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谱编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通谱编纂

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

 罗亦第 罗亦孝 发布时间:2010-01-22

 

[[center]][[image1]][[/center]]

在经历数百年的沉沦之后,炎黄子孙终於迎来了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化进程的洗礼和升华,使中华文化和传统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和旺盛的生命力!以“批孔批儒”为一个极端,以“全盘西化” 、妄自菲薄为另一个极端的种种误国思潮,正被荡涤在神州巨变波涛滚滚的洪流之中!在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而又物欲横流、百疾丛生的现代社会里,享受着物质文明带来的空前舒适和富足、而又为愈来愈多社会问题困扰的世人,开始以客观的目光审视世界,特别是东方的文化和传统。面对世界范围的变革,我们重温祖先为我们留下的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从现代的视角迎接传统精神的回归和升华,正在把这空前的历史巨变不断推向前进。中华大地正在发生的一切,已不仅仅是一些西方人曾预言过的“沉睡巨龙的苏醒”!
中华各宗族悠久的历史传承,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伟人对宗族和族谱问题早就有过重要论述: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说过:“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利用”。
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研究历史时说过:“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淮安代表座谈时说:“一个爱祖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总书记在参观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时指出:“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凝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家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2001年2月7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以豫章罗氏为主体的中华罗氏久远而优秀的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认祖归宗,民族复兴和富强,是我豫章罗氏祖先的千年凤愿。这部《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的潜心研究和编撰,就是在这伟大时代的精神激励、和罗氏先祖的千年遗愿感召之下进行的。
在泱泱中华大地上,有56个民族,22000个姓氏。每个民族,每个姓氏,都为中国的悠久文化和优良传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罗氏从宋代全国姓氏排名第52位,到八十年代跃居第20位,成为中华大姓。源远流长的豫章罗氏,世代昭显,代有名人,可谓星光灿烂!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豫章罗氏生生不息,蓬勃向上,在浩翰的历史午台上演出过有声有色的剧幕,在中华历史上占据着并非寻常的位置。研究豫章罗氏的悠久传承,和其对於中华民族宝贵精神遗产的特有贡献,是我豫章—泰和—简阳罗氏的共同心愿!
这部《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将让你随我一起去拜望为家族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列祖列宗,一起去感悟豫章罗氏家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假如你是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后裔,假如你对罗氏家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血肉相连的关系有着浓厚的兴趣,假如你想了解罗氏家族的来龙去脉和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的迁徙历程,假如你想知道你所处身的罗氏家族所孕育的历代先贤的高贵品质和对民族、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假如你想对历代书香门第的罗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家风做进一步的了解,假如你对罗氏家族上千年来的古老而优美的传说很有兴趣,假如你想了解人才辈出的罗氏家族后裔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就请翻开这部《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细细地品读它吧!
这部家族史的文字朴实无华,而它在字里行间所展现的,却是罗氏家族列祖列宗在千百年来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读完这本书,作为罗氏家族的后人,你一定会感到无比自豪,一定会知道作为罗氏家族的后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你更会知道如何教育你的后代—他(她)们是祖国的未来、是豫章—泰和—简阳罗氏的希望!
