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苗文化关系略论
王万荣 发布时间:2003-07-06
关于楚苗关系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已作了不少努力,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尽管在楚苗研究问题上尚有争议,但我们仍坚持楚苗同源的观点。本文拟从文山苗族的文化习俗来探讨楚苗的文化渊源关系,以就教于专家与同好。一、楚苗姓氏称谓特点一致文山苗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苗姓。首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比如,某人名为“宝”,姓为“熊”,人们自然叫他为“宝熊”或“宝猫”。其他张王李陶等姓均同理。其次,苗姓称谓均用苗语。如李姓,苗语谓之“夸阶”,“夸”为词头,没有任何意义;“阶”即汉姓之李。当叫某人的名字时,则将“夸”字省去,直呼为“宝阶”、“璐阶”、“满阶”,等等。为了便于了解和后人研究,我们将目前已掌握的文山苗族的苗姓,用苗汉姓氏对照形式列出下表。苗姓夸猫夸染夸阶夸喔夸朵夸蚩夸尤夸栾夸宫夸巴夸丹夸子夸古汉姓熊马李王吴、陶罗杨侯宋周、康项张古从考察中我们发现,苗姓中要数罗、杨两姓最为古老,它直接源于蚩尤。苗族世传蚩尤是他们的远古祖先,他被炎黄战败后,其后裔便以蚩和尤为姓。这就是何光岳先生所说的:“蚩尤是苗族人一致公认的民族祖先。……后裔便姓蚩和尤。”①专家们认为,鬻熊是楚人的先祖,正是他助周伐纣有功,周成王分封诸侯时,才封他的孙子熊绎立国于丹阳,是为楚国。而这个辅周伐纣的楚人——鬻熊,就是髟矛人(苗人)这支军队的首领,也就是范文澜先生所说的髟矛人酋长。②故,我们说鬻熊是苗族是有依据的。按他的姓名称谓来说,与文山苗族的姓名称谓吻合。“鬻”为名,“熊”为姓,名前姓后,具有苗姓特点。这种苗姓称谓在文山苗族中一直沿用至今,且熊姓苗族仍是西支苗族的大姓之一。不仅如此,就是史籍记载的楚之先人中的季芈、穴熊,都具有名前姓后的苗姓特点。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楚苗姓氏文化的一致,因为他们都是上古东夷部落集团中祝融和蚩尤的后裔,其文化发源地均在山东、河南以及河北一带。③至于楚的“芈姓”之“芈”,则是苗语“猫”的转读,且二者均以“m”为声母。罗姓与楚人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华姓氏通书·罗姓》的大量考证认为:罗姓与楚之熊姓均源于芈姓,都是祝融之后。④而祝融也就是今天文山苗族仍在祭祀的“祝融”——火神或雷神。可见,楚苗文化关系之密切。至于项姓与楚王族的关系,那就更直接了。考项氏来源:“项姓出自芈姓,是楚国王族后裔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省项城县),建立了项国。”⑤“后来项国公族的子孙以国名为姓,世代姓项。”⑥文山苗族项氏如是说:“我家祖籍河南,祖先姓熊名夷,春秋战国时,在楚国为将,因有功于楚国,被楚王把项邑这一地方封给熊夷,赐姓项。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据说我祖先便被驱逐出河南项邑。”⑦就汉文献与项氏族谱看,除人名有出入外,其姓氏渊源是正确的。可见,项氏源于楚王族之熊姓,而熊姓苗语谓之“猫(芈)”,二者古为同宗同姓。二、苗族风俗习惯源于楚人苗族文化为巫文化,楚人也崇尚巫,说明二者同出一源。但在祖先传说上,苗族为什么只传蚩尤,而不传楚人呢?道理很简单,蚩尤时代是一个军事联盟的时代,谁能将各氏族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维护本部落联盟的生存和发展,谁就是人民的英雄。蚩尤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军事联盟首领,他所统率的部落联盟包括楚的先人祝融氏。