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浙江

浙江山谷洋罗氏世系

 罗贵柱 发布时间:2018-02-20

 

  水有源,树有根;源之远者必流长,根之深者必枝茂。考吾罗氏,上溯远古源出祝融,建国于西周,始姓于战国,发祥于陇西、长沙、豫章。
  祝融后裔匡正公佐周有功,授封建罗子国,周末,罗国遗臣凌甫公仕秦功显,敇封益伯候,复国湘阴;豫章、长沙、襄阳乃罗氏三大郡望。
  1、罗珠官拜汉相国大司农,筑豫章城(今南昌市),为罗氏豫章始祖。罗珠公十六世均章公,生二子:企生公、遵生公,一门忠孝,吾祖遵生公乃珠系两大支脉之一。
  2、珠公二十三世元朗公,受封燕山王、幽州总管,隋末由豫章西山迁徙齐郡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唐时,敕封燕郡王。
  3、二十六世尹宁公,唐时,由齐州历城迁回豫章西山(今南昌市新建区)黄古巷,历数年后,又迁往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开基立业。
  4、三十世立贤公,唐时,又由绍兴府会稽县迁回豫章西山黄古巷老祖屋居焉。
  5、三十二世仪贞公,唐昭宗时进士,官至盐铁史,致仕隐居吉州永丰藤里水东醴泉院(今江西吉水)。
  6、三十三世景新公,唐末避乱,徙迁虔州府虔化县太平乡(今江西赣州宁都)鸦鹊林,历数年后;再迁徙汀州府宁化县(今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开基立业;长子仕伦公后又返迁吉水县巷口。
  7、四十六世洪敬公,宋末,偕子:四潜公、四瑞公,自宁化石壁村迁徙汀州连城县坑子堡开基立业。
  8、四十七世四潜公,约宋末元初,从连城县坑子堡迁居汀州上杭县北门(今上杭县城)开基立业。
  9、四十八世朝鉴公,原居上杭县北门,后随三子千三郎公,自上杭县迁徙永定县抚溪枫山角(现抚市镇)开基立业;为永定县开基始祖。
  8、五十一世庆亮公,约明朝初期,从永定县抚市镇迁徙至本县湖雷镇车前岗开基立业。
  9、五十三世万八郎公,约明时,自湖雷镇车前岗迁居永定县象牙乡(现象基村)开基立业。
  10、五十五世仲一郎公,约明中期,移居永定县象牙乡罗斗窠村开基立业。
  11、六十四世永新公,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公时年约四十岁,偕妻儿率胞弟(元新公夫妻、胜新公、兆新公),举家千里长途北上,自闽永定县罗斗窠迁徙至浙江泰顺县山谷洋村开基立业。
  上世源流遵生公世系:
  罗珠公十七世孙遵生公→2.十八世:罗昊公(弟罗勗公)→3.十九世:智友公(兄弟:智时公、智隆公)→4.二十世:诚中公(兄弟:温中公、英中公)→5.二十一世:景哲公(兄弟:景顕公、景章公)→6.二十二世:官奉公(兄:官正公、官达公)→7.二十三世:元朗公(原名罗艺,弟:元明公、元稔公)→8.二十四世:世推公(名成,讳士信,忠义佐唐,受封郯国公、护国公)→9.二十五世:志为公(名通,唐时因功赠越国公,二路扫北元帅;弟志行公)→10.二十六世:尹宁公(兄弟:尹章公、尹泰公、尹瞻公、尹穆公;兄弟:章公、英公、昌公,其后裔居济南、淄博、东北及韩国等地)→11.二十七世:怀持公(长兄怀洛公后裔居沙县、连城、宁波等地;二兄怀操公,后裔居福安穆阳及连江等地;三兄弟后裔遍布闽、浙、赣、粤等地)→12.二十八世:汉珀公(弟汉珣公)→13.二十九世:景黻公(兄景黼公,兄弟后裔居闽、浙、赣、粤等地)→14.