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学术研讨

豫章罗氏传统家风浅析

 罗亦弟 发布时间:2012-02-02

 

   《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的出版,不仅实现了我豫章—泰和—简阳罗氏认祖归宗的千年凤愿,而且明晰了豫章罗氏的悠久传承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贡献。家族和民族传统精神的回归和升华,在当今民族复兴的伟大变革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千年豫章罗氏的繁衍史,贯穿了一条罗氏优良传统的主线。正是该罗氏传统伴随着家族血统的世代传承,赋予了罗氏家族强大的生命力,和与命运抗争、创造辉煌业绩、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聪明才智与超凡能力。
   豫章罗氏的传统是什么?这不是一个仅用寥寥数语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是,明晰此问题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谨结合罗氏列祖列宗的行实,对豫章罗氏的传统作初浅的剖析

一、豫章罗氏传统之一 — 忠诚

有史以来,忠诚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是维护国家、团体利益和社会稳定之基石。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忠”字往往被赋予贬义,同“愚忠”等类概念相提并论。然而,当现代化之风吹遍中国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当人们走出国门之后,人们发现,“忠诚”实已成为一种现代规范和现代概念。在法律和制度制约下对国家、企业、单位和家庭的忠诚,是对每个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要求;而那种独立于法律和制度,自觉的、甚至不惜舍弃自我的忠诚则更是一种普世认同的美德!
豫章罗氏以忠孝为本,罗氏列祖列宗中,“忠诚”的典范比比皆是。略举几例如下:

“不忍忘汉”的豫章一世祖珠公,宏才钜略,智识超群,时任参军知政,节制诸郡,官拜相国大司农。因吕后专权逼杀惠帝而辞官归乡,隐居豫章西山洪崖,屡诏不起。他结草为庐,庐舍前后,种植罗汉柏、罗汉茶,且自号“罗汉”,表达自己“不忍忘汉”、忠诚社稷之意。

谋出奇异,智勇双全,效屈原投武阳水的十一世祖霄公,事孙权,自幼学孙吴法,以将材自雄。因掌握东吴军国大权的诸葛恪独断专权,违众举师,不听公谏,导致北伐失败。霄公遂告病解政回家,隐萍乡,即今罗霄山。公元280年,吴主降晋,公深痛欲绝,于是凭吊三闾大夫屈原,自乘龙舟,于五月初五寅时,投武阳之水而逝,以死明忠诚之志。

十二世祖令恭公,后汉时期效力蜀国刘备,为折中中郎将,佐事先主。建兴元年甲辰(公元223年),讨朱褒中流矢,卒于军中,年仅23岁,葬于盐井城(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盐源县盐井镇)南十里柏林山。

十六世祖均章公,康帝建元甲辰(公元344年)举秀才,除郎中,转尚书郎,拜散骑常待郎。东晋太元癸未年(公元383年),陈伐燕,精通“遁甲兵书”、“都天遁书”的均章公献三策:以趋洛间、分兵以断归路、遗轻骑以绝粮饷,谢玄用其策,同领兵趋洛,因乘胜长驱,均章公身中六流矢,遂卒。长子企生(十七世祖遵生公之兄长)扶丧归葬,肖像以祀之。

企生公忠义不事二主,是豫章罗氏“忠诚” 美德的代表人物。因桓玄之乱,江州刺史桓玄篡位,荆州刺史殷仲堪被桓玄杀死,为感殷仲堪的知遇之恩,时任谘议参军的企生公不听劝阻,坚持为殷仲堪照看眷属,料理家务,并拒绝了桓玄“你如果谢罪,我就放过你”的承诺,只求释放其弟遵生,以尽瞻养母亲之义。企生抗节死难,主动请囚。在监狱中,企生公历数桓玄不仁不义之行为,公元399年企生公慷慨就义,时年三十七岁。

