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马冻大安罗氏宗族概述

  发布时间:2014-03-25

[[center]][[image1]][[/center]]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上朔至公元一千零三十一年,(宋天圣辛未年),熂下始祖崱公次子延公第五世孙文昌公举家从熂下马冻迁徙来同江河畔南岸开基拓业,创建了大安村。文昌公字拱臣,三评事,生于宋淳化壬辰,卒于宋熙宁戊申,享年七十七。葬枧溪柞树林壬山丙向。文昌公后裔,繁衍生息,至今历经980 年风雨,四十代文昌子孙,历练无数变故,拓荒精神,代代相传,奋发创业,造就了当今大安这块钟灵毓秀的福地。
   在吉新公路万福桥头南端分路口,矗立着一座高大壮观的《万福大安》冲总门牌,一条宽畅笔直大安大道向东经过村头、井源、桐园,直达朝阳山村,这里就是誉满庐吉两地的罗氏聚居地大安冲。今日大安冲,八九个村坊,村村别致秀美。平川沃土,水源充沛,鱼肥粮丰,交通便利。她养育着四千多马冻罗氏后裔,古人云:“村庄十八个,门楼十八座”。成为当地姓氏大、人口多的名门望族。其中,枧溪、井源、桐园、村头四个村已相连一片,外人分不清村界;朝阳山、龙江和上述四村只相隔几十米。村落相连,体现了大安罗氏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今日大安,欣逢盛世,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绿野千畴,农田高产稳产,村民收入逐年增加,从贫穷走向富裕,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昔日土砖陋房换成了钢混结构的小院高楼,纵横大安各村的几条水泥大道,四通八达,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大安地处同江中游南岸与吉水县阜田镇相邻的小平原上,村北面的同江清流恰似一条银色的丝带,由西向东,轻歌曼舞,流向皇家坛下,悠然转弯,把源流锁定,变成一个弯月形河床,又缓缓向东。同江岸边,绿柳成阴,芳草萋萋,是牧童的乐园。村南面、东南,起伏的丘陵山脉绵延逶迤从泰山、石崮岭、老虎坑、长家山、朝阳山、面溪山直向雷公岭。雷公岭龙头翘首,泰山龙尾摆渡,形成十里绿色屏障,茂林修竹,如诗如画。山下,沃土千畴,春华秋实,绿波金浪,硕果累累,村民们用辛劳和汗水换来了五谷丰登。村内村外,分布着几十口大小水塘,就像镶嵌在绿畴上的珍珠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历史沿革源远流长
  马冻大安,立村于北宋天圣辛未年,也就是宋仁宗即信天圣九年,公元一千零三十一年。经历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朝代,历史悠久。据考,清朝时,大安隶属庐陵县六十二都,民国时先后隶属于吉安县塘东乡、麻塘乡。新中国成立初期,隶属于塘东区炯村乡。土改时设大安农会,在上世纪一九五八年至七十年代初,隶属万福公社,设枧下大队、井头大队。后“扩社并队”合并为大安大队。八十年代撤销公社组建万福镇政府,大安大队又分为枧下、井头两个村委会,直至今天。纵观《马冻大安罗氏十修谱》记载,自文昌公开基(公元1031 年)至今已980年,大安发展昌盛,繁衍派生,先后出现了大安、枧溪、龙江(龙山)中屋、大屋、屋场、门前、石山、藁塘、长屳山、渔塘、老虎坑、车头、田里等十四个村落。在元朝大德五年即公元1300年左右,由中屋部分族民分徙了桐园、井源,明朝时由枧溪分徙了村头村和朝阳山村。此时大安名声在外,当时庐陵吉水阜田流传“大安十八只(座)门楼”之说,“大安”就是现在大安总祠(庵里)所在地。中屋、大屋、屋场就是现在龙山,东头靠同江的一片。渔塘在现东头大屋和胡家村中间一片。石山就是现枧溪到面溪山上靠江边一块高地。藁塘就是现五家山后面。长屳山就是现长家山。车头、门前在何处,已无法考证。
   大安历史曾出现“十八只(座)门楼”,这是有谱为据,可见当时大安人口众多。自后,由中屋部分族民迁徙到桐园、井源和湖北安乡等地;由藁塘分徙吉水富溪西田村、井源宁德堂;大屋分徙柏祖和井源永思堂。由石山分徙北源乡东溪,由枧溪分徙湖圹、油田乡安溪,由龙江分徙北源乡长溪,由井源庆远堂分徙里公山等村。据不完全统计,藁塘、石山、田里、车头、长屳山、渔塘和枧溪、龙江等村庄除就近迁居如吉安、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峡江、新干、萍乡、新余、赣州、兴国、于都、景德镇等地,还远迁徙到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广东、云南、福建等省,有的已在各地成为望族。

崇文尚武人才辈出
  我大安罗氏,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据柏祖提供的《大安罗氏宗祠主屏合录》记载,自文昌公于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 年)开基以来,涌现了一代代名臣学士。据不完全统计,宋、元、明、清各朝代共出探花1 名,解元1 名,进士22 名,士大夫28名,文林郎知县等各种同级职务36名,大学士48 人,登仕郎46人,还有获得九品冠带100多名。可谓“钟灵聚文气,毓秀出良才”。
  历史兴替,村落兴衰。至解放前(公元一九四九年)大安的经济文化已很落后了,单从文化教育而言,当时的小学毕业生就很稀有,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人尤如凤毛麟角。“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成立,给大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短短几十年,历史一瞬间,大安的文化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适龄儿童均接受国家义务教育,普及了小学教育。95%以上的青少年已读完初中,60%已读了高中或中专,很多大专生,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出自普通农家,山乡村野,飞出了一窝窝金凤凰。本谱《当代功名录》和各村族谱《文化人名录》均有记载,族民整体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人材济济,今非昔比。

启蒙教育长足发展
  公元一九四九年前,国立大安小学规模很小,比较富裕家庭儿童才能上小学。适龄儿童主要在本村办的私塾就读,俗话说:“读土馆”,授课内容:“三字经”, 《大学》,《增广贤文》等。但是上土馆的人也不多,那时,能在国立小学毕业的人就是村里的秀才了。解放后,由过去的一所小学,增加到两所小学,即大安小学、枧下小学。大安小学在八十年代已成危房,是村头宗亲旭东从省有关部门先后争取资金计6万元,把它重新建起来,让孩子们坐上了新教室,有了新校舍,这所新小学即为现在的大安小学。活泼的幼儿进了幼儿园就地接受启蒙教育,春苗茁壮,桃李芳菲,从此,扫除了文盲,启迪了愚昧,提高了文化水平,开创了文明新风。

