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罗姓源流与分布

  发布时间:2006-11-30

 

    罗姓为祝融氏后代,源出于熊姓。其远祖即古代部族首领颛顼未胤(妘匡正)有战功受封罗国,国君姓熊。春秋时罗国为楚国所灭,国人以国为姓,称罗氏,为罗姓正宗。对罗姓姓氏古籍有出自熊姓、出自姓以及“本自颛顼末胤”、“祝融之后”等说法。例如,《世本·姓氏篇》云:“罗,熊姓。”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云:“罗,祝融之后,妘姓国。”宋代的《广韵》云:“本自颛顼末胤,受封于罗国,今房州也,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罗氏列入“以国为氏”类,说:“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后,姓,初封宜城,徙枝江,为楚所灭,周末居长沙。”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据史书记载,罗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的异姓诸侯国,为子爵,建都于今湖北宜城县西,后徙今湖北枝江县东北,又迁今湖南湘阴县东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讲述罗灭国得姓情况说:“春秋时,楚莫敖、屈瑕伐罗,罗人乘其无备,与卢成夹攻之,屈瑕不能克,其后楚复伐罗,并其国,子孙以为氏。”又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祝融”是帝喾高辛时的火官名。颛顼的曾孙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后重黎被诛,由其弟吴回继任火正,为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有6子,“四曰会人”,姓所出;“六曰季连,芈姓”,是楚国的祖先,其孙穴熊及以下的子孙,至楚穆王以前,凡继承王位的,名均冠以“熊”字,故世称熊氏。于此可知,姓出自陆终第四子会人,熊姓出自陆终第六子季连,都是火官的后裔,其远祖为帝颛顼。

    据《客家史料汇编》及《罗氏族谱》等书记载,罗国一世祖名郐,字匡正,殷纣王时人,从周伐纣有功,于周武王三年被封于宜城,为子爵,因地在南漳县80里,“有罗水出焉,故国号曰罗”。春秋之际,罗兵常败楚师于鄢水,楚人怨恨。罗国传至24世万通时,被楚国所灭,万通与次子苍噩逃至襄阳(今属湖北)黄龙洞金瓜墟避隐,其长子芳噩逃往四川。周显王时,有31世罗乘,字凌甫,晚年佐秦,封益伯侯,迁枝江,曾纂修罗氏世系,其孙罗守陇自枝江迁至今湖南长沙。40世罗君用,秦末任武陵县令,有三子:珍、珠、珏。罗珠在西汉惠帝时任大农令,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为豫章罗氏一世祖。唐昭宗时,罗珠28世孙罗景新迁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31世有两支分别徙居广东大埔、兴宁。45世罗尚立,元代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明洪武初年又迁上杭县扶阳,其子罗新松于1437年徙广东梅州,后发展成为大族,又分出许多支脉。另据有关资料,罗国灭亡后,罗氏有部分人徙居今云南东部和南部,有部分人迁入今四川,还有部分人迁入今贵州东部和南部,又有部分人迁到湖南南部。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区外,罗氏还分布于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地方。据《云霄县志》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率府兵到闽南平乱,开辟漳州,有队正、河南人罗幼邻随同前往,后在福建安家落户。

    《 江西罗氏大成谱》载,罗族出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祖。唐朝末年战乱时,罗仪贞致仕隐吉,因家吉丰,长子罗景新,唐昭宗时徙宁都州(即今江西宁都县),历数十年,又迁福建省汀州府宁化石壁立业。据前门始祖罗权墓碑及《豫章富溪前门罗氏族谱》,罗权于北宋熙宁间从江西永丰水东徙宁都富溪(今宁都县东山坝大布)定居。据《石城县志》记载,罗姓是唐至五代南迁石城的15个开基姓之一。据《兴宁罗氏大成谱》载,十七世罗企生、遵生的后裔,多分布于赣江中上游之赣南的赣县、南康、兴国、信丰、于都、长宁(今寻乌)、安远县,以及江西境内赣江干流沿岸的吉安、抚州等地各县;亦有迁居广东南雄、东莞、广州,河南洛阳,四川,福建武平,湖南茶陵、酃县(今炎陵)等地。宁化《客家魂》、长汀《客家风情》、梅州《客家姓氏渊源》等均记载,罗景新后裔于北宋之后散居石壁、宁化、长汀、兴宁、大埔、揭阳、长乐、万县、梅县、丰县、蕉岭、深圳。在深圳龙岗区罗瑞合村,有一座清嘉庆间建的客家大围屋“鹤湖新居”(建筑面积达14530平方米),曾聚居罗氏1000余人。据“鹤湖新居简介”,罗小九(生于南宋景定二年),从江西宁都迁福建宁化,遂徙广东兴宁,清乾隆二十三年罗瑞凤从兴宁移居龙岗马祖头立业,始建“鹤湖新居”,其子孙蕃衍,遍及海内外。

