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关西罗氏德达公系
发布时间:2010-01-27
台湾最多裔孙之罗姓派系──以石灰石矿和茶叶两大产业闻名全台湾的新竹关西(原名“美里庄”,道光30年改名“咸菜瓮”,日据时改名“关西”)罗氏,是桃竹苗区的名门旺族,自称“铁坑罗氏”,也称罗氏“德达公派”。盖源于广东镇平广福乡之铁坑,而明孝宗弘治年间,开基于铁坑的德达公,则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洞葛藤村紫源里景新公(珠系33世)之第24世裔孙。
广东嘉应州镇平县铁坑,原属福建武平,江西之安远地区置平远县,隶属赣州府。明崇祯七(甲戌)年(一六三四)又迁平远之石窟及程乡之龟浆、松源,增设镇平县。至民国三年改为广东省蕉岭县广福乡。一千年来广福镇曾分隶福建、江西、广东三省。1950年后,建制和隶属关系复又多次变迁,1952年蕉岭与平远合县,称蕉平县;1954年蕉平分县,仍称蕉岭县;1958年蕉岭与梅县合并,称梅县;1961年蕉梅分县,恢复蕉岭县建置。现蕉岭县隶属梅州市管辖。
自大陆蕉岭来台开垦的罗家人,都是福建连城翁源公之后第二十二世裔孙“德达公”的后代,与发源于中原的罗氏,一脉相传。现在已经取得系统图或连系的德达公派下居住在台湾派系家族,已有八十八支派之多。人数也从关西地区的五六千人增加到台湾全岛的四五万人之多了。现在,大多数德达公派下宗亲居住在台湾西部的桃竹苗三县,其它定居在台北地区、台中地区(包括东势、外埔、国姓、南投)、嘉义中埔地区、屏东地区、台东地区、花莲地区的宗亲,为数亦不少。
自德达公派下,后辈子孙字辈以“文宗一廷,开维秀振;碧享庆吉,仕济(或际)时来。学贤国宝,立业荣光;兴隆永世,焕发其祥”32字辈诗对依序轮流,现已发派至22世“来”字辈以上。
一,铁坑罗氏宗志
古者赐姓别之,惟其别之也,别之、则离折,善论姓氏者,宜推其本同,后世赐姓合之,惟其合之也,合之、杂 乱,善论姓氏者,宜识其本异,若然则源有所考矣,源有所改,流不因之而可详乎,后之叙世族者,不察其世数本来,而播迁之异,茍不究其所自,则忘源矣,源忘则支派同一脉者疏也,然则当何如始于所知可也,文奎今欲修宗志,敢不始于所知乎,吾祖弘治间,自闽连而迁粤广程乡石窟铁坑居焉,迄今业已九世矣,伯父兄弟七人,生长铁坑,记公祖传言德达公,连宗派,为二十二世孙,自今言之,迁之处始祖也,思恭公,迁之为二世祖也,祖宽,迁之为三世祖也,祖全迁之四世祖也,大父经理五世之孙,伯父六世之孙,在连支派二十七世孙,文奎等二十八世孙,郁等二十九世孙,自迁八世九世矣,高祖德达以下世系明白,仍各记于谱图,流演因各图所记,推之五百世之远可知矣,德达公以上公祖,文奎岂忍恝哉,俟发达后,径往祖家,求录宗宗,庶知其代代之声名人物,不敢以远祖弃之,此奎孝思之夙心,第今未及之行,尝聆祖派,有迁江右吉安,初登甲第者,洪先公也,继登甲第者,伦公也,余迁异藩,贡举标名,不能尽述,近有同派九经子连,以文学优贡,选粤东宰尹,举一可知其余矣,晋峰先生谱序云,考罗氏在唐宋时,以贤进仕荣代不乏人,至我朝族声愈大,贵显不绝,连称大家罗氏为最,此光生得之连志。岂无稽之言欤,世系志矣,祖公暨伯父,行,实兄弟辈之事业,聊志其略以传后世,德达公创建其地,胎谋祖也,思恭公,继体守成,善述祖也,不失先业,祖宽公也,古继往绩,祖全公也,后先继美,德泽流衍,垂及大父,经理公,有远大之谋,欲恢先人之绪,家业益增,祖其拓大,生伯父七人。长伯父、石松讳纶, 幅不华,务本躬稼,启后大业,却有遗谋正是方寸存至宝,以传家者也。