兴修水利旱涝保收
   解放后,村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终因小农经济,势单力薄,无法抗拒水涝旱灾。旱情一来,那些“望天坵”就有种无收,水灾一到,“低洼田”禾苗淹死,农业生产难以发展,族民生活不得改善,摆脱不了贫穷。
  “穷则思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兴水利,建水库,筑堤防,修灌渠,大安各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先后修起了东塘水库,老虎坑水库,大坑水库。此外,青壮男女劳力在县统一调遣下,打起背包扛起锄,战斗在兴修水利的第一线,参加全县兴修银湾桥水库、坤溪水库、官溪水库、江口水库等,他们披星戴月,忍饥受冻,靠手挖肩挑,战天斗地,为兴修水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流经我大安的灌溉渠道就是江口水库的江南灌渠,长达几十里,由塘东经同家渡槽到麻塘过圳上、下肖穿过吉新公路,沿着山势,弯弯曲曲至泰山又转入平川农田,经朝阳山直到雷公岭下,注入同江。农田水利的建设,给农业、农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村民再也不吃“返销粮”,还有余粮卖国家。粮食的高产稳产,并没有让村民满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又在平川土地上开始了田园化建设,平整土地,规划了四条机耕道,陌阡排列有序,有的田块方如棋盘,水田改排灌为沟灌,节约了水资源。九十年代,村民购买了农机,进行农业机械化作业,确保粮食丰收,果茶高产。

公路联网四通八达
  为解决大安冲里行路难的问题,早在一九七零年,宗亲柱才任万福公社党委副书记时,规划了一条宽畅笔直的大道,这条大道起点吉新公路桥头经村头、桐园、井头、五家山通往终点朝阳山,此路现取名为大安大道。大安大道经过泰山和胡家时另分村道,到了村头一条向北通往东头、龙山的路,取名为彦光路(以纪念中屋基祖彦光公),一条经井头直通枧下文昌公墓地前的路,现取名为文昌路(以纪念大安基祖文昌公)。过井头到五家山村向北一条通往枧溪东面直到枧下小学边的路,现取名为彦章路(以纪念枧下基祖彦章公)。由枧溪通往面溪山上的路名为枧溪路。几条大路联网,四通八达,大大改变了大安行路难的困境,给大安村民带来了方便和实惠。
  2006年,宗亲柱才,旭东为争取政府立项投资(每公里12万元)修建水泥路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村村通水泥路,枧溪、井源两个村委会号召众宗亲捐资三万多元。柏祖水根为修水泥路争取财政拨款三万元,枧溪四亻毛(水根) 争取财政拨款一万元。这些宗亲,身居外地,情系桑梓,尽己努力,惠及乡民。道路的畅通,为村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家称赞这些路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大路。

科技兴农高产稳产
   大安座落平川,绿野千畴,但因人多田少(0.8 亩/ 人平),解决吃饭是个关键问题。此问题不解决,谈何发展农业经济,如何走出贫困,提高粮食产量,出路在那里?科技兴农,是致富之路。随着农业用水问题的解决,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改旱地为水田,改一季稻为双季稻,改低产田为高产田,改单一种植为多种经营,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从湿润育秧到板田育秧,从低产品种到引进推广高产品种,几十年不断探索实践,科学种田的路子越走越宽。粮食单产从解放初期亩产200多斤到现在亩产1500斤,粮食产量翻几番。以粮为主,开展多种经营,渔业、牧业、林业、果茶业、副业都有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富裕劳力外出务工,从事个体商业,兴办民营企业,开店办厂的人越来越多。部分族民有轿车,有楼房,有企业,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

民风民俗纯厚朴实
  先祖余风,纯厚朴实,族民文化,世代相传。大安村民,热情好客,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知道对方是姓罗,就改口称对方为“本家”。如知根知底是同乡,就称“家门”,这些称谓有别于“老华”。“罗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体现出宗亲宗情,让外籍罗姓来到大安有宾至如归的亲近感。大年初一,喜庆春节,村民互相拜年,进门前,口么喝一声:“贺喜哟!”相互作揖问候,晚辈还要行跪拜礼。然后请客入坐,端出果盘,递烟敬茶。小孩来拜年还可带走“年果”,就是花生、豆子、蕃薯片以及糕点糖果。敬老爱幼,孝悌恭亲,朴实无华,亲情融洽和睦。
  作为外姓人家的女婿,亲戚之间的礼仪更是厚重,每年三节(端午、中秋、春节)做女婿的都要向岳父母家“送节”,礼品讲究“三生”,所谓“三生”就是鸡、肉、鱼,还有烟酒、糕点。女婿半子,尽人子之孝,孝敬岳父岳母,农忙时,女婿还要去岳父家帮工,亲家和谐,亲情相融。
  欢庆春节,承传我国龙文化精神,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安村民出大龙灯,小龙灯,还有狮灯,热闹异常。大龙灯长有81 座或121 座,小龙灯一般9 座,狮灯也由十多人组成。大锣大鼓开道,大龙在前,小龙居中,狮灯殿后,小锣鼓压阵,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势转来转去,变化多端;大龙表演后,紧接着是小龙表演,9 座小龙在空中翻腾飞舞,真有腾云驾雾之威;最后狮舞表演,朴、翦、窜、跳,活像狮王争霸。精彩表演结束后,彩龙就进入村民家拜年,受拜的人家,又是放喜爆,又是送“红包”,诚表谢意。龙灯喜受村民欢迎,大家载歌载舞,欢庆春节。

农民剧团活躍乡间
  公元一九五一年冬,翻身后的大安冲村民,利用业余时间,组建了一支农民业余剧团———大安农民业余剧团。由枧下裔孙谋贻任团长,井头云林任副团长,剧团成员都是各村爱好文艺活动的村民,他们是枧下的谋贻、舜传、新姑(女)、冬芽仔(女)、星辉、武传、文辉、彪传、经修;井头的水姑;桐园的紫珍、莲英(女)、甲林、蠢仔;朝阳山的瑯泉、文泉、秀发、苟仔。龙山的草仔、顺云等。主要演员是舜传、秀发、新姑(女)、冬芽仔(女)、水姑仔(女)等。在农会的领导下,利用冬闲和晚上时间,排练节目,节目内容政治意义较强,有配合抗美援朝运动的《送子参军打美帝》、《血债要用血来还》;有配合婚姻宣传的《文化担子是良媒》以及古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支农民剧团活躍在大安周边的村里乡间,他们的演出涉足到吉水阜田,安福瓜畬,吉安县油田、花桥、安下、北源等地。周边村落派人来请剧团演出,有时还安排不过来。健康的剧目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一九五三年还代表炯村乡参加在吉安余家河举行的吉安县首届农民剧团汇演,并获得了奖状。千年历史的大安,马冻罗氏经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历史积淀厚重,深邃。要发掘、表现、歌颂的东西太多太多,本概述纵然有千言,也只是挂一漏万,错讹之处难免,请宗贤宗亲批评指正。
  盛世修谱,谱赞盛世。新中国的成立,农民翻身作主。尤其是改革开放,政惠三农,大安村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国强民富,国泰民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搞活经济,建设新农村,开拓创新,齐奔小康,大安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马冻大安罗氏枧溪三十五世裔孙文光敬撰

[[center]][[image2]][[/center]]

