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07-05-03
网站荆州快讯:二OO七年五月二日在湖北荆州召开了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会议,江汉平原是罗子国建国创业发源之地,返迁到此地的罗氏后裔几十万人重新创业,繁荣昌盛,人才辈出。特邀罗氏通谱网站参与筹备组织了此次会议。
[[center]][[image1]][[/center]]
编纂《江汉平原罗氏宗谱》倡议书
饮水思源,崇祖敬宗,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爱历史,讲究传统,重视文化传承,家庭延续,血缘亲情,此乃我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不分不散、历久弥新之精神所在。
吾门罗氏,系国体一胞,有近四千年历史,在中华民族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我江汉平原的罗氏族人,数百年来与荆楚人民一道,创造了自己的美好家园,成就了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的美誉。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江汉平原罗氏子孙大展宏图,引领风骚,学人仕子,业绩非凡,更为世人注目,更为世人颂扬。在历史的长河中,我罗氏子孙形成了爱国、爱族、爱家的良好美德。爱国,明大义,崇忠烈,扶国兴邦;爱族,奉祖先,亲宗族,敬宗孝祖;爱家,尊长幼,明尊卑,睦兄弟,和夫妇。爱国有利国家繁荣,爱族有利家族兴旺,爱家有利兴家立业。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就是不同血缘姓氏宗族,在各个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衰更替的历史。国家有史,家族有谱,乃人衍至今常规。史载政事,谱详世系,皆俾后而法戒或知所由来。谱牒始创,源远流长。《世本》为谱书开由之作。司马迁著《史记》重视谱牒和史籍之用。魏晋南北朝特重门弟,选举必稽谱牒,遂使谱牒成为专门学问。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罗氏族谱,是罗凌甫(乘)完成于周显王十四年的罗氏《家乘》。此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族谱最为完整、最为全面。由于有了先祖创建的罗氏谱牒,千百年来,罗氏子孙才能沿袭记根源、详世系、明来龙、传后世。也正是有了先祖留下的族谱,罗氏家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其子孙后代更为奕叶蕃昌,世德绵延。
各位宗亲贤族,江汉平原的罗氏族人,大多于元末明初由赣徙楚,或转经湘、川等地迁入荆州、孝感、荆门及天门、仙桃、潜江等县市,尽管迁徙时间和始迁祖不同,但远祖珠公为我们共同鼻祖,以豫章为堂号,以明代隆庆年间江西豫章罗氏族谱中由罗从彦奏准颁行的字派“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禄”为共同字派。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代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家谱收集不够完整、字派遗忘之后另立派系等问题,特别是国家正式出版发行的《中华姓氏谱•罗》中,没有我江汉平原罗姓的记载,这是我江汉平原罗氏家族的极大遗憾。当今政治昌明,经济繁荣,人民和谐,堪称太平盛世,正是我罗氏敬宗收族、正本清源之良机。我江汉平原罗氏子孙必须抢抓机遇,弘扬“爱国、爱族、爱家”的美德,为祖国昌盛、振兴家族、建设家园建功立业。为此,在一批罗氏有识之士的倡导下,经过多方人士反复酝酿、协商,成立了“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准备编纂《江汉平原罗氏宗谱》,共建一部罗氏文明史册,光前裕后,以慰先祖之灵,表达裔孙仰慕之情,以此对后人作一历史交待。在谱中,除增加人丁、明确世系、考证文献、拾遗补缺外,我们还要特别续记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罗氏英杰,让其美名留芳后世、光耀祖宗,成为族人之楷模,以助国家教化之用,慰祖宗庇佑之功,收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之效。
编纂《江汉平原罗氏宗谱》,是我罗氏家族告慰先祖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希望工程,这既是罗姓传人的心愿,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作为罗氏后人,理当精诚团结,同心同德,共同完成好罗氏家族这一继往开来的盛事。在此吁请海内外罗姓之贤达名士、军政要员、企业财阀及各届有识之士,积极行动起来,献计献策、鼎力相助,积极参与,为编纂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罗氏宗族的传承与发展史上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委员会
二OO七年五月二日
[[center]][[image2]][[/center]]
《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办法
编纂《江汉平原罗氏宗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为了把这一造福罗姓子孙的工作做好,经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会议讨论,特制定本办法。
