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潜山罗氏源流
发布时间:2012-04-04
序
家有信谱,犹国有信史也,苟继述无人则信亦者疑矣,此庐陵眉山诸前辈多留心焉。吾族自崇德公由豫迁潜,谱牒重重昭然可考。迨明季兵燹几至坠绪难寻,幸国初先祖复灰烬以传后世。乾隆戊辰有若日光明派诸公,绍理前编。嘉庆丁巳,又有若光明裕派诸公竞赞先绪,本本源源,条分缕析,似无庸后人增修者为特。年易四十,其间,生者、迁者、殁者、葬者,指难胜数,今不补葺后之人虽欲辩尊卑,别长幼敦伦睦族,其孰从而得之客岁。荣馆西乡,储宅族尊,有心谱牒,以书招荣,举荣纂修,荣以谱之修成大志也。但任大责重,非细心人不能,荣质谫陋,派又卑微,何敢与此。而谱尊曰:族中通翰墨者虽不乏人,然多出子门下,且子性醇谨,品忠直,纂修一事,惟子其谁与归。荣辞不获,遂承命而董其事。嗣后夙兴夜寐,黾黾皇皇,惟期前后世系逐一编次。俾后世子孙不致数典忘祖而已。至于智小谋大,力小任重,荣终不能无愧也,兹因谱牒告成然自述而为之序。
道光十七年季冬月 谷旦
二十一世孙桂荣撰
序
余秉铎松滋与宗人契阔久矣。今年夏,有潜阳来者,余适见焉,曰:此吾宗人燄峰也。因懼然问所以至此者,则示以新辑之谱牒,嘱余为文序之予。窃惟家乘宜修莫甚於吾族之居潜者矣。盖他姓瓜瓞绵衍,曰某家村,某家坂,则室庐纍匕相望也。独吾族卜处潜邑,有家五庙者,有家祝家冲者,有家新田岺者,有借树为名家朴树冲者,有指河为号家九山河者,皆隔以耸然之峰峦分,以逐然之林壑其相距而不能数相见也。有若星之参商然。故无论幼子童孙莫辨其族氏即其年近老耄而齿危发秃者亦觌而而不相识。而汎匕焉途人视之也。夫今之居各异地者畴非庚一公兄弟之裔乎?兄弟所自出非崇德公一人之身乎?以一人之身递传递衍而相视如途人。其可忧者盖不独行次颠越,同於僖跻闵上为为衍兄也。此吾所以以谱之作为族人喜也。燄峯曰:是则然矣,但族之人西走关陕,南徙婺越,北迁并翼,东处赢博者匕有之。今欲访其里居求其嗣续不可得,余於是憾焉。予曰:事之所不能为者,天也,吾子其若之何?惟是今之居潜者观於谱而宗族亲睦,相与尽其欢欣爱洽。喜必庆,忧必吊,少而孤贫,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众共诮让之也。岂非风俗之大美而王道之行於家者乎?是为序。
时
嘉庆二年孟冬月 谷旦
特授修职郎安徽颖州府霍邱县
序
洁翁年伯者,予父之故人也。于游京师,睽违日久,每一念及,慨想殊深。适有自同乡来者接见时,即问年伯福祉及近日所为。乡人曰,今六月中澣,罗庄有增谱之役,请往董其事。予闻而喜之。窃思自魏以降,谱学盛行,沿至六朝贾弼刘湛之徒并精谱事,徐勉王俭诸家,各以姓系为世推重,杨随后士不敦本而谱遂废。今罗庄有志于邑也,诚孝子仁人之心也。顾囊者从年伯游,驱车潜邑,罗于宗炎以旧谱示余。其间,昭穆之辩,世系之莫,而凡本本支支,孰尊孰卑,孰长孰幼,按其行次了如指掌,亦安用增修者为然,历时其久,朽蠹滋惧,且递传递衍,实繁有徙若者居祝家冲,若者居新田岭,云田坂,若者居五庙,居朴树下及九山河,其势日纷,其情日焕。苟非从事楮墨重为补葺异日者支分派远将若之何,不惟数忘典祖,诮比籍谈,且岁时伏腊,有觌面而不相识,忧喜而不相关者无怪乎?视至亲如秦越,而棠棣之风微角弓之刺兴矣。谱之不修,其害可胜道哉。予闻年伯之躬膺斯任也。遂不禁情动于中,援笔而为之序。