马冻大安罗氏宗谱序
  国有史,地有志,家(族)有谱,是古今通例。国有史则可以史为鉴,而家(族)有谱,且常续不辍,则可使族人世系不紊,长次辈份有序,宗络承继相属分明,族间贤能者之勋绩昭彰不泯,不以世代久远而忘记,不以迁居异地而失续,溯祖而知源于一脉,下沿而知一脉相传,使族人恩谊笃厚不绝,世代绵延。瞻视谱卷,宛如并世相亲,同堂共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长盛不衰,与时俱进,实乃有赖于续谱之功德。尝闻一句古语“祖德宗功千载泽,子承孙继万年春。”由此而起,祖辈之功德是后代的精神财富,子孙继承则能永保发达兴旺。然而没有谱系,祖宗之功德不能记,没有记载,子孙无法继承,所以族谱之及时续修乃是尊祖敬宗、承先启后、分清支别、慎终追远,是有关全族神圣庄严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对族谱一事应从灵魂深处有个正确的认识。我马冻大安罗氏有谱以来,曾续修过十次,均有谱序载之其详。至今支脉不紊,世代清晰,使我后辈有据可考,有章可依。这是我族若干前辈机智明敏及时操劳尽力为族负责之功绩。现距我族上次修谱(1947 年)已逾63年,其间风俗变化甚大,社会发展飞速,人事更替较繁,户口增益也多,甚至还有失谱者,若不及时续修,实有失续之危险。鉴于此,续修族谱乃是当前我族刻不容缓之大事。
  据史书记载,罗姓源于古罗国,是采用封国名而得的姓。罗姓来源有二:1、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到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遂以国名“罗”为氏。2、出自他族或他姓的加入而形成。自古以来,我罗氏乃中华姓氏大家庭中的一大姓旺族。在宋朝编的《百家姓》近500 个姓氏中,罗姓居第75位,近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认定,我罗姓名列前20个大姓之中。江西罗氏是中华罗氏中的主干之一,是江西姓氏中的大姓,从汉至今已有2200 余年的历史。而其中吉州更是罗氏的大本营。我始祖崱公,居庐陵化龙乡折桂里戡村,现吉水县阜田镇熂下。公元845 年十九岁时武宗会昌乙丑科考擢进士,授翰林学士,迁工部侍郎,官至节度使,卒葬桥下时岗,西山艮向。配王氏,葬东塘屋左手坑内,坤出甲向(一云大晗坑)。
  我马冻大安罗氏源自豫章,受姓始祖珠公之34 世孙崱公,崱公字山斗,号大时,生于唐朝宝历丙午年(公元826 年)。崱公生三子,长子宗超,为东塘派祖,次子宗延,为马冻派祖,三子宗达,为秀川派祖。崱系六世孙文昌公于公元1031年携全家从吉水熂下马冻到大安开基,带领全族宗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奋斗拼搏。至公元1300 年,“大安冲”已发展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鼎盛时期,号称大安十八只门楼。据我十修族谱记载:我族始祖文昌公的后裔已分徙吉安、吉水、峡江、安福、萍乡、赣南、永新、新干、湖南、广东、湖北、四川、河南、福建等省、市。文昌公的子孙已遍布天下,参加本届重修族谱的就有文昌公位下九世子孙三个公的后裔:一是谏议大夫辅之公的后代,二是奉政大夫宗固公的后代,三是鸿矑序班宗国公的后代的十五个支派。现整个大安罗氏的人口大增,据不完全统计,全大安罗氏的总人口已达一万余人,自我支祖延公以来,凡四十世,文明昌盛英才辈出,不乏英明有识之士,地方文化先导之明绅,于今则更见子孙昌盛,人文蔚起,晚生辈获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者,在学术研究上初露锋芒者,皆大有人在,此非唯大安之山水钟毓,亦赖罗氏贤裔之自强不息也!
  鉴于此,柱才、文光、宣发等宗亲提出重修我马冻大安罗氏族谱,提议一出,立即得到广大宗亲的一致赞同。为重修族谱,他们多次商议,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力量,以第十次修族谱为基础,先专程上南昌聘请旭东、柱才二位在省里工作多年,现已退休的老同志为主修、顾问,随后,于2009年4 月初,又以枧下、井头、吉水富溪西田、柏祖安下等几个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名义邀请马冻大安罗氏各村堂代表一起商讨有关修谱事宜,成立重修宗谱编纂委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编写印发了十期《大安谱讯》,下发了五个《通知》,对“马冻大安罗氏”的修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使修谱工作进入了统一部署、整体推进阶段。不久,整个马冻大安罗氏异居各地的宗亲随之先后设立相应组织,蜂起撰史、修谱。
  为叙源流,志祖德;述宗功,辑世系,辨亲疏,序长幼,在我族干部文光、宣发、军发、德斌、木保、伙苟、水泉、仁光等带领下,在马冻大安罗氏全体族民的大力支持下,有旭东、柱才、军发、鸿厘、细初、俊根、平洋、七银、水根、罗文、桂根、笃生、德明、德安、春香等各位在外地工作的族亲鼎力相助,有谱局文光、宣发、鸿厘三位宗亲的尽心尽责,积极组织筹划族谱的续修工作,不仅开局快,而且进展非常顺利。所有被推选参加修篡族谱工作的族民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们参阅老谱,查明支谱,远联近访,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考证源流,理清脉络,做到讹者证,缺者补,晦者明,烦者删。其头绪之纷繁,工作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并非外人所能体味;敬业精神之强,奉献精神之好,应为全族民所敬仰。经过短短两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将新谱呈现在广大族民面前。说得上是:呕心沥血,劳苦功高,众心所向,众望所归,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也会赞许不绝,赐福有加。
  族谱玉成是马冻大安罗氏的一大喜事,一大好事。它不仅了却了我族民长期以来的美好心愿,而且为族民资治存史,传经育人提供了一部良好的教材。这也是对先辈的殷殷回报,对后世的圆满交代。切望我罗姓后人以新谱为范例,承前启后,发扬传统,爱国敬祖,严教子孙,奋发进取,服务社会,身体力行,不负众望,为谱写马冻大安罗氏新谱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祝愿:后世繁荣昌盛,子孙永享安康!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染翰操觚,强作谱序,以留后辈,错漏之处,尚希纠正。谨序。
                               崱系三十六世孙柱才敬撰

[[center]][[image3]][[/center]]

马冻大安罗氏血脉世系源流图

珠公一世:豫章罗氏始祖→企生公(十七世) →天民公(三十三世) →崱公(三十四世) (崱系一世) →延公(崱公次子,马冻派祖)。

崱系一世
崱公名崱,字山斗,号大时,行十二,天民公长子,珠系三十四世。生于唐宝历丙午(公元826 年),先祖居豫章,迁庐陵秀川火气下(现属吉水县)。书香世家,自幼饱读经书,精于音律,善诗词,懂兵法,文武双全,胸怀大志,豪情奔放。公元845年十九岁时武宗会昌乙丑科考擢进士,授翰林学士,迁工部侍郎,官至吉州节度使。宽惠爱民,政绩卓著,吏畏民怀。期满考绩,百姓遮道留之。崱公见吉州风土之善,遂安家于此,成为我大安罗氏始祖。卒葬桥下大时冈西山艮向。配王氏,葬东塘尾右手坑内,坤山甲向。
子三:长子曰:宗超,为东塘派祖;次子曰:宗延,为马冻派祖;三子曰:宗达,为秀川派祖。

