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湖南
长沙罗氏源流概述
罗先骥 发布时间:2016-06-07
长沙市辖市区和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早在先秦至汉代,即有古罗县遗民后裔扩居本市,长沙之先秦远祖墓葬,汉代之罗宏、罗怀足以为证。但因历代战乱,仕宦或为谋生,已外迁殆尽,谱牒湮没而无从稽考矣。现居罗氏均系宋至清代时,由江西、广东及周边县邑迁入,仍有十余万人。
第一节 长沙、望城和市区罗氏
一、琥公支系
崱→达→皎→议→遵→軿→仇→绋→上达→维翰→沂→椅(涧谷)→默→在治→式金→汶→懋→琥(菊亭),茶陵人。明天顺八年甲申(1464)致仕後,卜居长沙府城通货门。其次妣郑氏所生之崟、銎、鉴、銮、蓥五子,除崟早逝外,皆随父定居长沙府城通货门。派衍长沙县之榔家坊、板仓、夏家冲、和湘阴之三台石等处。本支有进士三人,举人五人,贡生四人,制科一人,举荐授官者三人,以及府、县学庠生、增生授官者多人,衣冠文物萃为望族。
派行:汶益懋钰,明日(廷)烑其之。下派行为嘉靖帝所赠:众家源远,士美臣忠。惇典树洪范,崇高祖一经。遵绍谟烈显,积厚维存心。
二、友祥支系
江西庠生友祥,明天顺年间来长沙南门外杏花村,设私塾馆于王伏四家,数载後入赘其家而定居焉。初居大石桥,再居荣湾镇,派衍省城及麻子坝等地。子孙繁衍昌盛,科甲连绵。族中即有进士罗琦、罗象辰、罗良鉴、罗瑛、罗维垣等五人,举人、贡生未知其数,素称望族。其上源世系未详。
三、十文支系
十文公于延祐二年乙卯(1315)由浏邑秧田徙居长沙县五十五都即今大罗塅老屋坪。(今属长沙双江乡)元妣赵氏生思敬、思聪、思明,聪公徙居麻林桥,即今路口镇;敬、明二公后裔仍居双江罗代山笔村等处。四世万余公派衍果园镇九睦塅;万盛派衍高桥镇学士桥;万年派衍路口镇峡冲;万代派衍金井镇沙田,合族共约5000余人。其上源与诸谱不符,录此供参考:企生→菖→永秋→峣→希珑→予隆→茂→子林→万禄→俊→季德→国银→应元→明→奉文→智士→汉彦→中明→瑜宗为浏邑秧田罗氏始祖。瑜宗,字光奇,号璞斋,居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後唐同光二年甲申(924)官湖南永州令,因家浏邑秧田。生梁开平元年丁卯(907),七月初二日。卒端拱二年己丑(989)。其十七岁为永州令,显系穿凿,经查《永州府志》为官者亦无瑜宗其人。
派行:见秧田罗氏派行。
四、源一支系
湘阴谱载:清道光十六年进士源一,乃古罗城程鹏之后嗣,其先祖由湘阴苏溪塅迁入。
江西吉水秀川谱载有七人由吉水迁入潭州(长沙),是否失传或外迁,未祥。
五、天矜支系
崱公十二世孙,崱→达→皎→议→遵→元→涣→山甫→惠迪→绍祖→汝翼→天矜(必从),南宋中叶由吉水秀川徙居潭州。
六、文宝支系
崱公十三世孙,崱→达→皎→议→遵→仇→弇→世奇→珘→三登→九成→文宝,宋末由吉水秀川徙居潭州。
七、介宁支系
崱公十五世孙,崱→达→皎→议→遵→軿→谏→盛器→浩然→仕颖→昭先→才俊→大异→仲远→介宁,元末由吉水秀川徙居潭州。
八、师古支系
崱公十三世孙,崱→达→皎→议→遵→軿→绅→显之→天祐→谦→大明→三英→师古(济国),宋末由吉水梅砻徙居潭州。
九、玺公支系
崱公十四世孙,崱→达→皎→议→遵→轩→金→仕燮→无党→盛→仲彬→阅→崇节→玺公及其次子绮,元代后期由吉水澄溪徙居长沙。
十、廷良支系
琥公之孙廷良,字明经,号湘江,授吉府医官,明弘治丙戌(1496)二月初三日丑时生。妣杨氏→熠、介成,两房后裔居板仓、高山村、山田村、平江白家、罗卜洞等地,共约370余人。
派行:众家源远,士美臣忠。惇典树洪范,
崇高祖一经。遵绍谟烈显,积厚维存心。
十一、永昌支系
石林氏云:本支溯源于江西始祖永昌公,传至十二世名世,字克斋。明季由江西泰和徙居长沙,隶籍善化,住东乡石鼓牛,其时遭张、李之乱,后又遭吴三桂之乱,遂未叙谱,迨其曾祖兼四公,派定十六字,方才叙谱。十二世名世,字克斋;士俊,字玉叔官安任县教谕;立绅,字尚仁;文祥,字明瑞,郡庠生,貤封文林郎;十七世恒美,字兼四,行一,候选从九品。以子振楚贵,敕封文林郎,安徽太平府繁昌县知县,载善化县志。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三月初三日午时生,道光三年癸未(1823)酉时殁,葬长沙小吴门外鸭子铺董家嘴小名湴塘坑。妣王氏,子三:长振楚、次振源、三振声,其现况未详。
派行:名士有立文,恒振启嘉廷。敦……
十二、义忠支系
崱公→达→皎→议→珣→贞→爽→仕文→宗正→忠复→文立→彦礼→以安→仲明→舜南→义忠(君祥)。明初由江西吉水徙居天临街(今长沙市)
三、人物:九十三人,《湖南通志》载有八十四人,其中荐举为官者十九人,进士十二人,举人二十四人,贡生十九人,军功十人。
1、罗宏:西汉荐举交州部刺史。前任刺史皆以交州荒远,疏于巡察,郡吏因而任意贪污残害百姓。罗宏任刺史后,春行冬息,遍历诸郡,咨询疾苦。廉洁奉公,据实举报。贪残郡守多罢官请罪而去,未去者一时不敢贪残。—《湖南通志》、《广东通志》、《长沙市志》
2、罗怀:东汉荐举豫州梁国相(《元和姓纂》)。——《湖南通志》
3、罗弘信(836-898):唐代荐举将领。字德孚。曾祖秀,祖珍,父让,皆为魏州军校(辅助职军官)。籍魏州贵乡。善骑射,状貌雄伟,少即从军。历事魏博节度使。韩简、乐彦桢为裨将,主马牧。光启末年(887),魏博军乱,乐彦桢被杀,其子从训率军攻魏州。众推弘信为帅,击败从训。文德元年(888),僖宗诏加工部尚书衔(三品),出守节度留后。随后加检校尚书右仆射(从二品),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昭宗即位(889)后,加检校司空(授衔一品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宰相职之三品侍中、中书令共议国事),封豫章郡公(二品)。后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以一品太师衔任职三品侍中),临清王(从一品)。卒赠太师,追封北平王(从一品),谥庄肃。《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湖南通志》、《湖湘文化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註:弘信乃魏州贵乡人,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非长沙人也。
4、罗绍威(876-910):唐代荐举将领。字端己,弘信之子。文德元年(888),充天雄军节度副使,后累加官爵。光化元年戊午(898),继父为魏博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尉兼侍中(授一品太师衔兼三品侍中),封长沙王(从一品)。天复四年(904)进封邺王(一品),赐号“忠勤宣力致圣功臣”。后梁开平元年丁卯(907),以劝朱温代唐称帝有功,加拜太师(一品)兼中书令(三品),卒谥贞壮。绍威好学工书,聚书数万卷,开馆以延四方之士。江东罗隐工为诗,则厚币结之,通谱系昭穆。因以己所为诗为“偷江东集”。《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均有传。——《湖南通志》、《湖湘文化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5、罗廷规:名周干,绍威长子。五代后梁时荐举位至司农卿(从三品)。尚后梁太祖朱全忠(朱温)二女:一日安阳公主,早卒;又尚金华公主。周干卒,太祖诏金华公主出家为尼,居于宋州元静寺。《旧五代史》有记载。—《湖南通志》
