮脚下有小狮一只。祠堂门口有对联一幅,上联“灌园依老屋”,下联“溪水发朝山”,系以“灌溪”为对。和乐堂门前六、七人合抱的七枝千年古樟,自树干以上分七个树枝,神奇地暗合泰和罗氏的灌溪七村,随着岁月流逝,七枝千年古樟枯死一枝,变成六枝千年古樟,而灌溪七村中的一个村,因瘟役流行而湮灭,变成了灌溪六村,真是不可思议!
  那被瘟役湮灭的一个村,后来由名垂青史的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居住。淼公的一个姊妹适郭子仪族孙郭炎,自此以后,罗、郭两家后裔互有嫁娶联姻,是世代交厚的儿女亲家。从中唐直至清朝乾隆年间,罗、郭两家的交情延续数百年。关于罗、郭两家的交情,还有一个典故:据《简阳罗氏家族史》记载:“乾隆年间,六公公(郭玉成和大姑婆之父)在四川简阳,言铭公(淼公第32代孙)受兄命从建昌(即今西昌)至简阳晤郭玉成表叔,郭表叔果然对言铭公照顾有加,借钱给言铭公作生意。言铭公翌年得利,三年有成,即留居简阳,安家立业,娶温孺人,繁衍下简阳这一支族人”。上述借钱给淼公后裔言铭公的郭玉成表叔,即郭子仪之后裔。从典故中不难看出罗、郭两家数百年的深厚友谊。郭子仪的部分后裔迁徙湖北、四川。
  从古代直到文革以前,每逢元宵节,灌溪七村都要举行盛大庆典。各家串门庆贺,向祖先表示敬意。“和乐堂”要挂上淼公画像,由七个村子组织的龙灯狮子队竞赛,先进入祠堂的龙灯狮子队为胜,呼声最高的龙居队和井居队经常难分伯仲。淼公画像长约三米,宽约二米,可惜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毁于一炬。

  七、朝山和曾公岭
  村外小路以北,千亩良田之尽头,依稀可见曾公岭,据族谱记载,32世祖处鲁公即葬在曾公岭。几近的侧月形,也有53世祖宜元公、54世祖彦美公等多位先祖的墓穴。
  沿村外小路向西北,约十公里路之遥有朝山,从“和乐堂”门口的对联“灌园依老屋  溪水发朝山”可知,灌溪水出自朝山。
朝山即祖墓所在地,相传祖辈有遗训,任何人不得进入朝山破坏。据传,朝山祖墓曾遭到畲族人破坏,墓碑均已丢失,不过一九八六年番禺罗氏后人回泰和时,曾去过朝山,见祖墓尚有石马石凳等物。
  关于祖墓,尚有传说,先祖对祖坟山的保护极其重视。民国年间,彭姓人上山动了罗家祖墓,罗家人出动全部男丁,真刀真枪地把彭姓人赶到山外边。为了捍卫罗氏的土地、水源,泰和罗氏也齐心协力地和外姓人发生过械斗。

  八、泰和罗氏族谱、小字辈和四十字辈
  从“和乐堂”返回,即到村委会小憩。村委会办公室墙上、纸上的名单,竟字辈、良字辈比比皆是,亦行尚未发出的一扎身份证,也皆竟字辈、良字辈的。想到过去经常在网上、报纸上、电影片头上留意“……育齐亦竟良……”的泰和罗氏字辈,往往令人失望。而在泰和罗氏先祖故居灌溪,却举目皆是泰和罗氏字辈,不由得令人感叹:这里真是泰和罗氏的故乡呀!
