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罗氏源流概况
罗训森 发布时间:2004-06-13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古代隶属福建省,为台湾府。罗氏入台,据《台湾省志》记载,始于康熙年间,以粤籍为多,尤以罗彦章、彦邦与罗德达派居多。彦章、彦邦与德达在家谱上为叔侄关系,居于广东陆丰、镇平、长乐等地,分别于清初渡海来台。而粤东罗氏的始迁祖大都来自福建。其二当推福建,原籍属于漳州诏安、平和、南靖,泉州同安,汀洲宁化、连城等地居多。台湾罗氏不管来自何地、何支系,但大都奉“豫章”为郡望,奉汉·大将罗珠为豫章罗氏始祖。在血缘关系上是一气连枝,共本同源。以下述略台湾罗氏概况。
一、罗氏入台
笔者从有关资料中见到,当年廷平郡王郑成功开台的功臣之一,郑氏麾下官拜水师都督的罗蕴章,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永历十五年(1661)的四月间,郑成功自福建率领大军攻入当时在荷兰控制下的台湾,一路军威扬武,势如破竹。到了八月间,荷兰人从东印度调来的水师驰至,面对敌人的铁甲战船,郑成功当机立断,派出了手下最得力的大将罗蕴章、陈泽、和陈继美等人迎战,在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下,果然把船坚炮利的荷兰人打得抱头而窜,从此不敢再来侵犯台湾,使得台湾成为了郑氏反清复明大业的基地。
在当年郑氏麾下的如云战将中,罗蕴章无疑是最受倚重,也最为忠贞的少数大将之一。他追随郑成功的时间相当长,不但曾经从征江南,经略芜湖一带,而且曾经率军镇守舟山,防御控制长江上流的清军。像这样一位屡次担任要务的人物,以“劳苦功高”四个字来形容他,应该是十分恰当的。
罗蕴章是于永历十五年四月到达台湾的,他既然矢志追随郑氏献身反清复明的大业,则可以想见,他的家眷以至族人,必定有不少人跟着他来到了台湾,这些人,很可能便是最早出现于台湾的罗姓,后来,郑克塽降清后,清廷为了杜绝后患,虽然曾把郑氏的部属大量遣返内地,但是,却也有不少人躲过清廷的监视,继续留在台湾,其后,以识途老马的身份卷土重来者,更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形下,罗蕴章的后裔就此扎根台湾,尽管迄今找不到具体的证据,但可能性还是极高的。希望此次编纂《中华罗氏通谱》,能获得有关罗蕴章支系的族谱资料。
有具体文献可考的罗姓入台记录,始见于前清的雍正年间,截至目前为止,约有下列数项:
《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雍正初年,有一位罗姓漳州人,与郭、何二姓前往现在的基隆市开垦。
连横《台湾通史》:雍正十一年(1733),广东陆丰人罗朝宗、黄魁兴、官阿夫等人,合垦于今新竹县十一股之福兴庄及中岑、大竹围、下嵌、头厝等地。
“台湾篇”:雍正十一年(1733),罗合泉与泉州人廖玉合垦于东螺西堡新庄仔庄。
“新竹文献会通讯”:乾隆四十一年(1776),罗、魏等八姓,合购今新竹县竹东镇旧员山子番仔湖冢牧地。
“台湾篇”:嘉庆十六年(1811),学人罗德义,入垦拣东上堡水底寮。
《台湾省通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董事罗茂松,捐修今嘉义县水上乡的湖内桥,目前,他的后裔在湖内一地,仍然十分昌盛。
周玺《彰化县志》:道光十四年(1834),罗桂芳与刘济川等人合设义渡,其后并于道光二十年(1840)捐修彰化县学。
《嘉义县古碑文集》:道光十六年(1836),殷户罗全捐修嘉义城。
“新竹文献会通讯”: 同治六年(1867),罗阿传入垦今新竹县关西镇八股、十股、湳湖。