皇清嘉庆二年冬月吉旦
赐进士及第官翰林院修撰介山
侄赵文楷逸书氏顿首拜书
渊源序
秦汉以来,迁徒不一。然孝子慈孙能数典而不忘祖者,谱之功也。谱之关系诚大矣。上明祖宗之所自出、下识支派之所由分,倘率意纂修,考证不精,识者讥之。夫伯祖叔祖原不能忘,惟历代一脉之公妣尤当记忆。彦谨于秦汉以下传代之某公某妣至崇德公迁潜传代之公妣,搜罗注明,令通族之老老幼幼一览。彦叙谱,跋而知之则幸矣。罗封周室,迹发秦邦,官居大农令。君用公传珠公、珠公张妣、傅妣子六:曰居厚、宣礼、子成、知正、抵德、成通。居厚公王妣子二 :曰忠、 曰悉,悉公吴妣生臣公。臣公严妣子二:曰奉、曰谌,奉公李妣子二:曰征、曰微。征公李妣、宋妣生达公,达公吴妣子三:曰叶、曰英、曰芃。叶公、张妣子四:曰暹、曰升、曰冲、曰霭。升公胡妣子三:曰季实、季华、季霍。季实公、羊妣子三:曰 、曰霄、曰云。霄公钟妣、阎妣子三:曰令恭、曰令云、曰令仪。令恭徐妣子四:曰澄、曰瑭、曰环、曰璜。瑭公黄妣、谌妣子三:曰文通、曰文慧,黄妣出。曰文仲、谌妣出。文通、胡妣子三:曰钟、曰铁、曰铿。铿公妣失考,子二:曰绥、曰缕。绥公、胡妣子二:曰企生、遵生。企生公、徐妣子二:曰昱、曰炽。炽公、邓妣子五:曰智慧、智亮、智达、智通、智强。智慧公、杨妣子二:曰昭祖、光祖。昭祖公、邓妣子二:曰景宜、景富。景富公、景富公、李妣子三:曰万成、万训、万美。万成公、许妣子四:曰元鹏、元凤、元凰、元麟。元凤公、钱妣子二:曰世则、曰世法。则公、余妣子二:曰志刚、志呜。志刚公、熊妣子二:曰尹祺、尹京。尹祺公、许妣子三:曰有执、有居、有美。有执公妣失考,子三:曰汉昭、汉收、汉令。汉昭公、吴妣子二:曰宏道、宏通。宏道公张妣子一:曰绍裕。裕公、林妣子一:曰尚宾,尚宾公、李妣传吾族迁潜始祖崇德公。崇德公、刘妣生福一。福一公胡妣子二:曰阡四、阡六。阡四公、张妣子四:曰庚一、庚二、庚三、庚四。三迁桐邑、四迁太邑未曾合谱,惟我庚一、庚二与阡六公裔庚五,于清乾隆戊辰、嘉庆丁巳、道光丁酉同修谱牒。坟墓丘墟、派衍规条,井然划一、班班可考。后之继起者幸览此毋忽免消彼籍谈矣,是为序。
清同治九年仲冬月
时 谷旦
二十三世孙邦彦撰
序
家乘一书仿乎国史而作也,其间列支派,别亲疏,序昭穆,详著生年死月。莫不使后人一目了然。惟我宗谱自乾隆戊辰嘉庆丁巳道光丁酉,递今先君子修辑至今,班班可考矣。其水源木本巳溯其所自来也。其支分派别巳详其所由始也。其昭穆亲疏巳辨其等而序其齿也,其迁葬徙居巳载其间而记其方也。其纲目至晰也,其参考至精也,即屡朝之世系,历代之史书,亦不过如斯之周且详也。乃自道光丁酉议举纂修,彦巳共勷其事,亦越于今三十余年,若不再辑,恐生名故讳不易时而淡忘,墓向山形亦历久而失据,今族众立议又重新之举彦纂修。彦曰谱之当修非缓图也,第典至钜,事至烦,任至重,非细心精明之人不能,彦年近七旬,血气就哀,性虽忠直,学巳疏虞,诸尊佥曰:族内之贡监通翰墨者虽多,然皆出子门下者不少,且子年虽迈而心性忠厚,学虽浅而练达老成,今不必畏其劳而谢其责。彦辞不获,遂承命而仔肩之,夙夜黾惶恐不胜其任,有负诸尊之明。于是续先烈踵前徽,将各股各房世系逐一阅历。参互而商磋,上极先远有以濬其源也,下及支庶有以析其流也,开卷共笃优忾之思,观型同切绍衣之志歌,螽斯以宏燕翼振风羽而美,龙文上绍千古,永垂奕襈,庶俾千百世之子孙不致数典而忘祖也矣。兹因谱牒告竣,彦尤于继起者有厚望焉。遂握管而为之序。
