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罗姓繁衍历史概述

 罗文华 发布时间:2005-01-22

 

秦汉之际崭露头角
   
  宋代罗颖在《豫章罗氏源流总序》中说:“(罗氏)周末自宜城徙长沙。秦武陵令罗君用,督运官铁,溺死于洞庭湖中,女与弟寻尸不获,俱投水而殁。乡人感其义,于长沙城东故居建祠焉。这位因公殉职的秦朝武陵令罗君用,是见诸历史记载的第一位罗姓名人,他的女儿和弟弟,也堪称秦汉之际名动天下的孝义之士。
  另外据清光绪《湖南通志》引用的明代《粤西文载》说,西汉时期长沙还出了一位罗姓名人,叫罗宏,在担任交州刺史时,颇有清廉的名声。原来西汉元封五年(前106)设置交州刺史,督察所管辖的各郡国,治所在苍梧郡。最初的几任刺史大多都因为地处荒远,行路艰难,故很少前往督察,部吏得以恣意妄为,贪赃枉法。罗宏到任后,坚持勤政廉政,不畏艰难,亲自前往视察、调查,春行冬息,走遍了辖境各地,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疾苦。郡太守们大多解绶请罪,罗宏根据调查所得的实际材料,加以举报揭发,毫不宽容,终于使贪官敛
迹。罗宏称得上是汉代一位有名的清官,《湖南通史·古代卷》说:“湖南古代见诸记载的名人,应首推罗宏。”说罗宏是湖南古代名人,这是对的;但把他放在“首推”的位置上,却又不尽合乎事实。这一点,《湖南历代人名辞典》把罗君用置于罗宏之前的编排处理是正确的。
   罗君用之子罗珠,长沙人。汉高祖时为治粟内史,奉命镇守九江郡。因郡人张交献出一块地方(在今南昌一带),于是同灌婴一起筑城,周环十里,开辟六门,并亲手种植樟树,从此定居下来。经灌婴特奏,擢升为参军知政,节制诸镇,官拜相国大司农。汉惠帝时,因为人正直而受到排挤,出守九江,百姓争相投奔他。吕后临朝称制后,为了避乱,罗珠隐居于西山洪崖,结草为庐,种植罗汉柏、罗汉茶,并自“罗汉”,表示“不忍忘汉”。他生有六个儿子,卒年九十。《南昌耆旧记》认为罗珠“实为罗姓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后也”。
   西汉时还有一位罗姓巨商罗裒(音掊),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成帝、哀帝时已积资巨万。开始时往来于巴蜀和京师之甲经商,赢利千余万。拿出一半献给定陵侯,凭借定陵侯的权势,赊贷给各个郡,谁也不敢赖账。后来又积极开发盐井,因为实行专利又善于经营,所以大大地发了一笔财。罗裒不愧是《史记》这类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善于经商致富的罗姓名人。
   此外,西汉时期的罗姓名人还有:西汉梁国丞相罗怀;东汉末年曾扈从汉献帝避难的侍中罗劭,字仲进,豫章郡南昌人;东汉书法家,以善草书而闻名三辅的罗晖,字叔景,杜陵人;东汉贤吏罗衡,字仲伯,郫县人,曾为万年陕西临潼县渭河北县令,为民兴利除害,阖境晏如,路不拾遗,人民将牛马皆系在路边,说:“属罗公。”后任广汉长,仍政绩显著,两地百姓都为他建祠。这时候的罗姓名人,已以其独有的风姿,在中国的历史上崭露头角。

三国、两晋播扬蜀晋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罗姓子孙不仅活跃在今江西、两湖等地,而且还发展到蜀川、代北(今山西等地)一带。例如:因劝说公孙述归顺东汉没有成功忧郁而死的罗衍,是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蜀国广汉太守罗蒙,襄阳(今属湖北人;其子罗宪,字令则,善写文章,轻财仗义,人称“子贡,,(孔子的一位得意门生),任蜀国太子舍人、宣信校尉,蜀亡后归顺晋朝,任武陵太守;以辩才和文章著称的罗研,字深微,南朝梁代广汉(今属四川)人。
  被誉为“湘中琳琅”、“江左之秀”的晋代才子罗含,字君章,是桂阳郡耒阳(今属湖南)人,其曾祖罗彦任临海太守,父亲罗绥任荥阳太守;传说晋代修道成仙的罗致福,是黄梅(今属湖北)人,宋代被赐封为“罗真人”;以委婉的答话方式向桓温求得官职的罗友,字它仁,襄阳人;北朝齐州东平原丞相罗道珍,也是襄阳人。
