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之子骁卫大将军罗景庄
罗亦弟 发布时间:2006-11-16
关于罗景庄,史藉有记载,如《江西通志卷三十六》、《江西历代人物辞典》有云:罗景庄,唐代万安入。应武举,为参军兵马使,从曾元裕征。黄梅大捷后又任招讨使,都统郑畋元戎下。黄巢起义校镇平后,进都头行营绕骑将军。吉(今江西吉安市)、虔(今江西颜州市)二州义军起,奉剌镇抚。
此外,罗氏通谱网罗训森先生的精彩著作《历代罗氏》之大唐罗氏部分有“光禄大夫吉罗淼,骁骑将军罗景庄。…”。王大良先生所著《罗从彦与罗姓的若干问题》中,有“在唐代,豫章罗氏有罗淼、罗景庄、罗仁节等人名扬天下,…”。孙大雍先生所著《罗氏谱序》有“古今族人,德高望重,累仁积善,文才武艺,出类拔萃。…唐文学家罗隐,宋翰林学士罗孟郊,元应武举进骁骑将军罗景庄,小说家罗贯中,…”等等。
罗氏通谱网《罗氏世系源流数据库》、《宗彦贤达之历代名人》栏目有更详细的记载:罗景庄字克端,罗淼长子。泰和县人,生唐宝历乙巳(公元825年)八月初二日酉时。僖宗间为毫州监仓使。应武举授参军兵马使,从副使曾元裕追仙芝寇,既克假行营招讨使兼左金吾卫将军车驾。至兴元诏诸道出兵收复京师,应诏赴难隶都统郑亩元戎下假马军先锋兵马使,复合众兵,败贼于龙尾。朝廷以墨敕阴授都头将军,赐上柱国,食邑五百户。中和甲辰年,从李克用击贼巢于大甫,贼殄,功最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右散骑常侍兼左金吾都头行营骁卫大将军。维时江南多寇,朝廷命兼统军都尉加节铖镇抚洪吉虔等处。寇息敕封宁远伯,食邑三千户。文德戊申年卒于郡署,赐谕祭。葬龙泉县蜀乡村前五尺坑,风形,敕碑。乡民感其恩,遂于射洲罗家洲立庙祀之,即今罗将军庙。在豫章大宗祠立主奉龛祀。
从上述关于景庄公的记述,可以大概了解景庄公一生的主要经历。虽然有关景庄公生平的记载略显单薄,但是,通过对景庄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进一步了解,将有助于我们对景庄公“应武举”从军的动因及其生平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景庄公所处的时代背景
1、景庄公一生经历的几个朝代
景庄公生于唐敬宗宝历乙巳(公元825年),僖宗间(公元860-888)为毫州监仓使,“应武举授参军兵马使,从副使曾元裕追仙芝寇”。王仙芝于乾符二年(875)初聚众数千人于河南长垣率先起义反唐,可知景庄公“应武举授参军兵马使”的时间应为公元860-875年,景庄公当时年龄在35-50岁之间。僖宗中和甲辰年(公元884)“从李克用击贼巢于大甫”,僖宗文德戊申年(公元888)“卒于郡署”,享年64岁。从景庄公的生卒年代可知景庄公一生经历了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各代。
敬宗、文宗、武宗三人都是宦官拥立,这正是三兄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成为三天子的基本前提。另外,三人还拥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短寿。敬宗16岁登基,18岁被杀;文宗18岁即位,两《唐书》都说他“享寿三十三”,实际上连32岁还不到;武宗27岁称帝,死的时候也只33岁。
敬宗登基后,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宗勤勉听政,倡导节俭,革除奢靡之风,铲除宦官势力,引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可惜文宗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
武宗知人善任,铲除恶宦仇士良,信道灭佛,因梦想成仙,累服丹药中毒而死,成为继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
宣宗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使“权豪敛迹”,“奸臣畏法”,“阍寺詟气”,他处死了武宗信任的道士赵归真等,但他也拜了衡山道士刘玄靖为师,仍然道术、丹药,最终中毒而亡;
懿宗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不思进取,宠信宦官,沉溺佛教,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任相不明,在位期间,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懿宗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僖宗生于深宫之中,长在宦官之手,热衷游乐,寻欢作乐,在位15年间,朝政大厦即将倾覆的风雨飘摇之势已很难逆转,他实际在长安度过的时间充其量只有7年多,他为躲避王仙芝、黄巢起义之难和宦官争夺池盐之利的战乱不得不两度逃离长安,是唐朝的末世天子。
2、景庄公经历的战乱年代
