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川东豫章堂罗氏及其谱牒

  发布时间:2006-10-12


一、罗氏姓氏与豫章堂的由来
(一)罗氏姓氏
罗姓,为我国诸多姓氏中的大姓之一。据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公布的全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罗氏排在第20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委员会编制的《汉字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统计》的“当代四川地区姓氏频度录”,在抽样统计的25239人的521个姓氏(单姓305,复姓1,双姓215)中,李、张、王、刘、杨、陈居前6位,罗姓居第9位。
罗姓源于火神祝融氏。祝融氏是颛顼帝的儿子,名黎,任火王(北正)之官,掌管民事。因其以火施政有功,号赤帝。到了距今3000年前的周期初期,祝融氏的后裔被封于宜城(今湖北襄阳市宜城县西),称罗国。到春秋时期,罗国被强大的楚国所并,[祝融氏的子孙失国南迁,始以原罗国的“罗”为姓。罗姓子孙最初居于湖北枝江,后迁徙至湖南长沙,隋唐时期繁衍到南昌、安徽、江浙一带。五代时吴越国有罗隐,明代有著名挑战说家罗贯中。
(二)豫章堂的由来
罗姓子孙以江西为最盛,是江西的望族。江西南昌、九江一带,汉朝置豫章郡。据该罗氏谱牒记载,罗姓以祝融氏为一世,传至102世珠公时(字怀汉),至汉高祖时官直到相国大司农,晚年出任九江郡。后析九江郡为豫章郡。珠公见朝纲紊乱(吕后凌朝),遂隐居豫章城西之村野,结草为庐,遍植罗汉柏、罗汉茶,自号“罗汉”。汉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卒于草庐,享年90岁。其有六子;居厚、知正、宜礼、成通、子成、诋德。晚年率子孙贯地三亩四厘余,建“豫章罗氏宗祠”于草庐北,修《豫章罗氏祠谱志》。故罗姓郡望之一为豫章。据《姓氏考略》,罗姓的另一个郡望在长沙,其云:“望出豫章、长沙。”
(三)豫章堂罗氏在川渝的分布
在云贵川诸省,豫章堂罗氏众多。居热心于罗氏谱牒研究的罗马、罗章成先生收集有云贵川罗氏家族的班辈行130多种,见诸于罗氏族谱如《川东豫章堂罗氏族谱》、《儒林堂罗氏族谱》等,认定班辈的顺序有108种,尚未搞清楚的有20多种。
川东(今重庆市)豫章堂罗氏辐射面也不小,以明清两朝迁徒于是巴县的“巴县罗”,定居于永川、江津泊“永川松既罗”与“江津罗”,定居于江北的“江北罗”。
家族是明代由江西原籍迁蜀并定居于川东永川县淞既镇的,明末辗转迁川西大邑县五龙乡,在五龙至今已繁衍13代。该罗氏家族在大邑县有1千多户,主要聚居地在县城外南五龙乡和外东银屏乡。大邑该江西罗氏家族与永川松既镇的罗氏家族是否是同属一祖,在此赘及。不仅大邑有永川松既分迁的罗氏,泸州也有一支从松既迁来的罗祥胜(字胜二)的直系裔孙,有一本《创修罗氏特凌支谱》记载其族史,现也在此赘及,便于有关人士及专家学者研究。
(四)川东豫单堂罗氏多为统宸公之后裔
以豫章堂罗珠(珠公)为罗氏102世祖计,罗氏在江西行省吉州路吉水县,至152世祖罗彦明(罗安逍)于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乙巳岁生长子罗统宸。据后来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岁修纂的《祝融豫章罗氏族谱》记载:罗统宸因在元朝历任高官,曾改姓郑,成了“郑统宸”,有《统宸祖高年改姓郑》一文佐证。该文收入族谱中。其中记载:统宸公早年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辛未岁26岁时举进士,点翰林……任户部尚书。原配周氏生一子(荫),后娶王氏生英豪、英贤、英才,再娶何氏生英华、英相、英秀、英俊,总计8个儿子。