  晋代荆州谘议参军罗企生,字宗伯(又字孟子),豫章郡(治今南昌市)人,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二月,与殷仲堪一同死于桓玄之难。豫章太守胡藩、邑令鲁攀,特请恩表罗企生与其弟罗遵生,赐“一门忠孝”,使豫章罗姓名闻天下。当然这对于罗姓家族来说,是一出慷慨悲壮、影响千古的历史剧。
  南北朝时期,在北方的山西等地,活跃着一支不大为后人重视的罗氏家族。北魏代北人罗结,太武初年因功累迁侍中、外部大官,总36曹事,110岁退休,120岁去世,魏帝曾专门为他修了一座“罗侯城”供其养老。罗结之子罗斤;罗斤之子罗敦、罗拔;罗敦之子罗伊利,孙罗阿奴,曾孙罗杀鬼;罗拔之子罗道生,孙罗延;罗结从孙罗提;罗提之子罗云,孙罗益,重孙罗鉴、罗衡;罗结族人罗弥,罗弥之孙罗念等人,先后袭爵,分别当将军、大夫、刺史。从北魏道武帝登基至东魏武定年间,即从公元386年至550年,大约一百六七十年的长时间里,罗结及其子孙和族人功高位显,赫赫有名,在促进祖国北方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罗氏家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根据罗氏族谱中的资料所述,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地罗氏开基情况大致如下:
  罗文偃,罗惺长子,生于东汉建安丙子年(196)。西晋太康初年,合家75口迁至岳州石门。
  罗文峻,字祥郎,罗澄长子,生于蜀汉景耀庚辰年(260),后徙漳州府泰县,支分湖广南漳县。弟罗文冀,字志郎,仍居漳州龙岩县罗汉潭。
  罗若帱,罗德佳次子,生于东汉元嘉壬辰年(152),建安年间徙四川顺庆府,以后支分广安州营山。
罗璞,罗若崇子,生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后徙湖广,支分桂东、桂阳等处。
 罗铁,罗文通次子,生于西晋泰始丙戌年(266),配许氏,生三子。长子罗廷章,后徙山东济南府历城、历山;次子罗彦章,东晋兴宁年间徙四川成都府;三子罗英章,南朝梁大通年同徙蒲州虞乡。
    罗俨,罗文慧长子,生于西晋元康丁巳年(297),配熊氏,生二子。长子罗蒿章,字池,居丰城,后徙钟陵(即进贤县),支分直隐、崇德、钦风等处;次子罗茂章,名洞,隐居南昌。
    罗文仲,罗环长子,生于蜀汉景耀辛巳年(261),西晋太康年问徙袁州萍乡县立业。
    罗文遥,名萃,罗莛第三子,生于西晋太康丁未年(287),东晋太宁元年(323)徙湖广冈州,后支分城步、新化、新宁等处。
    罗文燕,罗常子,生于东汉光和庚申年(180),建安年间徙居洞南陈州。
    罗文光,罗珂子,生于东汉建安丙申年(216),蜀汉章武年间,徙山东兖州金乡县城北孔家坊(后改名罗坊)。
    罗奇,字奇秀,罗文靖长子,生于西晋太康己酉年(289),致仕后迁襄阳。子罗友,字它仁,为襄阳太守。
    罗钟,罗文通长子,生于蜀汉炎兴癸未年(263)。长子罗源章,后居江州(即新罗岩);次子罗俊章,谒见北魏太祖,赐官典马牧使,遂居代地(大宁东川罗侯城)。
  罗宠章,罗锈子,生于蜀汉章武壬寅年(222),景耀元年(258)徙益州(今四川),以后支分温江、华阳等处。
罗俊生,罗渊第三子,生于东晋升平丁巳年(357),徙居福建漳州。裔孙罗时孙移居罗源;明朝初年,后裔罗一郎、罗十郎屠卜杭。  
 罗纲,罗福生长子,生于西晋建兴乙亥年(315),后裔徙湖广岳州平江县二都,宋朝吏部郎中罗孝芳,就是他的后代
以上是三国两晋时期。
以下是南北朝时期一部分地区罗氏开基祖情况。
    罗窦,罗南生长子,生于东晋咸康己亥年(339),东晋末年徙山西潞安府黎城县,后裔罗景裕支分开基立业。  