6、罗周翰:字廷望,绍威次子。五代后梁将领,袭父位为魏博节度使。后梁乾化中(911-915)为杨师厚所逐,徙宣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一品太傅衔),长沙郡开国公(二品)加特进,驸马都尉。尚寿春公主。《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有记载。——《湖南通志》、《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7、罗周敬(906-937):字廷矩,绍威之子。五代后梁将领,十岁代兄周翰为宣义军节度使。不久改授许州节度使,继加检校(授衔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征授秘书监(从三品),检校司空(一品衔司空),驸马都尉,尚普安公主,随后为光禄卿(从三品)。后唐庄宗即位(923)后,历任左、右金吾大将军(从三品),明宗长兴时(930-933)入为左监门卫上将军(从三品),四迁诸卫上将军(从三品)。后晋天福二年丁酉(937)卒,赠太傅(一品)。《旧五代史》有传。—《湖南通志》、《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8、罗 绂:明代之制科举人材科。授安徽凤阳府经历(八品)。—《湖南通志》
9、罗士超:清道光元年制科由增生(府、县学增禀生员)举孝谦方正科。靖州学训导(从八品)。—《湖南通志》
10、罗源汉(1708-1782):字方城,号南川。清代学者。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进士,选庶吉士。时与同郡彭维新、桐城方苞任教习之事,常与二人讲论经术、时政,人谓其学问得彭氏之阔大,得方氏之精纯。随后授翰林院编修(七品),典试广西、浙江,视学广西、直隶、顺天,后登工部尚书(从一品)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至四十五年庚子(1780),仕兵部左侍郎(二品)、左副都御史(三品)。在朝五十余年,恭谨端恪,持心清正,崇实黜华,朝野推重。诗文雍容庄雅,工书法,苍古道劲,卓然成家。卒年七十五,祀乡贤。——《湖南通志》、《湖湘文化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11、罗源浩:清乾隆元年丙辰(1736)进士。历任吏部主事(六品)、员外郎(从五品)、郎中(五品),山东道监察御史(从五品),乡试同考官,分巡浙江金衢严道、宁绍台道。署(代理)浙江布政使(从二品),云南督粮道(四品),署云南布政使、按察使(三品),鸿胪寺卿(四品)。—《湖南通志》
12、罗家得:清乾隆七年进士。甘肃两当县、漳县知县(七品)。—《湖南通志》
13、罗国章:清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沅州府学教授(七品)。—《湖南通志》
14、罗万选:清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国子监助教(从七品)。—《湖南通志》
15、罗琦:字麓西。幼孤,贫苦力学。清嘉庆六年辛酉(1801)进士。授内阁中书(从七品),出为太湖同知(从六品),迁镇江知府(从四品),调苏州,擢淮海兵备道(四品)。性诚厚清慎,自持而务,为地方兴利除害,总督陶澍、林则徐皆推重之。解组归,主城南书院,维持风教,以世道人心为己任,学者多景仰之。—《湖南通志》
16、罗 瑛(1789-1821):亦名英,字石友,又字仲昭。清嘉庆二十二年dinchou丁丑(11817)进士,选庶吉士(翰林)。尝主石鼓书院,多所造就。工诗文及各体书,有《古支存稿》。为人笃教友,性尤和易,与物无竞,然不可与非义于。父忧,服阕赴都,以疾卒于道。——《湖南通志》、《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17、罗源一:字沁吾。清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进士。以知县发浙江。乞假省父,父诫之曰:吾幸康强,衣食粗足,若好为官,当恤民隐,勿余辱也。源一奉命惟谨。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分校(考查)浙江乡试,有夤缘一荐,许馈重金者,峻拒之。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署临安县事,清积牍三百有奇。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补泰顺县,以亲老难迎养,呈请改教,任辰州府学教授(七品)。源一内行尤笃,未任时,与两兄析产,负债三千余金,请独任之。兄持不可,再三请,卒如其志。—《湖南通志》
18、罗象辰:清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进士。山东乾城县知县。—《湖南通志》
19、罗维垣:清光绪十六年丙申(1836)进士。——《湖湘文化大辞典》
20、罗良鉴:清光绪二十九年己酉(1849)经济特科进士。—《湖湘文化大辞典》
下列21-52,54-62,64-88录自《湖南通志》
21、罗 超:清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武进士。
22、罗楚材: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举人。
23、罗源渭:清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举人。广东盐大使(八品)。
24、罗裕远: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举人。贵州独山州知州(从五品)。
25、罗开文:清嘉庆九年甲子(1804)举人。恩赐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26、罗昌鹏: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举人。 27、罗教纯:清道光十九年举人。
28、罗洪宾: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举人。安乡县学教谕(八品)。宁乡谱记为该县应隆三十世孙。
29、罗 沄:清道光二十六年举人。 30、罗本荣:清道光二十九年举人。
31、罗联甲:清咸丰元年辛亥(1851)举人。拣选知县,署桂阳县、蓝山县学教谕。
32、罗 澍:清咸丰七年丁巳(1857)举人。恩赐翰林院检讨。
33、罗臣鹄:清咸丰七丁巳(1857)年举人。邵阳县学教谕。
34、罗载昌: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举人。 35、罗 寅:清同治元年举人。
36、罗祥麟: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举人。 37、罗国瑞: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举人。
38、罗瀛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举人。 39、罗昇藻:清光绪五年举人。
40、罗大中:清乾隆九年甲子(1744)武举人。
41、罗发元: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武举人。卫守备(五品)。
42、罗楚士:清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武举人。常德把总(七品),洞庭协千总(六品)。
43、罗 魁:清嘉庆三年戊午(1798)武举人。 44、罗元吉:清嘉庆五年庚申(1800)武举人。
