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学术研讨

关西罗氏的由來

 罗际明 发布时间:2004-09-18

 

一、姓氏的由來

  根据《关西地区罗氏族谱》所收录历朝相关的文字记载,从远周到唐、宋、明、清,都曾有罗氏血亲对于自身宗族的探眼所进行过的研究工作。显现罗氏血亲对于宗族系普传承的重视。

    现存的罗氏族谱(2000年版 田寮庄(福星里)豫章堂十三世祖焕千公派下)中,即收存了历代以来有关罗氏宗亲对于自家宗族谱系的纪录。其中已有许多资料不复今日可见于世。而其可信的程度需要经过进一步当时地或科学检验的方式来应证。不过以族谱收存取用这些材料来看,也确实存在研究的价值。由于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局限,本文谨以族谱收纳之作为凭借,作为姓氏探源的基本材料。若有更充足的条件应在往后的逐年修订之中、予以改整补足。

    以上述原由、就材料的分布情况,盖渡台系统的分源关系研究较为详实。并有详细妥善依据数据作树状图表、资附录于后件。资料之中虽多有所阙漏、如因早期文化习惯而缺乏女方的传承系统。及新生儿、长辈的过世,时间过程中家族的膨胀、缩减等规模变化的情形,也因为时间以及空间条件的影响。有所不足而需要时刻添补的情况。罗氏族谱中、由二十氏罗士景先生所着〈罗氏始祖起源〉一文,可大抵理解罗姓在中国历史上,从远古传说文化时代的盟发至秦汉初期发展的状况。

    文中劈头点出?罗姓家族的始祖,是上古时期的祝融氏。?祝融氏姓重黎、是黄帝的玄孙、曾为天象苍生任火官而得其名。又号称有熊氏。同大多数的中华姓氏的发展,号称有熊一氏的重黎后裔,多更姓为熊。而在周代建政初期家族地位显要。与周家天下关系密切。曾为周文王师者的"",其后裔熊绎于武王政内、因功受封湖北丹阳而成就楚国之祖。相对于熊绎、受封时间稍早的还有另一位熊氏后裔,其名匡正。由于辅佐周室讨伐纣虐有功,于武王三年(公元前1118年)被封于宜城,成为一个子爵之国,号称罗国。在西周352年,分封七十二诸侯国时,罗也是其中之一。于是罗国的建政人匡正,也就被遵奉为罗姓者的一世祖。罗国的国名、源自位在距宜城 八十里的罗水。匡正建国时地临罗水而得名。 匡正开国以来、罗国的传世情形由于后人的重视而长期有完整的保存。在宜城的太平岁月中,匡正以下、共传世十四代。

    至十五世祖彦、罗国遭同出有熊一氏之楚相逼。霸权强兵压境、邻强楚而迫罗国一迁再迁、辗转由湖北宜城到枝江,再从湖南长沙到湘阴。然罗国的颠沛流离、在政治环境上固然失去了地位,却也因此让血脉苗裔得以流转遍及天下。

    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524年),罗国亡于楚。世代隐于山林之间,历经二十五世苍、二十六世乱、二十七世利达、二十八世秀扬、二十九世学、三十世程正,长期以来都没没无闻。

    至三十一世祖凌甫公、将灭亡两百三十余年的罗国复兴。凌甫深恨罗之亡于楚,知若与重振、唯有西方一霸秦可相托。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受秦王重用的凌甫辞卸陇西之地的采邑封爵,而恳秦王助其复国。在秦大兵助力之下,而将失陷百余年的王城-宜城、再次回到了罗国的手中。复国以后、三十一世祖凌甫公作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迁都,凌甫见宜城地处山中、不适合作为政治机能的中心,而将国都迁移至枝江。二是奉祝融正朔、正式以匡正建宜城之国为姓。完成复国志愿后、凌甫见宗族之人散徙,且大多罔知所宗。故追寻源流,上朔祝融居火正,以匡正封宜城而取国姓为姓。自此而后、正式出现罗姓。历世源流、辑为家谱、传述于后。罗氏之有家谱,就是再这两千三百多年以前所开始的。罗氏重视源流的传统继承、如见一般。

    这位罗姓家族的伟大功臣、三十一世祖凌甫公,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72年)去世,享寿九十七年,他的陵墓就在枝江城北。由于其功德之显要、为后人侍奉为复国一世祖。

