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始祖罗珠公考略
发布时间:2006-06-06
[[center]][[image1]][[/center]]
珠公新画像
历史上罗珠其人
罗珠,秦武陵(今湖南常德)县令罗君用次子,号灵知,生于秦王政二年(公元245年),乃豫章罗氏始祖。《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可见,西汉确实有罗珠这个历史人物。而在罗氏族谱上,罗珠的传略和任职情况却记载得十分清楚。《豫章罗氏大成谱》中说,罗珠“最早出仕当官是在汉高祖时,任治粟内史。景帝初年,改官名为大农令”。西汉的官制中,治粟内史位列九卿,上面仅有三公比他权利更大,当时可称相国,也是统治集团的高层人物了。
据《湖南罗氏源流考》等其他罗氏族谱记载,高祖元年初入关时,为安民,“余悉除去秦法,吏人皆案堵如故。”虽决心除去秦法,但对秦时官吏都打算全部留用。罗珠的父亲罗君用得以保留官职,为前方制造兵器之需。时罗君用受命督运官铁,行船的洞庭湖中,突遇狂风暴雨,船翻人亡,消息传至家人,罗君用的弟弟、女儿及儿子罗珍寻尸不获,全部跳河自尽。这一悲壮举动,“感动了长沙郡守,奉秦朝廷,汉高祖乃封罗君用仅存的儿子罗珠为治粟内史,并命出守九江郡”。
遗憾的是,《汉书》及《史记》两本研究汉代最重要的史书都没有提及罗珠这个人。罗贤访先生手中最重要的证据是已经留传了千余年的罗家家谱,以及《江西地方通志》等地方历史文献,因此这个考证过程非常艰辛。
罗珠续建豫章城
罗贤访的质疑来自于对现有史料的对照推理:公元前201年,灌婴立豫章郡,始筑南昌城;但第二年,韩信叛投匈奴,灌婴即奉诏北调,前往镇压(见《汉书灌婴传》及《高帝记》)。灌婴在南昌的时间不过1年之久,按《南昌市志》的记载,他仅用一年时间建成一座“方圆十里八十四步、门开六面”的城池,于理是万万不可能。而做为罗珠建城最重要的证据则出现在罗家族谱中“灌婴筑城,辟六门,未竟其功,罗珠继其功”的记载,历时九年,“民亟趋之,劳而无怨”。至公元前192年,“缮完城郭”,建成的南昌城周长10里84步,辟有6门,分别是东门、南门、松阳门、昌门、臬门、北门。罗珠筑完城池,在自家门前手栽数十珠樟树。故罗氏族谱上说“九江郡上有新城,始称豫章城也”。这一年。罗珠43岁。
豫章郡虽然建成,但在当时并未命名。史书上称“豫章郡,是汉高祖设立”,而豫章城建成以后,汉高祖已“驾崩”不在人世了。就在此时,汉王朝发生了许多变故,根本无 顾及偏偶于南方的郡城。据罗氏族谱记载,吕后对此不感兴趣,皇帝不能自作主张,大臣们也不敢多言,直到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串联七国造反,景帝令太尉周亚夫讨伐,到三月平定七国之乱。周亚夫请令“建制于新南郡,九江郡上有新城”(即豫章,东汉之前归九江郡管辖,郡所在今安徽宿松),乃灌婴所定,大农公所筑。而此时,罗珠已经长眠于地下了。
很显然,《江西通志》的记载佐证了罗贤访的观点。
既然如此,那么正史中为什么没有罗珠的记载呢?罗贤访对此也有大量研究。
时吕后专权,为避免祸及自身和殃及家族,罗珠乃隐居洪崖(今梅岭),潜心钻研医药,为民治病。并以禽兽为伴,听鸟音为乐,自嘲说:“昔日张子房为赤松之游,吾近为洪崖之游。”此时是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罗珠已经62岁了。因为过着远离政治旋涡的隐居生活,不被人们的视线所及,很容易被人淡忘。在高后八年,他在洪崖隐居3年后,吕后势力被剪,刘恒被立为文帝,曾征罗珠入朝,罗珠以年事已高不就,故罗氏族谱中说“天子不得而臣之”。罗珠仍然过得他的隐居生活,这样,他就彻底在史学家的视线中消失了。