45、罗绍纶: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武举人。 46、罗廷祝:明贡生。
47、罗朝相:明贡生。训导(从九品)。
48、罗邦儒:明贡生。贵州普定卫学教授
49、罗惟普:明贡生。县丞(八品)。 50、罗荣祖:明贡生。
51、罗宗颜:明贡生。广东翁源县知县。 52、罗应生:明贡生。
53、罗 黻:号衡岳。明贡生。授凤阳府检校(九品),崇祯七年(1634)擢升安徽天长知县。
54、罗大伦:清贡生。 55、罗有望:清贡生。直隶州州判(从七品)。
56、罗士昉:清贡生。 57、罗万怀:清贡生。
58、罗临远:清乾隆五十五年贡生,通道县学教谕。
59、罗于绅:清贡生。 60、罗世谷:清贡生。 61、罗德曙:清贡生。
62、罗世泰:字绳武。清诸生,赠一品阶。家贫好学,父早丧,母寿至九十,事之谨,兄弟友爱无间言。置祠田立家训,里中无行者,畏世泰知也。岁荒倡义助赈,筑三药堂,教授生徒。子源汉、源浩、源渭、源江,皆贵显。
63、罗鉴龟(1762-1828):字鹤龄。诸生。专心用力于诗、古文词。为人正直,乡邻有争执,常为判断是非曲直。有《思贻堂文稿》。—《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64、罗麓森:清荐举花翎布政使衔(从二品)江苏候补道(四品)。
65、罗广煦:清荐举蓝翎同知衔(从六品)江西知县。
66、罗肇远:清荐举广州府同知(五品)。
67、罗□远:清荐举江苏淮南盐运监掣同知(五品)。
68、罗振楚:清荐举安徽繁昌知县。
69、罗臣鵔:清荐举蓝翎同知衔知县,赠太常寺卿(三品)。
70、罗庆藩:清附生(生员)。荐举花翎三品顶戴安徽知府(从四品)。
71、罗金寿:清荐举盐运使同知衔(从四品)湖北同知(五品)。
72、罗觐光:清荐举四川知州(从五品)。
73、罗振鹭:清荐举四川知州。
74、罗振谦:清荐举五品衔浙江通判。
75、罗振楷:清荐举花翎盐课提举衔(从五品)安徽望江、繁昌知县。
76、罗教忠:清附生。荐举盐课提举衔四川忠州知州。
77、罗振□:清附生。荐举同知衔(从六品)知县。
78、罗 泽:清副贡生。荐举福建知县。
79、罗进春:清花翎提督衔(从一品)总兵(二品)。
80、罗时富:清花翎提督衔总兵。 81、罗有升:清花翎总兵。
82、罗荣贵:清花翎副将(从二品)。 83、罗松龄:清花翎参将(三品)。
84、罗顺德:清花翎参将。 85、罗濂溪:清花翎副将衔参将。
86、罗近秋:清参将衔花翎游击(从三品),卒赠副将,谥威烈,祀京师“昭忠祠”。
87、罗锡臣:清花翎署辰州营游击。 、罗名山:清花翎游击。
89、罗彦珩:清女诗人,张廷珂妻。善为诗,著有《漱云山房诗草》行于世。——《清朝女诗人》
90、罗淑芳:清女诗人,字佩兰,号芸阁,贡生罗万怀之女,李人参之妻。长于诗,著有《效颦草》行于世。—《清朝女诗人》
91、罗 杰(1866-?):原名寿昌。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任长沙立远师范学堂监督。民国元年壬子(1912)与人在长沙创办群治法政专门学校,任校长。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改为大学,仍为校长。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在上海设立分校,兼任校长。—《湖湘文化大辞典》
92、罗贤达(1905-1954):字建三,民国将领。先后毕业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训练团党政研究班和陆军大学将官班。历任陆军第十四师连长、营长、团附,第十一师营长、团长、师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诸役。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升任第六十七师师长。1948年任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被授予少将军衔。一九四九年任第六十六军军长,同年在湖北被人民解放所俘虏。—《民国人物大辞典》、《湖湘文化大辞典》
93、罗昭汶(1914-?):号作民。民国将领。先后毕业于青岛海军学校、陆军机械化学校、中央海军训练团。历任国防大学教官、副厂长、舰队指挥部上校副参谋长。一九六三年任海军第二造船厂厂长,后任参谋总部第四参谋长室少将助理次长。—《民国人物大辞典》。
第二节 浏阳罗氏
族谱载罗氏基祖七十二人,繁衍5.0000余人,为该市巨族。主要在明清时(大都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广东和江西移民而入之崱公和仪贞之后嗣。
一、跃龙荣松支系
崱公十八世孙,崱→达→皎→议→珣→逢→龚→仕迁→子文→元奎→宗鲁→思立→应炽→志学→用大→志云→祥→荣松,明洪武后期至建文年间(1380-1402)由江西吉水谷村徙居西乡跃龙之龙岗。派衍4.200余人。秀川谱之同祖(志云)堂兄罗绮生于元至正丁酉(1357),秀川谱之同祖(志云)堂兄罗绮之子罗坚生于明洪武癸亥(1383)。因而荣松显非族谱之所谓南宋宝祐六年(1258)迁入也。
派行:荣玉彦再万,添友单国大。尚朝中单士,源枝炤起铭。仁孝承先泽,诗书裕厚坤。才华湘岳显,勋业晋唐存。若要富贵人,先发科甲荣。朝思恩科仕,国泰永昌清。盛德光前代,家猷启后坤。祥麟周献瑞,丹凤舜仪廷。气毓山川气,贤开礼义门。才华当世显,教育百年兴。
二、凤凰岗子让支系
崱公八世孙,崱→超→皜→廷拔→选元→承贤→成清→永松,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由江西吉水熂下徙居江西万载潭溪,今潭埠镇罗家塅。其三子悠长分居乌石塘,今池溪村。永松→悠长→唐四郎→舜五郎→敬存→琛二→子云→震江、震通徙宜春陶家坊;永松次子伯二郎徙宜春盘田;永松三子伯三郎→唐五郎→舜十郎→敬斋(齐)→琛八→子让徙浏阳凤凰岗,明永乐年间(1403-1424)再由万载乌石塘徙居浏阳东乡凤凰岗。长子震标分居梨树坳,次子震洁仍居小河凤凰岗,两房共派衍930余人;季子震崧分居化龙桥头,派衍榴花村化龙桥头大屋等三个自然村约1000人,三口乡400人,古港仙洲村300人,浏北秧田500人,浏南金刚100人,江西萍乡乌石200人,岳阳城陵矶10人,永和镇300人 ,外迁贵州、西安各一支,其现况失考。(本支人数系自报,与浏阳资料1800人相去甚远)。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罗章龙,乃震崧之后也。 秀川谱载崱公生于唐懿宗时(859-873),其八世孙徽公生于宋皇祐五年癸巳(1053)二十七年左右一代。而崱公至永松长达四十五年左右一代,永松至子让三十三—三十四年一代,其间疑有缺代焉。
派行:琛子震成素,仁能理贵欣。先腾之志化,万象显英贤。上世泰阶平,兴国新运隆。旂常标峻烈,彝鼎纪鸿勋。孝友祯祥集,慈和善庆呈。良才扬族德,树立振家声。
三、丰裕庚寿支系
崱公十三世孙,崱→达→皎→议→遵→元→先→徽→安世→绍→侃→克明→庚寿字长行,宋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正月初一日子时生。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1308)挚家属,由江西吉安府庐陵,徙居北乡洞阳塅大路边雷公塘,号称“丰裕八户罗氏”。后嗣分居丰裕山、永安镇龙炳村、长沙县太阳滩、丰裕师塘村等地,共约1200余人。 秀川谱载庚寿之五世祖安世生于宋熙宁六年癸丑(1073)。而族谱载庚寿生于宋景炎二年丁丑(1277),元至大元年戊申(1308)徙居浏阳,五十余年一代,有悖常理。其族谱只知庚寿之父名克明,而对其上源则茫然不知,笔者经查阅秀川谱,始得其知其上源,然未知确否,待考。