文武兼备的二十八世祖淼公,为晚唐三朝元老。懿宗年间,各处藩镇不服管辖,兵将骄横。有的驱逐其主帅,有的擅自继承爵位。南方时有叛扰,边陲屡受侵犯。南北水火,旱灾、蝗灾相继发生,天下疲困。牛李党争愈演愈烈,相互倾轧,朝廷之上,非李党者则属牛党,朝廷深恐灾变不测。而独淼公刚直不阿,不仅拒不介入党争,还在国家危难之际,受命力挽狂澜。时任参知政事的淼公于甲申年(公元864年)应诏革除奸弊,明察秋毫,雷厉风行,取得显著成效。丙戌年(公元866年)淼公称旨(注:符合上意)进阶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
大唐晋授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讳淼诰命对淼公的忠诚和业绩有很高的评价:“罗淼,发任金吾,复召考功,大征勋著,升历今官,文武兼备,托寄匪轻。…恐灾变不测。致朕远虑。屡敕尔革除奸弊。风行夷郡。幸汝明察庶事。为朕社稷计也。尔吏部侍郎罗淼,好谋则忠,见义能勇,直陈奸弊,志除奸党,风行夷郡,功在社稷”。

仅上述几例,就可以看出,罗氏家族的“忠诚”是对国家民族的忠贞,是舍命保节的忠诚,是赤胆忠心的忠诚,其耿耿丹心,天地可感,日月可鉴!

二、豫章罗氏传统之二 — 孝敬

“忠”以孝为先,豫章罗氏以“孝”为本。“孝”作为罗氏传统家风的核心和基础,得以世代传承。孝包括孝父母、伯父母、祖父母……。
“孝”除了孝敬父母、长辈以外,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六十二世祖章素公遗嘱曰:“孔子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余生年志有未逮,尔能善继之,行有未及,尔能善述之,可谓孝也”。

豫章始祖、一世祖珠公去世后,珠公之子居厚、宣礼、子成   知正、祗德、成通在珠公墓周围搭建茅屋,守墓达三年之久,一世祖居厚公等六弟兄按照当时的传统习俗对父亲表达的深挚孝心,成为天下罗氏各代之楷模。

十七世祖遵生公,侍御史。在未做官前,侍侯母亲汤药,当时兄企生公,在荆州为官,由遵生公扶养母亲。值桓玄之乱,企生公、遵生公兄弟皆被下狱。企生公抗节死难。遵生公扶老母及企生公之子昌,悄悄地回到原祖居地涂埠居住,并收拣企生遗骸归葬。从此遵生公在家赡养老母,辅育孤侄昌。朝廷屡诏不起。母亲胡夫人多病,归仙后,遵生公庐墓三年。遵生公是豫章罗氏“至孝” 美德的代表人物。

四十六世祖庭芳公礼让睦族,昭古诚友,五世同居。升闻于朝,诏旌表其教义,待制杨景行先生赠以匾额《和乐堂》为记,尚书刘槎翁赋诗美之。

前清秀才,六十二世祖章素公,对其大伯大婶以至孝闻名乡里。宾相婆婆晚年多病,章素公事婶如母。宾相婆婆常年卧病在床,章素公每散学归来必至床前怡色柔声问其疾苦,并察问有何需求。凡有需要则必立即为之办到。为不使寂寞,晚间必约弟章絅公及其子侄聚谈于病床之侧,夜深方罢,宾相婆婆往往因此而忘记病痛疾苦。宾相婆婆痛爱诸孙,常常与以钱,章素公每见其钱尽,必更益之,不使匮乏。尽管章素公收入微薄,每餐还专门为宾相婆婆作好菜。章素公在简阳系素有名望的社会名流,每有名公所宴会,章素公多与于座。归来必携春饼、馒头以献于宾相婆婆,而宾相婆婆也常以此为望。直到宾相婆婆去世后,章素公偶赴宴归来,亦必以春饼、馒头敬献于宾相婆婆灵前,一如生时无异。
    章素公之父,六十一世祖宾椿公去世前因中风手足不便,章素公一日两餐亲手喂饭。早起晚睡亲手为父亲穿衣脱裤。宾椿公气弱,每夜小解六、七次,章素公均亲自起床为之承溺,不畏污秽。简阳县志对此专有记载。
章素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历尽艰辛,呕心沥血,在缺乏泰和老家的完整族谱的情况下编撰了简阳罗氏《族谱》,记载了自唐代淼公以来的列祖列宗,尽管其内容不十分完整,却为我辈留下了最重要的寻根依据。这是章素公对家族、对先祖大孝的表现!

