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罗氏通谱》暨罗从彦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04-12-12
[[center]][[image1]][[/center]]
大会会场
[[center]][[image2]][[/center]]
大会主席台
[[center]][[image3]][[/center]]
编委会副主席罗肇锋和主编罗训森
会议代表
[[center]][[image4]][[/center]]
江西代表罗贤访发言
[[center]][[image5]][[/center]]
[[center]][[image6]][[/center]]
部分代表合影
[[center]][[image7]][[/center]]
大会酒宴
[[center]][[image8]][[/center]]
中科院袁义达教授和编者
[[center]][[image9]][[/center]]
顾问罗毛麟和编者
《中华罗氏通谱》暨罗从彦全国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罗毛麟
罗氏,在我国不算大姓,据统计居第20位,人口约1032万。能获得这么多人的支持,编辑如此卷轶浩繁的通谱,召开今天这样的盛会,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能参加这个千载难逢的聚会,认识这么多罗氏宗亲俊彦和社会贤达专家,十分高兴,甚感荣幸。作为罗姓的一员,对罗氏先贤们为中华民族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倍感骄傲。
《中华罗氏通谱》在训森总编和编委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同仁们八年的努力,初稿即将告竣。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伟业,它成就的不仅是罗氏一姓的历史,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训森总编,确实让我这个七旬老翁敬佩不已。我注意到2004年3月之前通谱的工作似有一段时间的停顿。而4月起训森总编的多篇文章发表,我发现他在这段时间里深深地扎进了历史。他所涉猎的不仅有廿四史和《清史稿》等正史,也有《华阳国志》和各省省志、府志等大量地方史志,还有《全唐文》、《全唐诗》、《资治通鉴》和名人文集、各类词典等文化典籍,更有江西、湖南等罗氏聚居区的一些家族谱牒。他还走访了罗氏聚居的主要地县上百个,不仅对罗氏的历史有许多新的认识,提出了不少待考证的问题,对妄自拔高、妄攀阀阅的现象进行了批判,还根据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对史料进行校正和勘误。他的文章,旁征博引,资料详实,令人信服。有了训森总编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才华横溢的写作功力,加上众多罗氏子孙的努力,和旁姓专家学者的支持,《中华罗氏通谱》必将成为历史性、文化性、科学性的重要典籍。《通谱》之将大功告成,真乃吾全族之幸事,也是中华民族之幸事!
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编委会在《通谱》正式告成前,将浓缩本《中华罗氏发展史简述》分送有关人士审阅。在学习中,我为编委会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而深深折服。《简述》虽然只有短短几万字,却理清了2700年中华罗氏发展的脉络,重点介绍了古代罗氏的一些代表人物,叙述了罗氏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贯穿了“古为今用”的方针,如***同志引述罗隐诗教育全党,罗从彦“以德治国”思想对当今的借鉴、参考作用等,实事求是,根据充分。在不少人物介绍和重要问题后都加了“笔者注”、“笔者按”、“编者注”、“编者按”,或有分析文字。所引述的重要段落还加了译文,来不及译的也进行了标点和断句,真正做到了以史为正。发现更重要的资料或新的出土文物如墓志铭等,即以补正史之缺。感到不足的,正如《简述》中所说,对罗氏的将帅武勇遗漏较多,少数民族罗氏少见经传,尤其是女性资料缺乏,代表人物屈指可数。这当然与过去那种重文轻武、重汉抑“蛮”、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分不开。为使《通谱》更全面反映罗氏的历史状况,建议加强对此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如历史资料缺乏可加强当代资料的补充。
承蒙编委会的信任,举我担任了《通谱》的顾问。几年来,在《通谱》委员会和各地分会全体编纂人员的艰苦工作中,我不仅读到了整个罗氏群体的发祥经过,罗氏先贤们可圈可点的伟迹,也从中读到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我以为,《通谱》对整个姓氏学、谱牒学、伦理学、遗传科学和民族史、人文史、宗族史的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使我惭愧的是,由于身体时好时坏,对《通谱》的工作实际上是顾而未问,只担了个虚名。对通谱工作人员的劳动,只有佩服而已。对大会的主张表示赞同,要好好学习,今后为《通谱》多做工作。
祝大会圆满成功!祝《通谱》早日面世!祝与会宗亲贤达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