    三十一世祖凌甫公的子嗣,其子图南、其孙守陇,虽然没有同其先父的重大建树,也保守了传承的基业。传承到其孙守陇的时候、罗氏将国都由湖北枝江迁移到了湖南长沙。而在当地曾有过相当辉煌的一段日子。如湘之东有故罗城、著名的汨罗江旧名罗汭。皆可看出当时罗氏家族的影响。秦汉时节、罗氏家族于长沙是相当飞黄腾达的。守陇以降,传了真、弘、科屏、廷荣、复任、维翰、天朝等世。而上述数世子孙中曾多有累官晋爵者。如维翰曾为列九卿,天朝亦官拜翰林学士。算是一时显赫。
   
    汉以后的罗氏家族发展、则可以由罗佩光先生所着的〈罗姓来例即其繁衍概况〉来看。从历来各朝代所留存的纪录中、我们可以见得罗姓家族有许多的价值建树。从建国到亡国,又从复国到易朝改世的时代转移中。罗姓经过长期的奋斗,而在秦汉开始展露社会地位的卓越成就。

   汉代罗性的势力范围多在豫章、襄阳与长沙三地。汉末三国鼎立,以四川为主要势力范围的蜀汉,也出现许多罗性的名人。如成都名士罗衍、名将罗尚等,都足以看出罗姓家族向四川方面迁播的证明。

   隋唐二代,对于罗姓家族而言市一个极重要的阶段。一方面是人才的辈出,使得家族的地位被推上了高峰。另一方面这个时期,也是罗姓逐渐从豫章以及两湖开始向外播迁的重要时期。是让罗姓显为一方大姓的重要过程。隋末,炀帝暴虐无道、遭各方人马围剿。终至宇文化及之手败亡。然为大隋守山东的太守罗艺,却为典型的忠君思想,?义不厚于贼?而严拒宇文化及之招降。并发丧三日。忠节之心,深得景仰。并依罗艺一足于山东的活动,可看出罗姓宗族在隋唐二朝中,已经在山东生活的迹象。

   唐代,有著称?三罗?之罗隐、罗邺兄弟及罗?三人,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人。罗隐为善才于咏史的著名诗人,曾为五代吴越王钱镠所用。相传其平生满腹经论而性傲多讽。曾有许多奇怪的行径。后来南方民间所用?罗衣秀才说过?来表示出乎于常情的怪事,便是这个典故。

   其弟罗邺,被誉为?诗中之虎?。极负时誉。而罗?同样也为当代的名士之一,由于三者皆为罗姓名人,又出身相近,固有?三罗?之称。

   同期的名人还有神武大将军罗士信,以及成就非凡的儒者罗道宗等。关于这两人的传奇耳闻很多。据传罗士信以年幼十四岁即曾上阵大破贼兵,后受高祖封为郯国公。罗道宗,则是唐代真关末年的名士。曾官至太学博士。后遭受贬谪,而将罗姓的血脉带入了当时还称作?荆蛮之地?的广粤一带。

  罗氏的向南播迁,除了可以从名人的活动范围来看之外。也有许多文献的资料可以作为左证的参考。如福建通志、崇正同仁系谱罗氏条、以及罗氏宗亲的谱系著作研究。从以上丰富的资料,大致来说,福建的宁化,应当事这一波罗姓宗族南迁的迁播中心。从晋家天下失大半南移以来,罗家就陆陆续续地到达该基地开垦,以至唐明皇以后的大举南迁。现在广东以及台湾的罗姓宗族,也全都源属于该地。

   宋代,罗氏宗族的表现仍旧光芒万丈,出现过许多不凡的人物。在学术界,罗姓的大儒者有以《尊尧录》一书著作的罗从彦 。?纯古先生?罗善同,以及对于我国姓氏研究有重大贡献的罗泌。其所著述的史略,对于我国姓氏的源流探就,有相当精辟的成就。还有为朱熹所乐称的罗愿等,在当时罗姓对于学术价值思想的贡献,有鉴一般。