晚唐僖宗年间,官吏贪暴,赋敛繁苛,赏罚不明,农民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王仙芝于乾符二年(875)初聚众数千人于河南长垣率先起义反唐,率领起义军攻克曹州(治今山东曹县)、濮州。五月,黄巢募众数千响应。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的百姓,散居民间的庞勋旧部,争先投奔义军,发展到几万人。乾符三年八月西进河南,不10日连破8县,占阳翟(今河南禹县),据郏城(今河南郏县)。唐以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镇守洛阳。王仙芝乘胜北上攻占阳武(今河南原阳),十一月继续南进,一举攻占郢州(治今湖北京山),复州(治今湖北沔阳);十二月攻随州(治今湖北随县),唐朝廷为分化义军,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便想投降,因遭到黄巢责骂,义军强烈反对,王仙芝才勉强拒绝降唐,并与黄巢分兵作战。四年正月,王仙芝攻取鄂州(治今湖北武昌)。唐朝廷在三月发布《讨草贼诏》,动员官军和地方武装加紧镇压起义军,同时对义军发动政治攻势,如解甲投降,必当超授官爵,厚赏资财。王仙芝于十一月再次写了降表,派他的心腹大将尚君长、蔡温球等人去邓州请降。招讨副使都监杨复光送他们前往长安途中,被妒嫉其功的招讨使宋威派人劫持,谎奏在颍州(治今安徽阜阳)西南作战俘获,在狗脊岭(在唐长安城内东市)将尚、蔡等人斩首。这个消息使王仙芝十分忿怒,率军南下,渡过汉水进攻荆南(今湖北江陵)。乾符五年正月初一,义军攻占罗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率兵来救,败义军于荆门。王仙芝解围而去,到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东又被招讨副使曾元裕击败,义军损失2万。这时,唐王朝以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起义“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运转使,集中优势兵力,加紧围剿王仙芝。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王仙芝义军被曾元裕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战死,在突围中王仙芝被杀。余部渡江转战江南,另一部由尚让率领奔毫州(今安徽毫县)投奔黄巢,与黄巢所部会合,推黄巢为黄王。
黄巢于广明无年(880)十一月占领东都洛阳,年底突破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天险,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881年1月,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原唐朝官员,四品以下酌情留用,三品以上全部罢宫。次年,唐军曾一度攻人长安,义军暂时撤出,当夜反攻,将唐军驱逐出城。黄巢既未派大军追击唐僖宗,也没有首先全力歼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大齐政权也缺乏必要的经济政策,生产、财政均无着落,这样,敌我力量对比就逐渐发生了不利于义军的变化。关中地主坚壁清野,使大齐政权陷入严重的缺粮困境;中和二年(882)大齐的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降敌;沙陀族李克用应唐朝的乞援,率劲旅一万七千人南下;敌方军力大大增强。这时,黄巢发现困守关中已很不利,乃于三年四月东撤,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黄巢。六月间,义军开始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守将赵犨顽抗,义军久攻不克,朱温和李克用又先后前来增援赵犨,黄巢遂于四年四月解围,逾汴而北,又遇到唐徐州节度使时溥的阻击,作战不利,最后退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于六月十七日兵败自杀(一作为甥林言所杀)。历时九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不久后,唐王朝即告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二、景庄公的主要经历与行实
罗景庄 字克端,淼公长子。泰和县人,生唐宝历乙巳(公元825年)八月初二日酉时。僖宗间(公元874-888年),景庄公为毫州监仓使,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因地处商之南毫而名。从商成汤五建成都开始,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1986年,亳州撤县建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毫州为中州门户,南北陆路通衢,水路东南控淮泗,西北接豫陕。唐代时,毫州鼎盛,为天下十望之一。明代毫州商业兴盛,水陆畅通,舟车络绎,画舫翠楼,玉管银萧,一片繁荣景象。清代时,毫州古城设有4关,以北关最大,生意集中,有72条街,360条巷,各行各业按街分布,井井有条。