六十三世祖育藻(华垓)公1942年不顾大家庭修建住房之急需,在简阳独资创办义学 — 私立纪云中学,即是秉承章素公“延明师设义学”之嘱。纪云中学自开办至1949年培养了数千名学生,自贡解放后,育藻公将纪云中学全部无偿捐献给了简阳人民政府。育藻公继祖之志,矢志不渝,可谓大孝也。

尽一时一事之孝容易,尽一生一世之孝难。豫章罗氏列祖列宗表现出的孝的确是罗氏后人学习的的楷模。

三、豫章罗氏传统之三 — 诚信

信者诚也,信即是诚,诚信才能得到信任。“信”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豫章罗氏的忠厚、老实,说实话,做实在事,其实就是诚信的具体体现。“老实罗”,是给予罗氏先祖和前辈最中肯的评价。

历史上有三位罗氏被“三帝”称为“老实罗”。
明太祖朱元璋,平时不喊罗复仁的名字,直呼他“老实罗”。
“老实罗”罗复仁,明吉水人。年少好学,通晓天文。陈友谅辟为编修。后至九江谒见朱元璋,留置左右,从征鄱阳,授中书谘议。迁国子助教,因年老,特赐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洪武元年,擢编修。与张福奉使安南,使退还占城,安南王遗赠金贝土产甚厚,罗复仁悉却不受,太祖贤之。洪武三年置宏文馆,以罗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太祖面前率意指陈得失,而常说南方话。太祖喜欢他的质直,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老实罗”。罗复仁住在一条偏僻的小巷里,一次太祖到他家,他自己正在粉刷屋壁,太祖说:“贤士岂宜居此!”遂赐他一幢城中的府第。

大教育家罗典,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在接见他,并宣谕大臣,称赞“罗典是正经老实人。”
清代大教育家罗典 罗典(1719--1808),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谭人。从乾隆七年(1742年)至三十九年期间,先以府试第一名入郡庠,乾隆十年食饩,学使阮裴园以国士相待。乾隆十二年,中式乡试第一名举人。后成进士,殿试二甲,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钦命河南副主考,所取许多知名之士。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七年,钦命河南正主考官,为国取才,加班加点十昼夜看完五千多份试卷。次年,充会试同考官。钦命提督四川学政,蜀中人士称之为“神”。转授工科给事中,转任吏科掌印给事中,乾隆三十九年升任鸿胪寺少卿。乾隆皇帝次年在热河行在接见他,并宣谕大臣,称赞“罗典是正经老实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罗典以67岁高龄,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直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他以九十高龄“端坐而逝”为止,二十七年间五次连任该院山长。在当时全国各书院山长中是绝无仅见的。他先后撰写刊刻《凝园读易管见》、《凝园读诗管见》、《凝园读书管见》、《凝园读春秋管见》、《罗鸿胪集》凡五十卷,以及《九江考》、《广养生说》等文。

    毛泽东主席曾说,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
豫章罗氏六十五代孙,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名慎镇  字雅环,号宗人,学名荣桓,笃诠公五子。生于清光绪壬寅(公元1902年)十月二十七,就读于青岛大学工科,参加罢课,毕业后,赴广州报考中山大学理工学院。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历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公元一九六三年癸卯十二月十六日卒于北京。
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有很高的评价:“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

然而,豫章罗氏的忠厚、老实,绝不是软弱可欺,更不是卑躬屈膝。老实只对明君、厚主和正人君子。对于倒行逆施的昏君,对卑鄙小人,豫章罗氏则表现出性格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一面——刚直不阿。

四、豫章罗氏传统之四 — 仁爱

仁即仁爱。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汉董仲舒曰:“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仁爱在家庭中的表现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实现家庭和谐。仁爱在社会中的表现即宽厚、善良,博爱,宅心仁厚,给弱者以帮助,给贫者以扶持。六十二世祖章素公曰:“圣贤之道,首在祟本。崇本即亲亲之谓也。亲亲首在亲于父母,而父母则有祖父母、伯叔父母、继母、皆父母也。次及兄弟,次及子侄,次及妻子,皆亲亲之事也。”
仁爱的更深层次含义还包括“知祖之善,传祖之善”。明代著名理学家,豫章罗氏先祖钦顺公曰:“先祖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
豫章罗氏列祖列宗宽厚仁爱、情笃义厚的实例多不胜数,给罗氏后裔树立了榜样。