派行:庚麟镇大纲,德至宗有章。玉添养兴再,定懋启贤良。淳(纯)材煇楚国,世业振清湘。孝友承先泽,声名耀远光。逢时安富贵,达道重甲邦。志学心怀广,铭功美善彰。崇儒知本立,敬教永书香。
四、大农玉普支系
崱公七世孙,崱→达→皎→诩→仲开→以顺→秋翁,其十二世孙熙纪,元末明初由江西吉水柘岗徙居湖南石门,后居慈利靖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其子玉普(倚清),又复由慈利徙居浏阳东乡大农,现其后裔居南乡花桥。派衍1548余人。
派行: 倚兰朝惠九,伯汉福荣仲。有显琼英珑,凤鹤麟呈彩。
孝友遵宗重。经书启佑良,文华申俊仪,继述义荣光。
五、东乡昭远•瑛公支系
元良→隁→十郎→念七郎→万(明亮)→世(昭远)→友亮→俊堂→铭→瑛→廷厚→升→统经→发显→本政→春色→奇绵→世初之子廷瑜、廷埔,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广东兴宁徙居浏阳东乡,廷瑜居毛家山;廷埔居岑溪磉;派衍178人。 广东谱之崱→达→皎→议→遵→元→金→涣→元良→隁→十郎→念七郎→万(明亮)→吉(亮远)、世(昭远)、则(英远)世系,其元良之上源,迥异于秀川谱之崱→达→皎→议→遵→元→涣,和→达→皎→议→遵→轩→金。而秀川谱之元→週→仕光→五十五郎→十郎→念十郎世系,因外迁或失传,其下未载世系,吉水、吉安等地亦无其后嗣。广东谱则载:元良之祖籍乃江西吉水潼水乡,因世乱其子罗隁徙居湖北宜城,十郎又徙居福建宁化石壁村,传至亮远、昭远、英远兄弟,在元代再徙广东。故元良和万公之上源可能是崱→达→皎→议→遵→元→週→仕光(元良)→五十五郎(隁)→十郎→念十郎(念七郎)→万公世系,念十郎和念七郎可能是笔误。确否?仍须考证,亦不能排除托名之嫌。
六、东乡昭远•璋公支系
昭远→友亮→俊堂→铭→璋→廷缙→元泰→鸿源→名怀→拔锦→汤和→泽施→法显→口清→龙石→大亮→明山→海宁、国祥兄弟,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海宁居小河乡潭湾;国祥居小河乡火厂;派衍90余人。 兴宁谱未详廷缙后嗣。
七、东乡昭远•珮公支系
昭远→友亮→俊堂→铭→珮→廷凤→元辰→鸿汉→铭献→仲隆→映波→文辉→开达→银文→世思→文俊→君贵,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大桥堡上大潭。派衍100余人。
兴宁谱廷凤乃珮公而非琏公之子,未祥其后嗣。
八、东乡昭远•瑞公支系
1、昭远→友亮→俊堂→铭→瑞→廷经→元觉→鸿音→铭监→云楷→集善→千一→绅→新梅→蕴玉→似坤→茂贵→祝先、启光兄弟,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祝先(秉光)居小河乡井冲;启光则定居小河乡石马;派衍70余人。
2、集善→千二→缙→新柏→懋福→宪英→光威→均玉(秉玉),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江西万载白水罗家桥,再迁浏阳,派衍50余人。 廷经后裔迥异于兴宁谱。
九、东乡昭远•环公支系
1、昭远→友亮→俊堂→铭→环→廷绍→元隆→鸿寿→凡→念六→燕山→百二郎→千二郎→万山→均一→维用→士谟→德广(秉广),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凤凰岗罗家湾。派衍140余人。 廷绍后裔迥异于兴宁谱。
2、环→廷缨→日隆→祖先→琼→尚质→公宏→万乘→以金→荣耀→鸣吟→宪日(茂杰),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版贝横冲。派衍180余人。
3、尚质→公清→叔其→以富→之中→懋法→宪德→光龙→秉弘、秉礼兄弟,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詹家岭。派衍100余人。
4、琼→尚忠→公口→万贯→沂→荣焕→耀奎→懋辉,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版贝东冲白门楼。派衍60余人。 族谱载珹公有子廷荫,兴宁谱则无,而环公有子廷缨。荫与缨谐音,应是环公子廷缨,其后嗣未详。
十、东乡昭远、珹公支系
1、昭远→友亮→俊堂→铭→珹→廷哲→元英→恩→义→清逸→尚智→万口→文表,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版贝泥坞。派衍180余人。 廷哲至文表有缺代;兴宁谱廷哲后嗣未详。
2、元英→成迪→保→宗禄→遂→忠学→一诚→隆山→懋宁,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版贝东冲三塘。派衍40余人。
十一、西乡昭远•瑺公支系
昭远→友亮→俊堂→铭→瑺→九清→韶德→光裕→赞明→仲兴→开伸→文迁→光荣→国明→复吾→宪祯,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西乡牙祭山。派衍270余人。 瑺公之子迥异于兴宁谱之廷一、廷二、廷三,其后嗣未详。
十二、其他昭远支系
清康熙年间尚有上源世系未祥九人由广东、江西徙居浏阳:
1、秉瑶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石湾拓上。派衍15人。
2、兆禄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大桥村石咀头,裔居南乡双冲。派衍340余人。 3、兆祯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大桥村石咀头。派衍200余人。
派行:贤能光景秀,兰桂楚山春。传家惟忠孝,湘水庆祥麟。
4、兆吉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白沙上坪。
5、起美由广东兴宁谢田村徙居西乡龙潭湾易田塅。派衍170余人。
6、永裕由广东长乐(五华)徙居西乡柳家冲。派衍650余人。
7、喜捷由广东嘉应州(梅县)徙居江西上犹,再徙西乡石□冲。派衍930余人。
8、云光(维仁)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黄泥坳,再定居小河乡田心。派衍100余人。
9、腾旺由广东徙居醴陵黄絲坑,再徙浏阳。派衍80余人。
十三、东乡英远•李孙支系
英远→卿→荫→元善→洪进→铭→銄→仲瑀→才胜→李孙→福德→应保→生→日进→大道→祖绪→永佑→秉德居茶林; 祖绪→永祈→秉华居珠琳冲; 祖绪→永祚→秉红居茶林莲塘;祖绪→永裕→秉炳居西溪; 应保→宽→日红→大高→祖缨→永宁→秉昌(九昌)居珠琳湾;以上数支,皆于清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由广东龙川徙居东乡张坊镇。共派衍1330余人。
十四、东乡英远•友全支系
1、英远→卿→荫→元善→洪进→铭銄→仲瑀→才胜→有全→福缘→应斌→显→日谅→大魁之曾孙秉柱、秉樑、秉栋,清康熙年间,由广东龙川徙居东乡珠琳高坪角西湖。派衍100余人。
2、有全→福孙→应兰→才→日仰→有台之曾孙秉高;日仰→有兴之曾孙秉州、秉仰;均于清康熙年间由广东龙川徙居东乡。分别居珠琳高坪石浒;禹门角冲;和人溪乡突石。 龙川谱载:大魁有嗣孙起观、如瑛、元从徙居浏阳;有台徙居湖广;有兴嗣孙杨生、元从徙居张坊禹门村。是否即上述秉柱等人,未详。
十五、东乡英远支系
英远→卿→荫→元善→洪进→铭銄→仲瑀→才胜→赫恕→福进→应聪→鸣→日高→大才→祖莺→重辉→秉儒(秉辉)居人溪乡雁光洞; 祖莺→重口→秉馀居浒金坑百丈磉; 福进→应隆→粤→日和→大逊→祖黉→重福→秉义居张坊镇小田冲; 日和→大进→祖怀→重诰→秉祯(九祯)居杨梅垅;以上各支皆于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由广东龙川徙居东乡;共派衍190余人。