罗氏修谱写志,自古有其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355年,罗国建国始祖匡正公(即郐公)之三十一世孙凌甫公就开罗氏编谱写志之先河,第一次编写罗氏族谱,传诸于后。也就是说,罗氏之有家谱,在两千三百多年以前即已开始。凌甫公(讳乘)是周朝末叶复兴了罗国,第一个以罗为姓,并且重新结集了罗氏宗人,使得罗氏家族自此日益亲爱,精诚团结的关键人物。这部罗氏族谱(家乘),完成于周显王十四年。他在谱序中说:“溯自郐公至乘身三十余世,自黄帝至今数千年矣。罗国子孙流离散徙,罔知所宗,乘幸蒙秦国擢用,授爵封邑。乘辞不受,乞复罗国,并迁都楚南之枝江。因南北争夺,迄无了期,乃追寻源流,辑为家乘。念罗国之后,遂定以国为氏,记录大略,以识前人之功德,以履后裔之孝思,永垂千世云尔。”末尾署明“大周显王十四年岁次丙寅孟冬吉日,荆州枝江罗国始祖郐公三十一世孙乘谨序”。
《豫章罗氏族志》俗称《柏林罗氏谱》,始修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主持编纂《豫章罗氏族志》的罗颖(五代时南唐清徽大学士),在《豫章罗氏源流总序》中写道:吾祖家豫章,抵颖身,其间文献足证。谱中既有唐世科甲鼎盛,人才辈出的实录,又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赠诗。后来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写诗《罗氏谱赞》云:豫章世家,洪州望族。忠孝一门,节义两顾。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礼立仁昭,天伦攸笃。贤子贤孙,旋踵芳躅。以此家风,遗风善俗。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也有《罗氏谱赞》云:藏之渊渊,达之绵绵,世济克美,德业双全。
    《柏林罗氏谱》以图谱的形式和《名宦录》记录了大量的已经分支外迁的柏林罗氏后裔名单。由于各分支久居异地,了解甚少,因此出现了一些辈分混淆的情况。所以福建沙县罗从彦(注:即宋代著名理学泰斗仲素公)建议,从豫章四十三世开始采用统一的辈分字记谱,豫章第43世盛得公(现在南昌柏林罗氏的先祖)是当时著名的代表人物。由于罗氏宗人日渐散居全国各地,乃至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地,以后就各自为阵各记家谱了。
遵生公后裔豫章32世仪贞唐末仕盐铁使还乡,由西山隐吉水,带去一份豫章世系谱,可能是手抄本,裔孙元杰公(豫章第35世,仕直龙图阁学士)徙居福建宁化,再收集了永平、襄阳、长沙、豫章西山、山东、浙江等处的家谱资料,于114岁高龄督侄立行公(豫章第36世)纂修族谱—《罗氏流传世谱》并集欧阳修、刘敞二先生作序,历时六年(1049-1054)告成,已经上溯到祝融。
泰和—简阳罗氏的修谱写志,则受制于更多艰难险阻。自唐代28世祖淼公至清代62世祖章素公的千百年间,泰和—简阳罗氏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与磨难,加之战乱、灾荒、战火焚烧,至今泰和—简阳罗氏的族谱并不完整。泰和老家现在保存的编修于民国元年的几部《西昌灌溪罗氏族谱》(注:西昌即泰和)所记载的先祖,仅上至京字辈,下至章字辈。目前已知的几次修谱计有:
宋靖康元年(1126年),裴公主持,云飞洞秉元甫作序;
宋咸淳二年(1226年),进士、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作序;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子球公等主持,礼部侍郎文溪曾作序;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续修罗氏族谱。余不详。
民国元年(1912年),菁育纂辑,礼部进士拣发知县作序;
