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文物古迹

九堡密溪

 文瑞 发布时间:2005-09-13

   九堡密溪木牌坊,造型雄伟,雕刻精致,体现出清时期建筑艺术特点,富有强烈的地方民系特色。该木牌坊位于村东南方向卵石铺就的古驿道上,系衫木结构,两柱支架,青瓦复顶。檐下有短木条组成的蜂巢图案,横梁两端还塑有蜜蜂木雕,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横梁内嵌一木匾,上书“善行流芳”四个大字,旁边文字表明,该坊系明朝天顺三年(1459)奉旨为旌表义民罗孟稳而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建。罗孟稳,为粮食巨商,相传某年他贩粮赴京,时遇灾天,饥民屡屡劫粮,罗孟稳进退两难,遂随风转舵,扯起赈灾了经济旗号,将贩运的粮食全部救济给了灾民。当地官府奏报朝廷,奉准为罗氏建坊旌表。今天,当清风徐过,抚摸着这座三百年老牌坊时,我们的目光也随着沐眼的清风,环视了好几回这高5.53米、宽2.15米的牌。
   九堡密溪罗氏大宗祠,全用双料青砖横叠到顶,每一枚青砖上均镌刻有“蜜蜂峰金铎合祠”字样,体现着当时造祠人的历史成就感与使命感。祠堂门廊顶部天花板镶嵌了一组飞禽走兽、花草虫鱼的雕刻图案,每个图案分别用木刻圆圈圈住,让人感觉到圈圈漾着情怀。祠堂门口左右各立着“抱石鼓”、石狮,彰显着这一家族出过文臣武尉一类高官,呈现着显赫之威仪。与所有祠堂类似,祠堂内有一深幽的天井,为面积过大、光线不足的赣南客家祠堂采撷着阳光,接收着天雨,排放着生活污水,也同时还承载着一个非常有趣的责任——将雨水与家庭生活污水,依着赣南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陋俗,从天井四周的阴洞里远远地送往自家田地里,甚至哪田地会有相当的距离。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九堡密溪这个瑞金市境内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高望重,得益于星罗棋布的古祠堂,得益于属于密溪人自己的“古十景”,更得益于密溪清乾年间举子、闽声朝野的理学家罗有高。罗有高,生于雍正四年(1734),乾隆30年乡试中举。据《道光瑞金县志》和族谱记载,台山“幼为词赋,尝拟司马相如、杨雄之言。及壮,为古文辞,出入韩、欧间言”,他“乃潜心理学”,曾致力研究佛、儒二学,并“旁及兵符,技击皆精”,著有《尊闻居士集》四卷传世。罗生前学识渊博,曾受到时任内阁学士的翁方纲、散文大家恽敬的大力推崇,翁曾作《送罗台山南旋》诗,恽曾撰《罗台山外传》一文,均揖入县志流传后世。台山于乾隆44年(1779)因病卒葬原籍后,密溪建有“台山园”和“台山学堂”以藉纪念;民国时县城曾设台山路,其基葬也至今在密溪保存完好。便是今天,村口一大空坪上,仍空留着一块风水之地,据说是当年为罗台山建祠所留。这一留便是数百年的空坪,贮满了密溪人对这位先哲的敬仰与爱戴。
   可以说,罗台山这位历史名人的出现,开创了密溪大兴文化的良好风气。密溪历史上乡宦众多,文风昌盛,也正是自乾隆年始;村里东南西北方向的山麓上的四座风水塔、文峰塔,也建成于那个时候。仆罗台山之后尘,道光年间密溪村又出了罗大用、罗汇等举子,罗大用后来还被钦赐翰林院检讨职。为弘扬光大文化与文明成果,清代的密溪村建了有名的“南屏书舍”,有万卷藏书慝于其中,有《南屏书舍》诗云:“前贤乐育揖书斋,后学相承惟素怀,闻道台山文集出,才人学府一时皆”。
据谱载,自明清以来,当地一直兴办有“义学”、教坊和学堂等公益事业,为密溪造就了不少官员。同时,密溪人自古有经商的习惯,出外省经商者众多,聚财后很多人便归耕故里,广建屋宇,其中出了有百万家财号称“罗百万”的罗积明。于是,外出为官的,出外经商的,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后的密溪人,于明清时在密溪建筑了一大批规模宏伟的屋宇、赢得旌表筑建了百余座碑与坊、铺设了绵延数公里的卵石古驿道,造就了一个辉煌一时、甚至今天仍残留辉霭的文明古村落。
想想,单就一个密溪村,九堡的客家祠堂文化便如此杰出耀眼,更何况整个九堡、瑞金、赣南了。因此,面对九堡的客家祠堂牌坊门楣,我们只能用“蔚为大观”这个词语来描述了。事实上也是,不仅是远道而来的我们,甚至是当地人,也都不可能一一尽数出九堡祠堂的名字与来历来。所以,考察与游览过九堡这个历史文化名村的客家古建筑后,我们的的确确有饱食了一顿文化大餐之感觉…
下一篇:眉州太守宅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