崱系二世
延公崱公次子,字行迁,第八,马冻派祖。生唐咸通丙戌(公元866年)十二月初六日午时。宝历时擢进士,官至光禄大夫。卒天顺庚戌年,寿八十五,葬马冻聶家塘山彭宅住岭,南向。一配某氏,子三:曜、日兑、照。二配刘氏,葬泰和仁善乡中团水口上,丁山
癸向。子一:皓。

崱系三世
曜延公长子,无考。(即徙外地无记载)
日兑延公次子,十八承事,卒宋开宝甲戌(974年)十月,葬火气下陈陂岭。配周氏合葬夫墓。
子二:询、谟。
照延公三子,不传。

崱系四世
询晚公长子,行三十二,卒宋至道乙未(996年)八月,葬熂下山家冻杉木塘。配李氏葬马冻。
子一:庭直。
谟晚次子,徙安成(现安福) 东门,归葬马冻。配缺。
子一:八承事。

崱系五世
庭直询公子,字朝清,行七,卒宋天聖丙寅(1026年)六月,葬桃枝雷家山。配伍氏,合葬夫墓。
子五:一承事、文冕、文昌、四承事、五承事。
八承事谟公子。配缺。
子四:五将仕、九将仕、十四评事、小叔。

崱系六世
一承事庭直长子,不传。
文冕庭直次子,徙安成(现安福) 界塘。
文昌庭直三子(三承事),大安基祖。
四承事庭直四子,长孙徙濠川。
五承事庭直五子,徙安福街心。
五将仕八承事长子,(万福镇岺下村罗氏属五将仕位下)。
九将仕八承事次子,无考。
十四评事八承事三子,仍居吉安东门。
小叔八承事四子,徙界塘。

马冻大安罗氏基祖文昌公位下世系总录

崱系六世
文昌庭直公三子,字拱臣,三评事,宋天聖辛未(公元1031年)由马冻徙大安开基,生于宋淳化壬辰(公元992年),卒于宋熙宁戊申(公元1068年),享年七十有七,葬枧溪柞树林,壬山丙向。即现枧溪文昌马路正对面,将建《文昌阁》纪念这位开基祖,保我大安罗氏文化昌盛,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配山口隐源彭氏,卒葬通坑渔翁形酉山卯向。
子三:汝礼、四承事、八承事。

崱系七世
汝礼文昌公长子,字子恭,行八承事,生于宋宝元戊寅(1038年)三月,卒宋元符己卯五月,葬赤冈山卯向。配彭氏,葬北坑。
子四:实、完、定、炳。
四承事文昌次子,无考。(即徙外地无记载)
八承事文昌三子,无考。(即徙外地无记载)

崱系八世
实汝礼长子,字容卿,行一承事。配阙。
子三:大郎、三郎、五郎。
完汝礼次子,字济卿行二承事。配阙。
子一:三郎。
定汝礼三子,字文安行三,卒葬王小岭。配彭氏卒葬源头。
子二:醇、辅之。
炳汝礼四子,字文藻,四承事,生宋熙宁戊申七月初二日,卒宋绍兴辛亥(1143年)十月十一日,葬苦株官路边寅山甲向。配郭氏同葬夫墓。
子五:七郎、八郎、九郎、宗固、宗国。

崱系九世
大郎实公长子。配阙。
子三:二十一郎、小一郎、十五郎。
三郎实公次子,无考。
五郎实公三子。配阙。
子一:小五郎。
三郎完公子。配阙。
子一:小六郎。
醇定公长子,行四。
配王氏,葬鱼塘,后无考。
辅之定公次子,名公弼,行六,宋宣和庚子(公元1112年)乡举士至谏议大夫。徙化仁,卒葬杉木塘冲天飞凤形。配谷坪李氏卒葬固江。
子六:元永、元祥、元吉、克昭、元善、元释。
七郎炳公长子,寓泰和。配阙。
子二:十九郎、二十一郎。
八郎炳公次子。配阙。
子二:念八郎、念三郎。
九郎炳公三子,无考。
宗固炳公四子,名公本,行十,号绍江,官拜奉政大夫,生于宋元祐(公元1092年) 壬申正月初七日。卒宋隆兴甲申三月十三日,葬枧下圳边古井头丙山壬向。配彭氏,袝葬马冻聂家塘祖坟前丑山未向。继配郭氏生殁葬俱阙。
子三:彦徽、彦昭、彦章俱彭出。
宗国炳公五子,字公正,行十一,号敬文。官任鸿臚序班。生宋绍聖甲戌(公元1094年)二月十五日。卒宋乾道丁亥七月十五日,葬对江沙洲上罗元四屋前西向。配彭氏,生殁葬俱阙。
子二:彦修、彦光。

崱系十世
二十一郎大郎长子。配阙。
子一:少五郎。
小十郎大郎次子。配阙。
子二:少大郎、少四郎。
十五郎大郎三子。配阙。
子三:少三郎、少六郎、少七郎。
小五郎五郎子。配缺。
子一:少二郎。
小六郎三郎子。配缺。
子一:少五郎。
元永辅之长子,名寿行九。配缺。
子三:世谦、少四郎、少十郎。
元祥辅之次子,名祈,行十。配缺。
子三:世哲、三郎、世臣。
元吉辅之三子,名佑,行十一,居大安藁塘,卒葬岁源。配缺。
子三:世南、仲先、世英。
克昭辅之四子,名显祖,行二十,居大安大屋,卒葬赤坑荷树下蛇形。配缺。
子三:世忠、世彦、世光。
元善辅之五子,名穀行。配缺。
子一:鹗举。
元释辅之六子,名从善,行五十二。配缺。
子一:十八郎。
十九郎七郎长子。配缺。
子一:嗣二。
二十一郎七郎次子,未详。
念八郎八郎长子。配缺。
二十一郎大郎长子。配阙。
子一:少五郎。
小十郎大郎次子。配阙。
子二:少大郎、少四郎。
十五郎大郎三子。配阙。
子三:少三郎、少六郎、少七郎。
小五郎五郎子。配缺。
子一:少二郎。
小六郎三郎子。配缺。
子一:少五郎。
元永辅之长子,名寿行九。配缺。
子三:世谦、少四郎、少十郎。
元祥辅之次子,名祈,行十。配缺。
子三:世哲、三郎、世臣。
元吉辅之三子,名佑,行十一,居大安藁塘,卒葬岁源。配缺。
子三:世南、仲先、世英。
克昭辅之四子,名显祖,行二十,居大安大屋,卒葬赤坑荷树下蛇形。配缺。
子三:世忠、世彦、世光。
元善辅之五子,名穀行。配缺。
子一:鹗举。
元释辅之六子,名从善,行五十二。配缺。
子一:十八郎。
十九郎七郎长子。配缺。
子一:嗣二。
二十一郎七郎次子,未详。
念八郎八郎长子。配缺。
子一:念川。
念三郎八郎次子。配缺。
子一:嗣三。
彦徽宗固长子,字志声,行三十一。配缺。
子一:少三郎。
彦昭宗固次子,字志明,居大安车头。配缺。
子二:嗣读、嗣训。
彦章宗固三子,枧溪基祖,字志远,居大安枧溪,袝葬父坟后丙山壬向,今楚珍屋后,因石公墓头。配李氏,葬廖家坑筲箕窝乾山巽向。
子五:嗣昌、嗣通、嗣忠、嗣崇、嗣光。
彦修宗国长子,字志立,行二十四,号华溪,居大安龙山,系龙山基祖。卒葬岁源太经山龙耳四,辛向。配彭氏。
子二:芳卿、秀卿。
彦光宗国次子,字志和,行三十六,号桂菴。居大安中屋江滨,生于宣和己亥(公元1119年)十月初一日,卒于湻熙癸卯(公元1183年)七月,袝葬洲上,与父宗国孙德全品字列墓。配肖氏葬赤江山西向。
子二:季卿、贤卿。