历经明清,在川黔有彦明一统宸之众多后裔。川东的豫章堂罗氏,如“巴县罗”、“永川淞既罗”、“江津罗”等,皆自称是统宸公之后裔。
二、“江津罗”的源流世系
(一)清初入川祖罗朝远前后的世系
据该罗氏家谱记载,以江西行省吉州路吉水县籍的罗统宸为一世祖,罗英豪为二世祖。在元末红巾军起事战乱之际(战乱遍及两湖、江西、安徽、江浙等地)罗统宸、罗英豪的子孙逃亡离散,有的不断向南迁处徙。其中,该“江津罗”十一世祖罗朝远于清初入川。
支吾雅州(今雅安),一支居嘉定(乐山),一支居顺庆(今南充),一支居东乡县(今宣汉),一支居泸州,一支居永川,一支居江津。
清初入川祖罗朝远定居于江津城关,历四世,即经十二世罗世昌、十三世罗天佑、十四世罗相亨,传至十五世罗洪才开始分迁。“罗洪才于乾隆年间定居于(江津)城内南安门,传至十六民罗志刊,始置业居于城安门儒林街,以后世礼、世德的后裔居此,再传至十七世罗锡禄,又置宅于鞍子街福胜园(今之南安街北段),再传至十九世罗代琛又置宅于狮子园之邻……”至今世居江津三百多年。十一世祖罗朝远定居江津后,自定字排为“朝仕天祥洪,志锡世代昌。积善富贵荣,永庆保泰康。”至今传至12代“善”字和13代“富”字辈。
“江津罗”与合川、永川的罗姓设有总祠,总祠在永川县松既镇。在20世纪20年代,江津罗朝远后裔曾与永川松既罗氏总祠叙谱合字排辈分。松既罗氏字辈为“豫章吉安泰,永江庆南阳。怀德资仕大,永远发源长”。其中以“吉安泰永江”与朝远后裔字排“代昌积善”对应。
(二)江津罗锡禄一支及其家谱
如前所述,自该罗氏入川祖朝远公自清初定居于江津城关起,至今世居江津3个多世纪。其间十七世祖罗锡禄一支,自清道光年间至20世纪50年代初为止,始终聚居在一起,有时达四世同堂。家人的活动范围和婚姻关系,大多限于江津县境以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家人多因工作、婚姻等原因始居县外与省内外。
《《江津罗氏锡禄家谱》记载有“罗氏渊源”、“江津世系”、“锡禄后裔”等部分,由该罗氏二十世即入川十世罗昌一于1998年夏撰编完成(罗昌一历任江津园艺校教导主任,江津三中即聚奎中学校长,副校长,江津县政协常委,县人大代表等职)。该谱主要表明该罗氏族中人的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社会的发展。
(三)“永川松既罗”源流
松既隶属永川县,元明之际永川县隶属重庆路。
1、松既罗氏开基祖罗祥胜(字胜二)
据松既《罗氏族谱》中的《略传》记载:永川松既的开基祖祥胜(胜二),在世居的江西吉水县“业儒”,元末战乱之际徙湖广麻城,在该城与麻城仙居乡李氏妈婚配,生一子友文。为避红巾军乱,于元至正末年携家属至重庆永川松既,权既“时荒林茂草茫茫而已,始就荒尽可居以避乱……”在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家谱森森序》中云:“吾族原隶江西而蕃衍于蜀东南也,缘始祖胜二公当元末红巾贼乱,只身逃避三迁而入籍,于有明初年计今(道光十七年)二十余世……”
谱中《略传》还记有人蜀二世祖友文不仕,置田创业,生座年及妻儿等情况:“……友文字翰成,不仕居既,肇置田百亩,风声稍振,大夫人吴氏系麻城人,生六子皆产既也。公(友文)……生麻城 埠之阳,至明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卒蜀永川松既,葬江津五都四望山”
