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湖南
湖南罗氏世系源流 罗耀光
罗耀光 发布时间:2005-01-16
湖南是罗子国遗民后裔世居地,长达2680余年之久,今仍世原有近二万后裔,是我中华氏族史上绝无仅有。早在春秋时之楚文王十年(前680年), 凌甫公率罗子国遗民从湖北枝江迫迁汩罗江畔,先筑夹上城居之,后因无水再筑罗城。东周灵王二十四年(楚康王十二年,前548年),遗民领地整理田制和军赋,丈量登记田土、 山林、草地、湖沼。秦始皇元年(前221年), 以其地置罗县,隶长沙郡,县治设罗城(后更名罗县城)。其境域包括今汩罗、湘阴、平江3县市及岳阳南部、沅江东部地区, 以罗氏主族人为县长。因罗氏世居其地,厚泽人民如明土,知县之类不能更替。直至唐武德八年(625年)因城毁撤罗县入湘阴县,除东汉安帝时一度封邓骘为罗侯,和隋末肖铣为罗川令(罗县亦改名罗川县)外,800余年来罗姓人一直为罗县之县长,亦是绝无仅有; 罗县则持续845年之久。1957年在今汩罗市河市镇之罗城村一小土洲上,发掘有春秋战国时之古罗城遗址,与史籍、县志和族谱记述之筑城年代和城址地形完全吻合,定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又在长沙近郊出土有西汉印章“罗长之印”,则是族谱所述之有力物证(秦汉时万户以上县之主官为令,万户以下者为长。西汉时长沙国有临湘、 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承阳、湘南、 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只有43470户,235825人)。
先秦之罗氏遗民后裔,除由罗城陆续向四周之罗县辖地扩居外,主要向南扩迁。除汩罗、湘阴、平江等古罗县地有众多先秦远祖墓葬外,长沙和南岳祝融峰及衡阳回雁峰,亦有先秦远祖墓葬。江西谱虽讹传珠公是浏阳东乡纯江人氏,但浏阳比邻罗县,原属秦之湘县、汉之临湘县(今长沙),则有先秦罗氏入迁。汉代长沙之交州刺史罗宏,豫州梁国相罗怀等之先祖,亦在秦至先秦时迁入。秦汉三二唐,主要亦是陆续南迁。如衡州之唐监察御史罗玠等之先祖,是在秦汉时,耒阳之罗绥,罗含等是在汉晋时入迁。湘潭亦是有罗县罗氏入迁, 其居地有缅怀先祖君用公之‘铁罗巷,等地名。至晚八五代时,由于长沙罗宏信、罗绍威父子等之显赫,形成罗氏“长沙郡望”,其先祖是罗城永芳公。遗民后裔迁往湘南之郴州、蓝山、江华等地,融合为瑶族罗氏;并继续远徙粤、桂、黔、滇省区, 亦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成其先民;有一支还迁至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罗斛国,元末至正年间并吞了暹国,合称为暹罗国,即今泰国的主体,成为泰族的一部分。还有部分遗民后裔北向沅江、岳阳、益阳和湖北咸宁等地扩迁,其定居地有“铁罗堤”、“铁罗港”、“铁罗巷”等地名。而湘西土家族、苗族罗氏,则是融合于来自湖北枝江等地罗氏。古罗县罗氏,至清时已迁居十八省(时全国只分十八省)。落籍江西者,除汉初珠公外,还有晚唐之罗实(仪贞)和罗袍(德称)兄弟;吉水之崱公,其先祖亦是罗城之永芳公,而非南昌之珠公。
晚唐黄巢农民起义军,由福建攻克广州后,进驻桂林,沿湘水经小州、衍州、湘潭等地攻克潭州(长沙),再经益阳、常德入江陵(荆州) ,攻克鄂州(武昌),沿途民众逃亡、杀戮。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逐鹿于江西湖广,明初又“朱洪武血洗湖南”。经此两次大战乱,湘东、湘北一带原有遗民后裔所存无几,或托名江西迁入。宋末文天祥在赣州举兵抗击元军南下,战败后吉、赣两州人民大量逃亡广东和湖南。故湖南现居170余万罗氏,大都是在宋至清时,由于战乱、移民、逃荒、经商、仕宦、谋生和游寓等原因,由江西、广东、福建、湖北等省回迁而来,尤以明初由江西移民入湘为最。而且90%左右是崱公后裔,但因吉州崱公后裔科第之盛,不能排除有托名者。
回迁罗氏除向周边县市扩迁外, 亦有陆续外迁川、黔、桂、鄂、陕等省区,尤以四川为最多。明未张献忠起义军在四川自立为王,抗击清兵南下。战后四川人民大量逃亡流失,田地荒芫。康熙时下令移民“垦荒四川”,故在清代前期湖南大量移民四川,所谓“移湖广填四川”。不少族谱亦有“奉例徙川”之记述。今四川营山县新店区之安化乡,即是安化移民的集中区。故湖南大多数罗氏支系几乎都有在此时远徙四川。
一、古罗县世居罗氏
凌甫公在楚文王十年率遗民自枝江迫迁汩罗后,至秦时以其领地置罗县,罗氏主族人任县长。传至君用公,仕秦为黔中郡铁官。罗城之南有地名铁罗坪,为君用公当年铸铁处,后以身殉职洞庭。其子珠公以父荫仕于九江郡,罗城和罗县逐以永芳公为主族人和县长。永芳公夫人姜氏,生程远、程江、程鹏三子。汉高帝五年封吴芮为长沙王,永芳公以城降,仍任县长。乃分长子程远于长乐街;次子程江于玉池山之北,今新开市下首;季子程鹏仍居罗城,襄父治理罗县。至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封邓骘为罗侯,程鹏后裔除县长职,并迁程远后裔于平江今县治;程江后裔于白茅城;程鹏后裔于夹上旧城。邓骘国除,程鹏后裔仍归罗城,并复任县长。罗氏子孙至唐时始迁散,誓遇桥落业,其居地必有古罗、铁罗之地名,以缅怀祖泽也。
古罗县所辖之今汩罗和湘阴,现有罗氏11000余人,约8000余人是罗子国遗民后裔,属永芳公之季、次子程鹏、程江世系。除居古罗城北者外,尚散居近20个村落。民国年间建有三处分祠,均奉古罗城北之宗祠为总祠。每年九月十五日前往总祠冬至祭祀老祖。湘阴六塘铺黄谷塘之罗孟维,明嘉靖时仕于浙江兵马司,落籍浙江 其子罗万化,字一甫,号康州,明隆庆戊辰科进士第一(状元),仕江南主考,官至礼部尚书,落籍浙江绍兴府(今绍兴市所属-上虞市)。
汩罗和湘阴罗氏,尚有数支非遗民后裔,是在明清时从江西等地回迁。(1)罗家巷罗氏:崱公20世孙,延一晚一询一延直--三评事(文昌)一大承事一炳一宗国一志和一贤卿一德瑞一仲杰-士明--庭珍-求飞一震禄一乎吉一兴礼一勉超之子存琳、存和、存爵,士明一定瑞一求贤一昭善一祖德一茂芳一忠利、之子质彬,明嘉靖时由江西占安府迁来汩罗白相段,后移居罗家卷等地。(2)杨梅塅罗氏:始祖泰实在嘉靖十六年由江西丰城古罗村来湘阴经商,落籍杨梅塅。此外,还有新开市罗氏由丰城,白虎潭罗氏由湖北;唐家山罗氏由水州;古塘村罗氏由益阳;临资口罗氏由长沙迁入。
古罗县所辖今平江,现有罗氏15000多人,约10000余人是罗子国遗民后裔。除先秦及东汉扩居的永芳公长子程远世系外还有永芳公次、季子程江、程鹏后裔迁入。唐时有罗仁,生诰、谟、训三子,罗诰字廷献,僖宗时封镇殿将军,生实、袍、恒、邺四子。 罗实字仪真,为唐运铁使;罗袍字德禄;江州司马,转都御史,江西谱之珠系遵生16世孙:仪贞讳实,官至盐铁使;德称讳袍,江州司马,转都待御史(贞与真,称与禄为笔误,运铁使是盐铁使之误,都御史和都侍御史是唐制侍御史之误)。其名讳、仕宦和年代均与平江之罗实、罗袍全同, 实为同二人。罗邺未入仕途,迁浙江。晚唐浙江争杭诗人罗邺,出身盐铁使家庭,屡举进士不第,仕途坎坷,应是同一人。余杭“江东才子”罗隐,是罗邺之堂兄,则罗隐之先祖亦是平江人氏,永芳公后代。长沙王罗绍威认罗隐为同祖,以侄儿身份屈尊出城迎接罗隐,赠金百万,并举荐为五品给事中,则罗绍威之先祖亦是从平江迁居长沙的永芳公后代。江西谱却将罗宏信、罗绍威父子列为珠系企生之13—14世孙。宋时有罗孝芬,字廷扬,由湘阴木瓜长寿街迁居平江,宋宣和甲辰科进士第三(探花)。官吏部侍郎,后乞外放,任湖北(路)转运使,未至而卒。生兴存,兴世二子,今虹桥、华桥、岑川、喻洞罗氏,皆其分支世系。
平江罗氏还有数支是从江西、广东回迁而来。(1)小一郎支系:崱公11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才一仕雅一五郎一友修一小一郎,其次子少五郎,三子少七郎及孙,宋理宗时由江西分宜迁居长寿大桥。(2)从公支系:崱公13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弇一世臣一显祖一圣和一梦龙(文佑)号子从公,宋末由江西吉水迁居平江。(3)大郎支系:崱公13世孙,軿一献一十七郎一少三郎一诚思一原一世奇之长子大郎,宋末由江西吉安迁居平江。(4)铿声支系:崱公28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金一涣一元良一隁一十郎一念七郎一万一英远一卿一荫一元善一洪进一铭亮一浩一仲穆一恭一绣廉一富一万思之曾孙铿声,清康熙时由广东龙川迁居横冈汤家洞。(5)六郎支系:珠公35世,企生19世孙,崧公五子六郎,字巍明,由江西吉水迁居万安之罗塘黄岗。其后裔有奇德、与仁、仲佐、明友、云志、琢玉、芳应、群美等陆续迁居平江。
二、岳阳市罗氏
本市除上述古罗县地外,尚有岳阳、临湘、华容和岳阳市区。罗氏有数万人,仍世居有罗子国遗民后裔,但罗氏大都是由江西、
湖北等地回迁。
岳阳县和市区罗氏有10000多人,主要有:(1)昶公支系:汩罗古罗城遗民后裔昶公,明初避居岳阳杨树桥。明成化时其六世孙鉴、铖兄弟回迁故里,铁、钤兄弟仍留居原地。(2)六三支系:崱公13世孙,达一皎一议一珣一元一逢一龚一仕迁一子文一彦明一仰源一实义之三子六三公元至治元年率九子由江西南昌迁大云山大云塅,后裔分居岳阳县之鹿角、筻口、公田、南冲、新墙、熊市、云山和市区三二梅溪、云溪等乡镇。亦有迁居长沙、临湘、华容、浏阳、平江和湖北监利、仙桃(沔阳)、通城、赤壁(蒲圻)等地。(3)惠公支系:崱公14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先一徽一宣昭一冈一伯皋一中立一天振之子惠公,在宋末因战乱,由江西吉水率寿桂、寿仁二子避居岳州。(4)六郎支系:迁居平江之六郎后裔,有奇德、云志、芳应后裔及周均、茂均等再迁居岳阳。
