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贵州清池罗氏的由来

 罗名陟 发布时间:2012-01-03

 

   我们贵州省金沙县清池镇罗氏众多,但遗憾的是始祖有才祖上辈老人的直系血缘线索到现在还没有查清,现谨将有才、有富、有贵、有德四位祖人同住四川巴县永川松溉及其离散的情况叙述于后。

   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年有延安卫人张献忠率众举兵反明,与米脂人李自成联合,转战晋、陕、豫等地,最后占据湖广武昌,翌年攻陷四川成都,僭称大西国王,所过之处痛杀贪官,惩治地主,清除恶霸,老百姓得以稍安,而官方则视为眼中钉,朝廷又污之为流寇,想尽千方百计来进行镇压。

   李自成势力日渐强大,占据晋、陕、豫、湖、巴蜀等地,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年建都长安,僭号大顺,称闯王,率军东陷京师,崇祯皇帝自缢殉国。随后因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自成东遁,被困于武宫山自杀身亡,满清代明而有天下,急于派兵征川。

   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张献忠复谋出川,于凤凰坡突遇清兵,不幸被清兵统帅豪格所射中,坠马被俘伏诛。清兵于是直冲成都,在四川全省撒下天罗地网,搜捕张献忠余部,我祖辈即在不能安居乐业之际,兵荒马乱之中,仓猝离散。才祖则携杨儒人偕二子正辅、正弼由松溉而直奔泸州小市,不久又徙永宁所属麻线圃定居。才祖是崇祯庚午(1630年)的文秀才,知识渊博,善于交际,很快就迎得当地士绅们的赞许,设馆教书。祖教学认真,纪律严明,奖惩有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莘莘学子们亦勤奋学习,进步很快,深受家长和老百姓们的热爱。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家业日兴,即于场背后的营房坝购置产业,将地名改为罗家湾,至今未变,竟与当地的郭氏豪门贵族联姻,长子媳就是该姓的一名令爱。

   才祖在麻线圃虽然有了家产,声望也不错,就是不时仍有兵燹之祸发生,不得安宁。于是又迁古蔺县所辖的赤水河南岸与贵州省毕节县龙场营交界的马蹄滩边远的偏僻山乡定居,仍设馆教书,普及山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博得各方人士的热烈欢迎和爱戴。有才祖在该场背后的木莲寨新置产业,又将地名改成小罗屋基,流传至现在不变。亦当地的世家望族联姻,长孙媳也是徐门的一贤德淑女。

   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年四月,杨孺人不幸逝世,即葬于小罗屋基。此时才祖已年逾花甲,一生劳累奔波,精神身体逐渐衰老,过数年仍回麻线圃闲居,颐养天年,不幸也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年二月逝世,在家寿终正寝,葬于罗家湾狮子岩山麓。祖考妣的两冢坟墓地,都是才祖生前所按选定的,至今三百多年仍巍然存在,当地人称之为贵州清水塘罗“发坟”。

   其它三房祖人展转迁徙,去向不明。

   按理有才祖在泸州小市及麻线圃两地都可以定居下来,又何必再三迁徙由市镇逐步往偏僻的边远山乡奔波劳累?是不是青年时遭受张献忠兵燹之灾及中年时卷入反清复明的知识分子集团,为了避嫌而不能安居乐业呢?还是有别的原因?这只能容后待查。

   正辅祖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年由马蹄滩渡过赤水河转迁贵州省黔西州清水塘定居,随后就有一位反清避难的高级知识分子翰林院大学士王敬之也奔至清水塘隐居,住在清水塘北岸的龙池寺内,此地茂林修竹,清趣幽雅,真是个幽居的好地方。到清水塘后,他即在寺门上撰一联云:“秀笔插天空雁鸽纵横星斗外;明塘开地阔龙鱼荡漾水云中。”横额为“作海潮观”,署名“康熙丁卯年(1687年)王敬之书”。秀笔指的是现在塔山顶上美人头之尖峰,当时古树参天,形如笔立。明塘指的是现在的鸭子塘田坝,当时是一片汪洋水塘。王也是在龙池寺内设馆教书,于康熙已巳年(1689年)就教出清水塘第一个秀才罗锦衣。随后,他又流浪到了外乡。

