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播州忠爱堂罗氏碑志缀述

 罗克彬 发布时间:2010-08-21

 

01、罗公登魁张氏墓碑记(民国十四年)

墓葬狮子山。碑额“亥山巳”;中刻“仙逝烈祖罗母张氏老安人之坟墓”;孝铭“嗣孙源钦、善,相平、臣、玉、全,凤先、煃、忠、章、桂、鶱[1]、鸣、凤槐、烈、林、朝、声、桃,金、恩、椿、信、银、宗培、树、周、荣、生、义、礼培奉祀”;右款“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季冬月上浣日[2]谷旦立”。

 

02、罗公鹏翅墓碑记(乾隆五十九年,1794)

墓葬罗家坡,石砌包坟。碑额“罗氏祖墓”;中刻“皇清待赠曾祖公讳鹏翅罗老大人墓志[3]”;右记“盖闻包墓所以妥先灵于风雨,竖[4]碑所以□□人之祭扫。兹余曾祖葬于斯地,历年后世□□缺所包修。因吾祖万学所留清坟一业□□□墓所剩余银尚够包修,爰是[5]鸠工[6]命匠,勒石铭碑,俾[7]世世子孙识祖宗之源流,知窀穸[8]之□□矣。是序。”;左记“其它后裔名次俱载之团堡山碑志。乾山巽向”;又款“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二月二十五日建竖”。

附碑记格式:

盖闻包墓所以妥先灵于风雨竖碑所以□□

人之祭扫  兹余曾祖葬于斯地历年后世□

缺所包修因吾祖万学所留清坟一业□□□

墓所剩余银尚够包修爰是鸠工命匠勒石铭

碑俾世世子孙识祖宗之源流知窀穸之□□

矣是序

 

03、罗公鹏翅□氏墓碑记(乾隆五十九年)

墓葬罗家坡,石砌包坟。碑额“罗氏妣墓”,中刻“皇清待诰曾祖妣罗母□氏老□□□□”,右刻“尝思懿德[9]流芳,佑我后人。岂有修曾祖之墓而不修曾祖妣之墓乎,故同时鸠工命匠,均为勒石而铭碑,□□□之子孙识佳城[10]而祭扫矣。”;后款“乾隆五十九年甲寅□□□□□”

附碑记格式:

尝思懿德流芳佑我后人岂有修曾祖之墓

而不修曾祖妣之墓乎□□故同时鸠工命

匠均为勒石而铭碑□□之子孙识佳城而

祭扫矣

 

04、罗公万学罗母蔡氏合葬墓碑记(乾隆五十九年)

墓葬团堡山,石砌包坟。墓联“地非牛眠[11]绵后裔,坟惟马鬣[12]慰先灵”,碑额“万古佳城”,中刻“皇清待赠祖考讳万学继祖妣蔡氏罗老大人孺人正性铭碑之墓位”,右序“今夫封丘,藏冢[13]人之掌。墓志,由传奕之创。以故包修坟墓者,奉以为准。俾祖宗以□世不忘,示子孙以□□之所,而纪其存亡之日矣。兹吾祖考生于康熙乙丑年[14]四月十二午时,没于乾隆庚辰年[15]二月十日巳时正寝,继母妣合葬在兹。因思内有佳城而外无马鬣,爰是命匠鸠工,包其墓而建以碑,庶几成祖德宗风百世不迁,孝子慈孙万代如见。则往者有以享其安,来者得以识其墓,岂非垂之不朽,而传之则无穷矣。”左下“孝孙罗溶、罗沛,曾孙立臣、佐、文、朝、荣、华、祥、忠、立富、贵、扬、仕、田、相,玄孙釾、钦、□、铢、钢”。左款“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夏四月上浣日谷旦”。

附碑记格式:

今夫封丘藏冢人之掌墓志由传奕之创□以故包修坟墓者奉以为准俾

祖宗以□□□世不忘示子孙以□□之所而且纪  其存亡之日矣兹吾

祖考生于康熙乙丑年四月十二午时没于乾隆庚辰年二月十日巳时正

寝继母妣合葬在兹因思内有佳城而外无马鬣爰是命匠鸠工包其墓而

建以碑庶几成祖德宗风百世不迁孝子慈孙万代如见则往者有以享其

安来者得以识其墓岂非垂之不朽而传之则无穷矣

 

05、罗公万学张氏墓碑记(乾隆五十九年)

墓葬团堡山,石砌包坟。墓额“永垂万古”,门联“千载弗朽惟窀穸,万古不磨是佳城”。碑正“皇清待诰祖妣罗母张氏老孺人正性之墓位”,右记“□夫坟不包则成荒坵,冢不修则□耀笵,□有然矣。慈母吾祖妣,其生也在康熙戊辰年[16]二月十五日戌时,其没也在乾隆元年丙辰岁七月十二日辰时。爰是念懿泽之流芳,佑我后人。征螽斯之□瑞[17],麟趾呈祥[18]。是以包其墓而不使成荒坵,修其冢□以壮外耀。是序。”左下“孝孙罗沛、溶,曾孙立华、荣、朝、文”,又款“乾隆五十九年岁在甲寅□□□□□竖”。

附碑记格式:

□不包则成荒坵冢不修则□耀笵□有然矣慈母

吾祖妣其生也在康熙戊辰年二月十五日戌时其

没也在乾隆元年丙辰岁七月十二日辰时爰是念

懿泽之流芳佑我后人征螽斯之□瑞麟趾呈祥是

以包其墓而不使成荒坵修其冢以壮外耀  是序

 

06、罗门李老太君墓碑记(乾隆五十二年,1787)

墓葬文家塝,石砌包坟,墓碑内嵌。尚稽镇上坝村罗氏现存五所乾隆墓中,此墓立碑铭文时间最早。墓主李老太君。系大房分支鹏翮[19]公万字辈后裔。墓门“水绕万代兴,山回千载盛”。碑额“午山子向”,正“皇清待诰显妣罗门李老太君府墓位”,右有序曰:“祖藉山西。大历年间入播始祖罗荣之脈[20]派,数百余辈难以纪録。痛念予妣劬劳[21],恩同地厚。一抔[22]矩度[23]以继其叙者,子孙也。妣命生于康熙二十七年戊寅岁正月初八酉时,亡于乾隆五十一年九月初二丑时,享年八十九岁。悲思养育,鸠工包砌。眷佑后裔,长发其祥。其坟墓系仕任名下土,后余勿得争论。”左下“孝侄子罗仕华刘氏/黄氏、(仕)昌李氏、(仕)任周氏、仕英周氏、(仕)斌、(仕)玉、(仕)训,孙铨、鋐、鉅、錝、锦、侄孙鉤、镇、鋂、金、槐,曾孙立举、杏、贤、惠、宽、鳌、卯,孝婿李洪儒[24]罗/张氏”,左款“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岁轮丁未十月初六日敬立”。

附碑记格式:

祖藉山西大历年间入播始祖罗荣之脉派数百余辈难以纪録痛

念予妣劬劳恩同地厚一抔矩度继其叙者子孙也妣命生于康熙

三十七年戊寅岁正月初八酉时亡于乾隆五十一年九月初二丑

时享年八十九岁悲思养育鸠工包砌眷佑后裔长发其祥其坟基

系仕任名下土后人勿得争论

 

07、罗公万铎墓碑记(道光十三年)

墓葬茅栗镇石马口罗家湾,石砌包坟,墓碑内嵌。碑额“子山午向”;中刻“皇请仙逝考亲讳万铎罗老大人之墓”,左记“吾父生于乾隆三年戊午十月初五日辰时,在贵州遵义县南乡清潭里十甲地名下坝上白砍生长人氏。寿享春光七十六岁。不幸亡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岁三月十二日未时,仍在西乡平水里四甲地名泸溏寿终正寝。”;孝刻“阳上孝男仕寿蔡氏,孙发、华、魁,孝壻舒遐相罗氏田氏□□。”;左款“道光癸巳年[25]孟冬月十二日中□□□”;墓联“青山生贵子,土内出公卿。”

附碑记格式:

吾父生于

乾隆三年戊午十月初五日辰时在贵州遵义县南

乡清潭里十甲地名下坝上白砍生长人氏寿享春

光七十六岁不幸亡于

嘉庆十九年甲戌岁三月十二日未时仍在西乡平

水里四甲地名泸溏寿终正寝

 

08、罗公仕廉罗门周氏合葬墓碑记(乾隆五十八年)