崱系十一世
少五郎二十一郎子,迁新余后未详。
少大郎少一郎长子,无考。
少四郎少一郎次子,无考。
少三郎十五郎长子,无考。
少六郎十五郎次子,无考。
少七郎十五郎三子,无考。
少二郎小五郎子,无考。
少五郎小六郎子,无考。
世谦元永长子,徙河源传九世后未详。
少四郎元永次子,无考。
少十郎元永三子,无考。
世哲元祥长子,仍居大安,孙二长徙炯村,后未详。
少三郎元祥次子,子六无考。
世臣元祥三子,仍居大安传三世后未详。
世南元吉长子,仍居大安藁塘,係吉水富溪(现西田),长屳山下柏祖屋场派祖。
仲先元吉次子,行六无考。
世英元吉三子,仍居大安藁塘,传二世,后未详。
世忠克昭长子,仍居大屋系路西上柏祖,炯村屋场派祖。同治谱载湖北黄山秦家
垱安乡派下世系,今未合修不列图。
世彦克昭次子,仍居大屋,孙六一徙安化田心,后未详。
世光克昭三子,字耀卿,行十七,无考。
鹗举元善子,行十六,无考。
十八郎元释子,名才,字雲遂,迁潭州益阳后未详。
嗣二十九郎子,未详。
念川念八郎子,迁吉水文江,复迁永新车溪,六世孙雲章徙龙源。同治谱载谨按
公派下世系乾隆谱图列至二十九世计二百九十五人,今未合修。
嗣三念三郎子,无考。
少三郎彦徽子,无考。
嗣读彦昭长子,仍居车头系石山田里派祖,其部份后代分徙东溪等村。同治谱
载,简氏桥派下世系,今未合修不列图。
嗣训彦昭次子,行十三,仍居车头传五世后未详。
嗣昌彦章公长子,仍居枧溪传十七世。后未详。
嗣通彦章公次子,仍居枧溪係老虎坑,下枧溪朝阳山派祖。
嗣忠彦章公三子,仍居枧溪係上枧溪仁礼堂、余庆堂和村头派祖。
嗣崇彦章公四子,仍居枧溪系湖塘派祖。
嗣光彦章公五子,仍居枧溪系安溪派祖。
芳卿彦修公长子,仍居龙山系戏下猥田满塘派祖。同治谱载湖北安乡熊家垱公安
土门楼派下世系未合修。
秀卿彦修公次子,仍居龙山长子传四世,次子徙大化官田。后未详。
季卿彦光公长子,仍居中屋。同治谱载安乡焦圻派下世系今未合修。
贤卿彦光公次子,仍居中屋,係安西渔塘桐园门前屋场安下井源龙江里山派祖。
同治谱载安乡熊家垱公安土门楼,醴陵泗汾街余家市楼下世系今未合修。


马冻派开基祖名公录
大安始祖:文昌公,字拱臣,庭直三子,崱系六世,宋天圣辛未(公元1031 年) 由火气下马冻迁徙大安开基,属马冻派系。
枧溪基祖:彦章公,字志远,宗固三子,崱系十世,约公元1150年在枧溪开基。
龙江基祖:彦修公,字志立,宗国长子,崱系十世,约公元1150年在龙山开基。
安溪基祖:尚义公,字子华,嗣光子,崱系十二世,公元1180年左右由枧溪分徙安溪开基。
湖塘基祖:宜则公,字绍远,尚仁子,崱系十三世,公元1200年左右由枧溪分徙湖塘开基。
桐园基祖:士明公,字介昭,仲傑长子,崱系十四世,约公元1300年由中屋徙桐园开基。
井源基祖:士立公,字介山,仲傑四子,崱系十四世,约公元1300年由中屋徙井源开基。
富溪基祖:必先公,号耕隐,应瑞长子,崱系十七世,约公元1315年由大安藁塘寓湖广安乡归徙吉水富溪(现吉水县水田乡西田村)开基。
村头基祖:雲祥公,俊超四子,崱系十五世,约公元1340年由枧溪分徙村头开基。
柏祖基祖:扩远公,文聪子,崱系十七世,其祖父由大屋分徙栗原后于公元1350年左右再徙柏祖开基。
东溪基祖:明哲公,字悦仁,周寄子,崱系十八世,约公元1400年由大安石山分徙东溪开基。
朝阳山基祖:悦超公,号南轩,子书四子,崱系十八世,公元1478年携四个儿子由枧溪分徙朝阳山开基。
长溪基祖:凤阳公,应春长子,无后,朝佐公,应春次子,有后,两兄弟崱系廿一世,约公元1520年由大安龙山分徙长溪开基。
符坑基祖:发公,字啟光,通元六子,崱系廿六世,约公元1640年由富溪分徙吉水县同水乡符坑开基。
上白沙基祖:俊公,邦正子,崱系廿六世,约公元1640年由富溪分徙吉水八都镇上白沙开基。
里公山基祖:廷诗公,字以言,星暄子,崱系廿六世,约公元1711年由井源庆远堂分徙里公山开基。
(以上各村按开基时间先后排列)


