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之先,出帝颛顼高阳氏。《姓氏急就篇》:“颛顼后,封于罗,其后因以为氏。”《通鉴》:“黄帝生昌意,娶昌仆。意生乾荒。乾荒娶于母家,乃曰女枢,生颛顼于若水。”高阳氏生称(《路史》作尔,字伯服),称生卷章(亦曰老童),卷章生重黎及吴回。重黎、吴回俱为帝喾高辛火正,俱曰祝融(本《通鉴》)。
谨按祝融之号,上世不一论者,往往引而未辩,混数祝融而一之,致有谓我祖祝融历寿千馀岁者,兹将所见附参于下:
《通鉴》纲目前篇:“祝融氏,亦曰祝诵氏,其时天下治,和万物咸若,祝融听弇州之鸣鸟,而为乐歌谱神明和人声。以火施化,亦曰赤帝。后世火官,故因以为号。都于郐,葬衡山之阳。”
又炎帝神农氏纳莽水氏之女,曰听谈,生临魁继位为炎帝,数传帝襄,生节茎,节茎生克及戏,戏生嚣,嚣生祝融(《山海经》:节茎生克及戏嚣,戏嚣生祝融,与此異)。为黄帝司徒。祝融则生术嚣,术嚣则生勾龙(《山海经》:祝融处江水,生共工。《史书纂略》:黄帝时,以庸光为祝融,均异)。历观我族旧谱均说:祝融,字重黎,颛顼氏之后曰重黎。对彼,重则单称黎,若自言当家则称重黎。彼祝融氏者,其世次在太吴以前,《白虎通》:以祝融、伏羲、神农为三皇当所谓古之王者也。即炎帝之祝融为黄帝司徒。黄帝六相得祝融辨乎南方者,当即指此我祖,字重黎,其后颛顼后之祝融,当无疑。
然而,号重黎者,吴回,亦然。即就颛顼之祝融而论,亦不知何者为我祖。孔氏颖达曰:《史记.楚云家》云:帝喾诛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黎,是黎或是国名、官号,不是人之名字。盛氏百二曰《史记.楚云家》云:帝喾诛重称,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是重黎实始人名,既乃为官号。据此,重黎固为颛顼之后,而吴回亦为重黎之官。
窃尝考我族旧谱:罗国之先,原妘姓。妘姓,会人也,即吴回之子陆终。陆终之四子求言之处于会者也。《会诗》作桧,桧风注:所谓祝融之后妘姓国也。《毛诗谱》释桧城注云:昔高辛之士祝融之墟,历唐至周,重黎之后妘姓处其地,是为桧国。夫妘姓,本吴回之后,而《毛诗》乃谓重黎之后,毋以吴回曾为重黎之官,与彼荆子熊严、季连之所出也。季连者,即与求言兄弟同出于吴回者也。《郑语.史柏》亦谓其重黎之后,此可为吴回亦重黎之证矣。罗氏之先果为妘姓,则我祖当**《春秋》一百二十四国,妘姓者,夷与*阳,罗则熊姓,岂其初为妘姓,而后为熊欤!且旧谱所编世次,祝融之子,曰勾龙,勾龙之子曰术嚣。又似与炎帝之祝融生术嚣,术嚣生勾龙者较相符。考《续文献通考》:重黎有二子:曰长琴、曰噎,不闻有勾龙之名。即谓吴回为我祖祝融。而《通鉴》、《史记》所载,亦只云陆终之六子:一曰樊,封于昆吾;二曰惠,封于参胡;三曰签,封于彭,是彭祖;四曰求言,是为会人;五曰安,曹姓;六曰季连,*姓。俱不闻有所谓嚣术者。安知我族之祖,非即炎帝氏这祝融乎?然旧谱所载和者重黎之后也,与兄羲、佐、放、勋、司,历象《尚书.孔氏传》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楚语》云:高辛氏哀帝尧复肓重黎这后,使典旧职,其视勾龙则为曾祖和,既为重黎之后,岂勾龙独非颛顼之裔乎?则谓勾龙、嚣术,或误以为炎帝祝融之后之名亦末可知!而遂谓我族之祖即为炎帝之祝融也,则断不然。
应钟学浅,原不敢妄附一辞,特历观诸谱,某祝融属何世?某祝融果是何人?类皆未辨,恐后之溯世源者,不免有茫无津涯之叹!因据所见,遂一叙明,后之人庶识我祖祝融,实为颛顼后之吴回也夫。
厥后显晦无常,世难尽信!周武王三年,始有讳郐,字匡正者,征宜城有功,得以功进爵,受封宜城侯,镇守楚北之地,国号曰罗。与随、郧、邬、纹为唇齿之邦。后之以罗为氏实兆于此。
嗣是以来世袭其职,历二十余传,乃为楚灭。又数传,有秉,字凌甫者,周显王间佐秦,受封益伯侯。迨秦一统以后,分州郡,虽姓氏。以凌甫之先曾封罗国,遂卜士兆姓赐氏,曰罗。显王乙卯(公元前366年)则徒国于楚南荆州府枝江县。越二世守陇,当慎靓王辛丑(公元前320年),又领家属二十八口,自枝江迁湖南长沙府善化县,所谓罗氏起脉望出长沙者也。
