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罗氏名人的历史特点及成长分析

 罗文华 发布时间:2014-04-28

 

   杰出人物,是人类精华,社会栋梁。罗姓是中国姓氏中古老姓氏之一,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人才辈出,贤士英杰,灿若繁星。其中既有学深思邃、睿智惊世的思想家、科学家,也有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有才华横溢、卓然不俗的教育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无疑,这些杰出人物都是缔造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勋臣,是我罗姓家族的骄傲。这次纂修《罗氏宗谱》之际,我特意搜集整理了历代罗姓名人的有关资料,由于篇幅所限,前面只能列举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物,现将他们出现的历史特点和成长条件作一分析,以飨我老屋咀罗氏家族后辈子孙。
  一、罗姓名人的历史特点
  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发展史上,罗姓虽然没有秦皇汉武的威武显赫,也没有唐宗宋祖的风采殊荣,但罗姓子孙以其忠实善良的家风、刻苦向上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重教兴学的传统、与时俱进的智慧,塑造出自己完美形象,产生了许多流芳百世、风流千古的历史人物。纵观古往今来的罗姓名人状况,可以初步发现这么一个特点,即:分布、发展情况不均衡。
  首先,从分布地域看:南方地区明显多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又以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为最。这与罗姓人口分布的地域是一致的。高剑峰《中国100个大姓》一书认为:“从历史的播迁和分布情况看,视罗姓为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是无疑的。”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西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六大区七省市147900人姓名用字的计算机抽样综合统计,罗姓姓氏用字数目比例的排序为:北京第四十九,上海第七十,陕西第二十八,辽宁第六十四,广东第三十六,福建第五十八,而四川罗姓人数覆盖率占50%以上,排序仅次于李、张、王、刘、杨、陈、黄、周等八姓,居第九位。至于江西和湖南两省情况,《江西历代人物辞典》和《湖南历代名人辞典》分别收载有97名和96名,而河南《中州历史人物辞典》则仅收载4人(古代仅1人)。
  其次,从发展的历史时期看:隋唐以后尤其是宋、明、清三代罗姓名人数,明显多于隋唐之前。据《罗姓史话》一书的不完全统计,秦汉时期7人,两晋南北朝时期16人,隋唐五代时期24人,宋代49人,元代19人,明代91人,清代75人。这种情况,与罗姓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同步的:唐宋时期,罗姓子孙从长江中游的两湖、江西省境逐步播扬繁衍到全国,明清时期终于蔚然发展为中华的一个大姓。
  第三,从名人的职业、身份看:官宦类人物多于平民百姓,军政界人物多于其他各界。历史上的罗姓名人大多有一官半职,就是文雅倜傥之士也似乎难脱科举人仕这个“壳中”。真正无官职而能青史留名的布衣英雄、白丁豪杰,除了道仙教祖、才女孝子外,像伟大的平民文学家罗贯中这样的人物,实在是寥若晨星,并且史志也好,谱乘也罢,对这类人物的事迹乃至英名,都有意无意地隐而不彰。而舍得花笔墨大书特书、大列特列的,都是历代官宦或军政界人物。如民国版黔东《罗氏族谱》中的历代仕籍题名录,就列出250名“自前汉以后累叶仕籍之荦荦大者”;此外还列有本支“职官”62人,“科第151人以及当时“毕业生”(官吏后备军)95人,”教职员暨公务员38人。这种现象,无疑是中国自古奉行“学而优则仕”、“官本位”及封建正统观念的反映。
最后从“世家”现象,看家族间人才聚散的不均衡。在罗姓的历史名人中,不乏父子两代、或祖孙三代甚至更多代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都在德、功、言三方面立下了不朽之业,出现了人才团聚、人才辈出的现象。秦武陵令罗君用因公殉职,其子女孝感动天;晋代“左江之秀”罗含,其曾祖罗彦为临海太守,父罗绥为荥阳太守;晋武陵太守罗宪,父罗蒙为广汉太守,子罗袭为陵江将军,孙罗徽为顺阳内史,侄罗尚为益州刺史;后晋外都大官罗结,子罗民官拜长安镇都大将军,孙罗敦、罗拔和曾孙罗伊利,族人罗提、罗弥,世代均为大官,家族显赫达一百二三十年;唐代临清郡王罗宏信,其子罗绍威为魏博节度使,封邺王,孙罗周翰、罗周敬均为节度使;唐庐州刺史罗珦,子罗让官拜江西观察使;唐罗仁节与弟罗仁俭,均为理学家,门人私谥一曰“中庸先生”,一曰“诚明先生”;宋安国军节度使罗彦环,父罗全德为五代晋泌州刺史;乾道进士罗愿,其父罗汝辑为政和进士;荆湖路巡抚罗处约,伯祖父罗衮为唐末谏官,父罗济迁太常寺;值宝章阁罗必元,从子罗晋君以聚书万卷闻名;教授罗靖及其弟罗恭,与吕叔问、吕广问兄弟合称“四先生”;元代廉州路总管罗郭佐,与儿子罗敦、罗奇,孙罗元珪,曾孙罗仕显,先后为国死难,人称“罗五节”;明宏文馆学士罗复仁,从子罗养蒙辞官归隐,教子尽忠,其子罗汝敬果然考中永乐进士,因直谏而声震一时;永乐进士罗以礼,其子罗旦授重庆府通判;嘉靖进士第一罗洪先,父罗循为弘治进士;太学学正助教罗用俊,儿子罗钦顺、罗钦德、罗钦忠先后中进士,人称“罗氏三凤”;画家罗聘,其夫人、女儿均擅画梅,世称“罗家梅派”,裔孙罗庸是当代著名教授;近代考古学先躯罗振玉以出生于家道中落的仕宦之家,重视教育,其堂弟罗振常、长子罗福成、三子罗福苌、四子罗福颐、孙罗继祖等,都是著名学者、教授。至于香港律师世家罗文锦家族、富商罗鹰石家族、富商兼收藏家罗桂祥家族等,都是承传有绪,人才济济了。
  二、罗姓名人的成才条件
