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世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世系>各地世系

承德鞍匠镇黑沟门罗氏

 罗士学 发布时间:2017-02-10

 

  承德县鞍匠镇黑沟门村,地处鞍匠镇西北部,黑沟外缘。全村178户,678口人。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占地12000亩,其中山林面积6000亩,农田700亩。该村正处在白河北岸,山青水绿,风光旖旎。不仅环境幽雅,而且人才辈出。大清一朝,曾经出过4名秀才。民国时期曾经出过围场县令。解放后曾经出过河北农大党委书记罗永,曾经给省长叶连松当过秘书。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又有几十名青年才俊迈入中高等学府大门。现代诗人罗士洪及其兄弟们,也是远近闻名的名人。

古老的村庄

  据考古调查,早在2500前的战国时期,黑沟门一带就有人居住。白河南岸的黑沟门遗址,面积6000平方米,遗址范围内采集到的古代遗物主要为战汉时期的陶器残片,其中又以战国遗存较为丰富,陶器可辨器形有罐、釜、盆等。釜均为夹蚌红陶,器表饰绳纹,还采集到泥质灰陶器物残片,个别器表施绳纹。其余均为素面。另有残石磨棒一件。
  据老人回忆,黑沟门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有罗、张两大姓从山东济阳府釜阳县移民过来,走到黑沟这个地方,但见古木森森,遮天蔽日,把整个山沟遮掩得黑黝黝的,就把这条山沟叫做黑沟。沟的尽头,有五座山头,风水先生说这是“五凤朝阳之地”,于是他们在这里落了脚,把各家的家小安置在沟门的地方居住下来,取名为黑沟门。这罗姓的先祖是木匠,张氏先祖是烧炭的,两人都是人中才俊,匡世良才,凭着自己的手艺和人脉,在黑沟门这个地方打拼创业,越做越红火,逐渐的家给人足,人丁兴旺,当时的两家十几口人发展到后来的几百户几千人,还繁衍迁移到周边各地。他们在经营农业的同时,也做大手工业产业,不但在本地越做越大,还在承德街上开了商铺,名为“南宫罗府”,专做粮食生意,周围各地不论年景丰歉,拉到那里就可以换成现钱。
  黑沟门村东山顶上,有一个东西通透的大洞,人称天门洞。传说当年杨二郎担山赶太阳,走到这里扁担折了,就把两座山扔到这里了,所以西山上还有一座相对的山洞。关于天门洞,还有很多传说,从那洞里走过去,可以到达鞍匠村。天门洞下方的两个小洞,战争年代曾经掩藏过八路军伤员。
  倏乎几百年,光阴荏苒,世事纷纭,黑沟门村在世纪的大潮里也经历了嬗变,百年老村跟上了时代步伐。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有大型采摘园两个,分别为400亩和300亩,主要栽植苹果、梨、桃杏、李子、大枣等,年产果品30万公斤,每年都吸引各地客商前来采摘,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村里还有两处专门接待乡村旅游的农家院,一名罗家大院,一名凤林山庄,都有相当的规模,接待能力、饭菜水平在山村农家菜范围里应属上乘。

古老的槐树

  黑沟门村子中央,有一棵古老的槐树,据说是当初罗、张二姓来此落户时栽下的。当时罗张二家分为东西两个大院,在院门前栽了很多棵槐树,如今仅剩这一棵。这棵槐树原有五个枝杈,风水先生称为“五手敬天”,罗张二家都极为看重。光绪九年发洪水,竟将大槐树移位到村东,后罗家找人又移回来,又将河道疏浚。民国初年闹土匪,有土匪在槐树的枝杈上坐炮,炮轰东山,结果在树上烧出很大的伤疤。但是老槐树的自愈能力特别强,生命力依然旺盛。
  俗话说“树大根深”,黑沟门村的古槐见证了方圆远近的世态发展人生冷暖。据村人回忆,槐树最盛时需四五人合抱,树荫面积达1600平方米。盛夏时节,花香馥郁,阴凉沁怀,村人于树下纳凉休憩,闲话桑麻;村童于荫中玩耍嬉戏,尽享童趣。曾有风水师断言,此树为一村吉象,盛衰兆一族之福,是乃祖先魂魄、古村之标志也。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老槐树经历了太多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树的南北两侧后来都成了罗姓人。据人们传说,先前北侧的罗家旺盛,人丁兴旺,但是由于现代建房,北杈挡光,两杈被锯掉,现在只有南侧罗家兴旺了。而且因为树大身重,造成了重心南移,使得老槐树失去了先前的匀称美。
  如今的老槐树,尽管苍老,但依然遒劲,只是树下的环境有待改善。树干上挂着一块宣传牌,题诗一首《古槐》,是该村走出去的诗人罗士洪的作品:“……它是一本厚重的书,记录着小村的喜怒哀乐;它是小村的守护神,让小村的日子风调雨顺。”

古老的家族   罗氏宗族略考并古槐源记
  俗语有云:树高千丈勿忘根,人生百年勿忘祖。据族中前辈记述,罗氏宗族祖居山东济南府济阳县(今为济南市济阳区)。清朝初年,先祖兄弟三人出塞外谋生,分别落脚于现兴隆县大杖子乡柳河口、下板城镇大杖子村罗家沟、安(鞍)匠屯乡黑沟门,数百年生息繁衍形成罗氏三支。黑沟门一支自一世祖罗潮至今已历十世,族中人口三百六十余人。后人已遍布京、津、沪等地。
  考数百年罗氏族风,有三点值得我后辈铭记:一为崇文重教。虽出塞谋生生计艰难,但一得温饱便送子孙读书,大清一朝先后有四人得中秀才,或为塾师教化子孙,或为乡医济世乡邻。民国时期亦有先辈出任新学校长,“秀才府”之名享誉柴白河川。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至今又有数十人考入中高等院校,先祖文脉得以延续。二为尚德倡孝。族中先人耕读仕商,首重仁德忠厚,居家处事,最讲朴诚孝敬。数百年间,与张王李赵各姓乡邻互敬互帮,和睦相处,“南川罗府”之誉称颂热河。三为敬天法地。自得此地落脚便世存敬畏感恩之心。为保村后山脉,曾以一沟换一岭,足见对天地自然之敬畏。眼前古槐,历经沧桑,是小村并罗氏宗族世代更迭、世事变迁之见证。
  乾隆八(公元1743)年,先祖于此植槐三株,未及长成遇山洪冲走两株,余一株虽冲走移位,移回后经数百年生长,枝繁叶茂,盛时主干需三人合抱,五大主枝四方延展,荫及一千六百平方米。盛夏时节花香四溢,族人于树下纳凉休憩,闲话桑麻,村童于荫中玩耍嬉戏,尽享童趣。四邻乡村亦以此为羨。曾有风水师预言,此树为一村吉象,盛衰兆一族之福。此槐系先祖魂魄,汇族人宏愿,早已融入族人生活,成为小村标志。保护古槐于国有法、于情有系、于族有望、于民有利。望我族人与乡邻以敬畏先祖之心敬护此树,以毁树者为全族罪人,一村公敌。以此诚敬之心共祈我罗氏宗族和全村人之福。
  当此太平盛世,感念先祖厚德,为承继宗族良风,荫护后世子孙,以期诗书继世,忠厚传家,特以微知末解将罗氏宗族略考与古槐源流记述于此。诚望后人铭记,亦与乡邻及宾客共享。更盼有后世贤能子孙增修族谱、重修祖茔、乃或造设宗祠祭告列祖列宗。拳拳之心,可昭日月。愿国泰民安,和谐永续!
  (作者:罗士学)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