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山西

山西罗氏族系考

 罗先骥 发布时间:2016-11-09

 

  2004年端午节过后,为查清罗彦瓌、罗结等人的祖系,特专程到山西大宁、代县等地走访。途经湖北麻城、随州、河南南阳市、洛阳等地,于五月十九日抵达山西晋城。夜宿晋城招待所,遇一江苏徐州中电测控设备有限公司葛志强,他提供徐州市九里区火花乡有罗大庄。并提供联系人罗传震。
  次日凌晨五时三十分,由晋城出发,途经阳城、沁水、翼城、浮山俱县。沿途打听,未得知数县境内有罗姓人居住。由于此地路况极差,艰难行车227公里,于三时到达临汾境内。当即研究了山西地图,得知大宁与洪洞相近,故决定先到大宁,去找东川罗侯城,并北魏罗结的族系。

  (一)大宁县
  二零零四年甲申岁五月二十一日,在途经金殿镇龙祠乡河北村时,得知该村有一罗氏家族,即停车访问。该村罗金刚称其始祖由河北省邯郸市大罗庄迁此,始祖名四兴。现住河北村约10余人。大宁县东有一罗姓教师小龙,系河北定县西大油村迁来。他提供其叔祖有家谱,住隰县下李乡石麻沟。
  沿途打听得知大宁县三多乡岺头村有学成、学生兄弟二人,据说系由河南迁此。县城亦有一家,系由河北来此。另外经翠微山庄招待店陈友亮先生证实,该县绝无大的罗氏家族,此人原在粮食部门工作四十余年,大宁全县,无处不留下他的足迹,他的话是应该可信的。至于江西谱大宁东川一说不妄,大宁有东、西、南三川,大宁百姓俱称东、西、南三面平地为川,唯有北面临山,故无北川之说。
  次日访大宁县档案馆,他们推荐县扶贫办李凤歧,他出示《大宁县志》,我即查东川罗侯城资料,可是一无所获。附录载历届修志序,至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已共七修,均不见罗侯城之记载。碑记辑录十条,亦未见东川罗侯城之记载。建置四章:城镇、乡、村三节村堡款,共十一原名更者,亦不见罗侯城之说。
  二十二日途经大宁东川一名罗曲的村寨,满以为此处肯定有罗氏家族,或者在古代即为罗侯城亦未可知。在村中询问老者,俱说此地命名与罗姓无关。九十年前为景姓所居,现全村俱系任姓居民。

  (二)隰县
  同日到隰县午城镇询问老者,蒲县阁老侯一名之由来,均称当年曾有大臣居此,现该地住着30户宋姓居民。阁老侯是否是罗侯城,因年代久远,百姓肯定无法说清,且道听途说,不足以为据。欲到蒲县查阅县志,因道路不通而未成行。2007年丁亥岁八月初七日,专程到蒲县县志办查阅县志,县志办主任宜晋宝同志接待十分热情,并送我一本蒲县县志。询问阁老侯一名之来由,他因无史料依据,未敢妄言。查阅新老县志,对此名亦无任何记载,至此,罗侯城之说是否有意臆造,谁也无法说清矣。
  据《北史》与《魏书》二书记载:“罗结,代人也,其先世领部落,为魏附臣。刘显之逆,结从孝武幸贺兰部。后赐爵屈蛇侯……赐大宁东川为私第别业,并为筑城,即号曰罗侯城”。蒲县之阁老侯筑于高台处,若要攻取颇为不易,且地处大宁县东郊。据此,此地极有可能即为罗侯城,可惜无史料记载,无法定论也。《豫章罗氏大成谱》定罗结为珠公十八世,柏林罗瑭之后,显然如洪先公所说“羡门阀而轻附缘”、“主于张布勋伐”、“盖思树党以邀机利,岂徒诳人已哉”。
  五月二十二日十一时到达隰县下李乡石麻沟水泥厂,找到小龙叔祖润平,他清楚记得他们这里与大宁几家,祖籍系河北省曲周县大河道乡西大油村,老家处约有100余人。