据台湾罗森栋教授写给罗香林教授的信中可窥见入台罗氏之一斑:家书有言:“水路去厦门,搭大船过汕头,又汕头搭船过碣石,又碣石搭船过乌嵌,又乌嵌搭船过东海,上陆丰县,黄堂大安屯上寮乡,祖堂公厝豫章堂”。又言:“分支於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又上黄堂大安屯,方角都,为吾族迁粤始祖”。由上言可知,陆丰之罗族,是由福建西南迁入广东诸罗族之一小部分而已。
据统计,民国期间,罗氏担任少将以上军政要员达近百人之多,1949年前后,有大量罗氏因各种原因进入台湾,大大增加了台湾省罗氏的数量,此情况可从罗氏人物一节获得证实,他们的籍贯已不单单是闽、粤。而是扩大为湖南、湖北、江西、河北等省。大大丰富了台湾罗氏源流、世系。
二、人口分布
据统计,1957年,罗氏人口在台湾省排名第29位,1979年排名第28位,可见在台湾省,罗氏人口的发展较快,22年,约一代人时间,人口排位晋升一位。据高育仁等《重修台湾省通志》,罗氏在台湾省的分布、户数、人口、位次如下:
宜兰县:89户,4199人,18位
新竹县:1325户,13073人,15位
苗粟县:1448户,12771人,10位
南投县:671户,19位
嘉义县:1231户,20位
花莲县:157户,14位
台中县:9685人,19位
台湾闽籍罗氏及分布
(一)来自漳州平和:屏东县崁顶乡、桃源市、桃源县龟山乡、台北土域乡、台中潭子乡、
台中北屯区等。
(二)来自漳州诏安:台北市北投区、桃源县龟山乡、台中西屯区、台中丰原市一带等。
(三)来自泉州同安(今属厦门):台北八里乡等。
(四)来自漳州南靖:南投竹山镇等。
(五)来自汀洲宁化:宜兰县等。
台湾粤籍罗氏及分布:
(一)来自陆丰:桃园县新屋乡九斗村。苗栗县头屋,铜罗,公馆三乡。新竹县湖口乡。
(二)来自梅县:苗栗县公馆乡。
(三)来自大埔:新竹县关西镇境内。
(四)来自潮州:分布在彰化县东势角庄。
三、罗氏人物
台湾省罗氏人才辈出,由于台海阻隔,收集资料困难,仅就笔者所知罗列一、二,祈望海内外罗氏宗彦贤达,尤其是台湾省罗氏组织及宗彦贤达能提供更多的古代及近、现、当代罗氏人物资料,以便编入《中华罗氏通谱》。
罗大佑——清·台南知府、赠太仆寺正卿(江西九江)
罗惺予——辛亥九江军政府政务部长、参议院参议。
罗维扬——清·朝奉大夫(罗福星烈士曾祖)
罗福星——辛亥志士抗日英雄。
罗 光——辅仁大学校长(湖南衡阳)
罗 张——内政部(台湾省)警政署长(江西新建)
罗 龙——(台湾省)原驻俄罗斯代表处代表(江苏宿迁)
罗仁权——教授,(台湾省)中正大学校长(台湾桃园)
罗文山——(台湾省)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广东梅县)
罗文富——台北市议员,监察委员(台北市)
罗文嘉——台湾民进党竞选总部执行总干事(台湾桃园)
罗文辉——政大新闻系系主任(江西萍乡)
罗平章——(台湾省)拉丁美洲业务局局长(广东兴宁)
罗本立——(台湾省)国防部参谋总长(安徽合肥)
罗光瑞——(台湾省)国大代表、中央评议委员(湖北枣阳)
罗吉煊——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台湾新竹)
罗成典——(台湾省)立法院副秘书长(台湾台北)
罗昌发——(台湾省)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委员(台湾苗栗)
罗明才——(台湾省)立法院亲政会执行长(台湾彰化)
罗曼菲——(台湾省)国立艺术学院舞蹈系教授(湖南宁乡)
罗森栋——台湾省政府新闻处处长(台湾桃园)
罗传进——(台湾省)立法委员、赖罗傅宗亲会会长(高雄市)
罗福助——(台湾省)立法委员(台湾彰化)
