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寻觅罗含的历史足迹

 :罗小川 发布时间:2012-11-14

 

   罗含(292一372年),字君章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人。配秦氏、田氏、李氏,生七子。父罗绥,任过荥阳太守,祖父罗仁,光禄大夫,曾祖罗彦任过临海太守。罗含历任郡主簿、郡从亊、州主簿、征西参军、州别驾、尚书郎、郡太守、郎中令、散骑常侍、廷尉、侍中、长沙相等职。
梦鸟文藻
  罗含生于官宦家庭,深受祖父辈的薰陶,从小就胸怀大志,聪明好学。小时候,母亲去世,父亲为官不便带他,由叔母朱氏抚养。一天,在书房里看书,看觉看觉就伏桌而睡进入梦中,一只小鸟在窗外鸣叫,声音悦耳。开门一看,只见一只金光闪闪的小鹏鸟在树枝上鸣叫。罗含感到很好奇,怎么沒见过这样漂亮的鸟。于是小心冀冀地慢慢往树上爬,张着口目光盯着小鸟生怕飞走。鸟儿好象知道他的心思,忽然飞入他口中。罗含一惊,从树上掉下来。惊醒后满身是汗,原来是一个梦。于是对叔母朱氏说所梦之事,叔母说,梦见有异鸟,你以后必定有出息。可能是叔母对他的激励,此后,罗含才思敏锐,下笔成文,学业进步很快。他经常捧书夜读,尤其爱看地理、历史之类的书。写了不少张扬个性的诗词文章,被视为奇才。
湘中琳琅
  西晋建兴年间(313一316年),成年后的罗含,州里三次征召他,不知什么原因都未上任。或许认为官职太小,或许认为自己还需要历炼,或许因为当时正处于“永嘉之乱” 时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总之,都推辞了。当时是陶侃主政荆州,陶侃与其父罗绥关系很好而又是老乡,才三次征召他。
   罗含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无所事事,是古代的“啃老族”。 平时不是看书、写诗作赋,就是游山玩水,几乎走遍了湘中南,这也为以后写《湘中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晋永嘉元年(307年),怀帝命瑯琊王司马睿出镇建邺(后改为建康,今南京)。永嘉之乱后愍帝被俘,北方陷入战乱之中。公元317年,瑯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王朝。
   晋元帝永昌年间(322年),新淦人杨羨当时在荆州当将军,再一次引荐罗含为江夏主簿,罗含再次傲然回绝,经杨羡多次相邀才接受主簿这个职务。罗含在江夏当主簿时,做人本份,做事认真,沒有辜负杨羡的推荐。当杨羡去职离开荆州时,两人难分难舍,一直送杨羡到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罗含的父亲曾经在新淦做过县令,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百姓很拥戴他。听说其子罗含到来,为了报达罗绥的恩情,人们纷纷送礼物来。罗含推辞不掉,只好将礼品登记封置起来。待到离开新淦时,才托人将礼物退还原主。于是,当地百姓很推崇佩服罗含的人品。此举成为佳话,在当地广泛流传。后升为江夏郡功曹。
   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庾亮为荆州刺史,罗含为江夏郡从事,从时间看,42岁的罗含才升为从事,可谓怀才不遇。当时,江夏太守谢尚(308一356年),与罗含交情很深,无话不谈,可谓心心相印。谢尚曾对手下官员说:“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 琳琅者,美玉也。罗含就是这样的美玉。官员尊重他,百姓拥戴他,其品德冰心玉洁,像美玉一般白洁无瑕。不久,罗含升任荆州主簿。
   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安西将军桓温,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时,招罗含为帐下参军。当时,桓温帐下参军有:罗含、孙盛、袁乔、周楚、郗超、孟嘉等。罗含参与制订攻打成汉(李势在成都称王)的作战方案。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率军沿长江西进。第二年(347年)三月,西征军到达离成都二百来里的彭模(今彭山县),一天,罗含与桓温对弈,温连输二局要求再下。含说,棋局如战场,要看到对方三至五步棋势,知已知彼方可取胜。温大悟。后来桓温派军士打探敌情,与众参将、参军商讨进兵方略。派孙盛、周楚带小数军士守彭模,看管重辎。桓温与袁乔、罗含则带领大军快兵挺进成都,中途与汉军相遇,三战三捷,汉兵溃退逃回成都。桓温率军直逼成都,汉王李势领军出城迎战。在笮桥,双方展开决战。战斗中,桓温差点被射落马下,将士大惊。在这关键的时刻,袁乔、罗含临危不惧带领晋军往前奋勇冲杀,终于打败汉军而占领成都。李势连夜逃往葭萌,后来只好投降,成汉从此灭亡。
