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湖南

湖南安仁罗氏源流概况

 罗大遵 发布时间:2010-04-01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历代为军事要地。春秋战国时属楚,三国时,先属蜀后属吴。唐武德五年(622)置安仁镇,宋乾德三年(965)设县,属荆湖南路衡州,县治为宜阳乡麟蠢铺(今朝阳乡)。宋咸平五年(1002)徙县治于永安铺香草坪(今城关镇)。元明清至民国初均为衡州、衡阳道管辖,民国十一年(1922)衡阳道废,直属湖南省。新中国成立后,初属衡阳专署,后属郴州专署,现为郴州市辖。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37.1万余人,其中罗姓人口约8000人。
  据调查了解,安仁罗氏主要有五支:一支为宜阳罗氏,源自本省耒阳。聚居县境宜阳河畔的灵官、华王、洋际等乡镇,是最早进入安仁县境的罗氏族裔;一支为应冲罗氏,源自江西庐陵。先定居县域浪江,后徙居应子冲,即今安平镇旱半村。族裔亦有徙居县域华王、平背、排山、军山等乡镇者,但为数不多。上述两支罗氏,曾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和民国二十七年(1938)两次合修族谱,称为“豫章罗氏”。第三支为大水头罗氏,源自茶陵嗷原,与茶陵大西门罗氏同源不同派。主要居住安平、竹山两个乡镇,后裔有的迁居本省衡阳、湘潭、酃县(今炎陵县)、郴州和四川云阳等县;第四支为樟桥罗氏,源自茶陵大西门。主要居住在茶(陵)安(仁)边境安仁一侧的安平、牌楼、坪上等乡镇,后裔有析居县域龙海、关王及酃县(今炎陵县)等地村落。第五支为深塘罗氏,源自江西庐陵印岗村,原为衡山县辖,1957年划归安仁县。主要聚居于县域深塘、双江、长冲、潭湖、黑保冲、高枧等地。现将五支罗氏源流概述如下:

