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川渝
宜宾山外乡白岩头罗氏
罗世锟 发布时间:2014-03-11
重修本支族谱后叙引
尊祖故敬宗故收族尚已方今,圣天子以道化成德详义谱。
特颂上论十六条既次示笃宗族昭雍睦而既推衍,其义曰修族谱以联疏远。诚以家有宗谱,由水分派没有分支也,虽远近亦疏密异形,要其本源则一。使无族谱以联属之,则远年湮族散而宗失,宗失而忘祖者,往往然也。稽我太宗,始自祝融肇起周朝分封罗,其国遭荆楚之害,家国已就衰微,逮豫章之迁子孙依然繁庻。奈何崱公以上数莫来忘祖之基犹存祖以来前流得溯流之道。喜衡山之可托祖籍,纷披羡熂下之,相传孙支迁秀,虽曰家声未起,仅传本铎余音,犹闻禀頻頒,足见经畲食报。爰及漢官携家西蜀,寄宜宾种稻于白岩头。漢官公卜居宜宾山外乡白岩头,卜骑龙为馬鬛,殁后葬于坊水垇夏氏宗祠后,考妣二墓相连,山环水抱颇佳。
二世祖罗公讳应俸,葬于白岩头宅后骑龙垇。妣陈氏,避兵於高县镇铺铜锣塆,与彭氏之祖并墓。
三世祖罗公讳星骥字奇蕴,葬于细河沟,后迁葬於秀才湾。妣葬于帽5尖山左小塆
四世祖罗公讳懋功,葬于白岩头花地头。卜氏,妣何王氏既葬于此地,其氏葬于冒尖山。
五世祖罗公讳琰,葬于滥冲子。妣李氏出生于自流井小地名骑垇井,王氏后祖字钦哉仕学政,后二子,一名豫儒,学字建侯;次名嘉国学。
六世祖罗公讳天荣,葬于渔塘塆。妣董氏,戒名洪修,葬于帽尖山脚下二台。
七世祖罗公讳文开,葬于滥冲子嘴。妣李氏葬于白岩头老宅后。
八世祖罗公讳月富葬于桐子箐宅右。二妣陈魏氏亦然。
九世祖罗公讳正才,妣何氏,葬於高峰寺耳子山坡上下,考妣二墓。
十世祖罗公讳大贤,生二子一女。长子罗光星、次子钦哉。为时则务农,为受祖遗留田三亩以为养生之计、出作入息,帒月披星、比勤俭持家,日续夜纺、东迁西居,辛苦非常。苦积钱银,置买桐子箐仍之祖业田产捿身,不幸又遭贼夷扰害,焚朽房一廊。复为造作,又买田箘数百数亩,诚所谓克勤克俭,有守有为。后蒙龍锡皇恩,荣升八品。子光星公箕裘克俭,九品荣身,祖与父生平正直公平而致矣,孝友谦和之道而得矣,知实诚天性祖宗之灵矣。爰约族人建监祠堂,直买蒸尝田产数獒。贤公时高七十七而告终,葬于白岩头学堂埂,乾山巽向。
兹值録毕,敬记数言,但愿后世子孙,为农为士各尧舜之,天兴让兴,仁享太平之福,花开富贵期,无奈於先人早出科名。深有望於来者。
谨序。
吾题祖贤公平生事七律
胜地天开气运隆、山川灵秀降尊翁、温良逊让持身谨、正直公平赋性融,
唯勤唯俭直卓牵,有为有守果英雄,严申礼节家规律,肃透达人眼界空,
义支相酬亲共泰,田箘布佃泽流通,灵除祖考登云跡,荫佑兒孙入泮宫,
事业辉煌尘俗外,声名洋溢锦江中,年余七十精神健,德望如公实可风。
官公派衍十二世孙 明昭字镜轩 撰00000000
大清光绪十你岁在甲申二月十八日立
冬月中旬,吾伯明昭临坛家训 世贵 録
人生若梦有何情,明昭全凭在我心。
铎感明昭来勅令,辅堂劝善培后根。
礼乐诗书自古传,家余阡陌总徒然。
家第一门方为贵,不见遵行为哪端。
家中忍让吉祥多,勿因财利失孝和。
我在堂前数日坐,谁将经训记心窝。
莫因财屡参高湏,常讲三纲与五常。
荆树有花弟兄乐,姜氏大被共兢床。
人生行事勿欺骗,忠厚传家庆有余。