     据1997年“梅州罗氏族谱编委会”编纂启事:唐末昭宗时,盐铁史罗仪真为翰林学士,因避战乱,迁虔化县(即今江西宁都县)。数十年后,后裔再迁福建宁化石壁。南宋末,蒙古人侵时,罗氏后裔由闽入粤,分居梅州各地。罗姓繁衍发达遍及赣闽粤,后裔再有分迁湖南、四川、浙江、台湾、广西等省,以及南洋群岛、欧洲、美洲等地。

    罗姓移居台湾最早者,是郑成功麾下的水师都督罗蕴章,他于1661年随郑成功入台,参加驱逐荷兰侵略的战斗,立下赫赫战功。此后,福建和广东罗氏又有不少人到台湾开基,见于文献记载清朝雍正年间至同治年间入台的有下列诸项:雍正初年,漳州人罗某与郭、何二姓前往今基隆市开垦;雍正十一年,罗合泉与泉州人廖玉合垦于东螺西堡新庄仔庄,广东陆丰人罗朝宗等人合垦于今新竹县十一股之福兴庄;乾隆四十一年,罗、魏等8姓合购今新竹县竹东镇旧员山子番仔湖冢牧地;嘉庆十六年,粤人罗德义入垦抹东上堡水底寮;嘉庆二十二年,董事罗茂松捐修今嘉义县水上乡的湖内桥;道光十四年,罗桂芳与刘济川等人合设义渡;道光十六年,殷户罗全捐修嘉义城;同治六年,罗阿传入垦今新竹县关西镇八股、十股、浦湖。目前,罗姓在台湾姓氏中排名第二十八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家族。

    罗姓向海外发展,最早一支是从滇东、滇南迁入湄南河下游,后建立罗斛国,于元朝至正年间并吞暹国,便合称暹罗,即今泰国的主体,他们也成为泰族的一部分。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客家籍广东梅县石扇堡人罗芳伯与百余名亲戚朋友结伴由东江经广州出海,迁居坤甸(今印度尼西亚城市),先教书,又经商,为保卫华侨安全,组织了武装团体,后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岛)创建民主共和体制的兰芳国,并当选为首任大唐总长。兰芳共和国传位10次,,立国时间达108年。每次的最高首长(大唐总长)均由当地华侨选举产生。除此之外,从清代开始,罗氏还有一些人到欧洲、美洲一些国家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开拓新的事业。

    罗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二十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分布很广,主要在南方,以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较多,这6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人口的70%。罗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长期的民族大融合中融入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罗子国后代的罗氏,有一支进入四川东部,定居阆中,至汉代,成为板楯蛮七姓的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西迁至云南北胜州的,融入彝族,成为彝族大姓;迁至贵州东部和南部的,与于越、扬越融合为布依族;迁至湘南及广西三江、龙胜一带的,融人瑶族和侗族。此外,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孝文帝迁都今河南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叱罗氏改为罗氏;唐代,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人以斛瑟罗为姓,后又省文为罗氏,又,西域曹国人有罗氏,天竺人有罗氏;宋代西夏人有罗氏;明朝赐元人阿拉克萨姓罗名秉忠;明、清时云南兰州(故治在今云南兰坪县)土知州、土舍均为罗氏,系白族;世居沈阳、吉林乌拉等地的清满洲人有罗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萨各达氏、罗佳氏、鄂穆绰氏,后均有改姓罗者;土族罗古尔氏,汉姓为罗;彝族俄母氏,汉姓为罗;瑶族勒楼氏,汉姓为罗;芒人温糯氏,汉姓为罗;白、满、佤、京、侗、苗、回、壮、羌、蒙古、布依、拉祜、布朗、仫佬、东乡、朝鲜、俄罗斯、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罗姓。可见,罗姓是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共用的“大家庭”姓。

   罗姓在台湾是大姓。罗姓南迁赣闽粤经千余年演绎成了客家大姓之一。

郡望

     据一些姓氏书载,罗氏的郡望有豫章、长沙、齐郡、襄阳、河东等。这是说魏晋至隋唐时期,罗氏在上述郡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系世家大族,为当地所仰望。

         豫章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南昌。相当今江西省地,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市清江等县地。 长沙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市)。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西汉改郡为国,东汉仍改为郡。襄阳郡:东汉建安分南郡、南阳两郡置郡名,治所在襄阳(今襄樊市)。相当今湖北襄阳、南漳、宜城、当阳、远安等县地。

