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论罗珠精神

 罗会林 发布时间:2014-06-02

 

    罗珠是罗氏家族中一位伟大的成功人士。他官居汉朝治粟内史(亦称大农令),主持修建豫章(江西南昌)城,是豫章罗氏第一祖先。古往今来,罗氏大家族对珠公的丰功伟绩引以为豪,对珠公的高尚情操推崇备致。笔者在这里试从谈谈罗珠精神,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一、浅说精神
          世人对精神的讨论和研究由来已久,当今世界,我们应该怎样认精神呢?
         (一)精神的含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精神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精神又具有极大的能动性,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精神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
        《博弈圣经》认为:“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自由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及表现出来的意志、活力,如精神面貌、振作精神、活跃、生气、志气、志向等等。
        (二)精神的形成
        一个群体、一件事、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维活动、一般心理状态以及表现出来的意志、活力,通过概括和总结,于是就形成了精神。比如说: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最后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改革开放精神,激发了社会强大的创造活力,使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中华民族漫漫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决策下,数百万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儿女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当四川大地震之后,人们自发的加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当中,救治伤员,运输物资,捐款捐物,形成了“一切以大局为重,时刻以国家为重,困难面前只讲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抗震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到了一种精神的伟大,这种精神成为信心的源泉,成为抵御灾难的巨大力量。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了“为人民服务、钉子、螺丝钉 、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的热血青少年,勇往直前,成为道德的模范。
        (三)精神的体现
        精神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力量
        神力量就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产生出自信、自强的激情与活力,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精神力量包括思想、文化、信念、志向、气魄等诸要素,它与物质力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协调的关系。人有了精神力量,能够爆发激情,能够持之以恒,能够形成巨大的能量和力量,能够产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精神力量是人在生活当中掌握自己命运的一个着力点。有了它,就能更好地前行;有了它,就会有奇迹的出现。周文王被囚禁之后,没有消沉,推演《周易》成了他的精神力量。吕不韦被贬到蜀地后,没有悲观,著作《吕氏春秋》成了他的精神力量。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后,没有绝望,编著《兵法》成了他的精神力量。 屈原被流放之后,没有气馁,创作《离骚》成了他的精神力量。伟大小说家罗贯中,在仕途无望的困境下,没有消沉,写作成了他的精神力量,创作出《三国演义》、《粉妆楼》、《三遂平妖传》、《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传世之作。
        2. 精神支柱
        人有了观念、意识,就有了追求的目标,就会支撑我们朝一定的方向奋斗,也就是有了精神"支柱"。因为有了坚实的栋梁,高楼大厦才能在风暴中傲然而立;因为有了牢固的桥墩,跨江大桥才能在风浪里岿然不动;因为有了精神支柱,我们才能在挫折中不断成长,才能有所建树。 人生之路不可能平平坦坦,生活的海洋不可能风平浪静,理想的航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有了精神支柱,就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挫折不气馁,逆境不伤志,顽强拼搏奋斗,达到预期目标。新东方公司董事长俞敏洪,考北大三败三战,最终完成夙愿,成了北大的高材生。他在成功之后总结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之中,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这就是支撑他人生的精神支柱。
        3. 精神财富
        积极的精神态度、健康的身体、和谐的人际关系、未来成功的希望、信念的力量、与人分享幸福的愿望、对所有事物开放的内心、自我约束力、理解人的能力、经济保障等是人生的十大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是内在的,是我们真正可以依赖的无价之宝。而物质财富是外在的,虽然我们可能拥有房产、存折,拥有汽车、家电,但所谓的拥有,只是一份使用权或保管权而已。随时会遭到天灾、人祸,将它们化为乌有。因此,我们可能会失去物资财富,但不能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能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能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能失去信仰。如果智慧、慈悲、爱心和信仰也失去的话,那只是由于我们不加珍惜而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自甘堕落。
          二、珠公精神
        珠公的一生做出了丰功伟绩,没有留下浓墨重彩。但从少量地方志和《家谱》的文字记载中,使我们领悟到了珠公精神的精髓,感受到了珠公精神的真谛。珠公精神博大精深!我作为珠公后裔,对罗珠精神研究甚少,粗浅地归纳为“胸怀大志、 励精图治、为人正直、关爱民众。”
        (一)胸怀大志
         志者,指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远大志向。《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道:“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朱熹曰:百学须先立志。苏轼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人云: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有志者,事竟成。
         珠公生长于秦王政二年(前245年),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出任汉治粟内使,时年42岁,在出仕前的42年中,在社会、家庭等综合环境影响下,珠公形成了远大志向。
        首先是社会环境。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剧烈动荡的时期。各国之间连年征战,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秦王朝灭亡之际,正是珠公形成思想体系之时。他见证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推行法治的成功,也看到了建骊山陵园、焚书坑儒等暴政给社会造成的灾难,导致民不聊生、战乱四起、生灵涂炭的恶果,珠公深深体会到,社会要稳定,人民要休生养息,为官要爱民,要行仁政!
