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浙江

苍南平阳罗氏如德公系

  发布时间:2010-01-27

 

  浙江苍南、平阳两县1981年以前同属平阳县,1981年6月始一分为二。苍、平两县罗氏,在当地人口所占比例不大,约6000余人。分布在两县九个乡镇,30多个村庄。现建有九座罗氏宗祠。聚居地点及祠址分布为:苍南灵溪镇的张家山下陡门、双树宫汇底;苍南藻溪镇的藻溪街、青山香姑辽;苍南矾山镇的四大王、白岩、南山坪脚;苍南宜山镇的鲸头石岗下;苍南钱库镇的将军岭脚、西括;苍南望里镇的半港、芦蒲;平阳萧江镇的大同口、壮里、直夹河;平阳麻布镇的显桥、南岙等。
  苍南、平阳两县罗氏,其先祖来自福建、江西,多数至今讲闽南话。在现已查名的十多个罗氏支派中,有六支皆为以罗德明、罗德辉(如德公第七世孙)二公为始迁祖的云岩石岗下罗氏。而该支派罗氏世代谱序连续,故一九七五年两县各地同宗议定,依此统一行第,编造新的族谱。

  一,苍南罗氏修谱序
  古之立宗法也,所以尊祖敬宗,联亲疏,序尊卑,而重一本者也。自宗法废,敦宗睦族尊祖明,伦之道,亦几乎亡矣!而宗谱之作也亦然。是以先贤创为宗谱,观其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此人仁孝子莫不凛然,惟谱是重焉。我邑罗氏,系出福建漳州府漳浦县,相传明时有若山、李山、常山、节山、季山兄弟五人,乘舟至于鼎邑之朱坑底,泊般上岸同居。一公复从鼎邑来迁平之江南二十五都八岱,配蔡氏,生子二:长日德明,次日德辉。观夫二十六都鲸头石岗下,水绕山环,风醇俗美,遂家焉。公卒之际,德明、德辉二公尚幼也,蔡氏以二子之故,再醮于公宋,宋公为之抚育成人。及冠,又皆为之婚娶,今其子孙藩衍。逢明迄今,几三百年,凡越九世,因谱牒未修,故亦不知五人之中,实为谁迁八货者也。及今而不修,将昭穆混淆,尊卑倒置,其时、生卒、坟庐,皆失其所,忧喜庆吊,彼此不相往来,相亲如涂人者,有人此志、贺志、浩志、黉正、宠正、衷正、利修、挑修、钩诸君所由亟亟焉,以宗谱为念也。甲子之春,佥议延予修葺,余毁承厥任,乃仿诸遗迹,谘诸故老,为之罗列世纪,庶披贤之下,昭穆尊卑,生卒、坟墓,厘然可孝。凡历二寒暑,始克编次而告竣焉。且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必期于传信而天在有所劝惩,谱必明于实录始足以信今而传后。今诸君兢兢念此不忘,则诸君之为人子孙可知也。后之为子孙者,更以期心为心而各思于其木,则仁教之意生,人才辈出,不可于是谱卜之也哉。

大清同治四年 岁次乙丑中秋月 谷旦 锦舟 李克标手撰000000


  二,苍南罗氏族谱小引
  尝思生于乾父坤母之中,巨细精粗不一而足。然盈乎?宇宙之内者莫如木本水源,况人为万物之灵,安可昧其源而忘其本欤?欢奚溯我罗氏受姓以来,缔历夏殷,代有闻人,迄今时隔,世系其详莫考。迨至明季之间,有若山、李山、常山、节山、季山公,由闽漳州而来鼎邑朱坑底,于是复迁江南八岱乃诛茅未定,迄第二世祖德明公、德辉公由来二十六都石岗下家焉。乃支派繁衍,分移藻溪青山内,或迁居温州筲箕、涂要,皆各戴一天,抑炙贾胰玑愣叨荚逑终呶谏焦颖备勰厢鎏锕诱偶疑较峦矫盼掏⒐幽细廴亩际I焦铀鞴愕孜獣N吾公,居瑞邑梅头为商志公,居鼎邑黎垟为世高公,居六板桥半港者为东山公,居将军岭脚西括者为笑山公。肖讧派为伦公,讳郭友,号艺轩,原籍江西吉安府永丰人,公天资聪颖,书等明成化丙戌进士,殿试策封第一,授翰林编修,后降任福建,子孙遂家于间,配夫人颜氏,生子一。自先代相传,原同一宗,奈缘支系遥远,遗泽无存,字行虽有一二互同,可谓疑信无证,亦不敢牵联附会。昔孔子删书,断自唐虞,良有以也。自今尔后,各向其肇基祖,如木之本,水之源,缕晰分明,井然不紊。予不妄因序其事,弁于简端,嗣后之重修者,勿谓信疑之不慎也。夫是为引。

大清光绪十九年 岁次癸巳仲冬月 吉旦 裔孙 却子谨识000000
共和甲申年仲秋月 十一世裔孙 上运、上早、青鉴 修订000000


  三,豫章郡越国堂罗氏新修族谱序
  家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虽别派枝分,其宾则归于一,倘无是谱,则世代无稽,亲疏莫辨,尊卑颠倒,昭穆混淆,正如观水不知其源,观木不知其本,呜乎!可我们没有把全国豫章郡的人氏统一起来的本领,只好就近地同宗代表所建议的统一行第意见来决定。这次统一行第的主要标准是查阅各地罗姓谱序,有组织的、有系统的谱序根据来确定统一行第标准。通过全面地查阅家谱后,各地同宗代表一致认为如德公派下家谱较有世世代代、连续不断之完整家谱谱序的根据,以此统一行第,号名造谱,其各地的旧的行第均告不用,一律作废。今后各地罗家,世世代代子孙很快地兴旺起来,发展到继字辈之时,再续编制行第,若有希望、可能条件,各地同宗的后裔代表者,必须统一修造宗谱,亦要统一编订行第,不能非为乱作。
公元二○○四年新修,岁次甲申中秋 十一世裔孙 上运、上早、青銮 修订000000
  四,如德公世系图