临湘罗氏有迁居岳州之文三公四子后裔成忠迁居临湘桃林镇罗家塅,八子后裔定居五里乡花桥畈罗等。
华容罗氏主要有:(1)尚德支系:仪贞一景新一仕伦一元杰一子建一仲太一谋一杰一重宾一贵庆一学志一奉先一岳龄之子尚德,宋代进士,官宣义大夫,江西安福人。其妻文氏,为同郡(庐陵郡)吉水抗元名相文天祥之妹,夫妇随文天祥共举抗元义旗。战败失散,逐遁迹华容南山定居。(2)天赐支系:天赐讳兴贤,崱公15世孙,达一咬一议一遵一骈一谏一盛器一思永一温恭一惟孝——璋一衡一应辉之子玉公,由江西吉水迁居湖北公安县,次子天赐又从公安迁居华容十都。(3)寿仁支系:避居岳州之惠公,其次子寿仁定居华容。
三、长沙市罗氏
本市辖市区和长沙、望城、宁乡、浏阳4县市,比邻古罗县,先秦时即有罗子国遗民后裔迁入。如月明和大富两公迁居长沙后,月明公殁葬长沙盘石下,夫人姜氏葬盘石垅上;大富公殁葬长沙古泉寺,夫人艾氏葬杨松坪。秦以后从古罗县迁入者陆续增多,但由于历代兵乱等原因,至宋元时已大都外徙,谱牒无存,无从查考。现居罗氏有10多万人,主要是在宋至清,大都是明清时回迁而来。
长沙市区和长沙、望城罗氏,主要有:(1)友祥支系:江西丰城庠生罗友祥,明天顺时来长沙南门外杏花村王伏泗家设教数载,后入赘其家而定居。其后裔分居荣湾市等地,子孙昌盛,科甲联绵,素称巨族。(2)文宝支系:崱公13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骈一仉一弇一世奇一珘一三登一九成三子文宝,宋末由江西吉水谴居长沙。(3)天矜支系:崱公12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涣一山甫一惠迪一绍祖一汝翼次子天矜,宋末由江西吉水迁居长沙。(4)玺公支系:崱公14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轩一金一仕燮一无党一盛一仲彬一阅一崇节长子玺公,率次子绮在元时由江西吉水迁居长沙。(5)介宁支系:崱公15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谏一盛器一浩然一仕颖一昭先一才俊一大异一仲远之长子介宁,元末由江西吉水迁居长沙。由古罗县迁居长沙的罗氏,如西汉之罗宏,东汉之罗怀等之先祖及其世系,已无从考证(郑樵《通志·氏族二》记:“汉有梁相罗怀”。江西有谱称:“仕于汉者长沙之珠为梁相”。湖南有谱将罗珠与罗怀混为一人。衡南有谱记“东汉时有远祖罗怀,字思远,居襄阳宜城石漕,官授中书省,掌尚书令,食禄二千石。则罗怀为襄阳人,汉人作唐官,实不可信)。
浏阳罗氏有十大房,82支,近60000人。大都是在明清时回迁于江西、广东、福建等省,几乎都是崱公和仪贞后裔。主要有:(1)荣松支系:崱公18世孙,达一皎一议一珀一逢一龚一仕迁——子文一元圭一宗鲁一思立一应炽一志学一用大一志云一祥(文祥)之子荣松,明初由江西吉水迁居浏阳。西乡跃龙龙岗族谱记在南宋宝祐六年迁居浏阳有疑义(2)震崧、震桔、震标支系:崱公15世孙,达—皓一廷拔一巽元一永贤一成清一永松一佰三一唐五郎一舜十郎一敬斋一琛八一子谊之子震崧,由江西迁居东乡沔江;子谦之子震桔和子让之子震标则迁居东乡凤凰岗(3)亮远·维仁支系:崱公30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金一涣一元良一隁一十郎一念七郎一万—(明亮)一吉(亮远)一月明一仲道一福寿一盛一纲一廷传一仕单一法禄一发游一千三一万二一钦侍郎一永二郎——法广一尚锦之子紷仁(云光),由广东迁居东乡小河思。(4)昭远·瑛公·世初支系: 崱公27世孙,万一世(昭远)一友亮一俊堂一铭公长子瑛一廷厚一升—统经一应一本政一春色一奇锦一世初之长子廷小,由江西迁居东乡毛家山;次子延铺迁居东乡岑溪礤。(5)昭远·珀公·元明支系:崱公29世孙,铭公四子珦一廷宝一元彬一鸿定——铭彝一仕林一可准一上盛一壹聪一万儒一仲贵之子元明,由江西进川迁成东乡西岭下(6)昭远·琏公·君贵支系:崱公30世孙,铭公八子琏一廷凤一元辰一鸿汉一铭献一仲隆一映波一文辉一开达一银文一世思一文俊之子君贵,由广东迁居东乡大潭。(7)昭远·常公·宪祯支系:崱公29世孙,铭公九子瑺一九清一韶德一光裕一赞明一仲兴一开伸一文迁一光荣一国明一复吾之子宪祯,由广东迁居西乡牙祭山。(8)昭远·瑞公·茂贵支系:崱公31世孙,铭公十二子瑞一廷经一元觉一鸿音一铭监一云楷一集善一千一一绅一新梅一蕴玉一似坤一茂贵之子祝先(秉光)和启光,由广东兴宁迁居东乡。秉光居小河井冲;启光居小河石马。(9)昭远·环公·秉广支系:崱公31世孙,铭公十三子环一廷绍一元隆一鸿寿一凡一念六一燕山一百二郎一千二郎一万山一均一维用一士谟之子秉广(德广),由广东兴宁迁往福建,再由福建迁居东乡凤凰岗。(10)昭远·璋公·明山支系:崱公31世孙,铭公十五子璋一廷缙一元泰一洪源一名怀一拔锦一汤和一泽施一法显一法清一龙石一大亮一明山之子海宁和国祥, 由江西赣州迁居东乡,海宁居小河潭湾; 国祥居小河火厂。(11)昭远·珹公支系:崱公26世孙,铭公十六子珹一廷哲一元英一恩一义一清逸一尚智之孙文表,由广东兴宁迁居东乡泥坞。崱公29世孙,珹一廷荫一日隆一祖先一琼一尚质一公宏一万乘一以金一荣耀一鸣吟之子宪日(茂杰),由兴宁迁居东乡东冲横冲。崱公31世、诚公14世孙,尚质一公清一叔其一以富一之中一懋法一宪德一光龙之子秉弘、秉礼,由兴宁迁居东乡詹家岭。崱公28世、珹公11世孙,琼一尚忠一万贯一沂一荣焕一耀奎之子懋辉, 由兴宁迁居东乡东冲白门楼。崱公28世、珹公11世孙,元英一成迪一保一宗禄一遂一忠学一诚一隆山之子懋宁, 由广东惠州迁居东乡三塘。(12)昭远·伟公支系:崱公28世孙,昭远一友亮一俊堂四子伟一珪一廷玉一景通一秀松一法辉一伦一秀一永清一继和一大川之子永志、永忠、永恙,由广东迁居南乡大坪。崱公31世孙,伦一昂一诚实一福接一万二一克仁一永重一士盛之子秉辉、秉俊,由广东迁居东乡新田冲。(13)英远·元善·铭通支系:崱公28世孙,万一则(英远)一卿一荫一元善一洪进一铭通一真一小八郎一晨一法通一德仁一依文一发焕一元运之子兆吉,由广东迁居东乡白沙土坪;元捷之子兆祯,由广东龙川迁居东乡石咀头,兆禄则迁居南乡双冲。(14)英远·元善·铭銄支系: 崱公26世孙,洪进一铭銄一仲成一安荣一伯三郎一法鸾一九升一怀谷之子喜捷, 由江西—上犹迁居西乡石礤冲。崱公28世孙,铭銄一仲瑀一才胜一友全一福生一应中一发荣一仕标一—万清之子永裕(秉厚),由广东五华迁居西乡柳家冲。崱公31世孙,才胜一赫恕一福进一应隆一粤公之七世利、秉祯、秉馀、秉儒、秉义;才胜一季孙一美目(福德)一应保一生一越进一大道一祖绪一永佑之子秉德:祖绪一永祚之子秉红;应保一宽一越红一大高——祖缨一永裕之子秉炳;祖缨一永宁之子秉华;才胜一福缘一应昌,和福生一应祥之八世孙秉柱、秉梁、秉栋,秉札;友全一福生一应养一珑公之7代孙秉洲、秉仰;均由广东龙川迁居东乡珠琳。(15)英远·元善·铭亮支系:崱公31世孙,洪进一铭亮一全一仲海一行一绣龙九世孙秉瑶, 由广东龙川迁居东乡石湾柘上。(16)仪贞·元杰·永成支系:仪贞27世孙,景新一仕伦一元杰一子建一仲太一谋——俊(希贤)一仲仅一乐庆一思德一盛贸一应选一万三郎一仲三一千八一念四一伯大郎一小满一大一一法生一发振一廷亮一选一钦三郎一仕弘之子永成,由广东五华迁居西乡,其子多才居西坑冲,英才、有才,成才居鄱官冲。(7)仪贞·洪往·大三支系:仪贞32世孙,仲权一荣庆一思珩一奉初一昌龄一尚崇一洪德一三子大三一小七郎一柏四—四三郎之14世孙会先等,由广东兴宁迁居东乡;会先居白茅潭:会万居冯家庄;俊仕居山坳、毛家坳;俊哲居马家坳;荣先则居南乡摇钱冲上佛山。(18)仪贞.洪德·大五支系:仪贞27世孙,洪德五子大五一伯徽一衍一慈一富一升一念一郎一表一穆——秀一兴福,三子由广东迁居东乡,克明居杨梅冲;克珍居沙溪礤。(19)仪贞·洪德·小六支系:仪贞27世孙,洪德十五子小六一伍五一迁伯一应明一帷敬一璋一铎一光溪一福祥一兴魁一克龙一允瞻,清康熙三十三年由广东镇平县(今蕉岭·)迁居东乡版贝。(20)仪贞·洪德·伯七支系:仪贞30世孙,洪德十六子伯七一德秀一均美一胜受一璇一渭一虺一时雍一凤一春先一日炜一大纶一彩荣一捷联之二子,由广东兴宁迁居东乡,万通居关口;万达居马家坳山西岭。(21)仪贞·洪德·小九支系:仪贞31世孙,洪德十八子小九一新翰一汉东一应午一文立一祖贤一维一勖一裾一文绮一汝举一克木一积业一端义一超公之子世胤(运魁),由兴宁迁居西乡戴家冲夏家田。仪贞27世孙,维一昂公之玄孙茂德,由兴宁迁居西乡山枣岭。仪真30世孙,小九一升翰一汉寅一秀山一孟初一纶一涣一崇桧一敦一万锦一受田一玉龙一升荣一瑞生之子德庄,由兴宁迁居南乡石牛园。(22)仪贞·洪湖·大兴支系:仪贞26世孙, 昌龄一尚立一洪湖一志广一季善一仲森一龟山一上德一廷珠一祖全一百台一任秀一元标之子大兴,由广东迁居浏阳双江口。(23)珠公·光裕支系:珠公63世孙,绅一应明一子良一发开一德锦一焦粹一宗贵一伯隆一千三郎一发盛一德一纲一仲一一积富之子光裕(绍光),迁居东乡茅园瓜冲。早期杰出共产党人罗章龙和罗梓铭等众多革命烈士,都是浏阳罗氏。