罗贤访还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被后人遗漏了许多重要章节。由于《史记》的突出成就,历代对它的注释、研究、翻刻的情况不在少数。这样一来,这部宏篇巨著出现疏漏论误,甚至彼此抵牾、前后矛盾的现象就不以为怪了。现代学者曹学成在其《史记注释》中指出:“玉固在《汉书司马迁传》就以为缺了十章”,“有录无书”。“再次是东汉章帝时让杨终对它进行了一番讨伐性的删砍。到三国时张宴才说亡失是的《孝景本记》、《孝武本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礼书》等。”罗珠认为,用族谱来补充方志和国史或互为佐证,可能会使历史更加客观,更加真实。
另外,由于族谱屡遭劫难也造成罗珠未能写进历史书籍。尤其是元朝、清朝、及近代“文革”三个特定时期,或不允许私撰汉姓谱,或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产物而加以焚毁,散失殆尽,幸存下来的又多藏于私家密室或县级图书馆,所以修史、修志者难以获得这样珍贵的资料,编撰过程中出现遗漏就不足为奇怪了。
清廉自守一高士
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罗珠率郡内军民经历9年艰辛,终于完成筑城任务。这时,高祖病逝长安已有3年了。罗珠虽被封为治粟内史,但当时还未建立西汉政权,后来建立朝廷了,又接连发生了诸多事端,罗珠又肩负筑城任务,没有机会进京为官。直到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在灌婴的举荐下,罗珠才奉命赴京,担任治粟内史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家财政部长)。
但就在罗珠正想尽一切所能效命朝廷的时候,次年汉惠帝刘盈突然病逝,年仅24岁。吕后立刘恭为少帝,并垂帘听政,史称“吕后称制”。因少帝年幼,吕后独揽朝政,封其兄子吕台等四人为王,诸吕6人为列侯,朝纲大乱。罗珠秉性刚直,不愿须眉。在任上清廉自守,坚决不同流合污,因此为吕后所不容。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春,已经62岁的罗珠向朝廷提出辞呈,回到离别已6年的豫章故地。
回到豫章以后,罗珠决心摆脱尘世烦嚣的显示社会,去寻找一个环境幽静之地隐居起来。他选定了西山,在这个地方为百姓讲学,并亲自研习医药专著《黄帝内经》,为面姓治病,罗氏族谱上说“治愈者千人”。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文帝即位。大将军灌婴升为太尉,奏请文帝诏回罗珠再任旧职。然罗珠以年事已高,且离京已有多年,难以胜任为由拒绝赴京。罗氏族谱上载“屡诏不起,天子不得而臣之”。罗珠谢却再度出仕后,依然过着隐居生活,再也没有离开过西山。
罗珠的最后岁月是在西山最高峰——洗药峰度过的。该峰面积3平方公里,山上有湖,名洗药湖。罗珠隐居,曾改名汉、怀汉,故洗药峰又名罗汉岭,这点在《南昌府志》有载。
罗珠卒后葬于西山南岭九节蜈蚣山,离洗药峰不足十里。2003年冬,罗氏在柏林、小兰、下罗、罗家集等地的后裔及省内外的裔孙再次捐资重修罗珠墓。墓址在今天的湾里区招贤镇南岭村九节蜈蚣山。
罗贤访还介绍,在今天的子固路与民德路附近,曾经是他们罗家后代纪念罗珠的祠堂。该祠堂建于清康熙年间,毁于1957年。对此,记者特别参照了一张出版于1925年的南昌地图,并清楚地找到了罗氏祠堂。
2200年来,罗珠后裔子孙繁衍,播迁环宇。各朝各代的名将重臣,及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名人志士等都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