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通谱>罗氏源流(01-49世)>第四十六世 用 字派
公明 字德垂 (大埔湖寮始祖)
发布时间:2004-02-29
公明 宗智 三子。字德垂,行大三郎。公兄弟三人随父母避乱隐居大埔大产(今之大东镇)。公兴、公胜、二人居兴宁龙田等地。公居大埔之湖寮。娶傅氏。继娶李氏。生殁失考。葬河头社背,李氏葬大靖乡。
子九: 伯一郎 伯二郎、伯三郎、 伯双郎、 伯五郎 伯六郎、伯七郎、伯八郎、伯九郎
民国三十一年编纂的《大埔湖寮罗氏族谱》,系卓英公倡修,以侠公主编,庆元、维德、载华三公助理。德垂 世系
1996年续修《大埔罗氏族谱》,续修成员分赴兴梅闽西及本县各地,访问宗亲,查询世系蕃衍情况,反复查阅各地罗氏所存之族谱、房谱,加以校对核实,并广泛听取宗亲意见,反复考证,补入珠系三十六世至四十八世共一十八上祖名实,完成先贤未竟之事业,《大埔湖寮罗氏族谱》载德垂生四子,经查生九子,其播迁情况作了简述。至此,自珠公至十七世遵生,再传至四十七世大一,直查至大一第五代,整个遵生派系完整无缺,但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为何在这个系统中始终找不到德垂及三大房上祖(伯七郎、伯八郎、伯九郎)的名号?而在伯九房内却有大一之第四代孙明达、瑞卿、宗逵?德垂与大一有何关系?由于续谱期间搜集之资料不多,说法不一,短时无法考证,只得按《大埔湖寮罗氏族谱》编排完成续修,把德垂公问题待后解决。
1998年7月完成续修后,参与成员认为,彻底查明德垂公上源时我们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思想上受到《大埔湖寮罗氏族谱》“谱系溯源”的影响太深,考证范围始终没有超出遵生派系,故虽经数年仍无头绪。
2003年3月,在分析、总结前段时间考证工作为何得不到进展的原因之后,遂打破框框,扩大考证范围,集中大量资料,认真阅读,从1975年台湾出版的《罗氏历史文物汇编》“台北县永达、美源公派简谱”一文,发现有关德垂公源流的线索。该“简谱”载:永彪公第五子宗智,科甲出身(宋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进士),官授潮州程乡县(今之梅县)县令,避乱隐居大埔大产(今之大埔大东镇)。生三子:公兴、公胜、公明。公兴、公胜迁兴宁龙田等地,公明居湖寮。又该“简谱”还记载了宗智公曾祖以下名号及传略。我们综合德垂公各支系的谱志,对始祖的称谓计有三种:公明、德垂、大三郎;迁入时间:均在宋末;地点:湖寮。古时候个人除了派名之外尚有讳、字、号,逝世后还有谥。因迁入时间、地点均同,故按常理分析可以把公明、德垂、大三郎视为同属一人。即“公明,宗智三子。字德垂,行大三郎”。
根据上述“简谱”及《大东大塘头乐庄公房谱》(德垂支系),将公明(德垂)之上源理顺如下:
振廷──┬世英──┬永龙 │宗仁
│世奇 │永虎 │宗德
│世毫 │永豹 │宗礼 │公兴(德裕)
│永彪──┤宗义 │公胜(德庆)
│宗智──┘公明(德垂)
最后再以《江西罗氏大成谱》首卷所载:“按企之后……献公之孙振廷生世英、世奇、世豪”为根据,广泛参阅罗氏各地谱志,终于查明,理顺从珠系十七世企生至四十六世公明(德垂)的世次、传略,从而揭开了湖寮罗氏七百年前历史之谜。
2000年3月,公明(德垂)公宗源考证终于画上了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