自长沙起脉以后,代有伟人。汉时大农令珠,字怀汉,奉命出守九江,因灌侯筑城之功未毕,偕郡人张交、妹婿石固,继其功,自长沙而家,于是国助宝钞五千贯、良田二千顷。豫章之有罗氏,自此而始。景帝间吴王濞连七国反,大尉周亚夫逮之,乃衣建置以新南服,以大农令居九江新城沟时,曾植有豫树、章树,遂隶十八邑为郡,而名之曰豫章者,此其所由来欤。
西晋之初,更有汉节士瑭,字公秀者,珠之十三世孙,南昌柏林罗氏之基祖焉。自是族之大者咸以此为首屈,在昔《南昌记》曰:“罗、胡、熊、邓为豫章四姓。”直至晋时,人物愈盛。范宁为豫章大守,设庠序,取四姓子弟充学生,而四姓子弟听讲礼者,常不啻数百馀人。亦越四世,其盛者,又有南地瑭派。南地瑭是企生、遵生之所居,即南昌西山辟邪乡,咸称为忠孝乡是也。又越三十一世,有讳世,字昭远者,于宋宝祐二年甲寅(1254年),偕兄吉,亮远、弟则,英远,徒广东兴宁长乐等处。昭远公居兴宁西厢大坪,是为肇基大坪一派分迁各处之始祖。
谨按始祖之来,在宋祐二年甲寅(公元1254年)者,吾窃疑为考大成宗谱,公原生元世祖至无甲申(公元1284年),去宝祐甲寅,尚后三十一年,及泰定丁卯(公元1327年)则生友明公,越至顺庚午(1330年)则生友亮公时,己四十七岁矣!溯上宝祐甲寅,则七十八岁。遥想来迁之时,当亦数十岁也。迨元至顺庚午,能无百余岁乎?岂百余岁而始生我二世乎?纵谓荒遂难凭然,即后世之生年,而用还原处算法以推之,又实有可据。我族十二世及今公,清顺治二年庠生也,生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年),弟远今公,则生天启元年辛酉岁(1621年)辛卯月癸酉日登亥时。由辛酉而上溯之,历二十九年是我十一世南松公之生年,即万历二十一年癸己(1593年)。又由九世八世而溯至我七世金公,生于成化十九年癸卯岁(1483年),去十世之生于嘉靖乙丑(1565年)。则八十一年。更由六世五世而溯,至我四世铭公,生洪武二十四年辛未(1391年)岁,去七世之生于成化癸卯(1483年)者,则九十三年。至洪武辛未(1391年)而溯上三十二年,则我三世俊堂公之生年,也当元之至正庚子(1360年)。又由至正庚子而溯上三十一年,则我二世友亮公之生年,也实元之至顺庚午(1330年)。凡此,是我之一脉祖也,其昆序又非概行居长,平均计之己不过一世二十余年之数。况由十二世而顺推之,又俱历历如是乎。此皆载在旧谱藏兼镌于祖匾之可信者,岂始祖之生于至元甲申(1284年),独不可信也。与远祖纵难凭从近代之生而勘之,则己实生年或有误。由依庠之岁而考之,则无疑山凭之家传抄谱亦云:友明公系于洪武初年,由大坪洋田转迁阁子里陶前团虎形居住。今谓始祖来迁己在宋之宝祐,何父子间相去竟一百数十年之远,与此可为始祖之生于元代者证矣。且就万公而论,生于宋嘉熙庚子(1240年),至宝祐甲寅(1254年),方一十五岁。即就洪德而论,生于宋嘉定己卯(1219年),至宝祐甲寅之说,其为传其之误,也实明甚。应钟秉承此任,不敢疏忽从事,恐后之溯世源者,因而疑信参半也。故特仍存其说复辨之,以正其是。
当其时见地方多事,偕兄弟而远移,浮云利禄潜酿哉。迄于今又二十余传矣!枝分派别,棋布星罗,世德作求,家声罔替,此岂一朝一夕之蕴酿哉。其所由来者渐矣,以知我族一脉,本豫章之根,发柏林之枝条。又有南池瑭为之灌溉,而蕃衍于兴宁大坪者,则昭远公积厚者,流光根深者,实遂此所以绵绵延延愈远愈大。
又按始祖名世,字昭远,传之己久,原无疑议。兄名吉,字亮远;弟名则,字英远,同出万公,企生派。乃观诸谱有云:洪德之子大五者。大埔谱云:洪德之第五配饶氏,生三子:伯七、大五、小九。伯七,名吉;大五,名世;小九,名庆。然洪德一十八子之序,第五者,即为大五,伯七,乃第十七子,则大五兄,而伯七弟明矣!吉公族之伯始祖也,其生年系元至元辛己(1281年)。先始祖至元丁亥(1261年),又长昭远公二十四岁。大五公,乃小九之兄也,小九尚长于昭远,岂昭远公犹得混为大五乎?从生年辨支派之异同,然则大埔谱所谓大五名世者,其为不经之谈也明甚。