时 谷旦
清同治九年仲冬月
序
水之分派也,其源自同,木之分条也,其根则一。氏族之盛子姓之蕃也,其初皆出自一人之身。迨递传递衍别而为什佰千万,遂有亲疏远近之殊。甚至地易时移宗族等之塗人,肥瘠视如秦越,且不至各宗其宗,各祖其祖,不止矣噫果何故哉。胥由家乘遗亡,不能反厥本始,溯所自来之咎,是宗谱一书,其关系之重大,洵未有逾于此者,谚云:三十年不修谱是为不孝,士君子深懔懔焉。况国朝以孝治天下,甫定鼎赐各家派系谕修谱牒,尝读圣祖仁皇帝圣谕。首曰:敦孝悌以重人伦;旋曰:笃宗族以昭雍睦,猗欤休哉,何其盛也。我派肇于周而望于秦。汉唐而下,文谋武烈,代不乏人。惟宋端平间,我祖公讳崇德者,由豫章迁邑西之水吼岭,复至五庙,见其山明水秀,遂卜居焉。因名所居之地曰罗家庄。此吾族发祥之所自知也。谱牒之修,国朝凡经四次粤自同治庚午后今又四十余年矣。其间生殁卒葬,婚娶迁徒,勋臣耆硕,忠孝节烈,更仆难尽,况复东南攮攮迭起干戈,使不踵而增修,将积久缺遗,所谓扬前烈而裕后昆者果安在乎。旧岁少长咸集,活及谱事,议决纂修,通族遂委铨任其事,第思家谱犹之国史,其事繁极且难,其任极大且重,精明强干之彦,尚惧不克胜利,况学浅才疏,碌碌无所短长,如子予小乎,承命之下日夜思维,恐负诸父老望,幸族弟廷胜、宗周二先生,暨生坐馆诸君,学问文章高出于铨万万,铨不过附末光勤考订而已,凡家规、条例悉遵前例。事事求实,词不假文,务使传于今者信于后焉。兹者吾族之祖,若宗或世次,或事迹,即至于享年无不备誌,捧帙一览,先人如坐一堂也。吾族之予若孙,贤明者,贵达者,名何名、职何业,一一囊书之。展卷一阅,全族珠联璧合也。虽居各异,而溯厥由来,畴一非由罗家庄而他徙乎?纵支系攸分而考其所自畴一。非崇德公之所出乎。读斯谱也,孝敬之心未有不油然而生者矣。岂犹有亲疏远近之意存其间哉。余故曰:分派之水其源自同,条分之水,其根则一焉。尔是为序。
时 谷旦
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仲秋月
二十二世孙春铨镜斋氏谨撰
序
窃为万物本为天,人本乎祖,本乎天,天之庇者,物自茂。本乎祖,祖之荫者人,自蕃人第之物之茂,而不知茂之所自出第。知人之蕃,而不知蕃之所由生,此曷以故,盖不知增修谱牒,俾使人尊祖敬宗也。谱之关系不甚重哉。我族自乾隆戊辰至同治庚辛谱书凡四辑,先君子编年纪月,莫不缕析条分,后之人似无庸增修者焉。为然而天时几变,人事几更,越今四十余年。其间生齿紊烦,星罗棋布,若弗及时修辑,恐年湮代远,则坠绪难寻,不几有数典而忘祖之虞耶。客岁爰约合族诸尊商议,幸志有同谋有怀再辑。先愧不才,忝列赞勷,开稿之暇始之居近者或可不遗而播。迁者未免有失。诸尊曰:同治初因兵燹未靖,未曾远临,今不遍访遗枝是为缺典。先于是承诸尊之命,与房弟怀之偕游陕右,遍历秦西,不惮山川跋涉之劳,慨收渊源一本之谊,奠世系昭穆,生卒葬汇而书之,墓向山形详而纪之,使传于今而信于后也。然路径崎岖,水陆险阻,蒙叨祖佑,幸保无虞。于八月中归梓,与合族诸君开馆程事,和衷共济,相与有成,上扬祖烈,下笃宗盟,庶俾千百世之子孙不至有籍谈之诮也矣。是为序