罗铜壁——(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长(台湾南投)
罗际堂——(台湾省)银行公会理事长(台湾花莲)
罗灿煐——副教授、世新大学社会心理系副教授
罗 行——律 师(福建上杭)
罗 兰——散文家(河北宁河)
罗 盘——文艺理论家(江西九江)
罗云家——三级高工专任教师(湖南衡山)
罗智成——中国时报“人间”编辑(湖南安乡)
罗 青——台湾国立师范英语系暨研究所专任副教授(湖南湘潭)
罗 英——“现代派”诗人(湖北蒲折)
罗龙治——副教授、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台湾)
罗 门——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海南文昌)
罗 浪——台湾乡土诗人
罗万体——(台湾省)立法委员(台湾南投)
罗超前——(台湾省)陆军退役少将(福建
福州)
四、班辈楹联
德达公派:(十一世)
开维秀振,碧享庆吉,仕际时来,学贤国宝,
立业荣光,兴隆永世;焕发其祥。
国桂公派:(十二世)
允心志东昌,安居焕文章,道义千秋范,
诗画万载香,勋名彰福德,现学耀宗光。
佳升公派:(八世)
永仕芒升后,儒上秀维珍,应聘奕宝贤。
志铭公派:(十一世)
能振家业定,豫庆经纶济,章函学士昌,
世芳传史织,德裕守和恭。
秀文公派:(十一世)
曰奕用鹏华,思兴崇世盛,慎德庆家昌。
师崇公派:(十九世)
兆金源来振家声,同亿德安永吉祥。
永达公派:(十二世)
映伊千奕仰,承绍则景行,
宜循乃昭家,泽克念云光。
惠章、克章派:(六世)
维九生一子,文献走世昌,英荣益忠远,
历代耀宗光,偶来生吉庆,落衍德成章。
乐庄公派:(十九世)
德尚成先志,能常自有为,
富贵皆由天,顶上忠臣钦。
南靖派:(十一世)
文里安正恭,克明必振夫,
承首千有在,光贞自万殊。
承宗公派:(十七世)
文承耀宗,永维兴隆,祖德荣昌,昭穆福龙,
忠孝礼义,举富贵恭,宽信敏惠,朗清和风,
日月光新,星亮秀云。
承宗公派:(十一世)
挂秀兰姿发颖香,龙人清气回非常,
蟾官折得登科甲,凤阁薰来沐爱长,
处世温恭求福聚,传家忠厚卜名扬,
箕簑济美绵延笃,日月时与载锡光。
新昭穆:(即豫章罗氏八十名、字班辈诗中的后四十字,亦称“新派”)
忠孝全鸿烈,芳名振豫章,
纲维承祖业,文德耀宗光,
理学家声远,英才国运昌,
云礽同绍述,余庆发新祥。
注:此四十字版本与大陆略有不同,但明显修改的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意思亦更联贯。但有些字与前四十字重复。
台湾关西罗氏宗祠楹联
孝友一家①,入门崇拜双理学②;
永冠百代,及第钦尊四状元③;
注:作者佚名。
①孝友一家:晋·罗企生、罗遵生兄弟以孝友名著;
② 双理学:宋·罗从彦,明罗钦顺,俱从祀孔庙;
③ 四状元:明·罗伦、罗洪先、罗万化,清·罗淇。罗淇为武状元,山西人,笔者仅见《贵州通志》记载,关西罗氏宗祠能准确“四状元”,可推见联作者的学识水平。
台湾桃源九斗豫章堂楹联
世系溯唐朝①,拜将封王②,
真是名臣③宜重世;
家声隆宋代④,达天希圣,
还期理学永传家。
注:作者佚名。
①奉唐朝某人为始祖,世系可追溯至唐代;“罗”是开唐十六姓之一。
②少年英雄罗仕信为唐朝名将,罗艺、罗好心、罗宏信、罗绍威唐朝封王;
③罗珦,罗让父子为唐名臣;
④宋代罗氏兴盛,出理学大家罗从彦,开国元勋罗彦瑰,名宦罗点、罗必元,史料学家罗大经,乡间大儒罗竹谷等;
台湾苗栗铜锣豫章堂楹联
派衍连城①,敢云声价千金重,
系开郯国②,还念恩流一脉长。
注:①连城:福建连城县;
②郯国:唐初罗仕信封郯国公。即该支系奉罗仕信为始祖。
台湾新竹市罗氏宗祠楹联
化日光天,曙色簾栊锦绣,
华堂景福,春风台榭烟霞。
五、罗氏组织
1、罗姓宗亲会:成立日期64年7月16日