   永和四年(348年), 桓温加征西大将军, 罗含升为征西参军。当时朝中有两大势力集团相抗衡, 桓温势力集团与殷浩势力集团。桓温为了打击殷氏势力, 派罗含去江夏郡搜集太守谢尚的过错, 想检劾谢尚来打击殷浩。这年仲秋,罗含从江陵去江夏, 路上寻思,要不要把来意告诉谢尚而犹豫不决。告诉会增加两势力集团的争斗,对朝廷不利,不告诉又对不起朋友,感到很为难,再三寻思还是不告诉为好。来到江夏后未与太守谢尚说明来意, 也不过问郡中事, 好象是来做客,每天只是与谢尚饮酒谈天,讨论一些学术问题。从江夏回来后, 桓温问罗含搜集到什么情况?含却反问说:“ 谢尚这人怎么样?”温说: “比我强。”罗含于是说:“ 尚既然胜过你,怎么能说你的坏话?”所以沒有问出什么,巧妙地保护了谢尚。但桓温知道罗含的意思,也沒有责怪。不久仼荆州别驾,以后又升为尚书郎。
   罗含在荆州任别驾时,觉得衙内喧杂常去江边散步。这天,春风和煦,艳阳西落,江水粼粼,号子阵阵,一只只帆船从江心顺水而下或逆流而上。罗含沿着江边长满杂草的小路边走边想,衙内喧杂,何不在乡下建一间茅屋,这样既可以避免喧杂干扰写作,又可以了解民情陶冶心性,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在城西郊小洲上盖一所茅屋。伐木做床,编苇为蓆,穿着平常的衣服,吃着自己种的蔬菜而居。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有这样的操守,有这样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永和七年(351年)罗含仼宜都太守时,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釆取一些举措缓解了民怨。他清正廉洁威权肃穆,深受百姓拥戴。有一年大旱,秋收时税赋不能及时入库,罗含亲自下乡了解实情。近处,江边上的田间留下收割后的禾蔸灰白一片;远望,干死未收的禾杆一片灰黄,热风吹过一浪一浪地摇摆,像似向路人诉说心中的痛苦。罗含看到此景感到很难过,如实上表直陈,要求减免赋税。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封为南郡公,罗含调升朝中为郎中令。此后罗含升迁较快,不久升任散骑常侍、廷尉等职,后来又调任长沙相。罗含为人正直仗义,为百姓排忧解难,富于同情心;为官清正廉洁,爱军恤民,不附权势,深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誉为“湘中琳琅”。
江左之秀
  罗含很有才华,少时被视为奇才。成年后,写了不少诗词、文章。著有《湘中记》三卷、《菊兰集》、《更生论》、《答孙安国书》等书。《湘中记》记载湖南湘中的山水、湖汨、古迹、物产及逸事。《菊兰集》记录他所写的诗词,《更生论》是一篇哲学著作,《答孙安国书》则是回复孙盛争论学术问题的回信。《晋书·文苑》中记载:“所著文章行于世” 谬谬七字,说明罗含的文章在当时流传很广。
  《湘中记》又名《湘中山水记》,宋代《艺文志》还有书名录,可惜后来佚失了。但在《说郛》、《麓山精舍从书》、《汉唐地理书钞》中均有部分记载。从传载下来的文章中可看出,此书文字精炼,文辞优美。浙江湖州师范学院鲍远航教授在《罗含湘中记考》一文中写道:“东晋初期罗含《湘中记》,以其生动的山水景物描写,为中国山水散文的形成作出了很大贡献,尤其值得重视。”对本书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现摘录《湘中记》部分文如下:
   如记亊的有:“永和初,有釆药衡山者,道迷粮尽,过息岩下,见一老公,四五年少,对执书。告之以饥,与其食物,如薯预。指教所去,六日至家,而不复饥。”
记山的有:“衡山,遥望如阵云,沿湘千里,九进九向,乃不复见。有悬泉,滴沥岩间,泠泠如弦。有白鹤回翔其上,如舞。”“屈潭之左,有玉笥山,屈(屈原)平示放,而作九歌。道士遗言:此福地也。”“文斤山上有石床,方高一丈四,面绿竹扶疏,常随风委拂。”
   记水的有:“湘水出于阳朔,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然。其石子如樗蒲大,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
   记古迹的有:“衡山、九疑皆有禹庙,太守至官,常遣户曹致祀,则如絃歌之声。”“郴县南,有义帝庙,百姓祭之。又县南十数里,有马岭山,山有仙人苏耽坛。”“耒阳县北,有蔡伦宅,宅西有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宅边有池,今池存宅废,臼迹犹存。”
   记物产的有:“零陵县有石燕,形似燕,得雷风则飞,群飞翩翩然。其有土人来釆,有干,或药或用。”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岳阳楼别窦直诗六十二韵》中记有:“茅岭潜相应,橘洲傍可指。郭璞验幽经,罗含著前纪。观津戚里族,按道侯家子。联袂登高楼,临轩笑相视”。 从此诗中可看出罗含的著作《湘中记》在唐代是有名的,常被文人引用。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商隐等在其诗中都记载了罗含的事迹。如杜甫在《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到江陵,喜寄三首》第三首诗写道:“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短墙若在从残年,乔木如存可假花。卜筑应同蒋诩经,为园须似邵平瓜。比年病酒开涓滴,弟观兄酬何怨嗟。”