六世祖徵公,东汉光武时五十二岁,任南阳太守。宽恕仁慈,百姓讴歌。

三十七世祖斐公,尊宗敬祖,广行善事,造福乡里,为人孝友,远近闻名。

六十一世祖宾相公在父亲宣潾公早逝,兄弟年幼的困境下,挑起供养大家庭生活的重担,对简阳罗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帮扶兄弟,而且对子侄也关爱有加。家境好转之后,宾相公笃重兄弟情义,不为自己着想,首先想到两个弟弟,1872年先给宾桂公买下花园田产,次年又给宾椿公添给作生意的本钱,1875年才购置永盛栈归宾相公自己所有。

六十二世祖章素公一生从不嫌贫爱富,反感势力之徒惟以盛衰为爱僧。凡富有者,他敬而远之,对贫困者满怀同情关爱之情。亲戚生活困难者,章素公每年腊尽必赠钱一千,猪肉一块。凡丧葬吊唁则另给资助。凡有族亲受困,必倾囊慷慨授资,毫不吝惜。而当时家中每日两餐,章素公日日夜诵,有时饥饿,至面摊处,而又不忍花钱,踌躇半响,竟扭头忍饿而归。
章素公的大仁,更表现在他要求育藻公,在有条件时,要开办义学。章素公遗嘱曰:“当富有时,先建宗祠,厚其存底,延明师,设义学……如是则穷饿者寡矣,如是则不知礼义者寡矣……”。

育藻公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宽厚仁爱,乐于助人。齐昭婆婆小时候和育藻公一道上街,途中见到一个因无钱读书正在伤心的孩子,引起了育藻公的极大同情,当即把衣兜里的钱全部给了那个孩子。育藻公自己出身贫寒,也有艰苦的童年生活,有过向往上学念书的梦想,所以对这个无钱读书的孩子寄予无限同情而慷慨解囊相助。
邻居佘姓人家,是云南人,在自贡举目无亲。佘两夫妇相继去世,佘父临终前将儿子—未成年的学生佘燮元托付给育藻公收养,育藻公当即慨然应允,待佘燮元为己出,于是佘燮元成了罗家的一员。育藻公在抚养他长大以后,为他成家立业,娶胡莹泽为妻。成家后他们还继续在家里住了几年,到完全能自立时才搬出去另立门户。

豫章罗氏列祖列宗十分重视“知祖之善、传祖之善”,除续编族谱、修史写志之外,他们以口述的方式向后代传授先祖的优良品质、宏伟建树和善行,借此鼓舞、鞭策后代,并使罗氏优良传统得以世代传承。

五、豫章罗氏传统之五 — 礼、义

礼是一种道德伦理规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理性化的情感以及某一群体、某一时代的秩序。《礼记》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
义是内在道德规范。汉董仲舒曰:“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然正人,弗以为义”。朱熹曰“义者,心之制”。
“义”作为内在道德规范,就成为礼的内容或内在价值意义,而礼则成为义的形式或外部行为规范。
豫章罗氏以“义”和“礼”作为最高道德规范,重视修身养性,首先是重视文化知识,几千年来,耕读之风是罗氏家传。
豫章罗氏列祖列宗凡为官之前,大都耕读为生;隐归故里之后,也继续耕读。所以豫章罗氏世代书香门第,列祖列宗中多有学者、儒官,既使在战乱年代从军的罗氏先祖,也多半是先而文官后而武将,文韬武略俱备。
豫章罗氏重视修身养性,追求道义。为追求道义,不惜舍己求义,舍身求义。从而造就了豫章罗氏正直,刚直不阿的优秀品德。“义”和“礼”,在诸多豫章罗氏先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192年,吕太后专横揽权,时任参军知政,拜相国大司农的一世祖珠公刚直不阿,忠言直谏,为奸臣不容,出守九江。

唐武宗年间,藩镇时有作乱,宦官弄权误国,时任兵部侍郎拜右补阙的二十八世祖淼公不顾忌讳,屡次上疏,即“论河朔诸藩倔强阉寺(注:指宦官)弄权数事”,为时所忌,且淼公以直伉忤宰相令狐绹,为此淼公被降职为吉安府别驾。