  罗姓名人的成长条件,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历史时势的打造,优适环境的熏陶,科举制度的砥砺等,是客观方面的条件;而良好的家教家风、人物的自身素质和努力,则是主观方面的条件。
首先说客观条件。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罗企生、罗遵生这样的忠臣孝子,只能出现于忠孝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当统治者腐败到了极点而民不堪命的时候,或遭到外敌入侵,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时候,罗亨信、罗汝才、罗荣光、罗福星、罗大冈这样的民族英雄和起义领袖就应运而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造就了罗荣桓、罗瑞卿、罗元发这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帅。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选择和改造环境。为了有利家庭的繁衍和子孙的成长,罗氏先人或贤达们有的一迁再迁,直到选中了一块水甘土沃、风水佳胜之地而后止;有的择师选友,和睦乡邻,藏书兴文,办学施教,植物明志,建楼怡情,努力改造社会人际关系,营造优适的人文环境。如罗珠广植松柏豫章,以表示自己的志节和不忘祖公之意。罗钦顺建“学古楼”,作为读书习礼之处,南昌罗文通建“菊隐堂”,吉水罗同伦建“翠筠楼”,南昌柏林罗氏建有“忠孝堂”、“哀忠台”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兴起忠孝之风,有利于培养刻苦自励、健康向上的情操。
  书籍,是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人才培养与成长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汗牛充栋,堪称世界独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历代的藏书家包括罗姓藏书家们,在搜集、汇聚、收藏、抢救、护卫和传承祖国典籍文献方面,在运用书籍、培养人才方面,建立了不朽功绩。从五代后梁“邺王”罗绍威、宋代建宁主簿罗无竞,直到近代考古学先躯罗振玉,代代都有罗姓名人藏书万卷,以此进行研究、育人的大量事例,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功于后代。
  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砥砺知识分子奋发进取,积极竞争的精神,对罗姓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客观上也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宋代以来的罗姓名人,无论是科场得意还是失利,大多数都把“金榜题名时”视作人生目标和一大快事,都曾为此苦读过、奋斗过,这为他们的事业打下了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
再说罗姓名人成长的主观条件。
  在罗姓人物成才的过程中,外部条件是一个方面,而重要的是内部主观条件,这就是指罗姓家族的整体素质、罗姓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努力程度。概括起来,大致表现是:健强的体魄,坚毅的意志,能直面生活的挑战,耐受各种劳苦;“忠孝为本”的大则意涵,合乎中国千百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要求,为融入主流社会铺垫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厚朴善良的处世态度,有利于调适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重教兴学兴文的优良传统,有效地保护和开发了子孙的智力资源,为一展个人抱负、飞上“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蓝天,插上了知识的翅膀;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不断地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与时俱进的人生智慧,顺应历史潮流,保家兴族,事业发达。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罗姓良好的家教家风的培养与承传,罗姓人物中凡能成才者,大多受益于此。教育学家赵忠心在《家庭教育学》中明确肯定: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传递中华民族美德,培育中华民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不朽的历史功绩。”历史上,罗姓人物重视家庭教育、家族教育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明初宏文馆学士罗复仁,早期共产党领袖人物罗学瓒,共和国元帅罗荣桓等人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们都是早期在优良的家风族风教育中潜移默化,为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良好的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基础。可以说,罗姓由于优良家风的滋润、化移,后代人才辈出,世德绵延。此类事例甚多,恕不多举。
                       摘自罗文华《中华姓氏谱•罗》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