一、统一组织领导。此次编纂的《江汉平原罗氏宗谱》,涉及到荆州、孝感、荆门以及天门、仙桃、潜江等20多个县市。各县市要确定2-3人组成专班,每个乡镇至少1人负责。在此基础上成立“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各县市成立的专班,称为分部,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委员会为总部(名单见文件之一)。分部的任务是搜集整理宗亲资料,填报汇总各类表格,以县(或本地始迁祖宗族)为单位编纂谱籍、谱牒(包括世系图和墨谱),收缴丁费等。总部的任务是搜集汇总罗姓历史资料,统筹谱牒编排等等。
二、统一世系。由于江汉平原地域广阔,各地罗姓宗人都有自己的始迁祖,且迁徙年代有先有后,但远祖珠公为共同鼻祖,豫章堂为共同堂号。为了明世系,序昭穆,一律在谱牒表格中立两个世系,即以珠公为一世系(简称珠系),以始迁祖为另一世系(以始迁祖名字的头一个字为X系)。如天门老屋咀罗氏的始迁祖盛兆公,为珠公四十三裔孙,则珠公为一世,盛公就是四十三世。以“会”字派为例,在同一对应表格中,按珠系算,“会”字辈为65世,按盛系算为22世(见文件之二)。其他字辈均按此原则依次类推。
三、统一字派。各地祖先徙楚时间均在六、七百年左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过去信息闭塞、老谱丢失等原因,有些族人多年失宗,于是自立字派,自建谱牒,造成了字派多头。此次大联谱,均以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江西柏林罗氏族谱(也称豫章罗氏族谱)中由罗从彦奏准颁行字派,即从罗珠43世孙“盛”字起派的40字老派,以及清代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续修大成谱,新增的40字派为江汉平原罗氏族人的共同字派(见文件之三)。统一的办法是:以老派已出现最下一派为准,与各个自立派出现的最下一派进行对接,其他辈份逐一上靠。今后新、老字派累世相加,均归划一。
四、统一谱牒格式。为适应新形势下多数人读书看报的习惯,此次谱牒改过去的直版为横版。谱牒表格中,每个族贤均要有一段简明文字,如已故者,均有生、卒年月、葬地、配偶、符合名人标准者附身世记载;在世族贤中,还得记载住址,有工作者要记载何时毕业于XX大学、在某地某单位工作及职务职称等(电话号码可编成册附于谱后)。除无卒之类字句外,其他同上(见文件之四),如已迁往他地,也要注明,以供后人考查。
五、统一名人录标准。
(一)此次谱牒要特别续记我族那些为国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罗氏英杰,让其美名流芳后世。名人录分为两种,一是有重大贡献者,一般每传500字左右;二是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入人物志,刊载简历,每人30-50字。不论是名人传,还是人物志,都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编写。只要是罗姓后人,不分男女,一律在谱中记载,配偶中符合文件之五(二)的贤者,也要记载。
(二)名人立传条件
1、担任县(团)级以上党、政、军或事业单位职务的人员;
2、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
3、担任地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员;
4、荣获县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或受地市级以上单位表彰奖励的人员;
5、获得地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员;
6、企业明星;
7、在省级以上获奖的文娱体育明星和艺术家称号的人员;
8、在国外留学深造或有重大影响的人员;
9、在省市级以上杂志、刊物发表文章或学术论文、个人有专著的人员;
10、在本族修谱、建祠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有识之士。
六、统一编印。
1、《江汉平原罗氏宗谱》分为公共篇、分支篇、名人篇(名人传、名人志)等(具体章节另行研究确定)。公共篇为罗氏文献以及珠公以上的世系总图、总系,炎黄二帝和珠公图像等;分支篇以始迁祖为单元确定分流序、分布流,按始迁祖从总世系中分出前后为顺序,依次确定各分支编号;名人篇按上款条件确定。
2、称谓:
亲生子为“子”,按出生位次依次为长子、次子、三子等,亲生女儿为“女”,外姓男子到罗家的上门女婿为“赘子”,兄弟的儿子过继为“嗣子”。
3、为便于查阅分层世系(图)表,下层(图)表对上层(图)表称之谓上承,上层(图)表对称之谓下层(图)表后起,分别编号对应。
4、为了保证质量,由总部统一定版印制成册,各分部按成本定购。还制成一定数量的电子版宗谱,供各地选购。
七、资金筹措和使用。
(一)谱牒所需经费多种途径解决。
1、罗姓名人捐助。
2、支持者捐助。
3、罗姓后人摊助。只要是罗姓后人,不论男丁、女丁均应上谱。各地可按每丁收取20元,旺丁100元,用作纂修谱牒。
(二)经费使用。
罗姓后人摊助经费70%由分部使用,30%交总部。各地收取的名人录捐款以及其他捐款,总部不作安排,均由各地支配。
八、统一纂修时间。各县市在2007年3月上旬成立分部,并制定工作计划,2007年3月下旬召开各分部负责人会议,进行一次培训,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方案。2008年下半年,力争完成纂修工作。
关于修编江汉罗氏族谱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对待修纂家谱工作
说起家谱,可能会有人马上与“封资修”联系起来。其实家谱是反映政治形态、经济状况、文化生活、以及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是人们寻根问祖的依据,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在古代,家谱在传播文化、教育和管理民众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就是现代社会,家谱的这种作用也不可低估。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观念,应妥加运用。”毛泽东主席也说过:“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域提供宝贵的资料。”2001年2月,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中说:“族谱是记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提出具体要求,为顺利开展《中国家谱总目》编纂工作给予支持。