   此人是在我有才祖殁之后十年时间才到达清水塘隐居避难的,其情况与我才祖连继迁徙奔波相似,是否我才祖也因为类似情况而必须隐藏个人的一切事实免遭暗害,竟将祖籍源流抛弃而不顾,这些问题也有待以后追根溯源考查。能否得出真实结论,还望有志嗣孙竭尽忠诚来努力实现。

   我根据有才祖罹难逃生、劳累奔波的现实情况,赋律诗一首,以加深后生等对祖籍的回忆,谨录于后,是否恰当,烦请匡正:

农民义军闹若蛙,清兵追赶各天涯。

松泸小市麻线圃,马蹄入黔清水华。

人烟发展千百户,罗氏半街人人夸。

后孙能记诗中句,根本源头实不差。

——有才祖十代孙 罗名陟 撰


罗姓的起源及贵州省金沙县清池罗氏考证

   根据中国姓氏寻根游(寻根溯祖)记载,罗姓起源于古罗国,古罗国是周武王灭商后第三年分封的异姓储侯国,最早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章县一带定都。因附近有河为罗水,故称罗子国(子是周朝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四位),几次迁都,最后的都城在今湖南省湘阴县东北,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以罗为氏,姓罗,匡正是受封于罗国的一世祖。

   而《氏本姓氏篇》认为罗姓出自熊姓,《元和姓纂》认为古罗国子民是火神祝融之后妘姓,《通志氏族略》则结合了前两种说法。而《广韵》称,被楚国所灭之罗子国是颛顼的后人。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姓和妘姓都是陆终的后人,陆终是帝喾的火官,称祝融,而祝融又是颛顼的曾孙,所以说原来罗子国的罗姓不论是姓熊还是姓妘,追根溯源都是火官祝融的后人,远祖是颛顼。所以罗姓的发源地是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宜城县。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二子,一曰玄嚣,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仆,生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颛顼乃五帝之一(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者,生称,称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和吴回。《史记-楚世家》载,重黎为帝喾,高帝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帝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楚之先祖吴回为祝融,或云吴回(又叫回陆)。国语、周语,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陆信于聆隧,俗借为火神之灾。

   《辞海》记载,祝融,古火神,古大官以取以为名,礼月令孟夏之月,其神祝融(注:颛顼帝之后裔重为火官)孙希旦集解祝融在火神之地行,黎为火正,其官亦曰祝融。祝,续也;融,明也。祝融者,言火德继续而光明也。

   又,祝融,古皇之一,融亦作诵,汉武梁祠画像,伏羲氏下为祝诵氏,题字云:祝诵氏无所造作,未有耆欲,刑法未施,按祝诵即祝融。《路史禅通》记,祝诵氏亦曰祝龠,是为祝融氏,未有耆欲,无所造作,文末有注云:白虎群儒通义以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宋衷论三皇,亦数祝融而出黄帝。武梁祠画像先伏羲氏,次祝诵氏,次神农氏乃及黄帝、颛顼,盖有所本。

    根据上述情况,罗姓的起源应为周武王三年所封匡正为罗子国的子爵算起,其都城应是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一带,远祖要追溯至高阳、颛顼,祝融、匡正则为罗子国之一世祖。

讹传刘邦是罗姓的始祖,及刘、罗、熊、徐、郑五个姓为一家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请看下面的情况。

   据《史记-夏本纪》和《辞海》记载,刘姓的起源来自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氏,能扰龙、事夏,孔甲赐姓曰御龙氏,周时有子留于秦,仍为刘氏,历徙丰沛,有刘瑞者,生四子伯、仲、邦、交,邦即汉高祖。

   再见《正字通》,扰龙为复姓刘累之后,汉有御史扰龙群按累商时人为豢龙氏,亦曰扰龙,汉高祖刘邦即其后裔也。

   这样看来,汉高祖刘邦根本与罗姓不沾边,况且刘姓的族谱也没有只字片语提说刘罗二姓是一家,怎么说刘邦是罗姓的始祖呢?

