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始祖 颛顼
发布时间:2003-05-18
[[center]][[image1]][[/center]]
像赞:静沉有谋 疏通知事 载时象天 任材养地
治气教化 絜诚祭祀 日月所照 莫不砥属
颛顼为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高阳氏,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周初,其子孙被封于罗国,遂以国为氏。
罗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居第二十位。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
罗姓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罗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史忆记载,祝融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后人尊其为火神,罗氏即源自火神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原国名“罗”为氏。二是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旭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实行汉化,将原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为汉字单姓罗。唐代时,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归附长安,留居中国,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氏。赖氏族人在春秋战国之时为楚灵王所害,改姓罗、傅二氏。因其威一毗邻,兼有姻戚关系,所以有赖、罗、傅联宗之说。清代爱新觉罗中有的也改姓罗。
罗姓郡望主要有豫章郡、长沙郡、襄阳郡等。豫章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南昌,相当今江西省地,南朝陈时包括有今江西锦州流域、南昌市、清江等县地。长沙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市),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西汉改郡为国,东汉仍改为郡。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置郡,治所在襄阳(今襄樊市),相当今湖北训阳、南漳、宜城、当阳、远安等县地。
罗姓以“豫章”为其堂号。
湖北宜城为罗氏之发源地,后再往南迁,先由湖北襄阳迁至枝江,再迁至长沙,最后于汉景帝时在江西南昌繁衍成当地望族。至南北朝时,江西罗氏子孙,已散居各地。从历史上看,罗姓在秦汉之际已开始崭露头角,三国、南北朝时期,史书上记载的罗姓名人,多为襄阳、长沙、豫章三个地方的人。可见这一时期的罗姓仍然主要繁衍于长江南北岸的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境。汉末三国鼎立时期,罗姓已播迁至蜀汉之地的四川。隋唐两代,是罗姓一个重要的繁衍时期,此时,罗姓便开始了自两湖、江西省境大举向全国各地繁衍。至明、清时期,罗姓终成为我国一个大姓。大致说来,福建宁化,应该是罗姓在南方沿海各省的繁衍中心。罗姓唐时入闽,宋末元初由闽入粤。从史料上记载的播迁和分布情况看,罗姓为我国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罗氏名人秦代有武陵(今属湖南)人罗君用,其子罗珠,入汉后,曾官至相国大司农,可谓是罗姓当时很有影响的人物。唐代有文学家罗隐,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作《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元末明初有杰出的小说家罗贯中,相传他一生作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千百年来深受民众喜爱。近代有考据学家罗振玉,现代则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罗荣桓,大将罗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