在中国,修续家谱有悠久的历史。在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氏姓世系的记载。《辞海》收有“谱牒”一词,释义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可见中国家谱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史记》、《别录》、《汉书艺文志》、《七录》、《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等古代书籍,都有关于谱牒的记载。自汉魏六朝起已有正式的家乘、谱牒问世,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公开流传于世。自宋元以来,我国的许多姓氏都修了族谱,有的至今已五修、六修。
中国人修续家谱,往往是一个家族中的重大事情,必须由族人挑选族中最有权威、最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来主持,而且把谱牒提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家族之有谱牒,犹如国家有正史,州县有方志”,还有“30年不修谱,是为大不孝”的提法。对族谱的保存有严格规定:一要编号,二要有专门定做的“谱匣”存谱,三要把保管者的名字和住址载人谱中,四要定期晒谱,五是损坏族谱要依族规处罚。因此,本族家谱修成后,往往被族人作为圣物收藏。我国各族姓家谱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目录、谱序、谱例、姓氏源流、先祖考辨、先祖图像、像赞、世系表、恩荣、人物传记、坟墓图、族产、祠堂图、五服图、祭祀图、艺文著述、家规族约、宗族礼仪、契约文书、书院义塾、后跋、领谱字号、杂录等等。当然,各姓各种族谱的内容有详有略,并非每种族谱都有上述内容。各族姓谱牒的体例,有所谓苏式谱和欧式谱之别。所谓欧式谱,是由宋代学者欧阳修所创,其体例是先列世系图,然后再列每人的传记。苏式谱是由宋代另一著名学者苏洵所创,其体例则是在世系图下注上人物事迹,每五世一揭。现代民间修谱,大多仍用欧式,也有用苏式的,另外还有章节式的新族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家谱被视为封建文化而被禁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家谱文化又悄然兴起。到二十世纪末,编修家谱已形成热潮。
家谱文化并非中国独有,一些发达国家也很盛行。美国阿力克斯•赫利的长篇小说《根》,写的就是有关家谱的故事。因为这部书,美国人对家谱兴趣大增。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从什么地方迁徙来的,有些人远涉重洋到欧洲、非洲找“根”。欧洲人也对家谱同样兴趣盎然,英国有很多人参加“家谱学协会”。意大利各教区保存着丰富的家谱档案,为寻根问祖的人提供资料,甚至出现了“代客寻根”的专门机构。
中国人对待族谱的态度是极神圣的,各族姓往往把本族家谱作为圣物收藏。亲情、友情、乡情、族情是中国文化中的血缘传统,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比的。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今天,炎黄子孙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人超过5500万。华人在世界各地建立社团就有近万个。海外的华裔尽管有的人已改变国籍,但对民族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却没有改变。他们有强烈的思乡愿望。每年大批大批的华人,不辞艰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祭拜祖先。中国人的这种寻根追祖情结,不能不说受延续数千年的家谱影响有关。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家谱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二、编修族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修家谱必然要参考传统家谱。然而,传统家谱里的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优秀的成分,也有非优秀的成分;有些东西适合当时的社会,但已不适合今天的社会了,这是很自然的。我们不能因为它含有糟粕、含有非优秀的成分、含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成分就给予全面否定。里面关于人群繁衍的内容,关于伦理道德的规范,关于对本家族名人、能人、伟人的宣扬等,对于今天的人们向先人学习、修养人格、安身立命、激志鼓气、成就事业、创造出新的业绩也是有益的。面对今天出现的家谱热,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不闻不问,听其自然的态度将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有两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一是落后的封建文化复活。