马冻大安罗氏祖宗名公录
始祖(崱系一世):崱,字山斗公———熂下罗氏始祖
二世祖:宗延,字迁公———马冻派祖 (崱公次子)
三世祖:日兑公———马冻派祖
四世祖:询公———马冻派祖
五世祖:庭直,字朝清公,妣伍氏———马冻派祖
六世祖:宋三承事迁大安,文昌,字拱臣公,妣彭氏———马冻大安基祖
七世祖:汝礼,字恭公
八世祖:定,字文安公,妣彭氏———富溪上柏祖祖
八世祖:炳,字文藻公,妣郭氏———枧溪派祖
八世祖:宋元丰戊午科举人宗道公
九世祖:宋授谏议大夫辅之,字公弼公,妣李氏———富溪柏祖派祖
九世祖:宋授奉政大夫宗固,字公本公,妣彭郭氏———枧溪派祖
九世祖:宋授鸿臚序班宗国,字公正公,妣彭氏———井源桐园派祖
十世祖:元吉公———富溪派祖
十世祖:克昭公,字贤祖———大屋基祖柏祖派祖
十世祖:彦昭,字志明公———东溪派祖
十世祖:彦章,字志远公———枧溪基祖
十世祖:彦修,字志立公———龙江基祖
十世祖:彦光,字志和公———中屋基祖
十世祖:克昭,字贤祖公———大屋基祖
十一世祖:世南,字仓臣公———大安藁塘富溪长仚山下柏祖屋场派祖
十一世祖:世忠公———大屋路西上柏祖派祖
十一世祖:嗣读公———石山田里车头简氏桥东溪派祖
十一世祖:嗣昌公———居枧溪传十七世后迁外地定居。
十一世祖:嗣通,号雲峯公———老虎坑下枧溪朝阳山派祖
十一世祖:嗣忠公———上枧溪村头派祖
十一世祖:嗣崇公———湖塘派祖
十一世祖:嗣光公———安溪派祖
十一世祖:贤卿公———安西渔塘桐园门前屋场安下井源龙江里山派祖
十二世祖:尚义,字子华公———安溪基祖
十三世祖:元一修族谱仲傑,字偕俊,号山泉公———中屋祖
十三世祖:宜则,字绍远公———湖塘基祖
十三世祖:季开,字希升号理园公———中屋祖,龙山派祖
十四世祖:元授琼州学録士立,字介山,号海云公———安下井源基祖
十四世祖:士源,字体仁,号安山公———屋场基祖
十四世祖:士明,字介昭,号容安公———桐园基祖
十四世祖:完一修族谱士仁,字介福,号安隐公———门前基祖
十五世祖:元授高州路学正二修族谱廷辉,字以焕,号介石公———屋场派祖
十五世祖:雲祥公———村头基祖
十七世祖:明邑庠生季敏,字名京,号贫乐公———安溪继述堂房祖
十七世祖:明知南京上清河事季宽,字量宏,号厚斋公———安溪仁礼堂房祖
十七世祖:扩远公———上柏祖基祖
十七世祖:必先,号耕隐公———吉水富溪基祖
十七世祖:明三修族谱明授肇庆府照磨楷,字仪范,号默者公———安西基祖
十七世祖:震字彦省公———井源房祖
十八世祖:四修族谱惠,字佚民,号惠波公———桐园派祖
十八世祖:卓,字悦超,号南轩公———朝阳山基祖
十八世祖:志和,字绍平公———上柏祖敦敬堂房祖
十八世祖:明哲,字悦仁公———东溪基祖
二十世祖:泉,字如渊号清轩公———枧溪仁礼堂余庆堂两堂支祖
廿一世祖:隐尧,号直夫公———枧溪仁礼堂祖
廿一世祖:隐崑,号澹夫公———枧溪余庆堂祖
廿二世祖:明邑庠生,字梅川公———湖塘玉照堂祠祖
廿三世祖:明长沙府学训导五修族谱一元,字以善号友泉公———桐园派祖
廿三世祖:明郡庠生锦裳,字含素公———湖塘余庆堂祠祖
廿五世祖:元啟,字钧鼎公———柏祖支祖
廿六世祖:彚编六修族谱廷扬,字允若公———井源派祖
廿六世祖:廷诗,字以言公———里公山基祖
廿七世祖:万鹍,字衢若公———上枧溪祖
廿九世祖:清郡增生七修族谱既济,字頴生公———枧溪仁礼堂祖
廿九世祖:清赐九品冠带报元,字汉瑞公———屋场仁德堂祖
卅世祖:顺泰,字履祥公———屋场仁德堂祖
卅一世祖:冬官,字新梅公———屋场永思堂祖
卅一世祖:清授中憲朝议大夫礼部议制精膳司主四品京衔八修族谱前翰林院庶吉士,振云字凤翔号竹坡公———湖塘派祖
卅二世祖:督八修族谱例贡生绍基,字安仁,号谦六公———枧溪仁礼堂祖
卅二世祖:民国六年(1917 年)九修族谱清授中仪大夫花翎盐运使和衔特用广西知府内阁中书舍人国史馆协修玉谍校对兼膳録官加二级随带一级廷桂公———湖塘派祖
卅四世祖:民国三十七年(1947 年)十修族谱江西省政府教育厅督学江西省立吉安中学校长庆光公———井源派祖

卅二世以上摘自柏祖提供的民国丁巳年《马冻大安罗氏宗祠主屏録》

 


马冻大安迁徙外地开基入籍未合修的文昌公后裔名公录
(现属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大安冲)
十 世:宋擢探花郎江西运幹孝芬公———居平江派。
十一世:宋授衡州安仁县天成公———安福界塘祖。
十三世:季贤,字希圣,号贤斋公———渔圹基祖。
十三世:元授进士,西涧山长,西玉,字士琥,号静山公———安福界塘祖。
十五世:兴仁,字寿可公———湖北秦垱基祖。
十六世:元至正己丑科进士,吉州学正,字尚观,号观澜公———安福界塘派。
十六世:明授瀘溪大守,志远,字文明公———湖广安乡基祖。
十六世:茂达公———万福烱村基祖。
十七世:明授肇庆府明磨,楷,字仪范,号默者公———中屋迁安西基祖。
十八世:琼三公———湖北熊垱迁公安士门楼祖。
廿 世:仲敬公———安东派
廿 位:明洪武戊午科进士鲁府侍读,澍,字孝豫公———湖北熊垱位下。
廿 世:明岁进士广西监军道,清,字一凤,号泗沂———国祖焦圻派。
廿一世:源汶号双圃公———渔塘派。
廿一世:庆,字石桥公———万福烱村派。
廿一世:端仁公———欧田基祖。
廿二世:俊,字养高公———安西派。
廿三世:明朝思敬,字慕楼公———湖塘徙吉安市城南派基祖。
廿四世:明天顺丁卯科举人,考选知县逢伊字萃候公———满塘派。
廿四世:清孺士逢儒字孔孩公———满塘派。
廿五世:字玉祥公———吉水谷村派。
廿五世:清朝绍祖,字如贤公———枧溪徙峡江大陂派祖。
廿六世:清授翰林院四译馆正教,柏龄,字異松———龙冈基祖。
廿六世:清大学生世晋,字锡蕃公———湖塘徙吉安市城南派。
廿六世:秦吉公———满塘派。
廿七世:清朝天孙,字相如公———符溪门前派祖。
廿七世:文冕,字冠南,号章甫公———湖塘徙吉安市城南派。
廿七世:文良公———满塘派。
廿七世:肇云,字祥生公———杏山派。
廿八世:作义,字孟康公———湖塘徙吉安市城南派。
廿八世:清儒士凤来,字羽仪,号述菴公———龙冈派。
廿八世:克绳公———满塘派。
廿八世:清朝超裴,字俊超公———观音阁派。
廿八世:清授登仕郎光壁,字瑶彩公———安溪徙巨源土充基祖。
廿九世:廷文,字开泰公———观音阁派。
廿九世:廷光,字康佐公———观音阁派。
廿九世:廷辉,字凤仪公———观音阁派。
廿九世:光万,字明会公———枧溪徙峡江大陂派。
廿九世:光太,字智慧公———枧溪徙峡江大陂派。
卅 世:廷洪,字盛选公———枧溪徙峡江大陂派。
卅 世:溥博,字伯阳公———徙六十八都界上西坑派。
卅 世:见龙公———店溪派。
卅二世:清授登士郎才建公———吉安市青原区陂头派。
摘自柏祖提供的民国丁巳年《马冻大安罗氏宗祠主屏合录》