   而外事武功方面也有曾破契丹的名将罗彦环,以及曾经累官晋爵到龙图阁直学士的罗汝辑等,谓为一时人才济济。

   到了元代,元代的罗贯中,更是知名的杰出作家。他所筹着的三国演义,于今日仍为世界性的重要文学作品。并为千百年来人人所乐道。罗贯中、名本,是宋末元初之间的杭州人。其著述很多,除了有名的三国演义之外,还有如?说唐?、?粉妆楼?等。被列为中国四大奇书的水浒传,据称其七十回以降,为罗贯中所续修。不失唯一位在中国传统历史中,重要的文学作家。明清两代、罗家的表现亦非凡。明有?圭峰先生?罗?,学宗王守仁、旁及天文、地制、经济、战阵、弓马而着有〈醒世诗〉的罗洪先。

   清始创江西画派,而其下有善山水画家罗牧。以诗画兼富著称的明士罗聘,所绘〈鬼趣图〉尤称于世。而与曾国藩同唱团练的罗泽南、除了军功显赫,其对兵法的研究也颇具深刻。并且是一位笃信性理之学的学家。

   罗姓家族世代有许多人才的辈出、加以四处的迁徙流转,血缘的苗植广布,对于中国地区的文化价值影响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而为例朝许多名士所重视,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曾蒙大儒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朱熹、文天祥等先后做序以赞扬其姓氏宗族的贡献沿革。可谓社会中一股中兴的价值力量。

   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何辉煌家室的宗族,在台湾区域的繁衍相当的广。罗性的省籍人士四处可见。属全台湾第二十八个大姓。根据省文献会的表示,来台的罗氏宗族来自福建宁化与连城,与发扬与北方的罗世大族一脉相承。

   而奉德达公为正朔的来台系统当中,以淑召焕千公派下(也就是作者本身所从署的宗族支系),可以自族谱中回溯本源。在理解整个入台前后的发展经过,由血缘的羁绊而连成我们这一支以德达公以下,淑召焕千公派下的渡台系统。将会再下一个章节里提供更详尽的介绍。

二、我的宗族
    本人所属的宗族,源起上推自铁坑德达公。尊其为一世组,根据族谱的排行,若以匡正公、凌甫公为宗、而朔秦大农公(罗珠)为正朔的话。则德达公为第四十七世祖。在众多的来台系统之中、康达公派下的即有八十八支之多。也就是为何如今在台湾的罗氏宗亲会多以铁坑康达公唯一世宗组的原由。
    在渡台系统方面。就比者本身则是从属淑召焕千公派下。自奉德达公为一世祖、而本人为第二十世。淑召焕千公派、名称来自于十一世淑召以降,其子其瑶与其孙、也就是开台十三世祖焕千之名而为此系定称。
    从罗氏族谱来看,自德达公到身为二十世的笔者之间的传承情形如下。一世祖德达公,二世思恭公,三世宽公,四世全公,五世经理公。五世有七子,而我祖承五世经理公二房之子石溪公派下。
    石溪公生于正德丙子(1516年2.14)戌时。生三男三女,我族承石溪公长子文炳,是为七世。八世堪,九世一标,十世廷城,十一世淑召,而其子者共七人。六子十二世其瑶、十三世其孙焕千。焕千之父其瑶为来台一世祖、而焕千为台籍客家人第一世。焕千次子应元为十四世。其次子盛龙十五世结徐氏,育有三子。其夭子享鼎为十六世。也就是我的高祖父。
    享鼎结麦氏,有四子,长子十七世罗庆捷。是我的曾祖父。曾祖父共有十个儿女。享年六十八岁。而我的阿公(祖父)是他最小的一个儿子。名罗绍全,生于
1919年。
    阿公和阿婆刘对妹(现冠夫性称罗刘对妹)婚后,有二子二女。长子时成,是谓第十九世。就是我的父亲。我为父亲之次子。依排行为二十氏。
    焕千公之父其瑶公为二房石溪公长男文炳公之后,约干隆二、三年(公元1737~1738年)与十一世祖开千公由嘉应州梅县、镇平县、惠州府丰县、潮州府丰顺县等客籍人士,一同渡携手共创家园。当时叔(开千公)侄(其瑶公)二人,到达今日彰化、乌日一带田地开垦。辛苦创建。后因故而迁移至苗栗田寮庄,安澜宫旁已有近二、三百年的历史。

 

 相关世系:   德达 字咸思(广东镇平铁坑肇基始祖)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