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传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轶闻传说

罗洪先轶闻

  发布时间:2003-01-05

会 仙 桥
 


  会仙桥位于水镜台西,面积大约200平方米,是古晋祠的露天剧场。古人看戏,不像今人坐在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剧场内,而是露天站着看,栏杆上、桥上及各种建筑物上,只要能看到舞台表演的地方,都站满了观众。中轴线的第二个建筑物是一座桥,横跨于晋水上游的智泊渠。传说明朝嘉靖进士第一人——翰林院罗洪先,他为官清正(和奸臣严嵩为儿女亲家),农历四月十四日游晋祠于桥上,见一妇人,罗洪先不禁叹曰:“世间人说西施美,余视此妇胜西施。”妇羞怒,竟发功力使板桥突然起火,罗洪先差点跌入渠里,再看女子,早已不见。远远望去,却突然出现在悬瓮山上,罗又自言自语道:“你若真是仙女,让我再仔细看你一眼。”没等说完,只见悬瓮山摇摇欲坠,东移数步。罗大为惊恐,方知非同小可,信手写了诗一首:

  悬瓮山中一脉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步移,五十年来帝母临。

  这块诗碑至今还留在圣母殿前。此诗与传说无关,后人不解其意而已,其实作者是在暗示圣母殿的创建年代。民间对罗洪先传说颇神:“瓜皮写字尚未干,不在云南在四川。”
 

 

悬笔碑之谜
:   在太原晋祠圣母殿右侧的走廊里有一方十分著名的碑--“悬笔碑”。 碑高1.46米,宽0.72米,上面是三行宛如落花飞雪、骤雨飘风的草书:

:   悬瓮山中一脉清,

:   龙蟠虎伏隐真明。

:   水飘火劫山移步,

:   五十年来帝母临。

:   后面是落款“戊午年洪先悬笔” ,并有“宛城郜焕元摹勒上石”九字。几百年来, 它吸引了多少墨客骚人,为它流连忘返,多少游客因未能得到一张碑文的拓片而怅然归去。

:   为什么这块碑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   论书法, 这块碑的确可以当得起《晋祠铭》上所赞:“体势悠扬,宛如骤雨飘风, 落花飞雪,锐不可当”。字里行间,透露出一派天马行空,纵横万里的气象,又有一种超然出尘,无牵无羁的韵味。

:   论作者, 乃是明朝著名的学者罗洪先,也是大大有名的人物。罗洪先生活在严嵩擅权的年代, 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去研究学问。他从小就仰慕王守仁,《明史.儒林传》上说他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欲往受业”,因父阻未成。罢官后即一心治学,在继承王守仁“致良知”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不少新的见解。积十年之功, 殚精竭虑,增补元人朱思本《舆地图》汇成《广舆图》一书。由于他道学精深, 多半又有些奇行异举,被民间视为“得道仙人”,他的字,也因此带了“仙气”,受到欢迎。这也是此碑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   可是, 这块碑上的诗究竟写得是什么意思, 却一直没有人能说得清。 那些“水飘火劫山移步” 的词句在说些什么?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又是如何写下这首玄妙的诗的?几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却始终没人能解开这个谜。

:   也许这才是这块悬笔碑真正的魅力之源。

:   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据说,罗洪先云游天下,来到晋祠的会仙桥头,见对岸有一个美丽的少妇, 不觉吟道“世人都说西施好,余视此妇胜西施”。哪知此妇是仙人所化, 怒他口齿轻薄,一把火烧掉了木桥以示警告。可罗洪先执迷不悟, 绕道追到山脚下。仙人一怒,把山向前移了几步,罗洪先这才知道是仙人来点化他。 于是皈依佛道,终成正果。加之此诗是以瓜皮书于圣母殿壁,民间又有了“罗洪先瓜皮写字未干,不到湖广,即到四川"的歌谣。

:   故事是美丽动人的,而且似乎暗合诗中“火劫山移步”的字样,倒退几百年,可以算是个完美的解释了。 可是,现代人却需要真实科学而非美丽虚幻。那么,这首诗到底在说些什么呢?

:   关键的句子在于“水飘火劫山移步” 。罗洪先作诗是“戊午年”,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 ,据《太原县志》记载,八年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晋祠山移,既而市楼火。”于是当地人以为罗洪先事有前知,“竟应诗言”,果真是“山移火劫”,啧啧称奇。

:   其实晋祠一带山峦历史上曾多次“移步” :明万历四年(1577),康熙四十二年(1704) 四月初六等,特别是《太原县志》上记载的,明正德元年(1506) 六月,闲居寺山的一次“移步”极应引起注意。所谓“山移步” 是古人不了解地球的地壳运动,可能把地震和自然风化等引起的岩石崩落当成了山在“移步” 。闲居寺山在晋祠以南三里, 与悬瓮山一脉相连。巧的是,山移的这一年,与罗洪先游晋祠的“戊午年(1558) 正好相距五十二年,正合后句“五十年来帝母临”中“五十”的虚指。

:   这绝不仅仅是巧合──从《明史.儒林传》中的寥寥几笔,我们已知罗洪先是一个精通专业的地理学家。 他弃官而遍游天下,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官场的无奈而超然,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为一个地理学家, 他正好有机会去搜集第一手资料,充实著作的科学依据。而五十年前的这场变故, 目睹者都还健在,他不可能不有所闻,有所感。

:   罗洪先面对晋祠的山水文物, 想起它已历尽的千年沧桑:三家分晋,水灌智伯; 盛唐惊变,火烧晋阳;还有五十年前那场“山移步”的巨变,他身为一个科学家, 却无法解释这样的奇异现象,正如一百多年以后,牛顿无法解释天体第一次运动的力的来源。 牛顿求助于他的“上帝”,用“科学”论证了“上帝”的存在;而罗洪先也诚惶诚恐地断定──“五十年来帝母临” ,只有神力才能做到这些,不由得感慨万端,这里真是:“龙蟠虎伏隐真明”啊!

:   悬笔碑之谜到此可算是真相大白了。当然,美丽的故事还要长久地流传下去,还会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正如为了弥补生活的缺憾,虚幻而美丽的戏剧永盛不衰。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下一篇:真情慰廉吏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