后景庄公应武举授参军兵马使(参谋军务),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从副招讨使曾元裕追仙芝寇,此役史称黄梅之战。唐廷以曾元裕为招讨副使,调兵围剿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消灭了王仙芝大部。是年正月,王仙芝自荆南解围后,率部北上河南。正月初六,至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以东时,与招讨副使曾元裕打了个遭遇仗,王仙芝余部被杀万人,被招降散遣者万人。朝廷便让曾元裕担任招讨使,并提拔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加强兵力,加紧围剿王仙芝残部。二月王仙芝残部激战失利,王仙芝在突围中战死。
克王仙芝后,景庄公假(假即代理之意)行营招讨使兼左金吾卫将军车驾。至兴元诏诸道出兵收复京师,应诏赴难隶都统郑畋戎下假马军先锋兵马使。郑畋复合众兵,败黄巢于龙尾,即有名的龙尾陂之战。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三月,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率部在龙尾陂(今陕西岐山县境)击败黄巢宰相尚让的一场战斗。是年初,唐僖宗李儇到达四川成都,组成流亡小朝廷,发布诏令,号召天下藩镇出兵收复京师,任命凤翔节度使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奏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积极进行复辟准备。对此,黄巢深感不安,便派大齐太尉兼中书令尚让、京兆尹王播率义军5万攻打凤翔。郑畋命行军司马唐弘夫伏兵龙尾陂,并亲自领兵数千,多张旗帜,在高冈疏阵以待。尚让等人以为郑畋乃一介书生,轻敌冒进,鼓行而前,不按行军队列递进,结果中了埋伏,2万多名大齐军将士葬身龙尾陂下。
郑畋系唐末宰相,会昌二年(842)进士,仕藩镇幕府。咸通五年(864)进入朝廷,累次升官至中书舍人。十年,迁户部侍郎。十一年,充翰林学士。后来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后,郑畋先官内徙郴、绛二州,后被封为右散骑常侍。干符五年(879),因反对招安黄巢被罢官。广明元年(880),郑畋出任凤翔(今属陕西)节度使。同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出逃蜀地。郑畋组织军队抗击起义军。中和元年(881),郑畋败黄巢于龙尾陂(今陕西岐山东),又与京都西北诸镇约盟,号召藩镇合兵攻打长安。不久,其部将李昌言兵变,赶走了郑畋。于是郑畋被罢黜为太子少傅。二年,朝廷召郑畋至成都,复官以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军务。三年,黄巢军从长安撤退,僖宗回到京都。时权宦田令孜及其兄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郑畋不和,排挤郑畋,乃投其子于彭州,不久病逝。
因景庄公功绩,朝廷以墨敕阴授都头将军,赐上柱国,食邑五百户。中和甲辰年(884),从李克用攻击黄巢巢于大甫(今河南中牟西)。黄巢殄,功最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右散骑常侍兼左金吾都头行营骁卫大将军。
李克用本姓朱耶氏,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授大同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河东节度使,也是一位乱世英雄。祖先是唐时我国西北沙陀人,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为唐廷拓边守土。李克用的父亲本名赤心,任朔州(今山西朔州)刺史,因讨伐庞勋有功,赐姓李,名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广明元年(880年)末,黄巢占据长安,唐僖宗逃至四川。僖宗只好于中和元年(881年)起用李克用,任他为雁门节度使。中和二年十月,李克用率军三万余骑兵南下,十二月至河中(今山西永济),先是大败黄巢大将尚让15万军,接着在零口再挫黄巢援军,进军渭桥。四月,黄巢被迫退出长安,李克用进入京城,夺了头功。七月,唐廷授李克用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河东节度使,这时他才28岁。黄巢退出长安后逼近汴州,这时,朱温任宣武节度使,镇守汴州。