民国初年,章素公纂辑简阳罗氏《族谱》;
1998年,简阳《罗氏家族史》,罗亦弟编撰,知名原子核物理学家罗亦孝作序。
前作简阳《罗氏家族史》于一九九八年出版,完成该书的编撰首先要感谢先祖章素公,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历尽艰辛,呕心沥血,编撰了简阳罗氏《族谱》,尽管其内容不十分完整,但其中记载了自唐代淼公以来的列祖列宗,为我辈留下了最重要的寻根依据。同时,其内容不十分完整,则更加说明了章素公是在缺乏泰和老家的完整族谱的情况下编撰简阳罗氏《族谱》的。育葵公保存的极其珍贵的章素公、育藻公“祭文录”,章絅公后人齐超公以极大的家族责任感长期完善地保存的“族谱”,育葵公、齐亮公、齐昭婆婆、齐武公、齐原公、齐良公提供的大量资料,都为简阳《罗氏家族史》的编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九九八年完成简阳《罗氏家族史》的编纂时,就有一种深深的遗憾:简阳罗氏世系上源只追溯到晚唐时代淼公为止,离认祖归宗的目标尚有不小差距。要较全面地了解先祖的行实及家族的优良传统,《罗氏家族史》所记列祖列宗资料就显得较为单薄,只是苦于没有新的资料来源,不能对列祖列宗资料作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使简阳罗氏家族史的研究有了更为丰富的资料来源和更加有力的研究手段。针对前作《罗氏家族史》存在的不足开展进一步研究,主要是通过网络查询相关史籍中的线索,再作深入分析、考证和整理。二00六年八月发现罗氏通谱网(www. luoshi.net),从网站规模、人气,以及站长兼主编罗建平先生的执著追求和研究成果来看,我预感到简阳罗氏寻根问祖的终极目标很可能借助于罗氏通谱网取得重大突破。果然在罗建平先生的热情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通过罗氏通谱网得到上源直到汉朝珠公的世系源流;明确了天下主流罗姓的开宗始祖罗珠公是简阳罗氏的先祖,淼公是珠公的28代孙,也就是说简阳罗氏先祖已追溯到汉代罗珠公,再由珠公上溯到中华始祖黄帝;通过网络资料的收集研究,对淼公、景庄公的生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明晰了原简阳罗氏家族史所载宋明理学家仲素公、钦顺公支系与我简阳罗氏的族亲关系;证实了35世祖贯公即是被后唐昏君庄宗李存勖冤杀的洛阳县令罗贯,而且通过网络查到了明宗为贯公平反昭雪的昭雪敕……。
利用罗氏通谱网的信息平台,又与泰和罗氏后裔罗良取得了联系,进而在罗良的帮助下完成了胞兄亦孝和我的豫章(南昌)、泰和寻根之行,实现了简阳—自贡罗氏数代先祖的遗愿。我们拜竭了始祖珠公墓,拜访了南昌“豫章罗氏忠孝陵园”和泰和灌溪先祖故居;向泰和罗氏宗亲了解到大量关于先祖在灌溪生息繁衍的史事和古老的传说;查阅了《柏林罗氏重修大成族谱》、《西昌灌溪罗氏族谱》、《民国二十辛未番禺沥喾乡罗氏族谱》,《中华罗氏通谱》、《豫章罗氏祠志录》和《豫章罗氏源流考》等宝贵的家族史料。在这些家族史料中,又发现了先祖受封诰命、族谱序跋、遗像赞等极为珍贵的资料。还与泰和罗氏井冈山分支、番禺沥喾分支取得了联系。
编纂《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完成认祖归宗的终极目标,向简阳罗氏后裔进一步展示罗氏先祖的行实及家族的优良传统。
书名采用《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是因为:如上所述,从汉代起计,珠公是我简阳罗氏的一世祖,豫章(江西南昌)是罗姓的发祥地,是一世祖珠公后半生奋斗、生活的地方;二十八世祖淼公于公元854年迁居泰和县千秋乡射洲,淼公是我简阳罗氏的射洲始祖;三十世祖善卿公于公元930年迁居泰和县千秋乡灌溪,善卿公是我简阳罗氏的泰和灌溪始迁祖;乾隆年间,五十八世祖京祥公自泰和县灌溪赴贵州毕节县经商;五十九世祖言铭公赴贵州寻父之后,赴简阳经商,留居简阳,是为简阳始迁祖。六十三世祖育藻(华垓)迁居自贡而有自贡罗氏支系,故我简阳罗氏实为豫章-泰和罗氏后裔,简阳罗氏即豫章-泰和-简阳罗氏。