  (三)石楼县
  猴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时到达石楼县罗村镇,离家到此,摩托已经行驶3737公里。在罗村镇打听,该镇并无罗姓人居住,梁、郑二姓居多。如此白跑一趟也。中餐后即往交口县石口镇,途中遇大雨,虽然已是仲夏季节,可是该地仍然偏凉,冰凉的雨点,淋得我一身通透。到石口后,即洗衣,然后盖上棉被,蒙头大睡两小时,尚未温暖,一身麻麻冰冰,甚是不安,深恐在外发病。幸祖宗保佑,次日一切正常。

  (四)清徐县
  二零零四年甲申岁蒲二十四日上午九时,由罗巨有之子开车,送巨有与我到罗贯中纪念馆馆长罗二栋家,他家十分豪富,家具摆设令人瞠目结舌,高级轿车豪华别墅等应有尽有。不一会占山宗亲也来了,大家在一起畅谈宗族之情,也讨论了通谱大计。我向他们阐明来此的目的,并将二零零零年古四月十三日,在四川罗江县访问该县文管所所长刘国良,向他了解仲祥公的资料,他无法提供资料的情况,作了全面说明。最后我向他们征求对罗结等人的看法,除罗巨有与我的观点一致外,二栋、占山因不了解详情,无法表态,最后我表示如果你们有不同看法,待我到代县查清后再定。随后我们一同参观了罗氏智慧的结晶,天下第一才子罗贯中纪念馆,该馆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只是大门略欠恢弘壮观,显得低矮俗气。
  清徐县政府为开辟人文景观,在纪念馆后,修建了一座三国城,其城门、城楼雄伟壮观,城内还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关帝庙,以招徕游客。
  梗阳罗氏
  始祖仲祥公,原籍四川成都府罗江县人,自五代后唐(924—936)时任青州仆射(青州为清源之古称)因原籍水灾暨五代战乱,无法返回原籍,遂避乱落籍于清徐县城西白马山(今之白石沟)之寺沟村(今称泗涧沟)至今已历一千余年矣。直至宋代初年,社会安定后,三世祖景中,才移居清徐县城,嗣后子孙繁衍,衍为三晋望族。现其后裔约有三万多人,其中居祁县惠善村、河湾村两村共约3000余人,第一支住地:平泉、吴村、太谷、城北村、东马峪、贾兆、小东门、平泉,第二支住地:吴村、春光、南营、西苑庄、孔村、西马峪、西关,第三支住地:拔奎、北关,第四支住地:北关、罗家庄。忻州市、大同、娄烦县等地1500人,吉林省300人。
  派行:每世之启用一字排列,闻见其名即知其世,秩序井然,永不紊乱。今族人甚繁,迁居外出甚多,命名更不可无次。今公议六十字列后,以六十世为一轮,循环启用。商定:清徐从二十二世“众”起启用;娄烦、太谷从二十五世国字起启用;亦当按次,不可有违望后世谨遵:众学振国富,忠孝谦浪兴。宇宙展宏图,德贤志坚毅,享昌欣浩渊。林茂荣翔庆,仁义勤俭善。诚厚刚强智,儒章经韬略。英才耀祖庭。育植栋梁柱,仕科承飞腾。
  二十二世孙有众,二十三世孙致成,一九九九年四月
  巨有等提供另派:山西原平县一支约有1000余人,介休市约有1000人。

  (五)原平市
  猴年五月二十五日访原平沿沟乡大营村罗家贵才
  始祖卜华,原籍江南常州府宜兴县香水村,于永乐年间移此,为国效忠出力,稍有功封为金带世袭之职。居住代州本城罗家街,大清立国,顺治元年甲申(1644)裁去职位。代州西门外四十里有金带马厂一段,计地五千五百顷有余,今承种为业。雍正三年,裁去振武卫遂倂与崞县(今之原平)振武都一甲人也。后随马厂屯地居住,在崞县宁远门外,离城十五里,安下村庄,即今之大营村是也,妣万氏。三世仲章、仲贤、仲才→富、寂,迁旧小营村约有200余人,新小营村600余人,大营村约200人。小营村迁代县南约40里罗庄约400人。
  另派:忻州罗家堡,朔州朔城区南榆林有罗氏家族,祖籍东北。南榆林又说山阴县罗庄有一罗氏家族,罗庄介绍应县亦有罗氏家族,故又直奔古辽国应县。