他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于中和四年(884年)春天,率兵五万,自河中南渡,连败起义军于太康、汴河、王满渡。黄巢起义军只好退走山东,失败大局已定,李克用的沙陀军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天佑元年(904年),朱温强迫唐廷迁都洛阳,弑唐昭宗而立辉王李(木兄),是为哀帝。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迫不及待地废唐哀帝,自立为王,建立后梁。天佑三年(906年),李克用遣兵攻邢州,克泽、潞。天佑四年(907年),朱温遣兵十万围潞州,李克用也派兵驰援。然而,就在这相持时刻,李克用身染急病,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死于晋阳,终年53岁。李克用生前未敢称帝,死后却得到了皇帝的名号。其子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追谥李克用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维时江南多寇,朝廷命景庄公兼统军都尉加节铖镇抚洪吉(今江西吉安市)虔(今江西颜州市)等处。寇息敕封宁远伯,食邑三千户。景庄公于僖宗文德戊申年(公元888)卒于郡署,赐谕祭。葬龙泉县蜀乡村前五尺坑,风形,敕碑。乡民感其恩,遂于射洲罗家洲立庙祀之,即今罗将军庙。在豫章大宗祠立主奉龛祀。
景庄公配赵氏,赵氏乃赵宗儒侄女,生唐文宗太和丁未年(公元827年),敕封藤国夫人。卒大顺辛亥年(公元891年),赐谕祭,寿六十五岁。葬龙泉县三十三都黄石罗家山上与南陂桥头相近。赵宗儒不但三朝为相,还是四朝元老。唐文宗时,赵宗儒年已八十二,朝廷还不让其告老归宗,足见其功德之宏大,后以八十七岁高龄,卒于太傅任上。
景庄公有六个儿子:仁卿、义卿、道卿、德卿、孝卿、善卿。六个儿子都在朝为官:仁卿为左骁卫功曹参军、义卿为著作佐郎、道卿为潭州刺史、德卿为吏部侍郎、孝卿为秘书丞、善卿为陆川刺史。
三、景庄公从军的动因
纵观罗氏家族诸多先祖,从军者甚少。而景庄公正是少数从军者之一,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景庄公从军,是由于所处时代的影响。景庄公生于晚唐时代,属朝纲混乱、官吏贪暴,充满战火硝烟、烽火连天的多事之秋。秉承罗氏家族忠君报国、礼义传家的传统家风,景庄公选择了从军道路,从而在追击王仙芝、平定黄巢的战争中建功立业,这也许是景庄公从军的重要原因。
景庄公从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恐怕要数其父淼公的影响。淼公由金吾屯田使累官至兵部侍郎、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淼公所处的年代,正值宦官弄权,危害朝纲,藩镇坐大,时有叛乱发生,牛李党争旷日持久的混乱局面,朝政大厦面临即将倾覆的风雨飘摇之势。淼公由一介文职地方官(河南陕州司马)被卷入了镇压藩镇叛乱的战争,从而改任军职。武宗会昌初年(公元841年)任河南陕州司马的淼公奉使谕蓟北雄武军使张仲武攻打再次叛乱的卢龙军,淼公拜兵部侍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时任兵部侍郎的淼公参加了平泽潞,即讨伐坐镇河北三镇的泽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诲之子刘稹之战。可见景庄公系将门之子,生在兵部侍郎淼公家的景庄公从小习文练武,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应武举从军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不仅景庄公从军,景庄公的二弟景荣公(淼公次子。生唐大和己酉,即公元829年)也“以父侍郎荫补授功曹参军,经历行营招讨使”。如此看来,淼公父子三人皆在国难当头之际从戎参战,实属罗氏家族史之佳话。
景荣公卒景福壬子,寿六十四。配城南刘仆公女刘氏,生宝历乙巳年。卒大顺庚戌年。合葬龙泉县和蜀乡三十四都金滩上水流东南直下。生三子,俱徙云南。
四、景庄公后裔派衍迁徙概况
景庄公--仁卿、义卿、道卿、德卿、孝卿、善卿--
仁卿--德迈、 德逵、德远--
义卿(龙泉基祖)--德遵、德逢—有后裔分迁棉津、雩都、于都、武索、赣县
道卿--德云、德蜴、德永、德宏、德胜-- 有后裔分迁 浩溪、万安、赣州、龙泉、南康
德卿--履仁、履所 、履言-- 有后裔分迁福建漳州府
孝卿(万安县麻溪始祖)--履诚--
善卿--德纯-- 有后裔分迁三棠、番禺、宜桥、龙泉、四川简阳
根据罗氏通谱网《罗氏世系源流数据库》有记载的资料,景庄公的子辈后人中,以义卿、道卿、善卿三房人丁较为兴旺。
景庄公的子辈以下后人中,有名望的如:孝卿公房下复继(进士 评事大夫)、复初(进士 袁州通判);善卿公房下贯 (河南洛阳知县)、点(兵部尚书)。
景庄公第36代孙罗亦弟于2006年11月14日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