墓葬青棡坝,石砌包坟。墓门“千载长存双窀穸,万年不朽一□室”,内侧“考墓在左,妣墓在右”。碑额“万古佳城”,正刻“皇清待赠诰显考讳仕廉字进一妣  罗门周氏罗老大孺人墓志之神□”,右序“盖闻封丘,掌自冢人[26]。墓志,创于傅奕。其来久矣。兹余罗氏,家籍山西,祖锡[27]世侯。其一传再传之前辈,殊难惮述。窃传考命生于康熙丙戌年[28]八月二十日辰时,享寿六十九岁,亡于乾隆乙未年[29]十月十七日午时正寝。又妣命生于康熙戊子年[30]六月二十四日辰时,享寿八十三岁,亡于乾隆庚戍年[31]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内寝。爰是男与孙等,思贻谋燕冀之艰,鸠工命匠。忆创业垂统[32]之难,勒石铭碑。爰妥二灵于风雨,均一[33]戍山而向辰,俾后世知木本水源[34]之有[35]在,识原始反终[36]之无差矣。”左下“孝婿罗正述罗氏、聂仕俊罗氏,孝男罗瀛王氏、罗溶董氏,孙罗立信、罗立佐、罗立贵何氏、罗立荣曾氏、罗立华肖氏、罗立富贺氏、罗立忠,曾孙罗铢、罗钦”,又款“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仲冬月二十一日建竖”。

附碑记格式:

盖闻封丘掌自冢人墓志创于傅奕其来久矣兹余罗氏家籍山西祖锡世侯其一传再

传之前辈殊难惮述窃传考命生于康熙丙戌年八月二十辰时享寿六十九岁亡于乾

隆乙未年十月十七日午时正寝妣命生于康熙戊子年六月二十四日辰时享寿八十

三岁亡于乾隆庚戍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内寝 爰是男与孙等思贻谋燕冀之艰鸠

工命匠忆创业垂统之难勒石铭碑爰妥二灵于风雨均一戍山而向辰俾后世知木本

水源之有在识原始反终之无差矣

 

09、罗公仕寿墓碑记(道光二十四年)

墓葬茅栗镇石马口罗家湾,石砌包坟,墓表内嵌。碑额“乾山巽向”;正刻“皇清上寿显考讳仕寿罗公墓前”;右记“其来阳命乾隆辛丑年[37]九月廿九日酉时平里四甲炉塘生长人氏,大限亡于道光庚子年[38]二月卄日亥时。效修葺包砌佑启后人。为序。”左下“孝男罗发唐氏钱氏、男罗魁周氏、男罗媿徐氏,孙罗立凤、福、喜、麟,壻罗杨蔡仕华、罗梅陈吕简。”;款落“道光甲辰年[39]十二月卄二日立”,表联“千秋诚不易,万古亦如斯。”

附碑记格式:

其来阳命生于乾隆辛丑年九月廿九日酉

时平里四甲炉塘生长人氏大限亡于

道光庚子年二月卄日亥时

效修葺包砌佑启后人为序

 

10、罗公仕寿蔡氏墓碑记

墓葬茅栗镇石马口罗家湾。碑额“乾山巽”,中刻“祖妣罗母蔡老安人之坟正性墓”,右记“生于乾隆戊戌[40]五月卄四日子时赋生,亡于咸丰壬子[41]二月十五日辰时寿终。”;又记“慎终追远,人子之心。木本水源,后代之城汤也。”;左下“孝孙立凤祀”;又款“□□□□□春下浣日良吉谷旦□”。

 

11、罗瀛墓碑记(嘉庆三年)

墓葬汪家林铜盆栏,石砌包坟。墓联“秀水奇峰钟地阙,青龙白虎喷天香”。碑额“万古佳城”,正刻“皇清待赠显考讳瀛字名山罗公老大人正性之墓位”,右序“予家本山西太原人也。自荣祖受命平播入遵,而祖锡世侯。则前代之位高名重也,而后世莫及。今吾父以忠厚持身,孝弟传家。生乾隆戊午年[42]二月二十四日,享六九春秋。而没于乾隆辛亥年[43]正月十一日正寝,安厝[44]于巽山乾向而兼辰戍。由是男等念劬劳之莫报,效傅奕而为墓志。思昊天而罔极,规马鬣以父功。百世不迁,孝子慈孙万代如见矣。”左下“孝男罗立贵、荣、富,孙罗钰、铢、錂”,又款“大清嘉庆三年岁在戊午十一月二十五日下浣旬吉旦建立”。

附碑记格式:

予家本山西太原人也自荣祖受命平播入遵而祖锡世侯则

前代之位高名重也而后世莫及  今吾父以忠厚持身孝弟

传家生乾隆戊午年二月二十四日享六九春秋而没于乾隆

辛亥年正月十一日正寝安厝于巽山乾向而兼辰戍由是男

等念劬劳之莫报效傅奕而为墓志思昊天而罔极规马鬣以

父功百世不迁孝子慈孙万代如见矣

 

12、罗瀛王氏墓碑记(嘉庆二十一年)

墓葬团堡山,石砌包坟。墓门“朱雀玄武前后拱,青龙白虎左右维”。碑额“永垂万古”,正刻皇清待诰慈妣罗母王老孺人墓”,右记“今夫有坟不包,先慈何安。有墓不志,后世无传。吾母生乾隆己未年[45]六月初七辰时,享七十六岁。没嘉庆甲戌年[46]六月二十二未时,葬丙山向。男等念劬劳未报,命匠鸠工。爰修墓志,永传后人。庶几[47]木本水源,历久如见矣。”左下“孝男罗立贵、荣、富,孙铜、鈖、铢、钰、铸、镳,曾孙源汰、深、涭”,又款“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岁冬月二十五日谷旦”。

附碑记格式:

今夫有坟不包先慈何安有墓不志

后世无传  吾母生乾隆己未年六

月初七辰时享七十六岁没嘉庆甲

戌年六月二十二未时葬丙山向男

等念劬劳未报命匠鸠工  爰修墓

志永传后人庶几木本水源历久如

见矣

 

13、罗溶墓碑记(道光七年)

墓葬青棡坝,石砌包坟。碑额“乾山巽”,正刻“皇清仙逝显考讳溶字东山罗公之墓”,右记“原命生于乾隆丁卯年[48]十二月十七日子时生,享年七十岁。一旦亡于嘉庆丙子年[49]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时终。”再联“山逥千载勿替,水绕百代常兴”,左下“孝婿喻廷璋罗氏、刘文美罗(氏),孝女邬罗氏,孝男罗立华、佐、忠周氏、(立)信黄(氏),孝孙罗钦、锺、钢、釴、罗钥、钤、铃、铣、罗锜、锟、锐、锠、钿,曾孙源汉、淮、泗、溪、潽、派”,又款“道光七年丁亥岁十一月十三日立”。

附碑记格式:

原命生于乾隆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子

时生享年七十岁一旦亡于

嘉庆丙子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时终

 

14、罗溶董氏墓碑记(道光七年)

墓葬青棡坝,石砌包坟。碑额“山青水秀”,正刻“皇清仙逝显妣罗母董老孺人墓位”,右记“原命生于乾隆丁卯年[50]十一月十二日辰时,享年七十七岁,亡于道光癸未年[51]十一月六日子时告终。”左下“孝男罗立忠、华、佐、信,孙钤、钢、钦、铃,曾孙源潽、泗”又款“道光七年丁亥岁十一月十三日立”。

 

15、罗公讳述罗母范氏合葬墓碑记(民国八年)

墓葬文家傍。碑额“午山子向”,正刻“故祖考妣罗公讳述母氏范老大孺人墓”,左曰:“盖闻木必有本,水必有源。人之有祖亦然,此碑铭之所以尚也。清同治二年癸亥,发匪肇乱,十室九空。我祖父率其家人远避黔西养牛庄,旋即病故,遂就其地而葬焉。惟我祖母病笃,不能远逃,在家身故,卜葬于此。光绪廿二年丙申,我父欲将我祖尸身取回,与祖母合葬。亲至其地,寻觅不得,归家犹哭。兹镌祖母之碑,并铭祖父,以志不忘。嘱余为序,故记之。”孝刻:“男立钟,孙鍷撰并书,曾孙源泉、良、生祀。”,款落“民国八年己未岁正月二十三日谷旦立”。

附碑文格式:

盖木必有本水必有源人之有祖亦然此碑铭之所以尚也清

同治二年癸亥发匪肇乱十室九空我  祖父率其家人远避

黔西养牛庄旋即病故遂就其地而  葬焉惟我  祖母病笃

不能远逃在家身故卜葬于此光绪廿二年丙申我  父欲将

我  祖尸身取回与  祖母合葬亲至其地寻觅不得归家犹

哭兹镌  祖母之碑并铭  祖父以志不忘嘱余为序故记之

 