   又有传说西汉刘邦皇帝的十二代孙孺子婴为王莽所逼迫,逃至沛县紫溪躲避,娶配周氏,所生五子元得、元科、元甲、元榜、元第,王莽欲杀尽皇家族子,挥携五子又逃至湖广长沙府隐遁,改姓为刘(恒)、罗(怀)、熊(恪)、涂(慎)、郑(恺),共五大姓隐避。

   据《辞海》、《辞源》记载,孺子婴是汉宣帝玄孙,名婴。王莽弑平帝,婴年仅二年最幼,得选为皇太子,旋立为帝,国号孺子。王莽摄政,年号居摄(六年,丙寅年),在位三年,王莽篡位(九年,已巳年),废婴为定安公,居沛县紫溪,娶配周氏。前汉亡,王莽末年(二十二年,壬午年),光武帝刘秀与禄林、新市、平陵诸军共破莽师于昆阳,号刘玄(刘秀族兄)为更始将军,寻立为天子,号更始帝(二十三年,癸未年)既即位,攻入洛阳,定都长安。后汉建武元年初(二十五年,乙酉年),平陵、方望欲拥立婴子为天子,更始帝得知,遗人杀婴于沛县,年仅二十年。更始帝杀孺子婴后不久,因沉于酒色,群小杂进,被赤眉长沙王所杀,光武立,追封为淮阳王。

   综上所述,传说的情况有下面几点疑点:

   一、王莽篡汉,废孺子婴为定安公,徙沛县紫溪闲居,未杀害他,不存在莽弑君暗害其皇族,更始帝刘玄为了保持他的天子位,不被他人抢夺,特派人暗杀孺子婴,纯属内部矛盾。

   二、孺子婴被杀害时,年仅二十年,且只娶一配周氏,根本不能生五子,五子的来历不明,又把其中的一子改名叫刘恒,这与他的先祖汉文帝刘恒的名字完全一样,这样的取名方式,老百姓都必须忌讳,哪能会出现在皇室!

   三、更姓改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祸害,而刘恒这样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刘姓的皇族后裔,岂不惹火烧身、为人杀害吗?

   四、挥携五子逃生,这个“挥”是谁?孺子婴自两年被选为皇太子并立为天子,直到被更始帝杀害,都是叫孺子婴,没有更改为婴子挥,同时改为五大姓后,又出现什么结果,根本不明确。

   五、孺子婴被废迁居沛县直到遭受杀害,都没有去过其它地方,怎么会逃到湖广长沙隐居呢?

因此,我个人的意见,应遵从《史记》、《辞海》、《辞源》等书的真实可靠的记载为凭,以上那些没有根据的讹传应该剔除。姓罗就是姓罗,又何须依附皇门贵族而贻笑大方呢!

——有才祖十代孙罗名陟 撰


清池镇罗氏谱序三篇

                                  一、世纪迁徙图
    尝思国有史,家有谱。史者国之谱,谱者家之史也。使国无史,则政无由而识;若家无谱,其源从何而稽?是以,祠堂家谱,为士庶之不可无也。何也?先人之妥无地宗谱未修则前人之行次难分。我太高祖自更姓罗熊涂郑四姓入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罗鼎山谷罗村,二世祖罗忠相入临江府新喻县大桥头十字街西辕,五世祖下罗汉钦于后唐愍帝戊子岁入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三十世祖罗英豪、英才、英贤、英华、英相、英秀、英侯弟兄七大房各避难,遂以失散。英才祖生四子:忠、孝、联、芳,忠、联未移,孝、芳二祖入福建;英贤祖生四子:福、寿、麒、祥,迁转江西;英华祖生四子:乾、元、亨、贞,亦转江西吉安府太和县;英相祖生三子:凤、鸾、易,迁贵州;英秀祖生七子:清、湛、淳、江、海、源、淮,亦入贵州;英侯祖生十子:蛟、龙、麟、虎、蚍、鹏、鳌、鹤、羊鸟、呜,十支逃散,虎祖入江西临江府清水县,其余入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英豪祖李氏亦于是年统五子荣、华、显、茂、盛入蜀重庆府浮图关落业,荣祖落业永川,华祖落业合洲,茂祖落业江阳,盛祖落业贵州,英豪祖同第三子显居重庆浮图关。
——庠生罗振吕撰