时 谷旦
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仲秋月
二十三世孙先从卿氏敬撰
序
史者国族实录也,谱者家族实录也。盖国族实录尚乎忠非仕宦无与焉;而家族实录尚乎孝,非仕宦亦与焉。谚云:柏林罗氏忠孝全,此罗氏家谱不一国史乎。原罗氏出自祝融,姬姓周室,封于罗国,周以为氏。由是凡四十传至大农令珠公,自长沙迁豫章,清徽颖公作谱,断以大农为始祖,再由珠公历三十二,传至崇德公,自江右迁皖潜。潜之后人作谱,又以崇德为始祖,而大农以前之统系不复记载矣。兹者搜罗既往,开辟将来,愿祖德宗功著于汉晋,衣冠文物盛于隋唐,将于五季争乱之间,垂及炎宋宗属益盛,故建祠庙,建坊,诸胜迹犹有存者。元明间英才雀起,科甲蝉联进士及第者若而人,状元及第者而若人,举孝廉补弟子员者若而人,皆载诸谱牒,历历可稽。惜有明之季被军燹遭残,几无从作述,幸先君子复灰烬之余,满清乾隆戊辰岁纂修一次,越嘉庆丁巳、道光丁酉、同治庚午、宣统辛亥续修,凡四次。自辛亥于兹又三十余年矣,其间之生迁殁葬者指难胜屈。若长此以往,未免缺疑,欲续渊源于一本,联以全族为一家,可乎。去秋少长咸集宗祠赏月之余,话及修谱,靡不踊跃,即席决以丙为纂修,但丙年届花甲,学已荒芜,以不逮精神负重大义务,惟不惮烦劳,详加考订,繁者删之,略者补之,论舛者更正之。有新增事项俱载条例后,俾后人一览得之本,而又本支复有支,非亲其亲、长其长而巳也,珠联璧合其在斯欤。是为序。
时 谷旦
中民国癸未三十二年孟秋月
二十三世孙丙作南谨述
序
族谱之作滥觞于欧苏二公。欧谱之范围无从稽考。观明允族谱引则知苏氏谱例亦仅及其亲近而遗其疏远。近世各姓族谱则由其族人所居之地上溯而以始迁该地者始祖,始祖之上则不及焉。自胡元入主中国,对于南方汉族之平民有特殊虐遇。汉人之姓氏名号迫令销灭。惟以十百千万等数字记名,当时父子祖孙有异数,无异名,今观各姓之族谱,其最初数代皆数目字,无他名职是故也。是时海内关于族姓之记录沧没无存,较之始皇焚书,其害尤酷。故各姓族谱自朱明洪武以降,年代世次均可考见。若宗若唐,所谓某公某妣皆悬揣臆度不可征信者也。明清两代各姓族谱多按世修辑。其体例则分世系传赞,为二帙世系,则仿自春秋纲目,编年纪月,所以别时代世次之先后者也。而传赞则仿自史记,汉书、世家列传。所以表人物事功之彪炳者也。我地众姓集居,相传罗黎二氏迁居最早,黎姓后裔近稍陵替,而罗则愈演愈盛,自清初以降,每历数十年纂修谱乘一次。近自宣统于五庙馆续修族谱,余时适辨正始小学时,至谱馆参观甚为钦佩,现历三纪,罗姓合族裔孙又议复修谱总。作南先生品端学粹,而炉青、凤来、超海、本儒、先芹诸君皆明达干练。职司出纳或任校阅或勷庶务,众擎悉举功绩灿然。现其体裁之严正,予夺之精审,详略之得中,开支之适当,尤为各姓修谱者所不及。况值空机四扰,炮声隆隆,近又洪水为灾,田庐漂荡,天灾外祸交侵相逼,时而谱务之进行不稍顿挫,其毅力之伟大,任事之坚忍,乃知诸君负重致远冒险无畏之精神,是诚我中华民族之特色也己。
优增生前任县议会议员地方财政局长第四区区长
吉生 王毓文敬撰
序言
