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太常博士罗恺

  发布时间:2009-02-26

太常博士罗恺:宋仁宗钦点探花郎

    罗恺祖籍江西南昌,五代末为避开中原战乱而举家迁至龙川。罗恺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却不喜欢做寻章摘句的老雕虫,他喜欢的是能一展襟抱的经天纬地之学。

    在龙川遍寻了可以访求的学者后,罗恺便到外地继续寻找良师益友,向他们学习。经过孜孜不倦的刻苦求学,不到20岁的罗恺,名声就传遍了乡里,龙川附近州县的学子也前来求教于他。

    罗恺被推举到礼部参加考试时,他的父母已是暮年了。他叹道:“曾参父母在的时候,虽然俸禄很少,但他很快乐,后来双亲不在,官俸再多,他也是很伤悲的。”为了侍奉年迈的双亲,他在官府中找了个临时的代理职务。不久,父母相继去世,他就在家里守丧,同时比以前更加努力地读书。

    大约10年后,罗恺被任命为昭州龙平县(今属广西)主簿。在任上,他参加了桂州(今桂林)的推选考试,取得了殿试资格。

    嘉佑二年(1057年)春,仁宋皇帝亲临考场,罗恺考取了第三名(该科进士共388人)。

    嘉佑二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后来到过岭南的苏东坡、苏辙兄弟,也是在这一年考中进士的。

    宣布考试名次时,左右执政大臣、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及馆阁诸公都站在殿上,伸长了脖子等待结果发布。

    看到宋仁宗点中第三名的罗恺竟来自“海隅万里”之外的岭南龙川时,诸公欢呼慨叹:“圣朝泽披遐远,岭南也有高中榜端的饱学之士。”“可见圣朝取士没有半点偏私,公正得很!”他们到罗恺面前恭贺,问他年龄,此时罗恺已有45岁了。

    罗恺高中后,被授予大理评事,到吉州(今属江西)做通判。当时,吉州太守恰好空缺,吉州情况又相当复杂,贪官与乡绅常常勾结在一起鱼肉百姓。有人认为,罗恺可能难以胜任代理太守这个职务。

    罗恺上任一年,勤政爱民,以“仁”、“爱”思想处理政事,对贪赃枉法的官吏则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样一来,吉州府上上下下都对罗恺满怀敬畏之心,视他如同神明。

    不久,罗恺升官,当了大理寺丞。嘉佑六年(1061年),从吉州回京师,参加进学士院的考试。罗恺笑着对朋友说:“以文章词赋取士已有失偏颇,现在又以文章词赋来取帖职(宋时称以他官兼馆职的为‘帖职’),咳……”因为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考试时,他不大用心。结果,考官说他用错了韵部。宋仁宗知道后心想,朕钦点的探花,怎么连这点文学常识都弄错了?不太高兴的宋仁宗,就将罗恺放外任到淮阳做知军(军职,相当于知府)。

    第二年,罗恺又被调回京师做殿中丞。按照惯例,宫禁中来往的文件如有与礼部规定的格式不一致的地方,同僚会告知让他改过来,但罗恺还没熟悉这一套人际关系,得不到人家的指点。

    罗恺因公务到下丕将近一个月的时候,有一伙恶少在钱塘人慎东美的船外酗酒闹事。慎东美对这伙恶少说:“我可以和你们较真,但我这样做对不起罗大人。”后来,他们和解而去。

    宋英宗即位后,罗恺被召为太常博士。治平二年(1065年),他被派往开封做知县,县衙就在京城汴梁。

    魏国公韩琦(后来官至宰相)与罗恺私交不错,怕他在任上有失,就对罗恺说:“开封就在京师,你不能当做一般的县来治理啊。”意即京师多豪门,其势力盘根错节,一有闪失,便危及自身的前途及人身安全。
    后来,真有豪门大族恃权,想要阻挠罗恺执法。罗恺也不震怒,而是与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罗恺获得了更多人的信任。就在这一年,他被改任屯田员外郎。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罗恺被皇帝叫到殿前,“问府界事”。罗恺久在地方,对着新登基的天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宋神宗不高兴了,将他派往陈留(今属开封)当知县。

    当年,陈留闹蝗灾,县衙一个叫钱范的官吏在捕蝗时鞭打村民,村民哀号,恰好被神宗派来取禾的宦官看见了。该宦官认为这里的官吏非法伤人,于是报告了皇帝。神宗将罗恺调出陈留,到了更远的蕲春(今属湖北)任知县。
    过了三年,经过考察,罗恺被调任朝廷判登闻鼓院(接受文武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熙宁五年(1072年),罗恺主动请求外放为复州(今湖北沔阳)知州。熙宁八年升为屯田郎中,从武昌调回京师,再次到鼓院任职。次年,即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他在海州(今属江苏)知州任上病逝。

    罗恺死后,同科进士曾布——唐宋八大家曾巩之弟,含泪为罗恺写下一篇墓志铭。

    这块埋藏在地下900多年的墓碑,在龙川县丰稔镇坳背村罗恺墓出土,现被博罗县博物馆收藏。

    罗恺墓是1980年坳背村一村民搬屋基时发现的。墓室用青砖砌成,室内埋藏墓志石一盒,端石质,楷体从右至左竖书,共35行,每行38字,共1330字。正是曾布为罗恺写的墓志铭。

上一篇:罗聘传记
下一篇:罗隐与罗绍威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