《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中,罗氏世系源流上溯到汉代一世祖珠公(详见卷三 豫章始祖珠公及世系源流),直至远古时代中华民族之伟大始祖黄帝(详见卷十一 罗氏远祖源流及迁徙历史),记载了列位先贤的丰功伟绩;收录了先祖大量的受封诰命、遗像及遗像赞、宋明代泰和罗氏族谱序跋;收录、修改了前作《罗氏家族史》一书的主要内容;《罗氏家族史》一书中关于旁系族亲仲素公、钦顺公的相关内容未再纳入。

[[center]][[image2]][[/center]][[center]][[image3]][[/center]][[center]][[image4]][[/center]][[
本家族史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线索纷繁,史实难以数计,为了便于各宗亲和读者理解和记忆,各卷中一部份重要内容有重复或重叠之处,这是笔者有意为之,欲以此帮助各位宗亲和读者阅读全书。在卷二“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先祖的辉煌”、卷四“淼公系先贤”和“淼公系世系源流”两节文字中,淼公、景庄公、贯公等杰出先贤的有关信息均有出现,这是出自有利于各部分材料独立和完整的考虑。
但愿即将展现在简阳罗氏后裔、和对罗氏发展传承感兴趣的读者面前的《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在先祖辉煌业绩与家族优良传统的发掘方面比前作《罗氏家族史》更加丰富多彩。
感谢各位宗亲为此书的编撰出版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和支持,并提供了罗氏后裔的相关资料。感谢国内知名文艺工作者、豫章—泰和—简阳罗氏64代孙齐良(映飞)公提供了宾桂公房下宗亲的相关资料和极其珍贵的简阳罗家花园外形图,感谢德高望重的英语教育家、豫章—泰和—简阳罗氏65代孙亦君,和自强不息,自学成才的豫章—泰和—简阳罗氏65代孙亦如提供了宾相公房下宗亲的相关资料。感谢国际知名原子核物理学家、豫章—泰和—简阳罗氏65代孙亦孝为此书撰写了内容翔实而充满激情、文字优美的序言,并担任本书校核。感谢国内知名平面设计师,豫章—泰和—简阳罗氏66代孙竟雄精心完成了此书的封面设计。
在《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即将出版之际,我还要衷心地感谢为此书的编撰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并提供大量宝贵史料资源的《罗氏通谱网》站长兼主编罗建平先生,感谢为我和亦孝2006年12月首赴南昌寻访祖迹、拜谒豫章罗氏一世祖珠公墓担任向导并提供相关资料的《南昌罗珠研究会》法人代表罗贤访先生!感谢为我和亦孝首赴泰和寻根给与热情接待和大力帮助的泰和老家苏溪镇三居村支部书记亦行、村长亦桃!感谢为我们提供《西昌灌溪罗氏族谱》、《井冈山土岭罗氏重修族谱》和《番禺罗氏族谱》等珍贵资料的泰和宗亲亦行、建华、竟仲和良榜!感谢为我和亦孝泰和寻根起到关键作用的泰和宗亲罗良以及国全、国玉!感谢亲切接待我们的宗亲竟竺、竟明、竟球和建平!泰和罗氏井冈山支系德高望重的宗亲锦清先生曾专门来电,纠正原简阳《族谱》中先祖姓名的一处笔误,一并在此致谢!

豫章—泰和—简阳罗氏第65代孙  罗亦弟
二00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序    言