宁乡罗氏近30000人,主要是弘信世系。初祖南勋公弘信,字德孚,远祖是古罗县永芳公长子程远。因历代兵燹,谱谍湮没,其上源无从稽考矣。曾祖罗秀,祖罗珍,父罗让, 皆魏州军校(辅助职军官),居魏州贵乡(魏州郡治,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弘信仕唐为魏博节度使(魏博为唐河北道三藩镇之一),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政,事实上的宰相),封豫章郡公,累官乏检校太师,守侍中广署理侍中之官),徙临清郡王,卒年六十三、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庄肃。子绍威,字端已,少有英气、性精悍,吏事明辨,充天雄军节度副使。弘信卒,袭父位为留后、累加检校太傅,兼侍中,封长沙郡王,授检校太尉,守侍中,进纣邺王,赐号“忠勤宣力致圣功臣”。后梁时官拜太师兼中书令,卒赠尚书令,谥曰贞壮。藏书至万卷,江东罗隐工于诗,则厚币结之,通谱至昭穆(辈分),因视已所为诗曰“偷江东集”,绍威次子周翰,字廷望,后梁时为人雄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傅,长沙郡开国公等。祖孙三代为朝廷重臣,如同宰相,是中华罗氏历史上绝无仅有。绍威长子应隆,鉴于世代沧桑频变,乃弃藩封,回原籍隐唇宁乡东乡长冲(东乡在宋太平兴国二年以前原属长沙县)。后因历代显贵,才德兼隆,仕宦济济,其居地长冲便被改名为罗宦冲。派衍为道林、凫山、北山、东鹜、全佳山、山坑、白泥塘、松坑、栗木桥、竹田、黄材、甘和呼、石桥、沩源、泉溪习和青塘16房,亦有散居长沙、望城、湘潭、湘乡、湘阴、益阳、安化、衡山和远徙湖江、江西、安徽的。此外,还有多支罗氏:(1)崱系龙公支系:崱公20世孙,达一皎——议一遵一軿一绅一诏一熙一维崧一子礼一泳一鼎新一炫一圻一镇——瀚一彬一焕公次子龙公(兆乾)夫妇,明弘治时由江西吉水迁居宁乡。(2)崱系巽公支系:崱公19世孙,议一珣一贞一绚一仕荣一时一志宁——模一子明一一德一静存一观一升远一廉一恭公三子巽公,明正统时由江西吉水迁居滩上唐公庙。(3)崱系昂公支系:崱公20世孙,升远一廉一恭一湘公三子昂。明成化时由江西吉水迁居粟溪(秀川谱记为湘公长子容公迁居粟溪)。派衍双凫铺、南江坪、龙五潭、通溪等处。(4)云飞·通甫支系:新化云飞·通甫19世孙时卿,清康熙时由新化石槽(今属冷水江市)迁居和派衍草冲等地:时祚之子映松、映柏、映栋、映梁、映材,乾隆时由新化鼎溪(今科头)迁居和派衍唐市等地。道光年间两大支合建宗祠于草冲白竹山。(5)云飞·魁甫支系:新化云飞·魁甫16世孙士珀之子学孝、学弟,康熙时由新化下塘湾;8世孙永华后裔, 由新化锡溪迁居和派衍南山冲、石鱼塘、龙潭桥、沙子岭等地。(6)一松·东甫支系:新化一松·东甫后裔,有由新化迁居派衍白龙潭、黄泥冲、双江口等地。(7)履道·祖述支系:新邵履道(道贤) 邦珑9世孙祖述,由今涟源白马镇罗家坪入迁。
四、株洲、湘潭二市罗氏
株洲县和市原雇,湘潭县和地区,二市今辖株洲、湘潭2市区和湘潭、韶山、湘乡、株州、醴陵、炎陵、攸县、茶陵县市。 罗氏有10多万人,大都属崱公后裔。
株洲和湘潭两县及市区罗氏,主要是政斋世系。政斋字应隆,崱公后裔。生于明洪武元年,善察地形。20岁左右携家眷由江西吉水熂下(秀川),迁居湘潭鼓颡洲南岸鹧鸪坪之木湾(今属株洲市区马家河镇),后族人立祠于此,称罗氏“明德堂” (有谱籍记政斋为崱公18世孙,上源是:崱一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绋一上达一维翰一沂一天椅一默一在治(敬德)一式金一奎佑一润,政斋为润公子。天椅号涧谷,宋宝佑癸丑科进士,曾任潭州(长沙)学教授,卒葬吉水秀川。长子罗默随父官居潭州, 因父致仕遂落籍茶陵。则政斋应由茶陵而非吉水秀川迁居湘潭。有人并据此肯定茶陵、安仁、醴陵、长沙、未阳、郴州、常宁、益阳、桃江、常德、攸县等地罗氏,均为涧谷后裔,不下50万人,纯属臆断。衡山谱则记崱公16些孙罗朝,明洪初年山江西庐陵迁居衡山,生6子,三子应隆,六子应荣迁居湘潭。罗朝为一走方郎中(游医),在衡山入赘一董姓农户家,三子应隆当生于洪武中期。除生年外与湘潭之应隆吻合,而且古人常集医卜察地之术于一身,20来岁即善察地形之应隆,很可能即是走方郎中之父所传授,两人是同一人,只是有一方之出生年份有误。故政斋究为涧谷,罗朝何人之后代,或是崱公另一支系,尚难确定)。政斋有孙4人,分4房:长房志聪为新屋堂:二房志明为湖田堂; 三房志安为社山堂; 四房志亮为蕨山堂。今达60000万多人,以二、四房人数最多,约占80%以上,其中又以居马家河宗祠附近最多。 亦有扩居雷打石、滴水埠、易俗河、石潭、醴陵之樟镇及迁居长沙等县布,和远徙外省,旅居国外。清代江南监察御史、四川学政,长达27年之岳麓书院山长、大教育家罗典;清经芒大师罗汝怀; 中共早期党员、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罗学瓒等;均为本支罗氏。此外还有:(1)道宗支系:崱公15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弇一世奇一珖一暄一翔龙一矍一崇庆次子道宗(正夫),由江西吉水迁居湘潭。(2)龙公支系: 由江西吉水迁居宁乡之崱公20世孙龙公(兆乾),有后裔扩居湘潭。(3)大乘罗氏。(4)龙泉罗氏。(5)云湖龟湖塘罗氏。
韶山市罗氏有子云支系。毛泽东主席之发妻罗氏,是本支罗鹤楼之长女,
湘乡罗氏近2万人,主要有:(1)志洪支系:崱公18世孙,达一皓一道一楚一卿一广一诵一介一产通一时升一均单一景序一子英一敬夫一於高一端远长子志宏(志洪),元末随陈友琼抗元,陈败亡不愿归明,遂回原籍江西泰和行医。后徙长沙碧湘街,继徙湘乡南门,最后定居虞塘罗家洞,医名远播。其后裔分二支:虞塘一支为清德堂,今约5000人; 田心一支为明德堂。(2)邦富支系:新邵履道(道贤)长子邦富,有后裔迁居湘乡壶天镇。(3)邦彪支系:新邵履道七子邦彪,先分居邵阳长阴铺,后居邵阳小东路高桥边,又迁居今涟源伏口,再率子游梨迁居湘乡东岸罗家坳头。次孙梦道返居长阳铺,又迁居湘乡十一都黄土山。长孙梦仁三子世海,分居湘乡罗家边。(4)邦麟公支系:新邵履道八子邦麟有后裔由隆回迁居湘乡金薮乡东陵村(5)道智支系:珠公51世孙,企生一昌一智亮一庆祖一景彦一万年一元干一世宪一志银一尹文一有声一汉义一宏庆一绍慎一周贞一仪和一天伦一颖(学礼)一平康一胜一太安一公辅一极一必达一如松一才英一福二郎一仕琦一德夫一子权一伯英一丕绩一允语一斋三郎次子道智(通三郎),明初由江西宜丰之黄岗,移民湘乡屯业东郊官步桥,数代后移居泉塘。 罗极及其兄罗铭、罗泰三人之后裔,在元末明初先后有41人次移迁湘乡,散居各地,派衍为城南、 罗人湾、 田东、石门中和石门下五房。
醴陵罗氏有10余支,是在明清时迁入。其中6支由江西吉水、吉安、丰城、萍乡等地,2支由福建,其余则由长沙、攸县和广东迁入。主要是:(1)罗家冲庆真支系;(2)高桥计一支系;(3)土桥寿保支系;(4)东茅街为纶支系;(5)高塘枚隐支系;(6)高棚、桥岭之国明支系;(7)王仙之焕伯支系;(8)泉水湾东茅冲铭遂支系。
攸县罗氏主要有:(1)自强支系: 自强系崱公后裔,明洪武四年携五子,由江西吉水秀川迁居攸县擢秀乡云阳坪。后长子荣一分居枫林;次子荣二分居太和;三子荣三徙居宜章;四子荣四仍居云阳坪:荣五失考。今荣二、荣四两房居处相望,将近1万人,已合修谱。(2)德明支系:崱公九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绅一通叟之子德明,宋宣和元年由江西吉水秀川,迁居攸县太湖村。生勉道、致道、裕道三子。(3)枫林宏公支系。
茶陵罗氏有多支,17000余人,主要有:(1)百五支系:百五公为宋代举人,国学教渝,其上源可能是:崱一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弇—世奇—珖一日严一天锡之次子百五郎,南宋德佑二年由江西吉安迁居荼陵,其5代孙罗琥是明代贡生,6代孙罗鉴为进士,均官至南宋户部郎中。后裔派衍广枣市、平水、虎踞、尧水、下东、八团 界首户地,并扩居安仁县达3000人。(2)象先支系:崱公13世孙,达一皎—议一遵一元一涣一山甫一舜咨一显祖一成之一有融之子象先,由江西吉水居茶陵。(3)师孔支系:崱公12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忱一居仲一端友一囡公之子师孔(东师),由江西吉水迁居茶陵。(4)九寿支系:崱公12世孙,軿一绅一显之一天与一俅一三俊之子元寿,由江西吉水迁居茶陵。(5)应光支系:崱公25世孙 昭远一友亮一俊堂一钟一珍一廷杰一法才一应志一以绢一大维之孙应光,清嘉庆时由广东兴宁迁居茶陵坑口墟马机滩,(6)子光支系:崱公24世孙,昭远一友臣一萃英一善士一钦二郎一绅一郎—志英 金侍郎一春台——予光之子名琏、名珏,由广东兴宁迁居茶凌坑口墟。
炎陵县原名酃县,1983年改名炎陵县,原属茶陵,宋嘉定四年析置酃县,今罗氏是该县五大姓之一。主要的一支始祖在宋代从江西吉水迁入可能是宋代从吉水入迁茶陵的象先、师孔、元寿三人中之一人(未见原谱),今已衍超过10000人。还有两支人数较少。
五、衡阳市罗氏
本市辖衡阳市区、南岳区和衡阳、衡南、衡山、衡东、未阳、常宁、祁东7县市,罗氏众多,达20多万人,几乎全是勋公和罗含后代。
衡阳、衡南和衡阳市区,原为衡阳一县, 罗氏主要是青叟世系。青叟字诚斋,据秀川谱应是崱公15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谏一盛器一浩然一仕颖一昭先一才俊(三俊)一大异一仲远之次子介成(成翁)。江西吉水秀川人,徙居衡州府前,生宗福、宗寿二子,宗寿任衡阳教谕,介成之兄介宁徙居潭州。衡阳谱记青叟为江西庐陵人,生于宋淳熙年间,开禧三年为湘阴县主簿, 因子大器任衡阳县教谕,遂居衡阳; 大器生于宋绍熙年间,嘉定时任衡阳教谕,遂家于衡阳城西街坳上;青叟长子大伟徙居长沙东南下头埠。则两谱所子比目符,青叟即介成,大器即宗寿,惟介宁误为大伟(宗福)徙居长沙。大器生忠、惠、恩三子,长子忠字赞甫,分居祁东之黄冈;其次子宗之,复徙邵东之铁塘,称铁塘罗氏;三子体之,徙居零陵冷水滩,称零陵罗氏;四子贞之,徙居祁东步云桥,今祁东堆积罗氏奉为始祖,称堆积罗氏。次子惠字济甫,又名华,行十二郎,分居衡阳蒸水之江口,称蒸左罗氏。三子恩字翌甫,授江西庐陵知县,居庐陵;其曾孙明远之子文进、文暹、文俊三人,又回迁衡南之清泉,今衡南泉湖之青叶罗氏奉为始祖,称三甲罗氏; 见远之文富、文贵二子,回迁祁东之黄冈,今祁阳白地市镇元里坪之黄土岭罗氏祖之,称黄土岭罗氏。此外,还有衡湘六甲罗氏,衡湘栗坪罗氏和耒阳罗含支分世系等多支。