         二是刻苦学习。珠公自幼在潭州(今长沙)饱读诗书,领会了《论语》、《诗经》、《尚书》、《周易》、《左传》、《孙子》、《离骚》、《九歌》等传世之作的精妙,后又到临湘求学,形成了“知识渊博,超群逾俗,敏于辨事,有雄才大略”的风格,为以后出将入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子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三是家庭熏陶。珠公祖上历代为官,其父罗君用先为秦士大夫,后为汉武陵县令,文武双全,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办事认真,在当地影响很大。在这样家庭的熏陶下,珠公从小养成了要继承祖先优良传统、要光宗耀祖的志向。
        (二) 励精图治
        励精图治,就是勤奋拼搏,精心把国家治理好。
        珠公于前203年为官,前183年辞职,在职20年。在这20年中,他以自己的才华、美德,充分展示了励精图治的精神风貌。
        前203年,珠公的父亲、伯父、妹妹在督运官铁行至洞庭湖时,遇狂风暴雨一同遇难,汉高祖为之动容,闻知珠公素有大才,授珠公为治粟内使。治粟内史是秦朝的九卿之一,专掌谷货,是管理国家财政的中央级高官,地位十分重要。汉承秦制,仍设治粟内史,在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今,汉武帝时始称大司农,故罗氏后代子孙编写族谱常称罗珠为大农令或大司农。在珠公尚未到任之际,又奉命出守九江(今安徽寿县)。不到二个月,便发生了垓下大战,他作为当地长官,投入这场战争,助灌婴灭楚(项羽)有功。
        珠公随灌婴南下到豫章(现为南昌)之地,为了保障后勤供应和掌握军事主动权,根据明王朝的诏令,采纳老者张交的建议,与妹夫石固及众将共商筑城大计,号召举全体军民之力建筑豫章城。豫章郡的老百姓为了巩固城防,求得生活安定,筑城积极性十分高涨。“民亟趋之,劳而无怨。”“数万将士、工匠、劳役都在为一座梦中的城,挥汗如雨。”正如家谱记载的那样:“驻守九江,筑豫章城,民亟趋之,劳而无怨”。唐代诗人陆龟蒙曾题诗赞颂罗珠筑城功绩曰:“城上一掊(póu)土,手中千万杵。筑城畏不坚,城坚人何处?莫叹将军逼,将军要却敌。城高功亦高,尔命何在惜!”
