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始祖珠公助灌婴筑南昌城考
罗忠伟 发布时间:2004-04-20
据史书记载,灌婴兴建南昌城应该是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当时楚汉战争已临长江沿线。刘邦陈兵江北,项羽则扼守吴、楚(今赣、鄂、湘一带)。而割据南方的南越王(今广东、广西等地区)赵佗,又有扩张图谋。
刘邦为了统一全国,平定南方,最后消灭楚军,特派大将灌婴领军追击项羽至东城历阳(今属安徽省),而后一举渡江,攻入吴地豫章、会稽郡,先后克地52座县城。灌婴完成平定豫章等地的战役后,为巩固疆域,防范南越王侵犯,于是选定南昌当作豫章郡的治所所在。经过一年的时间,便建成一座方圆10里48步,门开6面的城池。当时灌婴筑城并未最终完工,是罗氏先祖珠公带人用了七年时间才将豫章城建起来的。
罗氏远祖曾为西汉高官
罗珠,秦武陵(今湖南常德)县令罗君用次子,字怀汉,号灵知,生于秦王政二年(公元前245年),豫章罗氏鼻祖,据《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灌婴始筑豫章城“没有把城建完”,是罗珠用了七年时间,“继其功”,“老百姓虽然辛苦但没有怨言”,终于将豫章城建起来了。《江西通志》所载这段话出自明代状元罗洪先的家谱。但是,罗珠究竟怎样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曾经担任什么官职,罗洪先并没有说。《史记》和《汉书》也没有记载,倒是江西旧籍中留有痕迹。《江西考古录》上有名话:“罗氏从汉罗珠以下,失掉了官爵。”这证明了罗珠确实曾经当过官,虽然官爵无法考证。
从地方志的字里行间,寻出了西汉确实有罗珠这个历史人物。而在罗氏族谱上,对罗珠的传略和任职情况记载却十分清楚。《豫章罗氏大成谱》上说:罗珠“最早出仕当官是在汉惠帝时,当时任汉粟内史。景帝初年,改官名为大农令。”西汉官制为:皇帝下设三公九卿,治粟内史即位列九卿。三公九卿均可称相国。官至相国,已是统治集团的高层人物了。那么,罗珠又是怎样登上这样的高位呢?
一门“壮烈”感动了汉高祖
罗珠出仕还有另外一说,说他在高祖五年时为治粟内史(掌管全国财政的是治粟内史,后改名为大农令,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并授九江郡守。这一说,见原湖南罗志钧《湖南罗氏源流考》。对于这一说,不妨让我们来稍微回顾一下历史。汉高祖五年,刘邦依张良计允诺分封韩信、彭越,共击项羽。十二月,在垓下(今安徽和县东南)大败楚军,项羽退至乌江(今安微和县东北)自刎,历经五年的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统一全国。二月,刘邦在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南)即皇位。在西汉五朝建立前一年,刘邦虽然转败为胜,但战事仍然紧张。
此时,罗珠的父亲罗君用,依刘邦政策保留原有官职,仍为武陵县令。武陵县令。武陵地属荆州管辖,已属刘邦后方。为了制造兵器之需,君用受命督运官铁,行船在洞庭湖中,遇到急风暴雨,船翻人亡。后来,消息传至家人,罗君用的弟弟、女儿同儿子罗珍寻尸不获,全部跳河自尽。这一悲壮举动,“感动了长沙郡守,奉奏朝庭,汉高祖乃封君用剩下的儿子罗珠为治粟内史,并授九江郡守一职。”秦时,九江郡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需要指出的是,秦汉以来,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官吏选拔方面,先后建立和发展了以察举、荐举、辟署等多种途径的官吏选拔制度。只要是为朝庭建有功勋的,都可由私人荐举或官府荐举。刘邦立朝之前,就已陆续荐官,而“上述所有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能世袭。”同时又规定“勋臣子弟也可依靠父兄的官秩和功劳保任为官”。根据史籍有关内容,罗珠受封,是在特殊情况下,由地方官吏向朝庭荐举,而得到刘邦的直接恩封。
罗珠受封后,随即跟随灌婴南下,到了现在南昌一带,这时还未出现豫章郡,郡城未能建立,据罗氏族谱说:罗珠,“宏才巨略,智识超群,督运粮饷,洗秦暴政。灌婴特意向皇帝奏请起用他为参军知政,指挥管辖诸郡。”不久,灌婴受诏始建新城“未竟其功”。
竟灌婴之功筑成豫章城
灌婴受诏筑城“未竟其功”,罗珠率百姓经七年艰辛“修缮完成豫章城的建设”。高祖授罗珠九江太守时,罗珠已是43岁了。这一年(汉高祖六年),刘邦统一全国。刘邦深知,国家虽然统一了,要巩固南方疆域,必须强化统治。于是,诏命灌婴,选定在今南昌筑新城。然而,灌婴“仅筑十里,辟六门,未竟其功”。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朝庭发生了变故,刘邦调灌婴回北方了。而罗珠身为九江郡守,灌婴调走,筑城的重任就落在地方官身上,当然是很自然的事,罗珠接受了任务,与郡人章文及妹婿石固“继其功,劳而无怨”。
据罗氏族谱记载,筑豫章城始于高祖六年,至汉惠帝元年罗珠率人“恪尽职守完成修城任务”,前后共用了七年时间。《南昌通志》也说:“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合颖阴侯灌婴渡江定豫章郡……于公元前201年在南昌筑城。”志上和罗氏族谱上所说吻合。从时间上推测,豫章郡虽然建成,但在当时并未命名。史书上称“豫章郡,是汉高祖设立”,而豫章城或称灌婴城建成以后,汉高祖“驾崩”已不在人世了。就在此时,汉王朝发生了诸多事端,根本无暇顾及偏隅于南方的郡城。太后(汉高祖的老婆)吕雉对此不感兴趣,皇帝不能自作主张,大臣们也不敢多言,直到“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濞串连七国造反,景帝令太尉周亚夫请建制以新南郡,九江郡上新城(即豫章,时为九江郡管辖),乃灌婴所定,大农公亲手植的豫章(樟树),收编十八邑,请旨定为郡,才开始称郡城叫“豫章”,这就是豫章郡城的由来。”(选自罗氏族谱)。
而此时,罗珠也于上年长眠地下了。又据《豫章罗氏宗祠重修志序》称:“太尉周亚夫上奏皇帝因(罗珠)公筑豫章城有功,奉敕建祠以祭祀他,用来彰显他的德行”。这说明,早在公元前154年,豫章就建有纪念罗珠的祠庙,千百年来,历尽沧桑,多次变址,屡废屡建,最后一次在清康熙年间,建在南昌市西大街(现为子固路)的豫章罗氏宗祠,直到1957年才被拆毁,改建居民宿舍和凤凰坡小学。
先祖功业,永留青史!
有先才有后,无古不成今!
原载《南昌晚报》 南昌罗水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