                              二、原谱序之一
    尝闻邑有志,族有谱,所以叙出徵音。姓也,前无所稽,后无所查,何以知其源流哉?如吾家姓氏,系出轩辕,本姓公孙,久居姬水,后代颛顼改姓姬氏。颛顼乃轩辕之孙,少昊之子,生于姬穸,立为天子。后代封刘传至刘邦立位十二年。相传十二代孺子挥生五子,因避莽贼之乱,由是更罗、熊、郑、涂四姓逃生。我更姓始祖罗怀,字有德,官升东汉朝护国丞相,先居湖广长沙府,后迁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罗鼎山谷罗村东淘银塘气下住居,六世共处一村,宗嗣繁昌,人称三千。传至六世祖罗铨(字君衡),任江南苏州府,致任荣归汽下,生子罗汉钦,官任湖南靖州知州,生子少威,由探花出任湖北黄州府,住居于麻城县孝感乡明珠台麻姑山仙人掌月儿弯,后唐愍帝岁次戊子落业传至十八世。
    罗辅侯,宋宁宗九年庚辰科进士,任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知县,为官清廉,寡欲不贪,民得其利,后圣主闻知,敕封保民千户侯,差钦官送太和县,建立千户侯牌坊,古迹犹存。御印后,众士庶留劝落业太和县鹅掌大丘,传至二十二世祖罗先进,系举人,出任湖广麻城县知县,御任后落业麻城县孝感乡。
    元朝成宗时,第二十八世祖罗统宸点于元顺帝十一年甲辰科翰林院大学士,升户部尚书,娶妻霍氏,生二子:辰周、辰强。辰强娶妻霍氏,生七子:英豪、英贤、英才、英华、英相、英秀、英侯。大明洪武十二年己未岁,被洪巾赶散各避洪巾之乱,贻诗一首,遂以失散福建、江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处落业,其支派各处显达,荣升忠臣,孝子、孝女、节妇不少;清洁高风、家豪富厚、福寿双全者亦多。历历受皇恩,啧啧令人称颂者不可胜数。千支万派,世远年湮,虽未能遍历搜寻登记于谱,而分迁大派一一可稽。今予等从源至派,一一序之,流传子孙,以为万世根源者乎?
——道光六年岁官丙戌科进士罗起会     撰

                              二、原谱序之二
    厚积流光,江仁之本源可溯;根深实茂,黔邑之奕叶维新。睹斯地之山灵水秀,知一门之代生俊杰。无地不钟灵,边隅亦堪发迹;随处皆毓秀,蓬门亦产瑰奇;耕读传家,累见人文尉起;诗书裕后,更卜科甲蝉联;以盛继盛,期翌日桂树生芳;一传再传,羡尔时泮林拾翠。是皆垂裕之有基,以故芝兰之挺秀也。吾也,幸承其后,敢不拾先德以昭来兹?是为序。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岁清河国子监儒学正堂  罗笃敬     拜撰


