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贻榖堂后人之心声
发布时间:2005-01-01
罗 氏 家 族 远 流 长, 华 夏 大 地 显 辉 煌,
浙 江 上 虞 贻 榖 堂, 源 自 江 西 豫 章 堂。
二 十 四 卷 罗 氏 谱, 主 修 当 属 罗 振 方,
时 间 流 逝 八 十 载, 后 人 续 谱 理 应 当。
先 祖 乃 是 元 善 公, 千 秋 万 代 勿 遗 忘,
流 水 潺 潺 汇 入 海, 子 孙 繁 衍 家 族 旺。
二 十 世 是 罗 敦 贤, 家 谱 分 支 写 篇 章,
生 有 九 男 又 五 女, 罗 恩 绶 属 第 五 房。
恩 绶 长 子 罗 树 屏, 树 屏 长 子 罗 振 方,
振 方 就 是 我 祖 父, 清 朝 荣 登 举 人 榜。
当 过 盐 务 署 督 办, 做 过 农 林 部 次 长,
跟 随 熊 希 龄 入 阁, 娶 熊 侄 女 为 续 房。
灾 年 熊 氏 行 善 举, 收 养 贫 困 小 儿 郎,
修 建 香 山 慈 幼 院, 祖 父 鼎 力 来 相 帮。
建 院 初 期 事 繁 琐, 祖 父 出 任 副 院 长,
积 劳 成 疾 迫 辞 职, 史 册 留 名 永 荣 光。
祖 父 参 加“同盟会”, 曾 拥 康 梁 新 主 张,
晚 年 哀 叹 世 事 难, 实 业 救 国 去 从 商。
柳 江 煤 矿 总 经 理, 敬 业 精 神 树 榜 样,
日 寇 侵 占 东 三 省, 国 难 矿 毁 人 逃 亡。
祖 父 曾 赋 诗 一 首, 爱 国 激 情 跃 纸 上,
一九三二 年 突 病 故, 族 人 挥 泪 痛 悲 伤。
“振福祖国”排 辈 号, 父 辈 福 字 作 排 行,
父 名 福 寿 字 作 伦, 独 子 自 幼 重 教 养。
南 开 大 学 获 学 士, 从 教 技 术 有 专 长,
中 庸 做 人 无 是 非, 一 生 坎 坷 心 坦 荡。
母 亲 闺 秀 朱 文 兰, 与 父 校 友 情 绵 长,
生 育 二 男 和 二 女, 名 带 祖 字 别 无 样。
为 了 弄 清 家 族 史, 父 亲 嘱 托 挑 肩 上,
续 写 家 谱 二 十 年, 立 志 完 成 事 一 桩。
历 尽 艰 辛 多 付 出, 幸 得 亲 友 齐 帮 忙,
四 易 其 稿 终 定 案, 明 年 出 刊 圆 梦 想。
常 用 电 脑 寻 资 料, 喜 见“ 罗氏通谱网 ”,
编 写“ 中华罗氏谱 ”, 此 举 勇 气 应 赞 赏。
仔 细 查 找 贻 榖 堂, 网 称 无 谱 为 哪 桩?