春雨飘洒,钟声悠扬,在牛年明媚的的春天里,新版《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问世了!追寻先辈源远流长的足迹,我豫章—泰和—简阳(自贡)罗氏终于实现了认祖归宗的夙愿;抹去久远历史的尘封,罗氏先祖名垂史册的光辉业绩、优良传统和高尚人格,在世人面前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二十余年的辛劳,承载着列祖列宗的千年期望!我豫章—泰和—简阳罗氏近代最后一次修谱,是章素公于上一个世纪初,呕心沥血,在我辈难于想象的困难条件下完成的。这部由章絅公后人齐超公精心保存数十年,历经战乱和多次政治“运动”而幸免于难的极其珍贵的家谱,为我们留下了简略而又极为重要的信息。然而,岁月蹉跎,历尽沧桑,特别是晚清以来,山河破碎,百姓苦难,史迹流失,百业不兴,罗氏历代祖先在万难之中保留下来的家史信息仍然是不完整的。所幸否极泰来,民族的伟大复兴终于迎来了太平盛世!八十年代中,亦弟在荣获天府企业家殊荣、事业如日中天的繁忙日子里,萌发了重修家谱、深入研究家族史的宏愿,并在尚未获得章素公所编家谱的情况下,即开始了编撰家族史的艰难历程。他八方寻访知情亲友,埋头古籍的浩瀚海洋,后又根据章素公所编家谱进行核实和考证,终经十年辛苦耕耘,于1998年写成初版《罗氏家族史》,完成了唐代淼公以来罗氏家族史的初步研究。此后,亦弟付出了又一个十年的辛劳,深入挖掘,多方考证,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终于成功地将我泰和—简阳(自贡)罗氏的代际繁衍,从唐代淼公上溯至汉代珠公(黄帝108代孙,豫章始祖,天下罗氏之杰出先祖)、直至远古时代中华民族之伟大始祖黄帝,并进而对罗氏杰出先贤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累累硕果。
亦弟拓展章素公的事业,与全体罗氏宗亲共同努力,在罗氏家族史研究中所取得的这一最为辉煌的突破,继承了罗氏先祖的千年遗志,实现了我豫章—泰和—简阳(自贡)罗氏的多年愿望!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见了先辈们喜悦的笑脸,和那慈祥、欣慰的目光!……
是的,这部可以告慰先辈的《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家谱的范畴。现代信息技术问世之前,由于技术、政治诸因素的限制,以及战乱和灾害的破坏,传统家谱大多仅记载先祖的姓名,生卒年代和地名,配偶和儿女姓名等信息(名人除外) ,还往往存在难以避免的缺漏。新版《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在汇集丰富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纵向、横向的多方比较和严密的考证,提供了迄今为止罗氏家族数千年繁衍、迁徙、人物个人史料、以及家族发展近况的详细、准确的信息,堪称一部内容翔实,立论严谨,感情真挚,文字生动感人的家族史!这部家族史:
建立了始于黄帝—至汉代珠公—再至唐代淼公,直至简阳(自贡) 罗氏的精确的代际繁衍垂丝图;
重现了罗氏杰出先贤的生平,业绩,品格和他们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回顾了二千多年来历代祖先编修罗氏家谱,并获大诗人、大文学家李白、杜甫、苏东坡、朱熹、文天祥等赠诗、作序的动人史实;
澄清了过往家谱中因年代久远而存在的模糊和歧离之处;
收录了先祖受封诰命,遗像及遗像赞,宋明代泰和罗氏族谱序跋,和先祖部分诗文遗作;
校正和完善了近代罗氏四十字辈;
记载了“文革”之后我简阳和自贡宗亲在简阳寻找和修复祖墓的曲折经历,以及简阳和自贡宗亲数次聚会简阳,祭奠祖墓,缅怀先辈的盛况;
回忆了2006年12月亦弟和我代表简阳和自贡罗氏宗亲首赴南昌(豫章)祭扫珠公墓,及首次江西泰和寻根之旅,以及2009年亦君偕妻森明再赴泰和灌溪、射洲之祭祖行程;
记述了2006年迁葬自贡黄荆湾罗氏祖墓的前前后后;
更新了各宗亲近年来的事业、工作和家庭近况 ……