16、罗发、罗魁唐氏合葬墓碑记(光绪四年)

墓葬茅栗镇石马口罗家湾。碑额“乙山辛”,碑右“故胞伯讳发罗老大人之墓位”,中刻“故胞叔考讳魁罗老大人之墓位”,左刻“故伯妣罗母唐老太君之坟墓位”,孝刻“胞侄立凤祀,子婿张全本叩”,左款“光绪戊寅年[52]仲春月下浣日良辰谷旦立”。

 

17、罗公讳明罗母颜氏双葬墓碑记(咸丰七年)

墓葬茅栗乡石马口罗家湾,石砌包坟,墓表内嵌。又前有帷子四楞方碑。碑正额“世代兴隆”,中刻“仙逝考妣讳明罗公罗母颜氏老大孺人之墓位”,右记“遡考原命于乾隆三十五年岁次[53]庚寅十二月十七日子时生在四川省重庆府綦江县地名松坎生长人氏,大限亡于□□年□月□时在贵州省遵义府首县南乡平又一甲地名核桃湾寿终正寝。慈母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岁在戊戌正月十五日戌时,生在贵州遵义县南乡平又一甲地名核桃湾生长人氏,大限亡于壬子年二月卄三日丑时仍在本处寿终内寝”,左下“阳上孝男立发、堂,孙钊、□、镛、□,曾孙源枝、柏、材、椿、槐”,再款“咸丰七年岁届□□□□于纪□□春王月初七日吉旦”。侧额“福寿康宁”,下联“橘林龙吟月,杏林虎啸风”。阴额“三星照”,下刻“富贵双全”。

附碑记格式:

溯考原命于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庚寅十二月十七日子时

生在四川省重庆府綦江县地名松坎生长人氏大限亡于

□□年□月□时在贵州省遵义府县南乡平又一甲地名

核湾寿终正寝

慈母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岁在戊戌正月十五日戌时生在

贵州遵义县南乡平又一甲地名核桃湾生长人氏大限亡

于壬子年二月卄三日丑时仍在本处寿终内寝

 

18、罗公立荣罗母曾氏合葬墓碑记(光绪七年)

墓葬团堡山,石砌包坟。碑额“永垂万古”,中刻“皇清仙逝祖考妣罗公讳立荣母 曾 氏老大孺人铭碑正魂性之前墓位”,右上“孝男罗鈖何氏、铢林(氏)、钰何(氏)”,左刻“孝孙罗源深何氏、(源)涭邬(氏)、(源)涛刘(氏)、(源)汉杜陈(氏)、(源)泽张盛(氏)、(源)溔[54]曾氏、(源)浓汪(氏)、(源)汰杨(氏)、(源)润曾(氏)、(源)浑蒲(氏),曾孙文印鄢氏、(文)昭佘(氏)、(文)光傅(氏)、(文)学曾(氏)、(文)臣李氏、(文)轩陈(氏),玄孙应兰、桂、培、塘汪氏、梁、忠、生”,右款“大清光绪十七年岁次辛卯仲春月二十七日谷旦立”。

 

19、罗公立贵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葬铜盆栏。碑额“巽山乾”,中刻“仙逝伯曾祖罗公讳立贵老大人之墓”,孝刻“亡男罗铜王/何氏,孙源勲曾氏,姪曾孙相程,玄孙凤塘、先、煃、章、忠、桂、鶱、培、桃,来孙福培祀”,右款“民国十二年癸亥岁仲冬月上浣日谷旦立”。

 

20、罗公立贵何氏墓碑记(民国十三年)

墓葬水头堰。碑额“酉山卯”,中刻“仙逝伯曾祖罗母何氏老孺人之墓”,孝刻“男罗铜王/何氏,孙源勲曾氏,侄曾孙相程,玄孙凤塘、先、煃、忠、章、桂、鶱,来孙福培祀”,右款“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季春月上浣日谷旦立”。

 

21、罗母杨氏墓碑记(同治十一年)

罗母杨氏,立字辈裔,分支世系失考,墓葬大窝坝。碑额“辛山乙向”,中刻“仙逝显妣罗母杨氏老孺人府君之墓”,右刻“生于乾隆戊戌年□□□□九戌时生”,左刻“孝男罗喜、启、华、举、纪,孙源科”,左款“大清同治壬申年[55]二月二十七日立”。

 

22、罗公立钟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葬尚稽镇陈公祠南罗家坡罗氏坟山总碑上侧。碑额“壬山丙向”;侧刻“生于道光癸卯年[56]二月廿六日卯时,亡于民国九年庚申九月廿日卯时”;中刻“仙逝显考罗公讳立钟老大人墓”;右序“盖闻析[57]薪在能负荷[58],既菑[59]贵肯播获[60]。自来箕裘,克绍[61]者不忘。生我况瘁之恩,斯已矣。惟我显考立钟公府君大人生平,存心忠厚,专事耕耘。克勤克俭[62],家产渐兴。凡为吾子孙贻谋[63]者,田宅而外,织播[64]必具。深恩罔极,殚述难宣。惟于前清咸同间,苗匪造乱,十室九空。我显考以一身而陷入匪林,备尝辛苦。然以忠信笃敬与匪委蛇,匪亦为之感动。匪欲杀人。必为劝止。匪欲放火。必力挽回。一二年中多有为之感悟,而不复为杀人放火之暴者。诚所谓忠信笃敬,虽蛮貊[65]之邦可行也。既而乱世渐[66]平,仍事耕耘。稼穑有余,必周邻里。饥者食之,渴者饮之,寒者衣之。戚族姻娅[67]之中,无不称道其贤而钦佩其一视同仁之美者。鍷生也晚,日闻庭训之久,且获一方父老之传说。然后知吾家单传数代,至吾获多男之庆。诗书以开门第,父子忝[68]列士林。皆我显考厚德深仁,有以遗其泽而造其福也。终天之日,犹谆谆嘱令子孙,无论为士为商,须知稼穑之艰难,毋忘乃祖之训可也。呜呼!我显考之德,昊天罔极[69]之德也,我子孙其终率之是幸。鍷序。”;左下“男鍷,孙源泉、良、生祀”;又款“中华民国十二年辛酉岁季冬月下浣日立”。

附碑记格式:

盖闻析薪在能负荷既菑贵肯播获自来箕裘克绍者不忘生我况瘁之恩斯已矣

惟我  显考立钟公府君大人生平存心忠厚专事耕耘克勤克俭家产渐兴凡为

吾子孙贻谋者田宅而外织播必具深恩罔极殚述难宣惟于前清咸同间苗匪造

乱十室九空我  显考以一身而陷入匪林备尝辛苦然以忠信笃敬与匪委蛇匪

亦为之感动匪欲杀人必为劝止匪欲放火必力挽回一二年中多有为之感悟而

不复为杀人放火之暴者诚所谓忠信笃敬虽蛮貊之邦可行也既而乱世渐平仍

事耕耘稼穑有余必周邻里饥者食之渴者饮之寒者衣之戚族姻娅之中无不称

道其贤而钦佩其一视同仁之美者鍷生也晚日闻庭训之久且获一方父老之传

说然后知吾家单传数代至吾获多男之庆诗书以开门第父子忝列士林皆我

显考厚德深仁有以遗其泽而造其福也终天之日犹谆谆嘱令子孙无论为士为

商须知稼穑之艰难毋忘乃祖之训可也呜呼我  显考之德昊天罔极之德也我

子孙其终率之是幸鍷序

 

23、罗公立钟杨氏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在露水井。中刻“仙逝显妣罗母杨氏老太君之墓”,碑左“生亡于道光二十民国十二年庚子三癸亥十月初八四日戌丑时”,孝铭“男鍷,孙源泉、良、生,曾孙相阳奉祀”,款镌“民国十二年癸亥十二月上浣日立”。

 

24、罗钰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葬团堡山。碑额“巳山亥向”,中刻“仙逝曾祖罗公讳钰老大人之墓”,右记“原命生于前清嘉庆乙卯年[70]十月初八日吉时,享寿六十八岁。亡于同治二年癸亥岁二月二十六日酉时告终。”;孝刻“男源涭、润、泽,孙文礼、轩,曾孙凤煃、桂、鶱,玄孙椿、树、周、荣、生培祀。”;左款“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仲冬月上浣日谷旦立”。

 

25、罗钰何氏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葬铜盆栏。碑额“辰山戌向”,中刻“仙逝显妣罗母何氏老安人之墓”,右记“原命生于前清嘉庆己卯年[71]十二月十八日吉时,系南清十甲地名搂子庄人氏。亡于同治年又八月二十日巳时,原籍地名下坝住宅告终。”;孝刻“男源涭、润、泽,孙文礼、轩,曾孙凤煃、桂、鶱,曾孙椿、树、周、荣、生培祀。”;左款“民国十二年癸亥岁仲冬月上浣日谷旦立”。