 罗中阳,字荣祖,罗智强长子,生于南朝宋元嘉癸未年(443),配胡氏,生三子。长子罗景育,隋代徙龙泉县;次子罗苎拊,迁建昌府;三子罗景禄,徙石城。宋朝嘉佑辛丑进土罗彦辅.就是他的后裔。罗温中,名蔼阳,罗智友长子,生于南朝宋大明庚子竺(460),祖居江西新建县桃花乡。温中次子罗景伦,徙金溪县苦竹:三子罗景任,居北沙安仁。   
  罗景复,罗浚子,生于南朝宋永初壬戌年(422),于孝武帝大明年间徙陕西延安府肤施县(今榆林东南部)
    罗景运,字高沙,罗利祖次子,生于南朝宋元徽丁巳年(477),南朝梁普通年间徙居南唐国之雩都(即罗田岩)。宋朝罗逊、罗+岂、罗云、罗克开,都是他的后裔。  
    罗景章,名熙,字子元,罗诚中第三子,生于南朝陈永定戊寅年(558),隋朝仁寿年间任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知县,以后派山陵罗团以及龙泉、玉泉、石泉、钱塘、西龙等处。唐朝侍郎
  罗淼、宋朝殿丞罗觉和知州冲县令罗审礼,都是他的后裔。
  罗景福,罗勋中子,以后徙居陕西平凉府乎凉县,支分祟信、华亭、隆德以及固源州、泾州等处。

唐宋以后种衍全国
  

   自隋唐以迄宋代,在罗姓家族的发展繁衍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名人辈出,而且散布广泛。
    罗艺,襄阳人,寓居京兆云阳,勇敢善战,隋末官授虎贲中郎将,武德元年(618)归唐后封燕王,后来因听信妻子和女巫之言,反唐兵败被杀。旧时小说戏剧中,说他有一个儿子罗成,是一名武艺高强、相貌出众的少年英雄,字士信。据《新唐书》记载,罗士信实有其人,14岁时即立战功,归降唐高祖后,官拜陕州道行军总管,爱护兵士却又持法严厉,因功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以后随李世民攻刘黑闼,兵少援绝,被俘后不屈而,年仅28岁。
    罗宏信,唐魏州贵乡人,善骑射,貌雄伟,受军士拥护,迁升节度使,后被朱温收用,累加检校太师、守侍中,封临清郡王。儿子罗绍威,封邺王,为魏博节度凡17年。他服膺儒家学说,藏书数万卷,爱好罗隐诗文,将自己诗集取名《偷江东集》。绍威子罗周翰,袭父爵,连娶梁祖、安祖、金华及末帝之女寿春公主,五代后梁乾化初年,被逐为宣义军节度使。周翰弟罗周敬,10岁时代替兄为宣义军节度使,后唐庆宗继位后,任金吾大将军,明帝时迁上将军,后晋天福初年卒。罗宏信祖孙三代,几十年间连居尊位。
    罗垧,唐越州会稽人,代宗宝应初年,授太祝,迁江西荆襄节度使副使,因平乱军有功,召为奉天尹,升庐州刺史,迁京兆尹。在任严惩奸吏,为民舍药治病,上疏请减赋税,有利于民。儿子罗让,知文学,有声誉,历任监察御史、福建和江西观察使等。为人忠孝仁惠,父死悲痛欲绝,曾亲自释放别人送给他的一名女婢。罗垧、罗让父子为官清正,也是难得。
    唐初太学博士罗道琛,蒲州虞乡人,为人慷慨,崇尚节义,重守诺言,曾历经艰难,设法将一同流放难友的尸骨寻送回乡,事迹感天动地,终于成为一代名儒。
    至于唐代初年的临晋道仙罗通微,在汉高祖庙题诗而死的南昌人罗颖,拜官后在佛寺题词不忘贫困的庐州人罗向,强直奉法的后唐进土罗贯,卖药自给的后唐高土罗隐之,都是隋唐五代时期著名的罗姓人物
    到了宋代,各地罗姓更是人才济济,青史有名。例如:
    陈桥兵变中拥立赵匡胤有功的罗彦环,太原人;
    清廉如水的池州知州罗彦辅,当涂人;
    以直谏光宗而轰动一时的端明殿学士罗点,江西崇仁人;
    词章为朱熹所重的鄂州知州罗愿,政和进土罗汝辑之子,
歙县人;
    以德报怨的江淮发运副使罗拯,祥符人;
    敢直言、执法严的赣州通判罗必元,其侄藏书家罗晋君,均是进贤人;
    为朱熹称道的学者“豫章先生”罗从彦,南剑人;
    《东观集》作者罗处约,华阳人;
    《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庐陵人;
    山水画家罗存,开封人;
    《路史》作者罗泌,庐陵人;
    大理寺审判官罗希古,诸城人;
    善医内侍罗知俤,钱塘人;
    与文天祥起兵抗元,失败后绝食而死的罗开礼,永丰人;