衡东、衡山和南岳区原为衡山县, 罗氏有18大房,达60000多人 大都之在明初移赣民入湘时从江西吉水迁入,均系崱公后裔。(1)专华站成公支系:三:成公子旻七,号少七郎,为崱系元公后裔。明洪武元年由江西吉水迁居衡东;湾镇金桥村黄华站荐子园。派衍石湾、白手、新塘、大浦十镇及千山、攸县、湘潭、株洲等地。(2)北门宗寿支系宗寿字寿先,介成次子,崱公16世孙(上源详衡阳青叟世系)。元至正时任衡阳县教渝,明洪武二年率五子由江西吉水居衡阳南乡正坪。洪武四年居衡山巾紫峰下罗家冲、新屯及二十四都罗家坪。长、次子真诚、真明仍留居衡阳,三、四、五子真参、真试、真敏开基野溪房(与衡阳谱所记出入很大,即使衡阳族谱出入亦很大,年代相差120余年。但有生年可考的崱公15—16代孙,从南宋中期延续到元未,故存疑而均录之)。清康熙时在县城北关外马峰前始建北门大宗祠,嘉庆时又重修,故称北门房。该祠为衡山罗氏18房子孙祭祀之圣地,北门房亦因祠而声闻遐迩,今派衍衡东之石湾、新塘、吴集等镇,衡山之师古乡、东湖镇,马迹乡和南岳区,外迁湘潭者茶恩乡、醴陵及四川宜宾等地。(3)小阁塘宗福支系:宗福字德宏,崱公16世孙、介成长子,宗寿胞弟,明洪武二年随弟宗寿来衡阳,定居今衡东横路乡石咀生村小阁塘 派街衡山之白果、新桥、开云、长江等镇,衡东之新塘、城关、三楫、德圳、栗木、草市等乡镇,外迁沅江双丰乡、长沙市区 黎托乡、湘潭茶花乡、白石飞、衡阳杉桥镇,衡南冠市镇等地 (4)黑田思聪支系:思聪讳仕谦,字汉明。崱公15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弇一世奇一瑛一洪一文明一如珪一德济之长子, 明洪武元年偕弟思洪、思德, 由江西吉水迁居衡山霞流乡燕子冲罗家托,后移居今衡东荣桓镇乡红桥村黑石田。派衍衡东之鱼形、南湾、红桥、荣桓、草市、杨林等乡镇。罗荣桓元帅即为本房18世孙: 其子罗纪东,字东进, 亦是中将,第二炮兵司令部装备部部长、副政治委员。(5)龙源思洪支系:思洪字仕逊,讳禹范,德济次子。明洪武元年随兄思聪来衡山罗家托,后亦移居黑石田,18年后再移居今衡东栗木乡龙源村。生五子,派衍5支房,聚居龙源村,亦支分衡山、衡阳、常宁、耒阳、攸县、长沙等地。(6)平溪思德支系:思德讳仕宗,号汉懋,德济三子。亦随兄思聪来衡山罗家托,其孙海玺、玉玺移居今衡东石湾镇坪里村,肇基平溪房,聚居坪里村和大桥乡窑里村,亦支分株洲龙凤乡三田村,湘潭易俗河水竹湾,攸县上严湖等地。(7)高脚庙子惠支系:子惠字友仁,崱公14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忱一居冲一端友一囡一师孔一幼伟之子泰亨,元末由江西吉水迁居衡阳竹陂田,其子友仁(子惠)于明洪武初年再由衡阳迁居衡山高脚庙,即今衡东新塘镇潭泊祝高村(秀川谱记其祖师孔已迁居茶陵)。派衍文、万、绅三支房,分居新塘镇祝高、枫根村、城关镇大甸、月塘、鹤桥、新桥村,珍珠乡双凤文家冲,衡山城关等处。(8)三抵石鳌洲汶公支系:崱公17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绋(天文)一上达一维翰一沂(溪园)一天椅(涧谷)一默一在治一式金之孙汶公,字宗周,由江西吉水迁居茶陵城西(另有谱记是罗默占籍茶陵)。汶公生益、竣、崇、懋四子,三子崇公由茶陵移居今沬水上游之攸县,安仁、衡东三县交界之三抵处。崇公长子惟善之孙禹、昂、圭、章、纲、恺六人聚居三抵处。次子性善由三抵处分居衡东南湾乡,为南湾始祖,派衍草市镇大对河、侧塘、老钟滩、大岳滩等处,而惟善之晚孙恺公次子宝佐、四子宝径移居攸县,宝佐为爽田乌塘房祖; 宝径为界头石山房祖。晚子宝玲于明弘治年间由三抵处移居衡东石湾镇鳌洲村,为鳌洲支房始租。派衍石湾镇鳌洲、石坝湖、贺家冲、颜家冲、石湾、茶石、坪里、导子坪等村,亦迁居株洲、长沙等处。(9)深塘德政支系:德政字懋勋,崱公14世、軿公9世孙,官至指挥使司副使。明洪武初年弃官归田,由江西吉水迁居衡山之深塘土双江(今属安仁渡口乡)。派衍景、昂、量、昆、季五支房,分居安仁之深塘、双江、长冲、潭湖、黑保冲、抬头渡,衡东之南湾乡和城关镇荆花桥, 亦支分衡阳灵湖洞、郴州及滇、黔、川等地。(10)荆花桥大屋坪才仲支系: 才仲字稀由号虎堂,深塘德政公之曾孙。明洪熙时随父道珀由深塘土双江移居衡东城关镇荆花桥全峨村大屋坪。派衍二支房,分居金峨村大屋坪,月塘村,珍珠乡界江村,杨林镇石硖村,甘溪镇夏浦村,衡山沙头乡;并迁居攸县、湘潭等处。(11)荆花桥南塘才季支系: 才季名熙季,字希申,亦是德政之曾孙。与才仲同时移居荆花桥,但定居南塘(今踏庄乡荆铭村南塘)。(12)小山朝公支系:朝公系崱公16世,軿公11世孙。明洪武初年由江西庐陵迁居今衡东珍珠乡小山村,生应宗、应升、应隆、应海、应亮、应荣六子:庆宗为山冲支房祖;应升为富塘支房祖;应隆迁居湘潭;应海分居八石峰;应亮迁居衡阳;应荣迁居湘潭跃龙市。主要派衍衡东珍珠乡和衡山沙泉乡、乌石铺等处。(13)黄花冲鹤年支系:鹤年系荆公17世、骈公12世孙。明洪武初年由江西吉水迁居今衡山长江镇桥坪村黄花冲。派衍桥坪、富台、宋桥、石子等村。4)黄花冲觉从支系:觉从字学生,亦是崱公、軿公后裔。明成化时任衡山县教谕,后卜居衡山长江镇桥坪村黄花冲。派衍长江镇柘塘、曹家坳、新泉、袁家冲、金门等村及福田乡三座桥等处, 亦有迁居郴州、江西、广东等地。(15)百叶冲肇竣支系:肇竣字高任,荆公15世孙,明洪武元年自江西迁居今衡东新塘镇百叶村(冲)。派衍新塘镇新堤村、百叶村、藕塘、雷市,栗木乡龙源,德圳乡及衡山沙头、林子冲等处。(16)大坪头崇荣支系: 崇荣亦属荆公后裔。明洪熙元年偕妻刘氏, 由江西庐陵花桥王田乡迁居今衡东珍珠乡石江村大坪头。原配刘氏未生育,继配陈氏生万椿、万松、万桂、万枢、万机五子。刘氏携晚子回归故里; 三子传至14代止;四子传至14代出抚黄姓;惟长、次子万椿、万松派衍衡东白莲乡白石、王家垅村,珍珠乡北冲、石江、珍珠等村,踏庄乡大托,新塘镇潭泊以及金花、大甸等处,此外,还有野溪继周支系和窑里、篁竹塘等房。
耒阳罗氏有36000余人,排名第六位,几乎全是罗含后裔。 罗含之世系源流,未阳谱讹传其三国时之曾祖罗彦是晚唐罗荆之后代,江西柏林谱则记罗含是珠一居厚一悉一臣恭一谌公12世孙。 亦有谱记罗含是西汉交州刺史长沙罗宏或东汉梁国相长沙罗怀之后代,虽有攀援华胄之嫌,但据有关史籍记述,其先祖确足由古罗县迁居长沙之罗氏。其曾祖罗彦,字俊英,蜀汉建兴三年授临海太守,景耀四年致仕迁居街阳(三国时为东吴临丞县),生罗仁,罗义二子。罗仁字履元,迁居未阳,生九子,除次子罗绥仍居未阳,八子景任迁居永州,九子景元迁居安仁外,其余6子远徙江西、江南、广东、广西、福建。 罗绥字景南,后汉景耀三年授荣阳太守,生5子,长子罗含居未阳,次子罗瑛和三子罗琏迁居江西,四子罗珏分居桂阳州,五子罗珪迁居湖北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市)。
罗含字君章,号富和,西晋元康二年(292年)九月十八日午时生。幼孤,由三叔母朱氏抚成人少有志向,常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说之。朱氏曰: “鸟有文彩,汝后必能文章。”自此藻思日新。南郡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 “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其后荆州太守桓温曰: “此江左之秀, 岂惟荆楚而已。”初仕南郡功曹,转荆州主薄、别驾,补征西参军,征为尚书郎, 累官至廷尉、长沙相。任州别驾时, 因官舍喧扰,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筑茅屋而居,及致仕还家,阶庭皆兰菊丛生。后人诗文中常用为有才之人,或致仕后托身有所地之典故。如南朝陈之徐陵文中称: “南效奉乘, 当求郑默之才;西省文辞,应用罗含之学”。唐杜甫诗中曰:“庚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是我罗氏以文名于世的第一人,著有《湘中记》、《更生论》传于世。致仕回f刁未阳原籍, ),居兴业乡高冲。东晋咸安二年(372年)十月·十三日午时殁,享寿81岁,葬城西南之西湖塘五雷山。后人在西湖塘小洲土建有罗相公祠,恭奉罗含夫妇塑像。至今每年九月十八日罗含生日,子孙前往隆重祭祀,至今不衰。离城远的子孙,则在分祠或数村设一神龛,立塑像祭祀,并每三年派族老去总祠祭礼。 罗含有秦氏、田氏、李氏三妻,生处端、处严、处正、贵衡、责春、贵傅、贵海七子,均分居未阳各处,后裔除派衍未阳外, 亦扩居周边之常宁、衡南、衡阳、衡山、安仁、永兴、郴州、桂阳等地及迁居永州、湘潭,并远徙赣、闽、浙、苏、皖、粤、桂、鄂.豫、陕、川、渝、黔等省、市、区。此外还有崱一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昱一昂一如羔一汶公(君举)支系等。
常宁罗氏大多是罗含后代,亦有从衡阳、江西等地入迁之崱公后裔。祁东是析祁阳东北部新置县,罗氏主要有衡阳青叟公后裔,白地市黄土岭的文富、文贵和步云桥堆积的贞之等支系,以及耒阳罗含之支分世系。
六、郴州市罗氏
本市辖郴州市区(北湖区和苏仙区)和桂东、永兴、资兴、汝城、宜章、临武、桂阳、嘉禾、安仁9县。罗氏达10多万人。秦汉时即有古罗县之罗氏南迁至郴州,与瑶族通婚融合形成瑶族罗氏。如宋代郴州黑风峒首领罗世传,即为瑶族罗氏。比邻耒阳的北部地区罗氏,大都是罗含、罗仁的支分后裔。如安仁之潭湖油子树,永兴之马田镇,郴州苏仙区之良田镇,桂阳樟木乡之龙泉桥,西湖塘等地罗氏,均系罗含后裔。 罗仁晚子、罗含晚叔罗景元,罗仁之孙、罗含四弟罗珏分别支分安仁和桂阳。由江西迁居衡阳、衡山之崱公后裔, 亦有再支分郴州和安仁。郴州市北湖区高壁村还有恢绪(茂二十郎)支系。地处广东、江西边境之宜章、汝城、桂东、临武等县罗氏,主要是从广东、江西、福建入迁,而且大都是崱公后裔。
安仁罗氏主要有罗含.雷春支系和崱系镗公杨公德政公支系.