十六、其他英远支系:清康熙年间亦有上源世系未祥四人,由龙川徙居浏阳。1、九锡于康熙十九年(1680)徙居东乡上柱岭。派衍1690余人。
2、元明徙居东乡大桥村西岭下。派衍20余人。
3、启生徙居东乡白茅潭。派衍30余人。
4、秉义徙居东乡西溪小磉冲。派衍数人。
龙川谱载:赫恕→福进→应隆→粤→日和→大逊→祖赞→重绪,和大逊→祖广→重任徙居浏阳东乡。则九锡可能即是重绪或重任之子也。另有元善→洪进→铭亮→玑→仲兰→吉→玉林→□□→万广→抗公之后徙居浏阳,是否失传或外徙,未详。
十七、沔江清山支系
清山字敬简,元至治三年癸亥(1323)生。至正元年辛巳(1341)自江西吉水县上罗坊,徙居浏阳沔江。配妻吴氏,生溪秀→得叟、祥叟、尧叟三子,派分三大房,裔居沔江一线4000余人;三口马家洲1500余人;散居东门乡、江西铜鼓等地400余人。其上源世系为:珠系徽公→达→文煜→定辉→季华→令福→巽→瑭→文通→铿→绥→企生→昌→永秋→尧→希龙→子龙→莲→必远→材→万祚→季健→鐘→国伯→旺→凤松→仁仕→颖,字白轩号景齐,仕唐官朝议大夫,清徽殿学士,奉敕封豫章郡公,食邑3000户。配妻严氏,生子五:中颜、中曾、中孔→中思→中孟。孔公字尼山→进兴→常福→庭应字吉祥,居吉安上罗坊→朝虎→忠→演山、清山。此谱之颖公与柏林罗颖,似是而非,故详细列明其官阶及上下源流,以备辨析。所列世系源流,亦与各谱迥异,照录于此,供参考。
派行:山溪叟顺,梦正允明。伏秉章天忠,朝国世成宗。
续派:赋性本维良,昭融振纪纲。完仁希上达,玉瑞兆麟祥。
五修续派:英才修善德,立志建家邦。恭慎勤心学,芳名永远扬。
十八、仪贞•思德•永成支系
永芳→程远→……→镶→富晏→有庆→迪→承文→仁→廷献(诰)→仪贞(实)→景新→仕伦→元杰→子建→仲太→谋→俊(希贤)→仲权→乐庆→思德→盛贸→应选→万三郎→五七郎→伯四郎→庚辛→景康→文宗→浩贵→宣口郎之七世孙永成,清康熙年间由广东长乐(五华)徙居西乡;其子分居西坑冲、鄱官冲。派衍240余人。 湘阴谱载:仪贞乃古罗城永芳公长子程远之后,实非江西谱之珠公三十二世、遵生十六世孙,予以订正。广东长乐谱记:景康始由福建上杭徙居长乐,因而族谱永成上源世系有误。
十九、仪贞•洪德大三支系
仪贞三十二世孙,永芳→程远→……→仪贞→景新→仕伦→元杰→子建→仲太→谋→俊→仲权→荣庆→思衍→奉初→昌龄→尚崇→洪德→大三→宁(小七)→承宪→季通→德成→文政之嗣孙会先等五人,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浏阳。会先居东乡白茅潭;会万居东乡冯家庄;荣先居南乡摇钱冲上佛山;俊仕居东乡树山坳;俊哲居东乡马家坳。共派衍80余人。 族谱之大三下源迥异于兴宁谱。
派行:先德毓祥,万世荣昌。诗书仕禄缵述馨香。
二十、仪贞•洪德大五支系
洪德→大五之十二世孙秉琇,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徙居东乡沙溪漕。其孙克明分居版贝杨梅岭;克珍仍居沙溪漕。派衍170余人。 族谱载秉琇由广东梅县徙居浏阳。而广东谱之大五系从福建宁化徙居广东大埔,无后嗣徙居梅县,小六则徙居梅县。但族谱之大五世系迥异于大埔之大五和梅县之小六世系,故其所载大五世系深有疑义焉。
廿一、仪贞、洪德小六支系
仪贞二十七世孙,洪德→小六→伯五→迁伯→应明→惟敬→璋→铎→光溪→福祥→兴魁→克龙→廷瞻,清康熙年间由广东梅县徙居东乡版贝。派衍890余人。
廿二、仪贞•洪德伯七支系
仪贞三十世孙,洪德→伯七→德秀→均美→胜受→璇→渭→仲虺→殊雍→凤→春先→日炜→大纶→彩荣→福全字捷联之子万通、万达。彩荣携通、达兄弟母子,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鹤形老屋,徙居浏东枫梓冲,居住三载,复徙十都蒋埠江金钱冲里业,后又迁十四都关口立家。万通居关口;万达派衍蒋埠江、山西岭、板冲。共派衍160余人。
派行:捷万佳朝兆,元廷景德淳。枝涵湘水润,叶茂楚山春。
缘字萦丹诏,朱衣映紫宸。箕裘绵沛泽,浩轴益绿纶。
廿三、仪贞•洪德小九支系
1、仪贞三十一世孙,洪德→小九→新翰→汉东→应午→文立→祖贤→维→勖→裾→文绮→汝举→克木→积业→端义→超→运魁,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东乡,派衍西乡戴家冲夏家田、南乡澄潭江。90余人。
2、仪贞二十七世孙,维→昂→裴→庭口→应经→茂德,清顺治年间(1644-1661)由广东潮州府城徙居西乡山枣岭。派衍90余人。 兴宁谱载:昂公生表、裘、裴、装四子;表生庭玺,裘生庭玉,装生庭璧,裴后外迁未详。故族谱之昂→聚→存耀乃昂→裴→庭口之误也。
3、仪贞三十世孙,洪德→小九→升翰→汉寅→秀山→孟初→纶→涣→崇松→敦→万锦→受田→玉龙→升荣→瑞生→德庄,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徙居南乡石牛园。派衍190余人。
派行:(洪德房派)先德毓祥,万世荣昌。祚封匡正,原本荆襄。彦邦衍庆,东粤传扬。敬宗念祖,华国文章。支分江楚,代笔书香。
廿四、仪贞•洪湖•大兴支系
仪贞二十六世孙,仪贞→景新→仕伦→元杰→子建→仲太→谋→俊→仲权→荣庆→思衍→奉初→昌龄→尚立→洪湖→志广→季善→仲森→龟山→尚德→延理→祖全→百台→仕秀→元标→大兴,清康熙年间由广东梅县徙居浏阳双江口。派衍150余人。 族谱所载世系为:洪湖→志广→季善→仲森→龟山→上德→廷珠→祖全→百台→仕秀→元标→大兴,清康熙年间由兴宁徙居浏阳。而梅县谱载:洪湖于明正统二年(1437)因避乱由福建上杭徙居梅县,无后嗣徙居兴宁;延理只生双全一子,而无祖全;双全生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生三台、程台、丹台、桂台4子,而无百台;其大字孙辈三十九人中亦无大兴之名。然而尚德生延珠、延理二子,延理之后未详。则大兴可能是延理之后,即延理→祖全→百台→任秀→元标→大兴世系,确否,尚须查证。
廿五、其他企生支系
1、清甫支系:企生•智慧嗣孙清甫,明洪武初年由江西新建徙居东乡溪江罗家冲。派衍890余人。上源世系未详。
2、凤先支系:企生•智亮嗣孙凤先,派名亨先号思齐,清康熙年间由江西万载徙居东乡达浒厚田岗。派衍30余人。上源世系未详。
3、升伯支系:企生•梦辉嗣孙升伯,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江西丰城衙背街徙居北乡秧田大江背罗家垅。派衍3550余人。上源世系未详。
4、文标支系:企生嗣孙文标,清康熙年间由江西南昌徙居东乡溪江大源塅。派衍320余人。又云是昭远后嗣,由福建长汀迁入。未详其上源世系,无从查证。
廿六、其他支系
秉魁和宪桐于清康熙年间由广东梅县徙居东乡。分别定居栗田詹家岭和版贝东冲楼下。派衍60余人。未祥其上源世系。 族谱载秉魁和宪桐乃遵生→昊→智友→温中之嗣孙。而梅县罗氏乃洪湖、洪德、昭远、英远、亮远之后,是否温中嗣孙。尚待考证。
廿七、秀景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江西吉水大源塅徙居东乡福田桥。派衍1600余人。 族谱载秀景乃珠公五十三世、企生三十七世孙。但其上源世系混淆紊乱,迥异于江西企生世系诸谱,显系杜撰也。
以上凡未列派行者,大都使用江西老派。其世系源流,因是浏阳罗氏所提供,故不便做任何增删,然亦多错讹。
廿八、瑜宗支系
珠公三十六世、企生二十世孙瑜宗字光奇,生後梁开平元年丁卯,(907)后唐同光二年甲申(924)由江西丰城徙居北乡秧田段树林。除分居长沙者外,后裔分居浏阳社港墈头、沙市山上、柏岩桥头等处,派衍5240余人。瑜宗第十三代孙景茂,居沙市罗福村,因其行为不端,故为秧田罗氏所不容。现有人口7000余人,分居罗福村、山田村、淳口、高田、赤马、乌龙等地。裔孙十文,迁居长沙县双江乡罗代。瑜宗上源世系迥异于江西谱:珠→居厚→悉→臣恭→谏→徵→达→玖华→定耀→季桦→阶→令福→巽→澄→文通→铿→绥→企生→昌→永秋→峣→希龙→子陈→茂→必远→林→万禄→俊→季德→国银→应元→明→凤文→智仕→汉彦→中明→瑜宗。列此供参考。