堂号

     罗姓堂号有“尊尧堂”、“豫章堂”:罗氏郡望豫章。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是大儒陈颐、程颢的再传弟子。他谨慎地遵守老师的教训,隐居不愿做官,传朱熹的理学,著有《尊尧录》。人们称他“豫章先生”。

楹联

    罗姓家族专用楹联,即罗姓家族常用以下族中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并表明为正宗罗姓之后。昔有联云“鸟迹徵奇,藻思发琳琅之笔”,典出罗舍。“钱江互瑞,倡言成吴越之功”,典出罗隐。

罗姓历代名人

罗姓名人之最

     ●罗亦农,罗姓最杰出的政治家。1921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共,1925年回国。次年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参加领导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和湖北省委书记等职。1928年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

     ●罗贯中,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家。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他撰写的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至今仍为读者喜爱,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罗荣桓,罗姓最杰出的军事家。历任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罗钦顺,寿命最长的罗姓名人。为明代有名的哲学家,官至吏部尚书。他生于1465年,卒于1547年,享年82岁。

     ●罗盛教,最年轻的罗姓名人。生于1931年,1951年参加志愿军。1952年,他冒着摄氏零下20度严寒,救出滑冰落水的朝鲜少年,自己光荣牺牲,死时年仅21岁。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称号。

      ●罗振玉,最臭名昭著的文人。清末任学部参事。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图谋复辟清朝,后又积极参与制造伪满国的汉奸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罗荣桓,开国元帅。

●罗瑞卿,开国大将。任过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开国中将:罗元发(龙岩籍)、罗舜初(上杭籍)。

●开国少将:罗有荣(宁都籍)、罗亦经(赣县籍)、罗通(吉安籍)、罗章(万载籍)、罗斌    (武平籍)、罗斌(永新籍)、罗仁全(吉水籍)、罗元炘(泰和籍)、罗文华(吉水籍)、罗文坊(吉安籍)、罗应怀(红安籍)、罗若遐(浏阳籍)、罗厚福(红安籍)、罗洪标(长汀籍)、罗桂华(萍乡籍)、罗维通(泰和籍)、罗湘涛(平江籍)等25人。以上2/3强出自

  客家聚居地。

●罗贵波,江西南康籍。早期组织领导农民暴动起,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参加了长征。身经百战的将领。解放后,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外交部副部   长、省长、中共八届中央委员等职。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罗列(长汀籍,国民党二级上将)、罗奇(国民党二级上将)、罗历戎(原国民党中将)、罗君强(湘乡籍,国民党中将)、罗瑞卿(解放军大将)等5人。

      赣南罗姓名人还有出自宁都的江西山水画派的开派画家罗牧;出自瑞金的清初知名哲学家罗台山;出自赣县的解放后赣州地区行署首任专员罗孟文等。

    罗姓在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例如:西汉有成都(今属四川)人罗裒,成帝、哀帝时在长安、巴蜀间经营商业,资财达钱干余万,是著名的大商人。隋代有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罗艺,隋末任虎贲郎将,后归唐,曾赐姓李,封燕郡王。唐代有文学家罗隐,诗人罗邺、罗虬、在咸通、乾符中以诗名,合称“三罗”。辽国有以滑稽风趣见长的伶官罗衣轻。元代有医学家罗天盖。元末明初有小说家罗贯中(前已述,此略)。明代有南京吏部右侍郎罗玘,哲学家罗钦顺(前已述,此略),学者罗洪先、罗汝芳,明末有农民起义首领罗汝才。清代有画家罗聘,四川巴州农民起义军首领罗其清,乾隆年间曲艺西城调“子弟书”早期作家罗松窗,太平天国将领罗大纲,清末有湘军将领罗泽南、户部尚书罗淳衍。近现代有考古学家罗振玉,兽医学家罗清生,植物生物学家罗宗洛,语言学家罗常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罗亦农(前已述,此略)、罗登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罗荣桓(前已述,此略)、罗瑞卿(前已述,此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罗盛教(前已述,此略)。

   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的罗姓同胞,有不少企业家、实业家,其中,港、澳的罗鹰石、罗康瑞、罗旭瑞、罗桂祥,分别拥有财富7亿美元、3.5亿美元、3.5亿美元、1.7亿美元;台湾的罗结,拥有财富4.1亿美元,他们均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注:《客家姓氏渊源》2005年10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出版发行以来,甚受社会各界关爱。(周红兵编著)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