宜章罗氏主要有:(1)西门罗腻支系:则公17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仉一绋一上达一维申一浩一相之一应嵘一琱一仁可一景玉次子罗腻,江西吉水人。先仕于湖南宝庆府(今邵阳市),后仕于广东布政使司,元未至正年间致仕, 卜居宜章西门,为西门罗氏,今达3000多人。(2)金朝山发钱支系:发钱字万全,崱公18世孙,土达一维翰一万一诵一应龙一宣城一嘉陵一对一永庆次子,江西吉水人。明成化年间由福建上杭仕于湖南,途经宜章,遂卜居笆篱乡曹家山。其长孙宗盛于嘉靖时分居迎春乡金朝山,三孙宗达由曹家山支分黄沙乡水沅山。今两支约3000余人。(3)笠头洞万龙支系:万龙系崱公25世孙,江西吉水人,生金昌、金尧、金舜、金禹四子。 明嘉靖四十三年殁后,其妻杨氏偕4子迁居宜章黄沙乡太平笠头洞。后金禹携妻徙四川。(4)荣三支系:迁居攸县之自强三子荣三,又徙居宜章。
汝城罗氏主要有:(1)文明乡俸公支系:俸公为厕公18世孙,与宜章发钱同为嘉陵之曾孙,即嘉陵一珙一寿光之次子。元时任广东连州知州,至正十二年期满回江西吉水原籍,途经汝城文明乡。见其山川秀丽,遂起定居之念。回乡后与伯祖罗仪商定, 当年即迁居文明乡。今分三大房,达6000余人。以文明乡西村为中心,散居周围几十个村落。 亦有支分炎陵、衡阳、蓝山、资兴及迁居广东、四川等地。(2)罗拯逢辰支系: 罗拯字道济,为襄阳罗氏,任江西吉州推官,遂定居河口下浪鼓鸣冈,为吉水山原罗氏始祖。后裔有逢辰迁居派衍汝城和资兴,今共2400余人。还有一支仅160余人。
资兴罗氏有汝城的罗俸和逢辰支分后裔。
桂东罗氏主要有:(1)寒口宣实支系:珠公46世、企生30世,彦环13世孙,智亮·万年·志银·有声·宏庆·周贞·天佑一彦环一琉一延一廷珍一符老一承忠一汝贵一端烈一起贞一奉恒一展清一仲点长子宣实,元时避战乱率子均衡,由江西泰和迁居桂东寒口乡。派衍寒口、三洞、黄洞、四都、清泉、桥头等乡镇,达17000余人,泛称桂东西门罗氏。(2)流源仲默支系:仲默系彦环12世孙、展清次子,仲点之弟。初仕于桃源,后仕于耒阳,致仕后留居未阳。元至大时迁居桂东流源乡侃大村。(3)桥头绍九支系:绍九(行九郎)系荆公18世孙。宋末由江西吉水迁居桂东桥头牛塘,今达6000余人。(4)径口塘公佐支系:公佐(行少十一郎)亦是崱公18世孙。元至川页时由江西吉水迁居桂东桥头乡径口塘堡下。(5)增口铭公支系:崱公19世孙,达·遵·金·元良·万一昭远一友亮一俊堂一铭一璇公长子延万、三子延庄,铭一琏公次子延启,明宏治年间由广东兴宁迁居桂东增口乡。(6)大坪学仁支系:崱公29世孙,铭一珪一延辉一曾翱一石养一堆一贵明一伦一尚禄一润一万成一缙公长子学仁,清康熙时由广东和平县迁居柱东下洞巴山洲。(7)城东秀章支系:崱公29世孙,达·元良·万一英远一卿一荫一元善一洪进一铭响一仲禹一才荫一允忠一文晋一经一郎一日相一法仲一鸣广一昌元·五子秀章,清康熙时随母避难,由江西遂川迁居桂东城东。(8)山牛塘
昌荣支系:崱公28世孙,英远·铭响·经一郎一日化一瑞一鸣瞬长子昌荣,康熙时由江西遂川迁居桂东桥头乡山牛塘。(9)大坪仁德支系:崱公30世孙:英远·洪进一铭亮一仲仪一虔一福崇一土余一文质一仁一应选一上举一丈摄一红公长子仁德,康熙广东龙川迁居桂东大坪。
桂阳罗氏除罗含后裔外,还有(1)嫩公支系:嫩公(十五郎)于元至正六年由江西泰和鹅颈丘迁居桂阳西乡海螺塘。派衍塘源坊、坳头、坳背、南冲等支系,分居敖泉乡之荷叶塘、肖家湾、塘洞、坳头。余田乡之南冲、龙尾、槐子江、海螺塘和樟木乡等地,今约数千人。(2)仪贞·洪德支系:仪贞26世孙,洪德一大三郎一念三郎一千一郎一文瑞一钦一仕禄一介公之三位玄孙,分别于明末清初由广东乐昌迁居桂阳:介一兰一朝杞一三厚之五子献启,介一首一朝桑一三玉之长子献祥定居集龙;首一朝梓一三祝之三子献琮定居冬芒网。
临武罗氏主要有迁居宜章之崱公18世孙发钱,其子通公之次子宗能,又迁居临武之山湾。后裔主要聚居在以金江镇罗家村为中心等地,今达8000余人。
嘉禾足明崇祯十二年划桂阳西南和,临武西北部所置县,有扩居于桂阳、临武及周边县之罗氏。
七、永州市罗氏
本市辖市区(冷水滩区和芝山区)和祁阳、 东安、道县、江永、江华、蓝山、宁远、双牌、新田9县, 罗氏近10万人。除古罗县遗民后裔陆续南迁,至蓝山等地融合成瑶族罗氏外,大都是从原衡州、郴州、宝庆等州府及广东等周边地区扩居, 亦有从江西入迁。
永州市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原属零陵县, 罗氏主要有:①景衽支系:晋代耒阳罗含之八叔景衽迁居永州(零陵)。②体之支系 迁居衡阳之青叟公曾孙,大器一罗忠之三子体之,宋末迁居零陵冷水滩上里芹菜塘,称零陵罗氏。③立理支系:青叟7代孙, 大器一恩一克宽一擒虎一知远之子立理,于明代迁居零陵。④辛二郎支系:半二郎由江西泰和鹅颈大丘迁居零陵山塘。⑤彦环支系:彦环有后裔由山西汾州迁居江西,元末避难,又由江西迁居零陵。是否即半二郎,未见原谱,尚待查明。
祁阳罗氏大都扩迁于比邻的祁东和零陵。 亦有新邵履道之曾孙。邦琥一汝熔三子登礼,由武冈迁居祁阳。
东安罗氏主要有:①新化高清房昌秀之子百发、百川、百思、百通,清嘉庆时迁居东安。②新宁华朊房15世孙元实,光绪时迁居东安。
道县罗氏有:①珹公支系:崱公]8世孙昭远一友亮一俊堂一铭公十六子娥公,有后裔由广东兴宁迁居芭蕉冲。②隆聪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隆聪父子,清乾隆时迁居道县。③仲二支系:新化云飞·八翁·仲二房之映溥、映龙、映兴及映起之二子,乾隆时迁居道县。④允贡支系:新化尚敬房之允贡,嘉庆时迁居道县。
江永罗氏有:①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之万瑞,明弘治年间迁居源口乡,洪轩及其子都元、都利、都富,嘉庆时迁居源口乡大坪岗。②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之允焯,乾隆时迁居江永,道光时亨福、亨禄兄弟迁居八都中峒。
江华罗氏有多支①瑛公支系:崱公18世孙、昭远·铭公长子瑛公,有后裔由广十兴宁迁柠锦田高尾村。②璘公支系:崱公18世孙、昭远·铭公十子璘公,后裔由兴宁迁居涔天河口楼子庙马鞍村。③珹支系:崱公18世孙昭远·铭公十六子珹公,有后裔由兴宁迁居何家村鸭头源。④珍公支系:崱公18世孙、昭远·俊堂次子钟公之长子珍公,有后裔由兴宁迁居派衍双石桥,靛塘冲、靖边营、石基洞、竹园寨、宝忏庙、马槽、文海、 罗家寨、 罗源、锦岗、高田、富川、术溪等地。⑤若春支系:崱公14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高一登庸一建一廷彦一孝恭一自明一登龙(伯贤)三子若春(孟麟), 由江西吉水迁居江华。⑥映超支系:新化云飞·八翁·仲二房之映超父子,清乾隆时迁居江华。⑦甲荣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甲荣,嘉庆时因训馆(私塾老师)而留居江华。⑧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之兴悫、兴善,乾隆时迁居江华;允谐、允性、福卿、福泰、福圣,嘉庆时迁居江华。
蓝山罗氏有:①宗能支系:迁居临武之宗能,山。②十五郎支系:邵东十五郎房之才性和文羡,末先后迁居蓝山。
宁远罗氏有: ①璥公支系:崱公18世孙、昭远·铭公六子璥公,有后裔由广东兴宁迁居枫木塘及大祖脚凤乐山。②辛二郎支系: 迁居零陵山塘之辛二郎,有后裔再迁居宁远。③彦环支系:由江西迁居零陵之彦环后裔,明初又从零陵白龙庙支分宁远黄柏洞(今属双牌阴明山林场),派衍晓睦塘、柏家坪、鲤溪等乡镇,今达5000多人。
双牌是以零陵、道县、宁远三县交界地域新置县,有零陵之辛二郎、彦环后裔等支分罗氏。
新田是在明末析宁远北部始置县,有宁远及从周边县扩迁之罗氏,人数较多。
八、邵阳市罗氏
本市在明清时为宝庆府,辖邵阳、新化、武冈、新宁、城步5州县,今划分为9县市(新化划入娄底市,绥宁原属靖州)。 罗氏近20万人,大都是崱公后裔。
新邵是以邵阳北路和新化东南部地新置县,罗氏近20000人。主要有:①履道世系:履道字凤生,秀川谱字凤孙,官名道贤。崱公15世孙、达一皎一议一珀—贞一从一仕闵一师赞一咨谋一宽叔一翔登一天寿一以德次子,江西吉水人。明洪武初年以武庠(生)佐邓愈南征有功,奏升宝庆知府(《宝庆府志》只载洪武三十一年安徽望江人罗彦章任知府)。解官后,居宝庆府东乡大树下(今新邵陈家坊镇壕塘)。生邦富、邦贵、邦庆、邦珑、邦琥、邦凤、邦彪、邦麟和雷淑九子,派衍9大房于新邵、邵阳、隆回、武冈、洞口、涟源、双峰、湘乡、安化等县市,是罗氏一大世系,并远徒川、渝、桂、黔、滇、鄂、陕等省区。分立32支班派,至民国五年9大房始合谱统一班派。今仍留居新邵的主要是邦富、邦贵、邦庆和部分邦珑、邦凤房后裔。②梦旭支系:梦旭字先聪,履道一邦凤一必琴一应广之七子。由双峰八湾麻田回迁大新乡烟竹村老虎坳。派衍忠沧、忠海二房,有远徒鄂、陕、川、桂、滇等省区。③文质支系:珠公后裔。明弘治年间由江西丰城迁居邵阳之西平(今属新
邵严塘镇)。④应钦支系:崱公后裔。明洪武十三年由江西泰和迁居新田铺。⑤天富支系:崱公15世,云飞11世孙,卿一唐仲一从善一应隆一千仁一万山一魁甫一四翁一仲华四子天富,元代由新化球溪(今冷水江市禾青镇)移居百宁(今新邵坪上镇民主村),相传8代至朝聪,又移居今新邵坪上镇罗桥村,传至5代百里之弟百行,则迁居新宁,至清顺治时,又有后裔回迁新邵坪土镇岱山村。清代亦有后裔迁往重庆永川临江镇新集村和四川、广西、陕西等地。早期中共党员、学运领袖、革命志士罗崇灏为本支罗氏。⑥朝富支系:朝富系珠公42世、企生26世孙,其父端正是新化潮水铺罗氏始祖尚敬11世祖端方之胞弟,元初因避兵乱,偕胞弟朝贵、朝政、朝海自江西清江(今树市)柘庄至安化,再迁居新化虎寨村严溪易茶塘湾下,数传后又移居虎寨村黄泥寨岭下,为今新邵坪土镇峡山村黄泥罗氏始祖。⑦学政支系:族谱记其世系源流混淆紊乱,今考证学政应是崱公后裔。明成化二年偕里人作木商,由江西泰和寄居长沙府善化(今属长沙)县署前,其子永琦、永兴、永富、永贵因买木至新化岱水桥圳土(今新邵坪土镇岱东村),遂定居于此。后裔大都在清康熙年间奉例移民入川渝之健为、泸州、永川、梁平等县市,如九传之令先号帝龙者,康熙二十七年移民永川,继至璧山,至乾隆后期, 家道大兴,子刊、昌盛,号称川中巨室望族。光绪初期,又有泽民和泽顺迁居广西资源延东乡石溪村。至今外徒者已繁衍数千人,是乃光运耀外也,而黛水本族反而日渐衰微,仅数十人。