2、“松既罗”之长沙始祖与吉水开基祖
据《罗氏族谱》中《世纪溯源》谓之“吾宗来溴自安城,安城秦录长沙”,以长沙之罗怀为始祖“怀为始祖无谬也”。松既罗氏五代间到吉水开基祖及吉水之小地名,均一一溯及“……长沙情为始祖无谬也。五代间讳铨字君衡者徙居吉水中鹄乡水东淘银塘 下,其宗嗣愈昌是‘世恒号’ 下罗焉。”可见,以罗怀为长沙始祖,以罗铨(字君衡)为吉水始祖。
3、入川开基祖胜二的父亲安道及基祖辈世系
按照该《罗氏族谱》中的《世纪》溯源流:
接前面“……基宗嗣愈昌是‘世恒号’下罗焉。及宋淳熙进士讳仕俊者任武岗教授,再徙临江新喻之鉴化。武岗子曰应龙,应砻四世而至安道。安道生胜二讳祥胜,元至正间兵乱,三徙居蜀之重庆路永川之松既……”这里明确地记载了安道与胜二(详胜)的父子关系,记载了武岗生应龙,应龙历四世而至安道的世系。
“松既罗”《世纪》所记的胜二(详胜)的父亲是安道,与“巴县罗”溯源流所梳理的胜二(详胜)的父亲是罗统宸(其有8个儿子,胜二为第2个)有很大的出入。笔者认为,胜二后裔所写的族谱中《世纪》所记的胜二之父是安道,较之可信,父子关系,一般不会搞错。如若安道,胜二父子关系正确,那私胜二的辈分将高于罗统宸诸子。“巴县罗”是罗统宸与原配周氏所生长子荫公子后。
再有该永川“松既罗”族谱《世纪》中所记的武岗一应龙(历四世)……安道一胜二(详胜)的世系,与“巴县罗”梳理的《谷贤(应龙)祖发派各宗支干系图》有很大出入,按“巴县罗”这个干系图,谷贤(应龙)的第二子是彦明(安道),彦明(安道)的儿子是统宸,统宸有八个儿子,其中的第二子英贤即是胜二。这样代数差异有三代,祖,父,子关系出入较大。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供罗氏后裔考证。
当然,无论“松既罗”“巴县罗”“江津罗”,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庆龙(谷贤)、彦明(安道)。
三、荫公—仕鹏—维涟的迁徙与定居巴县
154世祖罗荫,是统辰公与原配周氏所生之子。在罗荫45岁之际,正值元末的战乱,罗荫(庠生)携妻儿从世居的吉水避乱投亲到闽西,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到达汀洲府宁化县石壁村郭藤献。此为一迁。其长子元善携妻金氏于明举洪武三年(1370年)迁广东惠州府龙川县钦钥场金坑口卜居,此为二迁。至157代铬通(元善之长孙),约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举进士,后为官司迁至惠兴府兴宁县任知县,居大坪头巷,晚年居惠州府长乐县(今五华县)清化都横波约彭坑甲蝉宫塘(其长子大一在此创业),此为三迁。至160代封益带妻室儿孙徙经江右,到湖广的浏阳县东河乡河塘定居。此为四迁。
到了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该罗氏164代的仕斌、仕诚、仕鹏、仕珍四弟兄入川,落业于江津县牛溪镇(即今之游溪镇)清滩子坎上。此为五迁。仕鹏有三子,维清、维漪维涟,其中维涟从牛溪迁至巴县三口滩(现巴南区一品镇)佃耕,此为六迁。维涟后又迁至巴县城六都慈里三甲高家坪马蛟山,仍佃耕,此为七迁。但因人多地少,维涟又举家迁至附近的三王殿范家场,始才定居下来,此为第八次迁徙。165代之维涟公,终因劳累,四十余岁去世。在维涟妻刘氏的带领下,长子林秀等五弟兄勤劳兴家,种豇豆、茄子等贸易,置业五处,扩建土地,由百余石至三百石。笔者访问的西南铝业集团老干处退休干部罗章成(原西南铝业公司技工学校副校长)是维涟公的第9代孙,是入川开基祖之一的仕鹏公的第10代孙。族中长辈罗文彬珍藏有清光绪元年(1875年)修谱抄本之残本《罗氏族谱》中的《林秀公碑序》、《林秀公妣曾氏》和《狮子嘴记》等,记载当时多次迁徒艰苦创业的经历及人物事迹等。