    以文章著名于世的罗仲儒,宁乡人;
    感义军节度使罗承之,巴州清化人;
    吏部郎中罗孝芬,平江人;
    因哂笑蔡京而被罢官的“观光山人”罗戬,达州人;
    精通《易经》的罗志冲,合州人;
    “道仙”罗升,宜春人;
    活到180岁高龄的“静应处土”罗晏,阆州人;
与吕叔向、吕广向同称“四先生,,的罗靖、罗恭兄弟,开封人;
    以守孝道闻名的罗居通,益州成都人;
    宽容孝顺、爱做好事的罗威,番禺人;
    带伤抗金的胙城县令罗复,铜陵人;
    敢于忤犯张邦昌、秦桧的澧州知州罗荐可,清廉自守的蜀郡参议官罗博文,均是沙县人;
    太子赞善罗或,长汀人;
    大兴水利的朝散大夫罗适,宁海人;
    孝子、书法家、翰林学士罗孟郊,兴宁人;
    与善人为友的“纯古先生”罗善同,上高人;
    滁州刺史罗畸,沙县人;
    《放翁诗选前集》的编者罗椅,坚持依法办事的明州观察推官罗祝,都是庐陵人;
    兴宁县令罗烈,长汀人;
    被称为“席上才子”的罗尚友,萍乡人;
    弃官修炼的“筠心处土”罗之纪,瑞阳人;
    《柘冈文集》作者罗天酉,新昌人;
    自号“默耕,的《识遗》作者罗璧,新安人;等等。
    至于散见于族谱中的唐宋时期各地罗姓始迁祖的资料,更是数不胜数,因限于篇幅,仅举几例。开基祖
    罗万素,罗景信长子,生于五代后梁普通甲辰年(524),南朝陈祯明年间任豫章武翼大夫,配陈氏,生五子。长子罗元八,名彦信,迁徙右江;次子罗元义,名彦明,徙吉水县;三子罗兀礼,名彦邦,任福建宁化知县,卜居连城;四子罗元智,名彦庄,徙浙江钱塘;五子罗元祥,名彦兑,迁往直隶、庐州。    ,
    罗宏从,罗汉仁次子,唐开元癸丑年(713)生,配窦氏,生二子。长子罗绍经,任吉州刺史,晚年徙居庐陵秀川,宋绍兴年间同时举进土的罗维翰、罗维藩兄弟,就是他的后裔。孙罗周隐,居吉水桃林,罗大经是其后裔。罗宏从的后裔还分别迁往太安、富口、潭泸、太和、仙槎、新昌、柘冈、平江、新喻、萍乡、赣州、南康和广东兴宁、程乡等地开基创业,子孙昌盛兴旺。
    罗荣,字政卿,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生于唐开元十一年,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奉命率兵入播州平叛,功成封为播州侯,自此定居该地,实行长达831年、世袭36代的罗氏土宫统治,后裔繁衍至今,罗氏已成为贵州遵义等地的一个大姓。
    罗询,字崇实,罗端诚第四子,宋绍兴年间生,为泰和县城东阙城罗氏的开基始祖。其八世孙罗舜辅居长迳,裔孙罗楚伦居青禾田,支分万安县城南、皂口、社坪及会昌等地;十二世孙
罗用俊,明朝进士,三个儿子罗钦顺、罗钦德、罗钦忠,都考中了进士,被誉为“罗氏三凤”。
    罗尚古,字实稽,号书,罗昌龄长子,生于宋庆元乙卯年(1195),配曾氏、白氏,生三子。长子罗洪山,擢进士,裔孙罗彦邦迁居广东兴宁县;次子罗洪祖,洪祖子罗志源,由宁化石壁迁居连城县,裔孙罗大喜迁广东潮州府揭阳县,罗大麟迁往漳州府开源寺。
    罗尚立,又名忠古,字念一,行五四郎,罗昌龄第三子,生于宋庆元庚申年(1200)。原籍宁化石壁,因经商居住江西吉郡,以后避乱迁徙上杭县,配张氏、陈氏,生九子。长子罗洪湖,迁往广东梅州程乡县松源洞上灌塘开基;第六子罗洪波,移居上杭湖洋角窑下,后裔支分武平和广东镇平;第九子罗洪滔的后裔,迁往武平、连城和广东潮州、兴宁等地开基。
    至于岭南罗氏肇基始祖罗贵,在广东开发史上更是赫然有名。他生于宋元佑丙寅年(1086),广东南雄府贡生。绍兴元年(1131)为了避祸,率领33姓97产人家南迁珠江三角洲,占籍新会萌底定基创业。配金氏、田氏,生九子。长子罗清之生有四子,次子罗慎之生有六子,第三子罗辉之生有四子,第四子罗光之生有六子,第五子罗曦之生有五子,第六子罗温之生有六子,第七子罗淳之生有四子,第八子罗绍之生有四子,第九监志监,二诠蚕二诠晋寿湾、傍江、程乡、揭阳及南海等地。这在罗氏家族播迁繁衍史上,也堪称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明清蔚为中华大姓
   