 

26、罗铜墓碑记(咸丰七年)

墓葬水头堰,石砌包坟。墓联“此地沙明水净,他年凤诰龙章。”碑额“辛山乙”;中刻“仙逝显考讳铜字洪声罗老府君之墓”;右记“府君亡于咸丰丁巳[72]八月十四日卯时寿终。距生于嘉庆丙寅[73]正月初十申时,享年五十二岁。”左刻“壬子科举人表弟何元中书”;再刻“男源勲,孙文焕、宣、蔚承祀”;左款“咸丰七年丁巳十二月十三日立”。

 

27、罗铜王氏墓碑记(光绪二十四年)

墓葬大院子。碑额“永垂万古”;中刻“皇清仙逝贤母罗母王孺人之墓”;右记“孺人高堵墙名族,吾岳考洪声公之德配也。孝慈勤俭,岳考倚为内助之贤。不幸同治壬戌因乱乏嗣。且一抔[74]之土丘而未封□,恻然伤之。今与族中受遗业者捐资修墓享祀,东为书数言,刻诸碑右,以志久远云。惜孺人生年卒月因乱无考,故不得书。优进士候选州判愚壻张表东记。”;孝刻“堂侄源泽、林,侄孙文轩、臣、光、昭、印,曾孙应培祀”;左款“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十八日立”。

附碑记格式:

孺人高堵墙名族吾岳考洪声公之德配也孝慈勤俭岳考倚为内助之

贤不幸同治壬戌因乱乏嗣且一抔之土丘而未封□恻然伤之今与族

中受遗业者捐资修墓享祀东为书数言刻诸碑右以志久远云惜

孺人生年卒月因乱无考故不得书

                 优进士候选州判愚壻张表东记

 

28、罗铜何氏墓碑记(民国十三年)

墓葬大窝坝。碑额“酉山卯向”;正刻“仙逝叔曾祖罗母何氏老安人墓”;右序“氏即叔曾祖洪声之妻叔祖玉堂之母也。玉堂乏嗣。所遗产业除各房分受外,尚留石板寺[75]山土一行以作祭扫坟茔。历数十年毫无存积。迄民国十年辛酉岁经凤桂接手经理安放,至本年结算约积银十余两。即以此银附入傩天大醮,指名超度并立碑以作纪念。”;孝刻“姪曾孙凤塘、先、煃、章、忠、凤桂、鶱、培、桃,玄孙福培,优进士壻张表东罗氏。”;左款“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季春月上浣日谷旦立”。

附碑记格式:

氏即  叔曾祖洪声之妻  叔祖玉堂之母也玉堂乏嗣所遗

产业除各房分受外尚留石板寺山土一行以作祭扫坟茔历

数十年毫无存积迄民国十年辛酉岁经凤桂接手经理安放

至本年结算约积银十余两即以此银附入傩天大醮指名超

度并立碑以作纪念

 

29、罗公源泽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在团堡山。碑额“丙山壬向”;中刻“仙逝祖考罗公讳源泽老大人之墓”;右记“原命生于前清道光九年己丑六月十三日丑时,享年七十一岁,亡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七月十六日午时告终。”;孝刻“男文轩陈氏,孙凤煃、桂、鶱,曾孙椿、树、周、荣、生培祀。”;左款“中国华民十二年癸亥仲冬月上浣日谷旦立”。

 

30、罗公源泽张氏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在大窝坝。碑额“亥山巳向”;中刻“仙逝祖妣罗母张氏老安人之坟墓”;右有序云:“孺人即祖考讳源泽之德配,显考讳文轩之生母,而银杏都之名族也。生于前清道光甲申年[76]正月二十四日寅时。幼秉庭训,长而贤淑。于归我祖,事翁姑以孝,相夫子以礼,处妯娌以和,教子女以义。当咸同之交,邑境连年之乱。铁马[77]纵横,铜驼荆棘[78]。城乡悉为贼蹂躏,遭家[79]式微。斯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80]。虽有姑母与我父二人,俱年幼不能记[81]忆。惟孺人克勤克俭,不辞劳苦,佐我祖以度日。惜世乱渐平,家业稍兴,而孺人于同治癸亥年[82]七月初二日亥时告终。今也孙等不忘其德,乃勒石铭碑以垂不朽。是为序。”;左刻“男文轩陈氏,孙凤煃、桂、鶱,曾孙椿、树、周、荣、生培祀。”款落“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季冬月上浣日谷旦立”。

附碑文格式:

孺人即  祖考讳源泽之德配  显考讳文轩之生母而银杏都之名族也生于前清

道光甲申年正月二十四日寅时幼秉庭训长而贤淑于归我  祖事翁姑以孝相夫

子以礼处妯娌以和教子女以义当咸同之交邑境连年之乱铁马纵横铜驼荆棘城

乡悉为贼蹂躏遭家式微斯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虽有  姑母

与我  父二人俱年幼不能记忆惟  孺人克勤克俭不辞劳苦佐  我祖以度日惜

世乱渐平家业稍兴而  孺人于同治癸亥年七月初二日亥时告终今也孙等不忘

其德乃勒石铭碑以垂不朽是为序

 

31、罗公源泽盛氏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葬团堡山。碑额“巳山亥向”;中刻“仙逝祖妣罗母盛氏老安人之坟墓”;右刻“原命生于前清道光□丑年十月初九日戌时,系遵义北乡大溪里五甲地名滥坝张家塆人氏。亡于光绪丁酉年[83]正月二十六日午时,仍在本邑南清十甲地名下坝住宅告终。”;左刻“男文轩陈氏,孙凤煃[84]、桂、鶱,曾孙椿、树、周、荣、生培祀。”又款“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岁仲冬月上浣日谷旦立”。

 

32、罗公源涭墓碑记(民国十三年)

墓在水头堰。碑额“酉山卯”,中刻“仙逝伯祖罗公讳源涭老大人之墓”,孝镌“亡男文礼杨氏,姪孙凤煃、桂、鶱,姪曾孙椿、树、周、荣、生培祀”,左款“民国十三年甲子岁季春月上浣日谷旦立”。

 

33、罗公源涭邬氏墓碑记(民国十二年)

墓葬团堡山。碑额“巳山亥”;中刻“仙逝伯祖妣罗母邬氏老安人之墓”;孝刻“男文礼杨氏,姪孙凤煃、桂、鶱,曾孙椿、树、周、荣、生培祀。”;右款“民国十二年癸亥岁仲冬月上浣日谷旦立”。

 

34、罗公源润墓碑记(民国十四年)

墓葬大窝坝。碑额“亥山巳向”;中刻“仙逝伯祖罗公讳源润老大人之墓”;左刻“侄孙凤煃、桂、鶱,侄曾孙椿、树、周、荣、生培祀。”;右款“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季冬月上浣日谷旦立”。

 

35、罗公源汉罗母杜氏合葬墓碑记(光绪二十四年、民国七年)

墓在杜家院子,石砌花坟。牌坊墓碑与坟相连,上下三层。上层居中,刻“罗氏佳城”。中层右左各一扇面,联刻“早晨穴所听鸟鸣,晚来墓后望月光。”下层右左各嵌一碑。

右碑柱联“龙穴气壮千年固,沙水道玄万代坚”,额刻“乾山巽向”,碑正“皇清待赠显考罗公讳源汉老大人之坟墓”,右记“盖闻孝子事其亲,内孙事其祖。吾叔侄以闻之,四寸之棺,五寸之椁[85],以期[86]不欲速朽,正此之谓也,□祖公生平之为人也。公平正直,秉性宽怀,此公祖之天性也□。内孙以幼年□□,□□公祖之扶弱提携。婚□□业,□□□如一。然实□□之□□□□扶,若螟蛉以亲生。乃皇朝之定□□□之明□婚定课□□亲□□□□乎。如□□□恩重于□□□。公生□□礼,死葬以□,□□□根基□也。今叔侄生养其□,修其茔,略表内祖□□□□,而□□序。”左下“孝男文臣李氏、文兴周氏,孝孙凤万李杨氏、(凤)海杜(氏)、(凤)翔张氏、应培、(应)荣、应贵,曾孙夘芝。姪内孙杜应成李氏撰錄敬书。内曾孙杜罗林。”后款“大清光绪戊戌年[87]六月初二日谷旦立”。