  (一)安仁县宜阳含──雷春公系
  据1997年《宜阳罗氏族谱》载,宜阳罗氏,远祖罗含,始迁祖罗荣三,开派祖罗雷春。
  罗荣三,字华峰,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系含公二十四世孙,濂公(号七郎)二十二代裔。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由潭州挈室来安,卜籍胥宇于宜阳乡,从此瓜绵椒衍,开安仁罗氏之先河。荣三公衍二子,长日松一,次日松二。松一公衍孟一、孟二,孟一迁居酃县(今炎陵县),孟二回迁耒阳。松二公衍孟三、孟四,均居安仁。孟三公讳辉,字明山,孟三其号也,以邑廪中宋徽宗大观二年戊子(1108)乡试,守宜阳旧业。孟四公讳耀,字天山,邑庠生,拓基县城东街。由是二祖有乡房、街房之分。街房子孙屡经风鹤,渐为凋零,后裔不知所之。惟乡房子孙振振,是宜阳罗氏之主脉也。传至三十一世雷春公,家声丕振。
  罗雷春,字气和,号牡生,系含公三十一世孙,荣三公八代裔,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生,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卒。宋理宗宝祜四年(1256)进士,官授翰林编修。致仕荣归后,广袤阡陌,大兴宅第,极一时之盛。迄元末明初,陈友谅肆虐南楚,安仁黎庶涂炭,宜阳罗氏子侄男妇,星散流离,惨遭浩劫。惟德仲公携子文胜、文质避居登云峰下,幸免于难。数月集鸿,仍归先业以居。此次变故之后,经休养生息,再度丁繁族旺,至三十九世,共派衍五房。长房道生公,字伯达,后裔现居灵官镇泮垅村门楼冲:二房道祖公,字发衡,后裔现居灵官镇泮垅村和华王乡石鼻村;三房道诚公,字九卿,后裔现居灵官镇泮垅村杉木冲;四房道程公,字世达,后裔现居华王乡东桥村、小背村和关王镇高坊村;五房道发公,字吉水,后裔现居洋际乡青山村。现宜阳罗氏已衍至雷春公二十八世,即含公五十八世,荣三公三十五世,总人口955人。
  宜阳罗氏自荣三公肇基970余年来,承含公琳琅之泽,兰菊之祥,人文蔚起,书香嗣续。民国以前榜中进士1人,举人2人,庠生5人。其余廪增饩食、明经候选,代不乏人。民国以后,革命浪潮迭起,宜阳罗氏子孙纷纷投身革命,其中佼佼者,如国民党抗日阵亡志士罗封和抗日战争中投奔延安,后为《北京日报》副总编辑的罗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教育事业,普及初中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大大提高。据《宜阳罗氏九修族谱》(1997)统计.具有初中文化的176人,高中、中专文化的72人,大专毕业的33人,大学本科以上的7人。其中科以上国家干部29人。
  宜阳罗氏共修谱10次。其中北宋大观二年戊子(1108) -次,主纂罗辉,字明山,号蓝水,即孟三公。其同榜举人谷春为之作序,谓《罗氏初修族谱老序》。此后9次为雷春公开派后所纂修。其首修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主纂罗德仲,字宣尼,自撰序;二修为明万历四年(1576),主纂罗朝梁,罗文甫辅之,朝梁公作序;三修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主纂罗兴镇,字国钦,自撰序;四修为清乾隆二年(1737),主纂罗远祯,罗永盛辅之,罗永盛、罗远实等作序:五修为清道光七年(1827),主纂罗万里,罗万才、罗仁寿等辅之,安仁知县陈功炅为之作序,候选知县李宅钦作宗谱源流序;六修为清同治六年(1880),主纂罗之纲,罗福禄、罗年三等辅之,之纲(字纪堂)撰序;七修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此次纂修为雷、应两派合修,雷派总主修为罗年风、罗年圭,应派总主修为罗舒阶(字炳南),并兼总纂修,全体纂修作序;八修为民国二十七年(1938),亦为雷、应两派合修,雷派总纂修罗森,字仁彰,应派总纂修罗竹筠,各自作序。九修为1997年,主纂罗孝义。此次是宜阳罗氏单独修纂,罗孝义自撰序。宜阳罗氏之字辈排行诗,自含公四世星耀公一代始,此后一以贯之。
  其诗曰:星辉光照定,学广起名家;彦烈昭江藻,功高际青霞;荣松孟祖发,仁风春秀华;德文垂礼教,道义信休嘉;正谊兴永远,福寿万年昌;孝树成良,联芳振楚声;全枝恒茂盛,世泽益丰盈。
  现今排行已到“良”字辈,所以1997年宜阳罗氏九修族谱时,经阖族议定,再续五言四句。即: 富贵才智有,品纯威望升;志仕冠寰宇,耀宗显琼庭。