  (六)山阴县
  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时访山阴县薛窟窿乡罗庄巨唐、殿江
  迁祖大仕,原籍平原小营村。曾在小营村带来家谱,可惜毁于文革,现有人口约300许,外迁山阴安荣乡约80人,太原城内50人。
  派行:春、宏奉、旺、彦通、聚、唐、殿
  新拟字派:青山显洪涛,蕴宝继日长。自强成学英,经国继世扬。公正廉明志,宏猷肇吉祥。才智尚达德,治平万载芳。
  另派:下喇叭乡罗庄约100人,亦由小营村迁来;应县大临河乡罗庄,约有1000余人,朔州市巨唐大儿与该村有联系,该族后裔居沙塄河乡三甲村约900人,神头镇长村约500人。三甲村有家谱,各地罗氏均系汉人。

  (七)应县
  应县是辽国故地,县城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辽代文化城,令人赏心悦目。此地罗氏文化落后,家族观念极差,故无任何资料,人口也不多。应县的辽国古木塔,历经多次地震,而巍然屹立,确是奇迹。
  甲申岁五月二十六日访应县大临河乡东上寨村罗开
  本族无文献资料,祖宗何时由何处来,亦无口传。因罗开老人语言不通,幸他孙子建喜在山西大学念书,他作翻译,才能互相沟通。该村现有200余人罗姓居民,外迁右玉县罗文照(音)一支。
  另派:北楼口罗家与本族不同宗。

  (八)代县
  二十六日经穿越北岳恒山,来到代县,其目的是为查找罗结族人与叱罗改姓的资料,故在洗去尘埃后,即去档案馆查阅有关资料,谁知遇铁将军把门,幸一文化馆李同志指引,去找退休馆长冯湘。该县因地处平原,故地皮甚广,绝少楼房,小巷密如蛛网,找人十分困难。经多方打听,穿越了十余条小巷,终于找到冯湘的家,可他又在外玩牌,苦等至天黑,他回来了,问及罗结等事,他说县志无记载,无可奉告,最后他拿出一本他搜集的历代碑文集一册,索要20元钱,为查找可能有价值的线索,只得认了。
  次日,访代县计量局高级工程师罗树杰,他说罗氏家族住代县峨口镇楼街村。始祖兄弟二人,系从原平县小营村迁来,现该村约有400来人。在八十年代帛布写有家谱,现参与修谱老人俱已作古。
  到九时半我将此次来代县的目的,是为查找罗结及叱罗改姓的资料,并请他参加通谱工作。我因数次去档案馆,都因无人上班,故特请他代为查找罗结的资料,他满口应承。我为节省时间,即离开了代县。可是到现在仍然杳无音信。
  在繁峙县路边得知,五台县陈家庄乡罗家庄村有近千罗姓,因故无法亲访,至今犹觉后悔。

  (九)临汾尧都
  猴年仲夏月二十九日,六时五分,由洪洞出发,沿霍—侯一级公路,到临汾尧都,参观了为古传说中父系士族社会后期的部落首领所建的尧庙,其庙外观雄伟壮观,飞檐斗拱,古色古香,广场还立有华表一对,另有中华姓氏墙,供游人观瞻。帝尧乃我国古时之明主,到此不觉肃然起敬,即去庙里焚香礼拜,方不虚之行。世上若有人竟然自比尧舜,岂不是对尧舜的极大侮辱。
  猴年公历七月六日即农历五月十九日进山西晋县,至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即公历七月十六日,历时是十一天,在山西走访了清徐、原平,代县、山阴、应县等县市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也得到了山西罗氏的部分资料。于五月二十九日离开洪洞县,沿途诸多名胜古迹,如侯马之晋国都城、禹都、运城之关帝铜像、解州之关帝庙、永济之普救寺张生遇莺莺的所在地、全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扁鹊庙、唐代开元铁牛等古代遗迹颇多,本人一概无心观赏。在黄河风陵渡北侧数里一沟壑纵横,风沙弥漫处,竟然是闭月羞花的杨贵妃的故里!此地能出如此美女,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于六月初一日抵达陕西华县,结束了山西之行。

