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罗弘信 绍威世系
发布时间:2003-10-02
一 概况
弘信公,字南勋,一字德孚,公元836年生,长沙人。唐魏博节度使,工部尚书,加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守侍中,临清王,豫章郡公,898年9月卒。追封北平王,长沙王,谥庄肃。其子绍威继立,文德初年(888),授左散骑常侍,充天雄军节度副使。天复至天佑(901~904)年间,累官至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王,检校太尉,守侍中,进封邺王。34岁卒,赠尚书令,谥贞壮。在镇凡17年。绍威公三子:长子应隆,郁于五代沧桑频变,乃弃藩封,隐居湖南宁乡东邑之长冲,后因世宦济济,改名罗宦冲,成为宁乡罗姓的肇基人;绍威次子罗周翰,袭父位,卒于官,年十四;三子周敬,代周翰为宣义军节度使,年十岁,未几改授许州节度使,继加检校尚书左仆射,逾三年,征授秘书监检校司空驸马都尉,尚梁普安公主,后唐庄宗即位为金吾大将军,后晋天福二年(937)卒,年三十二。(派衍洛阳)。(以上综合引自:《宁乡罗氏十修族谱》,并引《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和《中国人名大辞典》作个别补充)。
弘信公世系,究其全面有三块:二世祖应隆公之后,世居湖南宁乡,为其一;二世祖周敬公之后发脉河南洛阳,为其二;六世祖少卿公迁浙江,其后为其三。本文所列,仅为湖南宁乡部份。弘信公宁邑子孙,至今已至40代。从8代始,分为辉 耀 桂 材四行。其后又以枝祖居地命名,发展为桃林、凫山、北山、东骛、全佳山、山坑、白泥塘、松坑、栗木桥、竹田、黄材、甘和坪、石桥13行;以后又增沩源、泉溪、青塘3行,共计16行,散居宁乡、益阳、长沙、望城、湘潭、安化、湘乡等七县。其中宁邑人口中,罗姓约20000余人,占总人口的2%。
宁乡罗氏已经十次修谱:第一次修于宋代绍熙年间,当时正值六世祖仲孺公发荣时,或出自公之手或公之命,当时族谱实为家史传记或世家之类,生平事迹较详,而生殁则缺;二修于明永乐年间;以上两次主修者不详。三修于明嘉靖45年,主修宾吾;四修于清康熙54年,主修祖祚٠长龄等;五修于清乾隆43年,主修鉴观;六修于清道光元年,主修鉴炯;七修于清咸丰十年,主修洪宾;八修于清光绪13年,主修翊廷;九修于民国六年,主修翊文和懋修;十修为七房联修于公元1998年,主修者春涛南祺等。
宁乡罗氏堂号为“谕德堂”,指弘信公六代孙罗幼卿,于宋绍熙元年举进士,擢户部员外郎,兼太子右谕德,卒后赠奉义大夫,祀宁邑乡贤祠。
宁乡罗氏在县城建有总祠,留下的图象是:头门呈“山”字形,三门并排,上横书“扶天启运”四个大字;二进大门框呈拱形,左右各一窗,大门上部,竖写“罗氏家庙”四个大字;后进为正厅,上横写“庆肇衡湘”,屋顶正中立着一个两层壶芦,两边屋角各有一个形态鲜活的大鲤鱼形成翘角。主厅中龛,列历代先人总主:初祖南勋(弘信)公,一派祖端己(绍威)公,二派祖授基(应隆)公,三派祖舆焉公,四派祖均宝公,五派祖春伯公,六派祖幼卿公,七派祖天赋公,八派祖光辉公`光耀公`光桂公`光材公。在县治东南灵鹫峰下,有幼卿公墓,有罗氏墓庐,墓庐为亭式结构,两层均有翘角;墓庐两边,各竖华表一个。
宁邑罗氏派系用语是:
第一次用语:
应世天文仲宝光,山川献瑞颂呈详。作锡开怀惟万茂,召庭承祖学贤良。
从二世祖用“应”字至26祖,即“学”字止,以后便用第二个派语.