二伯父、石溪讳彩,明经尚礼,家以孝弟着,里以和睦称,创垂两善,年高德裕,声扬都邑也,侯黄公,隆意尊重,钖以冠带,是以耆英承龙,有光门弟者也。三伯父、石渚讳绅,克勤克俭,不识不知,真淳朴雅人也,惜中年而卒,无嗣以遗继有腴产子子孙孙作其为蒸尝之。四伯父、名峰讳缙,聪明特达,志气卓越,为义宦,保封强,理公务,厥功着矣,乃以耕读训子弟,以勤俭愎永图拓新宅产,不安近小者也。五伯父、石潭讳统,敦厚谨实,不尚外华,勤于力业,不失根本,置业筑室,可谓起公家者也。六伯父、石塘讳绮,清逸人也,谈论风月,博通诗书,鼓弄 棋交善友,田宅拓新亦多。父石泉、讳绣幼失所怙,长亦有为,家业期远大,教子务成名,文奎应选,早已游泮,奎虽不才,考试居优四次,鏖战狄围四次矣,科第未可决,拔贡可立侍,应选年富力强,资可以入道粤,贡举亦窃拟之兹并缘祖宗之福庇,诸父之养育,亦我父殷懃教诲所致也,堂兄文耀,为一家长孙,丕承先志,克增新业,兄文炳,劲节英气,颇谱武艺,膺惚重寄,威信服人,一方保障,邑侯每宠待焉,且增业亿万巨富着于闽粤,兄文炳,嘉遯丘园,吟哦潇洒,缵前绪,扩前业,增其裕,亦不小矣,兄文囗,少时有大志,生财及长扩大田宅,有光于先人,兄文昌,行孝弟,尚礼义,象伯父之贤能,肖伯父之度态,兄文纯,习诗书,儒者之风,多材多艺,足担任庶事,人中杰也,弟文扬,性敏好学博览典籍,不求闻达,寄志泉石,期大家声,志斯已焉,弟文华,早时得志,财谷日见其益,志期匹休先人,其余后达者,才干者,未及悉志,所谓子孙贤,族将大者,吾门窃有望焉,自下及云礽,济济显出者,莫可胜算,然鉴斯谱志,则远近亲疏之脉,从可推矣,岂有忘源,而不知所出,混派而不知所来哉,奎作家志,思远祖,垂后世也,凡为兄弟子侄,值庶富之时,承箕裘之业,各宜求衍家声,相期继向于悠久也。
谨志
大明 万历己丑岁春正月望日 七世孙 文奎 志00000000
根据有关资料,铁坑罗氏族谱的记载,四百多年前开基铁坑的罗德达,是始祖匡正公的第九十一世裔孙。自他而上,九十世为罗宗延;八十九世罗良元;八十八世罗员峰,八十七世罗天麟;八十六世罗宝全(万十二),八十五世罗孙致;八十四世罗一学;八十三世罗复乾;八十二世罗待瑜,八十一世罗正大,八十世罗君敖,七十九世罗锡谓(萃十);七十八世罗秀玑(念五),七十七世罗志广;七十六世罗思聪;七十五世罗盂献(三五),七十四世罗俊邦(廿三),七十三世罗览学,七十二世罗景仁;七十一世罗昂谷;七十世罗翁源(四九郎),是他们的连城一世祖(注:连城罗氏始迁祖当地称为“太郎公”),后来开基铁坑的罗德达,便是从福建连城迁徙过去的。
连城始祖罗翁源的父亲,是六十九世的罗仕伦,他有六个弟弟,其后分别散居各地,使得罗氏的苗裔自此更为广布天下。二弟罗仕伟,移居太平里;三弟罗仕俊,迁徙河南南丰孤河桥;四弟罗仕杰,移居西湘;五弟罗仕仁,迁居崇江里;六弟罗仕严,徙往云都,七弟罗仕传,迁居忠顺里罗界陂。
罗仕伦七兄弟,是唐朝末叶的人氏(注:据福建连城、沙县族谱载,当时入闽的罗氏主要是罗邵筠、罗邵节兄弟的后裔,台湾罗氏族谱中出现罗仕伦七兄弟记载,而且有确切的迁徙地,为理顺闽西、粤东罗氏源流提供了重要资料和线索)。如果今天遍布大江南北罗姓家族,能够以这七个人为基础来追溯根源,必定会发现自己是同宗共祖的堂兄弟,人数成千上万。
再从罗仕伦的身上往上追溯,其父为六十八世的罗景新,六十七世是罗仪真,六十六世是唐敬宗时的罗其秀;六十五世是唐德宗时的福建御史罗景宣(注:名让);六十四世是唐文宗时的京兆尹祥珦(注:名珦,有的族谱记“汉珦”);六十三世是浙江温州学士罗昌孙;六十二世为唐玄宗时的陕西巩昌府县令罗元有;六十一世为陕西濠州知府司都官罗祖美;六十世罗仕通;五十九世为河南开封府祥符知县罗于元;五十八世江西建昌府军参政事罗诚忠。