历时九个秋冬,豫章城终于筑成了!“环十里许,辟六门”。于是,珠公便定居于南昌城内豫章沟,在住处庭院中“手植豫樟为记”,并把在长沙老家的亲属也迁到豫章沟一带居住。从此,珠公成了豫章罗氏宗族的始祖,罗氏族人开始在南昌及豫章郡境内大量繁衍,人称“豫章罗”。
        珠公完成筑豫章城大业之后,奉诏进京,履行治粟内史之职责。当时,由于连年征战,西汉王朝建立不久,经济萧条,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珠公踏实勤政,老实做事,倡导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仅仅4年时间,做了赋税宽平,国用饶给。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虽然珠公从政虽然只有20年的时间,但他确实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了超人的才华,体现了励精图治的风采。
       (三)为人正直
        为人正直,就是做公正、正派、正道、正气的人;就是要坚持真理,不畏强势,维护正义,敢说敢为。
        正当珠公欲大展雄才之际,西汉政权进入了“吕后称制”时期。吕心狠手辣,残害忠良,诛杀骨肉,朝臣人人自危,诸吕仗吕后淫威,胡作非为,文武大臣愤愤不平,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种局势下,如果与吕氏为伍,阿谀奉承,定能飞黄腾达。但珠公不向淫威屈服,不与朋党为伍,不与邪恶同污,在62岁之际毅然辞去官职,回到了豫章(南昌)。从这里,可以看出珠公坚持正道、一身正气、不畏强势、敢为敢当的英雄气概。
        心系民众
        自古以来,当政者都强调心系民众,这既是维护政权的需要,又是道德所在。心系民众,就是要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以民为重,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为民排忧,为民解难。
        珠公归隐之后,在洪崖驻足。他看到平民百姓的孩子无学习的条件,就在丹井讲学,为他们讲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经书,培养穷苦人家的孩子。
        当时穷山区疾病甚多,穷人受尽折磨。珠公在研读《黄帝内经》等医书的基础上,到山里采摘草药,在隐居的28年中,为当地老百姓医治了一些疑难杂症,解救了很多饱受疾病困扰的民众,“为民治疾,民感其惠”。
      (三)发扬珠公精神
     (一)珠公精神是我们罗氏家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珠公精神始自珠公,一代一代罗氏家族的后人都在努力实践,都在发扬光大,都在锦上添花。如晋时企生公、遵生公立志为国、舍身取义,忠孝传世;唐代少年英雄罗士信(罗成)驰骋疆场,在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芳名;共和国元帅罗荣桓,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顾大局、讲原则,廉洁自律,生活简朴,家风严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和普通一兵的本色。荣桓公逝世时,毛泽东高度评价他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情操,说:“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并写下了“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篇。2000多年来,罗氏家庭涌现了众多的精英,像以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可以说,珠公精神培育了一代代罗氏后人,罗氏后人发扬了珠公精神。我们豫章罗氏要为有珠公这样的先祖而自豪,应为我们的先祖顶礼膜拜!正是众多罗氏族精英的壮举,见证了珠公精神,丰富了珠公精神,集中体现了珠公精神!。
      (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出自共和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之口。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国无精神不能自强不息,人无精神不能成家立业,家族无精神不能世代兴旺。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否则就会失去脊梁骨,不能自强自立;一个家族要有精神,否则就会家业衰败,一代不如一代;一个人要有精神,否则就没有使命般的激情,不思进取,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人要有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有了这种精神,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奋斗的激情。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的人,永远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命运永远只青睐那些充满自信、永往直前的人。自强者强,知耻者勇。古今中外,大凡成大器者,都是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只要我们自信自强自立,用勤劳的双手把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就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人要有精神,最难得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风险的英雄气慨。如果害怕艰苦、害怕困难,成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人要有精神,就是要有团结和谐、宽容友爱的精神境界,要有执著于民族昌盛、国家繁荣的情操;要有立足本职,爱业敬业的德行;要有耀祖光宗、留芳于世的追求。我罗氏家族之所以世代生生不息、兴旺发达,正是因为有珠公精神世代相传,才铸造了家族各代精英的血性和品节,使家族走向了繁荣。
        (三)发扬罗珠精神
        罗珠精神是罗氏家族的宝贵财富,罗珠精神就是罗氏家族精神!我们罗氏家族要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用珠公精神塑造更多的罗氏精英,不断打造罗氏家族的新辉煌!
        首先是为人长者和为人父母者,应该率先垂范,领会罗珠精神,践行罗珠精神,宣传罗珠精神,做罗珠精神的实践者、示范人、宣传员。
其次,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一个人人生观、道德观和精神体系的形成,大体有三个阶段:从出生到十二、三岁为初始形成期,从初中到大学毕业为成熟期,走向社会以后为调整期。初始形成期主要与家庭直系亲人接触,耳濡目染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从不懂世到懵懵懂懂,形成早期的性格和初始精神,对今后的人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青少年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都要配合好,积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对新生的下一代,我们要在从小给他们贯输爱祖国、爱社会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罗氏文化、罗珠精神、罗家英烈等家族知识教育,让他们心中有榜样,追求有目标,成长有方向。
        第三,要加强对罗珠精神的研究
自古以来,我们各地的家谱都十分重视纪事写实,对重要人物的精神境界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人才疏学浅,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肤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与有识之士进行探讨。我恳请更多研究罗氏文化的专家学者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对罗珠精神有更多、更新的见解,更为准确的结论,把罗珠精神的研究推向新阶段。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