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世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世系>各地世系

威远罗田口罗氏

  发布时间:2006-10-12

 

  四川、重庆居民,问其祖籍,多曰“家在麻城孝感乡”,似乎巴属没有原著民。其实,除部分不愿被视为“贱民”而“冒籍”享受移民优惠政策外,确实还有很多土著民,罗姓也一样。
  不管是元末明初,还是明末清初,尽管战乱、饥荒、瘟疫死人很多,但灾民求生欲望强烈,总想顽强地生存下来,于是出现了避难逃荒的人。川北有难,可以逃到川南;四川有难,可以逃到邻省,这就保留下来部分土著人。明末清初的土著人称川省人,俗称“漏刀蛮子”,较之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称之为“老民”,威远县联胜乡罗尚凤后裔就是四川土著。
  据威远《罗氏族谱》记载,该支罗氏祖先原系湖北麻城人,元末逃避战乱,几经迁徙,至罗尚凤辈(生于明万历初年)于明万历年间入川,落籍富顺县洪合乡。明末崇祯甲申年(1644年)兵燹(xiǎn)之后,即清初顺治年间,在四川省内再度避难迁徙,到达罗田口──即今之威远县新店区联胜乡罗氏宗祠所在地“罗家大房子”定居落业,世代繁衍。
  入川始祖罗尚凤以后三代单传,到第四代始有三子,直到第五代始立字辈排行。罗氏鼎盛时建有占地规模大的祠堂,名“善庆祠”(当地俗称“罗家大房子”)。该祠堂由“二一堂”,“四一堂”,“六一堂”三条支脉组成,为威远县望族,至今传十五代。族祖曾有遗诗嘱咐:

平地干戈闹若蛙,红巾驱散各天涯。
黄麻太守麒麟种,永合綦阳丹播巴。
一姓更无三五姓,十家分作百千家。
若是老夫亲骨脉,代代儿孙读五车。

  该支罗氏第十代为“之”字辈,以后按

万世永昌大,孝友必贤良,
善庆存诗训,养正韶书香。

排列。第十一代“万”字辈有146人,第十二代“世”字辈200人。第十三代“永”字辈达300余人。
  罗氏以耕读为本,又涉盐业开发经营,是一盐业世家。始祖罗尚凤“例赠①武信骑尉”,其子罗桢“例赠奋武郎”,其孙“仕杰中清康熙庚午科武举。以后各代均有中进士、贡生、举人,放任同知,县令者”,特别是到了第十二代“世”字辈,更是人才辈出,有抗日烈士,少将罗世泽;有中共四川地下党省委书记、革命烈士罗世文;有近代农学家罗世嶷;有首批赴法勤工俭学的罗世芬,罗世襄;还有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系的教授罗世齐(先后在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执教)。但家族经营的盐业逐渐衰败,到“万”字辈罗万隆时破产。

该罗氏为四川境内明代的移民,与清前期的移民相比,称之为“老民”

该族谱记载了罗氏迁徙缘由及过程。
罗氏祖先原系湖北麻城人,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期间避乱迁徙,几经辗转。到明万历年间,罗尚凤(生于明万历初年)入川,最初住富顺县洪合乡,直至明末崇祯甲申年(1644年)兵燹之后,即清初顺治年间,在四川省内再度迁徙,到达罗田口——今罗氏宗祠所在地(即威远县今新店区联胜乡“罗家大房子”)入川始祖罗尚凤以后三代单传,到第四代始有三子,直到第五代始排字行。罗氏鼎盛时建有占地规模大的祠堂,名“善庆祠”(当地俗称罗家大房子)。该祠堂由二一堂,四一堂,六一堂三条支脉组成,为威远县望族,至今传十五代。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