家有志,后人方能通古今之变涂,谙世事哲理,继承文明之风,实乃承先启后之要事也。且我祖崇德公由豫章迁潜西之水吼岭,复至五庙之罗家庄,后藩衍至新田岭、祝家冲、朴树冲、九山河等地,虽在清季五度编辑家志及民国一次续修家志,然今巳四十又四年矣。其间历经沧桑,谱牒多有所失,故生迁殁葬,婚娶迁徙,勋臣耆硕、忠孝节烈等浩繁难书,若长此以往则未免缺疑。故续修家志实乃当务之急也。今年暮春之初,适值清明佳节,有族人代丰,传焰、根辛、传美、家旺等诸君祭扫坟茔,集首五庙,话及续修家志事,莫不踊跃,遂推浮主其事。然此事既繁且难,加之浮年逾七旬,体力不济,性虽忠直,学已疏虞。承命之后,日夜思维,诚惶诚恐,深忧有负族人重托。幸房叔卫华、房侄传美大力鼎助,玉成有望。浮当尽力详考,力求繁而不杂,词不假文,至于家训,条例之增删,均顺应新潮流,不逾法律之准则,俾后人一览,不致数典忘祖,以祈家族日盛,源远流长也。是为序。
公元一九八七年岁次丁卯 月 谷旦
二十四世孙浮超海敬撰
序言
木之荣也,千枝万叶必有其本;水之流也,千支万派必有其源。盖吾罗系出祝融,肇于周而旺于秦。汉唐而下,文谟武烈不乏人。惟宋端平年间,我祖崇德公由豫章迁潜西之水吼岭,复至五庙之罗家庄,是为迁潜始祖。初非无其本也,亦非无其源也。迨递传递衍,星罗棋布。考其宗志之修,凡经六次于清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宣统及民国癸未,迄今四十四年矣,所有谱牒,因岁月流逝和沧桑之变,经查多数已经遗失,各支系所存无几,兹为思源溯本,承上启下,适族众于丁卯年四月间,因是而倡修家志。此举深得广大族众拥戴。纷纷献资赞助,并推美为监理。但美才疏学浅,少不更事,实难胜任。时虞陨越,幸有卫华、超海等大人学博渊深,精通文理,荷蒙鼎助,美当竭尽棉薄,追随尊大人之后,共勷盛举,遂于五月份完成初稿。总室人员更是心诚意坚,合私为公,于七月份清稿编纂汇总,陆续付梓家志,大业即将告竣。今而知家志一书,不仅关于一族并有关于天下国家也。由此可明族人守敬宗收族之义,毋忘水源木本之恩,上可慰先祖在天之灵,下可不负广大族众之托矣,是为序。
公元一九八七年岁次丁卯 月 吉旦
二十五世孙传美敬识
序言
万派之水同出一源,万枝之木同本一根,而知氏族之蕃盛,派衍万千,其初实一人之身,亦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根而已。缅怀我祖崇德公自宋端平年间,由豫章迁皖潜之五庙是为迁潜之始祖也。迨递传递衍、星罗棋布,我房秉维公支下明竣公,自乾隆年间,由皖潜之五庙迁陕西之汉阴,散布观音河等地居住,人丁蕃盛,烟户云连,由于关山远阻不相往来,有视同宗如路人者。兹因岁月流逝和沧桑之变老谱已经遗失。正在思源溯本的当中,去春,忽奉宗人传焰先生写来华翰一封,展诵之余,话及家乡今年续修家志事,房众闻之莫不欣喜。尤其由家族成为国族,使全国安定团结,更是心诚意坚。于是开稿献资一并交邮寄上。荷蒙谱室诸公不惮烦劳,尚念支虽公而本合,源虽远而流长,将我房世系详加考订,付梓卷轴翻新,实深感谢。兹值家乘告竣,家明自愧才疏学浅鄙陋,无文援笔而为之序。
公元一九八七年丁卯冬月 谷旦
陕西二十六世孙家明拜撰
序言