第二次用语: 饶鉴清洪正,诗书继起长。盛名昭纪策,尚达定宣章。
二 世系图(略)
三 名位表
初祖 弘信 南勋 男 836~898 其先长沙人,曾祖秀祖珍父襄皆为魏州军校。
僖宗文德元年,魏博牙军推弘信为帅诏权知节度使,后昭宗即位,魏博节度加检校司空 、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累 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封长沙郡王,光化元
年9月卒,年63,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庄肃,葬处未详。
1世 绍威 端己 男 877~911 嗣父为后寻授魏博节度使,唐天复中,累加检
校太傅,兼侍中,长沙王,天佑初授检校太尉守侍中进封邺王,累拜太师兼中书令。梁太祖开平4年5月卒,年34,赠尚书令,谕贞庄,著有《偷东江集5卷,葬处未详。
2世 应隆 授基 男 公无心仕进,遂弃藩封,削迹潜名,隐居宁乡
之东乡长冲,即今罗宦冲。葬三都十区虎形山。
3世 世泽 舆焉 男 追赠奉直大夫(从六品),葬一都六区蛇形山
4世 天祥 均宝 男 1040年举明经,追赠奉直大夫(从六品),卒
年93,葬北城葫芦山。
5世 文点 彦谦 男 未详~1194 追赠奉直大夫(从六品),葬湿塘冲。
6世 仲儒 幼卿 男 1159~1234 1190年登进士,初为陕西西安府分州司 理参军,后召试馆职,官集贤校理,擢户部员外郎兼太子右谕德翰林院,以文 学著声。赠奉义大夫(从五品),祀乡贤祠。年七十七,墓葬灵鹫峰下善山寺后。
仲孩 少卿 男 邑俊士,徙浙江。
7世 宝颖 天赋 男 1206年举明经 从政郎莅武陵二尹(六品),升授文林郎。 历代名列廊庙,仕宦济济,累累显贵, 后世把这罗姓人的长冲,改称罗宦冲
8世 光辉 懋班 男 1190~未详 邑俊士
光耀 懋雨 男 1194~未详 邑明法
光桂 懋犀 男 1208~未详 举博士
光材 道胜 男 1210~未详 邑俊士
10世 川海 泉溪 男 1223~未详 邑俊士
11世 献彩 廷开 男 1242~未详 生员
献文 廷端 男 1256~未详 生员
献武 扬誉 男 生员
献袭 鼎元 男 生员
献铎 振宜 男 1260~未详 生员
12世 瑞慧 慎德 男 1264~未详 生员
13世 颂德 永誉 男 1283~未详 邑庠生
14世 呈照 景星 男 1295~未详 邑庠生
呈滔 惠泉 男 1303~未详 邑庠生
15世 祥序 在东 男 1317~未详 邑庠生
16世 作伦 修己 男 1353~未详 邑庠生
17世 锡佑 尚德 男 1366~未详 邑庠生
18世 开泰 男 1356~未详 邑庠生
开枝 男 1394~未详 邑庠生
20世 惟勋 壮猷 男 1397~146 邑庠生
惟绮 必绮 男 授岁贡生
惟尧 聿 男 1430~1474 邑庠生
惟德 政以 男 1456~未详 邑庠生
21世 万绮 云阁 男 1416~1480 贡生
万瑞 富润 男 1422~1493 监生
万循 善诱 男 1446~1497 贡生
万钧 金溪 男 1450~1526 邑廪生
万峻 俊 男 廪生
万贵 器之 男 邑庠生
22世 茂器 宾吾 男 1496~1572 邑庠生 主持三修族谱
茂浚 伯浚 男 贡生
茂镒 伯镒 男 邑庠生
茂臾 伯亮 男 邑庠生
茂璜 胜文 男 邑庠生
茂耀 耀先 男 邑庠生
茂链 男 邑庠生
茂寿 佥庵 男 贡生
23世 召诠 少峰 男 1549~1627 乡宾
24世 庭令 朗宇 男 1859~1649 邑庠生
庭命 性宇 男 1591~1645 邑庠生
庭卿 楚湘 男 1595~1648 太学生
庭金 雯宇 男 1592~1648 邑庠生
庭益 良 男 1566~1648 邑庠生
25世 承颜 赞吾 男 1598~1660 邑庠生
27世 饶寅 寅 男 1704~1775 邑庠生
29世 鉴仪 正四 男 1692~1794 国学生
鉴观 临四 男 1733~1799 岁贡生 候选儒学训导,主持五修族谱,有文 集传世
鉴如 月川 男 1737~1809 邑庠生
鉴衡 平一 男 1743~1778 赠奉政大夫(从五品)
鉴孝 光辉 男 1759~1823 诰赠武显将军(从四品)
鉴龟 永年 男 1762~1828 邑庠生 著《思贻堂散体学诫》古文二卷,湖南文征入选
鉴复 尚之 男 1759~1833 国学生
鉴炯 明若 男 1756~1825 恩授登仕郎(正九品),主持六修族 谱
30世 清培 茂育 男 1736~1805 国学生
清城 楚方 男 1749~1812 国学生
清贵 添禄 男 1758~~1820 郡武庠生 补拔长沙协外委
清上 载渭 男 1762~1828 赠修职郎,澧州直棣安乡学校谕,诰 赠奉政大夫(从五品)
清会 禊林 男 1790~1859 恩拔登仕郎(九品)
清铎 春振 男 1797~1874 恩荣八品
清芮 东山 男 1783`未详 诰赠武显将军(从四品)
清浴 南江 男 1806~1870 登仕郎(九品)
清桂 兆燕 男 1824~1876 国学生
清绮 振如 男 1870~1862 国学生
清绥 春照 男 1800~1872 从九职衔
清箕 九轩 男 1759~1840 邑庠生
清望 仁庵 男 1715~1952 国学生
清音 文轩 男 1720~1753 国学生
31世 洪栋 竟成 男 1750~1833 修职郎(八品)
洪烈 武杨 男 1770~1830 邑庠生
洪裕 佑昆 男 1738~1816 国庠生
洪甫 端章 男 1780~1821 邑庠生
洪开 胜武 男 1746~1801 诰赠中宪大夫(四品)
洪诰 大治 男 1795~1874 荣恩八品
洪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