    到了明清时期,罗姓终于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步伐,蔚然而成为一支中华大姓。源远而流长,根深树必大,汇小溪而成大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和许多中华大姓的发展史一样,罗姓的发展史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进行了一项有意义、有趣味的工作,他将姓氏资料应用于人类遗传学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他通过对1000年前的宋朝和现代的姓氏分布频率进行研究比较,探讨中国人姓氏传递的稳定性和人数排列的区别点。
    袁义达发现,宋朝和现代各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频率十分一致。两个时期的100个常见姓氏分别覆盖了总人口的86.17%和87.19%,其中占总人口1%以上的最常见的姓氏分别为18个和19个,这些最常见的姓氏分别代表了总人口的52.73%和55.63%。宋朝的七大姓氏为王、李、张、赵、刘、陈和杨,现代的七大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杨和赵。姓氏完全一样,但在人口数的排列上却有区别,这正是在1000多年期间姓氏人群进一步迁移与分化的结果。
    本书所叙的罗姓历史流衍状况,在这1000年间发生了明显而突出的变化,在人数排列上出现了较大的区别点。通过对100个常见姓氏的观察值(宋代加推算值)和累计值的计算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罗姓在宋代排在第52位,而现代(80年代初期),罗姓却径直上升到第20位,换句话也可以说,罗姓在现代19个最常见的姓氏之外,已成为其他81个常见姓氏中的第一大姓。这个事例,从特定方面反映了宋代以来主要是
明清时期罗姓蔚然成为一个中华大姓的历史真实。
    罗姓在明清时期蔚成中华大姓之一,原因不仅在于它分布广、人数多,而且更在于它这个族群素质高,名人多,因而影响较大。
    元末明初的伟大文学家罗贯中,山西太原人,相传一生写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其中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千百年来一直深受民众喜爱,是中国历来最畅销的古典名著之一,影响波及国外(如日本、越南等)。罗贯中大名鼎鼎,为罗氏家族争得了不少光彩。
    明初宏文馆学土罗复仁,与刘基(伯温)同位,吉水人,为人有智略,清廉直率,常在太祖朱元璋面前,以一口南方话率意指陈得失,太祖赞赏地呼他为“老实罗”。他住在京城僻巷的一所旧宅里,自己动手粉刷墙壁,意外地被私访的太祖撞见,太祖赏给他一幢城中的府第。这与朱元璋用剥皮抽筋等酷刑对付贪官污吏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罗复仁的清廉正直,为罗氏家族赢得了声誉。
    罗复仁的从子罗养蒙,不托祖荫,努力奋斗,专心培养儿子罗汝敬考上进士,走人仕途。罗汝敬在所写的吉水桃林《罗氏族谱序》中说:“故家大族可持以传者,惟谱牒而已矣。然非有贤子孙为之考订修辑,则其传必不远,传不远则必致湮没无闻。此余于吉水桃林罗氏之谱,益深叹其世德之茁,而又敬其有贤子孙以继承于无穷焉。”《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祖宗善德深厚,事业有成,子孙一般都贤孝发达。这已为许多历史事实和人类学、社会学研究资料所证实。
    右副都御史罗亨信,东莞人,“土木之变”时与总兵杨洪坚守宣府孤城,誓死抗击瓦刺也先的进攻,屏卫了京师,声名震.