国盛修志,家兴修谱。谱牒系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当今社会不仅以创建物质文明为要事,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点,就是要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家族。罗姓家族续修宗谱实乃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创建和谐社会之壮举。回眸家族源流,罗氏裔承黄帝,受姓于周,自亦芳公历四十世传至大农令珠公,由长沙迁豫章,再由珠公历三十二世传至崇德公自江右迁皖潜五庙,于青山秀水间创建罗家庄。宋人颖公作序,以珠公为始祖;皖潜之后人作序,以崇德公为始祖,珠公之前不复记载了。因崇德公后裔人丁兴旺,所居地域向四周延伸至太湖、岳西、桐城、舒城,乃至浙江、江苏、河南、陕西等地。其后人曾在清代五度编辑家志,房祖父作南公又于民国间主持续修一次家志;历经四十四年,于公元一九八七年,族叔超海公,年逾七旬,仍欣然秉笔,殚精竭虑,第七次主持续修了家志。弹指一挥间,二十二年又过去了。其间家族内生迁殁葬,婚嫁业绩等失于记录,若如此下去,谱牒传承定然中止。故罗氏宗谱续修已成当务之急。适逢超凤公、传德兄及晚辈甘应,首起倡议,立志鼓与呼,倾刻间就得到族人热烈响应。特别是罗志祥书记、罗金南书记,用工作余暇着手安排组织,并承担续修工作会议费用达数千元之巨。罗志祥书记还无偿提供了谱馆办公地点。两位书记在谱馆开馆后常予督导,排忧解难,使宗谱续修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还有负责总务工作的叔父代为,也是热情洋溢,心无旁鹜,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另外,坐室的代发叔、文忠兄及族侄家林,均不计报酬微薄,兢兢业业地整理房谱,力求做到不重、不漏、不错。我本人尽管担任数十载中学教师工作,但对于辑修宗谱尚无经验,加之才疏学浅,受任之际,寝食难安,深恐有负族人重托。有幸的是,外有诸姓辑修宗谱经验可供借鉴,内有两位书记及坐馆诸君鼎力相助,加之几位顾问不吝赐教,数十位支总、房总勠力同心,第八届宗谱续修工作玉成有望。我当详加考证,精心撰稿,力求做到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辑修出一套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内容与时俱进、丰富真实的新家谱。以祝家族源远流长、兴旺发达。是为序。
公元二零零九己丑年仲冬
二十五世孙传勋敬撰
豫章罗氏宗谱世系(直系)总图
前言:君用公故后,遗孤珠公,仕汉,拜相国,为大司农。汉惠帝时,罗珠奉守九江郡,郡人张交献地,乃尔灌(婴)侯筑豫章城,并在沟里手植豫章树,从此在这里安下家来。罗珠实为罗姓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后也。
(据出《罗氏通谱》《南昌耆旧记》)
一世 罗珠公,汉惠帝时曾任大农令,妣张氏,葬忠孝乡万寿宫前,续妣傅氏,葬忠孝乡乌龟岭。
二世 居厚公,汉武帝时为大司农,卒葬罗家园,妣王氏,葬大石桥东坑。
三世 悉公,汉武帝时为廷尉,妣吴氏,葬大神 山。