邵东是原邵阳东路新置县,是罗氏大县,多达80000余人。主要有:①铁塘宗之支系:衡阳青叟之曾孙、忠公次子宗之,由街阳迁居今邵东铁塘。繁衍昌盛,今达22000余人(原邵阳谱记为忠公迁居邵阳中乡二都铁塘,而衡阳谱则记忠公迁居今祁东之黄冈,其次子宗之方迁邵阳铁塘)。②公田十五郎支系:则公9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新一嵓夫长子十五郎,宋熙宁年间由江西吉水秀川迁居今邵东,始居老屋皂,继居路源冲星子塘,传8代方定居今石株桥乡之公田。派衍石株桥乡之同乐、三星、连兴、界岭、人民、石潭、花园3灵宫殿镇之路源、石发、民安等村落; 亦有迁居街阳、蓝山等地。繁衍昌盛,人文蔚起,成为邵阳望族,今达21000余人。从14世达谟公以乾隆十八年拔贡(考选保送之贡生)出身,铨选黔阳县正八品教谕开始,步入仕途,故又称教谕罗氏,前清有武职五品官8人,六品4人,八品3人; 民国有陆军少将罗子勋和罗麒。 当今有省人代常委会副主任罗桂球,亦是本支罗氏。③甘棠永公支系:永公字伯远,崱公后裔。宋嘉泰元年自江西迁居宁乡,再徒今邵东之甘棠。传5世至应伍,生景明、景祥、景察三子。景祥派衍灵宫殿镇之佳木、石桥、中桥、仁前,支分新化及云南;景察派衍石株桥乡之棠阴、连云、先家村,支分祁东之蒋家桥、步云桥,邵阳之谷洲,隆回之高巩桥及永州等地,均称甘棠罗氏。④白鹿子辅支系:族谱记子辅、子发、子举三兄弟,江西吉安人,子发聚义兵4000人,佐文天祥扶宋抗元,兵败隐居衡阳。子辅迁居街阳东山江,继徒街邵交界之大云山麓,突见白色鹿群,认为吉祥如意之兆,遂定居此。即今邵东灵官殿镇之石井、新星、金星、双桂、富家村等处、号称白鹿罗氏(吉水秀川谱记崱公13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先一徽一安世一彦升一景亨一致远一颐生子举、子纯、子谅三子,子举和子纯之后世无记述。彦升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景亨为其三子,则子举兄弟当生于宋理宗年间(1125—1259年)。而文天祥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南宋京都临安,符合秀川谱子举兄弟之出生年代,故子辅兄弟应是子举兄弟)。追随孙中山参加半亥革命,后任江西都督的罗达、罗安将军为本支罗氏。此外,还有八甲际钊、芭西道能和刚口罗氏等支系。
邵阳是以原邵阳南路和武冈东乡部分地域新置县,亦是罗氏大县。邵阳和邵阳市区罗户。达数万人。主要有:①黄亭市邦凤支系:新邵履道六子邦凤,由新邵壕塘大树下分居邵阳南路鱼头冲,明洪武十八年又移居武冈东乡三心团,今邵阳黄亭市镇。长子世佐,次子必齐之长子太元、次子太亨、三子太利均定居派衍邵阳。②五峰铺文俊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子良之四子文俊,有后裔迁居派韦亍五峰铺。③长阳铺万锦支系: 万锦在明洪武四年由江西永丰迁居派衍长阳铺。④城边再兴支系。
原邵阳县还有训导罗氏和武举罗氏,未查明属今何县。训导罗氏是义熔之子礼绣,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岁贡(生),任衡山训导。武举罗氏是玉友之子罗礼为武举(人)。
隆回是民国三十六年以邵阳西路和新化西南部分地区所置罗氏大县,亦达数万人。主要是新化一松和新邵履道房支分世系。①新化一松支系:新化一松一彦一房堂卿之弟少卿,派衍上罗洪。堂卿一惟远一东甫生仁叔、义叔、礼叔、智叔四子,仁叔一华仲一原富一必才一子赞,有后裔派高洲等处。礼叔再传至原寿,生四子,均于明天川页六年派衍隆回,长子必聪与三子必智同居华溪(麻溪)井头湾,次子必明居二都西湾;四子必慧居二都罗家湾。必智之利、政宣,于明正德十年迁居邵阳西平龙须塘,传至天奉、天象、天球、天佑及士璜、士玷等, 因避匪乱,明崇祯十年又回迁隆回易家段、干田坳、马过桥、陇下冲等处。智叔派衍高坪、大坻等处。②新邵履道支系:新邵履道三子邦庆,有后裔派衍三阁司。四子邦珑一庆成一以忠次子福富、庆五次子以文,均迁居邵阳西北路杉木冲(今属隆回)。五子邦琥一汝熔次子登义,由武冈龙光回迁邵阳西路泽良村(今属隆回)。八子邦麟,始分居邵阳西路长烟铺(长阳铺),继居蒲家村(木梁村),派衍隆回石门乡(另有族谱载千八郎亦先迁长烟铺,继迁蒲家村,而其班派和名讳与邦麟房谱全同。故千八郎即邦麟,两谱实为同一支系),九子雷淑亦始居长烟铺,继居隆回八都关松冲。③新化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仲荣一仁孙一子良生文聪、文秀、文智、文俊四子。长子文聪有后裔派韦亍隆回一都石桥铺。次子文秀有后裔派衍罗洪、高坪、二都破石岩、伍家湾、龙凼和五都大水田等处。四子文俊有后裔派衍罗洪、高坪、温塘、一都石桥铺、芦溪、竹山湾、茶冲、五都黄碑西山和小沙江等处。④友进支系:崱公14世孙、达一皎一议一仁贞一从一仕闵一师赞一咨谋一宽叔一先登一天佑四子友进。由江西吉水迁居邵阳西路潭并湾。生仲祥、仲先、仲奇、仲青四子,派衍四大房于隆回(秀川谱记天佑只生友直、友闻、友益三子。但族谱记友进于光绪末年已繁衍30代,符合友进是南宋时人。另有房谱记天佑在元川页帝时迁居邵西梅子岭,其子友进再迁潭井湾,则天佑出生100多年后才迁邵阳,显系不确)。⑤新化高清支系: 高清钦荛房之崇伦父子迁居滩头。
武冈与洞口原为一县,后以武冈北部地域新置县。 罗氏主要有:①新化一松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东甫一仁叔一华仲一原富一必才一子旺之光前后裔,有迁居桃李坪。必才一子赞之其忞后裔,有在乾隆时迁居白羊冲,华仲一原禄一必鉴之后裔政权、政才、政秀,均在明代迁居四重山、牛栏山、圳上等处。原禄后裔之光贤,在嘉庆时迁居武冈;启杜在咸丰时迁居黄桥铺。一松彦二房之光照后裔,有在嘉庆时迁居罗溪、桃洞山、卡庆团等处。楚项迁居金仓山。②新化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种荣一仁孙一子良一文秀一友全一永高一秀继一万志后裔,有迁居武冈。永高一秀结一万宪之科荣后裔,有迁居黄桥俏。文秀一友清一永俭后裔,有在明代迁居·圳土。子良一文俊一友铭一永吉一秀迪之科贞、子甲燕、孙联财等,乾隆嘉庆时迁居武冈。友铭一永纲之学纶、隆辂后裔,道光时有迁居白羊司、清水塘;隆耀后裔有迁居王家亭;隆轼后裔有迁居袁家冲。文俊一友宣一永兰之后裔甲思父子迁居白羊司。云飞八翁房之仲一·文昭·万辅·学文之隆宝、科松后裔,有迁居大山、桃田、石屋山等处。万辅·学造后裔甲字辈,有在嘉庆时先后迁居石屋山、黄桥铺、施家渡、牛轭陇等处。仲一·文纲后裔,有迁居价固塘。③新化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均彰一兴秀之绪纲·年慧后裔谱书,乾隆时迁居黄板桥。绪纲后裔洪程,道光时迁居黄栗桥。兴秀之绪琛后裔洪升迁居马背岭;大进迁居武冈城。均彰一兴隆一世迪一绪禹之斯光一年良,康熙时迁居龙阳。绪禹之斯宪后裔都文,迁居高沙市麻山村白车;令。绪禹后裔谱春, 雍正时迁居罗家岭石板冲。均彰一兴代一世理后裔,有迁居排水冲鸡鸡婆岭。④新化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以翔之良璧一万化后裔运鲲、运鲂、运尝兄弟迁居武冈。以翔一时明一国元之后裔兴武,允晷、允晏、允火、允晟、允晨迁居武冈。 ⑤新邵履道支系: 新邵履道四子邦珑之五子庆珠,迁居龙江一都隆兴庙;其四利叫鬲宝又分居高沙市。三子邦庆之次子添祥迁居圳上,派衍圳上、花园、扶冲、孔雀寺、水东、黄泥凼、深托等处;邦庆三子君晚迁居大磨洲,派衍大磨洲、车林铺、大源潭、斗山等处。⑥罗增支系:仪贞21世利、、景新一仕伦一元杰一子建一仲太一谋一俊一仲权一荣庆一思珩一奉初一昌龄一尚立一洪湖一世瑞一丈素一宠熙一裕一儒受七子罗增,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明正统六年单人,官岷府左长史,居城西渠渡猫儿岩。子罗奉为中奉大夫,岷府仪宾。孙罗融、 罗沂均为贡生。沂生尚肃,万历元年岁贡(生),四川成都学正,其子罗来亦为万历二十六年岁贡,派衍罗围塘。
新宁罗氏主要有: ①华朊支系: 华朊系崱公后裔,元末至正年间由江西泰和迁居新宁县城东石桥村陶马坪(属今金石镇)。四传后分三房,派衍本县10余个村落,子孙昌盛,人文蔚起,成为望族。明清时知府1人,知县2人,以军功授九至五品军衔者15人,民国年间有罗祖辉任考试院铨叙部常务及政务次长(副部长)。②百行支系:新邵天富房五世孙百行,明正统年间迁居新宁县城,除传至九世有国泰又回迁新邵岱水村外,后裔仍派衍新宁。③大为支系:新化尚敬房以翱之后裔万合次子大为,康熙时迁居新宁。④联秀支系:新化茂德房之联秀父子,迁居北乡小溪村芭蕉冲,其曾孙崇得又分居回龙寺车竹铺。此外尚有长源必富支系等多支罗氏。
城步罗氏主要有:①锭江支系:锭江系江西高安人,明正德年间避震濠乱寓居武冈之麻冲,嘉靖时又徒居城步县西门外,称西门外罗氏。其子罗宇生罗栋,为天启四年岁贡, 山西霍州知州,次子罗宁生罗柱,崇祯九年岁贡,广西义宁县(今属临桂县)知县。②彦一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其辉后裔,有迁居苏家园,接官亭等处。启庆后裔有迁居观音山;启礼和应哲后裔,亦有迁居城步。③彦二支系:新化一松·彦二房之光明后裔,有在嘉庆时迁居枫木岭、罗家山。④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文俊一友铭一永纲之隆辂后裔,有在同治、光绪年间迁居扶城。文俊一友宣一永宽之甲禄、联富父子,嘉庆时迁居城步。⑤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以耀之国治后裔兴政,乾隆时迁居城步。⑥华A肢系:新宁华朊房之景田,咸丰时迁居城步。此外,还有南容必贵支系等。
绥宁罗氏主要有新化云飞·四翁房仁孙一子良一文秀一友铨一永高一秀继一万愚之后裔联字和元字辈多人,子良一文智一友监一永居一一秀总后裔科裕、甲丙父子迁居绥宁。
九、娄底市罗氏
本市辖原湘乡和新化大部,安化南部及邵阳东北一小部分地域,分市区(娄星区)和涟源、双峰、新化、冷水江4县市。罗氏有10多万人,大都亦是崱公后裔。
娄星区罗氏主要有天衢支系。崱公后裔天衢、天伦兄弟,明初由江西吉水秀川迁居湖南,天衢居湘乡县城,天伦居邵阳。族谱记天衢兄弟是崱公13世孙,翔登之子。但考秀川谱之崱公13世孙生于南宋,则天衢兄弟在100余年后之明初迁湘.而翔登之曾孙履道在明初来邵阳,其迁居年代有疑义,天衢传11世孙先照 先遐、先登、先得、先容、先科6房,先科房历居湘乡白鹭湾,其余5房分居百亩、涟滨、大科、西阳乡。近代教育家罗輈重为本支罗氏。
涟源县以安化、新化、湘乡、邵阳4县相邻地域新置县,1987年改为市。 罗氏是在明清时迁入,主要有:①邦珑支系:新邵履道
四子邦珑,明洪武时由今新邵壕塘大树下,分居白马镇罗家坪(原属邵阳),今达数千人。清代以军功授八至四品军衔15人,知县1人;现代有长征干部,衡阳军分区少将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罗云。②世河支系:新邵履道七子邦彪4世孙世河,由邵阳长阳铺迁居伏口(原属安化)。③仕德支系:崱系仕德迁居安化之蓝田(今涟源城区)。④辰柏支系:迁居安化之崱系奎光11世孙辰柏,分居伏口。⑤辰杞支系:奎光11世孙辰杞,分居七星街(原属安化)。
双峰原属湘乡,罗氏主要有:①季一郎支系:崱公后裔季一郎之子华八郎、华十四郎,于元代自江西吉水(?)迁居衡州。华八郎之子天琼(字赐宴,号凤阁),华十三郎之子天琳(字赐松,号凤梧)再迁湘乡湾洲。湘军儒将罗泽南系本支罗氏,学识渊深,著有《小学韵语》《罗山遗集》八卷。②文用支系:则公16世孙,季九郎之孙,华五郎之子文用(字凤翔),明洪武时由江西泰和负母骸迁居湘乡台州。曾与湾洲罗氏合建祠于白他山和合谱。③邦珑支系:新邵履道四子邦珑,有后裔由今涟源白马罗家坪分居洪山殿。④必琴支系:新邵履道六子邦凤之三子必琴,迁居三塘铺之八湾麻田。⑤玉环支系:迁居金田官冲。