三十世:立贤公(弟立清公)→15.三十一世:周儞公(江甯府刺史,庐州太守;其兄周倚公,后裔居闽、浙、赣及泰顺里光等地)→16.三十二世:仪贞公(兄弟:仪修公、仪本公、仪基公)→17.三十三世:景新公(弟景成公,兄弟俩后裔遍布闽、浙、赣、粤等地)→18.三十四世:仕伦公(兄弟:仕伟公、仕俊公、仕杰公、仕传公、仕仁公、仕义公)→19.三十五世:元杰公(宋朝进士,历任扬州刺史,虔州太守;致仕,与侄编纂大成谱;弟:元升公、元捷公;三兄弟后裔居浙、赣、粤、闽及吉水、崇仁、兴国等地)→20.三十六世:子建公(兄弟:子遵公、子遗公、子違公、子远公、子达公)→21.三十七世:仲太公→22.三十八世:罗谋公(弟罗谟公)→23.三十九世:罗俊公(弟罗杰公)→24.四十世:仲权公(弟仲柄公)→25.四十一世:荣庆公(兄:安庆公、乐庆公)→26.四十二世:思桁公(弟:思纯公、思传公、思广公)→27.四十三世:奉初公(兄弟:奉先公、奉生公)→28.四十四世:昌龄公(弟:延龄公、元龄公、宏龄公、享龄公)→29.四十五世:尚崇公(尚古、尚崇、尚立三公兄弟,后裔子孙遍布闽、赣、浙、滇、黔、川、台、两广、两湖及东南亚,开基立业,派衍永昌;其中泰顺罗汉、新源、文成珊溪系尚立公之后也)→30.四十六世:洪敬公(长兄洪源公后裔居闽、赣、粤河源等地;二兄洪德公,抚州太守,配九妻,生十八子,抗日名将罗卓英其后也;三兄弟后裔遍布闽、浙、粤、桂、赣、台及东南亚等地)→31.四十七世:四潜公(弟四瑞公)→32.四十八世:朝鉴公(其十二子后裔遍布闽、浙、粤、赣、台等地开基立业,枝繁叶茂;弟:玉鉴公、金鉴公、银鉴公)→33.四十九世:千三郎公(兄弟:千一郎公、千二郎公、千四郎公、千五朗公、千六郎公、千七郎公、千八郎公、千九郎公、万三郎公、万六郎公、万九郎公)→34.五十世:三八郎公(弟二,名字不详,后裔居抚溪池坑等地)→35.五十一世:明璁公(兄明纲公后裔居广东归善县等地,弟明琥公后裔居漳州、永定等地)→36.五十二世:庆亮公(兄弟:庆武公、庆虎公、庆龙公、庆凰公、庆德公、庆裕公、庆章公、庆文公;九兄弟,后裔遍布闽、浙、粤、赣等地)→37.五十三世:万八郎公(兄弟:万七郎公、千一公、千二公)→38.五十四世:千一郎公→39.五十五世:仲一郎公(弟一:仲二郎公,居象牙村及后裔移居松柏岽村;弟二:仲三郎公移居桂坑村)→40.五十六世:念一郎公(弟:念二郎公)→41.五十七世:太一郎公→42.五十八世:发洪公→43.五十九世:法贵公→44.六十世:守衡公→45.六十一世:汝旺公(兄罗橙公,生子德山公,后裔居深圳、龙岩、永定县及象牙、罗斗窠等地)→46.六十二世:用予公(堂兄弟德山公,生子耀明公; 耀明公孙光远公,迁徙泰顺县南院,其后裔居罗阳、南院等地)→47.六十三世:生民(明)公(弟朗明公,其次孙光毓公,迁徙泰顺大坳门,后裔移居本村及罗阳、杭州等地)→48.六十四世:永新公(胞弟元新公,后裔居本村及罗阳、温州、杭州等地)→49.六十五世:超群公(字拔升,兄俊升公)→50.六十六世:道隆公、道源公、道宏公、道文公、道章公、道明公、道备公(七兄弟后裔,遍布县内本村、洋望、仕阳、罗阳及温州、杭州等地)。
  自西汉豫章始祖罗珠公,历东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从豫章徙济南,返豫章徙绍兴,从豫章走吉水、宁都,从宁化走连城、上杭至永定,从永定罗斗窠迁徙至泰顺山谷洋。历经数千年,渊源久远,流长浩瀚;子孙繁盛,瓜瓞延绵,根植四海;远祖封侯拜相,近代人才辈出彪炳千秋。

