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世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世系>各地世系

虞北罗氏横山燕窠世系

  发布时间:2016-09-16

 

上虞罗氏源流记
  昔唐太宗定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梁,右寒酸,合一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而罗氏得与首称。
  考罗氏之先,出于高辛氏火正祝融,名吴回,帝颛顼高阳之孙也。其后裔为女云姓,封于罗,子孙也国为氏,而罗之姓由此日方焉。在昔,伏羲之前,有祝融氏生都于曾,没葬衡山之阳。其时,天下洽和,万物咸若,祝融听龠州之鸣鸟以为乐,歌诸神明而和人声,以火施化,号曰:赤帝。后世火官因以为号。此上古之祝融也。
  迨有熊氏兴,有神农之裔曰:祝融,为黄帝六相之一。刘恕外纪云:黄帝得六相,其一祝融,辩乎南方,故为司徒。考纲鉴注:祝融生术嚣,嚣生勾龙,为颛顼后土,勾龙生乘,为尧,共工,乘生伯夷,为秩宗,即四岳封于吕,其后吕尚佐周,封于齐,此黄帝六相之祝融。吕氏,姜氏祖之,而非黄帝后祝融也。
  考历代帝王世系,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是为高阳氏,先娶邹屠氏,生八惴,继聚胜溃氏,生卷章(国语注作老童),卷章生黎及吴回,为火正,曰:祝融。楚语所谓命北正黎司地以属民是也。据此,则祝融乃黄帝立裔、颛顼之孙,实吾罗氏之鼻福也。
  又考《史记》,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命之曰:祝融。后其弟吴回复居火正为“祝融”。(国语注:传曰吴回为黎,黎火正也)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复考《国语》,祝融之后,分八姓,韦昭注云:陆终四子,求言为女云姓(《史记》陆终四子作“会”人),封于郐,即《国风》之桧国是也。居溱湖之间,周衰为“郑”所灭,而迁国于罗(或曰:周初封郐于罗,《左传》杜注:作熊姓)。子孙因以为氏,居襄阳之宜城,继徙南郡之枝江,周未,徙于长沙。此祝融后为罗氏之始也。
  至秦武陵令罗君用督运官铁,溺洞庭,遗孤珠,字怀汉,仕汉高为治粟内史,寻拜相国大司农,奉命守九江,时郡人章文(一作“章交”)献地,遂与颖阴侯灌婴度地筑城,环十里,辞六门,城成遂家豫章沟,而罗氏于是乎有豫章之名嗣。后缨弗替,阀阅相传,晋唐以来,支派蔓衍,星罗棋布,子姓散处四方者不可胜纪,皆基豫章大司农公一人这自出。
  而我祖一支,则由豫章发脉,继迁兹溪,继迁上虞,其迁慈溪者,为唐之顺惠侯,迁上虞者,为宋之元善公,脉络原委,业已详载谱中。其足征信于后世也,无颖矣。
  嗟乎,天下之人,孰非大姓之苗裔哉,然或求其说而不得,则往往穿凿附会,以私意联贯其间,是传信反以滋颖疑也,也可哉?间论上古之世与天道近,故金、木、水、火、土各有专司,而吾罗氏出祝融为火正,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至豫章怀汉公又能洗苛剔弊,宽税足民,晚年隐迹乐道,而顺惠侯避地明州,则又教稼墙敦道义,化行乡里,没为神,其德泽之深厚如此。昔鲁大夫文仲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位,其后必有达人。周大夫史伯有曰: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以是知罗氏之绵绵延延,而久浸昌,以垂体于千万汜者,皆吾福若宗之遗泽,孔长也。非甚盛德,孰能兴于此哉?故自顺惠侯以上,代远年湮,世纪莫可得而洋其。顺惠侯以下八世,则据罗江嘉德堂宗谱系图列于卷首,以备考证。而迁虞以后,世系则六世祖文仲公等创之于前。十世祖公璁公、瑞登公继之于后,支派脉络,确凿无疑,故据旧谱之所纪者,续其世系,以为征信之书,则断自元善公始。