入川三世祖罗林秀对其后辈立有遗训:“世德承先祖,文章启先人。”此赋联,成为林秀公十代子孙的辈序。新班辈是民国初年立的,计为40字:“居家全孝友,在国笃忠贞,克豫和平象,永堪大志成。诗书传达远,万代必昌荣……”
附:彭州“罗家林罗氏”
四川省彭州市政府离退干部沈洪民喜爱阅读移民族谱,与彭州学者庄巨川多有往还,并写成《彭州移民史话点滴》等文,其中有明代为官人蜀的江西吉水罗氏及其《罗氏族谱》。
笔者现摘录如下,以供研究来自同地域同姓氏移民之连接参考资料:
1、手抄本彭州《罗氏族谱》内容
彭州小石河“罗家林”的罗氏后裔,手抄有《罗氏族谱》,竖写,双页装订,共64双页即132单页。每单页8行,每行24字,共1万1千余字。
该谱辑有序三篇:《罗氏族谱原叙》,咸丰十年(1860年)岁次庚申仲春朔八日,八世孙罗正衍敬叙;《罗氏族谱叙》,光绪十四年(1888年)岁次戊子仲春月上瀚谷旦,乙酉科举人九世孙罗光昭榜名组玑敬叙;《重修罗氏族谱叙》,光绪三址二年(1996年)岁次丙午蒲午后十日,九世孙罗光位敬叙。
谱中抄有九族五服图、九族称谓图、世系谱、族排行、行述等内容。
2、谱载江西吉水罗氏明万历年间为官司人蜀及三迁宅居彭邑
据《罗氏族谱》载:“罗氏系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黄土村人氏。罗文泰任职雅安镇台时,曾于明万历年间宦游西蜀,眼见兵祸,川蜀尤惨。崇祯十年(1637年)寇盗峰起,遂于天全州居家焉。娶妻骆氏,生子三:魁选、俊选、钦选。公殁后,由天全州迁灌县(今都江堰市)南溪口,未久,俊选迁彭县,钦选迁什邡。俊选迁彭时系兵灭之后,荆棘丛生,迷天蔽日。公乃于小石河左占地数十顷,开垦荒地若干亩以自给。”“一、二世后人口渐盛,所占壁地千亩有余,而绕宅竹林犹横里许,故人称‘罗家林’”。
3、该罗氏在川班辈
自罗文泰任雅安镇台宦游西蜀,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定居全州,与骆氏生育三个儿子,即魁选、俊选和钦选,此为入蜀第二代。罗文泰去世后,母子举家由天全迁灌县南溪口,不久二子分迁彭县,三子分迁什邡。二子俊选分迁彭州时正值兵后田地荒芜,遂在小石河(今敖平镇罗林村)占地数十顷,开垦荒地以自给。经其子、孙即入川第三、四代,人口渐多,罗氏占地达千亩,因横绕宅院的茂密竹林达里许,故人称“罗家林”。罗氏上川后二房在彭州小石坝成了殷富的“罗家林罗氏”。
罗氏上川第四代起班辈为“启元应正,光焕国家,永显宗德,盛事麟芳。
4、谱中人物传记载有同治年间盗贼、兵连连,罗氏六世孙应溥、七世孙正尧、正蛟兄弟及家人皆先后蒙难。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状况。
四、重庆“江北罗”源流与播迁
该支罗氏源流,据《琳琅谱》等记载考证,当属罗彦明(罗安道)之后裔。该罗氏以明代京都的罗衍为始祖,直至现今传至第十八世。其后裔罗英奇先生存有残谱,记有其传奇家世。
(一)罗氏三代明朝将领
据该支罗氏残谱载:始祖罗衍是江西行省吉州水县人。其兄罗洪先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状元,身居翰林学士,有著作、诗文多集,出任过湖广巡抚。明嘉靖后期始祖罗衍迁至湖广行省麻城县孝感乡月儿湾卜居,与陈氏生子万宰(字一贯)。罗万宰为二世祖,官司至大明总兵,英勇过人,随与辽东经略使熊迁弼同守边关三载,满人不敢来犯。万宰在一次战役中歼敌万余,但孤军作战,以身殉国。朝中大臣多知其英勇过人,皇上降旨:将一贯(万宰)夫人吴氏(大学士吴襄之妹)并子腾元收留在京师抚养。至崇祯帝登基时,腾元随母上殿朝贺,时,腾元18岁,皇上赐:“子顶父爵”,并将内阁大臣王应雄之女赐配腾元。腾元与王氏共生三子:长敬贤,次招贤,三德贤。