  五,苍南罗氏如德公系分迁概况
云岩石岗下罗
  始迁祖罗德明(1637-1718)、罗德辉(1640-1733)兄弟,系罗昌鹏之子。原籍福建漳州府漳浦县朝南山林篮内八角井。其上辈罗若山、李山、常山、节山、兄弟五人于何时由漳浦县同舟入迁福宁府福鼎县(注:福鼎县于清乾隆四年(1739)建置,原属霞浦县劝儒乡,此处必须更正)朱坑底定居不详。但五兄弟中哪一位于明万历年间由朱坑底转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江南二十五都仪山八岱罗城内(今属苍南县宜山镇铁龙办事处八岱村),有待进一步查考。罗德明、罗德辉兄弟于清康熙年间由仪山八岱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藻溪青山内隔头罗
  始迁祖罗文横(1868-1932),字佩横,于清光绪年间由石岗下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藻溪矴埠头罗
  始迁祖罗文局(1865-1932),字佩局,于清光绪年间由石岗下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澄海沛垒罗
  始迁祖罗步算(1894-1952),字继算,于民国年间由石岗下入迁来此定居。
石砰罗
  始迁祖罗文火(1875-1924)、罗文青(1879-1924)兄弟,于民国年间由石岗下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金乡城内罗
  始迁祖罗正到(1847-1901),于清光绪年间由石岗下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六,附:其他支派罗氏分布
藻溪东溪白漈脚罗
  始迁祖罗维奎(1603-1661),字聘信,系罗亿兆之孙,罗由仁之子。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鼓林。约于明天启年间由南安县石鼓林负亲骸入迁来此定居。配谢氏,生子三:君华等。
望里半港罗厝罗
  始迁祖罗君华,名富,系罗亿兆曾孙、罗由仁之孙、罗维奎之子。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鼓林。其父罗维奎约于明天启年间由南安县石鼓林负亲骸入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藻溪东溪白漈脚(今属苍南县)定居。配谢氏,生子三:长子被虎伤而佚名、次君华、三君岳。君华(1640-1720)于清康熙年间由藻溪白漈脚入迁来此定居。配蔡氏,生子三:世英、世俊、世达(女三出嫁略)。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赤溪罗
  始迁祖罗汉霓(1836-1874),约于清咸丰年间由半港罗厝入迁来此定居。配郑氏,生子二:宗胡、宗錾(女二出嫁略)。
括山西括罗
  始迁祖罗笑山,系罗亿圣之子。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鼓林。其父罗亿圣于何时由南安县石鼓林入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南港东溪(今属苍南县藻溪镇)定居不详。罗笑山约于明万历年间由南港东溪入迁来此定居。配郑氏,生子一:心明。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渡龙屿兠罗
  始迁祖罗昇吾,系白沙第七河、渎浦相助宫、矾山南山坪脚、桥墩陈罗垟和福鼎等地诸始祖。公原籍福建何时入迁平阳县四十一都北港显桥不详。公又从北港显桥入迁南港二十八都始居。因遭寇乱无法考查。公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二月十五日,卒于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二月十五日。配李氏,生子三:长君杨,为诗房,徙居江南第七河;次君清,为书房,徙居渎浦相助宫;三君照,为易房,兼继吕姓,居本地。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本县白沙第七河、渎浦相助宫、矾山南山坪脚、桥墩陈罗垟、大坪山、四岱王内厝基、杨家井石门楼、五十三都大湖、矾山街、县城灵溪镇和四沙上硐桥、福鼎十九都南巅顶、福鼎后垟覆鐤岗、福鼎店下塘牛屎墩、瑞安县五都梅头前岗、瓯海庄泉蒲门以及玉环等地。
白沙第七河罗
  始迁祖罗君扬,讳一仲,系南港二十八都屿兠罗昇吾长子。公何时由屿兠入迁江南十都第七河(今龙港镇白沙办事处第七河)定居不详。配康氏,生子一:名应綮。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渎浦相骂官(今称相助宫)罗
  始迁祖罗君清,讳一进,系南港二十八都屿兠罗昇吾次子。公何时由屿兠入迁双树宫大汇(今灵溪镇渎浦办事处郭家车相助宫)定居不详。公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甲戌八月十六日,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九月二十七日,享寿八十一岁。配萧氏,生子三:长应美,迁福鼎牛屎墩店下塘;次子应珍,居本地;三子应茂,字其昌,徙居玉环十六都江北新浦渡船门方严浦小山外。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矾山南山坪脚罗
  始迁祖罗应瑞,讳其桑,系南港二十八都屿兠罗昇吾公之孙,易房君照公长子。何时徙迁亲仁乡三十一都赤垟南山坪脚(今属矾山镇)定居不详。配许氏,生子三:长廷日、次廷旭、三廷文。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桥墩陈罗垟罗
  始迁祖罗应季,讳其性,系南港二十八都屿兠罗昇吾之孙,易房君照公次子。何时徙居归仁乡三十七都陈罗垟定居不详。配萧氏,生子四:长廷懋、次廷端、三廷驾、罗廷阳。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渎浦张家山(平南村)罗
  始迁祖罗猶廷(1601-1658)。约于明万历末或天启初由福建漳州府南靖县入迁来此定居。配卢氏,生子四:心丹、心明、心怜、心白,分天地人和四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洞头、瑞安、永嘉、乐清、平阳、象山、建德、福鼎,以及县内各地。


[[center]][[image1]][[/center]]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