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溯源>追本溯源

楚罗鄢北之战

  发布时间:2003-01-13

 

 

楚人伐罗之役,也称楚罗鄢北之战,它发生于春秋初年,是宜城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战争。 楚国从熊绎受封居丹阳到春秋初年楚武王即位时,一共经历了二十余王,四百多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楚人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以启山林”、“以事天子”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了自己。这时的楚武王开始了积极地向外扩张,力图冲破西周王朝为遏制楚国,在汉水之北以分封姬姓(以周天子同姓)诸候国而形成的防线,以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然而要做到这点,绝非易事。这是因为:在汉水以北有申、吕、蔡、郑等国共谋御楚;在汉水以东有随、郧、州、蓼等国协从抗楚,即使在汉水以西楚境周边也还犬牙交错地存在着权、绞、罗、卢等蛮夷小国,它们也结成了联盟与汉东诸侯遥相响应,互为配合来抗衡楚国。因此,楚国要想放心大胆地向汉北、汉东用兵,就必须首先清理门户,解除后顾之忧。于是就爆发了宜城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战争棗楚罗鄢北之战。 楚伐罗的直接导火线是因在此前一年(公元前700年),楚军伐绞(今谷城以西)过彭水时,与绞国友邻的罗国想乘机攻击楚军,并派大夫伯嘉混入楚军中进行侦察。这无疑是对楚国的一种严重的军事挑衅,楚国了为报复这一挑衅行为,于公元前699年举兵伐罗。 据《左传》记载,率楚军伐罗的将帅叫屈瑕。出发时,楚大夫斗伯比送行,在送行回来的路中,斗伯比对替他驾车的驭手说:“屈瑕这次带兵伐罗非失败不可。你看他那趾高气扬,轻敌傲慢的样子”。回到朝廷后,斗伯比不好直接对楚王说屈瑕这次要打败仗,只是转着弯说:“请楚王再给屈瑕增派兵力”。楚王没有明白斗伯比话中之意,因而也就没有把斗伯比说的话当回事。楚王回到后宫后,将斗伯比的话告诉了夫人邓曼,夫人听后说,斗伯比说的不是要你再增加兵力,他是在提醒大王要防止屈瑕骄兵轻敌,打败仗。于是楚王派了一个在楚国做官的赖国人去追赶屈瑕,警告他不要轻敌,结果没有追上。 由于屈瑕骄狂麻痹,他所带的军队也没有纪律,尤其是在北渡鄢水时,楚军更是散乱无序,毫无防备,以致渡过鄢水到达罗国后,立即遭到了早有准备的罗、卢两国联军的抗击,楚军乱兵迎战,被罗、卢两军打得大败。 楚军打了败仗后,退回楚国境内。屈瑕在荒谷这个地方自杀,其他将帅被囚禁于?父听候处罚。楚王知道后,十分内疚地说:“这不是他们的过错,是我没有听众斗伯比的劝告,及时地制止屈瑕的那种骄傲自大的情绪。”于是将囚禁的将帅全部释放了。 楚人涉鄢伐罗究竟发生在宜城的哪里?这就涉及到了鄢水和罗国的地望。 鄢水,自宋代以来,一般都认为是今蛮河。但若追寻一下,宋以前关于鄢水的记载,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杜预(魏晋时人)《春秋释例》云:“(鄢水)出新城;(氵示)乡县,东南经襄阳,至宜城县入汉。” 《水经注》云:“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山与荆山相邻。其水东南流,历宜城西山,谓之夷溪。又东南,迳罗川城,故罗国也。又谓之鄢水。《春秋》所谓楚人伐罗,渡鄢者也。” 魏晋时的(氵示)乡县城今湖北谷城县东南近南漳、襄阳界。中庐县在崐今襄阳县泥咀镇以西,近南漳县界。康狼山即今南漳县西北的七里山,位于(氵示)乡县的东南。对照今地图,发源于古(氵示)乡县东南,中庐县以西的康狼山,今名为七里山的鄢水(也称夷水)。其上游就是流经今天南漳吴镇的石河,下游则是今宜城小河北的潼口河。若鄢水是今蛮河,它就不可能“经襄阳,至宜城县入汉”了。 关于罗国,《左传》“桓公十三年”条下杜预注:“罗熊姓国,在宜城西山中。”结合上文关于鄢水的指定,罗国应在今宜城、南漳、襄阳三县交界之地。楚人伐罗之役也当发生于此地。 楚人伐罗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更加促进了楚人要在汉江中游河谷平原上建立新的稳固基地的战略思想的形成。因此,楚灭罗国也将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