 老谱遗存之有才祖上源世系(起自怀祖,至英字派)
一世祖罗怀,字有德,号居仁,任东汉朝护国丞相,敕赠忠良公。祖妣赵氏,生六子:忠孝、忠才、忠臣、忠相、忠贤、忠良。
二世祖罗忠孝任京都御史大夫,祖妣陈氏,生四子:长新、长青、长英、长秀。祖妣李氏,生长明、长耀、长辉、长亭。祖妣甄氏,生一子罗文。
三世祖罗长新,。任皇门傅宣大史。祖妣杨氏,生六子:作栋、作梁、作槐、作桂、作梅、作椿。
四世祖罗作梁,任九门提督大将军。祖妣张氏生七子:德海、德源、德洋、德溥、德沛、德浩、德深。
五世祖罗德溥,任御前直谏大臣。祖妣周氏,生六子:铨、钊、银、钱、铭、镜。
六世祖罗铨,字君稀,任江南苏州知府。祖妣张氏生五子:汉钦、汉相、汉臣、汉才、汉鼎。
七世祖罗汉钦,进士,任湖广江陵县知县。祖妣赵氏,生子:少威。罗汉相任陕西知县,后落业于福建。罗汉才任广东知县,后落业于广东。罗汉臣学识宏深高尚,不仕,住居谷罗村汽下。
八世祖罗少威,由探花任湖北黄州知府,后落业于黄州府麻城县孝感受乡明珠台麻姑山仙人掌月儿湾。祖妣唐氏,生子:从龙、从虎、从周、从文、从武。
九世祖罗从龙,官拜后晋高祖御前左辅大臣,祖妣济氏,生二子:兴启、兴发。罗从武,幼习武艺,勤于研兵法,官拜周太高祖御前保驾大将军,祖妣喻氏,生二子:兴富、兴贵。罗从文,学识宏深,设立庠序,从教者众多,人称清介先生。罗从虎,官拜后汉高祖九门提督大元帅,祖妣周氏,生四子:兴读、兴诗、兴华、兴荣。罗从周,官拜后周世宗御前待卫郎。祖妣周氏生五子:兴邦、兴国、兴政、兴治、兴朝;祖妣韩氏生三子:兴文、兴礼、兴义。
十世祖罗兴邦,迁移河南;罗兴国,落业于宾阳;罗兴政,落业于德安;罗兴诗,征剿处寇有功,敕封荆州协镇,世代镇守荆州;罗兴礼罗兴义共居湖广麻城;罗兴家点于宋贞宗七年甲辰科翰林院,升御前右弼侍卫郎,居住于湖北麻城。祖妣胡氏,生七子:学孔、学孟、学曾、学闵、学思、学贡、学渊。
十一世祖罗学孔,居住湖北麻城。祖妣胡氏,生七子:仕俊、仕杰、仕信、仕修、仕伦、仕仁、仕侯。
十二世祖罗仕俊,中于宋仁宗十一年癸酉科举人,任江南松江府金山县知县,祖妣潘氏。生五子:登朝、登国、登云、登霄、登魁。罗仕杰,点于宋仁宗十八年庚辰科进士,任京都御史大夫,祖妣梁氏,生三子:登第、登甲、登榜。
十三世祖罗登国,祖妣冯氏,生子朝选,授举用升星斗。
十四世祖罗朝选,祖妣孙氏,生五子:相齐、相楚、相卫、相鲁、相郑。
十五世祖罗相鲁,祖妣吴氏,生五子:才仁、才义、才礼、才智、才德。
十六世祖罗才德,祖妣遭氏,生四子:高升、高明、高魁、高拨。
十七世祖罗高明,点于宋高宗甲辰科翰林院,升授兵部尚书,祖妣夏氏,生五子:辅龙、辅凤、辅臣、辅相、辅侯。
十八世祖罗辅龙,由举人出任江西饶州府翻阳县知县;罗辅凤,由拔贡出任江西南康府星县知县;罗辅臣,由付举人出出任江西九江府书掌教;罗辅相,祖妣连氏,生三子:圣远、圣高、圣清;罗辅侯,中于宋仁宗十七年庚辰科进士,任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知县,施教惠良,庶士建修爱民亭(太守采风回京申奏,天子知功广大,御笔亲赠保民千户侯,京差送至太和县,建立千户侯牌坊),祖妣袁氏、彭氏,生六子:圣道、圣德、圣政、圣聪、圣明、圣智。