珠公七十二世裔孙 罗贵柱 谨撰00000000


训森注:
  本会对罗氏支系的世系上源,以“尊重当地本支族人认同认可”为原则,若涉及罗氏名人,则加以备注。即为了体现“天下罗氏一家亲”,为了大团结、大联合,有关各支系上源问题,学者、研究者、《罗氏族谱》主编,可以百花齐放研讨,不宜扩散至民间争论。
  1. 发祥于陇西、长沙、豫章
  “陇西”,见于《罗氏族谱》中,未获留传的国史、地方志及罗氏典籍史料支持。中华罗氏历史上有五个郡望:襄阳(湖北)、河东(山西)、齐郡(山东)、长沙(湖南)、豫章(江西,汉豫章郡,地域广阔,含今江西全省及广东北部),宋明期间,罗氏真正的发祥地是豫章吉安吉水(古称庐陵)地区
  2. 罗珠官拜汉相国大司农
  此说常见于《罗氏族谱》,但至今未能考证出其具体官职,据清版《江西通志》罗珠传记: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卒于官。我们称其为“开汉将军”,应较为准确。
  3. 珠公二十三世元朗公,受封燕山王、幽州总管,隋末由豫章西山迁徙齐郡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唐时,敕封燕郡王
  燕王罗艺,祖籍湖北襄阳,国史有传记,没有“豫章西山迁徙齐郡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之可能。罗艺公是湖北襄阳人,应为晋罗宪之后裔,不宜添加珠公之第几世孙。
  4. 世推公(名成,讳士信,忠义佐唐,受封郯国公、护国公)
  此说常见于《罗氏族谱》,但罗仕信国史有传,山东历城(济南)人。与罗艺并无父子关系。其父子关系乃大文豪罗贯中在小说中塑造罗艺之子罗成,不应在族谱世系中混淆。
  5. 二十五世:志为公(名通,唐时因功赠越国公,二路扫北元帅;弟志行公)
  唐罗通,亦是罗贯中在小说《罗通扫北》中塑造的人物。罗贯中还在《粉粧楼记》中,塑造罗坤、罗灿,用以歌颂“开唐十六姓”中的罗家将。
  6. 三十一世:周儞公(江甯府刺史,庐州太守;其兄周倚公,后裔居闽、浙、赣及泰顺里光等地)
  唐末五代初,著名诗人罗隐与邺王罗绍威、员外郎罗衮主修《罗氏通谱》,奉晋罗含为“长沙郡望”开基祖,“弘、绍、周”字辈,在大型《罗氏通谱》中得以保存。福建沙县罗氏开基祖罗沂(与倚同音),字周文,即为明确的佐证。福建宁德福安地区的开基祖为“绍(邵)”字辈,亦是佐证之一。
  7. 三十二世仪贞公,唐昭宗时进士,官至盐铁史,致仕隐居吉州永丰藤里水东醴泉院(今江西吉水)
  此说见于《罗氏族谱》中。末见国史、地方志记载,可留存待考。永丰与吉水,是江西的两个县。若认为仪贞公是吉水人,则为晋罗含之后裔,不宜添加珠公之第几世孙。
  8. 二十七世:怀持公(长兄怀洛公后裔居沙县、连城、宁波等地;二兄怀操公,后裔居福安穆阳及连江等地)
  此涉及唐罗珦世系。唐庐州剌史罗珦,有不少国史、地方志、典籍史料,“襄阳男”,其子罗让,也是历史名人,与豫章罗氏不是同一支系,应为晋罗宪之后裔,不宜添加珠公之第几世孙。
  9. 元杰公(宋朝进士,历任扬州刺史,虔州太守;致仕,与侄编纂大成谱)
  此说见于《罗氏族谱》中。据笔者考证,史上并无罗元杰其人。有谱说,他是欧阳修的同僚,翻遍欧阳修文集,几乎找不到有关罗氏的史料,罗元杰可能仅是清代江西赣州人罗明高所编《罗氏大成谱》的虚构主编。笔者认同民国史学、谱牒学专家罗香林对罗明高所编《罗氏大成谱》的评价:其有志于收集罗氏世系资料(罗香林对虚构罗元杰其人避而不说)。鉴于罗明高所编《罗氏大成谱》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力,有必要对《罗氏大成谱》继续研究、考证,客观评价其罗氏族史价值,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去伪存真,纠正其某些错误价值观,以科学态度参考、吸收其收集的当时罗氏世系资料
  10. 谱牒学界公认,本支系开基祖以下为“血缘认同”,开基祖以上,因年久代湮,已很难考证世系关系,应为本姓氏的“文化认同”。所以,只要不涉及罗氏名人史料,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在审核各支系概况时,一般不备注。
  11. “中华一脉,渊远流长”(开国元勋罗青长为2007.5《中华罗氏通谱》题词),所以,在阐述中华罗氏“渊远流长”时,要注意中华罗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汉晋以来留传至今的罗氏大支系,起码有两大主枝:开国将军珠公系及晋侍中、湘中琳琅含公系。唐就更多了,至少从祀孔庙、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时学者尊称“豫章先生”罗从彦所在支系、福建沙县周文公系;唐郯国公、少年英雄罗仕信支系;唐播州侯、山西太原人罗荣支系等(江西吉安唐吉州刺史崱公支系,笔者已考证出其为晋罗含支系)。宋、元、明、清之后,则真正可用“枝繁叶茂”形容罗氏支系。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罗氏的郡望在演变。在唐林宝所撰《元和姓纂》中,罗氏仅有三个郡望:襄阳、河东、齐郡,至唐五代,罗弘信、罗绍威父子为王,加之与著名诗人罗隐等通谱,形成了长沙郡望。至宋代,江西吉安吉水罗氏崛起,出现祖籍吉水、从祀孔庙、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时学者尊称“豫章先生”罗从彦;“一门九进士”罗绋家族;“兄弟两进士”(罗大经、罗应雷)罗季温家族(罗大经,季温之子,《鹤林玉露》作者),豫章罗氏开始兴起,经宋、元、明、清,发展成当今最著名的罗氏郡望。
  中华罗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豫章罗”虽人数最多,但他们都是从“长沙罗”传承发展而来。湖南耒阳含公支系,至今坚守长沙郡望,更典型的是吉水山原罗氏,他们仍坚守襄阳郡望,期待条件成熟时,复兴自己的郡望。
  浙江泰顺县山谷洋村开基祖永新公,荜路蓝缕,从福建永定迁徙至浙江立业,后代子孙定会发扬光大先祖创业精神,在人杰地灵的罗隐故乡——浙江,继续为罗氏争光。
  贵柱宗兄认真整理本支系源流,恳切要求笔者提供意见,其中一些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谨以编者注形式回复,供其参考。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