  在村委会办公室,竟明拿出了他的小本本,上面记载有二00五年访问泰和的四川绵阳罗朝学先生的联系电话,有二00三年回泰和寻根的井冈山罗锦清先生一行三人的联系电话,也有竟明的世系上下源流,还有摘抄自井冈山罗氏族谱的罗氏字辈序。竟明真是有心人,这次泰和寻根得到他的很大帮助。
  离开村委会办公室,亦行带领我们到竟仲家查阅泰和罗氏族谱。途中,竟明介绍有位宸字辈的后生,我们惊讶泰和罗氏字辈发展如此迅速,简阳罗氏才到竟字辈,泰和罗氏却有了宸字辈,当即邀其合影留念。宸字辈却说,他的儿子已经出生几个月了,天啦,小字辈的官字辈!泰和罗氏的官字辈比简阳罗氏的竟字辈整整多出四辈。
  来到竟仲家,据竟仲介绍,当年其曾祖父育兰公曾缴纳100大洋,得到这套族谱。该族谱由竟仲保管了几十年。今年二月,竟仲的叔父亦逑去世前,曾嘱咐竟仲,要妥善保管族谱,务必做到族谱不出此屋。竟仲如此尽心保管族谱,也令人放心了。竟仲捧出了一本族谱,只见族谱长44.4公分,寛35.5公分,厚5.5公分,所见是第二册,从648页至1066页,从页数分析,族谱全套应是三册。为了得观其详,相约第二天上午再去竟仲家,他会将另外两册族谱拿过来。当晚,留宿亦行家,受到亦行一家的热情招待。
  十二月七日上午,我们再次来到竟仲家,见到其余两册(第一册、第三册)族谱。建华也送来家存族谱两册。通过浏览对族谱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族谱编修于民国元年,族谱的纂辑、校正、缮书、总理、协办、鉴定等工作由育、齐、亦字辈担任。谱名“西昌灌溪罗氏族谱”(“西昌”即泰和的古称),从族谱内容上看,有以下几点感悟:
  族谱所记,系从京字辈以下先祖,分属中和堂东隐房、简轩房、龙池房等若干房,为何没有京字辈上源,是一个尚无定论的问题;
  据族谱记载,简阳罗氏先祖立晶公属中和堂东隐房,上至京字辈,下至章字辈。京祥公长子言钰公有二子:宣涫、宣泮,早逝。这是简阳罗氏族谱中失考的,看来简阳罗氏对当时身在西昌的言钰公有二子并不知情。次子言铭公子四:宣浩、宣潾、宣泽、宣泗,与简阳罗氏族谱所记相同。但所记宣潾公有二子:宾梅、宾楫,却明显有误,简阳罗氏族谱所记宣潾公有三子:宾相、宾桂、宾椿是准确的。
  从龙池房的记载中可见已有清代同治年间的齐字辈、光绪年间的亦字辈、宣统年间的竟字辈,说明泰和罗氏字辈发展迅速。宣统年间为一九0九年,龙池房的竟字辈已经出生,与如今的二00六年,相隔97年,现在龙池房应该又有4代人出生,为“官”字辈;
  族谱所列示的罗氏字辈,已经从二十字辈增加到四十字辈。即“宜彦应定立、京言宣宾章、育齐亦竟良、襄宸寰宇方、家安寅亮守、帝宙广宫庠、燮宰庚容度、文宗永庆康”。不仅增加到四十字辈,而且简阳罗氏族谱所记“宜彦应定立、京言宣宾章、育齐亦竟良、襄宸官宗方”中,最后五个字“襄宸官宗方”也改为“襄宸寰宇方”,也就是说,“官宗”改为了“寰宇”。上述龙池房的记载中可见原有的二十字辈在清代已经快要用尽,民国元年修谱时增加字辈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对原二十字辈中“官宗”两字的更改为“寰宇”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因为新加的二十字辈中有和原二十字辈相同的“宗”?还要说明的是,前述罗良于二00五年在罗氏通谱网留言时,提到的泰和罗氏二十字辈,与简阳罗氏族谱所记是相同的。说明“襄宸官宗方”的确是改为了“襄宸寰宇方”;