左碑柱联“□□□□□□□,墓后青山□□□”,又联“说甚麽龙楼凤阁,这就是海岳瀛洲”,额刻“戊辰分金”。右记“公阳命生于道光丙申年[88]二月初五日卯时,于大清国贵州遵义府首县南乡清十甲地名下坝上木坎生长人氏,享年六十一岁。大限没于光绪丙申年[89]冬月初五日巳时,于十甲下坝上木坎住宅因老寿终。妣阳命生于道光甲午年[90]二月十三日巳时,于贵州遵义首县南乡清十甲地名高坪生长人氏,享年八十四岁。大限没于民国戊午年[91]四月初六日丑时,于本里本甲地名上木坎因老寿终。”左下“孝男文臣李氏、文兴周氏,孝孙凤万李/杨氏、(凤)海杜(氏)、(凤)翔张氏、应榜、(应)荣、应贵,曾孙夘芝。内孙杜应成李氏沐手撰錄敬书。内曾孙杜芳林。”后款“大清光绪戊戌年[92]六月初二日谷旦立”。

附碑记格式:

盖闻

孝子事其亲内孙事其祖吾叔侄以闻之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以期不欲速朽正此之谓也祖公生平之□其为人也公平正直

秉性宽怀此公祖之天性也□内孙以幼年□□□□公祖之扶弱提

携婚□□业□□□如一然实□□之□□□□扶若螟蛉以

亲生乃皇朝之定□□□之明□婚定课□□亲□□□□乎

如□□□恩重于□□□公生□□礼死葬以□□□□根基

□也今叔侄生养其□修其茔略表内祖□□□□而□□序

又:

公阳命生于道光丙申年二月初五日卯时系大清国贵

州遵义府首县南乡清十甲地名下坝上木坎生长人氏

享年六十一岁大限没于光绪丙申年冬月初五日巳时

于十甲下坝上木坎住宅因老寿终

妣阳命生于道光甲午年二月十三日巳时系贵州遵义

首县南乡清十甲地名高坪生长人氏享年八十四岁大

限没于民国戊午年四月初六日丑时于本里本甲地名

上木坎因老寿终

 

36、罗公源淋墓碑记(民国八年)

墓葬团堡山。碑额“壬丙向”,碑正“显考罗公讳源林老大人墓”;右刻“永垂不朽”;左孝“男文芳、相臣,孙凤芝、鸣同祀”,款镌“民国念[93]八年己[94]卯秋八月初一日立”。

 

37、罗公源淋张氏墓碑记(民国八年)

墓葬团保山,碑额“丙壬向”;正刻“显妣罗母张氏老孺人之墓”;右刻“千古不朽”;左刻“男文芳、相臣,孙凤芝、鸣同祀。”;左款“民国念八年己[95]卯年秋八月初一日立”。

 

38、罗公源勲曾氏墓碑记(民国十三年)

墓葬水头堰。碑额“酉山卯”;中刻“仙逝伯祖妣罗母曾氏老安人墓”;右记“原命生于前清道光辛巳年[96]冬月初三日吉时,系南清十甲地名曾家寨人氏。亡于光绪戊申年[97]十二月十七日巳时,仍在原籍地名下坝住宅告终。”;孝刻“姪孙凤奎、桂、鶱,姪曾孙椿、树、周、荣、生培祀。”;左款“民国十三年甲子岁孟春月上浣日谷旦立”。

 

39、罗公源钦墓碑记(民国三十六年)

墓葬罗家坡,碑额“乾山巽向”。中刻“故显考罗公讳源钦老大人之墓”,右曰“原命生于同治辛未年十二月十三日午时,亡于民国辛巳年十二月十六日丑时告终。”左下“男相章、槐、杰,孙凤烈、声、荣、翅,曾孙祯、祥培祀”,款落“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后二月十三日立”。

 

40、罗公源泉墓碑记(公元一九八四年)

墓在后山窝。碑额“丁山亥向”,中刻“罗公讳源泉老大人之墓”。左序:“吾家系山西太原人也,自荣祖受命平播入遵而祖锡世侯。我父忠孝传家,原命生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岁二月十一日午时,十子分生长人氏。亡于共和国公元一九七九年己未年十月十四日子时邓家湾,享年七十九岁。生平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多年,退休病故。”;孝铭“男相华、中,女相林,婿傅宽民,孙远芳、金、春、海、远江、康,曾孙信朋、友、平、锋、信阳、昌、念。”;款曰“公元一九八四年甲子岁八月十一日敬立”。

附碑记格式:

吾家系山西太原人也自荣祖受命平播入遵而

祖锡世侯  我父忠孝传家原命生于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岁二月十一日午时十子分生长人氏亡于共和

国公元一九七九年己未年十月十四日子时邓家湾

享年七十九生平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多年退休病故

 

41、罗公文轩墓碑记(民国九年)

墓葬花园土。碑额“乾山巽向”;中刻“仙逝显考罗公讳文轩老大人之墓”;右记“原命生于前清咸丰丁巳年[98]十二月初十日巳时,亡于民国二年癸丑岁十二月初九日戌时。”;孝刻“男凤煃、桂、鶱,孙椿、树、周培祀。”;右款“中华民国九年庚申岁孟秋月上浣日谷旦立”。

 

42、罗公文轩陈氏墓碑记(民国二十八年)

墓葬罗家坡。碑额“乾山巽向”;中刻“仙逝显妣罗母陈氏老孺人墓位”;右记“生于乙卯年[99]四月十四日卯时,亡于戊寅年[100]又七月念六日戌时。”;左刻“男凤煃、桂、鶱,孙椿、树、心、生、德、义、志、寿培,曾孙泽荣、富、贵、华奉祀。”;款落“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孟冬月上浣日立”。

按。罗母陈氏曾孙泽忠尝为此墓作图,康公世勲撰《〈罗母陈太孺人墓图〉记》云:

舆地之学,始于古仁人孝子不忍其亲之心,亦即亲丧致敬之一道也。后世不察,乃欲藉此以求富贵。于是,有不问其地之吉凶真伪,而投其亲骨于界水凶煞之中,方且高谈科甲,望翼大富大贵之致。至惑矣。余常究仪,勘诸书,暇则以其说证之山水,凡所为龙穴砂水,却有一贯之理。若依此以求吉壤,实可操之在卷。至于发富发贵之说,终在疑似之间,不敢盲从。故于放所见旧墓,或另觅新地,均论真伪,不谈发详,其所见实有别于世之习于地者焉。

罗子季高,金兰好也。别且十余年矣。甲戍[101]初,余便道过访其家。布素如故,古道依然。言谈之余,旁及舆地,好尚复与余相似,因道往复其罗家坡祖墓。余观其峦头,秀嫩出群,已决其必有蝏结。及行至墓前,乃无砂无案,明堂倾斜,心惑甚。复细察之,始见其真气自肚脐逾出而横结于前。急步至穴所,则前案后落,明堂端正,已另立门户矣。其蝏之巧,有非庸眼所能意及者。因为详论其形势而别。

己卯[102]冬,余复过季高之家。则季高已悉依余言,不延时师,竞由其族尊源泉排定方向,仲兄凤桂自择宜忌,而聘葬宣慈陈太孺人于此地已矣。季高寻诚有心人哉。夫时当俶[103]季,举世之人,无不利禄熏心,而希假灵于枯骨。季高能本古孝子仁人之心,不囿于俗,介然孤行,可谓超越寻常万万矣。季高复谓余曰,时风日降,恐后世子孙不喻此理,另生希翼,别谋迁葬,当作图,请君记之以垂戒,且永为家范焉。息让在彼,余虽诺之,未暇为也。癸未[104]春。季高始命其族子泽忠作图成,余乃为之记云。民国癸未年二月十二日世侄康世勲季放谨撰。

 

43、罗公凤鶱墓碑记(一九八四年)

墓葬汪家林铜盆栏,碑额“丙山壬向”。中刻“显考罗公凤鶱之墓”,右云“原命生于贵州遵义县南乡清潭里十甲地名上木坎老屋基生长人氏,系光绪卄二年丙申岁正月廿一亥时生。大限殁于共和国一九七八年戊午岁四月卅日午时仍归原宅因老告终,享寿春光八十三岁。流芳白世,永别千秋。”孝刻“男心、生、德、义、志培,孙克贵、刚、祥、应、信、伟、坤、良、彬,曾孙树怀、奇、森、林、彬、强、宽、山、涛、常、立同祀”,落款“公元一九八四年岁次甲子腊月十一日立”。