他被炎黄战败后,人们为了记住这一历史,把他作为英雄人物世代传颂是很自然的。至于楚人,虽然尚未发现宏篇巨著直接描绘楚的兴亡,但在苗族的习俗文化中却明确告诉我们: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都来自楚人。在苗族婚丧歌中,经常唱到楚的先人。每当有婚丧之事,歌师对歌时都要唱到“楚芈黎鲁”,特别是每当唱完时,都要加上“楚芈黎鲁帝做奖锅本”一句作结尾。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苗族的一切历史文化习俗都是从“楚芈黎鲁”那里兴来的。何谓“楚芈黎鲁”?考《史记·楚世家》得知,“楚芈”乃楚人“季连”,苗名谓之“季连朵”。“因季连居于芈谷之野,故叫季芈,因姓芈。”⑧季芈乃名前姓后之苗姓特点,今苗族承其俗当为祖传。“黎鲁”,可能是“重黎”和“陆终”的简称,具有苗族祖孙连名制的特点。如今,文山苗族尚行这种祖孙连名制。当某男结婚有第一个孩子时,长辈就得为他取一老名,苗语谓之“背老”,意思是取一祖名与其乳名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成年人完整的名字。如某男乳名为“阳”,老名为“光”,姓李(苗姓阶),人们自然称呼他为“光阳阶”。可见,“黎鲁”为祖孙连名是完全可能的。另外,楚苗墓葬是一致的。从郭德维著《楚系墓葬研究》一书“纪山大薛家洼楚冢”、“荆门金牛冢”、“纪山尖山楚冢群”这三幅楚墓照片的外形看,与苗族墓葬形式完全一致。苗族墓葬不垒石,只垒土成一墓状即可。现在,西支苗族仍在行此葬式,且头向皆朝东。所以,楚民俗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作为熊氏大宗及其支裔的楚贵族,之所以要选择南北走向的岗地作墓地,是为了将死者头躯无所遮挡的朝对东方,即楚族的起源地,以实现死者亡魂归依故土的愿念。”⑨这种死而归故的观念,正是苗族《指路经》产生形成的思想基础,它说明了楚苗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楚苗的墓葬形式,它从蚩尤时就一直沿袭下来了。从河北涿鹿县保岱乡窑子头村西的蚩尤墓到楚墓直至今天苗族的苗坟均可窥其葬式没有改变,即墓葬外形均为土岗状。它告诉我们:楚苗这种墓葬文化皆源自蚩尤部落集团,才会形成古今文化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三、苗族“祭火星”是祭楚之先人祝融,是专家们通过大量考证后确认不讳的古代火官。①0大凡研究楚国史的人,都必然涉及到祝融,也就是说,楚王族是祝融的后裔。无独有偶,如今文山苗族不仅有祝融的传说,而且一直在祭祀祝融,这就不能说是一种巧合了。祝融,苗语谓之“祝融”、“祝融老”、“幼祝融”、“幼祝老”,意为祝融老人。但是,传说中已把祝融神化了。不过,他作为火官这一点是有据可查的。据《史记·楚世家》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工(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可见,楚之重黎、吴回兄弟二人,因有功于帝喾而被称祝融,施掌火正。火正这一官职,是行使祭火星的巫官,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苗族至今仍在祭祀他。文山自称“蒙斯”的这支苗族,每年七八月间都要举行祭火星活动。这一祭祖活动主要在同祖的姓氏中举行。“祭火星”苗语谓之“多梭”。“多”为祭祀之意,“梭”即雷,“多梭”就是祭雷神。据张正明先生考证:“火正,生为火官之长,死为火官之神”,“祝融既是火神,也是雷神”。①1由此可见,苗族“多梭”实为祭祀其祖先祝融。其实,祝融是苗族的祖先并非我们的高见,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早就认为:“祝融,为重黎之后,实是苗族”。①2楚的先祖是祝融,今天苗族仍在祭祝融,楚之王族为苗族是顺理成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