 


马冻大安罗氏迁徙外地入籍不合修名公录
(现属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大安冲)
为了让迁徙外地入籍不合修的文昌公后裔寻根问祖,追溯祖宗源流,现将第十修
《马冻大安罗氏族谱》记载的进行了梳理,恐有疏漏之处,请宗亲谅解。
一、大郎位下
11世:少五郎由大安迁新余后未详。
二、炳公位下
七郎由大安寓泰和后未详。
三、辅之公位下
11世:世谦由大安徙河源传九世后未详。
11世:世哲公孙二长五郎徙炯村后未详。
11世:世忠子孙由大屋徙湖北黄山秦家垱安乡派成为望族。
11世:世彦公孙六一徙安化田心后未详。
11世:十八郎由大安迁潭州益阳后未详。
11世:念川迁吉水文江后复迁永新车溪,六世孙再徙永新龙源后未详。
13世:三郎由大安徙炯村后未详。
15世:兴国由大屋寓湖西后未详。
15世:兴义由大屋徙安乡后未详。
15世:端二郎由大屋徙安乡后未详。
15世:端四郎由大屋迁公安,子上达由公安徙安乡焦泗市后未详。
15世:兴林由大屋迁湖广安乡永宁县秦家垱后未详。
16世:福寿、寄孙两兄弟由大屋迁安乡后未详。
16世:俊达、学达由大屋迁湖广安乡后未详。
16世:丙一郎由藁圹迁江林后未详。
17世:伏、儿两兄弟由藁圹迁临江后未详。
17世:秀端由藁圹赘炯村后未详。
17世:以仁由藁圹徙江边北后未详。
17世:仁翁由藁圹徙连圹后未详。
17世:思明由藁圹迁吉水堑下后未详。
17世;华二郎由藁圹徙吉水龙山后未详。
17世:必容由藁圹徙赣州雩都后未详。
17世:开一郎由藁圹迁油田炎田后未详。
18世:志武由大屋赘吉水陇洲后未详。
18世:九鼎由长仚山徙广州后未详。
18世:楠、行庆、九兄弟三人由大屋迁海丰后未详。
18世:汝清、汝源、汝洪、汝滚四兄弟俱随父由大屋迁云南姚安府东门后未详。
18世:九鼎由长仚山迁广州后未详。
19世:顷由大屋迁广东归善平政后未详。
19世:宗亮由藁圹迁儒行六十二都连圹后未详。
19世:学修由长仚山徙吉水墓坑后未详。
19世:若廉迁黄梅大白湖后未详。
20世:如奎由太安迁枧头再迁安陆州时丰村后未详。
20世:初孙由藁塘迁濠源后未详。
21世:勉寓湖广利圹后未详。
22世:贯旺由富溪迁湖广荆山景陵后未详。
23世:述期由富溪迁河南新野县后未详。
23世:菊三由柏祖迁云南后未详。
23世:庆十和五子由大屋迁云南姚安府东门后未详。
23世:列登由富溪迁湖北樊城后未详。
23世:楠由大屋迁海丰后未详。
23世:槐兄弟由长仚山迁云南后未详。
23世:珦由上柏祖迁云南楚雄府南安会基关法代村后未详。
23世:列登由富溪迁湖北樊城后未详。
23世:槐兄弟叔侄由长仚山迁云南后未详。
23世:万由富溪迁湖广新化县后未详。
23世:应初由大安藁圹迁湖广益阳后未详。
23世:应护由藁圹迁广东平政后未详。
23世:万駎迁湖广新化县后未详。
23世:述期明宣德年间由富溪迁河南新野县。
24世:巩由富溪迁湖广后未详。
24世:汝芳等兄弟四人由大屋迁云南后未详。
24世:汝芳由大屋迁云南景东府后未详。
24世:勅一、勅二、勅三兄弟由大屋徙云南后未详。
25世:宗、梁两兄弟由长仚山迁吉安府城后未详。
25世:稳由富溪迁南雄沙水后未详。
25世:抚,字道明,邑廪生,由富溪迁河南新野县,生于正德丙子年,子四庆衮褒文。
26世:文本、五十保、二保由富溪迁湖广江夏县后未详。
28世:凤鸣、凤翔两兄弟由柏祖迁贵州宜丰,后未详,。
30世:应寿由富溪迁新市后未详。
30世:兴漠,字兴光,清乾隆年间由上柏祖迁饶州府鄱阳县冻木渡后未详。
32世:祖苑及后代迁江西饶州府鄱阳县后未详。
四、宗固公位下
15世:兴林由枧溪徙湘乡林枫后未详。
15世:庚二由车头徙龙泉后未详。
16世:必彰、离公由车头迁湘乡后未详。
16世:四孙由枧溪迁新干县段汝坊后未详。
16世:必达、元保由车头寓公安后未详。
16世;君成由车头迁萍乡后未详。
17世:均玉由车头徙梅田后未详。
18世:礼贞徙湖广沅江后未详。
19世:真郁由车头迁湖广宁乡县简氏桥别菜珊冲后未详。
19世:正节由田里迁荆门州乐乡镇后未详。
19世:天麟由虎坑寓吉安城东门后未详。
19世;述典明朝郡庠生,授崇宁县,擢乐昌县知县后未详。
20世:如鑑由枧溪迁湖湘后未详。
20世:如敬明朝由枧溪迁广东惠州地区后未详。
20世:如川由枧溪迁潜江后未详。
20世:衢与弟衍、术、街、卫同由枧溪迁河南確山县明河港后未详。
20世:建惠、建列、建彰三堂兄明朝时由枧溪迁广东惠州博罗县后未详。
20世:超崇由安溪迁湖广赞江县河港里后未详。
20世:超儒、超仪、超位三堂兄由安溪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县界头市后未详。
20世:如珪由枧溪迁安乐州时丰村洋梓店后未详。
21世:淑星由枧溪迁鹦爪山后未详。
21世:梦弼明朝时由枧溪迁安化县后未详。
21世:贤徹及贤徽后代由安溪迁湖广潜江河港里后未详。
21世:贤效由安溪徙吉安府城中后未详。
21世:贤敬、贤满两兄弟迁湘阴县后未详。
22世:汝玉由下枧溪迁安化县后未详。
22世:汝泽由下枧溪迁宁乡县后未详。
22世:韩朝由湖圹迁吉安府城后未详。
22世:良臣和良臣兄弟迁湖广宝庆府宁香县白泥塘后未详。
23世:应锦由下枧溪寓宁乡县后未详。
23世:应纪由下枧溪寓新干县后未详。
23世:全九由虎坑迁吉安府城后未详。
23世:全五由虎坑迁云南后未详。