附,公元一九七八年五月三日罗源泉致祭于族孙罗季高之灵,祝以文曰:呜呼季高!一生为人,忠厚诚意。处事虚心,对人和平。儿君幼年,学习坚辛。学成之后,教育多人。循循善诱,学子也能。满园桃李,週越有生。人皆称羡,佩服为君。处家有方,培育子孙。个个对人,也如其生。我与之交,到老终身。不有唇齿,不谈金银。如胶似漆,年已八旬。天书一召,跨鹤风云。阳魂不见,只见阴灵。呜呼季高!自今而后,生死永别,不见其形。呜呼哀哉,尚尚大吉。悼词为止,请君保留,抱本宣科。

 

44、罗公凤鶱陈氏墓碑记(一九九四年)

墓葬路水井。碑额“丑山未”,中刻“罗母陈氏之墓”,右云“生于光绪丁酉年五月廿五日子时,殁(于)乙巳(年)正(月)初三日戌(时)。”左曰“孝男心培陈陈氏、生(培)母(氏)、德(培)刘(氏)、义(培)李(氏)、志(培)陈(氏),孙克贵王氏、刚张(氏)、祥熊(氏)、应雷(氏)、信郑氏、伟周(氏)、坤张(氏)、良周(氏)、彬,曾孙树怀叶氏、琪、森郑(氏)、林蔡(氏)、彬、□、树宽、山、树祷、树常、烈、雄、树凯,玄孙芳诚、棋叩”,落款“公元一九九四年甲戌腊月十四日立”。

 

 

45、罗氏坟山碑记(民国五年)

碑存遵义县尚稽镇陈公祠南罗家坡,乃上坝房世系碑。碑额“罗氏坟山碑记”,碑文:

坟山者,祖墓所在之地也。不有碑以为之铭,则年湮代远,何从而知其端倪焉。维我远祖讳永昭迁居上坝,而上坝之有吾族实至此始。永昭祖者即鼻祖讳荣之三十二世孙也,卒即卜葬于此。厥后二世祖讳太原德,三世祖讳锦,四世祖讳明容现,五世祖讳登模甲、登科魁,六世祖讳鹏習翅、鹏翥翮,七世祖讳万旭仁,八世祖即曾祖讳仕阶远、仕谟、傑簾均先后卜葬于此。此山向名毛栗山,因吾族祖墓在此,故人皆呼之曰罗家坡。其界前及左右三面俱至山脚田边,惟山后石岩接万寿宫界。山内阴地惟我族人方能埋葬,外人不得侵占,亦不许牛马上山践踏坟垣。族人等因见旧碑字迹不明,相议从新镌碑,嘱予为序。未敢以为序也,故记之。十一世远孙罗鍷撰并书。

十世孙立钟、立卯,十一世孙铃、钰、铭,十二世孙源林、源芝、源科、源锡、源江、源钦、源廷、源善、源沛、源喜、源禄、源塘、源泉、源良,十三世孙文昭、文印、文富、文孝、相玉、相荣、相星、相钟、相治、相棋、相魁、相伦、相堂、相春、相槐、相金,十四世孙凤塘、凤先、凤元、凤煃、凤桂、凤鶱、凤珍、凤烈、凤章、凤忠、凤芝、凤照、凤槐、凤鸣、凤贵、凤奎、凤声,十五世孙富培、恩培、智培、义培、礼培、信培、仁培、培良、春培、钟培、俭培、荣培、金培、坤培祀。

民国五年阴历岁次丙辰正月廿六日谷旦立

附碑文格式:

坟山者祖墓所在之地也不有碑以为之铭则年湮代远何从而

知其端倪焉维我  远祖讳永昭迁居上坝而上坝之有吾族实

至此始永昭祖者即  鼻祖讳荣之三十二世孙也卒即卜葬于

此厥后二世祖讳太原德三世祖讳锦四世祖讳明容现五世祖讳登模甲

登科魁六世祖讳鹏習翅鹏翥翮七世祖讳万旭仁八世祖即曾祖讳仕阶远

仕谟杰簾均先后卜葬于此此山向名毛栗山因吾族祖墓在此故人

皆呼之曰罗家坡其界前及左右三面俱至山脚田边惟山后石

岩接万寿宫界山内阴地惟我族人方能埋葬外人不得侵占亦

不许牛马上山践踏坟垣族人等因见旧碑字迹不明相议从新

镌碑嘱予为序未敢以为序也故记之

十一世远孙罗鍷撰并书

 

46、罗家庙碑(民国八年)

遵义县尚稽镇上坝村罗氏族人家庙,俗称罗家庙。为四合天井,木结构。下殿戏台曾毁,仅存正殿及左右厢房。今已修复,仍由族人承继管理。庙碑仍立右廊檐下。碑文:

罗家庙碑记

木必有本,水必有源,人之有祖先则然。苟非崇祠礼拜,何以崇其德而报其功。我祖讳述于前清道光时与族人罗立广、立淳、立升,罗铜钰等,就族中所有林堡公地建立祠宇。殊夜间飞来一物,红光灿烂,降祠后大树之旁。天明视之,即石碑一口,上刊“泰山石敢当”五字。众以为神灵所在,相许竖神主时并竖川主、土主、药王及观音各像。此罗家庙之名所由称也。

我父立鐘屡念前人之志未逮,乃于光绪季年首捐银十余两以为之倡。而相继捐输者有罗杜氏、罗源科、源钦、凤煃等,又得罗凤、源锡、源钦、凤桂等承首竭力筹助,共得银百余金。于是补修两廊,新立下殿。落成之后,即竖神主及各神像于内,并另筹的款以作常年香灯之费。是举也,不惟至诚可以感神,而孝忠可云不愧矣。因为之记,以志不朽。罗鍷撰并书。

罗立钟,罗凤铭,源科锡、源钦、江、善、廷、沛、喜,相臣、钰、棋、荣、治、相富、怀、魁、堂,凤塘、先、煃、章、忠、凤金、芝、槐、奎,恩培同立。

民国八年已未岁八月二十八日立。

附碑记格式:

罗家庙碑记

木必有本水必有源人之有祖先则然苟非崇祠礼拜何以崇其德而报

其功我  祖讳述于前清道光时与族人罗立广立淳立升罗铜钰等就族

中所有林堡公地建立祠宇殊夜间飞来一物红光灿烂降祠后大树

之旁天明视之即石碑一口上刊泰山石敢当五字众以为神灵所在相

许竖神主时并竖川主土主药王及观音各像此罗家庙之名所由称也

我  父立鐘屡念前人之志未逮乃于光绪季年首捐银十余两以为之

倡而相继捐输者有罗杜氏罗源科源钦凤煃等又得罗  凤源锡源钦

凤桂等承首竭力筹助共得银百余金于是补修两廊新立下殿落成之

后即竖神主及各神像于内并另筹的款以作常年香灯之费是举也不

惟至诚可以感神而孝忠可云不愧矣因为之记以志不朽罗鍷撰并书

 

47、续修罗家庙碑记(一九九三年)

吾族上坝宗庙,系前人所创,历经百余年日雨风霜之腐蚀,缕烂不堪,目视涂尘。于共和国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岁间,族人罗金培深痛前人之功德毁在旦夕,首捐人民币伍佰元,倡导维修保护遗产。随即族尊相中继捐资壹佰余圆予以鼓励,并与族人泽华、远文为首主持。又幸承各房支代表远亮、远江、庚培、泽贵、克强、克忠、克财等通力合作,族众同心协力,共襄盛举,相继自愿筹资捌佰余圆。时则蒙国运昌隆,借族人之顺应,乃天地人和之机,毋违农时,趁闲鸠工。兴土取料,缮修房廊门壁地坎阶坝,一举告成,曰耗资壹仟余圆。又得主持尼僧元发李居士,四奔跋涉,募集善资叁佰余圆。相许塑神像四尊,尔为照管,操心度日。则然,苟非尊祠礼拜,孝弟忠信,乃将(捐)资之族人勒名刻石,源远流芳,永垂青史,以兹后裔承先启后之鉴耳。

相中、华、斌、传益、泗,凤福、全、国、远刚、芳、春、金、远江、康、强、勋、凯、文、武、全、亮、林,银、育、庚、亥、金、孝、志培、培江、信阳、信毫、向、凯、强、全、才、富、四、春、昆、朋、友、平、念、锋、国、康、钢、江、波、华、刚、勇、坤、铭,泽均、林、贵、华、江、东、克刚、信、祥、应、良、伟、克坤、彬、远、洪、均、俊、进、华、荣、生、郡、发、克超、元、武、全、财、富、贵、强、家、栋、柱、忠、卯、友、光、勇、乾、铧、林、煊、仁、文、伦、强,树槐、棋、森、林、彬、江、波、宽、明、烈、山、涛、端、树常、凯、雄、刚、文、坤、荣、全、方、华、海、久、树强、勇、红、金、银、财、铎、涌、宇、舟、龙、丰、树斌、昌、鸣、均、鼎、国、桥、鑫、杰、双、彬,洪开、芳开、成、银、彬、元、全、贵、东、炼同立。