(注:唐·京兆尹、襄阳男爵、上柱国罗珦,《全唐文》中有宰相权德舆撰的墓志铭传世,其父、祖、曾祖另有其人。古代族谱中经常不分“从祖”“从孙”,造成后代误传。如浙江温州学士(注:应为教授,古代有套用职谓习惯,如州、府一级称“司马”等)罗昌孙可能是罗珦的叔伯或堂叔伯。)
五十七世的罗玉孙,是南北朝时期的福建延平府儒学教正,从他的发迹,便可以印证罗氏的南迁入闽之早;五十六世的罗友,是湘阴县主簿,五十五世是濠州按察司罗遵生;五十四世是梁州监斩判官罗德郎,五十三世为潭州府知事罗澄郎;五十二世为朝奉郎罗幼行,五十一世为建宁府大仓大史罗志海,五十世为赣州府知府罗公望。
从罗公望以上,到四十一世兴筑南昌城的汉初大将罗珠(注:珠公的职务,大陆族谱大多载“治粟内史”或“大司农”,与《江西通志·罗珠传》不符,铁坑罗氏族谱载“大将罗珠”,与《江西通志》吻合),前后两、三百年间,历代的罗氏先人都成就非凡,这应该是此后豫章罗氏之所以会名闻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注:该世系与大陆记载有所不同,出现了“罗公望”世系,为另一说,待考)。
罗公望之父,四十九世的罗佑郎,是东汉初年的江宁府通判;四十八世的罗立成,为光禄大夫;四十七世罗彦,为临江军主管府尹;四十六世罗征,为汉和帝时之严州知府;四十五世的罗谌,为奉直大夫,四十四世罗臣恭,官通判;四十三世罗立,为汉武帝时的建尉尚书郎光禄大夫,四十二世的罗居厚,为汉景帝时的集贤院景灵宫大学士,四十一世,就是开创了豫章罗氏基业的罗珠。
台湾的“铁坑”罗氏,是传自罗珠的长子罗居厚,而实际上,罗珠共有六个儿子,依序为居厚、宜礼、子成、知正、成通,与祗德。这六个人,当然便是两千多年来天下豫章罗氏的最初基干了。
以上是德达公系至明朝的子孙情况,明·罗文奎修谱之后的情况,十七世裔孙,关西罗氏宗祠之会长罗庆漟及其兄罗庆江自一九九〇年底始,历时十余年,整理来自清朝时代嘉应州镇平县铁坑罗氏德达公派下裔孙族谱,已有详细清理,仍恐不克备载,有待宜各房族人补遗,共策来兹。
三,铁坑罗氏迁台
罗氏族谱记载,景新公于唐代徙居赣州府宁都州,又迁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洞葛藤村紫源里。其裔孙德达公,于明弘治年间自闽迁居粤东蕉岭铁坑,为一世始迁祖。迨至清朝中叶,“派下各房纷迁来台,分居中坜、龙潭、关西、新丰、头份、南庄、公馆、苗栗、铜锣、三义、后里、东势等地区,先后共有三十五房之众。后繁衍全省,其代代相传,祖风不变,祖语不变,诚为可贵之族谱文化点。”
据台湾子群公系网所载,现已查明的德达后裔先后自蕉岭迁台开基立业的有十四个支派,兹转录如下:
罗 奕,乾隆初叶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 迁台,落业桃园县。
罗仁科,乾隆初叶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 迁台,落业新丰。
罗木熙,嘉庆年间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迁台,落业南投县。
罗秀之,嘉庆年间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迁台,落业新竹竹东。
罗秀元,自广东嘉应州镇平迁台。(十三世)
罗秀文,自广东嘉应州镇平迁台。(十三世)
罗秀俊,乾隆中叶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迁台,落业新竹关西。(十三世)