寻根溯源,缅怀先祖,崇敬先贤,继承家风,不仅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普世认同的美德。人类发展催生的现代意识,不仅没有否定深植于千年文明沃土中的优良传统,更赋予家族传统家风以新的内涵。古今中外,凡名门望族,无不以其先辈辉煌的事业、杰出的贡献、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善举,赢得公众的尊敬和历史的肯定,并给予后辈以深刻的启迪和激励;这样的家族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自然枝繁叶茂,形成其独特而优秀的传统家风。新版“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的丰富史料说明,数千年来,豫章—泰和—简阳罗氏英才辈出,群星璨斓!他们是:
— 伟大的中华始祖、开天辟地、功高盖世的轩辕黄帝;黄帝之曾孙,继黄帝之伟业,立为天下共主的中华远祖颛顼;黄帝玄孙,居火正之官,光融天下,殁封南方火神的罗氏开宗始祖祝融氏(亦称有熊氏);佐周灭纣,建立殊功,受封宜城,创立罗子国的建国始祖匡正公(开宗始祖祝融氏之61世孙,黄帝之67世孙);统率罗国正义之师,大败入侵楚军的罗军主帅班公;不忘罗亡于楚之痛,卧薪尝胆,于周朝末期复兴罗国,迁都枝江,以国为姓,并首建罗氏家谱的复国始祖凌甫公(匡正公之31世孙,黄帝之97世孙);固守罗氏基业,继往开来的图南公;秦末汉初迁都长沙,任长沙太守的守陇公;御史中丞科屏公;成都太守、赢秦御史廷荣公;位列九卿的维翰公;官拜翰林学士的天朝公;秦武陵令,后仕汉御史、拜尚书仆射的君用公;
— 汉、晋以来,有:汉代参军知政、相国大司农,宏才钜略,智识超群,刚直不阿的著名政治家、大学者、罗氏豫章始祖珠公(字怀汉,匡正公42世孙,黄帝108世孙);著名政治家、大司农、大学士、卫国公、用兵宰相居厚公(字廷相);廷尉尚书、光禄大夫悉公(字子立);进士、长乐少府、罗山县令臣恭公(字舒泰);广西谏议大夫诚公(字奉诚);史载“宽厚仁慈,百姓讴歌”的东汉南阳太守徵公(字可政);临江军尹、光禄大夫达公(字彦绣);大司马、大尉、河南开封掌城门屯兵司马、西城长史、行军节度使,威震匈奴的叶公(字秀茂);宣州路主执院、光禄大夫升公(字奇祯);建安东郡太守季实公(字祀山);熟谙孙子兵法,“谋出奇异”,智勇双全的“须将军”、效屈原投江以明志的霄公(字公盟) (著名的罗霄山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后汉仕蜀国刘备的折中中郎将、战死疆场的忠勇将军令恭公(字佐之);在豫章(南昌)北林广植柏林,剑斩蛟龙,开掘剑井,敕加“至孝忠顺”的柏林始迁祖瑭公(字公秀);才高学博,尤长诗文,京试上第,拜太子舍子,活民万计,“百姓思恩”,后封广济惠泽英毅王的铿公;东晋著名学者,并精通“遁甲兵书”(后遁甲书中称“罗先生”) 的尚书郎、散骑常侍郎、为国捐躯的均章公(讳绥);好学上义,生性至孝,世称孝友,孝母美名详载江西省志,被千载传颂的侍御史遵生公(字永伯);襄阳府知府、侍御史昊公(字友行);福建延平府学政、长信卿智友公(字玉孙);福建建宁府参政、侍御史、中散大夫,“登山咏风”,“涉水吟赋”,善文辞,晓音律,才华横溢,镇铁除蛟、斩虎除害的诚中公(字允);隋仁寿间任河南开封祥符县知县,后始迁浙江钱塘的景章公(字子元);濠州知府、宜武将军世仁公(讳子美);
— 唐、宋、元代以来,有:唐进士及第,天宝时为紫徽舍人的志守公(字焘);历任西州刺史、军州大史、都总、敕封忠节公的荣逊公(讳广贞);谏议大夫有升公(字钦);曾历五君,历任今吾屯田使、驾部郎中、河南陕州司马、留后、右补阙,累官至兵部侍郎、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并获封潞国公的唐代著名政治家、射州始祖淼公 (字汉滔,珠公之28世孙,黄帝之135世孙);唐代著名将领、屡立战功的骁卫护国大将军景庄公(字克端);陆川刺史、罗氏德高望重的泰和灌溪(即我们的祖籍江西泰和县千秋乡灌溪里)始迁祖善卿公(字明文);著作佐郎德纯公(号至中);后唐进士及第,正身奉法,不避权豪,高风亮节,舍身取义的后唐著名政治家、京城令贯公(字文元);尊宗敬祖,善积孝门,名垂义路,主持了宋靖康元年(1126年)《江右泰和罗氏族谱》编修的斐公;获赠兵部尚书兼枢密史的晔公(号孟辉);进士、宋著名政治家、三朝兵部尚书、晋枢密使点公(字春伯);宋代进士及第、光禄大夫锐公;元代礼让睦族,昭古诚友,五世同居,升闻于朝,获赠匾额“和乐堂”的庭芳公(字芳所);   