新化诸罗氏在民国二十年,始议在县城南青石街拱门岭建立珠公总祠,以统群宗而联族谊。祠成后于民国二十五年,由近代史学家洋溪罗元鲲总纂新化《罗氏通谱》,民国三十三年刊行。今罗氏有63000余人,排名第三位。冷水江市原属新化县,两县市罗氏主要有:①一松支系:一松讳章,江西泰和县木马村圳土金仙庙梅子岭人(《泰和县地名录》居一户以土之今名和废名中皆无土述地名),益阳一松房谱记为吉水人。北宋建隆二年(961),其子彦一等迁居邵阳之九都冲,因天旱二载,复迁新化县城南门西石桥,创立铺房二十四间(宋熙宁五年,即1072年始置新化县,20余年后之绍圣中,县治始由白溪白石桥迕至今县治建城,即建城之前130余年已迁南门,实属荒唐)。再迁品溪、罗洪、横阳山柘木岭、麻溪等处,最后定居沧溪。其土源混淆紊乱,但其先祖南仲、明德之名见之于崱公后代。宁乡、益阳一松房谱记崱公五世孙珣公至三世为一松,即崱公8世孙, 当于生宋哲宗至徽宗时,秀川谱记有:崱一议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先一徽一宣昭一同一章公世系,章讳仲文,生殁失考,生子昌元,其后世无记。宣昭是徽公四子,根据徽公长子安世生于熙宁六年(1073年)推算,章公当生于宣和至靖康年间(1119—1127年)。而一松之4世孙(曾孙)千八郎,在南宋淳祐元年(正241年)与其父元七郎分家;一松13世孙原吉、原禄、原寿生于元末至明永乐前期(1336年、1381年、1410年);均符合上述章公之出生年代。则一松可能是秀川谱之章公,其子在南宋孝宗时由吉水迁至新化。一松生彦一彦二彦三三子分居各处。彦一分居文田,派永宁七都、八都和隆回之罗洪、高坪、麻溪(华溪)、易家段、高洲等处。迁居邵阳、武冈、溆浦、辰溪、麻阳、芷江、黔阳、城步、益阳、安化、湘乡、桃源、古丈、永顺、龙山等县市;并远徒川、渝、黔、桂、鄂、赣等省、市、区,尤以清初奉例移民入川为多。康熙时移民巴县之罗其畴,其季子光耀再迁川北三台县治南之李金阁,后裔致富,膏田沃壤遍一邑, 当时有“罗半县”之称。迁居贵州安顺的,清咸丰时有罗永冈、罗永林,俱以军功仕至提督。本支罗氏还有乾隆时进士、岳州和永川页教谕罗楚望,辛亥革命党人、反袁帝制烈士罗澍苍。彦二分居石马乡之横阳山,后裔分政本、政第二支,政本派衍油溪、白溪、椭;政第派衍辇溪、横阳山、太平铺。亦有迁居溆浦、武冈、新宁、城步等县市和远徒四川、广西。彦三分居派衍乌山巷、连溪等处(今属冷水江市)。亦有迁居益阳和远徒重庆、贵州、湖北等地。②云飞支系:族谱记云飞字元秀,崱公13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先一徽一安世一彦升一景亨一询之子。江西泰和人,性好游,曾游寓襄阳,岳州、安乡、益阳、湘潭、武攸(武冈赋)、邵阳等地,最后于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年)定居新化之球溪(今冷水江市禾青镇)。秀川谱记彦升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云飞又非直接由泰和迁居新化,按其曾祖彦升之生年推算,应在宋宁宗年间(1195-1224年)方能迁居新化。但其玄孙从善卒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则卒于迁新之前数十年,故云飞实属在皇祐年间迁新。而据秀川谱在12世询祖下,附注文恭谱未载世系(后代); 皎祖下附注崱公八世孙山甫所铸钟记,生议、训、诩、让、咏、询六子,此询祖下亦未载世系。云飞为此询祖之子,则符合其迁新年代,故云飞之上源应是:崱一达一皎一询。云飞后裔在球溪世居七代后,万山次子通甫,在宋绍定元年分居鼎溪(今新化科头乡科头村),为鼎溪开基祖。万河之子升甫,在宋端平二年分居油溪,后裔失考。万山之孙、魁甫之子四翁,在宋开庆时分居洋溪周家园,为洋溪开基祖。四翁之孙、仲华四子天富,在元时移居白宁,相传八代到朝聪,又移居山溪,天富为今新邵坪上镇罗桥村开基祖。四翁房聚居洋溪和散居本县各地及冷水江市;亦有迁居隆回、邵阳、武冈、新宁、城步、绥宁、溆浦、辰溪、黔阳、芷江、泸溪、益阳、安化、沅江、宁乡、长沙、江华等县市;并远徒川、黔、桂、鄂、陕等省区。三楚文献录载以孝行著称的罗永高;近代史学家、毛泽东主席之师罗元鲲(字瀚溟),均为本支罗氏。通甫房除聚居鼎溪和散居本县外,亦有迁居宁乡、益阳、安化、桃源、常德、邵阳、武冈、绥宁、洪江、东安、道县、江华等县市,和远徒桂、川、渝、鄂等省、市、区。③尚敬支系:珠公51世,企生35世孙,智达一元祖一景义一万平一元晖一世义一志羲一尹集一有一一汉章一宏明一绍斌一周道一仪典一天人一学海一宗蕃一德盛一廷光一月老一成就一承祖一端方一朝臣一思亮一桂高一义翁一体诚一义立一显仲一入凯一日良之长子尚敬, 自少即商于楚地,明成化年间携一子由江西清江(今樟树市)清泉乡迁居新化潮水村(铺)。其子后返原籍奉祀祖先,继配、三配所生四子仍居潮水。后裔聚居潮水和散居本县外,亦迁居新宁、武冈、城步、邵阳、沅陵、华容、益阳、安化、江华、江永等县市;和远徒川、渝、桂、鄂等省、市、区。徒居湖北宣恩和四川遂宁成为望族。④高清支系: 高清讳鉴,字万鉴,江西丰城京堆人。新化通谱记崧公生超、延二子,高清是超公后裔。而江西谱记崧公只生宗专一子,秀川谱则记则公生超、延、达三子,故高清应是崱公而非崧公后裔。其上源是崱公20世孙,超一旷一谦一迈一宗训一师孟一仕戬一启文一守愚一相宜一有成一景焕一继声一九畴一奇英一子昌一天瑞一好礼之三子。明弘治二年偕妻周氏等迁居益阳,再迁新化多处,最后定居相匕林村。后裔有迁居安化、宁乡、隆回、东安和远徒川、鄂、滇、陕等省区,尤以四川为多。⑤茂德支系:珠公52世,遵生36世孙,昊一智友一诚中一景哲一官达一元定一世英一原友一尹禄一有守一汉藩一弘容一绍桂一教一启凤一建质一贤端一超群一璋一德顺一翰一江一征歆一加进一士贞一岱元一开礼一发一一永珍一颢一仲南一子兴一之实一镇公之四子茂德(江西大成谱之弘容生绍裳、绍实、绍宇、绍安、绍定、绍宿六子,茂德房谱弘容只生绍熙、绍桂、绍辅三子,存有疑义),字修来, 亦足丰城京堆人。明弘治十三年迁居新化水口村,正德元年再定居桃林村杨梅冲。后裔有远徒四川、广西。⑥海公支系:海公是宋未元初人。其上源据乾隆时二修族谱序称:“询诸父老,有云(海公)为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饩下罗洪先、罗伦之后。及考之,一为成化状元,一为嘉靖状元。夫我五世祖彰公,于洪武八年己任云南都指挥(使)矣。谓其与同派则可,若遽谓吾为伊后,是亦郭崇韬拜子仪墓之故事乎。”并误以熂下在庐陵,非吉水之地。而据大成谱将唐末之遵生16世孙海公(七郎),误作宋末之海公。民国五修谱和新化通谱明察其误,但鉴于谱更数届,已成事实。海公以上仍据录大成谱世系,以下则增口口……13世充之。湖南有些罗氏支系,其先祖虽有托名之嫌,但今本族人已据二修谱序认定海公是吉水熂下人,崱公后裔。宋末祥兴元年(1278年)携家眷先至长沙,后至新化,定居董溪,越五世移居楚良。后裔分七房,有迁居安化、宁乡、隆回、东安等地和远徒川、滇、桂、鄂、陕等省区,尤以邻近的安化最多,省外则以清初移民入川为多。 国际主义烈士罗盛教为本支罗氏。⑦刘罗氏支系:安化之罗辰梓,字汝祥,配刘氏,无子,继配万氏,万氏子随母下堂,刘兼罗姓。后因刘姓有犯王法,恐受株连,乃改单姓罗,但其族谱则乃为刘罗通谱,开创罗氏一支。后裔迁居新化油溪之水田等处,散居新化、安化者甚多,并远徒滇、黔、桂等省区。
十、益阳市罗氏
本市辖市区(资阳区和赫山区)和桃江、沅江南县、安化县市, 罗氏约10余万人,大都亦是崱公后裔。
资阳和赫山区罗氏达21000余人,与桃江原属益阳县, 罗氏主要有: ①时才支系:时才号云邃,字位三,江西吉安人,生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其祖孙三代为时X、元X、子X,见之于崱公后代,可能是崱公9-10世孙。建炎二年(1128年)宦游益阳,定居十四里寨山村泉田,七传至大鲔、大珍, 大琦后裔远徒贵州; 大珍生允恭、允敬、允惠三子,称益阳罗氏三大房,恭、惠二房居十四里蛇山,即今赫山区泥江口镇辖地;敬房后裔分居今桃江县花果山乡红莲村,资阳区十八垸和赫山区千家洲乡。本族人文蔚起,誉称湘中望族。如罗大琦在元代以军功升都元帅府,封万户侯;其后裔有清末四川总督罗佩全(另有云南河阳今澄江人罗佩金,民国四年随蔡锷参加护国军,次年署理四川督军,是否为同一人,存有疑义), 民国四川省议会议长罗佩纶。恭房有允恭次子,明代南京光禄寺少卿罗诗教。敬房有允敬之子,户部主事罗诗敏;诗敏之子罗崇安,号南洲,明成化时进士,户部主事,调江西按察使司,贵州参政。敬房还有明万历时进士,主讲皇帝经筵六年,官礼部右侍郎之罗喻义(字湘中)。②林公支系:崱公19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先一徽一安世一约一帷一一克肖一公著一余庆一晋文一拱辰一坚寿一复荣(福寿)之子林公,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吉水迁居益阳。③庆孙、长孙支系。崱公21世孙,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绅一显之一天作一待举一楠一寿严一从龙一惟诚一子文一必通一茂宗一炫一琼一毓清之子庆孙、长孙兄弟,明天顺年间由江西吉水迁居益阳蓝溪湖。④伯璋支系:新化一松房彦三次子伯璋,由新化横阳山迁居益阳岐市关王夹,后裔分4支,派衍鹿鸣桥、锭子桥、罗家河、关王夹等地(新化谱记彦二居横阳山,彦三居乌山巷;迁居益阳关山夹的是彦一后裔)。④东甫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东甫,有后裔迁居沙田子、牛栏冲地。⑤魁甫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魁甫,有后裔迁居三房冲、菁华铺、千家洲等地。⑥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之6世孙世达,明景泰六年迁居三里竹荆坝。其后裔派衍一里彭家溪土歧冲,二里茅梧冲、水竹岭、阳公塘、禄马苍、罗浮洞、谭家园、三里鸬鹚渡、九里沙田湾、桃花江、龙阳、罗浮洞等处。 明正德年间万禄迁居马迹塘、清雍正年间大肤迁居石牛冈、水口庙等处。康熙年间大袒迁居石牛冈,大虞迁居石牛江、牛剑桥等处。乾隆年间继志、继绪、继殿兄弟迁居杨柳坳;继禄迁居九里蜡树冲、十里龙塘等处;会魁迁居毛屋村;⑦秀华支系:新邵履道邦彪房迁居湘乡黄土山之梦道后裔秀华,又迁居桃江县。⑧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之会梁、会唐兄弟,迁居益阳;⑨天禄支系:崱公后裔天禄,宋未由江西吉水迁居十八里余家垅开垦。后裔派衍千家洲、岐市等地。⑨龙章支系:龙章为江西庐陵(吉安)人,明嘉靖年间游寓益阳,定居十二里心田冲,有一支后裔居埋冲。⑩安化之仕德、仕安、诚敬、铨公等房,均有后裔迁居益阳。此外,还有江西泰和钦川页前二世秉清之用学、用征,用勤、用兴四子,于明弘治年间迁居益阳桃花巷罗家湾。