公元一九九三年岁次癸酉腊月廿日。石工陈先俊。

 

 
--------------------------------------------------------------------------------

[1]、鶱,音xian,掀(音xian,揭起,打开)),振翼而飞。沈约《天渊水鸟应诏赋》:“群飞时合离,将鶱复敛翮(音he,鸟翎的茎,翎管。又,翅膀,奋翮高飞)”。 又独孤及《代书寄上裴六翼刘二颖》诗:“鶱鶱两黄鹄(鹄,音hu,水鸟名,即天鹅),何处有青冥”。

[2]、上浣日,农历初十。浣(音huan)日,即瀚日。明杨慎《丹铅总录·时序·三瀚》:“俗以上瀚中瀚下瀚为上旬中旬下旬,盖本唐制十日一休沐。”沐(音mu )谓瀚濯(音hanzhuo,洗涤)。唐代官员旬休,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多行浣洗,一月即有三瀚,遂称一个月的上旬、中旬、下旬为上瀚、中瀚、下瀚或上浣、中浣、下浣。休息日即为瀚日,或称浣日。《新唐书·刘晏传》:“质明视事,至夜分止,虽休浣不废。”

[3]、墓志是地面上的碑转移到地下后的一种变体,早期的墓志实际上就是小号的碑,后来才形成自己特有的形制。墓志至迟在东汉时就已出现,前些年河南出土的东汉延平三年《贾武仲妻马姜墓志》,据考是我国最早的墓志。魏晋以后,墓志才开始走向兴盛,这可能与魏晋的禁碑政策使得人们不得不将墓碑转入地下有关。墓志形状各异,有圭首碑形、梯形方版、方形等等,一般用两块石板上下相合,平放在棺椁前。上石为志盖,刻有标题,即某朝某官墓志,有的还饰有花纹、神像。盖文多为篆书,故又叫“篆盖”。下石为志底,刻有志铭,志多用散文撰写,叙死者姓氏籍贯、官阶事迹等。铭则用韵文统括全篇,是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或安慰之词。但也有只用碑志或只用碑铭的。此外,有的在砖上写或刻着死者的姓名、籍贯、卒年等,也属墓志范围。

[4]、竖,音shu,立,竖立。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野竖旄旗(旄,音mao。旄旗,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子。),川迴组练(组练,犹组甲被练,军士穿的两种衣甲,引申为精壮的军队。《左传·襄公三年》:“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杜预注:“组甲,漆甲成组文。被练,练袍。”孔颖达疏引贾逵曰:“组甲,以组綴甲,车士服之。被练,帛也,以帛綴甲,步卒服之。”又《吕氏春秋·去尤》:“为甲裳以帛,不如以组。”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又栽种。《国语·晋语》二:“夫竖树在始,始不固本,终必槁(音gao)落。”

[5]、爰是,于是。爰,音yuan,乃,于。《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孝成许后传》:“推试永究,爰何不臧。”蔡邕(音yong,同“雍”,和睦。《晋书·桑虞传》:“虞五世同居,闺门(闺门,此指家门。《新唐书·李景让传》:“闺门唯紧。”)邕穆。”)《郭泰碑》:“爰勒兹铭,擒其光耀。”

[6]、鸠工,召集人工。鸠,音jiu,通“勼(音jiu,《说文·勹部》:“勼,聚也。”)”,聚集。《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辛弃疾《美芹十论》:“臣尝鸠众两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以图恢复。”

[7]、俾,音bi,使。《左传·成公十三年》:“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8]、窀穸,音zhunxi,墓穴(音muxue)。《左传·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杜预注:“窀,厚也。穸,夜(音ye)也。厚夜,犹长夜也。”又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卷十二:“古字作屯(音zhun)夕,后加穴,以窀穸作墓穴是也。”

[9]、懿德,美德。《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又《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懿,音yi,美,美德。《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徳。”《文选·祭颜光禄文》:“惟君之懿,早岁飞声。”

[10]、佳城,墓地。晋张华《博物志·异闻》:“汉滕公(夏侯婴)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踣(音bo,跌倒。)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之。”后称墓地为“佳城”,本此。《文选》沈休文“冬节后至丞相第诣(诣,音yi,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造诣,指学问或技术所达到的程度,如他对医学造诣很深。)世子车中”诗:“谁当九原上,郁郁望佳城。”

[11]、牛眠,犹牛眠佳地。典出《晋书·周访传》。又《太平御览》引晋祖台之《志怪》云:陶太尉(侃)微时,丧当葬。家贫,亲自作砖。有一斑牸(音zi,雌性。)牛载砖,已载至,忽然失去。便自寻觅,忽于道中逢一老翁,云:“君欲何所觅?”太尉具答。更举手指云:“向于山冈上见一牛眠于圩(音wei,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土堤。)中,必是君牛。此牛所眠,便好作墓。安坟当之,致之极贵;小复不当,位极人臣,世为方岳(方岳,镇守一方的重臣。)也。”言讫,便不复见。太尉墓之,皆如其言。后来遂以牛眠佳地指风水好的坟地。元·丁鹤年《送奉祠王良佐奔赴还郾城》:“佳城已卜牛眠地,屏立泰山带围泗。”宋·苏颂《赠大理寺丞陈公》:“葬得牛眠地,家开纳驷门。”清·郑燮(音xie,谐和,调和。)《范县署中复郝表弟》:“至于该田风水,四面环河,后靠土山,不待堪舆家言,一望而知为牛眠佳地。”

[12]、鬣,音lie,马颈上的长毛。马鬣,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遂指坟墓。《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鬣,封之谓也。”马鬣,郑玄注:“俗间名。”孔颖达疏:“马鬣之上,其肉薄,封形似之。”唐李白《上留田行》:“蓬科马鬣今也平,昔之弟死兄不葬。”李贺《王濬墓下作》:“□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宋刘克庄《沁园春》词:“叹苕溪渔艇,幽人孤往,雁山马鬣,弔客谁径。”

[13]、冢,音zhong,坟墓。《说文》:“冢,高坟也。”又作“塚”。

[14]、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

[15]、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

[16]、康熙二十七年。

[17]、螽斯之瑞,本“螽斯之征”。螽斯之征,指子孙众多的征兆。征,表露出来的迹象。《三国志·高柔传》:“柔上疏曰:‘且以育精养神,专静为室。如此,则螽斯之征,可庶而致矣。”又《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毛亨传:“《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诜诜,音shenshen,众多的样子。

[18]、麟趾呈祥,原作“麟趾振振”。麟趾,麒麟的蹄子。振振,众多或兴盛的样子。麟趾虽可踢踏,却不践踏生物,故传说中称为仁兽,并引申为兴盛之意,表示实行仁爱的人,其子孙后代昌盛兴旺。语本《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后以“麟趾呈祥”称誉人家生有优秀的子孙,亦谓子孙昌盛。呈祥,呈献祥瑞。明·程允升编《雅俗故事读本》上、《幼学故事琼林》二:“称有令子,曰麟趾呈祥。”令,美好。

[19]、翮,音he,羽毛。

[20]、脈,音mai,同“脉”。

[21]、劬劳,辛勤,劳苦。《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又《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音qu,勤劳。

[22]、抔,音pou,以双手捧物。《礼记·礼运》:“汙尊而抔饮。”注:“抔饮,手掬之也。”又抔土,一掬之土,极言其少。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再,一抔土,即一捧土。后以一抔土代指坟墓,本《史记·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长陵,汉高祖的陵墓。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清·戴名世《北行日记》序:“前年之秋,老母谢世。方当营一抔之土,与先君子合葬。”檄,音xi,檄文,用于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

[23]、矩度,犹法度。矩,音ju。

[24]、大碑塘李氏第四代。

[25]、道光十三年。

[26]、冢人,本为官名。《周礼·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

[27]、锡,音xi,赐(音ci)予,犹赐予恩宠、爵位或财物。《诗经·崧高》:“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郑玄笺:“召公营位,筑之已成,以形貌告于王,王乃赐申伯。”《汉书·武帝纪》:“適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昔在贞元,有锡自天。”

[28]、康熙四十五年。

[29]、乾隆四十年。

[30]、康熙四十七年。

[31]、乾隆五十五年。

[32]、创业垂统,创建功业,传之子孙。《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33]、均一,均平如一。《新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亦作“均壹”。《诗经·曹风·鳲鸠》毛亨序:“鳲鸠,刺不壹也。”唐孔颖达疏:“在位之人,既用心不壹,故《经》四章皆美用心均壹之人,举善以駮(音bo,同“驳”,说出自己的理由以否定别人的意见。)时恶。”

[34]、木本水源,原作“木水本原”,树的根和水的源头。原,“源”的古字。语本《左传·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在伯父,犹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晋为周所封,故周天子以木本水源为喻责备晋国不应忘本。后世多作“木本水源”比喻事物的根本以表示溯本推源,多指宗族血统关系。明·归有光《华亭蔡氏新谱序》:“以谱之亡也,孰知故家大族实有与国相维持者,系风俗、世道之隆污,所不可不重也,况孝子仁人木本水源之思乎?”)

