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播州区与罗氏土司的渊源探密
罗习祥 发布时间:2019-01-03
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杨氏土司“海龙囤”遗址的申遗成功,人们对西南地区的贵州土司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探密兴趣,都非常想了解贵州过去的历史,罗氏土司是贵州较早的土司之一,在唐朝时期就入主贵州,首任贵州播州侯,子孙世袭播州长达800余年,比后期的杨氏土司世袭播州提前100多年,而杨氏土司于明万历二十八(1600年)被剿灭后,罗氏土司仍然世袭至清朝咸丰二年九月初二止,经历了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朝代,共计三十八代四十一人,历六朝七十二君八百九十三年,罗氏和杨氏土司是研究贵州最具代表性的土司之一。
一、贵州遵义市的海龙囤
当前,提起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囤”,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伴随着“海龙囤”知名度的不断扩大,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播州杨氏土司文化已成为众多历史学家和游客探密的热题。 2014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由贵州省播州区的海龙屯土司遗址、湖北省的唐崖土司城遗址和湖南省永顺老城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宣布中国申遗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海龙囤”位于现在的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村、双龙村两个村民组境内的龙岩山上,又被称为龙岩屯,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度的斜坡北段,雄踞在巍峨的大娄山东支的龙岩山上,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末代土司杨应龙本想根据龙岩山之巅的山形地险和所处海拔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杨家第十五代世袭土司杨文为抵抗元军修建龙岩囤的基础上,再修坝栏水而形成所谓的“海”来阻载明军进攻,还没有修建完成已被攻克,这就是今天遵义市“海龙囤”的来历。海龙囤,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的海拔974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屯上前后建有九个关,屯前有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等六个关,屯后有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等三个海龙囤,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的海拔974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屯上前后建有九个关,屯前有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等六个关,屯后有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等三个关,九个关之间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里,屯顶建有衙署和练兵场,规模宏大壮观。一直存续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万历皇帝疑猜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谋反,赐兵部侍郎李化龙尚方宝剑,集结起八路24万兵力围剿播州,历经114天的鏖战,第29代土司杨应龙战败,官军焚烧了海龙囤,杨应龙含香跃入火药池,杨氏满门遭株连而结束。 因此畅游“海龙囤”,大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以杨端为主的杨氏土司文化,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杨端之前,实际上还有以罗荣为主的罗氏土司,曾主政播州100多年,为播州长达800余年的土司世袭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遵义市播州区的诞生
2015年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才诞生了今天的遵义市播州区,说起现在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为贵州省遵义县,就要从唐朝说起,古时候的播州,主要包括现在的遵义市播州区、桐梓县、绥阳县境内这几个地方。汉朝时为夜郎旁小邑之鳖国,是西南夷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主体民族为夷僚族人,即今天的仡佬族人。长期以来,因为播州地形险要,更兼2015年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才诞生了今天的遵义市播州区,说起现在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为贵州省遵义县,就要从唐朝说起,古时候的播州,主要包括现在的遵义市播州区、桐梓县、绥阳县境内这几个地方。