若是闯墙来见尽,必然失脱尔身躯,
存心孝支吉祥多,处世谦和永不磨。
上下尊卑佛讲伦,朽枝一股结成多。
詹前滴水其分明,点点从来落旧坑。
重修族谱序
光陆放吾宗甲午旧谱 江西秀川崱公位下十六世孙寿公自元季至正中官衡州府衡阳县教谕 晋籍府前及明洪武时其子真参公酷爱衡岳山川秀灵偕其兄若第卜迁於衡山巾紫峰下衍派北门及考放明嘉靖戊申唸菴公撰修 老族谱宗时尚列九图 真参公第兄不与则知真参产于衡阳乃开墓於衡山也 夫物莫能雨大生晚得故老所传熂下一千於罗 衡山罗半街虽系俗语想衡山之称於北门亦犹庐陵称盛於熂下云今子姓繁衍散居乡间而衡城内外基业犹存如白马峰下建公祠之地尚属高叔祖应儒公遗址籍其盛之亦安能经历数百代者所惜乎甲午岁谱本朝康熙五十三年而前代之生娶年月卒葬邱墓颇多阙如母无以明中叶盛时如我文玉公子连镳宦於四方守官弗遑於迨其季也群凶峰起岁无宁日即国初定鼎赦政未更尚若於羞赋徭役纵有志焉不得叙也然则谱关系不洵重哉幼业诗书思欲步武前人奈数奇輙堕其志後乃 游历闽粤沔览诸山川之胜用快心志恬然则终老而家大人固谓曰吾宗之谱不续又已年余五十矣倘仍事因循则前次之阙如不将抱憾无涯乎尔小子其可忽诸维时聆其言觉仁孝之性勃发於不能已因益念向所游观之处旁汉溪岸荒郊旷野塚累累而无封扫者詎非人祖安知非子孙之无稽者而失歟至於亲属一本覿面秦越莫辨其孰为尊卑者无何莫非族谱之不修以於是某之族侄孙士哲哲口吾致久也两人乃知会族党而诸长老即寄以编修总理重任力辞不护遂告於祖祖告庙举士於甲申孟春凡叙例文艺家箴条约主祭祖法以及冠婚丧祭诸大礼悉准诸旧无敢参议第旧谱欧体今易以苏式五世系为一图厚排名讳上注明某公子下録其实配并列俾其下宽然有余地其系第二图既以前图之第五行者首庶几断而仍连不至於混淆不失於散漫阅者了如指掌譬水之流无穷而源可溯也至若於每籍后钉珠格数业更期逐年享祀之日少长咸集将本支一岁所生子孙择取名字检阅谱中毋犯上毋雷同命善书子弟照依前式用意书载逾年择配已定亦又添入名曰长生议且俾后之重修者不若於稿册之难就也今谱告成矣亦属草创卒业其於敬宗收族之本心终有歉焉又无有补於古人亲亲长长幼幼之义哉嗟呼有谓不容矣等必为者有谓可得而已等欲为者乎夫苟可得而已等必为之祖宗其点鉴之若已,陛等必为之族人其共谅也歟是为序。
大清乾隆三十一年岁在丙戌月正元日0000000000
秀川分籍衡山北门十六世孙 光陛 谨叙
罗氏庆源图叙
颛顼之子曰黎为高革氏火正以功列於五祠裔孙受封於罗其国在宣城中西山厚徒枝江又其后子孙散居四方以国为氏仕於汉者长江之罗环为梁相仕於晋者襄阳之罗憲为相仕江陵将军豫章之罗企生於武陵太守洛阳之罗彦为临海太守仕於隋者鉴门将军襄阳荣仕於唐者綘州总管历城士信太子宾客会稽珣大学博仕於乡道琮衡阳之罗玠为鉴察御史贵卿之罗弘信为临清郡王而占籍吉州庐陵县化龙乡(宣城和间改化仁)折桂里戡干(戏音麾五代时驻兵于此)关书所载可得而放月崱之子达 达之子曰皎 皎卒於圣宋开实二年以其世而逆而推之则崱当唐懿僖时崱之上世唐中叶XXX已居戡村罗氏是武陵之后但世次之远迁徒之月未得其祥达又徒居延康里之秀川(秀川及南曰延康里麾下也北曰折桂里)秀川在罗氏也皇祜治平以来子孙始专意儒学徽宗行三舍法而父子兄弟同时以文艺升既复科举取士凡诏书之下试场务者数百人登第入士者亦肩相穈而袂相属也因叙其是次庻级传历迁徒皆可放曰云
淳熙元年春十日世孙朝奉即广南西路转运同主管文字赐汇巨济序