   罗含很喜欢种花、赏花,尤其喜爱兰、菊。其间,写了不少歌赋兰菊的诗词,编成《菊兰集》,可惜以后失传了,只存有书名。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组诗《菊》中写道:“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从这首诗的意思中,可知罗含喜爱种兰菊, 且管理得好。与同时代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明相提并论,足以证明他对兰菊的痴迷程度。
   从东晋开始,对佛教业报轮回说,引发了“神灭神不灭” 的大论战。代表人物有:罗含、孙盛、慧远(高僧)、孙绰、戴逵、等名士。这些论文,收集在释僧祐(高僧) 著的《宏明集》里。如罗含的《更生论》、《答孙安国书》,孙盛的《与罗君章书》,孙绰的《喻道论》,慧远的《明报应论》、《三报论》,戴逵的《五经大义》等。双方围绕神灭神不灭展开了大爭论. 。《弘明集》序文云:“ 道以人弘, 教以文明, 弘道明教, 故谓之弘明集”。
  《更生论》是古代中国一部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 文章阐述了万物更生的原则、规律及性质。这篇文章显示出朴素的唯物史观, 认为万事万物是变化的, 都有其自身规律, 只要掌握了其规律性, 就认识万事万物的本质。如:“万物有数, 而天地无穷。”“万物不更生, 则天地有终也; 天地不至有终, 则更生可知矣。”“天地虽大, 浑而不乱; 万物虽众, 区以别矣。”“人物变化, 各有其往。”当然, 其中有些论说也反映神不灭的思想, 如 “穷神知化, 穷理尽性, ”是神不灭的经典论。
   当时, 长沙太守孙盛, 字安国, 是罗含好友之一, 看了《更生论》,肯定了罗含关于事物变化的观点, 他在《与罗君章书》中写道:“括囊变化,穷寻聚散,思想即佳”。同时也驳斥:“形无粉散,知亦如之。纷错浑化为异物,他物各失其旧,非复昔日。”罗含看了孙盛的信后,写了《答孙安国书》,从书中看,罗含并沒有接受孙盛的观点。
   对罗含的《更生论》,湖南城市学院教授,写了《湖南最早的哲学家罗含》一文。文中有:“罗含是颇有成就的思想家、哲学家、地理学家,其《更生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在《更生论》的言论中,有不少辩征法的思想光辉”之句,对罗含的评价很高。
   永和六年(350年)的一天,桓温与众僚属宴会,罗含后到。桓温指着罗含问众僚:“这人文才如何?”有人说:“可谓荆楚之材”。 温说:“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 桓温很看重罗含的人品和文才, 又上表朝廷, 不久升罗含为宜都太守。
   大约升平三年(359年)罗含任长沙相。在任长沙相时,虽然公务繁忙,但还是抽出时间到其管辖的郡县行走。一是察访民情,二是考察湘中山水、河流、古迹、风俗民情状况,为写《湘中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罗含曾游览过衡山,《湘中记》中记有:“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轸宿,铨德钧物,度应玑衡,故名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神,赤帝馆其岭,祝融宅其阳,故曰南岳。”“衡山有三峰。一曰紫盖,望之,辄有双白鹤回翔其上, 如舞。二曰石菌,下有石室,即石廪也。三曰芙蓉,有飞泉如带, 飘泻而下。”“祝融峰有仙梨,大如斗。其峰耸峙,远望如仓廪之形,有石门立两旁。山下居人闻闭门之声,如暴风雷雨。”“衡山,望若阵云,非清霁素朝,不见其峰。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宕九举,各导一溪。”后来,又登上了九疑山,在《湐中记》留下:“九疑山,岫壑负岨,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空其阳,商均葬其阴。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识。自庙仰山极高,直上可百余……。”后来又乘船沿湘江顺水而下,“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然。石子如樗蒲大,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岸如朝霞。”一路上,时而观赏两岸美景, 时而登岸访察民情, 一直游到洞庭湖。罗含一路寻找历史之遗韵, 一路引发现实之忧情。站立船头, 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水感慨万千, 多美的山水啊, 而百姓又有多少忧愁需要排解!