十九世祖罗圣明,登进士及第。祖妣张氏,生七子:廷瑚、廷 王 容 、廷珍、廷琨、廷壁、廷瑜、廷瑞。
二十世祖罗廷瑚,庠生,祖妣龙氏生二子:开福、开禄;罗廷 王 容, 点于宋理宗二二年丙申科翰林;罗廷珍,武庠;罗廷焜,增生;罗廷壁,廪生;罗廷瑜,贡生;罗廷瑞,贡生,祖妣曾氏,生六子:开训、开诵、开读、开科、开甲、开谟。
二十一世祖罗开训,文庠;罗开诵,武庠;罗开读,武庠;罗开科,廪生;罗开甲,廪生;罗开谟,贡生,祖妣白氏,生六子:先仲、先举、先进、先用、先超、先魁。
二十二世祖罗先进,。由举人出任湖广麻城知县,祖妣张氏生六子:传誉、传富、传贵、传德、传善。
二十三世祖罗传誉,平寇有功升辰州陵县把总;罗传富,平寇有功,任沅州府岁江县把总;罗传贵,祖妣韦氏,生子罗万英;罗传德,进士,任湖广桂阳州教谕;罗传善,廪生,祖妣魏氏、胡氏,生八子:万祥、万福、万顺、万安、万元、万享、万全、万有。
二十四世祖罗万祥,文庠;罗万安,增生;罗万福,祖妣陈氏生五子:金鼎、玉鼎、银鼎、圣鼎、朝鼎。
二十五世祖罗金鼎,贡生,祖妣张氏,生六子:现龙、飞龙、腾龙、变龙、化龙、应龙。
二十六世祖罗现龙,武举人,任元文宗皇门巡风参将;罗飞龙,于元文宗御前任皇门传宣太史;罗腾龙,武庠;罗变龙,文庠;罗化龙,拔进士,升任南京知县;罗应龙,武进士,升任元文宗御前九门提督大将军,祖妣杨氏生五子:安道、进道、有道、成道、金道。
二十七世祖罗安道,廪生。祖妣陈氏生四子:统宸、统政、统治、统理。罗进道,升任贵州提督;罗成道,敕封保驾侯,世代镇守云贵;罗金道,文庠。
二十八世祖罗统宸,号胜明,点于元顺帝十一年翰林院大学士,升任户部尚书,祖妣霍氏,生二子:辰周、辰强;罗统治,升任元顺帝御前侍卫大将军,祖妣潭氏,生三子:辰品、辰拔、辰萃;罗统政,号胜二,文庠;罗统礼,祖妣董氏,生三子:辰旭、辰先、辰元。
二十九世祖罗辰周,贡生;罗辰强,举人,祖妣霍氏,生七子:英豪、英贤、英才、英华、英相、英秀、英侯。
三十世祖罗英豪,庠生,祖妣李氏,生五子:荣、华、显、茂、盛。罗英才,祖妣胡氏,廪生,生四子:忠、孝、联、芳,忠、联未移,孝、芳迁入福建;罗英贤,祖妣赵氏,生四子:福、寿、麒、祥,迁移江西;罗英华,祖妣梁氏,生四子:乾、元、亨、贞,转入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罗英相,祖妣娄氏,生三子:凤、鸾、 风 易 ,迁入贵州; 罗英秀,祖妣穆氏,生七子:清、湛、江、海、源、淳、淮;罗英侯,祖妣江氏,生十子:蛟、龙、麟、虎、 昆鸟 、鹏、鳌、鹤、翔、鸣。因明朝洪武已未岁洪巾兵反乱,我长祖英豪同祖妣李氏于是年统五子入重庆浮图关落业分散,荣祖迁入永川,华祖迁入合州,茂祖迁入江阳,盛祖迁入贵州,英豪祖同第三子显居住重庆浮图关,罗虎祖入江西临江府清水县,其余入贵州、云南等地。三十祖英豪弟兄七人分七大房分支迁徙为:一支住泸州小市,一支住嘉定,一支住遵义仁怀,一支住住南川,一支住安顺,一支住雅州。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