罗氏家谱序
尝闻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者,之所以纪事传实,俾知所守;谱者,所以敬宗收族,以纲维夫百代者也。敏生不才,上之不能立德,次之不能立功、立言,而於远祖敬宗之事,分所当为者不可,搒搜远览,而相沿録诸谱牒以传於后世哉。敏固心焉久之,按家乘,以入蜀始祖汉官溯厥源流,奈谱已消於耗磊,故老亦係於彫亡,於何徴之,是难也。由是访之戚老,考诸典籍,罗乃颛琐之子曰黎,为高县氏火正,以功列於五祠。周之世,裔孙受封於罗,其国在宣城中山中。后为楚所併,子孙散居,以国为姓,斯则受姓始然。又得覩楚衡山之谱,云源自豫章,徒之太和庐陵,由江西而徒荆楚。其人自断崱始,崱生於唐懿僖时,前汉晋隋数代,自祝融之下,崱之上若而人者,衡谱亦未备载考之,得其详,此其大略也,游於今数千於岁矣。追溯云遥始姑不俱论,犹莫他年族伯讳现者,当与敏言曰:我祖汉官公,元末明初时由楚麻城入蜀,与彭氏之祖偕行,吾祖乐业於山外白岩头,彭祖别居山内。至明末,又与彭祖避乱於高县镇州。迨至我皇定鼎,群贼潜消,复还此土。子孙宅宅,延绵世泽十有三代。富贵贫贱不能一辙,人繁歯象聚散何常,若不修谱以记之,则散居四方者,代远年湮字,辈紊淆,一本而视秦越,邂逅相遇,焉知其孰为尊而孰为卑者耶。且并昧其世德之远迩,仅能识其祖与父耳,心又何焉!噫,官公入蜀以来,诗书继世,懋公中州教谕,以后衣履冠裳蝉联不绝。今虽式做而祖泽灵长,中与兴罗氏者,安知其不再也。爰月族人修谱以续之,述其本源,编成字辈,俾百世子孙,若纲再纲亲其亲长期长耳,敬宗睦族之雅谊,庻以摖也夫。自不揣鄙陋而为之序。
道光二十八年岁在戊申菊月二十四日官公位下世孙正敏字敬修谨撰
罗氏族谱序
古至以国为氏者自韩 魏 赵 郑 吴诸国而外多不概见周之代祝融之后肇封於罗盖即今罗姓得姓之始也而传云祝融亦葬衡山则知今日居衡者其所自来国已旧矣肰考罗伯嘉三巡谍楚之后传独载之今考楚地舆图罗地亦属於楚盖其国都邻於湘汉后为楚所并其苗裔散楚吴地故今称罗氏之盛者多归三吴云吴地熂下罗氏发源之楚也子孙绳绳分族襍处者不一而是传数十世而宗寿分始迁衡山北门馬嗣是而支分派出渐衍不绝者迄今数百余百丁盖其流虽异者其源则同其支虽分者其本一罗氏封罗之初距今数百代乃始介居乎楚今复由吴至则当年所建之都既今族众蕃衍之地夫物之始萎者其支荣必在於后吴之地冠袋叠出其极盛矣乃至吴衡而人文蔚望复与之相当焉岂天之于罗国不欲其张大於春秋而固使之支煌於后代乎此其后嗣之盛较之诸国则又异矣夫前此者锡封於罗始得姓者罗国也而今者散出云梦则迁衡者又非既此罗国之子孙乎则乎祝融之葬衡者若预为今日矣而谓江汉三楚之间非罗氏世守之区也乎今兹罗氏众议修谱懿王子介为之倡盛亦即支以穷本循流以溯源之意也当兵燹荡析之后振其缺坏续其微茫则由此而溯本穷源则新屯之祖可纪秀川之祀亦可追矣此其志派世系较之从前不更明乎忝罗氏东床知其事者者甚细今承岳父大人命故时为叙以志之亦聊以补万分之一云尔是为序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岁中秋月碧恒野人仲子00000000
乡试任永州府宁远县教谕彭仕周典文氏拜00000000
误系其藩之婿
秀川罗氏族谱序