三十五世祖贯公,进士及第,初任礼部员外郎,性情刚直,乃正直文章之士。因石敬塘得势而不仕,隐居朝山之下罗君洞,粥薪以自糊,屡召不起。
后唐同光年间贯公被枢密使郭崇韬赏识,任洛阳(洛阳当时是后唐国都)县令,大力开展清除豪门积弊的工作,不买反复无常的乱世贼臣、顶头上司河南尹张全义的账,凡是有人依仗张全义的势力为非作歹,贯公一律依法处置。张全义为此大怒,一直在李存勖、刘皇后面前诬告贯公。伶人宦官们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堆满了桌子,他一个也不给回答。因此得罪了皇上宠信重用的奸臣、宦官、伶人,同光三年(丁酉,公元925年)被昏君后唐庄宗李存勖冤杀,朝野均为贯公不平。

宋代著名理学家钦顺公,进士及第,吏部右侍郎,曾事三君,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刚直不阿。武宗年间为归乡侍父,屡此上疏,均未获准。为此得罪武宗宠信的宦官刘谨,被夺职为民,回乡耕读。正德五年,刘谨伏诛,钦顺公官复原职。世宗年间,世宗倒行逆施,欲尊献王为皇考,大臣群起谏阻,世宗一意孤行,廷杖大臣180余人,杖毙19人,贬官不计其数,这就是震惊朝野、历史上有名的“大礼仪”事件。钦顺公力谏世宗,未得采纳,世宗反下旨升钦顺公为吏部尚书。钦顺公气愤忧郁之下,借省亲为名回乡,屡召不起。经过钦顺公反复上书,要求辞职归家,终于获准,于是钦顺公足不入市,潜心研究理学。

六十二世祖章素公学识渊博,文采过人,不惧权势,刚直不阿,疏富亲贫,辞甘茹苦,廉隅自好,是受人尊敬的社会名流。民国初期,袁世凯号称伟人,而章素公却痛斥之为民贼,为一己权利置国计民生于不顾。章素公书法闻名全城,1920年,滇军驻简之某团长为岳父遥祝寿辰,简阳人士送礼送对联者达数百人,纷纷请章素公代书,章素公一概谢绝,曰:“此种流毒吾民之徒,安能向彼行谀”。有一位许姓连长,曾亦是前清秀才,因渴慕章素公名,欲求一见,章素公曰:“军民路殊,和以为见?”,竞未许之。
章素公是前清秀才,但他却痛恨八股文章,提倡新体。为此,他在中秀才之后,八次科考都未再有建树。他提倡新学,而且身体力行,开办过新学,在成都教过书。1903年章素公37岁时甚至还有“抵上海。本为赴日本之约而行,因未遂,抵上海后乃乘船回乡”之举。可见章素公思想并不僵化,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是很强的。
 章素公在罗氏家族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页,他的人品和学识给后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骄傲,值得称赞,值得缅怀的往事。