急 与 网 站 通 信 息, 建 议 慎 重 细 思 量。
回 应 让 人 心 头 喜, 建 立 联 系 常 来 往,
众 人 拾 柴 火 焰 高, 大 事 必 成 寄 希 望。
中 华 罗 氏 一 大 族, 代 代 相 传 族 更 强,
为 国 为 民 多 贡 献, 振 奋 精 神 再 辉 煌。
北京化工大学退休教师 罗景祖
2004年12月22日
“罗氏通谱网”我对你寄予厚望
我是一名退休的大学教师,父亲罗作伦是一位南开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已于1996年去世。由于多年来,对于自己明明是女性,却起了个男性的名字—罗景祖的疑惑;对我生在天津长在北京,填各种表格时,祖籍却要写成浙江上虞的不解;对我们罗家为什么北京的亲戚如此之少的好奇等等问题,曾多次向父亲讨教。终于,在80年代中期的一天,父亲在庭院中大枣树下的方桌旁,讲述了罗氏家族的一些情况,回答了我的一些问题,并亲手写了祖父罗振方、母亲朱文兰的家系图的初稿,同时嘱咐我要进一步核对补充和整理完善,我欣然答应了。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完成父亲的遗愿,付出是巨大的,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有了收获,2004年底“浙江上虞罗恩绶家系图”已完成,其中含括了几代的数百人。正在编撰中的“浙江上虞罗恩绶家谱暨纪念册”亦将于2005年在内部出版。这个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虽然我们成立了一个六人组成的编审小组,但我任主编,我先生担任具体的编辑工作,这其中的日日夜夜难以忘怀,有多少个凌晨,人们还在熟睡,我已在灯下疾笔而书。反复的书写整理,反复的打字复印,反复的访亲问友,反复的修改补充,反复的翻拍洗印,反复的信函邮寄……,校门口的冲洗部我已是常客,车道沟邮局也是我经常光顾之处,海内外信函已发了近百封。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每当亲友们的材料及照片像雪片一样飞来时,我都异常喜悦,我更满怀希望的等待着丰收果实的那一天的到来。
有一天,我又一次在电脑263网上,搜索祖父罗振方的有关资料时,突然眼前一亮,“罗氏通谱网”几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以前我也曾在网上查找到过祖父罗振方与“香山慈幼院”的相关资料,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个全国性第一个以罗姓为网名的网站呢?
一连几天,我坐在电脑前,认真研究这个网站上能够阅读的版块,浏览了700多位注册会员的名字,只有二位与我家族有关。我又用了一周的时间,查阅完了80多页会员的留言,颇感收获不少。
我祖父罗振方于1924年曾主修了“浙江上虞罗氏家谱二十四卷”,我曾三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查读,并翻拍了200多页有关资料,包括老祖画像、罗氏源流记、浙江上虞西罗村、东罗村地形图、几代先祖写的“序”及“跋”等等。虽然我已知道罗国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在江西九江附近有个豫章沟,秦朝武陵县令罗君的儿子珠宇怀汉在那里筑城,以后就有了豫章堂之说,后来我祖一支,则由豫章出发,迁往浙江省慈溪,再后又迁至上虞。迁到慈溪的是唐朝的顺惠候,迁到上虞的是尚宋的元善公。二十四卷家谱就是以元善公开始的,称之为贻 堂。我就是据此从二十世罗敦贤始,按顺序排列下来编写的“浙江上虞罗恩绶家系图”的。
从网上了解到:“罗氏通谱网”成立了“中华罗氏通谱编篡委员会”正在撰写“中华罗氏通谱”,书的定价都有了,不日将要出版。而我从“浙江上虞罗氏家谱二十四卷”中,只翻拍了一卷的内容,从二十世罗敦贤起,他有九子五女,仅整理出的“罗敦贤家系图”,A4纸就有20多页,那其他二十三卷的内容还有多少呀?我们都是正宗罗氏子孙,我们不能被遗漏吧?我们这一支在国外还有不少亲属,望祖归宗,一向是中国人的美德,而目前,家谱又是维系海内外亲人关系的一种佐证,一种纽带。我希望不论是我发现此网时间过晚,还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这种现状,但都应该得到弥补把!
试想,一个全国性的“罗氏通谱”,仅仅用二年的编篡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必定会有遗漏,造成许多遗憾。我想,不妨放慢些编篡速度,进一步广泛的收集资料,恰是当务之急。如果是我不了解情况说错了,敬请谅解。
“罗氏通谱网”,我赞美你的诞生,罗建平先生、罗训森先生,我佩服你们挑此重担的勇气,各位编委,我赞赏你们工作的辛劳。但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划句号时要慎之又慎,因为这本书牵动着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心和感情。做为罗氏的后代、一个退休教师,如果需要我出力,义不容辞。
北京化工大学退休教师 罗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