  族谱记载,泰和罗氏有许多宾字辈、章字辈先祖去赣州、广州、南雄做生意而客死他乡,也有多位京字辈、言字辈、宣字辈先祖早年在四川去世,说明言铭公不是第一位去四川的泰和罗氏先祖;
  目前三居村的罗氏后裔,已经很难确切地了解其世系上源,其原因是自民国元年修谱以来,没有再次续修,而村里知其详情的长辈又相继去世。竟明是例外,他曾是教师,又是有心人。也正因为此,原想寻找简阳罗氏先祖京祥公的几位兄弟京福、京帧、京禟、京祺后裔的希望成为了奢望。
  竟明的世系上下源是:京镇—言中—宣珽—信、侶、侔、修—章绎—昆育、昂育—齐杨—亦家—竟明—良智、良慧、良忠、良厚、良传、良家。
  竟煌是村会计,建华系竟煌之子,建华曾在井冈山经营酒店,近年回三居开办辉煌酒店。他不仅保存了泰和罗氏族谱,还牵头重建了中和堂,为罗氏家族作出了重大贡献。

  九、番禺罗氏族谱和井岗山罗氏族谱
  十二月七日中午,我们来到建华开办的辉煌酒店,亦行请到了良榜,良榜属井居,良榜很快回家拿来了番禺罗氏族谱,谱名“民国二十辛未番禺沥喾乡罗氏族谱”,番禺罗氏是640多年前从井居分出去的,番禺罗氏始祖是从善公,仕江西布政司左参议,赠朝议大夫,番禺罗氏于明清年间曾多有为官之人,还有民国时期任外交部长者。也许正因为此,番禺罗氏族谱内容丰富而完整。不仅记有宋、明清罗氏族谱序跋,淼公、赵夫人受封诰命,也有上至淼公诸位先祖的详细记载。这些史料对我来说是太珍贵了!这也是“西昌灌溪罗氏族谱”所没有的。由于时间关系,请亦桃将有关部分复印带回研究。
  建华提供了一个信息,井岗山罗氏正在修编族谱,近期即可完成。他答应等其完工,多要一本寄给我,这又是一个好消息。井岗山罗氏居住井岗山土岭,离灌溪只需几小时车程,与灌溪罗氏交流较多。
  午餐后就要离开泰和回到南昌乘机。抓紧时间到老居古井打了一杯井水,准备带回成都让“一家老小”都尝尝老祖宗的井水。我和亦孝又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外,为的是捧一捧家乡的泥土,作为纪念,并敬献于思念泰和先祖故乡的祖父育藻公墓前。

  十、告别泰和
   十二月七日中午,我们和亦行、亦桃、竟祝、竟明、建华、建平、良榜、罗良、红兵、红玉等共进午餐,席间亦孝对各位宗亲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谢意,也对各位宗亲再次介绍了育藻公的高贵人品以及为发展盐业民族工业作出的重大贡献。亦行代表故乡宗亲向我们赠送了闻名于世的泰和特产乌鸡泡制的“白凤乌鸡酒”。
    餐后,我们与各位宗亲亲切握手拥抱、依依话别。我们满载着泰和罗氏先祖故居的风情和各位宗亲的亲情,揣着老祖宗的井水、家乡的泥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灌溪,一路上,心中忽忽若有所失。
在车上,获悉国全、国玉的寻根问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访问了老家所在地,竟然与灌溪仅有数公里之距;查阅了保存完好的族谱;了解到关于祖辈许多重要信息。
   汽车于当晚到达南昌,罗良不辞劳顿帮助我们安排了住宿。安顿之后,我们又连夜访问了南昌罗珠研究会法人代表罗贤访。目的是为了查询有关南昌的豫章大宗祠有关资料,据族谱,淼公、景庄公去世后,均“在江西省城豫章大宗祠立主奉龛祀”。十二月六日赴泰和途中,曾致电贤访了解豫章大宗祠的所在,被告知已经拆掉。但里面的资料已经保存。故此回到南昌后,立即向贤访查询有关资料。