理事长:罗美烔
副理事长:罗吉汤、罗光业
总干事:罗兆维兼
会员:1255人(现发展情况不详),每三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经费:入会费,常年会费。
成立多处分会:关西分会、湖口分会、新丰分会、竹东分会、竹北分会、新埔分会。
湖口、新丰区分会:会长:罗美日
总干事:罗美光
竹东分会:会长:罗光业、罗美林
付会长:罗荣照 总干事:罗坤捷
2、罗氏宗亲会:桃园县市
成立日期:73年6月
负责人:罗焕铭
会址:观音乡中山路二段679号
会员309人。
3、赖罗傅宗亲会:嘉义县市
成立日期:76年8月15日
负责人:理事长、赖春吉
现负责人:罗传进
总干事:罗哲文
顾问:罗清彦、罗信作、罗力恒
发起人:赖春吉等16人。赞助会员11人。(现发展情况不详)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
经费:入会费、常年会费、自由捐、其他收益。
76年8月15日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
77年6月4日通过会员子女奖学金草案。
4、罗仲素(从彦)祠:
主要发起人:罗昌鼻
主要负责人:罗英一
5、罗德春祠:
成立时间:79年12月28日
主要发动人:罗乞 主要负责人:罗荣福
6、罗做祠:
主要负责人:罗闪
7、罗文祠:
主要负责人:罗银来
8、罗遇祠:
主要负责人:罗正吉
六、族谱编修
1、罗氏大族谱 编纂时间不详。
2、豫章堂罗氏族谱 1958年,新竹关西
3、九斗罗氏家谱 1963年,桃园中坜。
4、桃园罗氏族谱 2003年
注:据台湾罗文有宗长2003年2月来函。
七、重要文献
罗公亭记
罗公亭者,前清台南知府罗公甘裳之余思也。公讳大佑。号谷臣,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人(即今之九江县)。同治丁卯举于乡,辛未年二十五。应礼闱试。成进士;以知县即用。签掣福建,分发建安县知县。历任惠安、永安、晋江、南平、建瓯、闽县知县,旋即升补建防同知。
戌子春,合肥宫保刘公调任台湾省首任巡抚。即调来台,委署理台南府篆,兼顺道抽查彰嘉两邑清赋事。事竣,履台南府任。剔弊端、慎选士、力疾从公。仅历时八个月,即晋道衔。然竟积劳成疾,没于任。巡抚刘公具疏,清廷追赠太仆寺正卿,赐袭三品。
殂谢后,台南士民,感激讴歌,思之不置,建专祠祠之。长志哀思!惜遭日据,祠毁而址莫考。
公擅长吟咏,与当时在台之唐景崧、丘逢甲、施士浩(俱进士出身)日夕酬唱,有四进士同咏集。而公且著有栗园诗钞,刊行于世。今以本市体育公园新建,竹溪展翠,南坛迹近,盖公旧题咏所及者也。台南市延平狮子会,吊怀旧德,爰建新亭,以彰善政不朽之义。是为记。
台南市市长兼文献委员会主委 苏南成敬撰
公元一九八二年四月 日
当是时,其濡承乏公卖局台南善化成功啤酒厂化表家属接受,作一对联如下:
一亭胜景纪先贤,缅当年尽瘁台疆,
巷里讴歌思太守。
五马循声怀祖德,存手泽增辉史乘,
栗园诗卷播清芳。
并刊志谢文如后:先伯祖谷臣公殂谢台南府任所匆匆九十有四年。时变事迁而昔日之专祠遗迹遍寻不获,怅望无已。今喜台南市延平国际狮子会捐建纪念亭,建于台南市体育公园内,深为感谢。并蒙台南市长兼文献会主委苏南成先生撰罗公亭记,尤为感载,有关建亭协助各位先生女士在此一并致谢。
胞侄孙 罗其濡 孙媳 董乐存一同敬谢
11982年
《栗园诗钞》跋
公著 《栗园诗钞》印行于世巡抚唐景崧为其作跋二则,录于后。
唐跋一:
诗写性灵,三百篇半出于劳人思妇,不全恃学力也,后日门径日开,著作充栋,非绝大学问不可以为诗,如杜,如韩,如苏、皆读破万卷,此外凡以诗名者,莫非学问中人。近人枵腹,摇笔成诗,其稍具天分者,辄拾袁、赵唾余,走入野禅一派,盖诗教之敝久矣!