— 清代、民国以来,有:不畏艰险,率先赴黔,披荆斩棘,开西迁川黔先河的京祥公(字元吉);只身赴四川简州(简阳) ,精勤奋发,开拓基业,情笃义厚,德高望重,获“皇清待赠”殊荣的简阳始迁祖言铭公(字汤文);精勤操持,含辛茹苦,兄弟三人皆幼故而一脉单传,独自持家,功德至伟,英年早逝的宣潾公(字行顺);聪明天授,远见卓识,拓展家业,负重持家,提携弟友的宾相公(字发祥);勤奋聪允,坚韧不拔,深明大义,手足情深的宾桂公(字占魁);生性至孝,仁爱睦族,才识双全,聪慧独冠,为若幽兰的宾椿公(字怀萱);文彩飞扬,诗赋脍炙人口,秉性至孝,虽遇人生之大不幸而孝母之情感天动地的章绮公(字琴仿);学问超群,才华过人,连理情深,手足情长,刚直不阿的章素公(字云秋);以及志存高远,胸怀博大,才华横溢,事业辉煌,仁人挚爱,誉满巴蜀的著名盐业实业家育藻公(字华垓)……
受到史料的限制,列祖列宗的伟业丰功和高尚人格不可能在此一一列举。综观家史,我罗氏家传的千年积淀,孕育出诚挚厚重,恭俭孝爱;正身奉法,刚直不阿;聪慧睿智,勤奋不辍;出类拔萃而不骄,历阅世风而不染;富贵不奢侈,贫困不沉沦的优秀品格,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兴旺繁荣,广受尊敬的罗氏子孙。他们之中,有宏才钜略,为国为民建立殊勋的政治家,军事家,真豪杰,伟丈夫;有高瞻远瞩,精勤务实,开拓基业,造福社会的著名实业家;有才华横溢,学贯五车,广植桃李,誉满天下的学者、名师;还有位卑而高洁,多难而坚韧,面对贫困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战乱、灾祸和苦难的漫漫岁月,含辛茹苦,无怨无悔,为家庭、为后人作出无私奉献的伟大父辈! 我罗氏先祖的辉煌业绩和动人风范受到历代朝野褒奖和赞誉,朗载传世于史籍、县志,见诸于现代网络,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遗产!
宋世大文学家苏东坡赠诗《罗氏谱赞》云:“豫章世家,洪州望族。忠孝一门,节义两顾。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礼立仁昭,天伦攸笃。贤子贤孙,旋踵芳躅。以此家风,遗风善俗。”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题《罗氏谱赞》云:藏之渊渊,达之绵绵,世济克美,德业双全。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撰《罗氏族谱后跋》云:“谱者作也。所以立孝悌。崇礼仪。励名节。昭民彝。豈徒序世次尊卑而已哉。罗氏之族。其著述事实详明。为其后允知孝悌。可以立礼仪。可以崇名节。可以励民彝。可以约人心。囿风化也。罗君文炳甫求余题其谱。其素有交义也。罗之子孙。宜以吾言诵而玩之。则其理跃然于心矣。是为跋。”  
伟大诗人的赤热文笔和民族英雄的挚诚正气跃然纸上!这是千百年前我中华伟人对豫章罗氏的真诚赞誉和崇高评价,是对豫章罗氏后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立孝悌,崇礼仪,励名节,以昭民彝,约人心,囿风化”的寥寥数语,深刻地点明了修谱怀祖的重要意义。家史中记载的这些充满真情而无比珍贵的文字,对我罗氏后辈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启迪!  