六十三世祖育藻(华垓)公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和抱负,他勤奋好学,常于深夜琅琅读书,从小每天写字看书,连大初一也不例外,直到三十岁工作繁忙时才被迫中断。育藻公自幼饱读诗书,文章写得极好。也喜欢数学,精通珠算。虽然未曾读过洋学堂,更未出国留学,但在当时人材济济的自贡工商界中,育藻公却是众人公认的知名“才子”。当时自贡盐场的重要文件大都出自他之手。
育藻公自幼受父亲章素公谆谆教诲,尊崇礼义道德,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为人处世无不遵循传统的道德准则,毕生重视修身养性。虽然身处自贡工商界,但他作风正派,尤重修养,在仪表、举止、谈吐、气质等各方面并无旧社会一般商人中常见的油滑、虚伪、庸俗、轻浮。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也不讲脏话、粗话,在社会上极受人尊敬。
育藻公示人以风度翩翩,待人以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极强,口才极佳。与人交谈时不讲客套,不会油附滑调,哼哼哈哈,但在谈问题、摆事实,阐明理由时却能侃侃而谈,给人以温文尔雅的印象,也易于为人接受。
育藻公是经过毕生艰苦创业而拥有巨大产业的实业家,在生活上却极为节俭,从不铺张浪费。他经常向家人强调“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的道理。育藻公极为重视家居腌制咸菜,并把这件事作为善于操持家务,勤俭持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衣著也不讲究,只是去美国时才置了西服。
育藻公有严谨的生活习惯,生活极有规律。于吃饭、穿衣、洗嗽等日常生活琐事,无不表现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衣着无论新旧,始终整齐清洁。他出现在人前,总是温文尔稚,神采奕奕,再加上仪表堂堂,举止端庄,谈吐不凡,气质风雅,器宇轩昂,倍显其出众的人品和才华,这是育藻公在社会上受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育藻公常对家人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孝悌忠信”的做人之本。他这样要求家人,也这样身体力行,为家人们做出了榜样。育藻公对于父亲章素公向来就十分孝顺。年轻时回简阳省亲,每天上街买点豆芽之类小莱,再割4两猪肉(当时的老称4两相当于新称2. 5两),买回来亲自下厨作好后端上桌子,请章素公就餐,育藻公则站在门角,等章素公品尝后看有何反应。如果豆芽炒得太熟太软,老人家就要责骂,甚至大骂。育藻公是从来不顶嘴的,等老人家骂完,育藻公才能出来吃饭。虽然章素公这样的家规显得有些不尽人情,但是谁又能否认,正是这种严格的家教出孝子、出人才呢?
育藻公对子女经常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五伦八德的内容施教,讲做人的道理和礼仪规范,尤希望子女将来“有发展”。要求子女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子女从不溺爱,而且非常关心他们的成长。育藻公三子齐武十岁生日的前一晚,育藻公专门跟他谈了一次话,主要讲了一些将来应怎样做人的道理,并说这就是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育藻公在严于治家,对子女严加管教的同时,他对子女的婚姻大事从不包办,任由自己选择对象。他还极尊重家人和女工的人格,从不漫骂。
育藻公秉承传统的罗氏家风,遵崇礼义,修身养性,成为豫章罗氏的典范,是罗氏后人学习的榜样。然而,育藻公并不“保守” ,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变迁,他的思想也充满蓬勃的现代气息。

六、对豫章罗氏的传统家风的感悟

1、豫章罗氏的“忠”、“孝”、“信”、“义”、“礼”、“仁”,事实上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体系是一脉相通的,也可以说,豫章罗氏的传统家风实际上是遵崇儒家道德之优秀规范的。然而,豫章罗氏的“忠”、“孝”、“信”、“义”、“礼”、“仁” ,又同豫章罗氏之固有特征相联系,具其独有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豫章罗氏家传之道德规范正在不断引入新的内涵。

2、近、现代以来,我们在豫章罗氏行实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风范的结合,这是近、现代以来豫章罗氏家传的一大特点。章素公和育藻(华垓)公在家庭和事业中表现出的“传统” 而不“保守” 的蓬勃的现代气息,至今仍透射出很强的感染力!

3、豫章罗氏的传统家风内容丰富,绝非上述寥寥数语所能概括。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正直、善良、克己、孝爱、恭俭、严谨、厚重和刚直不阿,是罗氏列祖列宗最为突出的共性,也是罗氏家传的精髓所在。正如上面所述,豫章罗氏的忠厚、老实,绝不是软弱可欺,更不是卑躬屈膝。忠厚、老实只对明君、厚主和正人君子。对于倒行逆施的昏君,对卑鄙小人,豫章罗氏则表现出性格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一面——刚直不阿。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和道义,会表现出超常的刚毅,往往会不顾时忌而“忠言直谏”、“辞官归故里”,并“屡诏不起”,乃至舍身取义,而绝不同流合污、苟且偷安。在豫章罗氏列祖列宗中,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4、世代豫章罗氏,无论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族、还是寻常人家,无不以忠信为本,敦厚仁爱,礼仪传家,已在千百年的繁衍中塑造出自己“待人以诚、善,处事以精、勤”的优秀形像,示人以诚挚淳朴,正身奉法;聪慧睿智,勤奋不辍;出类拔萃而不骄,历阅世风而不染;富贵不奢侈,贫困不沉沦的特有风范。

5、豫章罗氏十分重视续编族谱、修史写志,以传承罗氏之优良传统。自罗国建国始祖匡正公(即郐公)之三十一世孙凌甫公开罗氏编谱写志之先河起,列祖列宗就把续编族谱、修史写志作为家族的头等大事,数千年来坚持不懈。
此外,他们还以口述的方式,经常向后代传授先祖的优良品质、宏伟建树和善行,借此鼓舞、鞭策后代。
这是豫章罗氏具有最完整的世系源流记载,优良传统家风得以世代传承的最重要的原因!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