易同人义尤数族而利君子贞何也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唯天下之志通而后天下为一家万物一体家天下体万物而后可以言数数之为言聚也观其所聚而天下万物之情可见矣自古国家天下享祚盛大历世隆长未有不由斯道矣读秀川罗氏谱赞书所叙撰述由感而欢曰君子哉贞也其为道也深乎夫强胜富贵孤弱贱贫者势也势不能以皆同而悲喜辛惧之情无有乎不同长幼尊卑上下前后者世也世不同以皆同而孝敬慈爱之心无有乎弗同也而后天下之父兄天下皆吾之子弟天下之强强弱弱贱贵而概之父兄子弟强弱贱贵而有不孝敬慈爱悲喜辛惧者乎旷世而相感越千里如合舍有非势若世之所能间不有君子维持於其间而能然者鲜矣当谓西铭一篇为天下古今之全谱即谓撰述为西铭之续传可矣夫族任而显以作学而传显者而不传者有之未有传而不显者罗氏之愈久而弥昌也其汉此乎罗本颛琐之后分於罗遂罗其姓历汉晋隋唐散处江在崱豫章徒同江又自同江徒戡村今之秀川一派之所始也上下七八百年微显替隆代悬粤考至以进士起家昉自上行奉议盖莫盛於卯山尤莫盛於涧谷卯山以诗学教授乡里族党一变兢以儒术相高泉涌山出勃如其兴也涧谷高才博转学进士及第师事饶雙峰不承理学之源官至榷浣提举其能而归也以幼贾以道俗訉传涧谷为十万不知十万涧谷父也强胜贵富莫有过於此志称儒宗推经族岂一朝夕之故哉越自唐懿僖来其赐进士出身双泉先生而上二十有一人特科进士凡十有四人而乡试漕举大学神童岁贡荐辟军功封赠録荫进纳吏选方术诸科凡三百七十五人。呜呼,盛矣,乃赞善以喜书忤旨归潜于石莲山中清修若节道德文章蔚为世中与罗氏功不在涧谷卯山之下书之郡史则当与一峰先生并传余故曰君子哉其为道深乎是於是式其则不远要在罗氏之后人谱始於宋淳熙甲午迄今嘉靖戊申修凡十有八人至是则大俻矣益赞善勉承厥考泉翁未卒之志编摩苦心屡易寒暑一字一训孝称继述无忝也一时抄録对阅之劳如梯如楚亦不可少故并书之
嘉靖戊午年季秋月吉旦00000000000000000000
赐进士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致仕永丰双江聂豹误
罗氏族谱序
余观於豫章罗氏之谱断自崱以下凡十五十分为为十世分为十八派子孙千百人其数世之间以科第自致仕为郡守有闻人於崱时者相望也亦盛矣既而青源罗禹王以庐陵之族谱来求叙乃知迁自豫章亦断自崱下为总图一散图十二绿網求目粲然可指视豫章之谱尤详而有法惜乎区题豫章谱时既远弗得参考之然大略颇同益皆以崱为始迁之祖其源同其支派无不同也独喜乎庐陵之为谱者有维持长久之道焉时有祭祭有田以给之祭有燕燕有乐以娱之监佐之使以严惮约束之是以先祖来格而子孙长久受福也集请诗三与禹圭之族人使工肄之祭曰歌一章燕乐神曰银塘之丘丘木青青故考戒勿剪罗氏之莹漠漠乌陵每每其田多稼异畀我曾孙以为酒醑殽核维旅以祀我先祖来只如在左右上下求之亦或先后庻其兹顾我妥侑如是祝致神意以嘏主人歌曰尔饮食芳洁尔酒既醇是宜福履以遗尔曾子孙孙子曾其祭祝敬其所事保於世世歌竟付孰事者谨藏之以俟后祭重其事也罗氏之族由吾歌咏之间而有感焉决志旧学以取高科跻膴仕豫章之族亦感动旧支二族相望盛大有光於先世则集之歌诗不为徒言矣。
青城山病叟虞集叙
题衡山罗氏撰修族谱序