[35]、有,助词,无义。一字不成词,加“有”以配之,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前。《诗经·邶风·击鼓》:“不归我心,忧心有忡。”

[36]、原始反终,探究事物发展的起源和归宿。《易经·系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37]、乾隆四十六年。

[38]、道光二十年。

[39]、道光二十四年。

[40]、乾隆四十三年。

[41]、咸丰二年。

[42]、乾隆三年。

[43]、乾隆五十六年。

[44]、厝,音cuo,葬,谓停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安厝,安葬。汉·班固《白虎通义·崩薨》:“安厝之义,贵贱同。《文选·潘安仁(岳)〈寡妇赋〉》:“痛存亡之殊制兮,将迁神而安厝。”唐·李周翰注:“谓迁柩归葬也。”《三国志·蜀志·二主妃子传》:“园陵将成,安厝有期。”

[45]、乾隆四年。

[46]、嘉庆十九年。

[47]、庶几shuji,希望。《左传·襄公二十年》:“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曹植《与杨德祖书》:“庶几戳力上国。”

[48]、乾隆十二年。

[49]、嘉庆二十一年。

[50]、乾隆十二年。

[51]、道光三年。

[52]、光绪四年。

[53]、岁,星名,即木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注:“岁,岁星也。”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叫岁次。以岁星纪年,又叫年次。《文选·南朝·陆佐公(倕)〈石阙铭〉》:“于是岁次天纪,月旅大簇。”唐·白居易《祭庐山文》:“维元和十二年,岁次丁酉。”又,周代以前称年为岁,取岁星运行一次之意。《书经·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又《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后来一般用岁为年的通称。

[54]、音yao。

[55]、同治十一年。

[56]、道光二十三年。

[57]、碑作“折”。

[58]、析薪,本谓劈柴。《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陈奂《毛氏传疏》:“析薪待斧,以兴取妻待媒。”唐莫尧《新注全译》(增订本):“怎样劈柴呀?无斧不成啦。怎样娶老婆?无媒不成啦。” 此谓继承父业。《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三国志·王肃传论》:“王朗文博富赡,王肃亮在多闻,能析薪哉。”

[59]、音zi,除草。

[60]、《尚书·大诰》:“(周成)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音shen,况,况且。)肯構。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音ang,我。《诗经·邶(音bei,周诸侯国。)风·匏有苦葉(匏有苦叶,指秋天葫芦叶枯黄。匏,音pao,葫芦。)苦,通枯。》:“人涉卬否,卬须我友。”《尔雅·释诂》下:“卬,我也。”),敉(音mi,安抚,安定。)宁王大命。”’”蔡沈集传:“昔,前日也,犹孟子昔者之昔。若昔我之欲往,我亦谓其事之难,而日思之也。非轻举也,以作室喻之,父既底定广狭高下,其子不肯为之堂基,况肯为之造屋乎。以耕田喻之,父既反土而菑也,其子乃不肯为之播种,况肯俟其成而刈(音yi,割。)获之乎。考翼,父敬事者也。为其子者如此,则考翼其肯曰,我有后嗣,弗弃我之基业乎?盖武王定天下,立经陈纪,如作室之底法,如治田之既菑。今三监叛乱,不能讨平以终武王之业,则是不肯堂,不肯播,况望其肯构肯获,而延绵国祚于无穷乎?武王在天之灵,亦必不肯自谓其有后嗣,而不弃坠其基业矣。故我何敢不及我身之存,以抚成武王之大命乎?”

[61]、克绍箕裘,谓能继承父业。

[62]、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指勤俭持家。《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克勤克俭,无怠无荒。”《娱目醒心编》卷二:“长姑自当家后,早起夜眠,克勤克俭。”

[63]、贻谋,父祖对子孙的训诲。晋·陆机《吊魏武帝文》:“观其所以顾命塚嗣,贻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意本《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朱熹集传:“诒,遗也。燕,安也。谋及子孙,则子孙可以无事矣。”唐莫尧《新注全译》:“诒,通‘贻’。厥,其。以,乃。燕翼,安置庇护。燕,安,安息。《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朱熹集传:‘燕燕,安息貌。’《集韵》:‘与宴通,安也,息也。’翼,庇护。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朱彬说:‘读如《左氏传》‘余翼而长’之翼。翼,覆也。’陈奂《传疏》:‘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

[64]、碑作“番”。

[65]、音manmo。

[66]、碑作“斯”。

[67]、姻娅,亦作“姻亚”,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姻亚,以象天明。”《周书·陈忻(音xin,同“欣”。)传》:“忻与韩雄里閈(音han,门墙。)姻娅,少相亲昵。”

[68]、忝,音tian,常用作谦词,辱,有愧于。《诗经·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书·堯典》:“否德忝帝位。”

[69]、昊天罔极(haotianwangji),如同辽阔广大的天空一样无穷无尽。《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孔颖达疏:“我今欲报父母是劳苦之德,昊天乎心无已也。常所忆念,无有已时。故言己之痛切之情以告于天。”后来泛指父母的恩德博大,报答不尽。也泛指恩惠广大。唐·高郢《为萧太师谢致仕表》:“悬车之后,且许时朝。荣赐俸禄,泽深惠养。昊天罔极,思上报而无阶。余日几何,奉湛恩而不朽。”

[70]、碑作“乙卯”。嘉庆岁无乙卯。嘉庆二十四年虽岁次己卯,然距同治癸亥仅四十余年,与公享寿悬殊甚大。而乾隆六十年仍岁次己卯,距公卒年正好六十八岁。故嘉庆乙卯应为乾隆己卯之误刻。

[71]、当系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或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之误刻,嘉庆无乙卯年。

[72]、咸丰七年。

[73]、嘉庆十一年。

[74]、碑作“坏”。

[75]、石板寺,《遵义府志》卷八寺观遵义县云:“楞严寺,在城南九十里。又名石板寺。”按,寺在今尚嵇镇新华村,相近有陈氏家祠文昌阁。

[76]、道光四年。

[77]、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喻雄师,亦喻战争。《文选·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朱骑万里。”李善注:“铁马,铁甲之马。”唐·李袭吉《为周晋王贻梁祖书》:“金戈铁马,蹂躏于明时。”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8]、《晋书·李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意本《史记·淮南王安传》:“(伍被曰:)‘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廘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后用“铜驼荆棘”形容国土沦丧后的残破景象。宋陆游《秋夜有感》:“中原何时定,铜驼卧荆棘。”金·元好问《寄钦止李兄》:“铜驼荆棘千年后,金马衣冠一梦中。”清·朱尔迈《虞美人》:“铜驼荆棘寒烟里,故国留残垒。”))

[79]、遭家,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庚子:“(诏曰:)‘朕履运中微,遭家多难。八陵废祀,可胜抔土之悲。二帝蒙尘,莫赎终天之痛。”

[80]、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煢煢独立,形影相弔。”期功,丧服名称,亦用以指服丧五月之内的宗亲。期,服丧一年。功,按亲疏关系分为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明李东阳《刘益斋传》:“生弥月而孤,族无期功之亲。”强近,强盛亲近。《隋书·许善心传》:“单宗少强近,虚室类原颜。”

[81]、碑作“纪”。

[82]、同治二年。

[83]、光绪二十三年。

[84]、音kui。

[85]、(音guo)

[86]、碑作“斯”。

[87]、光绪二十四年。

[88]、道光一十六年。

[89]、光绪二十二年。

[90]、道光一十四年。

[91]、民国七年。

[92]、光绪二十四年。

[93]、念,音nian,同廿、卄,二十。

[94]、碑作“乙”。

[95]、碑作“乙”。

[96]、道光元年。

[97]、光绪三十四年。

[98]、咸丰七年。

[99]、咸丰五年。

[100]、民国二十七年。

[101]、民国二十三年,岁次甲戌。

[102]、民国二十八年,岁次己卯。

[103]、音chu。

[104]、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