  (十)永济市
  自二零零七年丁亥岁九月初一日离开陕西镇安县,一路经西安过潼关,于初四日抵达黄河风陵渡,当晚宿风陵渡一命名黄河的私人旅社。
  二零零七年丁亥岁九月初五日访虞乡镇清华村宏昌、泽忠、永齐
  康熙年间,始祖九法、九桂兄弟,原系御前太监总领(九法为太监),九桂公曾任广州正堂,后迁清华村,繁衍生息。现住清华村约200余人,虞乡镇源头村约有100人,永济县城干樊村有100余人,据称亦系清华村迁出。

  (十一)洪洞县
  此次不远千里来到代县,系专程为寻找罗结之踪迹、他的后裔居址、族史等资料,藉以搞清罗结其人究系何人之后。只可惜不如人愿,无奈只得悻悻离开代县,沿108国道经忻州、太原、介休到洪洞县。在街上询问老者,关于大槐树的故事,他们人人都知大槐树故事,当地民众,无论妇孺无人不晓,且建有大槐树公园。据《山西省地图》记载,古大槐树处,在位于城北一公里的贾村西侧,是明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向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移民时的聚集点。移民为纪念家乡,便以大槐树为记,传于后代。由此联想到江西泰和鹅颈大丘一说,亦非空穴来风。然而儿时听老人说,是某王要杀人,下令所有百姓,统统聚集在泰和鹅颈大丘,否则一律格杀勿论;四川百姓,都说先祖由麻城孝感乡高阶檐、洗脚河迁来,与大槐树之说不能同日而语。大槐树故事,洪洞县志有记载,且建有公园,而鹅颈丘、孝感乡仅为传说,不见于泰和、麻城县志,故不足为据也。
  这次出访,系专为罗结的历史资料而来。起自零七年丁亥岁七月十六日即公历八月二十八日,经湖南衡阳、湖北恩施,重庆奉节,陕西安康、旬阳、镇安过秦岭到西安,再经潼关过风陵渡,进入山西永济市。然后直奔蒲县,去找寻北魏朝时罗结,在大宁东川之府第及其后裔分布情况,以弥补零四年之不足。自蒲县黑龙关至蒲城镇,二十余公里,因运煤车超重,将路面压的坑坑洼洼,摩托行驶十分困难,运煤车川流不息,吃饱了灰尘,历时两小时半,于八月初六日中午抵达蒲县县城蒲城镇。下午即到该县县志办,查阅县志。该办主任宜晋宝同志,见我从湖南远道而来,甚是佩服我的毅力,接待十分热情,并送我一册蒲县县志。问及阁老侯一地名由来时,他说因无史料,无法证实其是否与罗结有关,但该地现无罗姓人居住,则与零四年在隰县午城镇所闻一致。我坚持要去,他则告诉我,该地现仅存其名,其古建筑,已荡然无存,你去又有何益。到此才解了阁老侯之疑!只可惜我千里迢迢来此,空劳精力也。
  初七日离开蒲县于下午一时到达洪洞县,慕名参观了大槐树,现发几张照片,以供读者观览。大殿内设有十排迁祖之神主牌位,以供各姓寻根者查询。因太大无法摄影复制,甚为遗憾。

 
  离了洪洞县,一路往东。菊月初八日在途经安泽县良马镇良马村时,访问了该村罗迎春,他说:本支罗氏,是由屯留县城郊罗家迁来。现本村仅一户,由此迁安泽县城三户。
  另派:安泽县高必村(城北二公里处)罗家,有名兆玉者在县林业局工作。
  中午十二时访屯留县麟绛镇柳行村辅堂,他对祖宗名讳,何时何地来此,一无所知,仅知姓罗而已。现柳行村,住有700余人。素来无家谱、无祖祠,没有任何家族活动,只听父老传言,系一祖婆携二子来此定居。外迁高店村,现况待查。县城西街、东洼罗家沟有多少人口,现也不知详情。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