  在贤访家里,我们见到了“豫章罗氏祠誌录”一书,由于时间紧迫,我们采取了先拍照,再详细考证的办法。经过仔细研究,得知“豫章罗氏祠誌录”所记豫章大宗祠之“历代仕宦封赠主位”的有珠公、企生公、遵生公等;泰和县各团祖位下有泰和罗氏的5位先祖:唐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赠潞国公灌溪罗公讳淼号宗海(即28世祖);唐镇殿护国大将军敕封宁远伯灌溪罗公讳景庄子克瑞(即29世祖);唐睦州刺史灌溪罗公讳善卿号文明(即30世祖);后唐知河南洛阳县令灌溪罗公讳贯号思通(即35世祖);宋淳熙进士光禄大夫灌溪罗公讳锐号德铭(即40世祖)。
  这里有两个新发现,一是原以为泰和先祖中,淼公、景庄公去世后,在江西省城豫章大宗祠立主奉龛祀,参阅“豫章罗氏祠誌录”后方知淼公、景庄公、善卿公、贯公、锐公均在豫章大宗祠有牌位;二是其他分支的罗氏族谱,包括罗氏通谱网,对第40代祖锐公的记载是“生殁配葬失考”也未记载其功名官位,而“豫章罗氏祠誌录”却记载了“宋淳熙进士光禄大夫灌溪罗公讳锐号德铭”,与简阳罗氏族谱所载相同。
   贤访家中藏书甚多,尤其是关于罗氏、珠公的书籍。我们浏览了“中华罗氏通谱”、“豫章罗氏源流考”等书籍,并对有关内容拍了照,以备日后详细研究。
   从贤访家告辞后回到酒店,亦孝和我都久久不能入睡,我们都在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回到江西泰和,目标是:寻找淼公、景庄公墓地;寻找京祥婆婆墓地;寻找简阳罗氏先祖京祥公的几位兄弟京福、京帧、京禟、京祺后裔;寻找京祥公当年居住过的旧居……。
  十二月八日上午,当南昌至成都的飞机腾空而起的时候,我们都在心中默默地念道:泰和,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珠系第65代孙罗亦弟记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附录:
因时间关系,我们二00六年十二月的泰和之行未能赴射洲、遂川敬访淼公开基老宅和祭扫景庄公墓地。泰和寻根一年之后有幸得到《井冈山土岭罗氏重修族谱》,记载了亦权公一行当年曾亲访射洲、遂川,并在《井冈山土岭罗氏重修族谱调查记》中对上述内容有所叙述,特摘录相关部分内容以飨家人:

《井冈山土岭罗氏重修族谱调查记》摘抄
族长亦权公字龙茂决心亲自率裕全、园林、元文开展找谱修谱事了。于是从两千年三月一日至两千零一年二月十六日,历时一年共计六次分别赴泰和县灌溪(现名苏溪三居)、浩溪;遂川县渡头、士高、曲坑、新江;万安县罗团、麻斜;南康市等县市、村调查,并取得丰硕成果。……
在调查中,我们根据谱中提供的线索,又赴遂川县新江乡寻找景庄公墓地,结果墓地荡然无存,现在“村前五尺坑”已是高家的一个村庄,后山是一片菜地。又赴射洲查看了淼公开基的老宅,就在白土街对面过河的一个大沙洲上,现在那里一片板栗林,约有百余亩,当地人指点,村边罗氏宗祠旧址已做了村民新房,剩下许多残存的老砖,作了新住户的菜园围墙。
罗“将军庙”是在一棵樟树下,留下一个粗糙石香炉,还有些人烧香而已。过去所说祖坟何等荣耀,现在也无影无踪。“新林山”和“定惠寺”不知在何处,只听说在射洲之后的一小山上仅有一处叫“金庵”,这小山现叫羊古岭。淼公射箭的嘤岗岭,有的说是射洲前的雷公山,现长满了树。看了老宅,令人感叹不止,上下约千年,当时如此兴盛的罗家老宅现在仅剩下一片废墟。……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