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新春佳节尤应“慎终追远”

 罗愚 发布时间:2008-02-07


      过年了,人们大抵都要去祖坟“上亮”、去祠堂敬香,“请”先人回家过年团聚,以示对先祖的怀念、追思、敬仰。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敬宗睦族的传统美德。   
      在祠堂、在家庙,我们常见有“敬宗追远”或“慎终追远”的题词、牌匾,因为见的多了,就没有去真正理会它的含义和区别,一概以崇祖敬宗论之。虽无不可,但也忽略了其更深、广的内涵。
      看到《中华罗氏通谱》总编罗训森在站上发表的《罗氏渊源研究》,文中指出:“慎终”者,一旦没有男性后代,世系传承的链条可能断裂,直系的遗传基因将丢失。所以,要慎重对待世系可能断裂的严重问题。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局级)罗迎难家为例,其父亲罗永正(黄霖)有六兄弟,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功臣,但在修家谱时发现,有些房号已经后继无人,“慎终”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罗瑞卿大将有七个子女,是现代罗氏支系中的“名门”,其女儿罗峪田大校亦对笔者说过类似问题。因此,修族谱在追溯源流时,“世系断裂”危机已引起现代人们的高度重视。觉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而深远的问题,有感而发,也来狗尾续貂,罗嗦几句。   
      “敬宗追远”比较直白,尊敬祖宗,追念先祖者也,一般不会有多大歧异。
      “慎终追远”则不然,历来有多种解释,且都能言之成理。   
      “慎终追远”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根据历代注解,这句话说的是对丧祭之礼的重视及其对民风民德的影响。首先,何晏的《论语集解》记载孔安国的注解说:“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后来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基本上沿用这一注解而稍作发挥:“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 
      今人则多将“慎终追远”理解为“追念前贤,谨慎从事”。2005年台湾宋楚瑜大陆之行,更是将其形容为“慎终追远,不忘根本”。可见,“慎终追远”还有很宽广的引申空间。   
      既然“敬宗追远”和“慎终追远”,常用于家谱题词、祠堂牌匾,因而本文倾向于行孝之义;又因为我们是立足于现实的家族事宜在谈论这两个词语,我们当然不应该宥于古人的本意,而应有切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合理解释。   
“敬宗追远”和“慎终追远”,共同的部分是“追远”。我们就从“追远”说起吧。   
      “逝者长已矣,来者尤可追”。“来者”、“追者”何人?后人也!“追远”者,不断延续的后人也;“慎终”,慎防血缘终结也!如果你要“敬宗”,就一定要“慎终”。家族世系繁衍是一场永不停止的接力赛,就是这一代一代的来者、追随者,才使得族脉源远流长,枝叶繁茂。如果断了血脉,后继无人,先祖无人追思,祖坟无人祭扫,“敬宗”又从何谈起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一概斥为封建意识,只不过那只限于家族事罢了。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论之,生育繁衍,更多的还是社会责任,不然,有计划的生育怎么能是基本国策呢?但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生存压力加大,又乐于追求个人价值,不生不育的人越来越多,“慎终”的问题面临空前危机,已不能不提到人类社会延续的高度来认识了。   
      现代科学证明,一度被斥为“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的中国传统谱记法,其实是科学的──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并且只传给男性后代,人类种族得以延续,靠的就是Y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基因。当基因已经成为武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的时候,如何保证世系传承的链条不断,家族乃至民族不灭,其意义已经不需要作更多说明了。   
      “敬宗”是世人认同的,“慎终”却常被误解并面临危机。“敬宗”必须“慎终”,这就是本文要说的。   
      当人们在在谈论家族历史时,莫不以“源远流长”为荣,但却很少考虑这个“流”到底还有多长?当你在祖坟前烧钱化纸,在祖宗牌位前祈福祷告的时候,不是也该思考一下我们这份虔诚是否后继有人?当自己沉睡于九泉之下时,谁又会来看望你吗?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