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传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轶闻传说

罗公祠散记

  发布时间:2008-04-26

 

  说起罗公祠,我知道的很迟,相当的惭愧。好像上上个月,我偶然在论坛上看到一个网友介绍石康顺塔的文章,后来又顺便介绍到了这个罗公祠,当时心里想,没料到在石康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令人心动的景点,就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这里瞻仰一下。根据史料记载,明成化元年(1465年)八月,广西大藤峡瑶族义军攻陷石康县城,知县罗绅被杀。(《明史卷一百六十五》记载:未几,贼陷石康,执知县罗绅。另《罗氏通谱》记载:罗绅(?—1472)字尚训。明代宜春人。宣德末年贡生。历官四川盐亭知县、广东石康(治今广西合浦县东北石康)知县。后县城被起义民众攻陷,父子8人皆死。)
  据说,罗绅在石康做知县时,勤政爱民,很受民众拥戴。瑶民进攻石康县城,罗氏父子三人组织兵民抵抗,因瑶民势大,寡不敌众,县城被攻陷,二个儿子皆战死。瑶民抓获知县罗绅及士绅民众百多人,强迫交纳重金赎命。罗绅为拯救他人,主动出来对瑶族首领说,愿留下自己做人质,让其他人回去取赎金。瑶民于是把其他人都放走,只留下知县罗绅。被放走的人们逃出县城后,却没有再回来。于是,罗绅被杀。
其后,县城被毁。人们搬迁到如今的石康镇上居住。
  成化七年(1471年),撤销石康县将其辖地并入合浦县。
  如今,在当地仍保存有罗公祠,里面供奉着罗绅父子三人的神位。几百年来,罗公祠香火不断,罗绅在当地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当地的居民有时教训吵嚷的小孩时,仍会说:不要惊扰罗公大人。
   这个故事听起来相当震撼,想不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居然还有这样一个感人的精忠报国的故事。尽管它早淹没于历史中,但头一次听到,仍然觉得它仍是那样的涤荡人心。当我向东道主提出要去看罗公祠时,东道主竟然不知道,后来他拿出电话请教了本地朋友,才确定原来这个罗公祠就是如今位于石康社区的忠孝祠!东道主知道这个史实后大为感叹,他一连说了几个:没有想到石康还有这么威的历史!
    罗公祠不远,车子回到政府,再顺着往常乐的公路一直前行了数百米,到到了石康粮所那里的一条小巷子,再往南迂回数十米便到。下得车来,赫然看见眼前古色古香的两间并排的庙宇,左边一间名为“万善寺”,右边一间便是“忠孝祠”。祠门两边的对联分别是:孤忠报国,双孝扶伦。字体激荡有力,未入祠门,一股正气之风逼人而来。右边墙上,刻着一块合浦县人民政府立的碑,上面写着“罗公祠”,下款是“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立碑的上月日等。大门两边梁上,虽然略显破旧,但那斑驳的壁画和雕梁画栋仍然让人想象当年罗公祠的盛况。进了大门,中间有一扇巨大的木制影壁挡住了路。大概立这个影壁的意思,是不想让游人一下子看到罗公的真面目,可能是为表示对罗公的尊重之意吧。
    绕过影壁,便可以看得到罗公的塑像了。祠内的布置,与一般三婆庙无异,只不过是三婆神像被换作了罗公像,但罗公像不大,像外边围了数重的布幔。神台左右两边摆满了香烛蜡纸之类的东西,是供瞻仰者之用的。再旁边坐了一位庙祝,看到我们到来,便站起身来欢迎我们,问要否上香?同来的一位朋友是生意人,素来是见神拜神,见佛拜佛,不管他儒佛道,总之见到神仙就拜,这次也不例外,早早的拈了9支香,按庙祝的指点祭拜了一番。
    罗公祠不大,出了供奉神像的庙堂,左侧有个门口,踏出一看竟然发现是万善寺。这是当地简单修复之后的供奉观音菩萨的佛教场所,按中国传统习惯,罗公祠应属于儒家之类的庙堂,而万善寺则属于佛教,另外据南康社区一名书记介绍,在万善寺的左边原来是三元宫,供奉道家的天官、人官、地官之类的神仙,这个地方可谓是儒佛道三教合流,三家互不相犯,相得益彰,有点类似于北海的普渡震宫。现在的普度震宫前面明明供奉着王母娘娘等道家神像,而后院却是北海市佛教协会的驻地,供奉如来、观音等菩萨。这一点又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福成镇的二圣宫(即原来的四帝宫),这个地方供奉有儒家的文圣和武圣,还供奉有道家的真武大帝和文昌帝君,更供奉有本地盛行的三婆娘娘神像。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最近还加进了一些观音等佛教的神像,整个庙堂播放着佛经音乐。我记得当时看到这种情况真为当地百姓的融通有点哭笑不得,大约在他们心中,哪个神像属于哪个教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能够保佑大众,让人心灵得到安慰的功效。
    即将离别,无意中听到当地官员说起石康的一个风俗,就是直到今天,石康人都有一个习惯,如果放在灶里的柴薪烧不完再拿出来的话,是不允许用刀将它从中间劈开的。为什么?那是因为当年罗公为贼所掳的时候就是被贼用未烧完的柴薪棒打至死的!
    听完这个说法,心里一阵感动,为石康人民的善良,也为罗公的可敬,数百年来,罗公虽然斯人已逝,但历史没有忘记他,人民也没有忘记他。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罗公祠虽然得以修复,但距离它原来的面貌还差很远,还有很多的人们没有了解到罗公为合浦人民所作的贡献。像这样精忠报国的罗公,应该值得全体北海人去感念。

上一篇:罗洪先轶闻
下一篇:罗霄山之来历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