三世祖罗腾元(字岱)。曾拜师卢象昇习武世方略,在左良玉、贺人隆、陈洪范、马千乘结为五虎弟兄。马千乘病故后,腾元之妻王夫人与女总兵秦良玉(四川忠县人,马千乘妻。马去世后,其率部为明之总兵,有战功)结为姐妹。腾元在迎战农民义军李自成立了大功,皇上封其为四川提督暂行总督事宜,镇荆州、长沙一带。李自成派张献忠、罗汝才到湖广报徐州大败之九,熊文杰招降张,罗二人,不料却遭其假降之计,重又反明。左良玉,罗腾元率兵追剿遇伏兵,明军阵亡万余人,提督罗腾元阵亡。
正值张献忠罗汝才直逼菱州,秦良玉率部来援,张,罗败走,直犯河南,山东。崇祯闻报,急降旨罗招贤“替父爵,带兵平贼”。四世祖罗招贤与兄敬贤(其夫人朱氏系参政佥都御使朱典之女)和弟德贤(其夫人黄氏系总督黄德公之女),兄弟三人与秦良玉,陈洪范带兵十余万人川平张献忠,罗氏三兄弟历驻重庆转汇县,川北,复分兵重庆,江州,铜梁等地,边追击(张献忠部),边插占为业(人烟稀少,插占补给军需),直至接洪承畴,吴三桂紧急公文,通知“庆贺新主”,此“新主”即清顺治帝。罗招贤始知大明已亡,天下归满清了。罗氏忠于大明,不愿“贺新主”。
(二)避追杀隐姓埋名为农子
清顺治帝年幼即位,由新王多尔衮摄政。据该支罗氏珍藏的残谱记载。多尔衮不忘当年在辽东与明将罗万宰结下之仇恨,追问其后人。得悉万宰之孙带兵入川事,命肃王带旨入川捉拿罗氏三弟兄。罗招贤得悉此信,立即召集部将商议对策:将部队分散,化整为零,不愿降清愿回乡者领盘费还乡,无家可归者与当地无男丁的妇女婚配务农,同样发给银两。
罗氏三弟兄聚汇县商议:罗氏忠于大明,不投降满清。隐姓埋名,以避追杀。“敬贤公夫人朱氏,生有三子:长子世贞,落业广安,次子世发,落业岳池,三子世哲落业三汇。招贤公与夫人鲜氏(系明川西总兵鲜永桥之女,渠县鲜渡河人)生有三子:长子维世,夫人林氏,逃迁川东,落业江北厅(现重庆市渝北区)四甲柿子坪,次子,三子不知逃往何处,无考。”
四世祖罗招贤与鲜氏所生长子罗维世,罗维世与妻林氏同样生有三子,怕被清迁追杀将他们改姓分继农房:“将长子继与李政春为子,改名李登祥,落业河西李家沟;又将二子继与刘继业为子,改名刘应龙,落业吴家坝;将三子继与杨秀昭,改名杨世民,落业杨家坝。”三个儿子三个姓,改名换姓李,刘,杨。
当年四世祖招贤公在明末带兵入咱追剿张献忠,重庆一带田土荒芜,人烟稀少,军队也插占,以解决粮草之需。招贤公在江北厅四甲东槽河一带插占有一幅田业,其界上至东山凤鸣垭,下至东槽河之心,左至三对,右至龙王洞的大片土地(均有插占之界牌和界单)。将界牌插好,交与当地人李政春,刘继业,杨秀昭三人保管,界单由招贤公本人保存。五世祖罗维世33岁时找到了李,刘,杨三个农民,拿出其父罗招贤所存的界牌对照,经验明无误,即请当地民众踩踏地区界,一纸分踩三子经营。不久,三个儿子均复姓罗。罗维世又顾工开荒,修复方屋,三房人安居耕读。当地人因在战乱中曾得到罗招贤将领的保护和奖励耕种,故对罗维世也很尊敬,并关照其后人。
该罗氏以罗衍《明嘉靖年间》为一世祖,其后裔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避难落业于渠县,江北,广安,岳池,三汇等地,至今繁衍至十八世。其中有的失支联系,有的下落不明。该支罗氏字派是:“衍万腾贤世,应国木兆光。秀俊卜久永,英吉毓远长。金玉超大众,学士赓平康。”
四世祖罗招贤卒于渠县。罗招贤系该支入川一世祖。

   来源: 《明清的江西湖广人与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孙晓芬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