安化是罗氏大县,达数万人,支系众多。清乾隆时12支在县城北建宗祠,光绪二十年合修谱。①弼公支系:崱一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週一仕伦至26世弼公,由江西迁居派衍安化高坪铺、三溪铺壁严溪。②仕德支系:崱一达一皎一议一遵一元一涣一光泽一倜一巩一奉董一绎一贡孙一岳一迟一简公之手(失名),明宏治年间由江西迁居新化云里。其子仕德再迁居派衍安化蓝田(今属涟源)、牛田、仙溪及益阳高桥、善溪、马迹塘(今属桃江)和桃源粟米溪。③仕安支系:崱系岳一迟一简公之子(失名),明宏治年间由江西迁居邵阳西坪(今属新邵)。其子仕安(县志记为平山,是否为其字?)再迁居派衍安化大福坪横溪、河溪水及益阳龙阳等处。因本支有清咸丰时云贵总督罗绕典,安化罗氏成为望族。④先聪支系:新邵履道六子邦凤,字先聪,有后裔迁居安化木瓜溪西冲。⑤奎光支系:则一达一皎一议一珀一贞一从一仕阐一师仪一璋一琛一少二郎一穗辉一鋐一荣卿一山云一明远一季中一允超之子奎光, 由江西迁居安化竹排门。奎光一璞一大二郎一万七一千五一永六一福三郎一德公之子仲三郎,分居田心,生辰松、辰柏、辰梓、辰杞四子,派衍4支(房)。松房分居派衍田心、兔子岭、新桥;柏房分居派衍涟源伏口罗洞,迁居湘乡泥鳅坪,宁乡沙田,亦远徒四川、陕西;梓房分居派衍今涟源古塘、新化水田;杞房分居派衍桂溪、梅溪、夏叶溪、涟源七星街,亦远徒川、陕等地。⑥绳祖支系:崱公21世孙,明远一权仪之曾孙,奎光之从堂侄绳祖,由江西迁居派衍安化高坪铺、独石、水口、司徒铺、莲花石、木瓜冲等地。⑦诚敬支系:崱一达一皎一议一殉一逢一龚一仕迁至19世孙诚敬,其先祖觉满于明永乐九年由江西迁居长沙(县志所记觉满是否即诚敬不明?),诚敬(或觉满后裔)再迁居派衍安化硒州及益阳等地。⑧铨公支系:崱系仕迁至19世孙铨公,由江西迁居安化杨林,派衍益阳、桃源、宁乡等地。⑨海公支系:新化董溪之崱公后裔海公房,从明嘉靖时陆续有后裔迁居安化20余处。除上述12支外,秀川谱还记有:崱一达一皎一议一珀一逢一龚一仕迁一子文一元圭一宗鲁一思立一应炽一志学一用大一志云一瑞一绮一坚一辩(昂珀)之子峻华、峻冲兄弟,和坚一环(昂武)之子峻学、峻朋兄弟,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吉水迁居安化。
沅江在秦汉时东部地域属罗县,西部为益阳县地,故有罗子国遗民后裔扩居其地。至今沅江罗家坊罗氏,始祖玉吾与湘阴朱砂桥罗氏祖先同其谱,居处有古罗岭、铁罗堤之地名,确系古罗城永芳后公裔。亦有从益阳扩居和新化、安化等地迁居的罗氏,如新化云飞·四翁房之可展后裔,、迁居沅江。
南县在唐宋时为浩渺洞庭,至清代中期始淤成百里平原。光绪二十一年置南洲厅,民国三年改置南县。故罗氏是在清代后期从岳阳、华容、益阳等地扩迁而来。
十一、常德市罗氏
本市辖市区(武陵区和鼎城区)和津市桃源、石门、安乡7县市。罗氏达10余万人。
澧县、临澧、汉寿、
常德市区原为常德县,是罗氏大县。主要有:①应炽支系:崱一达一皎一议一珣一逢一龚一仕迁一子文一元圭一宗鲁一思立长子应炽,有5世孙17人,其中14人先后远徒。明初有4人由江西吉水移民常德,永介居三房岗;永远居芦山观音庄;永道居芦山台家铺,永佩居河伏白鹤村。本支罗氏枝繁叶茂,加土迁居桃源、汉寿,人数在4万以土。②清公支系:崱系仕迁后裔清公江西吉水人。明永乐年间以宦籍游寓常德,后定居尧天坪。派衍崇文、崇礼二房,2400余人。③仲奥支系:亦属崱公后裔,江西吉水人,明初移民洞庭湖以南地广人稀之处,永乐二年率亲属数十人,落户常德前乡之百度村,今约2000人。④伯澧支系:崱一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一绅一诏一熙一维岳一廷谏次子伯澧,宋末由江西吉水迁居常德。⑤会珍支系:新化尚敬房之会珍,光绪时迁居常德。
桃源罗氏是全县第二大姓氏,主要有:①应炽支系:崱系应炽5世孙中,有6人在明初由江西吉水移民桃源。永海居莫漆乡,永启居港塌坪,永富居录罗坪热水坑;永清居下坊村罗家档六房湾;还有2人分别居马冻罗家冲和雷公麦湾。又有应炽8世孙万春、万全、万象和万松4人,由江西吉水迁居桃源。今万春、万象和万松三房繁衍5300余人。②用大支系:崱公后裔用大,明初率存五、存六、萝琏三子由江西吉水鹅井大丘移民桃源录罗冲、莫溪乡观音巷及麦湾等地, 已传20代。③道通支系:沅陵之道通后裔迁居桃源。④学德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原禄8世孙学德,清康熙时迁居派衍大安村、土庄坪、罗家冲等地。⑤启寿支系:新化一松·彦三房之启寿四子迁居桃源。⑥隆宗支系:新化云飞·八翁房之隆宗,清乾隆年间迁居桃源,万辅·一文后裔,亦有迁居桃源。⑦德、铨房支系:安化德房有后裔迁居粟米溪,铨房亦有后裔迁居桃源。清顺治十八年进士,著有《最古园集》和《芮政节录》的罗人琮为桃源罗氏。
汉寿罗氏主要有崱系应炽5世孙永昌和永高,明初由江西吉水分别移民汉寿梅漆里和狮子山。相邻的常德、益阳和宁乡、湘乡等地罗氏,亦有扩迁和迁居汉寿。
石门罗氏主要有:①福清支系:定居沅陵之道通,其后裔福清又有后裔迁居石门。②吉公支系:道通后裔吉公兄弟,亦有迁居石门。③隆佩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隆佩、科辰父子,乾隆时迁居石门。津市原属澧县,临澧原名安福县,均属澧州。罗氏系由比邻的常德、石门等地扩迁而未。
安乡罗氏有崱一达一皎一议一遵一軿—仉一弇一世臣和一仲龙一大雅次子可宗,元初由江西吉水迁居安乡。
十二、怀化市罗氏
本市辖市区(鹤城区)和溆浦、辰溪、沅陵、麻阳、中方(原怀化)、芷江、新晃、洪江(原黔阳)、会同、靖州、通道11县市。罗氏数万人,主要是扩迁于新化,亦有新邵、安化和江西等地罗氏迁入。
溆浦罗氏大都系从毗邻之新化迁入,主要有:①彦一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子销、子琛、子碹、子刚兄弟,明正统八年扩迁溆浦;子旺后裔有扩迁三羊洞;子海后裔有扩迁茅铺头。政全后裔有在清初扩迁溆浦;政举后裔有扩迁水塔坳;启珘,启瑛、启瑶、启八、启凤等,在嘉庆时扩迁桥江。②彦二支系:新化一松·彦二房之民瑞后裔,有在乾隆时扩迁桥江。③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大庚与士仁、士义,在清初扩迁冷溪;学球父子与学池、学滨后裔,有扩迁桃谷山; 隆仁、隆义扩迁溆;南; 隆琬后裔扩迁桥江;科明扩迁大江口。④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之万斌,约于明正德时扩迁岩落,秀关于康熙时扩迁杨家湾,继涵约于雍正时扩迁桶溪、下黄泥溪等处。
辰溪罗氏主要有:①丈公支系:沅陵之道通后裔文公扩迁辰溪。②彦一支系:扩迁溆浦之新化一松,彦一房子埔、子琛、子碹、子刚,有后裔再扩迁辰溪。
沅陵罗氏主要有:①道通支系:道通字道履,江西吉水人,崱公后裔。明初为千户(武官名,千户所之长官),洪武年间平湖广麻城之乱,至永乐时累功封武信将军。又平贵州青溪乱,官至指挥使。再至沅陵、桃源、辰溪等地讨伐南蛮,后定居和卒于沅陵,今居沅陵罗茶院等地的是其国尧、国舜、国栋和海源后裔。②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之充龙允蛟兄弟迁居高望界等地(3)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之继濮迁居石板冲。
麻阳罗氏有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廷松,明嘉靖时迁居麻阳。子孙繁衍,在马山潭建有廷松公祠。
芷江罗氏有:①彦一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承德、承仁,乾隆时迁居芷江。②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文秀后裔有迁
居芷江;联发父子和元益父子亦迁居芷江。
中方(怀化)罗氏有新邵履道·邦庆房之孙定章后裔迁居新路洪江(黔阳)罗氏有: ①彦一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启光绪时率三子迁居黔阳。②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科有后裔迁居托口;隆轼有后裔迁居江市。 、
十三、张家界市和自治州罗氏
张家界市原属自治州,辖市区(永定区和武陵源区,原为大庸县)和慈溪(原属常德市)、桑植2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龙山、永川页8县市。罗氏有数万人,是湘西人口很多的21个苗族姓氏之一,在泸溪是苗族7大强姓。春秋时罗子国被楚灭后,子民迫迁枝江,后又迫迁汩罗,邵分子民从枝江避迁湘西,与土家族、苗族通婚融合形成少数民族中的罗姓。如五代时溪州(今永顺、龙山)酋长罗君富; 大庸县治西之罗城洞; 宋代攻打澧州之罗成蛮;辰州(州治沅陵)之罗家蛮,以及桑植贺龙元帅之祖母罗氏等,都是融合于土家族之罗氏及其住居处。
明清时迁居的罗氏主要是通能和暹公后裔,亦有新化等地罗氏入迁。①道通支系:定居沅陵之道通,其后裔有国礼扩迁今张家 界永定区之罗家山;嘉禄扩迁永定区之虾溪;派衍桑植之罗文,福清后裔和罗吉兄弟;还有后裔派衍吉首。清末天津镇总兵(一镇武职的最高长官),镇守京津门户大沽口炮台达17年,抗击八国联军以67岁高龄率军苦战,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而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罗荣光,为本支乾州厅(今吉首)鸦溪村人。②暹公支系:暹公之先祖季清,为道通叔父,江西吉水人,荆公后裔,官武当提典。:宋末随文天祥抗元失败,遂迁居湖北沔阳州(今仙桃市)荆南门费家巷。季清生子道隆,道隆生伏远,伏远生存诚、存德二子,存诚生子暹。 明洪武年间, 罗暹因从军遂在九溪卫安福所(今桑植)安家定居,故为迁居桑植之始祖。子孙繁衍昌盛,聚居城关镇、 罗村、 罗家湾、枫香坪、蔡家峪等处,成为桑植著姓之一。③本道支系:是否为新邵履道胞弟本道(讳周孙),未见原谱,尚待查明。④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学琼后裔,和隆贵、隆全迁居泸溪浦市。⑤启珀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启珀,嘉庆时居龙山。⑥孟章支系:湘阴罗子国移民后裔有孟章后裔迁居龙山。
罗耀光 汉族,1927年生,湖南新邵县人。前湖北农学院(现华中农大)植保系毕业,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员、讲师、副教授。省首届优秀教师,曾任省植病学会、植保学会理事,怀化地区植保学会名誉理事长。稻瘟病防治等的研究成果曾获湖南、农业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个。编著三本60余万字,印数11万余册。主编了全国普通中专和农民中专植保教材各一本,共120余万字。近年返乡潜心考证重修族谱。联系电话:0739-358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