派行:福 房:景继志成,玉文显胜。再昌朝达,荣华富贵。
禄房 朝 改 显 即可。
福禄房:开建洪家法,芳辉奕世承。及时宣道学,振起士常兴。
荣 房:大吉星辉,邦映国崇。奇尚朝永,德万发纯。熙志传登本,敦伦奕世承。及时宣道学,振起士常兴。
合族联派:湘江源水会长流,代有英才从溯游。著作典型垂历史,留贻令绪耀环。
二十九、岁八支系
天佑→彦瓌→珫→延→廷珍→符老→承忠→汝贵→端烈→起贞→奉恒→展清→仲默字宏信号阁功,宋末元初,避兵燹徙居武陵大龙馹驼泉乡铜鼓村之检家坪,配妻方氏→道潘、道瑜、道琳→绍维→岁八字权椿,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生。公由常德武陵迁浏阳北盛潘汤村开派,人称都统罗氏。现裔居潘汤约6000余人。道琳次子绍威居浏西耀龙市,派衍8000人,道琳三子绍清徙居宁乡。 《宋史•罗彦瓌传》“罗全德,彦瓌父,并州(山西)太原人,后晋泌州刺史。”其先祖系北魏时(386-534)鲜卑族人改姓之罗氏。彦瓌因“陈桥兵变”有功,宋太祖赵匡胤“龙袍加身”之开国元勋,官至节度使(从二品)。江西谱则称全德号天佑,珠公三十三世、企生十七世孙,仪和之子,经商于冀州(应是并州)乐平县(今山西昔阳县),实乃荒谬。又云彦瓌之孙延(德寿)于宋咸平时(998-1003)由山西徙居江西泰和仁寿乡中团;传至奉恒,致仕后又定居吉水。《四库全书》文集中亦有彦瓌后裔徙居江西泰和之著述。则其后裔徙居江西泰和则非杜撰也。北宋末年南迁广东南雄珠玑巷之罗贵号琴轩一大支,亦认彦瑰(其事迹与彦瓌同,此“瑰”想是笔误)然而《广东通志》及《南雄府志》均无记载,显系攀附权贵。都统谱所载源流,系该族远贻讳楙森者,在任桂东县知事时,抄录大成谱二成。
广州版《中华罗氏通谱》称:仲默先后任桃源和耒阳知县(两县志均无记载),解官后留居耒阳。元至大时(1308-1311)徙居桂东流源乡侃大村,为侃大罗氏始祖。笔者一九九七年阳月初十日,走访桂东西门罗氏得知,展清长子仲点生南宋淳祐五年乙巳(1245),配妻巫氏生宣实,宋末兵燹,率子均衡,由吉水徙居桂东城西,现其后裔居桂东黄洞羊社2000人,清泉下丹1000余人,城关200人,四都2000人。并无仲默迁桂东之记载。仲默字宏信,号阁公,为迁湖南武陵铜鼓之祖,而非侃大之祖也。
有外迁湖南沅江、长沙市、湖北金城垸等地者,现状不明。
派行:原派 志添思有大,兴朝应复后。祖德芳声远,宗传定永茂。
续派 承平开道学,作育启贤良。家庆常和顺,文名益显扬。
三十、浏阳通判罗氏
始祖振公,洪德十五子小六,讳振,字璇,别号梅溪,原居福建连城县瓜田里。元朝至大间(1308——1311),仕广东潮州通判。后因乱与弟伯七议居嘉州松口溪都下寨油房后(亦有称下寨刘皇庙者)配万安古氏,生子伯五;伯五生迁伯;迁伯传兴贤、兴隆;兴隆,字文星,生于元至治2年,徙居湖南零陵陈家漯,生子应明;应明生惟政、惟敬;惟政举进士,生英、俊、贤、能;惟敬登贡,生玫、琼、璋、珪;璋生铎;九传祖缘,生福祥、福佑;十三传祥公后裔廷瞻、廷选、廷云、廷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廷瞻、廷选二公因地狭人稠而自广东迁湘,择居浏阳县东乡下四都之版贝,开户立籍五十三都三甲,册名罗钟贵;廷云、廷弼二公亦同时迁居浏阳县东乡下四都之沙江。子孙昌盛,支分达浒、泥乌、黄泥道、沙江、版贝、零陵陈家漯,江华岭东大冲源、小九源,亦有远徙广西富川钱山岭者。其现况失详。号称通判罗氏。咸丰十年(1860)始修族谱,光绪二十五年(1899)续修。
祥裔派语:廷臣瑞生常,文章华国光,兴仁开永世,余庆启家堂,
崇道荣先后,存心显善良,兰馨联桂馥,远代益隆昌。
佑裔派语:廷臣瑞生大,九有应声名,礼义承前德,忠贞耀祖情,
本丰培可盛,流广集恒清,守正规模立,时雍景象明。
公派:朝尊元佐,位待英贤,纯儒端品,敬睦宜全,修和济美,
教养引年,腾蛟起凤,春诵夏弦,惟勤克俭,继述相传。
卅一、人物:三十人,一至二十人录自《湖南通志》,其中进士一人,举人八人,贡生二人,荐举一人,军功四人,孝、勇各二人,义一人。
1、罗重熙:清同治二年进士。同知衔(五品)陕西长武县知县。
2、罗时安:明成化十三年举人。
3、罗太和:清乾隆十八年武举人。兵部差官。
4、罗成章:清乾隆十八年武举人。盐运司千总(从六品)。
5、罗成魁:清乾隆二十五年武举人。 6、罗成功:清乾隆三十三年武举人。
7、罗发甲:清乾隆六十年武举人。 8、罗太平:清嘉庆二十一年武举人。
9、罗鸿逵:清咸丰八年武举人。 10、罗维:明贡生。甘肃成县主簿(九品)。
11、罗堃:清贡生。
12、罗佐清:清荐举同知衔知县,代理浙江富阳知县(七品)。
13、罗有亮:清花翎总兵(二品)。 14、罗世崙:清花翎总兵。
15、罗起仪:清花翎总兵衔副将。 16、罗青山:清花翎副将(从二品)。
17、罗炤广:性孝谨,母瞽目,扶之行梳洗涤,腧垢惟恐不及。每采薪鬻于市,易甘旨辄返。夜伴宿,闻声即起。后母殁,炤广亦卒。
18、罗赋斌:少孤,母改适,家贫为人佣。既而母病瘫痪,赋斌就养之。凡饥食栉沐綦屦厕牏诸琐委,皆躬服役。偶出樵采或取鱼供养,不逾时即返。母患风痒,夜必燂汤沃之。寝则仰搔,熟睡乃已,醒复搔之。闲母门外纵观时物,以博欢心。如是者十余年,母殁尽哀,称贷营葬,寻亦卒。
19、罗启臣:康熙中,滇贼(吴三桂)掠县,遗婴载路,启臣收育之,全活甚众。邻邑熊泽保,幼掠于他盗,鬻为启臣奴。泽保故定婚于王氏女,已笄,王欲求泽保归之。迹至浏,廉知泽保所在,以闻于官,令其断赎。启臣慨然焚其券,予以田而遗之,时人义焉。
20、罗源林、罗承浩:于贼窜西乡时,率团勇迎,拿擒一贼,杀之。众贼至,遇害。
21、罗介夫(1880-1938):又名良干。肄业于岳麓书院,后留学日本京都大学政治经济科,加入同盟会。一九零五年回国,与禹之谟创办唯一学堂,培养反清革命人才。一九九零年创办浏阳驻省中学。一九一一年参与组织湖南铁路协进会,作为革命联络机关。辛亥首义时,参与焦达峰、陈作新召开的秘密会议,策划湖南响应。历任省参议会议员,国民党湖南支部总务副主任,《国民日报》总经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湖南省党部改组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委员,监察院监察委员。多次对省主席何键横征暴敛提出弹劾。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与方克刚等组织湖南各界清算委员会弹劾何键的丑行,次年七月被何键派人枪杀。著有《政治学概论》、《中国财政整理论》。——《湖南省志》、《湖湘文化大辞典》
22、罗赤霞(1893-1971):字维曙,少将。广州第二军官学校毕业。一九三五年任军事委员会后勤部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湖南省汽车总队副队长,一九四六年任后勤部公路第二区指挥部少将指挥官。——《民国人物大辞典》