又尝观永定一谱曰:洪德生大五,大五生细弟,细弟生友字輩,于是更有云:细弟即昭远公者。然族之先清徵阁学士颖曾作有: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五言八句诗,为族人分輩。派名之字,从珠公上十三世孙起盛字。始祖昭远公,是四十七世,君子派;二世,则成字派;三世,则彦字派。大五公原与昭远公同派,君字者。观伯七之派君垂小九之派君姿明矣。细弟果是其子,则细弟为成字派。昭远公果是细弟,则友明公、友亮公,当为彦字派。何以友明公派名成谦友亮公派名成向乎?谓细弟为大五之子是或然耳。又谓生我友字辈也,其派名为属何字?与谓君字乎?然与父大五之派字混谓成字乎?则与子友明之派字同。大五公关是珠公四十七世孙也,友明公实是珠公四十八世孙也。即同为洪德之后,岂容于其间多插一代欤?据此,实无所谓细弟也。旧传柏林谱原序已云:我族自盛字派以后,每輩立一字贯名,或以名派,或以字取,惟人所用。又有以字是五十三世,之字是五十四世等语。今为逆而推之,我二世即珠公四十八世孙也,而为成字輩。我始祖即珠分四十七世孙也,为君字輩。不皆彰彰可考哉!则据永定谱一言,遂谓细弟即昭远公,父大五,而子友明輩者尤为谬!窃以大成谱者,江西相传之宗谱也,支流派别当较他谱而倍详。昭远自为昭远,非大五所得而淆。亦犹万公自为万公,非洪德所得而混。我族修谱之初,曾由龙田区之蔚梧君审赣县起辑家藏抄传一部,起辑乃共祖之族人,其先世转移赣县己十余代。前数年余同乡有小泉者旅寓伊家云:南昌柏林公祠是指柏林罗族之总祠,前代之谱板尚存,可以自备检测。果尔其所家藏之谱,当必谨遵旧板者矣。前人之行实尚详,岂是后来之附会,列祖之生年尚备,定然旧记之流传。而况支派所关,岂有不详不实乎?据此,则始祖之出自万公己可信。
且我族相传云:宗分吉水。溯万公一脉由企生而十三世軿者,字绍经,唐天宝间以明经授临清尉,历任至吉州刺史。因家郡城田冈,晚年徒庐陵。又历四世崱者,字山斗,号大明,唐武宗乙丑(845年),擢进士及第,为工部侍郎,仕至节度使,居庐陵熂下吉水潼水乡。若洪德一脉由遵生而数传元朗,自南昌西山迁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又数传尹宁,当唐则天时,复由历城而回祖籍南昌西山黄古巷。历数年又迁浙江会稽,数传立贤,因黄巢乱,又由浙江会稽回原祖故居。数传仪贞偕子景新,又避乱于虔州虔化县太平乡,宁都州鸦鹊林,复转徒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景新而后惟仕伦率次子元升,徒居吉水;其长子元杰亦仍居宁化,历一十二世洪德公皆世居于此。然则洪德一脉,从无居于吉水者。兹云:宗分吉水,其为企生派也必矣。元杰公修宗谱时,欧阳修及刘敝序,其祖景新,于唐僖宗未避黄巢乱,自豫章之西山徒虔州虔化太平乡。就万公之祖言之,由南昌而移居吉水,迄今追溯其来,则当云:宗分江西庐陵吉水潼水乡。据此,是始祖之出自万公益无疑。
凡上所言,非好为是察,察者特以旧传抄谱从无大五、细弟故也。惟清之嘉庆乙亥(1815年)合五属及潮州之大埔、丰顺建祠于嘉应州南门城内,尊洪德公为总户祖。当日者殆据大埔谱欤!夫大埔为大一公之后,其尊洪德公也固宜。乃概置万公而不问,岂不知昭远人公实与亮远、英远同出万公者乎!此又大不可解者也。
金履祥曰:莫易知者朝代,莫难明者谱牒。史记于黄帝之后,不及少昊,悬纪颛顼,指为黄帝之孙,是其序朝代者,尚有遗,则其序谱牒者,岂足信乎?司马迁谈汉史,也其纪汉之初,不知高祖之世系,于父曰大公,而犹不知其名;于母曰刘媪,而犹不知其氏。彼其耳目之所及尚如此。则惟提纲要略。始祖自出之祖,明诸说异同之疑,后有因吾之辨而能确求其是者乎?则谓应钟为昭远公之罪人也可,即谓应钟为昭远公之功人也亦可。
民国十一年壬戍(1922年)季烁 谷旦
兴邑大坪昭远公二十世孙清例贡生现充民团局正董前县会议员大平警察所长应钟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