汉朝时为夜郎旁小邑之鳖国,是西南夷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主体民族为夷僚族人,即今天的仡佬族人。长期以来,因为播州地形险要,更兼地处边陲之地。唐朝武德、贞观之时,国威大震,“四夷宾服”。唐贞观九年(635年),改隋朝牂柯郡的北部地设为郎州,管辖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等六个地方。贞观十三年(639年),又改郎州的这六个县地设置播州,明代解释播字,为番之有才者,即招抚蛮夷所置的州为播州,贞观十四年(640年)改播州的恭水县为罗蒙,贞观十六年(642年)改罗蒙为遵义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播州为播川郡,这就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播州之名的由来。播州一直存续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流官进驻而结束,历时961年。虽然设立了播州,但远离京师,朝廷对于播州的管辖是鞭长莫及,不能有效地统治。地方土著势力日益强盛,造成藩镇割据拥兵自重格局,虽然派流官治理,因朝廷强盛而相安无事。安史之乱后,唐室衰落,藩镇各自拥兵割据自立,朝廷官员已不能控制播州,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后,播州已不再是实际意义上的州,实际上已经成为土官领地。渠魁十八恶带领八万人叛乱,民不聊生。
三、罗荣入主播州的渊源
唐大历庚戌五年(770年),唐朝派罗荣,字政卿,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曾“镇守川南、川东一带,任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后奉命从四川的沪州、合江举兵向南进入播州平叛,在战争中征服世居僚人,播乱平定,罗荣表请还乡,朝廷不允,特赐罗荣《铁卷金书》一道,“咨尔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罗荣:朕惟在天成象,拱辰分将相之星。惟辟奉唐大历庚戌五年(770年),唐朝派罗荣,字政卿,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曾“镇守川南、川东一带,任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后奉命从四川的沪州、合江举兵向南进入播州平叛,在战争中征服世居僚人,播乱平定,罗荣表请还乡,朝廷不允,特赐罗荣《铁卷金书》一道,“咨尔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罗荣:朕惟在天成象,拱辰分将相之星。惟辟奉天,启土列公侯之国,崇德报功,古今一致,曩者,播夷偕逆。狂谋即乱恭水,恶迹渐犹巴人。惟尔荣,恩威并用,剿抚兼行。拯夜郎之涂炭,师本多奇;固且栏于金汤,政亦有典,勋在社稷,泽波生灵,应列侯藩,宜膺世禄。是用畀尔金板,申之命词,特封尔为播州侯,秩官宣慰使司,食邑五千户,实封四百户,并准世代荫袭。惟予锡爵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俾卿有土之荣,长此克保富贵。尚其统彼僚属,镇此封疆,羽翼大朝,屏藩中夏,则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予有庆矣,汝惟钦哉!”。 从此播州统归王化,开始长达800余年的土司世袭制度。罗荣后裔以现在的播州区三岔镇为根据地繁衍生息。据《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1]记载,罗荣,字政卿,入主播州封爵钦命播州宣慰使司(正三品职),子孙世袭从罗智、罗敬德、罗谏到罗太汪共有五代,罗太汪因年龄小世袭担任播州宣慰使司时,唐朝衰落,南诏势力不断发展,雄强一时。到唐乾符二年(875年)因南诏侵占播州,多次未平上书罗荣后裔以现在的播州区三岔镇为根据地繁衍生息。据《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1]记载,罗荣,字政卿,入主播州封爵钦命播州宣慰使司(正三品职),子孙世袭从罗智、罗敬德、罗谏到罗太汪共有五代,罗太汪因年龄小世袭担任播州宣慰使司时,唐朝衰落,南诏势力不断发展,雄强一时。到唐乾符二年(875年)因南诏侵占播州,多次未平上书朝廷,杨端派兵复播后于唐朝乾符三年(876)担任播州侯止,自罗荣入主播州到第五代罗太汪,已经主政播州105年历史。杨端主政播州后,罗氏仍然世袭同知宣慰使司(副三品职)。杨端小女下嫁罗太汪,双方为翁婿关系。《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记载,罗荣第二十六代孙罗琛,元后期世袭播州宣慰使同知。据《遵义府志.士官传》[2]记载,罗琛在元为播州宣慰使同知,明洪武四年(1371年),太祖平蜀遗招谕,五年,与宣慰使杨铿等相率来归、贡方物,纳元所授牌印。诏仍置播宣慰使司,琛仍为同知。《明史》记载,琛自叙曰,余本唐宋旧臣,世守播郡六百于年,迩来大元失道,天厌恶德,乾坤泰宁之象,转于有道之主。奈何南北异域,梗化犹多,明珍偕号于西蜀,普安割据于滇黔,区区一川之地,悬于虎狼之口,势若倒悬,惟保境安民,以待恩旨。琛浩然奋辟,匹马单骑,由间道以入金陵,负版籍以面见天子。《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记载,洪武五年(1372年)二月,太祖朱元璋《赐罗琛敕》“朕君天下,凡四方慕义之士,皆待之以礼。授之以官,使之宣其力焉。尔罗琛,系播州宣慰使司同知也。比者,闻我声教,即称臣纳贡,朕用嘉之,特加尔奉议大夫职衔,兹仍立播州宣慰使司职。命尔同知司事。