二十世孙 宝堃 谨述00000000


倡续家谱序
  家有家谱,国有国史,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记国之事迹,谱所以续世代之渊源;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不相识,尊卑莫能辩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混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项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
  稽吾族宋朝罗氏祖元善公自慈溪罗江迁居虞北之三都永丰乡,传之以仁,历三十世余,支派繁衍,其散处者:曰西罗、曰东罗、曰假山罗、曰大庙罗、陆巷桥罗、调马塘罗、小越罗、峧里罗,凡八处。然至今,罗氏后人且不知罗氏有没有家谱,有的话又身在何处?罗氏家谱是有的,但早已失落。现今经罗氏后人罗如成、罗金淼等多方查证探寻,寻访到上海图书馆保存有24本罗氏家谱,记录至1911年前罗氏前辈,之后断续。水有源,树有根矣。修谱之为乃“寻根”之举,根之所系,在于传统薪火相传,凝聚血脉传承。传统不复,则根枯苗竭, “传统”振兴、其光大耶,则若火炬,犹能普照芸芸众生。此乃罗氏修谱客观呈现之现实意义所在,家谱未续已实属当今我罗氏对祖不孝,对宗不敬,对子孙后代无法交代,不能做千古之罪子孙也。民族之源,须文明昌盛,家族之根,应枝繁叶茂,水之源而流长,树之长而根系生,人之繁殖衍息,靠辈辈传承,谱不续,哪来子孙?又如何祭祀祖先?寻根问祖,祭祀先辈,秉承血脉传承,乃中华儿女之美德也!修谱三十年一修,六十年一大修,九十年不修谱,这个家族就属于没有文化的家族,因为历史原因,我罗氏家族已经一百多年没有修谱了,若再不修谱就会断代,连接不上。因此,家谱之修涉及每家每户,上尊重祖宗,下传承子孙后代的大事,须全家族每家每户全员参与,将家庭成员的基本资料按着修谱的要求给予登记上谱,一旦不能及时登记造册,造成遗漏或不能上谱,这是一世或几辈的遗憾,不是你一生的遗憾,续写家谱是几十年一次的大事情,不是一个人想写就写,想改就改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全家族生死存亡的后继大事,不能因你一家一户而影响全族的族谱。请大家充分认识修家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珍惜这次修谱的机会和机遇。
  修谱大事,罗氏有责,大家要按照修谱的原则和程序办事,按惯例,推举1—3名领衔编撰人,组成编撰会,进行有序编撰,以示正统。
  谨特此发出倡议,请罗氏家族成员积极关注响应修篆委员会号召,全罗氏后人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给予修谱工作的全力支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修谱工作落到实处,一丝不苟的完成修谱使命,以家为史,以罗为宗,寻根问祖,正本清源。
  请我们罗氏后人行动起来吧,一个崭新的,凝聚着我们罗氏族人的智慧结晶即将诞生。
  我们几辈人的梦想即将成真! 我们几代人的追求就要实现!我们罗氏续修谱工作一定圆满成功!
  祝我们罗氏子孙血脉相承,永续万年!

燕窝罗氏世系表
一世
  元善公,配朱氏,生一子荣。
二世
  荣公,配钱氏,生一子寿。
三世
  寿公,配郭氏,生三子,长孟祥、次钟铭、三季安。一女(行三)。
四世
  钟铭公,配胡氏,生二子,长信中、次用中(出继祥三太姑为嗣)。女二,长适盖山杨、次适在城胡。
五世
  信中公,配沈氏,生四子,长兴贤、次兴传、三与宣、四与渊。女二,长适陈、次适张。
六世
  兴贤公,配王氏,生四子,长麟、次凤、三龙、四璇。
七世
  凤公,配陈氏,生三子,长诜、次诚、三诰。
八世
  诚公,配蒋氏,生四子,长仪、次俸、三贵、四延。
九世
  仪公,配陈氏,生二子,长凝之、次坦之。一女,适四都徐。
十世
  凝之公,配李氏,生二子,长鸣、次鸾。
十一世
  鸾公,配梁氏,生五子,长朝升、次朝端、三朝昌、四朝恩、五朝贤。
十二世
  朝贤公,配孙氏,生二子,长尚诗、次尚易。
十三世
  尚易公,配梁氏,生四子,长钏、次镐、三铠、四镒。
十四世
  镐公,配杨氏,生一子辑,徙住横山燕窝。
十五世
  辑公(,字文龙,墓碑尚在)。配陆氏,生二子,长宏仁、次宏如。
十六世
  宏仁公,观配徐氏、继配胡氏,生四子,长振邦、次安邦、三定邦、四嘉邦。此支住横山燕窝。
十七世
  定邦公,配俞氏,生三子,长殿俞、次亦清、三亦赞。
十八世
  亦赞公,配周氏,生一子宝山。
十九世
  宝山公,配魏氏,生六子,长克峻、次克刚、三克章、四克尚(寄籍八廿桥何若有房)、五克来、六克生。一女,适新宅倪。
二十世
  克峻公,配王氏,生二子,长思恩、次思源。四女,长适章、次适陆、三适萧、四适余姚潘。
二十一世
  思源公,配黄氏,从九品官,生二子,长兆荣、次兆标(出继与堂弟德福为嗣)。三女,长适赵。
二十二世
  兆荣公,配吴氏,生三子,长家炳、次炳顺、三炳义。
二十三世
  炳顺公,配陆氏,生三子,长元庆、次志庆、三连庆。二女,长适章。
二十四世
  连庆公,不娶,以兄志庆三子小根入继为嗣。
二十五世
  小根,配卢氏,生一女,适崧厦戈。