  (二)安仁县应冲明理──应春公系
  民国二十七年(1938)《应冲罗氏族谱>载,应冲罗氏,远祖罗明理,始迁祖罗缵,开派祖罗应春。
  罗缵,系明理公十四世孙。明理公,唐景福二年(893)进士,官太医院,其子孙先居河南南阳,后居江西南昌,再后居吉州庐陵。至十三世尚纲公,举三子,号称三杰,靖康元年( 1126)俱以武功显,长日缙,封武德将军;次日绅,封武略将军;三日缵,封昭信校尉;分镇鼎、沔、潭州。宋绍兴年间(1131--1162),同徙安仁熊峡(亦名浪江,位于上四里江口洲处),缙居石塘,绅居石壁上,缵居小江边象形。其后缙、绅二房子孙俱各另派,惟缵公为应冲罗氏之祖。缵生子曰荣,荣生子曰美。美字复初,子四,长雷春,字应时,宋宝祜四年(1256)进士,官授翰林编修,子孙居黄甲桥,后分衍酃县等处;次万春,居不测塘(与母舅欧阳渑景同居,因又号罗阳);三应春,居应子冲;四寿春,徙耒阳新城街,三杰落业浪江,析九十六爨,其后再无居浪江者。不测塘、耒阳新城街,皆以属隔,互不相闻问。独应春公之裔世居应子冲,子孙蕃衍,瓜绵瓞炽,成为泱泱大族。
  罗应春,字大和,生卒失考,系缵公四世孙,明理公十七代裔。应春公衍子二,长曰缨,次曰经,经徙耒阳竹塔市。缨子贤与仕。贤子泰,泰子安,安子敏学,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由贤良明经荐任山东东昌府同知,赠濮州儒林郎。仕传三世而止。敏学衍子日恩,恩子三,长曰彦松,次曰彦柏,三日彦周。传四世,派衍七房,皆彦周一脉。其中子曼孙福聪为长房,其裔现居安平镇旱半村;福锦为二房,其裔现居安平镇三南居委会、旱半村、石门村。子森孙福祯为三房,其裔现居安平镇旱半村、石门村;福伦为四房,其裔现居安平镇樟桥村。子华孙福清为五房,其裔现居旱半村和华王乡合江村。子亨孙福相为六房,其裔现居排山乡大石村和军山乡冷水村。子成孙福黄为七房,其裔现居平背乡黄田村和安平镇石门村。应冲罗氏从应春公开派至今,已衍至三十一世,即明理公四十七世,缵公三十四世,总人口2069人。
  应冲罗氏自缙、绅、缵诸公落业安仁浪江840余年来,承祖宗恩泽,以武勇起家,儒医泽世,世泽绵长。应春公开派前,缙、绅、缵及雷春公虽不涉应派之内,但其勋业仍为应冲罗氏之基。应春公开派之后,应冲罗氏族裔以耕读为本,入胶库,列明经,贡监廪秀,代不乏人。据《应冲罗氏族谱》统计,由宋至清,贡生2人,庠生3人。近代以来,应冲罗氏族裔积极投身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涌现了众多的革命志士和先烈,其典型代表为安平镇旱半村的罗星烈烈士。罗星烈,中共党员,1896年生,1928年朱德率部进驻安仁时罗星烈参加革命,任农民协会指挥长,朱德率工农革命军撤离安仁上井冈山后,罗星烈被国民党安仁县清乡委员会逮捕杀害。新中国成立后,有初中文化的443人,高中、中专文化的160人,大专文化的53人,其中科级以上国家干部29人。
  应冲罗氏共修谱9次,首修族谱为明成化八年( 1472),主纂罗子曼,邑库李景为之序。但应冲罗氏族谱的修纂,是以庐陵谱的次序排列的。其中庐陵谱三修,安仁黄甲谱四修,所以应冲谱首修,即为八修。以后均依此次序排列。二修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主纂罗福旺,邑库谢方魁为之序。三修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主纂罗文炳。这次修纂稿未刊刻,仅存手膳精本,文炳自序,并撰《庆源图》 篇。四修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主纂罗先翥、罗翔、罗选干等,集体撰序,并撰《应冲罗氏源流考》-篇。五修为清道光四年(1824),主纂罗先辂、罗正谟,有进士樊仕南为之序;六修为清同治七年(1868),主纂罗叙甫、罗五典,有县知事赐进士李龙章为之序;七修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此次纂修为安仁雷应两派合修。雷派总主修为罗年风、罗年圭;应派总主修为罗舒阶(字炳南),并兼总纂修,全体纂修作序,八修为民国二十七年(1938),亦为雷应两派合修,雷派总纂修罗森,字仁彰,应派总纂修罗海秋,字竹筠,各自作序。九修为二OO-年,主纂罗苟即,主修罗汉章、罗玉辉为之序,上下连贯,应冲罗氏字辈排行自应春公八世起。
  其诗云:

彦汝子法福,仲廷本性生;文章先正立,事业象贤成。

  此诗用至第17字“业”,雷应两派合修族谱,于是再续新排行诗:

玉树成良器,联芳振楚声。全枝恒茂盛,世代益丰盈。
心念湘江泽,源开国士英。诗书绵后嗣,科甲仰钦明。


  (三)安仁县大水头崱──杨公系
  民国六年(1917)《大水头罗氏三修族谱》载,大水头罗氏,远祖罗崱,大始祖罗椅,始迁祖罗杨。
  罗杨,字善长,号继青,明成化九年癸巳(1473)生,隆庆元年丁卯(1567)卒,系朔公二十一世孙,椅公十代裔。其先祖罗跃金,为在治公三子,于元初自潭州徙益阳。跃金嗣文光(字斗明,号龙泉),又自益阳迁归茶陵大西门,后迁茶之西阳乡瞅原定居。三传至杨公,于明正德年间( 1506-1521),与其弟相公自嫩原同徙安仁大水头开基立业,杨为大水头各房之祖.相为仙鸡冲之祖。杨祖衍子二,长定开,字文昌;次定宗,字应昌。定开衍子金仁、金任、金俚,仁之长子玉定派分为田心房;次子玉虎派分为老屋房。任之子玉辉、玉闰与俚之子玉富等则外徙而不详。定宗衍子金雷、金容,雷之子玉宠派分为岭下房;容之子玉守派分为西菊房。相祖衍子定良,字其昌。其昌子万寿,即派分为仙鸡房。至此,大水头罗氏五房拱立,人丁茂盛。然至清道光时,老屋房人丁剧减,岭下房早徙湘潭,而西菊厉已无继嗣。今大水头罗氏仅存田心房与仙鸡房,已繁衍一十九世,即崱公三十九世,椅公二十八世,总人口约500人。
  大水头罗氏,自杨祖开基至今近500年,世代以耕读为本,人才辈出。民国以前有部授医官罗源辉、衡州协营千总罗有艺,国学生、大学生、恩授郎官等1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后裔普遍接受国家义务制教育,现有初中文化106人;高中、中专文化32人;大专以上15人,其中本科9人,硕士研究生1人,科级以上干部5人。其中罗敦禄(字青巍),安仁解放初参加革命,一直在最基层工作,先后任乡农民协会主席、乡长、支部书记、安平茶场党委书记。一生处世为人,正直无私;为民办事,任劳任怨;后因脑溢血突发,于1974年10月1日殉职岗位。今逝世30余年,群众仍交口称颂。
  大水头罗氏开基500年来,曾三修族谱。清康熙之前均与茶陵大西门合,清乾隆四年(1739)单独首修,主修罗公简、罗斐文、罗尔贵、罗禹功(讳家鼎)等,主纂罗源辉(字正南)、罗圣先,安仁县知县张承谟、赐进士第宝庆府教授谢才(字吴望)为之序;清道光七年(1827)二修,主修罗煌建、罗尚远、罗星灿等,主纂罗光伟、罗锡元,长沙族侄罗士超为之序;民国六年(1917)三修,主修罗储臣、罗楚臣、罗忠举,主纂罗忠履,前清中书科中书衔候选训导张景元为之序。2004年四修,目前正在进行中,主纂罗章生,自撰序。
  大水头罗氏之班辈排行与茶陵大西门罗氏同。其老排行诗云:

罗家源远,士美臣忠。先由秀川,斯惟我隆。
孙承祖志,贤在书中。万世芳名,永尊罗公。

  后因其大俗,遂重新定五言诗四句,与前二句相接。“罗家源远”中的“罗”字改为“众”字。新排行诗云:

众家源远,士美臣忠。敦典树洪范,崇高祖一经。遵绍谟烈显,积厚惟存心。


  (四)安仁县樟桥崱──镗公系
  据民国二年(1912)《茶(陵)长(沙)五次合修族谱》记载,安仁樟桥罗氏,源自茶陵大西门,远祖罗 崱,大始祖罗椅,始迁祖罗镗。
  罗镗,字斯正,号乐斋,系崱公二十世孙,椅公九代裔,亦是茶、长罗氏十二大房之二房房祖,明永乐四年(1406)生,成化十六年(1480)卒,享年七十五岁。镗公生性好静,不耐喧嚣,遂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挈妻携子,由茶陵大西门移居茶安边境之樟桥铺。樟桥铺,古墟也,四周为山,丘陵起伏,中有小河,山清水秀。以河为界,东北为茶陵所辖,西南为安仁县境。镗公五予以福岭为中心,环居四周,长子明吉、次子明高居茶陵县境,三子明嵩、四子明丰、五子明理居安仁县境,相互间距不到三里之遥。是时,明吉公衍日曙、日昭、日踢;明高公衍日暹、日曜、日冕、日玟;明嵩公衍日昊、日炅、日星:明丰公衍日升、日星、日宿、曰伦;明理公衍日昆、日远、日建、日晁、日望、日旋。不久,明理公之子日建、日晁、日望,徙长沙织机巷。越三世,明嵩公之曾孙,日曼之孙尚止、尚正,徙安仁平一都官陂(今龙海乡)。又二世,明理公之六世孙、钦明公之长子荣明、次子华明迁往永兴县。尔后,明理公有裔孙迁往牌楼曾塘,明嵩公有裔孙迁往关王高坊和酃县的山口市。现樟桥罗氏已蕃衍二十二世,即蓟公四十一世,镗公三十世,总人口2000余人,安仁县境人口达1000余人。
  樟桥罗氏秉承镗公之志,朴耕秀读,子孙振振。清代以前,入胶庠,游泮水,列成均,恩授郎官,代不乏人。民国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文大振,据不完全统计,镗公安仁裔孙现有初中文化的393人,高中、中专文化的160人,大专以上文化的30人,其本科8人,硕士研究生1人,科级以上国家干部8人。
  樟桥罗氏民国以前未单独修谱,均与茶陵大西门罗氏合修。1998年由罗勋典、罗仁典、罗福典等人发起纂修镗公房房谱,主纂罗勋典(字企贤),勋典自撰序。樟桥罗氏班辈排行与茶陵大西门罗氏同。
  诗句为:

众家源远,士美臣忠。敦典树洪范,崇高祖一经。遵绍谟烈显,积厚惟存心。


  (五)安仁县深塘崱──德政公系
  据1999年《深塘罗氏族谱>(六修)记载,深塘罗氏远祖罗崱,始迁祖罗德政。
  罗德政,字懋勋,行二郎,系崱公十四孙, 軿公九代裔。元至正十年(1350)生,明永乐十五年(1417)卒,官指挥使司副使,明洪武初由江西庐陵秀川(即吉水县阜田乡印岗村)徙楚南衡山之深塘上双江(时为衡山县辖,1957年划归安仁县辖)开基。衍子四,长曰忠可,次曰忠诚,三曰忠五,四曰忠六。忠可子道琳,衍熙景、熙晨(无传)、熙昂,熙量;忠诚,明永乐丙戊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其裔不知所之(六修《家谱纪实》云其无嗣。此前谱中资料无此说,并记载其有孙瑞山,瑞山衍子五、四子曰惠庆)。忠五子道环徙黑石田(今街东县辖)开基,衍三子,长思洪,开龙田房;次思聪,开黑田房;三思德,开平里(溪)房。罗荣桓元帅即思聪公十八代孙。忠六长子道殉徙荆花桥,衍三子熙伯、熙仲(才仲),居荆花桥大屋坪;熙季(才季),居荆花桥南塘。至清同治九年(1870)深塘罗氏三修族谱时,伯仲两派分不欲合,季公一派不忍终分,全房回归深塘罗氏,列为南塘房。忠六公次子道连衍子熙昆,由上双江析居深塘之菜塘。至此深塘罗氏派衍为景、昂、量、昆、季五房及黑田、平里(溪)诸房,派衍椒蕃,星罗棋布,后裔主要聚居于今安仁深塘、双江、长冲、潭湖、黑保冲、抬头渡、县城城关镇,以及街东南湾、荆花桥、黑石田、街阳酃湖洞等处,亦有迁居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县。现深塘罗氏已衍至二十六世,即朔公三十九世,骈公三十四世,总人口(黑田、平里诸房除夕卜)4476人,其中安境内4100余人。
  深塘罗氏自德政公肇基630年来,人文振振。清代以前,举童科,领乡荐,题雁塔,占鳌头,富贵福泽,代不乏人。其中官指挥使副使1人,进士1人,贡监廪秀、大学、国学生多不胜数,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兴教育,更是人才辈出。大学本科20人,研究生1人。(我去安仁调查时,只翻阅了《深塘罗氏族谱》第一卷,他们说全谱已寄通谱编委会一套。因时间有限,且说有人已写深塘罗氏的材料,所以第二卷以下我就不好再抄阅了,具体数字也就阙如)
  深塘罗氏共修谱6次。首修于清乾隆已卯年(1759),主修为罗珊峰、罗元峰、罗秀园,主纂罗齐载,衡山县知事曾文鹤,里人进士欧阳正焕为之序;续修于清道光元年(1821),主修为罗六圃、罗艺圃、罗澧南,主纂罗贤挟、罗伯润等,同里单人晏阳享为之序;三修于清同治九年(1870),主修为族之先贤(未具名),全体编纂执事撰序;四修于清光绪十二年(1906),主修为罗继汾,罗履清,主纂罗风姿,罗继位撰序;五修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主修罗继汾、罗震廷,主纂罗继汾、罗奋扇,十六世孙继汾(字玉堂)撰序;六修于1999年,主修罗宗德、罗森荣,主纂罗宗德。
  二十一世孙罗友梓撰序;深塘罗氏的字辈行为:

德忠道熙惠,正世尚声腾。齐家贤伯仲,继序嗣宗兴。
谟烈千秋绍,诗书万代传。一经隆作述,昌大永光前。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