动朝野。
    罗伦,号一峰,吉安永丰人,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京师,擢为进士第一。为人刚正,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多行善事,善楷书,被誉为“翰墨中珊瑚玉树”。在金牛山中筑室著书,四方之土前往就学者甚多,都称罗伦为“一峰先生”。他临终时对儿子说:“人之为学,全在死生工分晓,无道而生,不若有道而死。”
    兵部武选郎中罗循,江西吉水人,弘治进士,曾以巧妙办法制约宦官刘瑾门人,享有声望。儿子罗洪先,号念庵,嘉靖十八年进土第一,是研究、传播王守仁学说的著名学者。
    罗汝芳,号近溪,江西南城人。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倾卖家产搭救老师颜均,并亲自侍奉颜均的饮食,人们都为他的这种尊师重教的精神所感动。
    罗玘,也是南城人,成化进土,任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博学苦思,形容灰槁。刘瑾乱政,恩师李东阳依违其间,罗玘写信给李东阳,责以大义,要求削除门生之籍。
    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号整庵,江西泰和人,曾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礼部尚书。他的父亲罗用俊,由乡举历任国子助教。他的弟弟罗钦德、罗钦忠也先后考中进土,人们誉称“罗氏三凤”,传为科举佳话。
    明末农民起义首领罗汝才,陕西延安人。因用兵多奇谋,外号“曹操”。清代后期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罗大纲,广东揭阳人,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率领所部一路屡建奇功,后擢冬官正丞相,牺牲后追封为“奋王”。
    清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罗士琳,江苏甘泉人;数学家罗光烈,什邻人,光绪进土。
    诗人罗天尺,广东顺德人,被誉为“惠门八子”之一。
    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儿子罗允绍、罗允缵,女儿罗芳洲,均能画梅,世称“罗家梅派”。
    罗度,南海人,为四川内江知县七年,丁宝桢等人赞誉他为“蜀中循吏第一”。
    湖北提督罗思举,东乡人。因他打仗“晦夜劫营必胜,崖沟间道必胜,冒旗诱旗必胜”,故军中号为“罗必胜”。
    户部尚书罗惇衍,广东顺德人。生平讲学,与倭仁齐名,当时人称“北倭南罗”。
    罗毓珉,嘉应人,台湾制造厂总办,他制造的小车可坐两人,并能在山间飞驰。
    大教育家、岳麓书院的五任山长罗典,湘潭人。乾隆十六年进士,三十九年升任鸿胪寺少卿,次年乾隆接见他,称赞他是“正经老实人”。
    湘军著名将领罗泽南,湘乡人。官至布政使,后在武汉与太平军作战时中炮阵亡,临死前书写:“乱极时站得定,方是有用之学。”
    罗丰禄,福建闽县人,光绪二十二年任出使英、法、比利时的大臣。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罗进、罗坤、罗联、罗干、罗遇坤,都是广东南海人,罗仲霍是广东惠阳人;台湾抗日民族英雄罗福星,广东镇平人;印度尼西亚兰芳公司的大唐总长罗芳伯,广东镇平人。清代女诗人罗佩贞、罗季贞、罗敬贞,广东顺德人;罗慧卿,广东南海人;罗临,广东番禺人。
    明清时期的罗姓名人,除江西、湖南、四川、江苏、陕甘、福建等地较多以外,广东更以惊人的数字显现出后来居上、独占鳌头之势。到了民国时期,全国¨0多名罗姓名人中,广东就有近30名,所占比例为24%以上。这与下列情况是一致的,随着中原汉族人民的几次大的南迁和民族融合,广东固有的地域优势得到较好的利用,经济文化面貌迅速改观,明清时期出现了后来居上的趋势,人口成倍增加。据史籍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广东人口317.1950万人,清乾隆十四年(1749)646.0638万人,宣统年间2801.564万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3083.7403万人。
   

    原始社会里的捕鸟部落,西周时期为“掌鸟兽之官”,东周春秋时代建立罗子国,竟以弱胜强,出手不凡。国亡以后子孙“以国为氏”,顽强地生存着、奋斗着,从秦汉之际崭露头角,到明清时期终于繁衍、发展为中华一个大姓,足迹遍中华,扬威至海外,其间经过了几千年的历程。一粒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罗姓的繁衍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我们或许也可以领悟、总结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自强不息、雄踞世界民族之林的某些经验和基因。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