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罗本道公源流考
罗士松 发布时间:2009-09-21
据谱,史记载,湖南罗姓来自江西,而湘西罗姓分别来自省内的各个地方,比较集中的是岳阳、长沙、常德怀化地区的居多。其中有一支人马例外,他们不是从省内某地迁来,而是直接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来湘西落户至今。按照已经掌握的史料推算,这是湘西罗姓中人数最多,影响较大的一支,这就是罗本道将军的后嗣。
对于罗本道将军本人的平生事迹,前人尚有点滴传闻,但关于本道公一脉之源流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详细的考证。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案头史料极少,本文虽然打算作些探寻,但只能凭借寻访溆浦、辰溪、吉首、张家界等地所得,加以综合,恐怕很难满足族人之望,只能是尽心尽孝而已。
罗本道之曾祖,因谱乘断代,详情失考,就连名号都不得而知了。祖父罗绶珥,配偶失考,不知姓名,所生一子叫罗嗣真,这就是罗本道的父亲,母亲王氏。父母所生三子,孟曰本成。仲曰本道,季曰本祖。多部族谱记载,本道公“原籍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第四里梅川棋州二十五都瓦窑岗匡堰矮庙土地人氏。”另据永顺县官坝乡田谷垭老谱记载,“本道公之祖籍昔在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后来迁去浙江的,这是许多人不知道的史实。兄弟三人,本道公系老二。老大本成公留居原籍余姚县,老三本祖公随本道公从军到湖南后,住常德地区安福县扦移官,遂落籍安福(今临澧县),后辈子孙与之联系不多,详情失考。”
罗本道之出生年月谱乘无记,据推断应是元朝后期。他一生从戎,事业之鼎盛应在元末明初一段时期。洪武四年(1371),本道公奉命来此(大庸),主要任务是“剿乱镇边”,同时按照军事需要,“筑城凿池”,先后建成大庸所城和永定卫城,这时的罗本道称为“卫城指挥”,亦称八大指挥。洪武十三年(1380),因辰溪武溪蛮作乱,本道公奉命统领浙江、江西、福建几省乡兵一万八千七百余人,在辰溪、泸溪、溆浦一带进行征剿,至洪武十九年(1386)平息,随后驻兵辰州,泸溪数县自成防线。由于此次平乱,军纪严明,风气清正,对百姓疏导合理,对乱民安抚适度,尤以教化晓义为重,在伤亡不大的情况下,求得一方太平,朝廷加封本道公为“怀远将军”。洪武二十五年(1392),茅岗土司覃垕王起事波及澧州埋儿河,皇上闻讯后,便急调苏、松、常、镇、泸、凤、淮、阴八府官兵五千五百余人,由本道公掌印指挥,经三年征剿而停息。
洪武三十年(1397)后,辖区内再无战争动扰,本道公再度组织人马完善大庸所城,永定卫城之未尽事宜。对于城门、庙宇、宗祠等相关项目早有规划。对于卫城中的四道城门,首先修建南门,竣工之后在城门边立有石碑一块,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一方面是为了安民守纪,一方面对修建城池功德之褒奖。
永定卫城建成后,罗氏家族最先入驻“南门正街。后因属员增多,部分迁至西门正街,当地人雅称南门罗、西门罗,后又扩迁至北门正街”。
永乐二年(1404),本道公与八大指挥率领官兵囤澧州、石门、慈利、桃源等处,“后调辰州防备武溪等处,在彼病故,沐恩宠赐御葬于辰州溆浦县丫角山竹恒坪(允庠公笔录《序后记原》)”。这个记载为后人解开了一个谜团,本道公元本是在卫城镇守边塞的,怎么会葬在溆浦呢?原来是奉命“调辰州备防武溪等处”,葬在自己的辖区、族区内,是合乎情理的。
根据如今掌握的史料,能够清楚的看出,本道公世湖南的先驱开拓者之一,更是大湘西地区的先驱开拓者之一,在他一生中,掌控经营着常德、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紧相连片的大片地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湘西王”。
本道公之妻妾配房,年久失考,已无准确记载,但根据大庸宗亲宏文、宏浩、大科、大和、允童、允照、长生、长栋等多人联手为潘氏老太婆二修墓碑残片留存得知,面碑所刻为“原配潘老夫人墓”,可以肯定潘氏为原配。本道公的配房传说不一,有三房说(两潘一杨),有四房说(两潘一杨一姚),还有八房说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寻查,如果能够详细准确地查证本道公的妻房。对于后辈子孙的源流发展,对于清谱收族都是大有益处的。
本道公虽然是朝廷将帅,一生从戎镇边,但他在治理大湘西的长期过程中,特别是在经营永定卫城时,十分重视传文习武乃至经济建设,时人盛赞“永定素称小南京”。在他的倡导下,对后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明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罗恩公由浔州府推官告假归田,首创义学“楚英坊”,令族人得以“立规条以课子弟,衣钵相传,人文蔚起,俾后人俱得以食报无穷焉。”在此之后,有应奎、应明公双登虎榜,罗念公选任陵州教谕,罗忠公被授上高教谕,罗旺公被任襄阳教谕,还有袁州训导越翘公、越升公、越轩公,贡生候选越望公,拔贡于述公。尤有于科公,选贡后任九江经厅代理,勤政于民,治理清廉,“惠州百姓立有德政碑”。还有于逵公“以廪庠”而升副总兵,督茅岗兵守御荆州,护惠蕃败流寇,保障南方尤属重望焉”(罗鹏远撰《历代宦迹记略》)。自此以后,乡邻之中,族门之内,一批宏儒理学,名公巨卿文经武维之士相继涌现,本道公一脉为荆楚大地的开发与建设投入了不尽的心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培育了无穷的栋梁与英杰。
出了办学习武外,罗姓人还倡导修庙宇建祠堂。凡湘西各地罗姓聚居区,都建有罗氏宗祠,那是族人集合、祭祖、议事的处所。规模较大的有大庸罗氏中心祠堂,始建于顺治二年(1645),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之久,占地三亩有余,红墙高门,有厅房五十多间,置有族田,养有族丁,气势宏伟,尽显名望家风。
本道公一脉,原来是有谱无派,谱牒中只留七言诗句:“自从江左发祥哉,百世千秋系一胎,生子生孙居异地,分枝分派共源来。”在本道公后第十一世时,湘西各地派代表云集永定卫罗氏中心祠堂商立派序大事,经反复酝酿,所定派序为三十二颗字:万世宗远,宏大允长,士廷启振,文登国光,声显继序,运卜荣昌,绍先兆庆,传家有方。此派序延用至今。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在罗氏中心祠堂内开办集体服装厂,因熨斗用火(烧木炭的熨斗)不慎,造成重大火灾,其间谱牒文物、碑石、木刻毁于一旦,损失无法估量,地点即如今永定区工商银行宿舍区。
罗士松撰稿
二00八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