当前中国的修谱之风,仅仅停留在民间这个层面,大多编纂者的文化素养不高,又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难以分清精华与糟粕、优秀与非优秀以及正确与错误,他们会原封不动地把旧家谱中的许多东西搬到新家谱中来,从而客观上起到连接和宣扬某些封建文化的作用。二是家谱文化会助长狭隘的家族主义抬头。通过编修族谱,张扬豪族势力,横行一方,对抗政府,把本家族的利益置于其他姓族和国家之上。这种落后的封建恶习是不应该通过编修家谱来张扬的,在新时代也是不应当出现的。今人编修家谱要把家族的利益置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下,即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民族、国家利益和家族的利益辩证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反对依仗家族力量,横行一方,恃强凌弱的低级错误家族观,国家要防止基层政权被家族势力所掌控。当今兴起的家谱热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它的积极方面和消极作用都是突出的。看来,不应简单、武断地对家谱文化予以肯定或否定,关键的是要给予科学的引导。
三、对编修江汉罗氏族谱的几点建议
1、关于资料。要修谱必须要有资料,修谱资料从何而来?可否以编委会的名义拟一份<致江汉罗氏宗彦族贤的公开信>,希望提供解放前后各类<罗氏族谱>、罗氏名人传记(简介、简历)、罗氏宗亲或理事会的联络方法以及各自支房的源流、派诗、古迹、历史人物、自传等。
2、关于内容。内容可否按我编纂的<中华罗氏谱萃>的样式,分为源流篇、文献篇、人物篇、世系篇四大部分。源流篇编辑各地各支罗氏的源流,内容应有:现族群集居地(县、乡、村、墩台);郡望、堂号:始祖名、讳及籍贯、迁入时间(或朝代);迁入前的世系;支系源流基本概况(世系、垂丝图、分房等);已传代数、男女人丁(2006年12月止)、分布地域(含外迁);族谱始修、续修时间;字辈派语;家族名人;资料提供人(联系电话、地址)。文献篇可按<中华罗氏通谱>的分类,分为“修谱名录”、“序贺诗文”、“传状碑铭”、“诗词曲赋”、“文论书表”、“俊彦像赞”和“今人要论”等部分。人物篇含古人(已去世者)和今人。古人应为名人:正史有记载的、家谱列传的、取得功名或担任过官职的、革命烈士等;今人(不分男女)主要录入有一定职务职称者、各行业的能人等(今人入编者须订谱一套并须捐资助修宗谱,此次修谱的经费主要靠这一来源)。世系篇是传统家谱的主要内容,但我们这次所编宗谱,涉及地域较广,宗亲人数众多,不可能把各支历代世系全部录入,只能选取部分摘要录入,如何摘要,大家公论。
3、关于体例。体例以欧式谱为宜,即先列世系图,然后再列个人的传记。传记一般包括生卒时间、生葬地点、生平简介、妻子简况、子女名称等。
4、关于经费。我们不可能像传统修谱那样按人筹款。我们修谱的经费主要来源有两项,其一靠宗亲自愿捐款(捐资者如何在谱牒中反映其功德,使之留芳百世,大家共议方法);其二靠谱牒销量(江汉谱大约200万字,相当于我所编<中华罗氏谱萃>的四倍,成本价100元余元,订购可定200元一本,每本赚钱100元左右,如能订购1000本,则经费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另外,江汉罗氏宗谱修纂委员会如有可能还应办理合法手续,以便接收捐款、捐资。还要拟定收支和监督细则,加强财务管理,要吸取<中华罗氏通谱>修纂委员会的教训,不致出现矛盾。要特别提到的是,所有参加修谱的人员,为修谱而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是不计报酬的无偿奉献。
上述几点,纯属个人看法,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宗亲原谅。
监利县教研室历史科高级教研员 罗长青
[[center]][[image3]][[/center]]
江汉平原罗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名单
荣誉会长:罗会林 湖北省荆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罗来英 湖北省荆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
罗运贵 湖北省荆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
主 任:罗东荣(会礼)湖北省孝感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副 主 任:罗良荣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罗 盘 新华社驻西安记者站站长(湖北省仙桃市人)
罗德祥 湖北省荆门市政法委副书记
罗会龙 湖北省江陵县公安局政治委员
罗龙进 湖北省孝感市委组织部主任
罗祖武 湖北省监利县政协副主席
罗会德 广东省河源市清大华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天门市人)
委 员:罗学义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地税局局长
罗时斌 湖北省应城市汤池中学校长
罗四德 湖北省天门市净台乡老屋村书记
罗运忠 湖北省仙桃市三伏潭镇原副镇长
罗长青 湖北省监利教研教室
罗禄世 湖北省监利县罗氏宗亲联益会会长
罗世元 湖北省松滋市罗氏家谱编委会主任委员
罗 浩 湖北省洪湖市环保局副局长
罗运柏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审计局党委书记
罗会炎 湖北省公安县供销社副主任
罗汉章 湖北省汉川市城建委副主任
罗星宇 湖北省沙市区烟草专卖局局长
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编写组,由罗会龙兼办公室主任,罗时斌兼编写组组长。
石首市、云梦县、大悟县、广水市、京山县、钟祥市、孝昌县、孝南区、沙洋县、潜江市各一人。
联系电话:13972380095(罗会林)
邮箱:LHL12304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