上虞罗氏宗祠《助田碑记》
  宋朝我罗氏始祖元善公,自慈溪罗江迁居虞北之三都永丰乡,传之以仁,历一十八世,支派繁衍,其散处者:曰西罗、曰东罗、曰假山罗、曰大庙罗、陆巷桥罗、调马塘罗、小越罗、峧里罗,凡八处。多以耕读传家,不干外事,霭然有古仁里风。而尊祖敬宗睦族义行之卓卓者,则族孙宝坤有焉。宝坤少孤,性醇厚,比长好施济。凡有益于世者,辄慨行不吝,姑弗记,记其在族中者。惠宗桥与宗祠毗近,岁久将圮,宝坤修葺之。桥南至沙岱岭下,桥北至粟树桥,路不下二三里悉砌平焉。余上祀事烝为大,原宗祠阙如焉。宝坤纠同人醵钱成之,罗氏于是始冬祭。族中谱稿几失,宝坤以重金购得之。同治丁卯春,与族侄家槐、族侄孙宝镛各捐资创修,细心参校,四易岁始蒇,事揆所从来,则宝坤之力多焉。外如为族,内置义塚四所,计山四十余亩。散族众粟壹仟三百石有奇,其义举不可以枚数,顾尤重其助田一节,田十四亩有奇,收花折银为祠内拈香及守祠者晨夕洒扫费。且与族长谷三石有奇,支长谷二石有奇,令每月朔望诣祠瞻拜,岁行之匆懈。庶几野马蟏蛸不至秽亵,而百世馨香之意将于是乎在焉。爰为之记,寿之贞珉以为后来者劝。至于田亩字号举行条款,已详载于薄,兹不复赘云。
  同治十年岁次辛未仲春既望
  族长:以仁
  和支长:正远、惠发、作球、雅章
  公立。
  赐进士出身,钦加同知衙广西即用知县加三级徐作梅书。

上虞罗氏《重建大宗词设立永锡祭碑记》
  我族宗祠自康熙癸酉(1693年)迁造后,一修于乾隆丁卯(1747年),再修于道光壬午(1822年),至丙午岁(1846年)复整葺之。其资或派丁、或按亩、或折灯祭、或劝殷户,以及四房公捐,因时制宜不拘成格。二十余年来,日灸雨淋,砖瓦碎裂,榬栋剥蚀,几将倾颓。同治癸酉(1873年)春,先族兄以仁邀子姓会议,凭形家言:祠须退后升高,方可以发祥衍庆,祠之西凿沟以疏其气,则文风可振。爰是置添基地,设局鸠工。其董事者:致堂总理,而韵楼、藻堂协理,声溢、纯甫襄办,则为之课工司料。梦珊理帐,则会计钱洋出入。职司既定,协力举事,遂将正殿卸建重新,凡有屋宇罔不修理,并添造侧廊各一间,厨屋三间,盖规模较前更廓矣。惟经费繁重,不能仍照旧章。阖族公议,除进主一代捐钱拾千外,另创永锡祭,议捐钱伍拾千者准其附享一代,捐钱一百千者附享两代,以捐资之多寡定附享之代数。时共得捐钱伍仟玖百余贯,犹不敷。乃于捐足本支附享外,韵楼加捐钱四百六十千文,致堂加捐钱叁百五拾千文,藻堂加捐钱叁百念二千文。用既裕,而工可兴,于是自癸酉(1873年)五月开工,至甲戌(1874年)十月告竣,并增祀产四十余亩于灯祭之。明日肆筵演戏以祀,输捐者之祖父各以次列,名之曰:永锡祭,取《诗经》“孝思不匮,永锡尔类”之意也。爰勒之石为后之乐输者劝,至值祭规条,戏筵章程另有簿载,兹不琐录焉。
  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彀 旦
  族长行贵仝支长增远、开顺、作球、雅章 立
  二十二世裔梦珊谨书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