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宝敕堂 竟成一民房
发布时间:2003-10-31
笔者日前了解到,为纪念曾被宋哲宗皇帝敕封的“元佑名臣”罗适而建造的宋代“宝敕堂”,如今竟成了一民房。
罗适(1029——1101),字正之,号赤诚,溪南罗家人。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历任安徽桐城尉,山东泗水令,河南开封令及两浙路、京西北路提点刑狱等职。
幼家贫,勤奋好学,典衣购书,燃薪夜读。早年从学于乡先生朱绛,旋求教于知贤、禹昭两僧。后长途跋涉,求教与奉化学者楼郁及吴中名儒胡瑗,并结识陈贻范、徐中行、苏轼等学士名流。博学群书,尤精理学。后人称其为“浙学先河”“理学先声”。著有《赤诚集》100卷。
任桐城县尉时,为除当地以巫治病之陋习,勒令焚巫所,毁神象,召请名医施治,躬身研究医术,著《伤寒救俗方》,并出私俸买药济民。当地有歌颂其德:“孰活我命?父母罗令。”熙宁元年(1068)任泗水令,户部使者欲渔利百姓,罗适严辞相拒。后受弹劾去官,父老近万人上书挽留,得以复职。任江都令时,朝廷改盐法,使者乘机舞弊,各县皆屈服,独江不从。门人忧虑,罗适坦然道:“为国爱民,令之职也,纵得罪何憾!”后竟无事。元佑六年(1091),两浙路苏、秀两州水灾,朝廷谴专使视察两地,任罗适为两浙路提点刑狱,辅佐其事。罗适冒忤君之险,以平贷救济百姓。后调京西北路提点刑狱。时地主权贵骄奢淫逸,草菅人命,谏官御史噤不敢言;汝洲土地之争连年不得平息,数易官吏,无济于事。罗适赴任,严法纪,惩邪恶,立“方田法”以释土地之争。遂使宿垢陈弊殆尽,民心安定,政化大开。宋哲宋皇帝专颁敕书慰渝,称罗适“廉平出于天性,视民疾苦,如在于己”,名列“元佑名臣”。适奉只旨归里,于城建“宝敕堂”。
“宝敕堂”位于宁海解放路172号以东,直到1988年12月出版的《宁海县地名志》还记载着“宝敕堂”。据了解,还是近几年才被卖给个人,建为民房的。
网站在此呼吁浙江三门、宁海、黄岩等县(市)罗氏子孙向有关部门提出采取措施保护这一千年古迹.
相关: 罗适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