23世:佳珊、名秀由枧溪迁云南南安州后未详。
23世:玄四由东溪迁徙贵州后未详。
24世:复由枧溪迁吉安府城。
24世:梯明万历年间由枧溪迁吉安府站前后未详。
24世:其二由枧溪迁广东后未详。
24世:命二、命三、命六由东溪迁徙贵州后未详。
24世:晋、镇、经、应、纶五兄弟由东溪迁徙夏大田开基。
25世:宗德、宗台、宗衍三堂兄由湖圹徙吉安府城后未详。
25世:绍祖,安如贤,由枧溪迁峡江大陂,子一松海,后未详。
26世:瑞、映两兄弟迁分宜新池白茅后未详。
27世:元藻由朝阳山迁安福后未详。
27世:其祥由东溪迁徙樟溪后未详。
28世:同海由朝阳山徙峡江彭陂后未详。
28世:椿发,字经元,由安溪寓湖南礼陵后迁居萍乡县刘公庙巨源坑后代未详。
28世:光璧,字瑶彩,由安溪徙萍乡县归圣乡大宁里四图刘公庙巨源坑后未详。
29世:春孙和引惠、月桂、爵妹三堂兄由枧溪余庆堂迁四川后未详。
30世:振庚、皇庚、炎庚三堂兄清乾隆年间由枧溪余庆堂徙四川后未详。
30世:光汤于咸丰年间由湖圹徙湖南礼陵县公山后未详。
30世:光瑞于嘉庆光绪年间由湖圹迁湖南益阳县龙山港后未详。
30世:兰桂、定元、六元由东溪迁徙湖南后未详。
30世:桂蛰由东溪迁徙湖南后未详。
30世:洪照父子由东溪迁徙广西后未详。
31世:尊光、祥光、绶光三兄弟于乾隆年间由枧溪余庆堂迁四川后未详。
31世:福初、禄初、喜初清道光年间由湖圹徙湖南益阳县龙山港后未详。
31世:甡初、甦初两兄弟清道光年间由湖圹徙湖南益阳庐邑新义山后未详。
31世:仁初、义初、旭初三兄弟清道光年间由湖圹徙湖南益阳城外,后未详。
32世:承钧,字选才,光绪年间由湖圹徙吉安府义山后未详。
33世:先达字瑞祝,清光绪年间徙湖南益阳后未详。
33世:彪德由东溪迁徙上海后未详。
宗国公位下
11世:芳卿公位下子孙由龙山分徙戏下、猥田、满圹、湖北安乡熊家垱公安土门楼等地,未合修不详。(其后有线图记载)
11世:秀卿公次子由龙山徙大化官田。
11世:秀卿公位下子孙由中屋徙安乡焦圻。(详见线图)
11世:贤卿公位下部分子孙由中屋分徙安乡熊家垱公安土门楼、礼陵、泗汾街余家市楼下荆门州派下未合修。
12世:二十郎由中屋迁沄州益阳后未详。
13世:俊叔由中屋迁安乡后未详。
14世:士炳、士文、士琛由中屋迁安乡后未详。
14世:士贵由中屋迁武昌矛铺后未详。
14世:士谔、儒学由中屋迁安康再徙湖广长沙府礼陵县后未详。
14世:用昌由龙山徙山口后未详。
15世:安郎由中屋徙湘江潭头后未详。
15世;秀发、啟宗、啟远等兄弟由中屋迁安乡后未详。
15世:开一郎由龙山徙神前后未详。
15世:能渊由龙山迁隆阳后未详。
15世:履植由龙山徙戏下猥田后未详。
15世:尚素、啟迪、啟远三兄弟由中屋迁安乡后未详。
15世:景先由中屋迁湘乡永乐后未详。
15世:啟初、廷礼、廷芳三堂兄由中屋迁安乡后未详。
16世:上达由中屋迁公安再徙安乡焦洒圻市后未详。
16世:仁济由中屋迁安乡后未详。
16世:长卿进士,授襄阳总镇建业安寓县市,与兄同居熊家垱后未详。
16世:资本由中屋赘炯村湖山周氏,子孙未详。
18世:祖德由桐园赘吉水谷村街西,子孙后未详。
19世:在贞由中屋迁湖广京山沙洋对河藕沄后未详。
19世:孔芳、好智、好信由桐园迁伏圹后未详。
19世:孔宁和五个儿子由桐园迁宁乡县后未详。
19世:在亨由中屋迁荆门马港村南后未详。
20世:能定由门前迁云南后未详。
20世:思泰由屋场徙吉水界岺头后未详。
20世:同二由桐园徙云南后未详。
21世:忠三由屋场迁宁乡县后未详。
21世:隆由中屋迁宁乡花子巷后未详。
21世:鸣鑾、鸣玉两兄弟由桐园徙湘阴县后未详。
21世:时鹤由桐园徙宁乡黄宁市后未详。
21世:世用由桐园赘谷村后未详。
21世:桧、椿由桐园徙兴宁县后未详。
22世:奎、敬先由桐园徙湖广黄林市后未详。
22世:桥由桐园迁湖广湘阴后未详。
22世:宁一由桐园徙府城后未详。
22世:宁二由桐园迁湖阴余家市虞家山后未详。
22世:和二由中屋迁渔圹再徙湖广桃源县后未详。
23世:以況、以仕由渔圹徙兴宁县后未详。
23世:存二由井源徙阳江后未详。
23世:存四由井源迁南雄府后未详。
23世:懋礼由门前徙广东阳江后未详。
23世:一龙由桐园迁湖广湘阴县余家市至29世在彼地繁衍计48人后未详。
23世:济魏由井源徙湖广新化县后未详。
23世:一元任长沙学正,子汝昭任湖广都司,子孙后未详。
23世:一龙由桐园迁湖广湘阴县余家市后未详。
23世:滔由屋场迁府城后未详。
23世:以域由井源出继吉安马铺前居马铺前田心后未详。
23世:正绅、安保、正朝三堂兄迁宁乡县湖村后未详。
24世:炳由门前迁广东阳光后未详。
24世:积由屋场迁印山县后未详。
24世:应牛由井源迁广东阳江县后未详。
25世:为綵、为麦、为纲、为纶、为纯由井源居广东肇庆府阳光县大平桥后未详。
26世:伟生由长溪徙兴国早禾田后未详。
27世:秀常、倍常由桐园徙大园后未详。
30世:捷光由井源迁贵州安顺府后未详。
30世:忠才,字内阁由长溪迁四川后未详。
30世:孝才,字学阁,由长溪迁四川后未详。
30世:节才,字金阁;义才,字银阁,由长溪迁承洲龙头司永顺府后未详。
31世:惠美、和美由桐园徙吉安东门后未详。
33世:俊发、秀发兄弟由桐园徙景德镇后未详。
33世:勃寿,字华顺由桐园迁景德镇后未详。
34世:梅生,道平次子,字财鑑,由桐园徙景德镇后未详。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