圣人之经兴夫百代列朝之史昭世乎来兹其所其以扶世五教维持国脉者至矣降而氏族由家乘虽公私大小之不相侔然而教爱焉盖长讵家至而户说之而其家之敬又宁侔家喻而户晓之哉历汉迄唐明公巨卿所修家乘上之天子以待颂赐至宋而欧苏谱学蔑以加焉继此咸得私修而莫知禁者后世井田庆而民无恒产其止也非定其取也无常而至亲多离析所持以不弃其族不妨其祖亲疏远近莫絷之而自固者独赖家谱以世系之尔甲午孟秋余膺简命典试粤西道经衡山宿清凉寺见罗氏少长咸集经营家谱成函其绅士其学光大光偶捧以清序余阅先世本吉州之庐陵元之季宗寿由荐辟秉铎於衡山焉今衡谱中著世祀不祧者奉宗寿为太祖而推太祖所自出则介成也等而上之八世分图之盛器一世拱宗之崱祖祠祀所不及而谱必系之者水之源木之本也余因是感焉夫念庵罗先生一代名儒与一峰先生后先崛起胜国殿元二公称最虽一峰别籍永丰而念庵家世秀德业文章楷模方夏今°先生主祭宗法二论推以为政於国一道同风无难也而张四维淑一家则教家及国之有由也先生撰述之谱美也善良以唐宋而还卯山涧谷诸名贤学优性命理茶朱程而先生之沐浴於祖训者深夜即占籍衡山来三百余年间所称是子者又饿人也迄今读国学书补笛子员者连镳接跡虽科名不逮而步前贤之武者正长岁之祥者迨观夫本支有辨丘墓有铭家箴持著德行文艺必书余於兹谱之详且尽者益叹族谱之书诚一家之信史而不五或阙者也礼失而求之爷家谱修则敦本睦族之道在其中合爱同敬之道亦在其中推是道也积而一国积而天下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矣则谓氏族之家乘以挽頺靡而后风俗亦兴经史并行而勿替焉可也考颛琐之后受封於罗其国在宣城西山中迨后国并於楚子孙散处四方遂以国为姓世传巨罗去其巨而以国为姓者误矣历汉晋隋唐世居江 远而难稽自崱公之后又自戡村徒秀川越十五世介成公次子宗寿司铎衡阳因籍衡州而寿公之子等始迁衡山而居焉故北门房一世祖断自宗寿公始
时 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七月望日0000000000000000
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 甲午科典试广西大主考年家眷分文志凉00000000
罗氏撰并书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罗氏受姓传世说
_於庐陵衡山北门派罗演派世系。介成位下第二子宗寿方氏生五子:真诚、真试、真明、真参、真敏。
真参生旻卿,旻生觐源、觐淮,源生主北门派。
真诚为野溪房祖。
真明生世卿,生觐先,觐生本。
真试生雯卿,雯生觐祖,祖生玉,新屯派。
真敏生亚卿,亚卿生觐元、觐光,元生立福,源塘派。原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二十六都延福乡。
宗寿本秀川崱公位下十六世孙,大元正中为湖广衡州府衡阳县教谕,占籍府前。
真明彭氏生世卿。洪武四年同弟由衡阳徙衡山,六年又徙黄州府麻城县。
真参黄氏生旻卿,洪武四年由衡阳徙衡山。
真试陈氏生雯卿,明洪武二年由熂下徙衡州府衡阳县南乡,正平四年又徙居衡阳新屯。
真敏杨氏生亚卿,洪武四年由衡阳徙衡山廿四都罗家坪。
世卿,庠生,吴氏生觐先。
旻卿,胡氏生觐源、觐淮。
雯卿文氏生觐祖。
亚卿赵氏生觐元、觐光。
觐光颜氏本觐源邓氏生觐主钱氏生玉玉生觐元孙氏生立福本何氏生必远主王氏生必通、必进、必逞、必达、必趯。