新版《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的重大突破和累累硕果来之不易!二十余年来,面对浩瀚的史料,和模糊、甚至矛盾的记载,亦弟孜孜不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近年来,他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特别是在编撰初版《罗氏家族史》过程中用眼过度,几年前罹患眼疾,导致一眼失明,为他研究、编撰家史的繁重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他以一只眼睛的微弱视力,长年在电脑上艰苦工作。初版“罗氏家族史”没有留下电子拷贝,他对原书扫描版本逐字校对,作了大量修改和补充;他在反复考证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多篇记述、论证罗氏杰出先祖的文章,并在互联网“罗氏通谱网”上推出,这是我豫章—泰和—简阳罗氏首次在互联网上重现我杰出先祖的辉煌业绩和伟大人格,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center]][[image5]][[/center]][[center]][[image6]][[/center]][[center]][[image7]][[/center]][[center]][[image8]][[/center]]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亦弟对后唐时代伟大先贤、著名政治家贯公的成功考证赢得广泛而热烈的反响。他不但论证和颂扬了贯公披肝沥胆,刚直无畏,舍身取义,为奸臣所嫉、被昏君庄宗杀害,终获唐明宗昭雪的震撼人心的史实,而且从浩瀚史料中发掘出唐明宗昭雪贯公的敕文,进而对照历史,评议了2005年3月25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该史实为主题、作为十年庆典开幕大戏在上海公演、并引起轰动的感人话剧“李亚子”,获得网主和网友热评。
就在本家族史即将成书之即,亦弟为了考证原来由“全唐文”查到的唐明宗昭雪贯公的敕文中所缺的一个字,花数天时间用电脑下载和检索了容量高达7GB的著名宏篇巨著《四库全书》电子版,终于在该巨著的海量信息中找到了唐明宗昭雪贯公的敕文全文,确认“全唐文”中敕文所缺之字为“彧”(彧读yu,意为趣味高尚,谈吐文雅,富文采,有教养)。从而得知唐明宗在该缺字之句“其子彧,文行可称,便许录。”中的旨意是,“如果贯公之子趣味高尚,谈吐文雅,富文采,有教养,即当录用”。与此同时,亦弟还在“四库全书”中检索出大量关于唐代淼公和景庄公等罗氏杰出先祖的历史记载,再次证实了淼公、景庄公、贯公等罗氏杰出先祖在我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为了同一百多年以来未通音讯的泰和祖居建立联系,亦弟长期关注网上搜索,终于在网上认识了泰和宗亲、“竟”字辈的罗良(这是近百年来简阳、自贡罗氏发现的首位泰和宗亲!),遂与我相约于2006年12月首赴南昌、泰和寻根,不但实现了简阳(自贡)罗氏“宾”字辈以后诸辈祖先的遗愿,并获得我罗氏家史的大量珍贵史料。
使我们十分高兴和自豪的是,这部《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无论从其巨大的信息量、空前的深度和广度诸方面来看,均为近年来家族史研究所仅见!对于亦弟为之呕心沥血二十载所付出的巨大辛劳,家父齐亮公赞叹地写道:“忠心,诚心,细心,耐心,四心如一,天下难得!”。亦弟继承章素公的遗志,为研究我罗氏家族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凝聚着他和全体宗亲对先辈以及家族的深情厚意,再次为罗氏家族添彩增光!
希望我豫章—泰和—简阳(自贡)罗氏宗亲,特别是“亦、竟、良”及未来各字辈族人珍惜这部由祖先血脉联结而成、以家族的辉煌和血泪写就的历史,认真阅读这部内容丰富,论证严谨,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家谱佳作,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和高洁品格,牢记先辈的谆谆教诲,继承和光大先辈的信仰和理想!
让我们追寻先辈的足迹,续写罗氏家族史新的绚丽篇章!
衷心祝愿我豫章—泰和—简阳(自贡)罗氏永葆家族千年不衰的青春活力,孳孳不已,生生不息,更加繁荣兴旺!
                    
        豫章—泰和—简阳(自贡)罗氏第65代孙  罗亦孝
                     2009年3月8日 作序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