四世 臣恭公,汉本始间为长乐少府,妣严氏,葬白沙寺南向。
五世 奉公,汉绥和时为谏议大夫,妣李氏,合葬严城岭。
六世 微公,汉建武南阳太守,妣李氏、宋氏,均葬西山观音山。
七世 达公,字秀彦,汉永元时为大中大夫,妣吴氏,夫妇合葬西山潭源。
八世 叶公,字秀茂,汉永元时为太尉,葬避邪山。
九世 昇公,字奇珍,曾任光禄大夫,妣胡氏,葬西山大神园。
十世 季实公,名茂继郎,汉末东郡太守,葬涂埠,妣羊氏,葬严城岭。
十一世 宵公,字功名,吴安城郡三总管,妣钟氏、阎氏,俱葬西山赵逍郡。
十二世 令恭公,名佐事先生,为新衡郎将,葬监井城十里柏林山,妻徐氏,葬大石桥。
十三世 瑭公,字公秀,号柏林公,娶黄氏,育三子,葬花园,后娶谌氏,育有六女。
十四世 文通公,号诏矣先生(屡诏不起),葬丰城岭,今大罗山善士坪,娶古氏,葬西源南义坊。
十五世 铿公,为太子舍人,同兄葬所。
十六世 绥公,字尹章,葬龙田墓。
十七世 企生公,字宗伯,仕著作郎,葬西冈,娶徐氏、孔氏,均葬西山柏林。
十八世 炽公,原名昌,字邦乡,葬黄陂沥西岸竹山,妣邓氏,葬上邓埠菱陂湾乌龙冈。
十九世 智慧公,名敏生,娶杨氏,葬塘山即今事猪罗山。
二十世 昭祖公,后唐封谏议大夫,娶邓氏,合葬罗冈山。
二十一世 景富公,名尔贤,葬罗家园。
二十二世 万成公,随唐时补鸿胪寺史,娶许氏,合葬丰城查村罗墓
二十三世 元凤公,娶钱氏,同葬下邓埠罗家山,在熊宅门首。
二十四世 世崱公,娶余氏(余游击之女),同葬东基冈龙岗山。
二十五世 志刚公,娶熊氏,同葬默里缸染。
二十六世 尹祺公,娶许氏,葬黄岗。
二十七世 有执公,葬周家山在普寺东。
二十八世 汉昭公,娶吴氏,葬父处。
二十九世 宏道公,娶张氏,葬父处。
三十世 绍裕公, 娶林氏,葬罗家山。
三十一世,尚宾公,字文献,娶李氏,葬罗家山。(附注:罗尚宾之子罗崇德系罗氏迁皖潜之始祖)
三十二世 崇德 字行义 妣刘氏 生年失考 子一 福一 公乃祖籍吴西 由大宋端平年间迁皖潜始居水吼岭 置庄于潜邑之西 名罗家庄 遂迁于庄而居焉 公卒葬汪家埠对面余家冲上边半月形辰山戌向 妣卒 与夫合葬有碑
三十三世
福一 字天锡 妣胡氏 生缺 子二 阡四 阡六 公卒葬庄内即今杨克先宅左边幢旙形中层辛山乙向 妣卒 与夫合葬有碑
三十四世
阡四 字方来 妣张氏 生缺 子四 庚一 庚二 庚三 庚四 公卒葬感善冲六庙口旗下鼓形酉山卯向 妣卒与夫合葬有碑
阡六 字嘉乐 妣孙氏 生年失考 子一 庚五 公妣卒 合葬古路岭青龙嘴辛山乙向有碑
三十五世
庚一
字东晓 生缺 妣方氏 子一 太九 公妣合葬古路岭虎形甲山庚向有碑
庚二
字东明 妣陈氏 生缺 子一 太乙 公妣卒 合葬蜈蚣形上层有碑 戌山辰向
庚五
字东升 妣周氏 生年俱失考 子二 洗 湘 公故葬古岭虎形壬山丙向有碑 妣故葬河湾屋后辰山戌向有碑
三十六世
太九
字荣卿 妣方氏 生缺 子一 志什 公卒葬古路岭虎形下角辰山戌向 妣卒与夫合葬有碑
太乙
字真九 明勅封永淑相公 妣左氏 诰封三安夫人 子三 士 本 大 公妣卒 合葬幢幡形右边乾山巽向
太洗
字清源 妣张氏 生年俱失考 子二 裕 尚 公故葬河湾卯山酉向有碑 妣故葬河湾另冢同碑向有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