罗其章,乾隆中叶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迁台,落业头份。
罗坤江,自广东嘉应州镇平迁台,落业彰化。(十四世)
罗斯院,乾隆中叶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迁台,落业新竹新埔。
罗开运,康熙五十四年自广东嘉应州平远迁台,落业淡水阿里磅。
罗维齐,康熙五十四年广自东嘉应州平远迁台,落业淡水阿里磅。
罗焕依,乾隆初叶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迁台,落业台北淡水 。
罗焕粤,乾隆年间自广东嘉应州镇平(焦岭)迁台,落业彰化、台中大理。(十三世)
铁坑罗氏德达公派下这棵宗亲树在台湾,已经是枝叶并茂的一棵大树,宗亲不仅遍布在台湾各地,留学、移民或投资在国外的宗亲也很多。宗亲子弟在各行各业的表现也相当出色。如德达公派下十五世,即罗维齐曾孙罗碧玉,首倡成立筑建罗家祠祭祀业委员会,号召派下族人,使能群贤毕集,少长咸至,促其实现。众等追思先租,纷将苗栗、公馆、田寮等地之水田出售,得款充作建祠基金,罗碧玉更把住在关西庄向天峰山麓下的一亩农田、一笔山林烟地率先捐出作为建祖祠用地,兴筑罗氏宗祠“豫章堂”。于民国五年择吉日良时破土动工,翌年告竣,令几乎台湾罗氏子孙皆知悉之,现无形中成台湾罗氏的共同宗祠。
罗氏家族重视教育,罗碧玉曾于南山里禄富派祠堂设有“禄富书院”,罗家人才不少,来台德达公派后裔获博士学位者,前些年编族谱时统计至少32位,包括前关西罗氏宗亲会会长罗庆漟长男罗吉孟,台大毕业的留美计算机博士罗自根等人。另外,前台银董事长罗际棠、前彰银董事长罗吉煊、前陆军中将罗吉源,和现任陆军少将罗际琴,以及前台湾省政府建设厅三科科长罗庆兰,光复前毕业于日本秋田大学矿冶系,曾是台湾煤矿权威;另一测量官员罗庆瀛,对台湾矿业也深具影响。都是关西罗家宗亲之光。
[[center]][[image1]][[/center]]
台湾关西罗氏德达公派下世系
一,台湾豫章堂铁坑罗氏家乘前言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十七世裔孙 罗庆江 敬书00000000
二○○○年一月元旦0000000000
三,德达公派下世系
一世
德达公(王氏、黄氏、吴氏):(开基祖)子,思恭公、思聪公、思隆公、思宁公
二世
思恭公(王氏、李氏):子,宽公
思聪公:
思隆公:
思宁公:
三世
宽公(冯氏):子,全公
四世
全公(刘氏):子,经理公
五世
经理公(刘氏):子,石松(纶)公、石溪(彩)公、石渚(绅)公、石峰(缙)公、石潭(统)公、石塘(绮)公、石泉(绣)公
六世
石松(纶)公(潘氏):(大房)子,文耀公、文灿公、文业公、文燧公、文炜公、文纯公、文谟公
石溪(彩)公(赖氏):(二房)子,文炳公、文焕公、文炀公
石渚(绅)公(程氏):(三房)
石峰(缙)公(侯氏):(四房)子,文昌公
石潭(统)公(钟氏、聂氏):(五房)子,文学公、文龙公、文虎公、文凤公、文鸾公
石塘(绮)公(朱氏、黄氏):(六房)子,文英公、文华公、文锦公、文仁公、文卷公
石泉(绣)公(蓝氏、张氏):(七房)子,文奎公、文韶公、文廉公、文章公、文明公、文化公
以下分支。
从七世起,启用三十二字派:
文宗一廷,开维秀振,碧享庆吉,仕济时来,
学贤国宝,立业荣光,兴隆永世,焕发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