   罗含由于文才出众,被后世称为“荆楚之材”、“ 江左之秀”。 唐代大都督罗端的墓志铭记录:“含以文锋绮丽,晋烛中州”。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徐陵,在其《徐孝穆集》中记有:“南效奉乘,当求郑默之才;西省文辞,应用罗含之学”。从南北朝到唐代,不少文学家、诗人,在其著作中提到罗含,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罗含的文学才能在当时是有名望的。
不畏权势
  东晋穆帝永和年间(345一356年),桓温与殷浩相互争权。当时殷浩看重谢尚,而桓温则器重罗含。但罗含不畏权势,不拉帮结派。谢尚调升豫州刺史后,罗含在朝中任散骑常侍,二人经常书信来往,关系和好如初,沒有受权势的影响。
哀帝期间(362一365年),罗含从长沙郡调任京城建康(今南京)任侍中官。此后,罗含参与朝廷的政务。兴宁二年(364年),哀帝下令土断,罗含不畏权势,参加制定土断的策略和实施方案。因为令下于农历三月初一庚戍日,史称“庚戍土断”。 当时,人们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不少人隐匿户口土地,请求世家大族的保护为其荫户。通过“庚戍土断”, 大量被豪族隐瞒的户口土地被清查出来,使得赋税增多而“财阜国丰”。
   大和四年(369年),桓温第三次北伐,统领五万大军从姑孰出发,兵分二路攻伐前燕。废帝派遣侍中罗含在山阳的地方犒送桓温。此次北伐,一方面由于桓温性情傲慢脾气暴躁,同时又不听观谏而失去战机,另一方面,桓温北伐的目的是出于政治野心,因而受到朝廷限制,最后以失败告终。
   穆帝改元升平以后,桓温权力越来越大,但也越来越专横跋扈,后来能皇帝都敢废掉,可谓权倾朝野。罗含虽然是桓温一手提拔上来的,伹耳闻目睹桓温的所作所为,审势度时,以年老有病为由辞官,回到家乡耒阳。
懿德感天
  罗含回到家乡后,先居住在耒阳县北兴业乡高冲老家,后迁县城西二里的西湖塘居住,回乡后加中散大夫。当初,罗含在官舍时,有一天,一群白雀栖集堂宇不停地鸣叫。逝世前几天,阶庭上的兰花菊花竟相开放,满堂馨香,同时还有异鸟鸣叫堂前。东晋咸安二年(372年)十月十三日午时,罗含无疾而终,享年八十周岁。人们说,这是有德行的人对天地的感应,是吉祥的兆象。朝廷闻知罗含不附和专权跋扈的桓温,恤赠有加。传旨在耒阳县西湖塘右边的小岭上修建了相公祠,祠中立有罗含生平事迹的石碑。每年春秋二季,耒阳的官员都会前往祭祀。人过要叩首,马过要下鞍。
罗含去世后,后人先将其棺椁停放在西湖塘南蛇出洞形。宁康三年(375年),葬于耒阳县太义乡五雷仙山顶的西面。下葬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其德感天地震神仙,所以说,此山名叫五雷仙。
后人有像赞曰: 昼卧梦鸟文彩异, 湘中琳琅江左秀。
也有诗赞曰: 五雷登望俯群山, 势倚东南碧落间;
              灵孕岳生传姓氏, 玉埋罗相表乡关。
              因怀清淑何年转, 不惜驰驱绝顶攀;
              忽听半天雷雨过, 坐淹残月咏而还。

   注: 文中所记之事, 摘自《晋书罗含传》、《晋书桓温传》、《晋书谢尚传》、《广舆志》、《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说郛》、《汉唐地理书钞》、《宏明集》、《耒阳罗氏族谱》、《 耒阳罗氏通谱》等参考书。
   写作附记: 作者是罗含公的54世裔孙,经过五年多时间查找、搜集有关罗含的资料, 通过多次修改, 终于写成此文。其间2010年9月写了《湘中琳琅一一罗含》一文, 同年10月在《衡阳晚报》上刊登。当时, 由于沒有找到罗含《湘中记》的资料, 沒有摘录而感到遗憾。后听说在《说郛》、《汉唐地理书钞》中有记载, 一直查找而沒有着落。去年10月, 无意从网上看到《四库全书. 子部》中有《说郛》一文, 10月是罗含的诞生月, 真是祖宗显灵, 终于找到而感到欣慰!后来又从《汉唐地理书钞》找到一部分《湘中记》的记载,了完多年的愿望。因为经过多年寻找和查看有关的罗含资料, 所以文题为《寻觅罗含的历史足迹》。今年是罗含公诞生1720周年纪念年, 本文就算一份生日礼物送给先祖吧!
   关于罗含的年纪问题,《晋书罗含传》记为“年七十七卒”。 而《耒阳罗氏通谱》记载八十周岁时去世的。我认为罗含当官时年纪较大,当时可能减少了三岁年纪。族谱对罗含生卒的年、月、日、时都记录一清二楚,因此,对岁数族谱比史记要准确。
 
                        二0一二年八月写于耒阳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