谷臣太守诗,取法甚正,书味盎然,古体尤规距准绳,一切空疏者,……者,涂泽碎金零粉而无生气者,皆不足以语此,盖学人之诗,寝馈于唐宋诸大家也深矣。
诸已丑上元年愚弟唐景崧拜读谨跋。
注:唐景崧时任巡抚。
唐跋二:
谷臣太守权台南郡,清峻绝俗,公暇文酒过从,辄至五鼓,风流照耀于海天荒渺中 ,盖台湾二百年来所未有也。不幸遘疾十日死,为怆然者累月,其门人林仲良茂才谋刊其所著诗,属作序言,久之不忍检视,谷臣弟继出其全稿属阅,而精粹之作尽在斯编矣!
嗟乎!谷臣以其才,其志,天永之年扩而充之,于政事吾不能测其所至,即诗境亦岂遽止于此哉!登甲科二十年,宰剧邑为己任,囊无一钱,官不太显,仅此数行笔墨,冀寿人间,检归仲良,掩卷太息,莫知所云。
已丑仲秋景崧再跋
先祖惺予公,光绪戌子举于乡,大挑知县不就,后参加同盟会,密谋革命。在九江与林森、吴铁城、吴照轩诸同志组织阅报社,创办商会,策动清军标统马毓宝,从事革命工作
辛亥义起,与清军标统马毓宝约定十月廿三日在九江金鸡坡炮台鸣炮三声为号,是夜枪声四起,清室官员逃避一空,九江遂告光复。军政府九江分府成立,分政务,军务两部,马毓宝任军务部长,先祖任政务部长,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罗惺予墓志铭
周进士奂海为公撰墓志,摘录如下:
时冯国璋领清军南下,压迫武汉,威协九江,人心惶惶,一夕数惊,先祖坐镇江城,未及乱,迨南昌军政府成立,授公九江知府不就,居乡,急于公益,浔城西有滨兴州没于水,荒废地也,公手定章制,鸠工建筑,经营十余年,遂成巨镇(即今之一、二、三马路)。
初岁无地租之入,至是岁可收入五仟银元。全邑学校经费,于是取焉。其他于南浔铁路,城门铁矿,庐山马路,大小学堂,均由其主导,邑有要政,非其倡不举,乡有讼事,非其解不息,造福乡里,尽信于人者,深矣!
国父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召公赴南京共商国是,被举为参议院参议。
民国二年,国父莅九江视巡,同志举行欢迎大会,国父对九江同志慰勉有加,会后合影,该照片现悬挂在广东翠亨村纪念堂中,立于国父背后者,即先祖。
晚岁筑栗园别墅,栽花种竹,悠然自得,并工于诗,著 《钝庵诗钞》印行于世。
国府林主席(森)子超为《钝庵诗钞》作序言
罗惺予先生,故浔阳望族。早岁擢巍科,道德文章,闻于乡里,辛亥九江起义,马都督毓宝兴师响应武昌,余与先生均被举为政务领袖,余以先生有宿望,乃亲主政务,而躬为之副,时冯国璋方领清军压迫武汉,纵火焚掠,居民一夕数惊,影响九江军心,先生乃联络商会,传谕居民。守望相助。地方秩序,始获安全,而士气为之一振。先生平日,廉隅自矢,安于恬淡。当马都督解组日,即归田里,致力地方公益,乡党敬之如神君。春秋佳日,常以诗句自遣,今夏余避暑匡山,其文孙其泽,携先生遗著《钝庵诗钞》索序,余素不娴 吟咏,安敢序先生之诗,只以先生蓄道德,能文章,奔走革命,功在民国,自足以传世,爰将先生平居操行及致力顺应之事迹,表而出之,使后之览者,知先生不仅以文事见长也,是为序。
民国二十三年于南京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