玉官象州通判,赵氏生必遵立本沈氏避道、远庠生。
彭氏生必熊氏生富、必通,熊氏生贵必进何氏生秀富、泰富、瑛富,李氏生志文、志武。贵熊氏生志广、志礼。志文刘氏,文官,志广庠生,武氏,生文玉、文官庠生。李氏生文玉,号连慕,官四川重庆府学正。
文氏生仁俭、仪伟,成刘氏生以位,仪黄氏生以炳、以辉、以焯、以炤、以煌。必伟庠生,生以位,王氏生相字汉官。
以辉廪生,杨氏生以冠、以炳(庠生)。以炤王氏生襜,以焯曹氏生袍相,李氏生应凤,以辉次禄梅桥房,简氏生六子:应朝、应翰、应学、应仕、应选、应取三房袖夹板房,刘氏生四子应麒、应麟、应龙、应鳌四子,袯江氏生一子应奎大唐房五子,祉戴氏生二子应伦、应儒,襟夏、谭氏生二子应冠、应魁一子。
应凰北门派必通位下以辉次子,禄分梅桥房,禄长子应朝汤氏生一子懋衮;次应翰汪氏生五子:懋玺、懋瑞、懋瑺、懋壁、懋玠;三子应学谭氏生三子:懋瓒、懋珂、懋瑚;四子应仕,夏、杨氏,生一子懋瑚;五子应取,胡氏生三子懋瑛、懋璋、懋焯。
北门派必通位下以辉第三子袖夹板房,袖长子应麒蒋氏生三子:懋供、懋逊、懋仙;次子应麟武氏生三子:衡、胤、德;三子应龙赵、杨氏生三子:俊、伸、杰。
北门派必通位下以辉第四子袯分大塘房,袯之子应奎詹氏生懋豹、懋彪、懋珑。
北门派必通位下以辉第五子祉分后山房,祉之子应伦五传,应儒陈氏生懋澋庠生。
北门派必通位下以辉第六子襟黄家冲房,襟之子应魁、应冠、应殇、应风杨氏生懋森、懋栗、懋泉、懋果;应凰武氏、欧阳氏生懋林、懋材。
必通位下以焯子袍分师姑桥,袍之子应聘康氏生懋宾、懋球;次子应联刘氏生懋玷、懋珪、懋玠、懋璋、懋现;三子应相戴氏生懋琼、懋瑶、懋琭。
以上系我氏由豫章徒西江荆楚诸处源流,然入蜀之祖,自汉官以以至月字,约有八代字辈任其随取,并未定载。若不为之章程以序,之后必致於紊乱,虽穷其本矣,故为之编成二十字一派顺行,俾孝子兹孙百世能改,不亦善乎。
二十字辈诗曰
正大光明世,忠厚积德昌,国家隆选举,学仕甫金华。
附:衡山北门房罗氏
始祖宗寿公,字寿先,系崱公十六世孙,軿公十一代裔。元至正中为衡阳县教谕,元至顺间为衡阳教谕,留籍府前。衍五子,长真诚开野溪房;次真明留籍衡阳;三子真参、四子真试、五子真敏,明洪武二年由江西吉水庐陵熂下徙居衡阳县南乡正坪,复于明洪武四年由衡阳县南乡正坪徙衡山巾紫峰下罗家冲、新屯以及二十四都罗家坪,肇基为北门房。六百多年来人文蔚起,世泽绵长,已衍至二十六代,丁齿一万一千余人。聚居于衡东县石湾镇、大桥乡、三樟乡、新塘镇、吴集镇,衡山县师古乡、永和乡、东湖镇、马迹乡、南岳镇、湘潭县茶恩乡,以及醴陵、攸县丫江桥、四川宜宾市、观音镇、隆兴镇、古柏镇,湖北秭归等处。
清康熙53年(1714)始修族谱,乾隆29年(1764)、嘉庆9年(1804)、道光25年(1845)、光绪元年(1875)、光绪27年(1901)、1922年、2004年续修。清康熙间建宗祠于邑城北关外马峰前,嘉庆间重修。
班行诗为:
光先士正之,斯文逢盛世,一经绍心传 明德馨香继。
公元2004年,由罗桐生、罗荣华等主编续修八修族谱、新撰班行诗为:
春秋佳日连,礼义乐丰年。孝友崇彝典,修齐尚哲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