23、罗章龙(1896-1995):字教阶。一九一八年参与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经济系。一九二零年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大学的负责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参加领导北方的工人运动。一九二三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同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一九二四年后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兼党团书记,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工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兼党团书记,并参与领导平江秋收起义。是中共第四、六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一九三一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因反对共产国际控制的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即不符合国情的“左倾”王明路线,另组织“中央非常委员会”,认为是进行分裂活动而被开除出党。一九三三年在上海被捕。出狱后在河南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大学任教授。一九四九年参加湖南和平解放,历任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湖北财经学院教授、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国民经济史》、《椿园载记》。——《辞海》
24、罗益斋(1898-1951):抗日时期任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中将参谋长。——《民国人物大辞典》
25、罗梓铭(1907-1939):又名亦章。1927年加入共产党和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带病回乡从事秘密活动。1930年任浏阳县十八区区委书记,次年调任赣南省委组织部长。一九三四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长征后,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工农检察局局长,陕甘宁省委组织部长。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湘鄂赣苏区传达中央指示。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留守湘鄂赣边区,建立平江通讯处,任湘鄂赣边区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一九三九年六月在“平江惨案”中为国民党杨森部杀害。——《湖南省志》、《湖湘文化大辞典》
26、罗若遐(1907-1988):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党。历任红军总司令部电台报务主任,无线电营营长,第二局局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时期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电台台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师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中局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旅大电气工程专门学校副校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通信部副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通讯联络教授会主任、战略教研室副主任等职。一九五五年授予少将军衔。——《湖湘文化大辞典》
27、罗开甲:先后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陆军大学和陆军大学研究院学习。毕业后任教于陆军大学。后任新疆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第十四兵团副参谋长,川湘鄂边区(恩施)绥靖公署副参谋长。——《民国人物大辞典》
28、罗正亮(1912-?):字明君、郎君。毕业于湖南群治法政专门学校,后入日本明治大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第三十三军政训处科长、三青团中央团部组织处组员、湖南支团部组长、书记、常务监察。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常务委员,省参议会议员。三青团第二届中央候补监察,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国大代表。后去台湾,继任国大代表,并任台北市党部第五、六届主任委员,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中华罗氏通谱》
29、罗其南(1917-1986):一九三零年加入共青团,一九三三年转为共产党员。历任共青团县委书记、团特委和省委组织部长、代理团省委书记。中共浏阳县委代理书记、特委青年部长、组织部长。辽东宽甸县委书记、辽东四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安东省委委员。回湘后历任长沙地委副书记、省委纪检副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常委、省监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省顾委副主任。—《湖南省志》、《湖湘文化大辞典》
第三节 宁乡罗氏
一九九零年全国人口普查,宁乡罗氏有22150余人,居第十七位,主要是世泽支系。
一、仲儒支系
世泽公字兴焉,赠奉直大夫,配邓氏→天祥字均宝进赠奉直大夫,宋康定元年庚辰(1040)举明经→文点字彦谦,进赠奉直大夫,宋绍熙五年甲寅(1194)卒,配蒋氏→仲儒字幼卿,生绍兴二十八年戊寅(1158)生,绍熙元年庚戌(1190)举余复榜进士,为陕西西安府分州司理参军,后召试馆职,除集贤校理,擢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以文学著称。卒赠奉议大夫,崇祀宁邑乡祠。子一颖,字天赋,宋开禧间(1205-1208)举明经,授迪功郎,溆浦主部,武陵县丞。继配谭氏→光辉后裔居东务山、光耀后裔住罗宦冲、光柱子孙居桃林桥、光材后裔居巷子口、龙田共约2400余人。有迁居益阳南县武圣宫兴隆村罗家湾者;亦有散处长沙、望城、湘潭、湘乡、安化诸县市者;并有远徙浙江、江西、安徽以及康熙、乾隆年间远徙居四川南充鸣钟村、涪陵青羊、同乐及陕西、广西等省(区)者。
族谱载应隆系绍威长子,由于五代沧桑频变,乃弃藩封,隐居东乡之长冲。但新、旧《五代史》、新、旧《唐书》则记:“绍威三子,长曰廷规(周干),位至司农卿,尚太祖女安阳公主,又尚金华公主。廷规早卒,(太祖)诏金华公主出家为尼。次子廷望(周翰),季子廷矩(周敬),乃五代后梁和后唐将领。”何来长子应隆也。而绍威祖籍长沙,与其父弘信均封为王,权倾朝野,该族认宏信为祖,显系攀援权贵也。况且绍威生于唐乾符三年丙申(876),族谱之所谓绍威六世孙幼卿,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戊寅(1158),则繁衍一代长达56年之久,更是荒谬绝伦也。族谱载世泽于宋康定元年庚辰(1040)举明经,当生于(1010)间,而其孙仲儒生于绍兴二十八年戊寅(1158)年,岂有两代竟长达140余年乎,纯系编造也。据湘阴谱考证,应隆乃汉初古罗城永芳公后裔,湘潭鼓磉洲罗氏始祖亦名应隆。故应隆之名,乃信手编造,绝非绍威之子也。而仲儒以下之世系,才可信。所谓宏信、绍威、应隆等,皆系攀附权贵耳!