尔尚恪尽乃心,谨守法度,庶副朕委任之意焉”。自罗琛世袭播州宣慰使同知,后改任威远卫指挥罗其宾止历时十一代。《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记载,从唐朝开始,明清后朝廷多设流官,罗荣第三十八代孙罗万彦,在黄平州为同知时以足疾告休,朝廷准食半俸裁衙归县止,按族谱记载:世袭宣慰使司者四世;世袭同知宣抚使者五世;世袭同知安抚使者十三世;世袭同知宣慰使者十三世;世袭指挥使司者三世,共计38世41人。自唐朝到五代9人、宋朝12人、元朝4人、《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记载,从唐朝开始,明清后朝廷多设流官,罗荣第三十八代孙罗万彦,在黄平州为同知时以足疾告休,朝廷准食半俸裁衙归县止,按族谱记载:世袭宣慰使司者四世;世袭同知宣抚使者五世;世袭同知安抚使者十三世;世袭同知宣慰使者十三世;世袭指挥使司者三世,共计38世41人。自唐朝到五代9人、宋朝12人、元朝4人、明朝15人到清朝1人,共计41人。历六朝七十二君,八百九十三年至咸丰二年九月初二止。罗荣墓葬于现在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茶子园,1984年12月21日公布为遵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碑为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1944年)季秋月重建,由时任贵州文献征辑馆长、教育总长任可澄题写:“唐封播州侯始祖罗 讳公 荣字政卿之墓”。家谱记载为:“唐封播州侯晋赠荣禄大夫始祖讳荣字 字政卿罗公之墓”,娶妻李氏,唐封一品夫人。
四、杨端主政播州的历史
罗荣入主播州100年后,第五世孙罗太汪袭职。唐咸通罗荣入主播州100年后,第五世孙罗太汪袭职。唐咸通十一年(870年),罗太汪年幼居官而不能主政,播州僚人不堪压迫举行反抗,播州毗邻南诏势力不断发展,雄强一时。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王丰祜去世,其子酋龙称帝,改国号“大礼”,再次兴兵反唐,派兵攻陷播州。《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记载称:“播孽之遗类复猖,牂柯之残魔复祟”。播民及毗邻附属南诏国的罗闽部驱逐了外来土宫罗氏,罗太汪逃离播州,前往四川沪州依叔祖罗勇处避难,先后组织蔡、宋、唐、高四姓的军队反攻,以图收复播州失地均未成功,于是上书朝廷,杨端应唐僖宗皇帝招募于乾符元年(874)率领田、张、谢、袁等七姓之众平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唐乾符丙申三年(876)担任播州侯,世袭封宣慰使司(正三品职),罗太汪仍世袭封宣慰使司宣慰使同知(副三品职)。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杨家第十五代世袭土司杨文为抵抗元军,选址在现在的遵义市郊的龙岩山之巅修建军事屯堡,取名叫龙岩囤。杨氏土司世袭到了第二十九代杨应龙后继续修善,朝天关就是杨应龙亲自题写的,存续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焚毁,杨端主政播州后,世袭29代,经历了4个朝代,725年。著名史地学家谭其骧研究古代播州史,著作有《播州杨保考》[3],他认为,杨端入播之战,是遵义古代史上的大事,《唐书》、《新唐书》等国史上没有记载,其实质是唐乾符初年川南僚人的一场保族豪酋势力与罗闽部族的领土之争,所争者并非州县之地,而是"播州西南边鄙之溪洞耳。惟其为部落之争,故传说偕杨氏入播者,为七八姓之众,而非若干万之大军也。"杨端入主播州后31年,唐朝灭亡,五代时天下群雄割据,播州成为杨氏土官家族世袭统治的独立王国,视为家天下的"侯国",杨氏统治播州后实行封建领主制度,历唐末、五代、宋、元、明五个朝代,传29世,共725年。《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记载,杨端是罗太汪的岳父,杨氏主政播州后,原来的土官家族罗太汪退居副职,罗氏子孙世袭播州同知。史籍认为罗氏是“与播并建者”,是播州显赫的封建领主家族之一。
参考文献[1]贵州荣公系编印. 罗氏宗谱.忠爱堂咸丰版[M]. 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编. [2]郑珍,莫友芝修. 遵义府志.士官传[M].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成书. [3]谭其骧. 播州杨保考[J]. 史地杂志. 1941. 第1卷第4期. [4]周恭寿修,赵坛纂. 贵州省续遵义府志[M]. 民国二十五年刊本.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作者简介:罗习祥(1965-),男,汉族,贵州修文人,贵州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民警。研究方向为公安精品案例、扫黑除恶,贵州文史。刘枧(1963-),男,汉族,湖南邵东人,贵州警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访问学者,贵州省大数据专家,贵州省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公安大数据应用、计算机数学建模,贵州文史。联系人: 刘 枧(贵州警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邮编550005) 手机:13037869457 电子邮箱:gzpcliujian@163.com QQ号:1667677823 微信号:lj1303786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