另版宁乡罗氏: 南宋初点公由翰林院编修累官端明殿学士,卒赠太保,谥文恭。三子:仲孩徙浙,仲仁未详,仲孺随舅易山斋来宁,卜居东乡。十二派锡庆公明洪武十四年辛酉(1381)由道林白泥岭迁金山,为金山房祖。十六派珍瑞公天顺七年癸未(1463)迁聚山,为聚山房祖。十三派桂公立业石版塘,为石版塘祖。族谱一、二修不详,清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道光十年庚寅(1830)、同治五年丙寅(1866)金、聚二房续修,一九一五年三房六修。班派:(自二十四派始)开文起基,孝友允宜,家声克振,懋德世熙。
派行:旧谱派行:应世天文重宝光,山川献瑞颂呈祥。作锡开怀惟万茂,佋庭承祖学贤良。
今据康熙四修谱改“贤良”为“饒鉴”: 饒鉴清洪正,诗书继起长,盛名昭纪策,尚达定宣章。
九修增派: 孝友培家本,忠诚保运昌。敦崇致广大,克振在端方。修德勤思慎,传经有典常。笃恭通治国,积厚永贻芳。
二、罗幼初, 在明朝崇祯年间, 住江西省临江县(现青江县临江镇) 鹅掌大丘罗八寨, 后迁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十都三区张家村高桥榜红山王庙油榨冲居住, 娶刘氏生二世祖; 罗尧舜, 娶胡氏, 生三世祖; 文赞, 荣赞, 文生, 尔赞四人, 尔赞即入川渝始祖鉴明公, 娶丁氏, 生四世祖; 清敬, 清行, 清会, 清达, 清龙, 清虎, 清礼七人, 鉴明公携七子入川渝, 首住绥定(今忠县) 清风乡范家沟川主祠, 后在清朝乾隆时旋迁南川县鸣钟村解林沟白果湾入住, 衍布后代, 唯有清龙公又率子再迁青羊乡定居, 子孙散布青羊同乐几乡镇, 而清敬, 清虎, 清礼三房至今下落不知, 相继各代也有去向不明的, 又上溯脉络难考,
本支派字序: 尧鉴清洪正 诗书治礼长 科名登甲第 德意在天堂
世代光先泽 声华裕家邦 能绍朝廷位 文明启后昌
三、云飞支系
1、云飞二十三世、魁甫十六世孙,云飞→卿→唐仲→从善→应隆→千仁→万山→魁甫→四翁→仲荣→仁孙→子良→文俊→友铭→永吉→秀彪→万沧→民任→一诚→天祈→大执→士珀之子学孝、学弟、学忠、学信兄弟,清康熙后期至雍正间(1700-1735)先后由新化下塘湾迁居宁乡。其现况失考。
2、云飞•魁甫•文俊→友真→永华→秀珊→万周→民质→一琥→天旦之子孙,由新化洋溪迁居宁乡。 清道光七年益阳、宁乡罗氏合修谱载,魁甫裔孙迁居宁乡南山冲、石鱼塘、龙潭桥、砂子岭等地。
3、云飞二十七世、通甫二十世孙,万山→通甫→八翁→仲谅→十一郎→义四→子荣→政祥→九贞→益性→添隆→必成九世孙时祚之子映松、映柏、映栋、映樑、映材兄弟,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新化鼎溪迁居宁乡老粮仓、唐市等处。
4、云飞二十六世、通甫十九世孙,云飞•通甫•义四→子华→政章→九敬→益仁→添顺→必清九世孙时卿,清康熙年间由新化石槽铺(今属冷水江)迁居宁乡草冲白竹山。清道光二十一年由其子三房子孙与时祚后裔合建祠于白竹山,名曰“延平堂”。
四、一松支系
益阳、宁乡罗氏合修谱载:新化一松房有东甫后裔迁居宁乡白龙潭、磨子潭、黄泥冲、双江口、石坝等处。而新化《罗氏通谱•徙居志》仅志东甫后裔迁居益阳,也许是先迁益阳再迁宁乡,或其后裔分居益阳亦未可知也。
五、道贤支系
原邵阳道贤(履道)四子邦珑之九世孙祖述,明万历年间(1573-1619)由邵阳三溪六都之罗家坪(今涟源白马镇罗家坪)迁居宁乡。
云飞、一松、道贤三支,其派行分别参见其本族派行资料。
江西吉水秀川谱载有九人由吉水迁入,是否失传或外迁,未详。
六、银公支系
崱公二十三世孙,崱→达→皎→议→遵→元→先→徽→安世→约→惟一→克肖→公著→余庆→纯老→嗣允→子谦→志存→持经→澄→瑞→庠公次子银公,明嘉靖中期(1535-1550)由吉水下枧迁居黄材市。
七、祖同支系
崱公二十二世孙,崱•余庆→义老→兰→金马→祖同→伦→宽→弁→赋公;祖同→寿→源→宪→材公;寿→英→宾公长、次子桂、标兄弟,明嘉靖前期(1522-1540)由吉水响塘迁入。
八、镳公支系
崱公二十一世孙,崱→达→皎→议→遵→軿→绅→诏→熙→维崧→子礼→泳→鼎新→炫→圻→镇→瀚→彬→焕→龙→镳公,明正德年间(1506-1521)由吉水嘉山迁入。
九、恭公支系
崱公二十世孙,崱→达→皎→议→珣→贞→绚→仕荣→时→志宁→模→子明→一德→静存→观→升远→廉→恭→湘公长、季子容、昂,明弘治年间(1488-1505)由吉水白竹山迁居粟溪,派衍双凫铺、南江坪、龙王潭、通溪等处。崱公十九世孙,恭公三子巽,亦于明弘治年间由吉水白竹山迁居宁乡滩上唐公庙。
十、雷淑支系
雷淑→孟任→文树→才旺→必忠→志陞→景春→仲仁→思主→彦鸿→祖述徙居宁乡西乡大塘冲。
十一、人物:十五人,一至十四,录自《湖南通志》,其中进士、举人各一人,贡生四人,制科和荐举各一人,军功四人,名医2人。
1、 罗仲儒:字幼卿。南宋绍熙元年进士。户部员外郎(从六品)兼太子右谕德(六品)。
2、 罗 颖:仲儒子。南宋理宗时举明经科。授迪功郎(从九品),武陵县丞。
3、 罗洪宾:字士穆。清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安乡县学教谕(八品)。
4、 罗 绮:明贡生。
5、 罗 俊:明贡生。河南长坦县丞(八品)。
6、 罗 象:明贡生。
7、 罗 云:清荐举同知(五品)。
8、 罗 云:字琦秋。副贡生。其师赵先雅官京师时招之,以弟三人均幼,未忍远离,其友爱盖天性然也。鹅羊湖侧,古墓崩露,殷然捐资砌石,平生义举多类此。
9、 罗东成:清花翎副将衔(从二品)参将。
10、罗文致:清花翎参将衔(三品)游击。
11、罗富书:清游击(从三品),赠参将衔。
12、罗洪发:清花翎游击。
13、罗洪源:字季云。廪生,清代医学家。精医术,存心利人济世。著有《医方续编》。
14、罗味经:字师陶。清代医学家。少习科举不售,弃而学医。自《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诸经典籍,旁及明、清喻嘉言、徐灵胎、陈修园、吴鞠通诸家之言,莫不覃精研思,而折中于张仲景(东汉末名医,著有《伤寒论》、《金匮玉函要略》,奉为中医经典)。治病应手而瘥,著有《经验新编》、《伤寒论歌诀》、《金匮要略歌诀》、《外科赋》等书。
15、罗裕庭(1888-1944):爱国湘剧演员。民国初年编演《袁世凯逼宫》,揭露袁世凯之窃国阴谋。“九一八”事变,编出大型新剧《血溅沈阳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沈阳大屠杀之血腥罪行。一九三八年担任湘剧抗敌宣传队第二领队,积极编写和排练许多爱国主义题材的剧本。一九四四年在耒阳上演抗日湘剧《新讨学钱》时,被日军所俘,强迫他修改剧中反日情节。他严词拒绝,受到残酷毒打,绝食殉难。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之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杰出革命戏剧家田汉曾作诗颂扬。——《湖南省志》、《湖湘文化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